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体裁教学法提高写作自主学习能力
散文课堂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散文,作为文学体裁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它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深刻的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于本学期开展了散文课堂教学实践。
以下是我在散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报告。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本次散文课堂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2)散文的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3)经典散文作品鉴赏(4)学生散文创作指导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散文作品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鉴赏法:结合经典散文作品,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
(4)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在每节课开始,我首先以一个与散文相关的名言或事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时,我引用了鲁迅的名言:“散文是一种自由的形式,不受任何束缚,可以随意发挥。
”2.讲授散文的基本知识在讲解散文的基本知识时,我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散文的定义、特点、分类等。
同时,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表现手法。
3.讨论经典散文作品在讨论经典散文作品时,我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作品的主题、写作技巧、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讨论。
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引导学生思考父亲的形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
4.鉴赏散文作品在鉴赏散文作品时,我采用鉴赏法,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写作技巧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例如,在讲解鲁迅的《阿Q正传》时,我引导学生思考阿Q的性格特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鲁迅的讽刺手法。
5.学生散文创作指导在学生散文创作指导环节,我采用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散文创作。
首先,我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挖掘素材;其次,指导学生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请简要说明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的精华和适用条件

请简要说明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的精华和适用条件1.成果教学法:成果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实现其中一种成果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果教学法的精华在于通过任务的设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适用条件包括: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教学资源和环境能够提供支持和促进学习。
2.过程教学法:过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过程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习者在实际操作、探究和思考中积累知识和经验,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过程教学法的精华在于通过设计合理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适用条件包括:学生具备一定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教师能够提供有效的学习任务和指导,教学环境能够支持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
3.体裁教学法:体裁教学法是一种以文学体裁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研究和创作各种文学体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体裁教学法的精华在于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感知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批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
适用条件包括:学生对文学感兴趣,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教学经验,教学材料和资源丰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创作。
总之,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习需求下,各有优势和适用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目标要求,恰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能。
体裁教学法述评

体裁教学法述评体裁教学法是一种以特定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为教学内容,通过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和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该体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体裁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法。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体裁教学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体裁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以体裁为教学单位,将教学内容聚焦于特定的写作体裁,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该体裁的内部结构和语言特点。
2、重视范文的作用,通过分析、模仿和借鉴范文,帮助学生掌握该体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强调写作过程的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4、重视评估和反思,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估和反思,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不足之处,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然而,体裁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体裁的界定和分类存在一定的困难。
不同的学者和机构对体裁的界定和分类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导致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2、体裁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体裁教学法容易导致教学过于僵化和刻板,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4、体裁教学法的评估标准往往过于主观和单一,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
在实际教学中,体裁教学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运用:1、选择特定的体裁作为教学内容,例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2、提供足够的范文供学生分析和模仿,帮助学生掌握该体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草稿写作、修订和定稿等步骤,并及时提供反馈和建议。
4、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和讨论,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学习。
通过上述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体裁教学法在帮助学生掌握特定体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运用体裁教学法进行说明文写作教学后,学生的说明文写作成绩明显提高,同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表现出了更高的自信和兴趣。
作文教学四步曲

作文教学四步曲【摘要】作文教学四步曲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四步曲理论、四步曲方法、四步曲实践和四步曲效果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在四步曲理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四步曲方法包括了解题意、构思大纲、展开思路和梳理文章等步骤,有助于学生更系统地完成作文写作。
四步曲实践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四步曲教学,学生可以逐步提升作文写作能力,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文教学四步曲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作文教学、四步曲理论、四步曲方法、四步曲实践、四步曲效果、四步曲总结、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四步曲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入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习并运用知识,提高了学习的参与度和效果。
这种教学法的提出,旨在通过四部分的教学流程,即导入、体验、探究和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步曲教学法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教学氛围。
四步曲教学法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成为许多教师的首选教学方法。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详细介绍四步曲教学法的理论、方法、实践和效果,以及对其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通过对这一教学法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2. 正文2.1 四步曲理论四步曲理论是指作文教学中的四个基本步骤,包括自我思考、结构构建、文字表达和反思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自我思考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头脑风暴,构思出一些关键点和思路。
结构构建是作文教学的第二步。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思考内容,构建起一个合理的作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脉络清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七》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本课教学内容包括阅读、写作、词汇、语法、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丰富词汇量,巩固语法知识,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七》,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丰富词汇量,巩固语法知识,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阅读技巧的掌握: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
2. 写作能力的提升: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词汇量的积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词汇,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4. 语法知识的巩固: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语法知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5.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园地七》的各个部分,包括阅读、写作、词汇、语法、口语交际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本课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课堂展示: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阅读部分:列出文章标题、作者、主要内容等。
2. 写作部分:展示写作技巧、优秀作文等。
3. 词汇部分:列出重点词汇、词组等。
4. 语法部分:列出重点语法知识、例句等。
5. 口语交际部分:列出常用口语表达、情境对话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6》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文内容、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4.给予反馈和鼓励:对学生的作文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激发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篇优秀的拿手好戏作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写作欲望。
(三)小组合作
1.分工合作: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负责完成一部分写作任务。
2.互相评价和修改: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和修改作文,提出改进意见。
3.共同完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对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作文质量。
4.分享成果: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作文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和欣赏。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写作过程,思考自己在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篇优秀的拿手好戏作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找到自己最拿手的事情,为写作提供素材。
3.设计写作情境:让学生设想自己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中展示自己的拿手好戏,以此为写作背景。
4.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6》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取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6》,该单元的主题为“我的拿手好戏”,要求学生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一篇具有个性特色的习作。
习作教学中的“先写后导”

习作教学中的“先写后导”【摘要】“先写后导”是一种教学方法,在习作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先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再根据导师的指导进行修正和提升,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实施方法包括设定明确的写作任务和导师指导,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高写作技巧。
通过“先写后导”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为了有效运用这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写作中的问题。
“先写后导”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习作教学,先写后导,重要性,实施方法,影响,写作能力,提高,学生,水平,总结,展望。
1. 引言1.1 习作教学中的“先写后导”在习作教学中,“先写后导”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提升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在学生自主写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先写后导”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在实施“先写后导”教学法时,老师需要注意在写作实践前提供清晰的写作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准备;在学生完成作文后,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老师还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思考。
通过“先写后导”教学法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逐渐掌握了写作技巧和策略,提高了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和积累,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完成的作文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展现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使写作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 正文2.1 什么是“先写后导”“先写后导”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进行写作任务之前先进行自由写作或草稿写作,然后再根据反馈和指导进行修改和完善。
高中英语写作教案15篇

高中英语写作教案15篇高中英语写作教案篇12高中英语写作教案篇13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我校实施了一系列的课堂改革举措。
在“五步学习法”课堂模式的引领之下,我们都在尽自己所能力争将自己的课堂打造成高效的课堂。
作为英语教学我认为结合我校的课堂改革模式我们的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把握肯定的英语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形成肯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作为老师我们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我们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老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共同发展。
学校对我们的“五步学习法”课堂教学的要求一再强调要突出互动探究环节,这就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学就必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育方式,使英语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英语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究,创新。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不但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也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方法上,老师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
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情境,问题来引导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并帮忙学生自主地总结归纳。
老师的引导要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下面我谈谈写作课在新课改下的实施情况及我对此的一些反思。
培养学生规范准确的书面表达是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而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写作是相对较难的.在教学中,学生惧怕写作,老师觉得写作教学难,批改学生作文也难,因此一般对阅读理解较为重视,而对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对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以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了多年外语后,写作能力仍旧很差.学生写作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用汉语思维方式造句、语法错误多、谋篇布局与连接能力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体裁教学法提高写作自主学习能力摘要:英语是国际学术交流主要媒介语言,如何提高非英语为母语的研究人员的英语写作能力,是eap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本文将探讨通过体裁教学法,遵循feez提出的教学循环模式的五个过程,提高论文写作教学效果,并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体裁教学法;教学循环模式;自主学习;写作能力;学术用途英语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33-02一、引言随着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及共通语(lingua franca)地位的建立,英语在学术知识传播中逐渐成为主要媒介语言,大多数全世界交流的学术论文都是使用英语的(ammon,2001)[1]。
一方面,英语通用语使学术交流更广泛和高效,而另一方面,形成非英语母语(nns)学者在发表学术见解的障碍。
所以,nns学者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处于劣势,他们不但要具有专业学术知识,还要具备英语语言能力,因为语言技能与论文发表成功与否是相关的,这也使得非英语国家学术用途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的研究十分必要和重要。
蔡基刚[2]也提出大学英语应从基础英语逐渐转到专业英语上来,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应是学术英语。
本文将讨论如何在学论文写作中通过体裁教学法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二、体裁教学以halliday[3]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swales[4]和bhatia[5]建立了自己的语篇体裁理论。
swales在其所著genre analysis中将genre解释为:“体裁包括一系列交际事件,交际成员共享某种交际目的,这些目的职能为该话语社团所承认,因为构成某一体裁存在的基本理论。
这一基本理据形成体裁的图式结构,并影响、限制内容以及文本的选择。
”每一个专业领域的语篇都共享一定的程序(generic stages)、目的(social purpose)和语篇形式(textual form),这些都是由该专业领域的话语社区(discourse community)约定承认并共同使用。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bhatia曾对此作过进一步的阐释,其要点是:(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达个人意图或交际目的[5]。
swales提出“体裁教学法”(genre-based approach),根据语篇的“语步”(move)和“步骤”(step)作为语篇分析的基本单位,对语篇的各部分的体裁特征作了概括总结。
“体裁教学法”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盛行,建立在语篇的体裁分析基础上,即把体裁和题材分析理论自觉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其目的是:(1)引导学生掌握属于不同体裁的语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2)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构建(linguistic constructs),而且是一种社会的意义构建(social meaning constructs);(3)引导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又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或撰写属于某一题材的语篇(kay,h.&t.dudley-evans 1998)[6]。
国外对体裁教学法的研究提出各种形式,笔者在此借鉴feez[7]提出的教学循环模式(teaching and learning cycle),包含一套系统完整的某个特定体裁的写作教学的参考模式,为写作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循序渐进地认识和建构特定语篇体裁的五个步骤,每一教学步骤都有不同的目的,所以也有不同的教学活动。
这五个步骤是:building the context- modell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text-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linking to related texts。
以论文的“介绍(introduction)”部分写作为例,swales提出,论文的介绍部分通常有三个语步:(1)确立研究领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2)建立合适的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3)占据该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
通过feez提出的五步教学循环过程,学习者能够对论文介绍部分的构成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每个语步极其目的探索解构过程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好的掌握语篇布局,教学过程可以遵循下列步骤:第一步:建构语境(building the context),即引导学生了解目标体裁语篇所在的社会环境和交际目的,介绍或者提问学习者对论文的介绍部分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提供辅助及背景知识。
第二步:塑造并解构语篇(modell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 text),使学生分析实例语篇的结构模式和解构语篇了解其特征,在解构论文介绍部分时,可以使学习者参考swales提出的三个语步,并让学生自行探索实力语篇是否符合这三个语步,进一步分析各个语布都如何通过语言得以实现的。
第三步:共同建构语篇(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学生共同参与建构所学体裁的语篇,小组共同探索,参与学生互相学习。
第四步:独立建构语篇(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所选题目独立建构语篇。
第五步:联系相关语篇(linking to related texts):学生探索如何把再次教学循环模式中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相同或相似语境的其他语篇相联系。
第一和第二教学组成部分,如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论、讨论等部分都可以参考教学循环过程完成教学步骤注重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使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论文介绍部分的语篇布局,即在理论上认识论文的写法。
第三步和第四步则在有了语言输入后让学生能够合作甚至独立建构类似语篇,使学生在认识目标论文后,能够合作或独立完成类似语篇,即主动探索论文的写作过程。
第五步则是提高学习者分析推理能力,能够将所学语篇应用实际并得到发挥,即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在完成介绍部分写作教学后,论文的其他。
三、体裁教学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传统的大学英语学习写作教学及四六级考核形式,侧重写作的最终成品,应试的学生完成写作上交试卷,学习者在写作中没有更多的反思。
然而,论文写作与四六级作文的写作过程和目的都不一样,研究生阶段学生更重视其在学术研究的发展,其论文撰写过程也是要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
而eap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单纯采用过程教学法(process-based approach),其典型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一稿、二稿至终稿的撰写和同辈互改等形式,难以满足研究生论文写作教学。
所以,笔者认为,要借助过程教学法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文本,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采纳体裁教学法(genre-based approach)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分析文本-解读文本-构建文本的过程中学习论文写作的过程。
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新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学习者仅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很可能在步入社会时发现所学知识已经陈旧,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因此,如何使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跟上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就显得尤其重要。
自主学习并非孤立的自我学习,而是要有教师辅导、同辈互助和自我探索的学习过程,而大学生在即将步入社会时,更应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得学习能够事半功倍。
将体裁分析法结合到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中,能够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体裁分析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在于它的解析性,它不仅是对语篇语言特征的简单描述,而是深入揭示语篇建构的理据,探讨语篇结构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并揭示实现交际目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回答了语篇是如何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这样的一个关键问题。
四、体裁教学法过程的问题(一)教师要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收集和在课堂利用合适的语料,以完成整个教学循环过程,因为在前三个环节,学习者都要围绕教师所提供的语料进行结构分析,这三个环节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提升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的作用,对学生的继续学习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同时,这也体现了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辅导作用至关重要。
(二)教师在辅助学习者进行文本解读时,也要提醒学习者,体裁也并非一成不变,它是在一定时期被某一人群所共同接受和遵守的,但体裁可能由于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text parameter)的不同,而存在某种差异,人们可以在不破坏体裁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在写作课堂学到的是写作方法,他们才能够举一反三,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教师在遵循上述教学循环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与学的次序,并在必要时对某个环节进行再循环或多次循环,直至达到教学效果和要求。
参考文献:[1]ammon,u.the dominance of english as a language of science:effects on other languages and languagecommunities[m].walter de gruyter,2001.[2]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4):306-308.[3]halliday,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edward arnold ltd.,1978.[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90.[5]bhatia,v.k.analys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longman,london,1993.[6]kay,h.&t.dudley-evans.1998.genre:what teachers think.elt journal 52/4:308-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