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与体裁教学法
汉语国际教育《体裁教学法》

汉语国际教育《体裁教学法》背景:体裁最早是起源于“Genre” 一词。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这个词,最初它是“种类”的意思,随着其发展,国内学者开始对其进行解释,如“体裁”、“语类”等,本文选用其“体裁”的含义。
与此同时,国外学者对体裁概念有不同的定义:John M. Swales 认为,体裁是“包括一系列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交际活动”。
语言体裁的范例是可以随着其原型(prototype)的变化而变化的;体裁所具有的理论依据对其语篇的内容和形式都起着制约的作用,属于同一交际社团的或者同一领域的人都会承认并且尽力遵守这种制约性;交际行为的组织,无论是否适当和成功,部分取决于其对体裁掌握和应用的熟练程度。
根据Swales 的观点,Bhatia 认为(1)体裁是具有交际性的事件,并且可以辨认;(2)体裁又不是简单的交际性事件,其内部结构特征鲜明,并且有惯例性;(3)在进行文章建构时,必须按照特定体裁的具体要求;(4)虽然特定体裁有自己的实践和约束,但内部人仍然可以在框架内传达他们的个人意图或交际目的。
J. R. Martin 认为,体裁是“作为我们文化成员的说话者的有阶段,具有一定的目标和目的的行动”。
Eggins (1994) 把体裁定义为“使用语言实现的逐步,有目的的活动”,认为体裁与社会行为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
Eija Ventola (1995) 也认为体裁是一种具有可识别步骤的交际过程,并且具有常规性(routine like)。
中国学者秦秀白的“体裁”是话语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解释对话或文本时,如果我们只注意话语的连接或句子间关系,我们就会忽略话语的宏观结构分析,忽视话语类型的社会功能和交际目的,我们很难有效地和交际地使用英语。
综上所述,不同学者对体裁概念的界定在本质上具有相同之处,表现在:(1)交际目的具有决定性。
不同的交际目的决定着不同的文本文体、文本语言和文本内容等。
浅谈“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体裁”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文体类型,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结构。
通过学习和掌握不同的文体,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提高阅读的能力和技巧。
而“体裁教学法”正是以此理论基础来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体裁教学法”强调通过对不同文体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辨识能力。
通过对不同体裁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结构,从而能够辨识和区分不同的文体。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学生通过对不同文体的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促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文体的讲解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1.以“体裁”为主线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体,以“体裁”为主线进行教学。
2.结合实际文本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者是现实生活中的文本作为教学材料,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魅力。
3.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解读文本、讲解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让他们从中体会文体的独特魅力,并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活动来巩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填空、选择、解释等形式的练习,以及小组讨论、文学作品朗读等形式的活动。
通过“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能够取得一些显著的教学效果:3.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对不同文体的学习和体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不同的文体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

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在文学领域中,体裁是文章的形式和结构,它是作者使用文学语言表达其论点或想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一概念是通过比较不同类型文章格式来理解的,如小说、短篇故事、诗歌、日记、剧本、新闻报道等。
在历史上,曾有许多文学体裁学者,他们详细记录了每一种文学体裁的特征和用途。
如今,我们有一个更完备的体裁学研究理论,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体裁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本文的目的是讨论体裁的定义及其如何应用于文学分析以及体裁教学法。
一、体裁定义体裁是文学结构的基础,也称为文体、文体学或文体学派。
体裁可以理解为不同类型文章格式的文学性表达形式,它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表达特点。
比如,小说的体裁具有不同的故事结构,其表现形式也更复杂,而诗歌的体裁则越加独特,因为它使用了诗意的言辞、文笔、音节等。
因此,体裁可以被定义为某种文学性表达形式,其特点是有一定的特定结构和表达方式。
二、体裁文章分析要想准确分析体裁文章,就必须从一系列角度进行研究,包括文本类型、文本结构、文本表达方式等。
对于文本类型,学者们将其分为故事、记叙、诗歌、剧本、新闻报道等,这些文本类型各有千秋,每种文本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此外,文本结构分析和文本表达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维度。
比如对于小说,除了研究其主要人物、题材、情节和叙事手段外,读者还可以通过分析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来理解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价值。
三、体裁教学法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体裁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文学文本的新视角。
体裁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介绍各体裁的定义、特点及其用途;2、举例阐述每种体裁的特点;3、介绍体裁文章的基本分析方法;4、分析不同文章样本,突出其体裁特点,展示体裁文章写作能力;5、给予学生实际操作,让他们使用体裁分析技巧分析文本,提高理解文学文本的能力。
四、结论通过对体裁的定义以及它的用途和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体裁是文学文本理解的重要抓手。
浅谈“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体裁教学法”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体裁教学法”,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和阅读不同体裁的文本,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探讨如何通过这一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体裁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不同体裁的文本,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的文本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体裁的文本,学生还能够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体裁教学法”,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体裁教学法”的优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语文素养,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什么是“体裁教学法”“体裁教学法”是指根据不同的文学体裁特点和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过程,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规律,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体裁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去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提高他们对不同体裁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对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分析和比较,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魅力,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体裁教学法”,学生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欣赏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味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语文素养水平。
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

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体裁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由文本的内容、结构、格式和语言来决定。
它表现出文学作品对读者自然语言和文言风格的有益且深入的理解。
体裁也可以被称为文本的“外形”,比文章的内容更重要,因为它是文本所有层次理解的唯一出口。
体裁分析主要涉及阅读技巧、语言类型和文本分层等方面。
在阅读技巧方面,阅读者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比如议论文、报告、散文、小说等。
这有助于读者根据文章的内容及体裁特点进行深入总结和理解。
语言类型方面,文本的体裁决定了其语言特点和类型。
比如,诗歌体裁更加强调形式而不是内容;散文体裁则以描述性文字为特征。
文本分层方面,分层是指文本的主体、框架和表述方式等。
根据文本的体裁,它们可以用相应的分层,如诗歌的语调、报告的框架、议论文的证据等。
体裁教学法以体裁理论为基础,旨在通过体裁分析和理解教材,从而掌握文本的特殊结构,从而掌握文本的深入意义。
体裁教学应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读者能够分析体裁特征,了解文本分层结构,把握文本脉络;二是读者能够信手拈来地在指定的文本中表达出原文中的主题思想。
首先,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如把比较复杂的文本分解成简单的部分,帮助学生分析其体裁特征;给予学生实践操作,让他们加深对体裁结构的理解;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把握其中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联;最后,通过一定的练习,提高学生对体裁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体裁时,利用语言资源,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
比如,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去创作,并分析其创作的文章的体裁;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进行体裁分析,从而熟悉不同体裁的特点;通过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体裁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科学理论,引导学生发展创新能力,丰富体裁教学,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认知体裁,为他们未来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和学习资源,根据不同文本的体裁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特点。
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

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
体裁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它可以通过使用语言、图像、音频等多种表达形式,来表达某一个主题或思想,一般来说,体裁是以文学创作为主要形式来实现的。
在文学作品中,体裁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内容或者特定的创作方法来加以划分。
如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这些体裁有着各自的特点,在文学的创作中,作者可以根据各自的想法,选择不同的体裁来进行创作。
二、体裁分析
体裁分析是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它以歌德、维克、萨西夫等文学家的思想为基础,强调文学作品形式与其社会思想的密切联系,是对文学文本进行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
体裁分析不仅可以把握作品的体裁特征,还要从更深处挖掘作品的社会意义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三、体裁教学法
体裁教学是一种文学教学方法,它以体裁的特征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不同的体裁作为教学的组织方式,以体裁理论构建文学教学体系,运用体裁功能和结构的比较来完成文学教学。
在体裁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掌握每一种体裁的基本内容,培养比较文学体裁的能力,以及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体裁内涵的能力。
本文介绍了体裁、体裁分析和体裁教学法。
体裁是以文学创作为主要形式来实现的,体裁分析强调文学作品形式与其社会思想的密切联系,而体裁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每一种体裁的基本内容,以及能
够理解文学作品中体裁内涵的能力。
正确理解和掌握体裁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文学教学和创作的基础,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读者学好体裁。
浅谈“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体裁教学法的概念体裁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教授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征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体裁即文体,是指文学作品的分类和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体裁教学法强调通过对不同文体的学习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体裁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通过体裁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
体裁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语文是国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和文学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通过阅读可以拓展他们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
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还可以增长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审美情趣。
阅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拓展学生视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 正文2.1 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基本原理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基本原理是指根据文本的具体体裁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对不同体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体裁教学法强调对不同体裁的认知和区分。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定义、特点和结构,并通过鲜明的对比分析,帮助他们掌握体裁间的差异和联系。
体裁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实际运用。
体裁教学法述评

体裁教学法述评体裁教学法是一种以特定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为教学内容,通过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和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该体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体裁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法。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体裁教学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体裁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以体裁为教学单位,将教学内容聚焦于特定的写作体裁,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该体裁的内部结构和语言特点。
2、重视范文的作用,通过分析、模仿和借鉴范文,帮助学生掌握该体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强调写作过程的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4、重视评估和反思,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估和反思,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不足之处,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然而,体裁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体裁的界定和分类存在一定的困难。
不同的学者和机构对体裁的界定和分类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导致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2、体裁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体裁教学法容易导致教学过于僵化和刻板,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4、体裁教学法的评估标准往往过于主观和单一,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
在实际教学中,体裁教学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运用:1、选择特定的体裁作为教学内容,例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2、提供足够的范文供学生分析和模仿,帮助学生掌握该体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草稿写作、修订和定稿等步骤,并及时提供反馈和建议。
4、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和讨论,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学习。
通过上述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体裁教学法在帮助学生掌握特定体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运用体裁教学法进行说明文写作教学后,学生的说明文写作成绩明显提高,同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表现出了更高的自信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裁(genre)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的分类,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结构和惯例紧密相关(Kress,1985)。
体裁分析是语篇分析的新发展,其根本宗旨是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
该分析法超越了语言的表层描述,注重探讨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其交际功能,试图解释特定语篇所具有的认知结构。
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语言教学中,“体裁教学法”成为二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语言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理论依据1.体裁。
“体裁”最早被用于文学和修辞学研究,后来人种学家将其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
在语言学领域中语言学家们对“体裁”的概念进行了详尽的界定。
目前国外从事体裁理论研究主要有三个学派:以Swales,Bhatia为代表的特殊目的英语学派(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以Halliday,Martin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School,SFL )和以Miller,Berkenkotter & Huckin(1993)为代表的北美新修辞学派(North Rhetoric)(依次简称ESP学派,SFL学派和NR学派)。
ESP学派中的Swales最早对体裁做出界定,认为“体裁”是一组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交际事件。
这一定义又被Bhatia进一步阐释为:(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达个人的意图或交际目的。
SFL学派中的Martin 认为体裁是“一种有步骤的、以交际目的为导向的、某一特定文化成员参与的社会交往过程”。
Eggins把体裁定义为“使用语言达到的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类型”,他认为“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多少种已被承认的社会行为就有多少种类型的体裁”。
NR学派的Miller认为体裁是“社会行为”,在“作为社会生活的体裁”一文中,她指出“体裁不是分类的形式名称,而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建立在典型修辞活动上的、规约的语篇分类”。
三个学派对体裁的界定在本质上一致,即交际目的决定体裁的存在,同一体裁的语篇具有基本一致的图式结构。
然而,由于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的不同,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仍存在某些差异,使用者可以在不破坏其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创造性,创作出符合特定情景的语篇。
2.体裁分析。
体裁分析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产物,既涉及文体分析,又涉及语篇分析,其根本宗旨是研究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
体裁分析超越了对语篇语言特征的表层描述,力求解释语篇建构的理据,揭示实现交际目的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
所以,体裁分析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的解释性。
体裁分析将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语言学分析方法主要用来描述语篇的体裁特点;社会学方法则把语篇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来研究,探讨语篇的社会性和规范性以及影响语篇的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学方法分析语篇的认知结构和构建策略,探讨特定的交际目的在语篇中实现的理据。
因此,体裁分析不仅关注语篇的语言特征的描述,更重视解释语篇的构建理据,探讨语篇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和认知因素。
二、体裁教学法体裁教学法是把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运用到课堂语言教学中,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裁能力(genre competence),使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更是一种社会意义建构。
体裁教法根本宗旨是让学生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又能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以帮助他们理解或创作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
对于体裁教学法,尤其是显性教学(explicit teaching),三个学派持不同的观点。
NR学派大多数研究者反对显性教学,认为体裁在课堂上是难以捕捉、不可学得的,教师的显性教学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体裁意识可通过大量接触同类体裁的语篇而不断渗透获得。
体裁知识与得体的交际行为不是通过课堂指导学得的,是在参与日常活动和职业生活中自然习得的。
因此,基于该学派的理论主张的教学活动受到限制。
另外两个学派的教学理念则恰好相反。
ESP学派主张显性教学,认为那些尚未渗透到目标文化中的二语学生,必须通过有效的体裁教学才能了解体裁规约。
这一学派的教学通过对专门用途英语的语篇进行体裁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语篇的宏观结构和语言资源特征。
SFL学派也支持显性体裁教学,该学派研究者认为,体裁教学的目的就是解释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只有显性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各类体裁。
因此,学生需要教师通过范文分析有计划、分步骤地引导才能掌握语篇。
Martin等人设计出“Teaching-Learning Cycle”教学模式,该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示范分析(Modeling)、共同协商写作(Joint negotiation of text)、独立创作(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ext)。
整个过程涉及大量的师生和生生间的交往活动,通过理解语言、分析语言、运用语言,讨论语篇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交际目的、构篇机制、语法修辞等特点。
这些教学活动涉及大量的语言输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三、体裁教学法的综合评价从实践应用层面可以看出,将体裁理念应用语言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显著。
然而,该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不足。
1.体裁教学法的优点。
(1)体裁教学法可以使学习者认识到不同体裁的的语篇具有不同的结构。
该教学法提供相对固定的语言模式,对阅读和写作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如学生可根据不同体裁的图式结构,很快抓住语篇的框架,同时可以模仿图示结构来组织新语篇。
(2)体裁教学不仅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也关注语言符号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义。
将语篇建构过程看做是一种社会行为,更加注重语言资源的社会性。
(3)体裁教学法模式中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协作有利于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质,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2.体裁教学法的不足。
(1)体裁的规约性可能会导致教学活动具有“规定主义”色彩(prescriptivism),学生的写作实践出现“千文一面”的局面。
(2)“体裁教学法”可能使课堂教学出现以语篇为中心的倾向,教师容易偏重对语篇的描述和复制,而忽视创造性的语言操练活动。
(3)体裁的种类十分繁杂,课堂教学难以穷尽学生将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所有体裁,故“体裁教学法”在写作课和阅读课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体裁教学法仍处于一种探索阶段,但实践证明它是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
但体裁教学法也有一定的不足,其强烈的规定主义色彩,如果教师不能恰如其分地利用这种规定性,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所以运用体裁教学法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步骤和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体裁的构建方式和语篇特点,使学生能够创作出符合体裁惯例的语篇,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Genre (genre) is a kind of classification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and a society's political, cultural structure and practice closely related (Mr. Kress, 1985). Genre analysis is a new development of discourse analysis, its fundamental purpose the aim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use strategies. The analysis goes beyond the surface description language, pay attention to discuss the macro structure of discourse and its communicative function, trying to explain the specific discourse of cognitive structure.Genre and genre analysis theory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language teaching, the "type teaching method"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n this paper, it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aching mod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One, the theoretical basis1. The genre. "Genre" was first used in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rhetoric, ethnographers later into the linguistic research field. Linguists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to made detailed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genre". Currently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genre theory mainly has three schools abroad: with Swales, Bhatia for School on behalf of the special Purpose of English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 with Halliday, Martin School system function (Systemic - functional Linguistics School, SFL) and with Miller, Berkenkotter & Huckin (1993)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North America new Rhetoric School (North Rhetoric)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ESP in turn School, SFL School and NR School).ESP Swales to genre defining the earliest in the school, think "genre" is a set of social events with a common communicative purpose. This definition was Bhatia further explanation is: (1) genre is a recognizable social events; (2) the style is not the general social events, but an intern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highly conventionalized social events; (3)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we must follow a particular genre of practice required; (4) despite the genre conventions and conditionality, starters, can still b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genre regulations convey personal intent or communicative purpose.Martin thought genre of SFL school is "a step by step, the communicative goal oriented, members of a particular cultur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teraction". Eggins genre is defined as "the use of language to achieve a step-by-step and purposeful activity type", he thought "in our culture has many kinds of social behavior has been recognised as there are types of genre".Miller of NR school think genre is "social activities", in "as a form of social life," she pointed out that "genre classification is not in the form of a name, but a kind of social activities, it is based on typical rhetorical activities, text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de.Three school of genre in essence is consistent, namely communicative goal decided the existence of the genre, discourse of the same genre have almost the same schema structur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ultural factors or discourse variables, belong to the same type of discourse,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users can without destroying its basicstructure, the principle of creativity, produce conforms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discourse.2. Genre analysis. Genre analysis is the product of multidisciplinary crossover study, involving both style analysis, and involves the discourse analysis, its fundamental purpose is to study communicative purpose and language use strategies. Genre analysis goes beyond the surface description language features in discourse, tries to explain discourse construction, reveals the special way to achieve communication goal and the normative discourse construction. So, the most notable features of genre analysis lies in its explanatory. Genre analysis combining linguistics,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 methods: linguistic analysis method is mainly used to describe the discourse genre characteristics; Sociology is the discourse as a social phenomenon and social behavior to study, studies the social and normative discourse an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course; Special psychology method of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build a strategy, discusses the specific communicative purpose is realized in discourse. Therefore, genre analysis not only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guage of the text descrip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expla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to explore discourse behind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cognitive factors.Second, the teaching methodGenre approach is to put the genre and genre analysis theory is applied to the classroom language teaching, the surrounding text of the schemata structure to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Its purpose i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genre (genre competence), make students realize the discourse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a language, but also a social meaning construction. Genre teaching fundamental purpose is to let students grasp the discourse schema structure, and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discourse, to help them understand or creation belongs to a particular genre of For type teaching method, especially explicit teaching (explicit would), three schools hold different views. Most researchers against the dominant teaching, NR school think genre is elusive, cannot learn in class, the teacher's dominant teaching will limit students' creativity,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 genre can be contacted through a lot of similar types of discourse and penetration. Genre knowledge and appropriate communicative behavior not learn of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is natural in participating in daily activities and professional lif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school teaching activities is limited.The other two school teaching philosophy is the opposite is true. Explicit teaching, ESP school think that have yet to infiltrate into the second language in the target culture students, must through the effective form of teaching to understand code. This school of thought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discourse genre analysis, guides the student to grasp the discourse of the macro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resources. Also support the dominant genre SFL school teaching, the school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genre teaching purpose is to explain how the language is the expression meaning, only the dominant teaching can help students to master all kinds of genre. Therefore, students need teachers pla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l essay guide to master language. Martin and others designed a "would - Learning Cycle" Teaching model, the model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demonstration analysis (Modeling), Joint consultation writing (be negotiation of text), the Independent creation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 The process involves a large number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activities, by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and use the language, to discuss the social cultural context, the discourse communication purpose,structure,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s of rhetorical devices. These teaching activities involve a lot of language input,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learners' language output.Thre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As can be seen from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level, applying concept of genre of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effect is remarkable. However, the teaching pattern also exist.1. The advantages of genre teaching. (1) genre approach can make learners realize the different genres of discourse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The teaching method provides relatively fixed language patterns, to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f stude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orms of the schemata structure, quickly seize the framework of discourse, at the same time can mimic graphic structure to organize new article. (2) genre teaching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language knowledge learning,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symbols and context, and expressed their meaning. The discourse construction process as a social behavior,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language of social resources. (3) type teaching mod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learners to create democratic and harmonious teaching atmosphere, establish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roving learners' cultural quality, can be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2. Type teaching method. (1) the genre of the conventional may result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with "rules" color (prescriptivism), the students' writing practice appear the situation of "thousand article side". (2) "type teaching method" may be a tendency to discourse centered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er easy to lay particular stress on description of discourse and replication, ignore the language practice of creative activities. (3) the types of genre is very complex, difficult to end may occur in the future life of students of all genres, so "typ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and reading classes has certain limitation.Genre teaching method is still in an exploration phase, but practice shows that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language teaching. But the genre teaching method also has certain insufficiency, its strong rules, if teachers can't use this stipulation, properly is easy to tie the students'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So when the genre approach,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design steps and the link in the maneuverability is strong, guid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genres wa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ourse,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produce conforms to the discourse genre conventions, improve their language sk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