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骈文辞赋选读

高二语文骈文辞赋选读
高二语文骈文辞赋选读

【哀江南赋】(节选)

(北周)庾信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籓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

【与朱元思书】

(梁)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逸,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别赋】

(梁)江淹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莫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可班荆兮赠恨,唯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兹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练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唐)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

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奉天论尊号加字状】

(唐)陆贽

右。冀宁奉宣圣旨:“往年百官请上尊号曰圣神文武皇帝。今缘经此寇难,诸事并宜改变,众议欲得于朕旧号之中,更加一两字,卿宜商量事体稳便得否者。”

伏以睿德神功,参天配地,巍巍荡荡,无得而名。臣子之心,务崇美号,虽或增累盈百,犹恐称述未周。陛下既越常情,俯稽至理,愚衷未谕,安敢不言。

窃以尊号之兴,本非古制,行于安泰之日,已累谦冲;袭乎丧乱之时,尤伤事体。

今者銮舆播越,未复宫闱,宗祏震惊,尚愆禋祀,中区多梗,大憝犹存,此乃人情向背之秋,天意去就之际。陛下诚宜深自惩励,以收揽群心,痛自贬损,以答谢灵谴,岂可近从末议,重益美名,既亏追咎之诚,必累中兴之业,以臣庸蔽,未见其宜。乞更详意思,不为凶孽所幸,此臣之至愿也。谨奏。

【秋声赋】

(北宋)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馀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戏控袁简斋太史于巴拙堂太守】

(清)赵翼

为妖法太狂,诛殛难缓事:窃有原任上元县袁枚者,前身是怪,括苍山忽漫脱逃;年老成精,阎罗殿失于查点。早入清华之选,遂膺民社之司,既满腰缠,即辞手版。园伦宛委,占来好水好山;乡觅温柔,不论是男是女。盛名所至,轶事斯传。借风雅以售其贪婪,假觞咏以恣其饕餮。有百金之赠,辄登诗话揄扬;尝一脔之甘,必购食单仿造。婚家花烛,使刘郎直入坐筵;妓宴笙歌,约杭守无端闯席。占人间之艳福,游海内之名山。人尽称奇,到处总逢迎恐后;贼无空过,出门必满载而归。结交要路公卿,虎将亦称诗伯;引诱良家子女,娥眉都拜门生。凡在胪陈,概无虚假。虽曰风流班首,实乃名教罪人。为此列颖具呈,伏乞按律定罪。照妖镜定无逃影,斩邪剑切勿留情。重则付之轮回,化蜂蝶以偿夙孽;轻则递回巢穴,逐猕猴仍复原身。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字音字形成语整理

1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字音字形整理 麇(jūn) 庶(shù) 撇(piě) 屦(jù) 蘸(zhàn) 磉(sǎng) 诌(zhōu) 夥(huǒ) 煨(wēi) 摽(biào) 擤(xǐng) 恁(nan) 聒(guō) 囿(y?u) 觑(qù) 攫(ju?) 箍(gū) 幔(màn) 蹇(jiǎn) 毳(cuì) 嘬(zuō) 铰(jiǎo) 棹(zhào) 耨(n?u) 佃.户(diàn) 描摹.(m?) 锁匙..(suǒ chí) 眼翳.(yì) 棱.角(l?ng) 轮廓. (ku?) 油渍.(zì) 按捺.(nà) 敷衍..(fū yǎn) 玉箸.(zhù) 鼾.声(hān) 宣泄. (xia) 朴拙.(zhuō) 强悍.(hàn) 蹂躏..(r?ulìn) 拓.片(tà) 晌.午(shǎng ) 偌. 大(ru?) 纤.弱(xiān) 煽.情(shān) 肘腋..(zhǒuya) 凛.然(lǐn ) 麾.下(huī) 挑. 灯(tiǎo) 悲怆.(chuàng) 媲.美(pì) 遥岑.(c?n) 整饬.(chì) 金瓯.(ōu) 淬. 火(cuì) 遒劲..(qiújìng) 荷.薪(ha) 迥.然(jiǒng) 贫瘠.(jí) 炽.热(chì) 佝偻.. (gōul?u) 窣.窣(sū) 蛰.居(zh?) 磨蹭.(ceng) 山坳.(ào) 乜.视(miē) 埋. 怨(mán) 肩胛.(jiǎ) 搔.痒(sāo) 浩淼.(miǎo) 树墩.(dūn) 冗.长(rǒng) 谛. 听(dì) 窥.知(kuī) 调.剂(tiáo) 寒碜.(chen) 闾.巷(lǘ) 俚.俗(lǐ) 熏炙. (zhì) 蹊跷..(qī qiāo ) 心悸.(jì) 铙钹..(náob?) 发怵.(chù) 暗忖.(cǔn) 瑕疵. (cī) 咂.摸(zāmo) 洼.地(wā) 喷嚏..(pēntì) 黄檗.(b?) 青苔.(tāi) 耙. 子(pá) 惬.意(qia) 绛.紫(jiàng) 潺.潺(chán) 馥.郁(fù) 伫.立(zhù) 馈. 赠(kuì) 庇佑..(bìy?u) 浸濡.(rú) 圪坨..(gē tu?) 长嗥.(háo) 取缔.(dì) 摇曳. (ya) 温驯.(xùn) 岌.岌(jí) 婆娑..(p?suō) 山罅.(xià) 箭镞.(zú) 訇. 然(hōng) 苔藓..(táixiǎn) 夯.土(hāng) 枷锁..(jiāsuǒ) 翌.晨(yì) 诡.异(guǐ) 摩挲.. (m? suō) 疮瘢..(chuāng bān)船坞.(wù)恹.恹(yān) 寒暄.(xuān) 开拓.(kāitu?) 遐. 想(xiá) 憎恶..(zēngwù) 讹诈..(?zhà) 狰狞..(zhēngníng) 麂.子(jǐzǐ) 璀璨.(càn) 枝蔓. (màn) 锚索..(máo) 驾驭.(yù) 眩晕..(xuànyūn) 窸窣..(xī sū)麇.集(jūn) 脚踵. (zhǒng) 龌龊..(w?chu?) 喧嚣.(xiāo) 缱绻..(qiǎnquǎn) 牛蒡.(bàng) 绚.丽(xuàn) 衣袂. (mai) 啃噬..(kěnshì) 颔.首(hàn ) 参差..(cēncī) 西泠.(líng) 烹茶.(pēng) 霁. 雪(jì) 沆砀..(hàngdàng)密迩.(ěr) 欹.斜(qī) 陈蒿.(hāo) 繁遽.(jù) 静谧. (mì) 窖藏..(jiàocáng)廊椽.(chuán ) 堆垛.(du?) 壁龛.(kān) 盥.洗(guàn) 馋痨. (láo) 柴爿.(cháipán) 饭镬.(hu?) 饭粢.(zī) 供.奉(g?ng) 垂涎.(xián) 鸱. 吻(chī) 砻糠..(l?ngkāng)白垩.(a) 窗棂.(líng) 商贾.(gǔ) 休憩.(qì) 杂俎. (zǔ) 歙.县(sha) 赀.财(zī) 囊橐.(tu?) 僭.越(jiàn ) 楹.联(yíng) 风靡. (m ǐ) 兵燹.(xiǎn) 编纂.(zuǎn) 缙绅..(jìnshēn) 绮.丽(qǐ) 黟.县(yī) 倾欹. (qī) 甬.道(yǒng ) 癫.狂(diān ) 嗜好..(shìhào) 繁缛.(rù) 不靖.(jìng) 蠲. 免(juān) 恪.守(ka) 揿.钮(qìn ) 蜾蠃..(guǒluǒ) 鞘.翅(qiào ) 褶.纹(zhě) 樊. 篱(fánlí) 确凿.(záo) 窠臼..(kējiù) 滂沱..(pāngtu?) 愤懑.(man) 阿谀..(ēyú) 磕绊.. (kēbàn) 葳蕤..(wēiruí) 螟蛉..(mínglíng) 木樨.花(xī) 迷迭.香(di?)菅.芒花(jiān) 保俶. 塔(chù) 气咻.咻(xiū) 黑黢.黢(qū) 文绉绉..(zhōu) 卷帙. 浩繁(zhì) 浅尝辄.止(zh?) 苦心孤诣.(yì) 惟妙惟肖.(xiào) 掷.地有声(zhì) 声誉鹊. 起(qua) 振聋发聩.(kuì) 沸反盈.天(yíng) 鹬蚌..相争(yùbàng)不瘟.不火(wēn) 大相径. 庭(jìng) 缠绵悱恻..(fěica) 一鳞半爪.(zhǎo) 不寒而栗.(lì) 直言不讳.(huì) 摩戛. 有声(jiá) 韬光养晦.(huì) 烟熏火燎.(liáo) 唱棹.转榖.(zhào gǔ) 鳞次栉.比(zhì) 胼.手胝.足(pián zhī) 《现代散文选读》成语 整理

高中语文 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精选练习

【散文阅读练习1】 人在草木间 周晓枫 茶这个字,拆开笔画就是:人在草木间。 每天的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后一个是茶,微妙地超越其他。如果是生活需要,水就够了。文人喜欢诗酒茶:诗是对文字的奢侈,酒是对粮食的奢侈,茶是对清水的奢侈。正因为茶是高于生存需要的水,所以象征精神的部分。是啊,对生存来说,精神就是奢侈——可正因有了这些奢侈,我们才不枉此生。 茶是现实中既平凡又堪称伟大的植物。福建安溪,以铁观音闻名,茶香似乎弥散在这里的空气里……香,是气味的奢侈;铁观音,是茶里的奢侈。 这观音托梦所赐的母本茶树,就生长在安溪打石坑的岩缝间。铁观音母株瘦小,每发新芽,每生新枝,收取的手就会到来。它的芽叶幼嫩时就被采摘,它的枝条被不停折断,用以扦插育苗——就是这样一棵被限制、被切割、被剥夺的茶树,守着承诺般,守着它叶片的独特形貌:紫芽斜尾,缘齿疏钝,上面有着拇指按压般的神迹印痕。 茶有近乎神迹之处。折断枝条,插土就能活——万能地再生。你摧毁,它报以辽阔的丰收,甚至更为勇敢。母株压条繁育时,经过扭转和压扁的伤枝,反而有利更好更多地生根;如果小心呵护的,却事倍功半。一万次酷刑,意味着一万次的繁茂,十万、百万、千万次的慷慨。茶叶制造的过程也是这样。摇青时,芽叶相互摩擦、碰撞,受损的茶青反而分泌香气。每片茶叶,都死于离枝,死于炒制,死于滚水……然后,它们又从滚水中复活,将自己的清香与甘醇,灌注到每一滴水里。从伤害里汲取成长力量的茶,就这样,涓滴灌溉,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毒素。 茶,看似羸弱,却隐藏柔韧而惊人的力量。站在这株古茶树旁边,我观察它厚实的叶片,陈旧的花瓣。 我以前觉得,交通的便捷,瓶装水的储存,空调系统的温控,使今人很难体会古人曾经的乡愁。我们可以在全球化的环境里,共享无差别的水土。但是在这棵茶树面前,我改变了看法。也许我们能保留自己所适应的饮食习惯、所乐于交流的乡音,以及那蓄意维持的心理时差。植物,替我们凝结着乡愁:土壤里的酸碱度,空气中的含水量,海拔和温差,云雾雨雪,都在其中。活着的茶,在冷水里浇着,根系沉默的一切;死了的茶,在滚汤里沏着,重新活过,在袅袅升腾的丰沛水汽里,还你故乡的云雾缭绕。 形如铁、色如铁、重如铁……庄重,就在这一盏琥珀色的铁观音茶中。它是由土生长出的木,经过火上的铁锅炒制,最后水让它复活。一盏茶里,汇聚金木水火土……我们人生的五行,尽在其味,尽在不言之中。茶作,是人与植物的灵魂交流,就这样日月天地,就这样草木山水。 茶,经历水火,是树叶的前世今生。最初,它被揉搓,被携带,在更久的日子里不死。茶,折叠自己,它在自己的抱缩里藏好往昔的春秋。最后,神秘收拢的叶脉打开了,像一个人慢慢摊开手心里的掌纹。铺满刻痕的线条,记载它活过的风雨。制茶时,水分被蒸发,年少青春的饱满汁液消失。茶,是变成老年的树叶,暮色沧桑。的确,茶,是一片树叶的回忆;但这回忆里,饱含变化。是昨天的自己,又不是昨天的自己;是昨天的复活,又不是昨天的复活……浸泡缓慢,体会悠长,如是,恍兮惚兮。

最全工程技术交底讲解

最全技术交底讲解,让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技术交底的几种形式 (1)书面交底:通过书面交底内容向下级人员交底,双方在交底书上签字,逐级落实,责任到人,有据可查,效果较好,是最常用的的交底方式。 (2)会议交底:召开会议传达交底内容,可通过多工种的讨论、协商对技术交底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提前规避技术问题。 (3)样板/模型交底:实行样板引路,制作满足各项要求的样板予以参考,常用于要求较高的项目;或制作模型以加深实际操作人员的理解。 (4)挂牌交底:在标牌上写明交底相关要求,挂在施工场所,适用于内容及人员固定的分项工程。 三级交底制度 (1)第一级为项目施工技术总体交底,由项目总工对工程总体情况向各部门负责人、分项工程负责人及全体管理人员进行全面技术交底。 (2)第二级技术交底为总工程师或工程部长在分部工程施工前,向各分项工程为单元向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交底。

(3)第三级技术交底是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或现场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向技术员、工长或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一级交底必备内容 (1)工程概况、工期要求。 (2)施工现场调查情况。 (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顺序,关键线路、主要节点进度,阶段性控制目标。 (4)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技术标准及质量安全要求;重要工程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分部分项工程。 (5)工序交叉配合要求、各部门的配合要求。 (6)主要材料、设备、劳动力安排及资金需求。 (7)项目质量计划、成本目标。 (8)设计变更内容。 二级交底必备内容 (1)施工详图和构件加工图,材料试验参数及配合比。 (2)现场测量控制网、监控量测方法和要求。 (3)重大施工方案措施、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施工方案及具体要求。 (4)施工进度要求和相关施工工序配合要求。 (5)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措施。

第三单元辞赋骈文作业题

一、填空题 1、东晋田园诗人( ),不仅田园诗写得好,其辞赋也写得很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 2、受散文骈体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辞赋叫( )。 3、南朝专门写景的骈文以吴均的《》、陶宏景的《》最为人们传诵。 4、()是由南入北的最着名的诗人,也是南北朝骈体文成就最高的作家,留下了赋史上的千古绝唱《》,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6.王粲《》和曹植《》被誉为建安辞赋的双璧。 7、南北朝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孔稚珪的《》、鲍照的 《》《》、江淹的《》和《》、陶宏景的《》、吴均《》和庾信的《》 8、鲍照《》写广陵城的盛衰兴废之变。 9、翻译下列句子 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二、选择题 1、曹植写《洛神赋》的意旨是 2、A、抒写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B、描绘洛神的追求与幻灭的过程

3、C、再现襄王梦中艳遇的经历D、讽喻君王不可贪恋美色 4、2、王粲《登楼赋》 5、A、描绘了登楼所见到的美景B、抒发了去国思乡之情 6、C、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恨D、以上都对 7、3、南北朝骈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8、A、庾信B、鲍照C、孔稚珪D、江淹 9、4、鲍照有感于广陵历遭兵火而作的骈赋是 10、A、《芜城赋》B、《哀江南赋》C、《恨赋》D、《别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为什么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快要 C.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劝谏 D.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遐:远 6、下列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足以为酒”为理由。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谋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厚爱、家叔引荐、彭泽不远的缘故。 C.陶渊明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志向。D.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是陶渊明辞官的因素之一。 三、名词解释 骈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四、简答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

和硕一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4、下列叙述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羊脂球》等等。 B、《家》: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C、《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D、《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虽然是一个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讲解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讲义 教科书制作参考,该规程已使用一段时间,时间原因表格内容不讲,有问题可提出来。 涉及到的有关规范、规定: 《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01标准及配套规范、《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工程建设监理规范》、《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市政工程的验评标准、监督档案、备案表格等。 一、《规程》概述 二、基本规定 三、其他问题 四、市政资料 一、《规程》概述 1、《规程》产生的背景 2、编制过程 3、《规程》使用的意义 4、《规程》的组成 5、分类与编号 6、施工质量验收

1、《规程》产生的背景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出台及十四本验收规范; ‘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 2、《山东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汇编》92年版已落后; 3、部分新的技术法规及要求的出台;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关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监理企业履行质量责任加强监督的若干意见》、《山东省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工程建设监理规范》、《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等。 2、编制过程 2003年4月,由山东省质监总站组成了《规程》编制组,邀请了全省一批专家分建筑结构与装饰、建筑安装、工程检测(试验)、工业安装(后因故撤消)四个组编制初稿,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经过了初稿、送审稿、报批稿、批准稿各个阶段,经过几十名来自全省建设、施工、监理、检测、科研院校的专家多次研讨、试用、反复修改,于2004年5月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实施,并批准为山东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3、《规程》使用的意义

古代汉语骈体文

一、骈文与辞赋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修辞看,骈文以对仗为主,辞赋以铺陈为主; 2、从句法看,骈文以对偶句为主,辞赋以排比句为主; 3、从音律看,骈文有时要求平仄而不求押韵,辞赋除平仄外还要求句尾押韵; 4、从题目看,绝大多数的赋以赋命题,骈文则没有固定的文体标志; 5、从功用看,辞赋用于描写与抒情,骈文除此二者还可议论并充当应用文。 注:铺陈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作周详的描绘陈述。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如果只有两个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那往往是对仗或曰骈偶,而不能叫排比。排比是对仗的增加,对仗有时是排比的组成部分。辞赋以排比为主,也不乏对偶句;骈文以对偶句为主,也可用排比句。 二、骈体文的发展 骈文在梁陈时叫做“今文”,唐宋时叫做“时文”,皆相对于古文而言,意思是时下流行的文体。有的古人称之为“六朝文”,未免以偏盖全,无视当时还有非骈体文存在。 三、骈文和散文 (一)含义 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作为句式来讲,骈散自来并存,往往互相搭配,自由组合。散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骈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散文骈文之分不在骈偶对仗之有无,而在其数量多少。说骈句自古有之是对的,说骈文古已存在则不妥,因为句子不等于文章。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骈文和散文的区别,不仅在于对偶句的多少,还在于文章风格的追求。明王志坚《四六法海》“总论”说:“古文如写意山水,俪体如工画楼台。”现代学者钱基博指出:“主气韵勿尚才气,则安雅而不流于驰骋,与散文殊科。崇散朗勿矜才藻,则疏逸而无伤于板滞,与四六分疆。”(《骈文通义》)台湾学者张仁青说:“散文主气势旺盛,则言无不达,辞无不举。骈文主气韵曼妙,则情致婉约,摇曳生姿。”这些见解相当精辟。张氏又说:“散文得之于阳刚之美,即今世所谓壮美者也;而骈文得之于阴柔之美,即今世所谓优美者也。”“散文家认为文章所以明道,故其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盖以文章为经世致用之工具也。……骈文家之见解则以文章本身之美即为文章之价值,故其态度是淡泊的,超然的,盖以文章为抒写性灵之工具也。”如此概括恐未必尽然。骈文中并不乏阳刚柔之美如骆宾王《讨武氏檄》,散文中也有擅阴柔之美如晚明小品。骈文亦可经世致用如陆贽,散文亦宜抒写性灵如公安竟陵派。究竟如何从美学上探究骈文与散文的不同,是一个有待开拓的新课题。

散文阅读专项训练

散文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湖 海桀 ①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②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③你向她走去。 ④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恍恍惚惚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 ⑤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 ⑥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⑦无限静卧于斯。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 ⑧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继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寂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弥漫着人烟和爱意的村庄与大地。 ⑨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无常之苦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⑩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虚拟现实,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阴柔的向往,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21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古代散文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古代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等比喻,至今仍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这些书,虽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精炼简洁,含义深刻。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大都带有格言的意味。书中不仅孔子的音容笑貌,就连子路、颜渊、子贡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侍坐》一章,已能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 《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是孟轲晚年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编篡的。它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孟子讲究养气,文章有充沛的气势,但又往往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地展示。庄子总能为他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汪洋恣肆、变化莫测、挥洒自如的风格,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其他诸子百家,如《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对后代都有相当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史传文以记言、记事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而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春秋》则是一部大事记,记述十分简括。相传为鲁太史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是为阐释《春秋》而写的,它详细叙述了事情的本末,以及有关的轶闻琐事。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使历史事件故事化,引人入胜。如《郑伯克段与鄢》从头到尾,常常出人意料,波澜迭起,精彩地刻画了几个人物的性格。《晋公子重耳出亡》中能够见出人物个性的情节更多,而且写出重耳性格发展变化的历程。《左传》出色记述了当时的许多外交辞令,描写了复杂的战争场面。《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都能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头绪纷繁、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与过程。《左传》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记言多于记事,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有许多精彩的部分。《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以记言为主,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如苏秦、张仪、冯谖、鲁仲连等人,莫不情态毕现。其中有许多出于虚构想象的文学性描写。《战国策》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不可掩饰。 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汉代史传文作家,西汉有司马迁,东汉有班固。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试题

新课标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试题 命制人: 【复习目标】 结合做过的典型散文阅读题目,熟记散文阅读的思路以及答题方法。 【复习时数】一课时 【散文阅读知识与答题思路】 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要想做好题目,读懂文章是关键。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候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学会从整体入手,注意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即理清文章的思路,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在阅读时,一定要牢记下面规律和方法。 1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2、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3,要找寻文章中关键的词句,就是要找出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的概括性词语。 4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过渡句、抒情议论的句子。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理清了文章思路、把握了文章主旨之后再去做题就比较简单了。散文阅读的考查题目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总结概括类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他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 1.文中写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或画面)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角度、阶段来写的,怎样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等。 3.为什么……?请分条概括(或说明) 4.概括文章的主旨 【具体步骤】 1、首先根据题干明确答题区间,是全篇,还是某几个段落(某层),还是某段。 2、对答题区域进行简明的分层,分层不可过粗,也不可太细,具体依据应该以分值多少来判断,当然主要的判断依据还应该是文章或文段的内容层次。 3、回头继续审读题干,找出题目要求的关键词、重点词。 4、根据题干中的这些重点词语的提示,到答题区域找相关的关键词——问什么,找什么词语。 (关键词、重点词语一般是:显示文章或段落脉络层次的词,关联词,多次重复出现的词,对象或者主体的词,表示特点的词语等) 5、依据题干要求摘取、概括或组合,形成答案并代入检验。 【对文章中心意思(主旨)的概括】 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必须进行整体阅读。所谓整体阅读,是说通过阅读,能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主要方法是: 1、研究标题与头尾。 2、注意文章的中心句。 3、分别概括每段的大意,然后进行归纳与整合。 4、注意侧重点:以记人为主的文章,要侧重抓人物形象的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文章,要侧重分析事件所蕴含的本质意义;以说理为主的文章,要抓住文章的中心、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等,尤其要关注抒情句、议论句、段落起始句和总结句、段落中心句、篇末点题句等。 二、疑难语句类 【疑难语句的种类】 所谓疑难语句,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比较复杂,抽象词语较多,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 【常见的命题形式】 1、句子含意理解 2、句子的作用 3、对句子进行赏析 4、句子的比较 【具体步骤】 1、句子含意理解类: (1)注意句子所在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2)对句子的语法进行分析,了解句子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3)抓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即句眼进行解释。句眼通常是表达比较形象的词、高度抽象概括的词、指代词等。所谓形象化的词语或语句主要指那些具有比喻(包括通感)、借代、拟人、夸张等修辞格的语言,或者描写生动细致(常用移用修辞)的语言。尤其是借代、借喻语句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找到它的本体。抽象概括的语言主要是这写语言的具体内容通俗地解说出来。含有指代内同的词则要根据上下文的联系,在具体语境当中找到它的具体所指。 (4)回扣段意和主旨进行解说。句子的表意既离不开段落,又与文章或段落的内容密切相关,尤其是它们的首尾句、文眼句、哲理句,更具有这种意义。 2、句子的作用类: (1)回答内容上的作用。这句话本身是什么含意,是否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和文章的主旨有什么联系,是引出主题、暗示主题还是揭示主题。 (2)回答结构上的作用。句子在文章中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是引出下文,还是承上启下,或者是总结上文。 3、句子的赏析类: (1)从内容上考虑,结合句子本身的含意以及和主旨、作者的感情的联系进行说明。 (2)从形式上考虑,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何种表现手法,何种修辞手法,再联系这种手法的本质特点,分析其表达效果,注意要与内容结合起来谈。 (3)从结构上考虑,是总领句,总结句,还是过渡句,或者文眼句、观点句,说明它在整个文章中结构上的作用。

【书品论】(中国最全古典辞赋骈文集)

【书品论】◎庾肩吾 发布时间:2010年6月20日 16时50分 书品论三(上之下) (索靖幼安梁鹄孟皇韦诞仲将皇象休明胡昭孔明锺会士季卫 伯玉荀舆长胤阮研文机) 幼安敛蔓舅氏,抗名卫令。孟皇功尽笔力,字入帐巾,仲将不妄梁毫,必须张笔而左纸,孔明动见模楷,所为胡肥而锺瘦。休明斟酌二家,联驾八绝。士季之范元常,犹子敬之禀逸少,而工拙兼效,真草皆成。伯玉远慕张芝,近参父述。长胤狸骨,方拟而难迨。阮研居今观古,尽窥众妙之门,虽复师王祖锺,终成别构一体。此九人允为上之下。 ◇书品论四(中之上) (张超子并郭伯道刘德 君嗣崔实子真卫夫人名铄字茂猗李式景则庾翼稚恭郗 方回谢安安石王珉季琰桓玄敬道羊欣敬元王僧虔孔琳之彦琳殷钧季和)

子并崔家州里,颇相仿效,可谓酱碱于盐,冰寒于水。伯道里居,朝廷远讨其迹。德升之妙,锺胡各采其美。子真俊才,门法不坠。李妻卫氏,自出华宗。景则毫素流靡,稚恭声彩遒越,郗 安石,草正并驱。季琰桓玄,筋力俱骏。羊欣早随子敬,最得王体。孔琳之声高宋氏,王僧虔雄发齐代,殷均颇耽爱好,终得肩随。此一十五人,允为中之上。 ◇书品论五(中之中) (魏武帝曹操孟德吴主元宗孙皓卫觊伯儒左子邑伯字卫恒巨山杜预元凯王е世将张彭祖任靖韦旭文休王修敬仁范怀约张永景初吴休 尚施方泰) 魏帝笔墨雄赡,吴主体裁绵密,伯儒兼叙隶草,子邑分镳梁邯,巨山三世,元凯累叶。王异为右军之师,彭祖取羲之之道。任靖矫名,文休题柱,敬仁清举,致畏逼之词。张范逢时,俱东南之美,施吴邺下後生,同年拔萃。此十五人,允为中之中。 ◇书品论六(中之下) (罗晖叔景赵袭元嗣刘与张昭陆机士衡朱诞王导茂弘庾亮元规王洽郗超敬舆张翼宋文帝刘义隆康昕徐希秀谢 玄晖刘绘陶隐居弘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现代散文选读《父亲》

《父亲》教学设计 岳巍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通过读来品味文章的语言,从平平常常的语言中挖掘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3、体会父爱的无私和伟大。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刘和刚的《父亲》) 百度音乐https://www.360docs.net/doc/a02193659.html,/song/484171?fm=altg3 同学们,在这深情的歌声当中,我们更加体会到了父爱的无私与伟大。正如歌词中所唱: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有老有小您手里捧着笑声,再苦再累您脸上挂着温馨。这就是我们的父亲。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刘鸿伏一起走进他的情感世界,看一看他心目中的父亲。 (二)作者介绍 刘鸿伏:1963年生,湖南安化人,中国现代作家,湖南某报的负责人之一。主要作品:《绝妙人生》、《雅奏》、《遥远的绝唱》。(让学生一起来回答)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a02193659.html,/view/1387230.htm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 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就是读课文,最少要读三遍,解决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提问:你读这篇课文的总体感受是什么?(也就是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感动、淡淡的忧伤、伟大的父爱。 2、写作手法赏析 这样的事情,这样的情感,很多人都有,但却未能如本文表达得这样深厚,

这样隽永,那么,这篇文章的感人的力量究竟何在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材料:生活琐事 语言:朴实与诗化的结合(朴素的叙述与清丽的抒情) 感情:真挚 (1)材料赏析: 你认为他选取的那些细节最为感人?把它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 提示: ※“那一夜,父亲喝得大醉,看我的时候,一脸的愧色。”(既有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有自责与内疚。) ※“从未出过远门,在泥土里劳作了一生的老父亲终于决定送我去千里之外的高等学府。——父亲要送我,并不是因为我是那个山乡解放后几十年来第一名大学生,仅仅因为我是他的儿子,仅仅因为16岁的我连县城也没有去过。”(大爱无言) ※“回旅店的时候,我发现父亲的两眼红红的,正和一位中年服务员说着什么,服务员真诚地安慰着父亲。我想父亲一定是哭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从来没有流过泪的,我的心陡然沉重起来。”(父亲的爱是沉默的,是不愿意让儿女看到的,但更让人觉得深重。) ※就在车子启动的那一刹那,父亲猛地转过身来,深深地看了我一眼。啊,父亲,他在流泪!我分明看见两道晶亮的泪泉从父亲古铜色的脸上流过!不流泪的父亲流泪了,不时因为悲哀。(在这里又写道了父亲流泪,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作者看到父亲的眼泪,压抑已久的父爱终于爆发了。) ※到校门口,父亲不让再送了,临上公共汽车的时候,父亲忽然站住,用颤抖的手解开外衣纽扣,从贴肉的衬衣里撕开密密缝住的小口袋,那里藏着五十元钱,父亲抽出三十元,说:“崽,家里穷,这点钱你拿着,莫饿坏肚子。”(父亲虽然贫穷,但一心想要做儿子的保护神。) (2)语言品味: 如果说材料是文章的骨架,那么,语言就是文章的血肉,让我们再来品位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语段阅读专项训练试卷苏教版(附答案)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语段阅读专项训练试卷 (一)我们到了湖滨,便换登汽车。往时这条路线的搭客是相当热闹的,现在却很冷落了。同车的不到十个人,为遨游而来的客人还怕没有一半。当车驶过白堤时,我们向车外眺望内外湖风景,但见一片迷蒙的水气弥漫着,对面的山峰,只有一个辨不清楚的薄影。葛岭、宝石山这边,因为距离比较密迩的缘故,山上的积雪和树木,大略可以看得出来;但地位较高的保俶塔,便陷于朦胧中了。到西泠桥近前时,再回望湖中,见湖心亭四围枯秃的树干,好似怯寒般地在那里呆立着,我不禁联想起《陶庵梦忆》中一段情词幽逸的文字来: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心想这时不知湖心亭上,尚有此种痴人否?车过西泠桥以后,渐渐驶行于两边山岭林木连接着的野道中。所有的山上,都堆积着很厚的雪块,虽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样铺填得均匀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了。 1.请概括出选文中作者坐车游西湖的路线。 2.请你谈谈作者引用《湖心亭看雪》这段文字的用意。 3.第1段中说?往时这条路线的搭客是相当热闹的,现在却很冷落了?,选文是如何体现?冷落?一词的?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对?西湖的雪景?的情感态度怎样?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校门口——湖滨——白堤——西泠桥——野道中 2.这段文字给我们刻画了两个在万籁俱寂、空旷寂寥的冰天雪地的西湖上,兴趣盎然的欣赏着湖心亭雪景的“痴人”形象,寄予了作者对他们情趣的赞赏之情,更是作者拿“痴人”的形象自比。 3.(1)①同车的人很少。②路上行人很稀少。③内外湖风景迷蒙。④湖心亭四围枯秃的树干呆立着。 (2)以环境的冷清来反衬自己游览兴趣的盎然,表现自己对这一清冷环境的喜爱。 4.作者对“西湖的雪景”兴趣盎然。他在游玩中联想起《陶庵梦忆》中一段情词幽逸的文字,他欣赏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 (二)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啄,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

高二语文散文阅读题

高二语文散文阅读题 一 早在巴黎时期,凡·高就爱上了向日葵。1888年初,他南下阿罗,定居不久,便邀高敢从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去阿罗同住。这正是凡·高的黄色时期,更为了欢迎好用鲜黄的高 敢去黄屋同住,他有意在十二块画板上画下亮黄的向日葵,作为室内的装饰。 1888年8月底,凡·高去阿罗半年之后,写信给弟弟说:“我正在努力作画,起劲得像马赛人吃鱼羹一样;要是你知道我是在画几幅大向日葵,就不会奇怪了。我手头正画着 三幅油画……。所以这一幅是浅色衬着浅色,希望是最好的一幅。既然我盼望跟高敢同住 在自己的画室里,我就要把画室装潢起来。除了大向日葵,什么也不要……整组画将是蓝 色和黄色的交响曲。每天早晨我都乘日出就动笔,因为向日葵谢得很快,所以要做到一气 呵成。” 过了两个月,高敢就去阿罗和凡·高同住了。不久两位画家因为艺术观点相异,屡起 争执。耶诞前两天,他的狂疾初发。耶诞后两天,高敢匆匆回去了巴黎。凡·高住院两周,又恢复作画,直到182月4日,才再度发作,又卧病两周。1月23日,在两次发 作之间,他写给弟弟的一封长信,显示他对自己的这些向日葵颇为看重,而对高敢的友情 和见解仍然珍视。 他说:如果你高兴,你可以展出这两幅向日葵。高敢会乐于要一幅的,我也很愿意让 高敢大乐一下。所以这两幅里他要哪一幅都行,无论是哪一幅,我都可以再画一张。你看 得出来,这些画该都抢眼。我倒要劝你自己收藏起来。这种画的格调会变的,你看得愈久,它就愈显得丰富。何况,你也知道,这些画高敢非常喜欢。他对我说来说去,有一句是:那……正是……这种花。你知道,芍药属于简宁Jeannin,蜀葵归于郭司特Quost,可是 向日葵多少该归我。 足见凡·高对自己的向日葵信心颇坚,简直是当仁不让,非他莫属。这些光华照人的 向日葵,后世知音之多,可证凡·高的预言不谬。在同一封信里,他甚至这么说:如果我 们所藏的蒙提且利那丛花值得收藏家出五百法郎,说真的也真值,则我敢对你发誓,我画 的向日葵也值得那些苏格兰人或美国人出五百法郎。 凡·高真是太谦虚了。五百法郎当时只值一百美金,他说这话,是在1888年。几乎 整整一百年后,在1987年的3月,其中的一幅向日葵在伦敦拍卖所得,竟是画家当年自 估的三十九万八千五百倍。要是凡·高知道了,会有什么感想呢?要是他知道,那幅《鸢 尾花圃》售价竞高过《向日葵》,又会怎么说呢? 1890年2月,布鲁塞尔举办了一个二十人展。主办人邀请凡·高参展。凡·高寄了六张画去,《向日葵》也在其中,足见他对此画的自信。结果卖掉的一张不是《向日葵》, 而是《红葡萄园》。非但如此,《向日葵》在那场画展中还受到屈辱。参展的画家里有一 位专画宗教题材的,叫做德格鲁士,坚决不肯把自己的画和那盆不堪的向日葵一同展出。

工程上海中心大厦施工技术解读

超级工程---上海中心大厦施工技术解读一,工程简介: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陆家嘴金融中心,是一座集商业、办公、酒店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摩天大楼。建筑总占地面积约为30370㎡,总建筑面积574058㎡,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410139㎡,建筑高度:632米。地下5层,基坑深度,。 主楼为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组合而成的混合结构体系。竖向结构包括核心筒和巨型柱,水平结构包括楼层钢梁、楼面桁架、环状桁架、伸臂桁架及组合楼板。 二,施工技术中的重点及措施: 1,主楼基坑工程: 主楼区基坑采用明挖顺作法先行施工。塔楼围护结构采用121m直径的环 形地下连续墙(厚)加6道环形圈梁支撑体系。土方开挖后形成内部无 遮蔽的“井筒”,便于结构顺作。 随后逆作法施工裙房区结构。 ,降水方案: 、基坑内每25m设置25m深真空管井井点疏干降水井42口,25m深的观察井4口; 、主楼坑内设置55m深的减压降水井12口,45m深的观察井3口; 、基坑外设置65m深的减压降水井28口; 、裙房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内侧设置45m深的观察井4口、外侧设置45m深的观察井3口。 ,土方工程: 总土方量约38万m3。采用先开挖中部土方,再挖环边土方的顺序, 分6层开挖。流程如下: 第一、二层土方()→第三层土方、第二道围檩()→第四层土方、 第三道围檩()→第五层土方、第四道围檩()→第六层土方、第五 道围檩()→第七层土方、第六道围檩() 2,桩基工程: ,基桩采用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C5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0000KN。桩径1m分A、B两种;A桩长86m有效长度56m,247根桩位于核心筒区; B桩长82m有效长度52m,708根桩位于扩展区; ,桩端后注浆施工,每根桩预设3个灌浆管,桩端水泥用量每根4000kg,桩端注浆终止标准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制,以注浆量为主;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成孔方式:正循环钻进,反循环清孔; 、泥浆制备:采用专用膨润土和外加剂人工拌制; 泥浆除砂:ZX-250型泥浆净化装置(除砂机)除砂; 、钻头形式:三翼双腰钻加钻具配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