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
新疆乌恰吾合沙鲁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務❺他傅第38卷第2期GEOLOGY OF SHAANXI2020年12月文章编号:1001—6996(2020)02—0018—07新疆乌恰吾合沙鲁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白胜利(中陕核工业集团地质调査院有限公司,西安710100)摘要:新疆乌恰县吾合沙鲁铜矿床位于乌恰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北缘,矿体赋存于新近系克孜洛依组与安居安组之中,经初步工作,发现七个含矿层位,圈出铜矿体数十条,矿床规模可达中型。
含矿层长数百米一数千米,视厚度数十一百余米,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矿体受含矿层中砂体控制,矿体长数十米一数百米,厚度数十厘米一数米,具有尖灭再显或侧显特征;主要矿石矿物为孔雀石,其次为辉铜矿、铜蓝,少量硅孔雀石、自然铜等。
研究认为,矿体分布受地层层位、岩性及岩相控制,矿化具有沉积、成岩改造的特征,为同沉积矿床。
关键词:吾合沙鲁铜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新疆中图分类号:P61&410文献标识码:A0区域地质特征新疆乌恰县吾合沙鲁铜矿位于塔里木成矿省之塔里木板块北缘阔克沙勒岭Fe—Cu—Pb —Zn—Sn铝土矿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塔里木地块(H)—喀什坳陷(Ih)—天山前陆逆冲区(ILJ;区域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长城系、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未见岩浆岩出露;区域矿产较为丰富,以铅、锌、铜、金、锡、铝土矿为主,并有铁、猛、稀有、稀土、镣、铀、萤石等多种矿产。
铅锌矿以沉积改造型为主,有乌拉根铅锌矿床;铜矿以砂岩型、沉积改造型为主,有杨叶铜矿、杨树沟铜矿、花园铜矿等。
1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介绍如下:1.1.1下白垩统江额结尔组收稿日期:2020—10—31作者简介:白胜利,男,57岁,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査工作.第2期白胜利:新疆乌恰吾合沙鲁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19岩性为灰红、紫红色中厚层一巨厚层状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中厚层状含砾中粒岩屑长石砂岩、灰色中层状复成砾岩。
云南个旧青竹坡稀土矿矿床特征及形成条件

云南个旧青竹坡稀土矿矿床特征及形成条件青竹坡稀土矿位于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西缘的个旧断褶束南部、红河深大断裂带北东侧、个旧锡多金属矿成矿区西部。
产于印支~燕山期二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岩风化壳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
本文通过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矿床形成条件等方面分析了个旧青竹坡稀土矿矿床特征。
标签:个旧青竹坡稀土矿风化壳型稀土矿矿床形成条件1区域地质特征1.1区域地质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西缘的个旧断褶束东南部、红河深大断裂带北东侧、个旧锡多金属矿成矿区西部,受红河深大断裂的影响,形成以北东向构造为主的构造格架。
1.2地层矿区外围出露的地层为三叠系,尚有少量古近系、新近系与第四系分布。
分布有三叠系下统冼马塘组(T1x)泥岩、泥质粉砂岩,永宁镇组(T1y)灰岩、泥岩;三叠系中统个旧组(T2g)灰岩、白云岩;法郎组(T2f)含泥质粉砂岩、灰岩;三叠系上统鸟格组(T3n)粉砂岩、页岩、砂岩;火把冲组(T3h)板岩、砂岩、砾岩夹灰岩及煤层。
1.3构造区域构造以南北向小江断裂带为主,其影象穿过个旧矿区。
以个旧~卡房断裂为界将区内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工作区位于个旧西区的中东部,北东向的向斜构造~贾沙复向斜的轴部。
在竹箐坡一丫西底一克勒一带,可能有一条东西向断裂。
2矿床地质特征2.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是三叠系法郎组(T2f),尚有少量古近系、新近系与第四系分布。
地层主要由中、上三叠统组成,其岩性由新到老简述如下:法郎组(T2f):(1)上段(T2f3):黄绿色、浅红色、黄灰色、黑色粉砂岩、页岩,泥质灰岩夹灰白色,灰绿色酸性中酸性凝灰岩及暗绿色玄武质熔岩。
多轻度变质为千枚岩,板岩。
与中段分界被浮土掩盖,厚度未能准确测定,约大于1000米。
在区内分为三个岩性段:①第一段(T2f3~T3ξh):黑色炭质板岩,局部夹紫红色板岩;黑色炭质板岩中产古植物化石,厚度大于79.21米。
②第二段(T2f3~T3ξe):杂色酸性凝灰岩夹灰白色、银灰色凝灰质千枚岩,呈互层状产出,厚度约133.58~560米。
蒙古国北部那仁陶勒盖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图 1 蒙古国中北部大地构造及主要金矿床分布简图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 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寒武统—上奥陶统
哈拉群上段(∈3 -O1h2),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色变 质砂岩、类复理石变质杂砂岩,局部为粉砂质片岩、石 英岩、泥质片岩等,这些岩性在区内呈交替互层出现 (见图 2),厚达几千米。按岩性自南东至北西可划分 为 3个岩层,具体如下:
30 黄 金 地 质
黄 金
图 2 那仁陶勒盖金矿区地质简图
2)中细 粒 变 质 砂 岩 或 变 质 杂 砂 岩,向 北 西 逐 渐 过渡为浅灰绿色中粒变质杂砂岩,局部可见粉砂质片 岩和泥质片岩夹层。
3)板状、条带状粗粒石英岩和粉砂质片岩,向北 西渐变过渡为泥质板岩。 2.2 构 造
矿区构造较为简单,可见 NE向、NNE向、NEE向 及 NW 向断裂构造,其中以 NE向断裂构造(1号矿 体)及与其平行的断裂构造为主(见图 2)。NE向断 裂具逆断层性质,走向约 50°,倾向北西,沿变质砂岩 岩层走向发育,其内部分岩石具强烈破碎、糜棱岩化; NNE向断裂发 育 在 花 岗 闪 长 岩 内 外 接 触 带,断 层 的 特征是可见较厚的糜棱岩化带(宽达 2m)和断层泥, 它们在含金 石 英 脉 的 上 下 盘 出 现;NEE向 断 裂 切 断 NNE向断裂,即 NEE向断裂形成晚于 NNE向断裂; NW 向断裂是矿区内最晚形成的断裂构造,断距较 小,对主矿体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2.3 岩浆岩
中图分类号:TD11 P618.51
文章编号:1001-1277(2019)08-0029-0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1792/hj20190805
金 是 蒙 古 国 很 有 前 景 的 矿 种,分 布 较 为 广 泛 [1-2]。北肯特金 成 矿 带 是 蒙 古 国 最 重 要 的 金 成 矿 带[1,3-4],其内分布有众多大型金矿床,比较有名的有 博洛金矿床[5-6](Au储量约 66t,平均品位 3.52× 10-6)、盖特苏尔特金矿床(Au储量 51t,平均品位 3.1×10-6)、苏尔特金矿床(Au储量约 75t,平均品 位约 3.3×10-6)等。通过近几年的勘查,区域找矿 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发现的那仁陶勒盖金矿床即 位于该成矿带内。那仁陶勒盖金矿床位于蒙古国中 央省北部,南距乌兰巴托市约 120km。本文重点阐 述了那仁陶勒盖金矿床地质特征,对成矿阶段进行了 划分,并探讨了矿床成因,对在蒙古国北肯特金成矿 带开展勘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一、引言辽宁省宽甸县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著名的矿产资源富集地区。
沙窝沟金矿床是该地区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地质条件优越,金矿资源非常丰富。
本文旨在对该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地质背景沙窝沟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境内,属于蛇河金矿田,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金矿床之一。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性丰富,金矿资源潜力巨大。
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与当地的地质背景密切相关,由于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次矿床的成矿作用,金矿床呈现出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成因特征。
三、地质特征1.地层特征沙窝沟金矿床所处的地质层位主要是上古生代的沉积岩系,包括变质岩和沉积岩。
具体包括片麻岩、黑云母片岩、硅卡岩等。
这些地层的形成为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2.构造特征沙窝沟金矿床所处的地质构造主要为中生代的叠前构造,这种构造对于金矿的成矿作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构造的活动性使得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大量的热液脉和矿脉。
3.矿体特征沙窝沟金矿床的矿体主要为石英脉型金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砂金和金化物,矿体呈现出了脉状和层状分布。
矿体规模较大,矿石品位较高。
4.矿石特征沙窝沟金矿床的矿石主要以含砂金的石英脉为主,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黄铁矿、辉石等。
矿石质地较硬,颜色呈黑灰色,质地坚实。
2.岩浆活动在叠前构造带中,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在地下不断运动,同时也向地表抬升,形成了石英脉和热液脉,这为金的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3.热液作用热液作用是沙窝沟金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使得地下水受到加热和压力的影响,形成了含有金等矿物质的热液,这些热液在地下运动并逐渐形成了金矿床。
4.地下流体活动地下流体活动也是沙窝沟金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和热液在地下通过脉状岩缝的流动,逐渐沉淀形成了金矿体。
地下流体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金矿床的形成。
哈萨克斯坦楚—萨雷苏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地浸

布琼诺夫、 乌瓦纳斯、 坎茹干、 阿克达拉等世界著名 的超大型和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床, 是全球最著名 的 产 铀 盆 地 之 一, 累 计 可 地 浸 铀 矿 资 源/ 储量 1 4 0 M t 以上, 占哈萨克斯坦全国砂岩型铀矿资源 / 储量的 6 0 5 %( 姚振凯等, 2 0 1 5 ) 。地浸矿山设计产 能超过 1 6 0 0 0吨, 占哈萨克斯坦地浸产能份额近 7 0 %, 是中亚乃至世界的天然铀生产中心, 并拥有全 世界最先进的地浸采铀技术和生产管理体系, 对全 球天然铀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是我国铀资源 开发“ 走出去” 和地浸采铀技术“ 引进来” 的重要目 标区域。 有关该盆地铀资源的研究, 过去国内的报道侧 重于区域成矿规律和微观层次成矿作用方面, 对矿 床的时空分布特征、 地质矿化特点、 地质—水文地质 条件, 以及先进的地浸采铀工艺技术则鲜有报道。 笔者曾连续多年在中哈合资地浸铀矿山一线工作, 期间接触到较丰富生产技术资料和历史勘查资料, 并借此机会对楚—萨雷苏盆地铀矿床的时空分布特 征、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地浸采铀工艺进行了研
注: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北方巨型砂岩铀成矿带陆相盆地沉积环境与大规模成矿作用” ( 编号:2 0 1 5 C B 4 5 3 0 0 6 ) 的成 果。 2 0 1 6 0 6 1 2 ; 改回日期: 2 0 1 7 0 6 2 7 ; 责任编辑: 章雨旭。D o i : 1 0 . 1 6 5 0 9 / j . g e o r e v i e w . 2 0 1 7 . 0 4 . 0 1 2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马亮, 男, 1 9 7 9年生。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铀矿勘查与开发工作。l t m a 6 2 8 @s o h u . c o m 。
金矿矿物岩石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金矿矿物岩石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摘要:金矿的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成矿类型种类繁多,不同地区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找矿和采矿人员应重视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多方位特征,加强对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以提高找矿的水平和效益。
目前,我国矿产勘查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创新勘查方法,这样才能将现有资源高效率的开发。
关键词:金矿;矿物岩石;特征;矿床成因;措施1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1.1矿体的性质和分布金矿床的形成条件复杂,且不限于单一矿化点。
一般来说,地质环境在成矿作用的各个阶段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贯穿于矿脉形成的全过程。
此外,岩浆岩和地层因素对成矿作用也有相应的影响。
以连续分布的特殊金矿床为例,矿源常受断裂影响,断裂作用表现出多种复杂的脉状构造。
此外,就金矿本身而言,矿体与构造破碎带围岩之间存在良好的过渡。
此外,金矿体多呈弧形,矿体轮廓光滑规则,矿体呈透镜状。
同时,大多数金矿体在中部具有较大的规模,具有分支重组、挤压繁殖等特征。
过去发现的大多数金矿床具有相对简单的地质特征,尤其是粉砂岩和热液石英岩。
1.2金矿地质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金矿床富矿围岩按矿石性质可分为热液石英岩、硅化粉砂岩、硅化泥岩和硅化角砾岩。
每种岩石类型的数量是随机分布的,这使得金矿床的地质意义更加复杂。
此外,金矿床相对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多呈轴向斜向分布,具有向东延伸的特征,附近常出现轴向小角度逆冲断层。
矿床的形成有两种常见的断裂类型和层控类型。
从形态上看,断层类型:一般位于矿轴附近的逆冲断层上,多呈透镜状和板状。
相应的地层控制矿体为碳酸盐岩和强硅化围岩,与生产剖面相对应。
矿体多位于轴向剖面和水滴裂隙中,这也是矿脉分布的层间性质。
矿体呈层状或透镜状、马鞍状。
1.3金矿特征石英脉型金矿的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银金矿、碲金矿等,金的赋存形态主要为天然金。
云南晋宁肖家营磷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云南晋宁肖家营磷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摘要:云南省晋宁区肖家营磷矿含磷系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中谊村组一段(Є1z1)中,矿石矿物以胶磷矿为主,淀晶磷灰石次之,矿区矿石结构均为磷质内砂屑结构,矿石自然类型以致密状白云质磷块岩、砂屑状磷块岩、条带状磷块岩、致密状鲕状磷块岩为主,属浅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
通过对肖家营磷矿矿床地质特征阐述的基础上,对该区矿床成矿作用及成因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肖家营;磷矿;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矿床成因1 矿区地质特征1.1 矿区地质肖家营磷矿区地层由老至新有元古界昆阳群黄草岭组(Pth);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Є1y)、中谊村组(Є1z)、筇竹寺组(Є1q)、沧浪铺组(Є1c);泥盆系中统海口组(D2h);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及第四系(Q)。
矿区含磷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中谊村组(Є1z),其地质特征为:(1)磷块岩段上矿层(Є1z1-3)上部白云质磷块岩,多呈灰白、蓝灰色,地表强风化处为砂质磷块岩;中部为条带状磷块岩,有蓝灰色条纹;下部为块状磷块岩在,呈蓝灰色。
局部夹硅质岩条纹。
厚度0.83-17.69m。
(2)夹层(Є1z1-2):灰白、黄色粘土,厚度0-3.16m。
为磷块岩段上、下矿层分层标志。
(3)磷块岩段下矿层(Є1z1-1):为蓝灰色薄至中层状致密块状磷块岩。
往下白云质成分逐渐增多,节理裂隙发育。
1.2 矿区构造1.2.1 皱褶构造肖家营磷矿位于香条冲背斜南翼,为昆阳磷矿区的西延部分。
矿区内构造发育,主要为干海子复式大向斜,其中一级褶皱构造发育次数较多。
由北至南主要有干海子向斜、关索庙-杨柳箐背斜、肖家营-鲁黑庄向斜、王家村背斜、甸头-王家村向斜、大石岩山背斜、白龙梁子-大石岩山向斜7个次一级褶皱构造。
其中干海子复式大向斜对本区矿体具区域性控矿作用,其北翼为肖家营采区,南翼为大石岩山采区。
1.2.2 断裂构造肖家营磷矿断裂构造主要有六条,分别是F3、F7、F6、F9、F11和F12。
西昌市木里县红土坡砂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西昌市木里县红土坡砂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伍连东【摘要】砂金矿位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矿区经过多次构造运动,使得该区域成矿物质较易富集,为矿床提供物源.该砂金矿属于冲击型成因砂金矿,成矿物质来自上游的岩溶型耳泽金矿,形成时代为第四纪,由于形成的各方面条件都非常理想,所以矿床品味相当高,估算超过0.52g/m3,远远超过了砂金矿的工业品味.本文扼要地论述了红土坡勘查区地质特征和红土坡砂金矿的地质特征及其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红土坡砂金矿的调查,研究及验证砂金矿的成矿的有利条件,并分析了红土坡砂金矿形成过程.【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20【总页数】2页(P166-167)【关键词】砂金矿;地质特质;成矿条件;木里县【作者】伍连东【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勘查区位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马尔康—雅江复理石褶皱推覆带、雅江旋卷构造南缘秦家沟向斜西翼;勘查区位于川西三江多金属成矿带上,区内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构造运动复杂[1-3]。
勘查区具体位置在木里县城300°方位,平距80km处。
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00°24′45″~100°33′00″,北纬28°13′00″~28°16′30″。
而该砂金矿就面积位于勘查区的中心的麻婆贡河两岸。
勘查区出露地层有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冈达概组(P2g)。
元古界为一套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岩性为一套钠长片岩夹钠长浅粒岩、大理岩及碎屑岩。
震旦系主要是白云岩、大理岩富含藻类、微古生物。
下寒武系主要是碎屑岩、碳酸盐岩[4]。
奥陶系主要为一套灰白色块状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绢云板岩、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
二叠系主要为枕状橄榄玄武岩、蚀变玄武岩、绿片岩夹凝灰岩、灰岩或大理岩、砂板岩、硅质岩、局部砂板岩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的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并提出了铀矿成矿地质条件、铀源及矿床成因。
供同行参考。
关健词:地质矿床铀源地质特征
1、.区域地质概况
该矿床位于我国西南某盆地,盆地基底在其西北及东北部主要为古生界的砂岩、泥岩、硅质岩、灰岩等,小部份为中生界的三迭系下、中统之酸性火山喷发岩;盆地东南部、南部为海西期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盆地盖层主要为中生界和新生界两个不同之红色碎屑岩建造。
盆地两侧之盖层与基底大多以断层接触,其它局部为沉积接触。
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多出露于盆地边缘和轴部。
盆地内岩浆活动较弱。
2.、矿区地质
矿床形似长条状呈北东-南西展布。
该矿床从西到东分为×个区段,含铀层位呈北东走向纵贯各个区段。
2.1 地层
矿床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那荡组(中、上段)、岽力组和白垩系的新隆组以及第四系。
各组地层在矿床内从南到北,由老到新呈北东走向分布。
2.1.1 那荡组上段(j2n3)
该段厚200m-300m,依岩性组合分为三层,每层分上、下两部。
1)第一层
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厚30m-60m。
下部为灰、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硅质胶结的长石石英砂岩,与下伏岩层呈冲刷构造面接触。
厚度20m-40m。
2)第二层
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厚40m-80m。
下部为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硅质胶结的长石石英砂岩。
砂岩内常见1-2个冲刷构造面,在冲刷面上常有灰绿色泥砾和炭质物。
在炭质物集中部位,可见低强度伽马异常或伽马增高现象,是该区铀矿化层位之一,厚
10m-30m。
3)第三层
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或紫红色细砂岩。
厚为40m-100m。
下部为浅色砂岩(含硅质胶结)夹薄层紫红色泥岩,本区工业铀矿化主要产于该层浅色砂岩内,是区内的主要含矿层位,称为主矿砂岩。
该主矿砂岩层位稳定,厚20m-70m,砂岩中常发育有单斜层理,斜波状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等。
2.1.2 岽力组(j3d)分上下两段
1)岽力组下段(j3d1)
底部为灰白色,局部为紫红色细粒石英砂岩,中、上部为紫红色泥岩、粉红色砂岩夹灰、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厚度58m-110m。
该段底部的浅色砂岩中局部见低强度伽马异常。
2)岽力组上段(j3d2)
岩性为中-厚层状灰绿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岩薄层,厚度211m-264m,砂岩中局部见低强度伽马异常。
2.1.3 白垩系新隆组(k1x)
底部为紫红色砾岩、砂砾岩,往上为紫红色细粒石英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厚度500m。
与下伏岩层呈轻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2.1.4 第四系(q)
矿床范围内所见主要是残坡积砂、砾、粘土等。
分布于山坡、冲沟、稻田等处。
2.2 地质构造
矿床本部地表所见的岩层总体表现为走向北东45°—50°,倾向北西、倾角从东到西由中等35°—50°到陡峭70°的单斜(层)构造,各层间除有轻微角度不整合外,其它大都为连续沉积,有短暂沉积间断从而形成冲刷构造接触。
这些冲刷构造产状与岩层一致,少部份与层面成小的锐角相交,且沿走向、倾向均有膨胀收缩现象,形成透镜体、窜珠状、线状。
构造中常见泥砾、钙砾和炭质物。
2.2.1 褶皱构造
地表不明显,褶曲影响的地层,就目前所知主要为那荡组和岽力组,影响的厚度为300m-400m,往东大于500 m。
2.3 脉体活动
矿床内未见岩浆活动。
2.4 岩石、岩相
2.4.1 岩石
本矿床所见的岩石主要为浅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以及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碎屑岩。
岩屑粒度分选性中等,磨圆度较差。
岩石胶结物以硅质、钙质为主,其次为泥质和少量铁质,结构为碎屑的砂状、粉砂结构、泥质结构,构造为水平、斜交、交错、波状、斜波状层理构造。
2.4.2 岩相
据相素研究分析本区侏罗、白垩的沉积岩相有从山间洼地洪积砂砾岩相、河流砂砾岩相-滨湖三角洲大相-淡水湖泊大相-河流相的发展过程。
侏罗系岩相有滨湖三角洲-近岸湖泊相三次反复。
本矿床的主矿砂岩则是最后一次出现的滨湖三角洲-湖泊相过渡的产物。
该区的工业矿体位于三角洲大相的支流口砂坝亚相和远砂坝亚相内。
另外发现当时的水流方向为355°—10°和270°,说明水源来自南侧或东侧。
也就是说本区物源主要来自南面或东面岩体,这与该铀矿床所见侏罗系的物质成份是花岗岩质为主是吻合的。
3.、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是细分散状,其次为隐晶状。
矿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其次为层状、条带状薄膜状、不规则脉状、团块状等。
其中浸染状是铀矿物均匀分布于矿石的碎屑或胶结物中,受浸染状炭质、赤铁矿吸附。
层状或条带状则是铀矿物沿层或层理面中的碎屑或胶结物一起产出。
薄膜状则是铀矿物沿
砾石或其它岩屑周围沉淀所成;脉状是铀矿物与黄铁矿等金属矿物一起成细脉状沿层理或岩石裂隙充填。
团块状大多是铀矿物和黄铁矿等聚集成大小不规则的团块。
4.、铀矿成矿地质条件、铀源及矿床成因
该区铀成矿条件除决定于地层岩性外,还决定于岩相及地质结构。
4.1 地层岩性
本区工业矿体均产于侏罗系中统那荡组上段第三层下部浅色中细粒砂岩内,该含矿砂岩的特点是:砂岩中花岗碎屑物以及泥质、炭质、铁质等含量较多,对铀的沉积有利,故该砂岩含铀丰度比其它层位高,为区内的富铀层;砂岩的顶、底板均为不透水且厚度较大的紫红色泥岩。
因而具有既能保护砂岩内铀元素不易往外迁移,又为后来含铀的热水溶液活动提供对铀元素进一步富集的有利空间;砂岩具有一定的厚度,成矿的理想厚度在30m以上;砂岩内冲刷构造发育,冲刷构造中富含碳质、泥质物,它既是溶液的良好通道,又是储矿的良好场所。
4.2 岩相
工业矿体赋存的下部浅色砂岩为滨湖三角洲-湖相过渡沉积的产物,从岩性特征、层理产出等因素判断,矿体主要产于滨湖三角洲前缘相的支流口砂坝亚相与远砂坝亚相中。
4.3 地质构造
该铀矿在与断裂构造关系不明显,但矿床近区域的a断裂,该断
裂发生在含矿砂岩附近,且具多次活动并伴之多次热水溶液活动的特点。
故此断裂除提供成矿的必要热源外,它又是热水溶液活动的良好通道。
同时又进一步扩大含矿砂岩与热水作用的范围,使含铀溶液在适当部位富集成矿。
4.4 铀源及矿床成因
综上所述,铀矿化与地层、岩性有密切关系,说明铀的最初来源主要来自盆地周围提供形成含矿砂岩物质的花岗岩或古生界的砂岩、叶岩、灰岩、硅质岩,这时形成中侏罗统的矿化层。
据前人的研究资料,该铀矿床中沥青铀矿的同位素年龄与中侏罗统的矿化层的同位素年龄相比,矿岩时差较大,说明是多期次形成的,又从本区热水活动和矿石物质成分特点看来,本矿床工业矿体的形成是在含矿砂岩铀的初步富集基础上,在后期的多期次的地质构造和热水活动的作用下进一步叠加富集而成。
这时铀的来源主要是含矿砂岩本身或邻近富铀地层。
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属同生沉积,后生富集叠加热水型砂岩铀矿床。
5.、总结
本矿床矿石中铀主要是以铀矿物和吸附状态形式的存在,铀的最初来源主要来自盆地周围提供形成含矿砂岩物质的花岗岩或古生界的砂岩、叶岩、灰岩、硅质岩,形成中侏罗统的矿化层,后经多期次的地质构造和热水活动的作用下,富含铀热水溶液中的铀离子被有机质、泥质和铁质吸附,进一步叠加富集而成。
因此,本区找
铀矿首要注意有利的地层岩性加上有利构造和后期热水作用三因素叠加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