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与体裁教学法

合集下载

体裁教学法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体裁教学法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体裁教学法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摘要】最近几年,体裁分析被广泛关注。

体裁分析超越了语言的表层描述。

本文从体裁与体裁分析的理论、体裁教学法等方面阐述了在体裁与体裁分析基础上的英语阅读教学,以期为其提供一些建议和可能的提升。

【关键词】体裁体裁分析体裁教学法英语阅读教学近年来,体裁分析一直是受到关注的一个领域,由文体分析和话语分析领域里的一个新的研究学科组成,旨在研究语言使用的交际目的和策略。

体裁分析摆脱了对语言浅显的表述。

相反,它试图阐明话语建构的深层次原理,探讨话语结构领域的社会和认知因素,并揭示实现交际目的与话语建构规则的特殊形式。

随着体裁分析理论的发展,它逐渐被应用于语言教学,在体裁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体裁教学法。

职业英语教学具有结构化高、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明确、主题特定的特点,致使它的话语不同于其他风格的话语。

因此,职业英语教学更适合以体裁为基础的阅读教学方法的实施。

虽然体裁教学法在国外很流行,但在中国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不够充足多样。

一、文献综述swales认为,“体裁”是由一系列交际事件组成,在交际事件中的成员共享一系列交际目的,从而构建了体裁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构建了话语的图式结构并且影响和制约了内容与风格的选择。

由于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可比较的修辞活动,因此交际的目的既是一种特殊的规范,又限定了体裁的范围。

除了交际目的,体裁的范本通过结构、风格、内容和目标受众显现出各种相似的结构。

如果能实现所有预期,这个范本将被母语话语团体视作一种原型。

体裁分析主要研究语言如何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使用。

它是涵盖文体分析与话语分析的多学科研究的成果。

作为话语分析近些年来的发展,体裁分析已经从对语言表面的浅显解释发展到对语言使用的深层次的描述,主要是描述口语或书面语篇等更高层次的组织结构,目的在于研究其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的策略。

体裁分析有两种流派:(1)swales的模型。

swales提出了一个大家熟知并且很流行的著名模型,是对体裁的结构性阐述,叫作创造学术空间(cars). swales指出,“移动”和“步骤”是以特定的顺序出现的一种有规律的模式。

各类体裁的教学设计

各类体裁的教学设计

各类体裁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知识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手段等综合要素的一个编导过程。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体裁,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体裁。

1.讲授课型教学设计:讲授课型教学设计主要适用于知识性较强的学科,如数学、物理等。

教学设计以讲授知识点为主,注重知识内容的讲解和理解。

设计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并合理组织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实验探究型教学设计:实验探究型教学设计适用于理科和实验性较强的学科。

教学设计以实验活动为主,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得知识。

教学设计时需要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和条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帮助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和提出结论。

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讨论辩论型教学设计:讨论辩论型教学设计适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

教学设计以讨论和辩论活动为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思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教学设计时需要明确讨论或辩论的主题和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观点、论证和辩解。

通过讨论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4.探究式教学设计:探究式教学设计适用于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如语文、历史等。

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通过探究和发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教学设计时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请简要说明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的精华和适用条件

请简要说明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的精华和适用条件

请简要说明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的精华和适用条件1.成果教学法:成果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实现其中一种成果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果教学法的精华在于通过任务的设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适用条件包括: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教学资源和环境能够提供支持和促进学习。

2.过程教学法:过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过程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习者在实际操作、探究和思考中积累知识和经验,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过程教学法的精华在于通过设计合理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适用条件包括:学生具备一定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教师能够提供有效的学习任务和指导,教学环境能够支持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

3.体裁教学法:体裁教学法是一种以文学体裁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研究和创作各种文学体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体裁教学法的精华在于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感知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批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

适用条件包括:学生对文学感兴趣,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教学经验,教学材料和资源丰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创作。

总之,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习需求下,各有优势和适用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目标要求,恰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能。

“体裁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体裁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 、 裁与体 裁 教学 法 体 的是 使语 言 学 习成 为 一种 社交 过 程 。 体裁 教 学 法 的
教学 循环 模 式包 括 师 生共 同经历 的五个 阶段 :建 立
分 共 S ae(903) 出 . 学 和修 辞 学 中 的常 用 术 场知 识 , 析 语篇 并 把 语 篇 模 式 化 , 同 构 建语 篇 , w l 19 : 指s 4 文 联 其 语 体 裁最 早 是被 人 种 学家 正式 引 入语 言学 研 究领 域 独 立创 作 , 系相关 语 篇 , 目的是 帮助 学 生 逐 渐独
刘 萍
( 曲阜 师 范 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山东 ・ 曲阜 2 1 ) 7 5 36
【 摘
要】 体裁教 学法是把体裁分析运 用到课堂教 学中, 掌握各类语篇体裁结构有助于英语学习者 了解
不 同语篇 图式 结构和 建构过 程 , 更好地 理 解交 际意 图和 不 同思维模 式 . 帮助 他们 对再 次 出现 的 交际情 景作 出
第 1 4卷 ・ 2期 第 2 1年 4月 01
宿
州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Vo . 4, . 1 1 No 2 Ap . 0 r 1 2 1
Jo 九a1 of S h u E ca on 1s 1 te ur uZ o du t I t tu 3
“ 裁教学法 ” 体 在英语 口语教学中的应 用
够使 用 语 言做 好准 备 。教 学 是否 成 功很 大 程 度上 取 体 裁结 构 由必要 成 分 、 可选 成 分和重 复成 分 组成 。必
决 于教 学 目标 的设 定 。而 区分 知 识 和技 能 对 口语 教 要 成 分及 其 顺 序决 定 体裁 类 型 。可 选成 分 和 重 复 成 学 而言 是 至关 重 要 的 。B gt(9 75指 出 口语技 能 分表示 同一 体裁 的不 同语 篇 的差 异, 裁结 构 有语 境 yae1 8 :) 体 包 括 机动 感知技 能 ( trp re t e sis 和互 动技 配置决 定 。C r t 认为体 裁 是有 目的 、 mo - ecpi kl ) o v l hi i se 有步 骤 的文 包 它是 有 特 定 的 能( t at nsis。 者包 括感 知 、 i e co kl)前 nr i l 回忆 和正 确发 音 化 活 动 , 括 口语 体裁 和 书 面语 体 裁 , 并用 语 言结 构 清 晰表 达 。后者 包 括控 制 语 言 产 出和 开 头 、 中间部 分 和结 尾 的图式 结构 ( mm n l 9 : Ha o d 9 0 做 出选 择 .利用 知 识 和机 动感 知 技 能达 到 交 际 目的 15 。 rn18 : ) 6 )Mat (9 42 把体裁 定义 为“ 为我 们 文化 成 i 5 作 有 有 的能 力 。机动感 知 技能是 不受 语境 限制 的 , 也是传 统 员 的讲话 者 的有 步骤 、 既定 目标 、 目的 的活动 。”

文学体裁分类教案

文学体裁分类教案

文学体裁分类教案一、引言文学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以艺术为形式表达思想与感情的综合艺术。

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体裁而被广泛接受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文学体裁的分类,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方案。

二、文学体裁分类1. 散文散文是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写作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注重描写、叙事和议论,可以包括散文随笔、散文小品等不同形式。

在指导学生了解散文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首先,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让他们体会散文的魅力;其次,让学生分析散文的特点,如语言简洁明晰、思想深入、感情真切等;最后,组织学生撰写自己的散文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2. 诗歌诗歌是一种通过音韵、节奏和意象表达感情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它注重抒发内心情感,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诗歌: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类诗歌,培养他们对韵律和意象的感知能力;其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构成要素,包括韵律、格律、修辞手法等;最后,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

3. 小说小说是一种以故事情节为核心,通过虚构的人物和事件来描写社会生活的文学形式。

它可以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等多种形式。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引导学生研读小说:首先,选取一些名著小说,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等;其次,让学生写简短的读后感,培养他们的文学评论能力;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小说创作,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叙事技巧。

4. 戏剧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的文学形式。

它强调舞台效果和演员表演,并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

在戏剧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戏剧的热爱:首先,选取一些经典戏剧作品,通过观看或分析剧本帮助学生理解戏剧的特点;其次,组织学生参与戏剧表演,培养他们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撰写剧评或编写自己的短剧本,提升他们的文学批评和创作能力。

文学体裁教学设计

文学体裁教学设计

文学体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文学体裁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区别和特点,如叙事、抒情、戏剧、骈文等;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4.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文学体裁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区别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文学作品片段或摘录,引发学生对文学体裁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a. 介绍文学体裁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如叙事、抒情、戏剧和骈文等;b. 分析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如叙事具有故事性、抒情注重感情表达、戏剧有舞台性等;c. 阐述不同文学体裁的功能和作用,如叙事能吸引读者注意力、抒情能表达情感、戏剧能传达思想等。

3. 实例分析(20分钟):a. 教师提供多个文学作品的示例,如《红楼梦》、《西游记》、《岳阳楼记》等,让学生分析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并找出相应的特点和表现手法;b.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分享各自找到的文学作品示例和特点,提高学生对文学体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文学作品分析(30分钟):a. 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和特点;b. 学生与同伴进行分享,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5. 创作实践(30分钟):a. 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创作实践;b.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体裁,也可以尝试不同的文学体裁,进行创作。

6. 总结和评价(10分钟):a.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的文学体裁;b. 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四、教学手段:1. 教师讲解和示范;2. 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3. 学生独立研究和创作。

试论“小说”体裁的有效教学方法

试论“小说”体裁的有效教学方法

试论“小说”体裁的有效教学方法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小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小说教学方法。

一、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小说在教学小说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语言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内容丰富、情节紧凑、语言简洁的小说。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经典作品或优秀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小说的整体阅读教学小说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

学生可以先通读整篇小说,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和主要人物,培养对故事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能力。

可以结合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结构、主题和核心观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三、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他们的性格、外貌、性格转变和行为动机等方面。

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情感描写,包括作者运用的语言、比喻、意象等手法,帮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情感冲突。

四、进行细读和解读小说的重要段落和篇章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细读和解读小说的重要段落和篇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的语言和情节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句子结构和概念。

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五、进行小说的情节分析和故事重构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引人入胜的,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故事重构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起承转合、高潮和结局,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规律和结构特点。

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改编和重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小说教学方法需要注重整体阅读和细读相结合,注重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的分析,同时也要进行情节分析和故事重构的练习。

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教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教法

叙事性文章教学应注意哪几点?1.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

◆叙事性作品的思想内容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

◆重视朗读指导,要求学生背诵精彩段落。

2.理清作者的思路。

3.学习叙事性作品的语言。

(1)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

◆叙事性作品的思想内容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

因此,教学叙事性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感受人或事的形象。

语言文字指的是对表现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有突出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如表现人物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深刻生动的词句,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作者的精辟的议论和抒情性的语句等。

◆重视朗读指导,要求学生背诵精彩段落。

叙事性作品的教学,只靠理解语言文字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受。

感受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朗读。

要引导学生多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落实朗读训练,让各种形式的朗读出现在课堂上;提高朗读效率,使学生每次朗读都有一定的目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进而为阅读欣赏作好铺垫。

(2)理清作者的思路。

★意义: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思路分类:纵向思路、横向思路。

★理清作者的思路方法:从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入手。

有的可按时间来分,如《一定要争气》有的可按故事发展的阶段来分,如《飞夺泸定桥》有的可按事件的性质归类来分,如《李时珍》有的按空间位置的转换来分,如《海滨小城》有的可按总分关系来分,如《威尼斯的小艇》★文章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也不同:一是借助审题、释题。

结合课文,举例说明:《观潮》。

二是抓关键词。

结合课文,举例说明:《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练习:【文字案例4】学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理清本文作者的思路。

(3)学习叙事性作品的语言。

小学生学习语言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怎样的?低年级:应把识字和词句的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

对于课文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句要多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回答回答、复述等活动中,运用这些词句,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裁(genre)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的分类,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结构和惯例紧密相关(Kress,1985)。体裁分析是语篇分析的新发展,其根本宗旨是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该分析法超越了语言的表层描述,注重探讨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其交际功能,试图解释特定语篇所具有的认知结构。 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语言教学中,“体裁教学法” 成为二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语言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理论依据 1.体裁。“体裁”最早被用于文学和修辞学研究,后来人种学家将其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在语言学领域中语言学家们对“体裁”的概念进行了详尽的界定。目前国外从事体裁理论研究主要有三个学派:以Swales,Bhatia为代表的特殊目的英语学派(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以Halliday,Martin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School,SFL )和以Miller,Berkenkotter & Huckin(1993)为代表的北美新修辞学派(North Rhetoric)(依次简称ESP学派,SFL学派和NR学派)。 ESP学派中的Swales最早对体裁做出界定,认为“体裁”是一组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交际事件。这一定义又被Bhatia进一步阐释为:(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达个人的意图或交际目的。 SFL学派中的Martin 认为体裁是“一种有步骤的、以交际目的为导向的、某一特定文化成员参与的社会交往过程”。Eggins把体裁定义为“使用语言达到的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类型”,他认为“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多少种已被承认的社会行为就有多少种类型的体裁”。 NR学派的Miller认为体裁是“社会行为”,在“作为社会生活的体裁”一文中,她指出“体裁不是分类的形式名称,而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建立在典型修辞活动上的、规约的语篇分类”。 三个学派对体裁的界定在本质上一致,即交际目的决定体裁的存在,同一体裁的语篇具有基本一致的图式结构。然而,由于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的不同,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仍存在某些差异,使用者可以在不破坏其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创造性,创作出符合特定情景的语篇。 2.体裁分析。体裁分析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产物,既涉及文体分析,又涉及语篇分析,其根本宗旨是研究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体裁分析超越了对语篇语言特征的表层描述,力求解释语篇建构的理据,揭示实现交际目的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所以,体裁分析最显着的特征在于它的解释性。体裁分析将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语言学分析方法主要用来描述语篇的体裁特点;社会学方法则把语篇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来研究,探讨语篇的社会性和规范性以及影响语篇的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学方法分析语篇的认知结构和构建策略,探讨特定的交际目的在语篇中实现的理据。因此,体裁分析不仅关注语篇的语言特征的描述,更重视解释语篇的构建理据,探讨语篇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和认知因素。 二、体裁教学法 体裁教学法是把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运用到课堂语言教学中,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裁能力(genre competence),使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更是一种社会意义建构。体裁教法根本宗旨是让学生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又能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以帮助他们理解或创作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 对于体裁教学法,尤其是显性教学(explicit teaching),三个学派持不同的观点。NR学派大多数研究者反对显性教学,认为体裁在课堂上是难以捕捉、不可学得的,教师的显性教学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体裁意识可通过大量接触同类体裁的语篇而不断渗透获得。体裁知识与得体的交际行为不是通过课堂指导学得的,是在参与日常活动和职业生活中自然习得的。因此,基于该学派的理论主张的教学活动受到限制。 另外两个学派的教学理念则恰好相反。ESP学派主张显性教学,认为那些尚未渗透到目标文化中的二语学生,必须通过有效的体裁教学才能了解体裁规约。这一学派的教学通过对专门用途英语的语篇进行体裁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语篇的宏观结构和语言资源特征。SFL学派也支持显性体裁教学,该学派研究者认为,体裁教学的目的就是解释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只有显性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各类体裁。因此,学生需要教师通过范文分析有计划、分步骤地引导才能掌握语篇。Martin等人设计出“Teaching-Learning Cycle”教学模式,该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示范分析(Modeling)、共同协商写作(Joint negotiation of text)、独立创作(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ext)。整个过程涉及大量的师生和生生间的交往活动,通过理解语言、分析语言、运用语言,讨论语篇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交际目的、构篇机制、语法修辞等特点。这些教学活动涉及大量的语言输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三、体裁教学法的综合评价 从实践应用层面可以看出,将体裁理念应用语言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显着。然而,该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不足。 1.体裁教学法的优点。(1)体裁教学法可以使学习者认识到不同体裁的的语篇具有不同的结构。该教学法提供相对固定的语言模式,对阅读和写作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如学生可根据不同体裁的图式结构,很快抓住语篇的框架,同时可以模仿图示结构来组织新语篇。(2)体裁教学不仅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也关注语言符号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将语篇建构过程看做是一种社会行为,更加注重语言资源的社会性。(3)体裁教学法模式中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协作有利于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质,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2.体裁教学法的不足。(1)体裁的规约性可能会导致教学活动具有“规定主义”色彩(prescriptivism),学生的写作实践出现“千文一面”的局面。(2)“体裁教学法”可能使课堂教学出现以语篇为中心的倾向,教师容易偏重对语篇的描述和复制,而忽视创造性的语言操练活动。(3)体裁的种类十分繁杂,课堂教学难以穷尽学生将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所有体裁,故“体裁教学法”在写作课和阅读课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体裁教学法仍处于一种探索阶段,但实践证明它是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但体裁教学法也有一定的不足,其强烈的规定主义色彩,如果教师不能恰如其分地利用这种规定性,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运用体裁教学法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步骤和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体裁的构建方式和语篇特点,使学生能够创作出符合体裁惯例的语篇,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Genre (genre) is a kind of classification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and a society's political, cultural structure and practice closely related (Mr. Kress, 1985). Genre analysis is a new development of discourse analysis, its fundamental purpose the aim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use strategies. The analysis goes beyond the surface description language, pay attention to discuss the macro structure of discourse and its communicative function, trying to explain the specific discourse of cognitive structure. Genre and genre analysis theory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language teaching, the "type teaching method"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n this paper, it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aching mod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One, the theoretical basis 1. The genre. "Genre" was first used in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rhetoric, ethnographers later into the linguistic research field. Linguists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to made detailed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genre". Currently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genre theory mainly has three schools abroad: with Swales, Bhatia for School on behalf of the special Purpose of English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 with Halliday, Martin School system function (Systemic - functional Linguistics School, SFL) and with Miller, Berkenkotter & Huckin (1993)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North America new Rhetoric School (North Rhetoric)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ESP in turn School, SFL School and NR School). ESP Swales to genre defining the earliest in the school, think "genre" is a set of social events with a common communicative purpose. This definition was Bhatia further explanation is: (1) genre is a recognizable social events; (2) the style is not the general social events, but an intern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highly conventionalized social events; (3)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we must follow a particular genre of practice required; (4) despite the genre conventions and conditionality, starters, can still b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genre regulations convey personal intent or communicative purpose. Martin thought genre of SFL school is "a step by step, the communicative goal oriented, members of a particular cultur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teraction". Eggins genre is defined as "the use of language to achieve a step-by-step and purposeful activity type", he thought "in our culture has many kinds of social behavior has been recognised as there are types of genre". Miller of NR school think genre is "social activities", in "as a form of social life," she pointed out that "genre classification is not in the form of a name, but a kind of social activities, it is based on typical rhetorical activities, text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de. Three school of genre in essence is consistent, namely communicative goal decided the existence of the genre, discourse of the same genre have almost the same schema structur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ultural factors or discourse variables, belong to the same type of discourse,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users can without destroying its basic structure, the principle of creativity, produce conforms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discourse. 2. Genre analysis. Genre analysis is the product of multidisciplinary crossover study, involving both style analysis, and involves the discourse analysis, its fundamental purpose is to study communicative purpose and language use strategies. Genre analysis goes beyond the surface description language features in discourse, tries to explain discourse construction, reveals the special way to achieve communication goal and the normative discourse construction. So, the most notable features of genre analysis lies in its explanatory. Genre analysis combining linguistics,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 methods: linguistic analysis method is mainly used to describe the discourse genre characteristics; Sociology is the discourse as a social phenomenon and social behavior to study, studies the social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