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分类经营现状_问题及对策

中国森林分类经营现状_问题及对策
中国森林分类经营现状_问题及对策

中国森林分类经营现状、问题及对策1)

蔡体久 孔繁斌 姜东涛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江西财政大学)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 摘 要 综述了我国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现状及其对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开展森林分类经营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并针对执行森林分类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 森林分类经营;现状;问题;对策

分类号 S757.46

Present Situ ation,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Forest Classif ied Management in China/Cai Tijiu(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150040,P.R.China);K ong Fanbin(Jiangxi Finance University);Jiang Dongtao(Forest Industry G eneral Bureau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03,31(4).-42~44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mplementing forest classified management and the im2 portant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 forest conservation in China,and mainly emphasizes the experience and success achieved in many provinces,c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where implemented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Aiming at the major prob2 lems meeting in the processing,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methods and proposals.

K ey w ords Forest classified management;Present 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森林分类经营是我国林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手段。森林分类经营的实质就是按林种、按土地生产潜力科学组织森林经营,按各林种的功能定向培育森林,实现森林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良性循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笔者从实际出发,全面综述了我国开展森林分类经营的现状及具体做法,深入分析了国内森林分类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即将全面实施的森林分类经营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我国森林分类经营状况

根据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林业生产建设的要求,国家林业局对我国林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建立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实现我国林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为达此目标,采取森林分类经营手段,根据森林多功能性、人类需求的多样性和对森林的主导功能利用不同,将森林分成生态公益林、商品经济林两类,实行两类森林经营。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探索我国林业建设道路,1987年以来,国家几次调减木材产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林业的政策,进行林业经营体制改革,并于1998年形成了《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对国有天然林实施保护。

方案中规定,将森林区划成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类,其中生态公益林根据保护程度,又划分为重点生态公益林和一般生态公益林。重点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及有关省市区内对主要江河湖泊水库起到保持水土、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及改善生态环境作用,以发挥公益效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面积2345万hm2,占国有林区林业用地面积的50.5%

1)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G97B5-5)。

第一作者简介:蔡体久,男,1963年6月生,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2年3月14日。

责任编辑:张建华。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330.8万hm2,占36.9%);一般生态公益林以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为主,又可适当生产木材和其它林产品的森林,面积1439万hm2,占国有林区林业用地的31.0%(黑龙江省森工林区391.9万hm2,占38.1%)。

商品林:以市场为导向,向社会提供木材和其它林产品,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经营目的的森林。主要指实施高投入、高产出、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的人工林。包括工业原料林、珍贵大径用材林,部分常规用材林、果木林、脂材两用林,以及生产森林食品、化工原料、木本药材、调料、香料、染料的经济林、商品竹林。到2000年,生态公益林面积3784.75万hm2,占国有林区林业用地面积的81.5%,商品林面积856万hm2,占

18.5%。

2 各省市区开展森林分类经营现状分析

森林分类经营自1987年在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试点以来,尤其是1995年以后,各省市区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这项工作,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制定方案,分步实施

1988、1989年,各省市区按国家林业局统一安排,组织力量,通过试点,在五大林种区划的基础上,区划成生态公益林、商品经济林两大类,编制森林分类经营方案。尤其是国家重点林区森工企业和国家指定的地方国营企业的实施方案与区划,均报请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共同的特点:一是突出天然林保护;二是区划都落实到林班、小班、山头、地块和线段;三是突出生态公益林、商品经济林两大体系建设,形成本省市区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四是突出本省市的环境治理;五是具体安排了组织机构与资金投入。

全国的国营林场也全面实行分类经营改革,将国有林场划分为生态公益型、商品经营型、混合经营型。国家计划拟以3至5年时间,全面完成国营林场改革,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制,实行与机制配套的政策,目的是要解决生态公益林的投入问题,发挥森林多种功能,满足社会需要,使国有林场再现生机活力,走上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

 

第31卷第4期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Vol.31No.4 2003年7月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 Y UN IV ERSIT Y J ul.2003

2.2 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与风沙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占全国每年泥沙流失总量70%以上的坡耕地有计划地退耕还林。四川省为了实现退耕还林,决定每退出666.7m2坡耕地由中央补助100kg粮食、50元种苗费,由所在市县补助100元钱。还出台了“谁造谁有”,落实补助粮、减免退耕地农业税和定购粮、继续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稳定土地使用权等五项政策,计划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恢复到30%以上[2]。内蒙古森工集团实施“天保”工程,调减木材产量62.6万m3,1998年完成了32.3万hm2生态公益林建设,1999年完成人工造林1.2万hm2、天然林抚育8.9万hm2,退耕还林3066.7 hm2;乌兰察布盟1995年开始,采取“进一退二还三”战略,5年退耕还林还草80万hm2[3]。

各省市区的一些市县旗针对各自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组织专家调查研究论证,所得结论基本一致:在森林分布合理的前提下,森林覆盖率只有达到30%以上时,才能有效控制沙丘移动;山区要完全控制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方能见效[4]。山西省平陆县每年造林4.0万hm2,全县森林覆盖率到52.3%,彻底治理了该县直接注入黄河的75条一级支流3195条沟系,林农用地比例7:3,生态公益林与商品经济林面积6.5:3.5,林种结构趋于合理。

2.3 城市绿化全面启动,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在全国全面开展森林分类经营、保护天然林的同时,各大中小城市也都纷纷作出城市森林与绿地面积规划,积极绿化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北京市1999年在市区完成绿化面积800hm2,市区绿化率新增0.6个百分点,达到35.5%,城市人均绿地面积8.5m2;在郊区,完成“绿化道”(护路林)绿化180 km,荒山荒滩造林1.5万hm2,在重点风景区造林467hm2,全市新增林地面积2.4万hm2,森林覆盖率增加1个百分点,达到42%。上海市从2000年至2002年,每年新增绿地面积800hm2,人均绿地面积要达到6m2;浦东市区2000年春又增加350hm2城市森林,到2002年再增加1000hm2公共绿地,绿地面积达到4400hm2,人均14m2,森林绿地覆盖率达到43%[5]。黑龙江省现有大中小城市81个,城市人口1309万,城市绿地森林面积为0.54万hm2。黑龙江省森林分类经营实施方案规划,到2010年,城市森林面积再增加4.8万hm2,达到人均40.8m2。

2.4 加强领导,健全法制,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在实施西部开发伟大战略中,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站在既要开发西部,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又要为子孙后代造福的高度,把治理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国务院成立西部开发办公室,根据中央总体部署,把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抓好退耕还林还草作为工作启动的四项基本任务之一。全国人大、国务院每年都组织执法大检查,不仅检查执行森林法及有关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的法规、政令、政策的情况,还检查有关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对检查出的情况,通过各种媒介予以曝光,违法者以至绳之以法[6]。各级地方政府也都有相应的机构与行动,确保森林分类经营、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开展。

3 存在问题

自我国森林分类经营开展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3.1 认识问题

一是许多领导思想上对长远与当前、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生态环境保护与眼前经济利益的关系还摆得不正。森林生长的迟缓性、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与各级领导短任期制的矛盾,巨额资金投入需十几年、几十年方能见效,如何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尤其是十几年、几十年或几届、十几届领导班子都统一到坚持一个共同的目标,执行一个森林分类经营方案上来,难度就更大。

二是我国民众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意识有待提高。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调查,全国21个大中城市,有55.1%的人不了解野生动物、森林与环境的关系;《森林法》已颁发实施20余年,《野生动物保护法》也颁发10余年,但在这21个城市的被抽查的人中,竟有1/3的人数不知道我国还有这两部法律;而且绝大多数人不了解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100多种疾病、人畜交替感染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观念淡薄,一时经济利益的驱动,破坏森林、破坏环境的案件常常发生。

3.2 资金问题

关键是林业生产建设长期的投资渠道未打开,林业自身发展缺乏造血机能,即使目前国家投资力度较大,也只能到2010年。以当前重点国有林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而言,尽管国家计划到2010年投入1111.2亿元,但从资金渠道分析,中央投入336.2亿元,占33%;贴息贷款376.7亿元、占33.9%;地方配套164.4亿元,占14.3%;企业自筹203.9亿元,占18.3%。中央投入有保障,其余资金,说穿了就是企业自己解决。

根据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规划的总面积4640万hm2,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3784万hm2,占81.5%;商品经济林856万hm2,占18.5%。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人工造林237.2万hm2,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6.3%;封山育林1159.4万hm2,占生态公益林的30.6%;抚育中、幼龄林945.4万hm2,占25.0%;人工促进更新165.7万hm2,占4.4%。除人工造林、促进更新外,绝大多数是依靠强大的自然力恢复森林,而且工程到2010年结束,仅仅13年时间,能否恢复?据笔者的研究,以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林区而论,欲使现有的生态公益林的各个林种都达到其最佳的防护性能,至少需到2050年,而且得下大决心,实行科学经营与管理方能见效,资金缺口就更大。

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按林价提取育林资金,把森林资源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运用森林资源价格调节资源供求关系,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阶段解决林业发展、经营和管理的根本出路。但至今为止,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仅是一种热烈的舆论;林价进行了多年全国性的大面积试点,至今仍未正式完整出台,更谈不上形成完整的林价制度;至于把森林资源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用以调节森林资源供求关系,目前只是学者们的一些讨论、研究。

3.3 法制问题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国家林业局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检查出的上述问题,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的领导,出于地方利益,保护违法者,有法不依,甚至以权压法,越权审批,划拨林地的现象屡见不鲜。森林法和土地管理法都规定,征占用林地面积66.7 hm2以上的,必须报国务院审批。但竟有个别国营农场,在国务院、省政府颁布毁林开荒禁令后,还毁林466.7hm2。如此严重的毁林大案,事发两年,群众屡屡上告,却迟迟未见处理,

34

第4期 蔡体久等:我国森林分类经营现状、问题及对策

直至中央领导重批后,有关领导对此案的查办、查处仍不积极[7]。同时,法规还缺乏完整性,比如林业长远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是指导林业生产建设,实行依法治林、科学治林、按经济政策治林的依据,但在森林法中并未明确其法律地位,由此而造成执行森林经营方案的随意性。

3.4 体制问题

对森林资源应实行资产化管理,尤其是国有林,应把森林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资源管理机构应独立并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受国家的委托,代表国家行使森林资产管理权,从而有效克服森工企业集团所有权、经营权于一身,造成资源消耗失控及森林经营方案执行上的随意性。对此,目前仍是一种议论,并无实际行动。

3.5 科技问题

目前我国的国有林,尤其是黑龙江林区,历经50余年过量采伐,各类森林的林分结构已严重破坏,致使森林的生产力和各种生态功能持续下降。欲使各林种的三大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必须从调整每一具体林分的森林结构入手,历经5个森林经理期的科学经营方能见效[8]。为此,一是培养人才,从省到各林业局、林场,都要培训出掌握先进科技、生产技术的领导者、干部、工人;二是必须保持森林经营方案的先进性、连续性、可行性及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的真实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科技水平必须过硬;三是以林业局为单位,建立科技工作站,从事本林区的科学技术研究;四是建立森林经营固定小班,按小班逐个森林经理期地实行科学经营;五是以小班建立森林资源消长动态与森林经营效果监测体系,及时纠正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上述问题,广东省雷州林业局已有实践先例[9]。

4 对策与建议

4.1 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科学经营森林

森林分类经营的实质就是按林种和立地生产潜力组织科学经营。为使森林分类经营真正落实到实处,长期指导林业生产建设,应以10年为一森林经理期,每个森林经理期都要进行一次二类调查,编制林业局、林场两级森林经营方案,各森林经营区、各级林种的各项森林经营、管护技术措施设计,均应按年度具体落实到林班、小班。每一森林经营期的森林经营方案,都要逐小班、林班直至林场、林业局地分析上一经理期开展森林经营的成效情况,以此作为改进森林经营措施的依据,再落实到小班,指导本森林经理期的森林经营。为此,要改革我国以往的森林经理工作,保持林种区划、林班区划长期不变,区划森林经营固定小班,力争做到二类调查与三类调查的小班界线一致。

各林业局、林场的资源管理部门,每年都应依据本局、场的森林经营方案进行年度设计,向上级提报更新造林、森林抚育、森林采伐、森林经营管护等任务的计划,经上级批准后,向本局作业调查设计队下达作业设计(三类)调查任务,并将三类调查成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向各林场颁发作业许可证,以此对各林场生产作业后的小班进行实地验收。按此程序,年复一年地使森林分类经营长期有序地开展,逐个森林经理期地把严重失调的森林结构调整过来,实现森林资源三大效益的良性循环。

4.2 以森林分类经营为基础,依法治林

森林分类经营是我国林业经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济政策、管理手段的重大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需两三代人努力奋斗半个世纪方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必须要有法律保障,实行以法治林。从森林经理事业的角度,实行以法治林的侧重点,一是要保持森林经营区和林种区划长期稳定;二是要提高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尤其是林业生产单位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并用以指导林业生产建设的自觉性,要依法律性条文明确规定,将检查执行森林经营方案的成效作为考核林业各级领导尤其是生产单位的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并以森林经营方案设计的主要指标对各林业局、场进行森林资源审计;三是在开展日常性的林业执法检查时,应把执行森林经营方案的情况,归结到执行森林分类经营、天然林保护工程效果的一项重要内容[10]。

4.3 改革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实行森林分类经营

将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商品经济林两类森林,属于生态公益林范畴的森林,由政府委托其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管理,一切经营管理制度均纳入政府行为;属商品经济林范畴的森林,仍由所在林业生产单位经营管理。

4.4 明确森林经营目标

森林分类经营的实质,就是按林种和林地生产潜力科学经营森林。因此,一是要按照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确定全省和各市、县合理的森林覆盖率、林种布局及林种结构;二是要提出各林种的经营目标,以达到各自能发挥最佳生态功能;三是根据各林种的经营目标,逐林种地提出最佳的林分结构,作为森林经营者科学经营森林、调整森林结构的依据;四是通过森林分类经营,以林场、林业局为单位,将25%左右的林地作为生产潜力林地,承担起80%以上的木材生产任务,使75%左右的森林(主要是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11]。

4.5 改革林业投资渠道,加大对林业的投入

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对于生态公益林,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项目,按森林每年的生态价值5%收费,由税务部门向受益者统一收费后,返还林业,投入生态公益林建设;对商品用材林实行完整的林价制度,即林价=立木价+地租+生态效益补偿费=木材销售价的65%~70%,由林业生产单位直接从木材销售价中提取,用于商品经济林建设。

参 考 文 献

1 陈霖生,蔡体久,姜东涛,等.黑龙江省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原则及其依据的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27(3):1~6

2 罗茂城.四川加快农林水利建设.人民日报,2000-2-23(11)

3 何加正,刘红星.草木青青润莽原.人民日报,2000-2-13(1)

4 阿希达.抓好生态建设迎接西部大开发.内蒙古日报,1999-12-13(4)

5 王奋.浦东将增绿350公顷.文汇报,1999-12-8(2)

6 周泓羊.国家林业局将开展全国性林业执法大检查.人民日报, 2000-2-17(2)

7 中国绿色时报编者案语.毁林大案何时落幕.中国绿色时报,2000 -8-4(1)

8 姜孟霞.林业结构调整的初步研究.林业经济,1992(3):9~10

9 闵文希,陈世清.广东森林分类经营如何向前走一步.见:中国林学会主编.林业分类经营理论.林业资源管理,1999(特刊):18~24 10 蔡体久,寇晓军,国庆喜.森林经理在分类经营中的作用.见:中国林学会主编.林业分类经营理论.林业资源管理,1999(特刊):232~234

11 满秀玲,蔡体久,姜东涛,等.黑龙江省合理森林覆被率与林种结构的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28(1):62~66

44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31卷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沙漠化侵袭城市λ 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生态问题十分严重λ 解决人类生存环境,迫在眉睫λ 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中国资源匮乏,其中以森林资源最为紧缺,在建国初期拥有112亿立方米,几十年来因为人口膨胀、毁林造田而砍伐了100亿立方米,剩余的12亿仅够维持6年。 (中国煤炭剩余储量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中国石油剩余储量23亿吨,可供开采14年。)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3.9928亿亩),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折合23.94亿亩)λ 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λ 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λ 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λ 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λ 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λ 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0.65立方米,比我国高近3倍多,差距十分明显。λ 由于多种原因,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建设任重道远。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3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的速度在不断扩展,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的27.8%,每年还在以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 二、市场需求 据调查,我国现有人工林中,杨树林只有1200万亩,其中30%是防护林,8年树龄的只占30%,即240万亩,年可采伐量不足30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代替其他木材,满足市场需求。 三、我国森林资源消耗情况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λ 人造板、纸浆、纸张及纸板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9-10-27 来源:调查报告 为全面摸清全市森林资源家底,掌握资源现状,科学考核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效,根据xx文件要求,决定从今年xx月起,在全市开展第七次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确保顺利圆满完成本次调查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与任务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划设计、森林分类经营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搞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准确掌握全市森林资源状况,建立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及时、快捷进行信息交流和科学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全市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市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区域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及其消长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意见,并逐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考核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以本次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组织完成全市xx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各类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实施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

用。 二、调查范围 全面完成xx四县以及xx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任务,总面积约740236公顷。各县(区)区划面积为:xx区1723公顷、xx区1897公顷、xx谱区1204公顷、 三、技术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地面调查为主、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面调查采用小班调查和固定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固定样地调查(复查),估算总体蓄积、计算间隔期内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并控制和平差小班蓄积;通过小班区划调查,把森林资源落实到山头地块。遥感判读作为补充调查,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辅助判读森林地类、林种和树种等重要因子,提高小班调查精度。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编制xx森林采伐限额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切实抓好调查、编限工作,市林业局成立xx局长为组长,xx 副局长、xx副调研员为副组长,xx为成员的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政资源管理处,xx兼任办公室主任,xx为副主任,工作人员有xx。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审查调查工作方案,安排筹措调查经费并监督使用,接待上级来人检查,组织专家鉴定调查成果及其他重大问题的决策。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制定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操作细则以及质量管理办法;组织全市调查队伍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和工作程序;组织完成全市质量检查

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演变趋势及启示 (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人们生产生善人类居住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2年世界了国际森林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森林问题已成为相关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全球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广泛世纪50年代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致力于开展以“获取全球森林信息”为目标的森林资源定得到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参与。FAO最新开展的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以掌握世界森林可持续为目的,对1990年以来全球森林资源及其功能效益变化趋势进行了监测与评估。并于2006年2月国森林论坛发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公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全球及各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演变趋势。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不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公顷。从世界各国情况看,森林资征: (一)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5%)、巴加拿大(7.8%)、美国(7.7%)、中国(5.0%)、澳大利亚(4.1%)、刚果民主共和国(3.4%)(2.2%)、秘鲁(1.7%)和印度(1.7%)等10个国家,其中前5个国家森林面积占全球的50%以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世界上也有62个国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不到10%,其中,有些国家如莱索托、吉布提、埃及、利比亚、科威特、摩纳哥和瑙鲁不足0.5%。 (二)多数国家的森林以公有林为主。全球84.4%的森林是公有林(指林地所有权,包括国有和的森林是私有林。《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涉及的229个国家和地区中,74%的国家其公有其中47个国家的森林全部公有;24%的国家其私有林超过50%,其中纽埃岛、库克群岛和基里巴岛国和群岛森林全部私有。森林面积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中,俄罗斯、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和森林全部公有,印度、加拿大、秘鲁和澳大利亚的公有林分别占98.4%、92.1%、83.1%和72.0%,林在森林面积中的比重较大,为57.6%。 (三)世界各国森林每公顷蓄积差距大。世界上不到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森林每公顷蓄积大水平(110立方米/公顷),其中14个国家和地区森林每公顷蓄积超过200立方米,瑞士、奥地利地区高于300立方米,分别为368立方米、300立方米和350立方米。多数国家森林每公顷蓄积不水平,包括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泰国、希腊和西班牙等在内的47个国家和地区森不足50立方米,有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也门低于10立方米。森林

森林经营工作情况汇报

矶滩乡中德项目森林经营工作情况汇报矶滩乡位于石台县的西北部,距县城十一公里,是石台的北大门,境内多低山,平均海拔500m左右,最高峰观音尖1015m,自然资源丰富。全乡辖六个行政村,四十二个村民小组,农户1588户,农业人口5730人,劳动力3631人,林业用地75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90.1%,气候属皖南地区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处于大气环流冷暖交汇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全年无霜期237天,全年日照时间1704小时。年均蒸发量为1250毫米左右,年平均湿度为80%。 一、项目实施情况介绍 矶滩乡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共涉及兴隆、高乐、太胜三个行政村,十四个村民组。目前共规划975.8 公顷,共实施916.4公顷,完成规划面积的94%。 (一)按森林经营类型分: 松Ⅰ 49.2公顷;竹林267.8公顷;杉Ⅰ 82.0公顷;杉Ⅱ 107公顷;天Ⅱ 81.8公顷;封山育林抚育328.6公顷。 (二)按森林经营年度分: 2006年实施小班18个,面积196.6公顷。其中:松Ⅰ 29.0公顷;竹林43.6公顷;杉Ⅰ 50.0公顷;封山育林抚育74公顷。 2007年实施小班24个,面积379.4公顷。其中:松Ⅰ 20.2公顷;天Ⅱ24.4公顷;杉Ⅱ 80.2公顷;封山育林抚育254.6公顷。 2008年实施小班16个,340.4公顷。其中:竹林224.2公顷;天Ⅱ 57.4公顷;杉Ⅰ 32.0公顷;杉Ⅱ 26.8公顷。 二、项目实施效益分析 通过中德项目森林经营项目实施,提高了林农的科学经营森林的意识,延长了森林经营周期,优化了生态环境,加强了森林集约经营的理念,项目

对森林分类经营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对森林分类经营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发表时间:2010-07-27T14:51:26.78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4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张松生1 王占斌2 [导读] 新时期、新形势要求国家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张松生1 王占斌2 (1.木兰县林业局石河林场;2.木兰县林业局太平林场) 摘要:森林分类经营作为我国林业改革的关键一环,要走的路还很长,在实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施分类经营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本文提出森林分类经营实施的关键问题是统筹安排,分门别类。对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尚不完善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森林分类经营政策补偿机制 1 森林分类经营理 所谓森林分类经营(Classified forest management),又称为“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即以发挥某一林种某一效益为主,兼顾其它方面效益的经营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大要求,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和森林发挥两种功能所产生的“产品”的商品属性和非商品属性的不同,相应的把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并按各自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体制和发展模式。 2 森林分类经营的政策和经营体制问题 新时期、新形势要求国家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要达到国家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必须根据森林的不同功能,实施分类经营、分区突破、总体推进的发展战略。分类经营是新时期林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和核心。森林分类经营牵涉到林业发展的方向,牵涉到林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牵涉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建设和国家财政经济利益。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是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保障,经营体制改革是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措施。但目前在实施森林分类经营中还存在有如下问题必须研究解决。 2.1 国家和地方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尚未出台公益林的补偿问题是制约公益林建设和实行分类经营的关键。长期以来,因公益林具有效益外在性和受益对象广泛性的特点,造成公益林“少数人负担,全社会受益”、“相对不发达地区负担,相对发达地区受益”、“上游负担,下游受益”、“林业部门负担,全社会受益”的不合理局面。再加上其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未对国家公益林的补偿程序、补偿办法、补偿对象、补偿标准、筹资渠道等方面制订出明晰的政策。在国家政策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各省、地方政府也未对地方公益林制订明晰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和办法。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和办法是关系到森林分类经营尤其是生态公益林发展和林区社会稳定的关键,实行分类经营,关键看能否建立健全有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补偿机制滞后,已成为制约林业分类经营实际运作的瓶颈。 2.2 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尚不完善长久以来,我国林业经营一直担负着两大基本任务:一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民生活提供木质产品及其它林产品;二是改善国民生存环境。但事实上,我国林业几十年来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林业经营模式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要求等影响,一直奉行以木材生产为中心,重采轻造、集中过伐的林业经营模式。几十年来,整个林业的基础几乎完全建立在森林采伐工业上,大规模开采国有林区与天然林区,造成天然林面积的剧减。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就必须要进行森林的分类管理。 2.3 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需求矛盾依然存在分类经营实施之初,将现有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的主要功能是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商品林则要承担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需求的重任。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分布、结构不均衡性及对天然林过量采伐,在分类经营实施之初所区划的商品林尚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供给;同时,对森林分布较多,并以木材生产为财政和林农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林区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较大的冲击,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已成为制约重点林区尤其是生态地位特别重要的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2.4 林产品税费比例过高据对部分省(区)调研,林产品税费征收比例占销售价的比例偏大,尤其在商品材上表现较突出。商品材平均税费比例占商品材销售的40%~50%,特别是农业特产税在商品材生产和销售环节双重征收8%,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农对商品材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商品林的发展。 2.5 生态公益林的人工林问题各省在分类经营区划中界定的生态公益林有许多人工林,这些划入公益林区域内的人工林除部分为生态工程建设投资营造的如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草)等国家生态工程林外,尚有相当部分是世界银行贷款造林的速生丰产林和群众自发营造的用材林。据对湖北省调研,湖北省划入天保工程区的人工林面积为106.5万hm2,加上区划时未成林人工林地 3.8万hm2,实际为110.3万h m2,直接划入禁伐区的人工林成林面积为7.3万hm2。这些已界定为生态公益林区的人工林尤其是世行贷款造的人工林和农民自发营造的用材林全部划入禁伐区势必影响世行贷款的债权和债务偿还,影响林农的经济利益而挫伤群众造林积极性,除天保工程外,其他生态公益林区也有类似情况。 3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有关对策和建议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一项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改革,其主要任务并不在于对森林进行简单的划类,而在于围绕分类经营这一个基本要求必须进行的从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经济政策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配套改革,以推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3.1 尽快制订和完善政策法规,建立管理办法森林分类经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种政策、法规还不十分完善,正在积极探索之中。建议国家林业局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森林分类经营政策法规,如“公益林管理办法”、“商品林管理办法”、“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等。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森林分类经营的法规法律制订适合本地区的相关政策,使森林分类经营的管理和公益林的补偿、补助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3.2 成立公益林、商品林管理机构,实施分类管理应建立与分类经营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制,将公益林建设纳入政府行为范畴,实行事业化管理,建议国家林业局成立公益林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国家公益林建设,将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公益林建设统一纳入其管理范围,以免互相重迭,避免重复建设。这既是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3 改进在分类经营条件下对森林的经营方式根据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经营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和经营方法。公益林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应该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封山护林等营林方式,实行乔灌草结合、针阔叶混交合理搭配,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各种生态功能。对于商品林建设,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根据市

森林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

林业科技情报2013Vol.45No.2 森林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 刁永凯 (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 [摘要]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甚至全球的作用不可小觑。而我国森林资源管理质量普遍不高,且存在森林资源的产权不清、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的现状。近年来因森林资源减少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PM.2.5更是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本文就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森林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关键词]森林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管理;现状;未来发展;分析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Resource Diao Yongkai (Wuying Forestry Bureau Of Heilongjiang) Abstract:Forestry plays main rol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world as it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Whereas,the quality of the forestry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poor and it also has current situation of unclear property right、mechanism fossilization and dumb mechanism.The problem causing by the re-duction of forestry resource can`t be ignored and PM2.5should attract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people.The p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for the forestry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forestry resource;environment issue;resource management;orientation;future development;analysis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了森林资源类型的多种多样。其类型大致可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山地季雨林、高山灌丛、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及少部分热带雨林等。树种共达8000余种,银杏、银杉、水杉、、珙桐等珍贵的树种均为中国特有。森林资源的分布在地理上也极不均衡,东北、西南地区和东南、华南丘陵山地,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可达28% 38%;而华北、中原及长江、黄河下游地区仅为7%;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资源更约为1.4%。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其中受影响较大的就是林业。我国森林资源总量明显不足,增长缓慢,林业产业也处于较低层次。而由环境恶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旱灾,水灾等也变得不可忽视。其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为了促进东西部发展的步伐一致,国家进行了西部大开发,而西部大开发在发展西部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人们的滥砍滥伐使森林资源锐减,大量稀有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现有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明显不足,且森林资源的质量不高,天然林多被用于耕地,砍伐。人工林面积也是为数不多,且分布不均,成活率较低。现如今森林资源不足已成为我国向前发展的障碍,如果不及时解决,后患无穷。 2森林减少引起的问题 森林在地球上的作用不可小觑,近年来因森林资源减少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1)水土流失,森林被砍伐后,裸露的地表经不起风吹雨打日晒。晴天时,由于太阳曝晒,随着气温的升高地表温度也随之升高,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矿质元素的速度加快;雨天时,雨水直接冲刷地表,把肥沃的地表土壤连同矿质元素直接带进江河。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50多亿吨土壤被冲进江河。(2)流沙淤积,堵塞水库和河道。诸如黄河水中的含沙量居全球之首,每当雨季来临,降雨增加,水位就会迅速上升,其中水、沙含量各占一半。由于泥沙淤积,黄河下游部分地区的河床比堤外土地要高出很多,有的地方可达12m,甚至比开封市的城墙还高,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3)环境恶化,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如果高于30%, · 41 ·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

第38卷第1期江 苏 林 业 科 技 V o l .38N o.12011年2月 Journal of J i angsu Forestry Science &T echnology Feb.2011 文章编号:1001-7380(2011)01-0044-03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 葛建忠,陈 培 (海安县林果技术推广站,江苏 海安 226600) 收稿日期:2010-07-15;修回日期:2010-10-26 作者简介:葛建忠(1963-),男,江苏海安人,农艺师,大学专科毕业,主要从事林果技术推广工作。 摘要:以海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依据,从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种结构、树种组成等方面对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客观反映森林资源结构特点及动态变化情况;从实际出发,提出进一步加强森林培育、强化组织领导、创新造林机制等加快林业发展的建议。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动态;海安县中图分类号:S75712 文献标识码:A 森林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状况是反映一个地区生态环境水平的重要指标,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近年来,海安县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积极推进林业发展,通过对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分析,全县森林资源总量、活立木蓄量积取得跨越式增长,林业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海安县自然概况 海安县位于北纬32b 22c -32b 43c ,东经120b 12c -120b 53c ,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东西直线最长7111km,南北最宽39135k m 。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串场河纵贯南北,将海安分为河南、河北、河东3个不同自然区域。全县沿老通扬河、通榆河划分成河东沿海、河南沿江和河北里下河3个农业区。全县地势平坦,地面高程自北向南由116m 升至511m 。海安县是全国著名的/茧丝绸之乡0,拥有中国最大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处于全省全国前列。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73家/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0中,该县获/中国湖桑之乡0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十五0期间,海安分别通过了国家、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0、/海安县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0项目的验 收,生态环境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2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重要的林业基础性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自1986年开展二类调查以来,海安县已有20a 以上没有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县及各乡(镇)普遍存在森林资源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现象。2008年,根据省、市统一安排,海安县全面开展并顺利完成了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掌握了全县森林资源现状、质量、结构和分布,并初步建立了全县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2.1 林地面积 全县国土总面积110800h m 2 ,其中林地18184141hm 2 ,占1614%;非林地92615159hm 2 ,占8316%。林地中,有林地4191179hm 2 ,占林地面积的2311%;灌木林地13110112hm 2,占7211%;未成林造林地789171hm 2 ,占413%;苗圃地75131hm 2 ,无立木林地16168hm 2 。林地中,国有林494194hm 2 ,占林地面积的217%;集体林1449137hm 2 ,占8%;个人林16231109hm 2 ,占8913%;其他9101h m 2 。有林地中,乔木林地416915hm 2 ,占9915%;竹林地22129hm 2 ,占015%。四旁树占地4203101hm 2 。

中国森林分类经营现状_问题及对策

中国森林分类经营现状、问题及对策1) 蔡体久 孔繁斌 姜东涛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江西财政大学)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 摘 要 综述了我国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现状及其对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开展森林分类经营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并针对执行森林分类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 森林分类经营;现状;问题;对策 分类号 S757.46 Present Situ ation,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Forest Classif ied Management in China/Cai Tijiu(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150040,P.R.China);K ong Fanbin(Jiangxi Finance University);Jiang Dongtao(Forest Industry G eneral Bureau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03,31(4).-42~44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mplementing forest classified management and the im2 portant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 forest conservation in China,and mainly emphasizes the experience and success achieved in many provinces,c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where implemented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Aiming at the major prob2 lems meeting in the processing,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methods and proposals. K ey w ords Forest classified management;Present 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森林分类经营是我国林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手段。森林分类经营的实质就是按林种、按土地生产潜力科学组织森林经营,按各林种的功能定向培育森林,实现森林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良性循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笔者从实际出发,全面综述了我国开展森林分类经营的现状及具体做法,深入分析了国内森林分类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即将全面实施的森林分类经营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我国森林分类经营状况 根据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林业生产建设的要求,国家林业局对我国林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建立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实现我国林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为达此目标,采取森林分类经营手段,根据森林多功能性、人类需求的多样性和对森林的主导功能利用不同,将森林分成生态公益林、商品经济林两类,实行两类森林经营。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探索我国林业建设道路,1987年以来,国家几次调减木材产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林业的政策,进行林业经营体制改革,并于1998年形成了《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对国有天然林实施保护。 方案中规定,将森林区划成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类,其中生态公益林根据保护程度,又划分为重点生态公益林和一般生态公益林。重点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及有关省市区内对主要江河湖泊水库起到保持水土、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及改善生态环境作用,以发挥公益效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面积2345万hm2,占国有林区林业用地面积的50.5% 1)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G97B5-5)。 第一作者简介:蔡体久,男,1963年6月生,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2年3月14日。 责任编辑:张建华。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330.8万hm2,占36.9%);一般生态公益林以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为主,又可适当生产木材和其它林产品的森林,面积1439万hm2,占国有林区林业用地的31.0%(黑龙江省森工林区391.9万hm2,占38.1%)。 商品林:以市场为导向,向社会提供木材和其它林产品,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经营目的的森林。主要指实施高投入、高产出、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的人工林。包括工业原料林、珍贵大径用材林,部分常规用材林、果木林、脂材两用林,以及生产森林食品、化工原料、木本药材、调料、香料、染料的经济林、商品竹林。到2000年,生态公益林面积3784.75万hm2,占国有林区林业用地面积的81.5%,商品林面积856万hm2,占 18.5%。 2 各省市区开展森林分类经营现状分析 森林分类经营自1987年在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试点以来,尤其是1995年以后,各省市区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这项工作,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制定方案,分步实施 1988、1989年,各省市区按国家林业局统一安排,组织力量,通过试点,在五大林种区划的基础上,区划成生态公益林、商品经济林两大类,编制森林分类经营方案。尤其是国家重点林区森工企业和国家指定的地方国营企业的实施方案与区划,均报请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共同的特点:一是突出天然林保护;二是区划都落实到林班、小班、山头、地块和线段;三是突出生态公益林、商品经济林两大体系建设,形成本省市区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四是突出本省市的环境治理;五是具体安排了组织机构与资金投入。 全国的国营林场也全面实行分类经营改革,将国有林场划分为生态公益型、商品经营型、混合经营型。国家计划拟以3至5年时间,全面完成国营林场改革,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制,实行与机制配套的政策,目的是要解决生态公益林的投入问题,发挥森林多种功能,满足社会需要,使国有林场再现生机活力,走上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   第31卷第4期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Vol.31No.4 2003年7月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 Y UN IV ERSIT Y J ul.2003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资源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以下是收集的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欢迎查看! 一、森林资源培育现状 (一)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 1、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境内群峰耸立,高差悬殊(最高海拔1732米,最低海拔218米),山高坡陡,谷峡水急,加之雨量充沛,且在4-6月较为集中,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对坡耕地、残次林、荒山荒地等生态脆弱的地块采用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增加林地面积,是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 2、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需要 我县的森林资源存在较大弱点,首先是资源分布不均,以山区为主的红岩、洗车、水田较多,而以丘陵为主的里耶、城郊较少;其次是树种结构较单一,天然林以枫香、栎木等为主,人工林以杉木、桤木、日本落叶松为主;再次是林分质量较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森林培育工作,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抚则抚、宜补则补、宜改则改、宜造则造,是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最佳手段。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通过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可以增加林地面积,可以 实现现有林分提质增效,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其种类和数量将会逐年增加,森林的总体功能将得到加强。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森林经营、造林等培育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后续储备增加 和森林质量提高,同时实行合理采伐,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将森林资源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实现森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二)我县森林资源培育总体概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 支持下,我县的森林资源培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主要表现如下特点: 1、以林场为骨架,点面结合 县林业局1982~xx年以来,先后建立了永龙界、跑马坪、砂子坡、万宝山等12个林场,林业局局属林场林地总面积达18938hm2,占全县林业用地222368hm2的8.5%,活立木蓄积230327m3,占全县 活立木蓄积3636240m3的10.3%。另外,我县有乡(村)级林场及大户林场1234个林场,经营林地面积18938hm2,我县多个林场广泛开展了造林、改培、森林经营等培育活动,规模大,标准高,有力带动了我县森林资源培育工作。 2、建基地,突出地方特色

1994-2014年中国森林资源状况变化

中国二十年(1993-2012)森林资源状况变化分析 摘要:以1993年至2012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提供的森林资源状况为研究对象,以森林资源概况、森林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等数据为资料背景分析中国二十年以来的森利资源状况变化,分析相应的措施与行动。 关键词:森林资源状况森林资源概况措施与行动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具有提供森林产品及生态服务的多种功能。以森林为经营对象的林业,既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此续发展的全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中国森林资源概况分析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气候条件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类型繁多,具有明显地带性特征。中国陆地由北向南,森林主要类型依次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树种共达800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2000多种,经济价值高、材质优良的就有1000多种。珍贵的树种如银杏、银杉、水杉、水松、金钱松、福建柏、台湾杉、珙桐等均为中国所特有。经济林种繁多,橡胶、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杜仲、肉桂、核桃、板栗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森林景观。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全国森林面积19 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列世界第6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与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89-1993年)相比,森林面积增加61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长6.44个百分点。

森林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本题15 分,每小题3 分) 1. 小班 2. 工艺成熟 3.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4. 择伐周期 5. 小班经营法 二、单项选择题。 1. 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其中林木条件含有林木树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和生长量条件。 ⑴交通条件⑵社会条件⑶年龄结构⑷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2.()在1826 年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⑴J.C.K. Gayer ⑵G.L. Hartig ⑶Endres ⑷J.C. Hundeshagen 3. 处于法正状态的某云杉林经营类型,最老龄级的蓄积量为12 万m 3 ,轮伐期为100 年,则其法正生长量为()。 ⑴1200 万m 3 ⑵24 万m 3 ⑶12 万m 3 ⑷120 万m 3 4. 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 ⑴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⑵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 ⑶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⑷皆伐、择伐和渐伐 5. 从1994 年开始,我国进行第5 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五五清查),到1998 年全部完成调查任务。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⑴12.1% ⑵20.3% ⑶16.55% ⑷37.5% 6. 近自然林业起源于()。1898 年()第一个提出了接近自然林业的理论,其经营的目标为()。 ⑴英国,ANW ,同龄林⑵德国,Gayer ,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 ⑶日本,冈奇文彬,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⑷美国,Gayer ,异龄林—复层林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对森林多种功能的研究日趋成熟,主要目的是如何认识和协调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正确理解森林既是公益事业又是产业关系和布局,从理论上大体将森林分类经营分为()四派。 ⑴经济派、政治派、协同派和专业化派⑵经济派、生态派、协同派和专业化派 ⑶利用派、生态派、协同派和专业化派⑷经济派、无公害派、协同派和专业化派

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 一、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1.土地资源 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土地一旦与人类联系在一起,便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根。中国的农业问题或者说粮食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是加拿大的1/5,人均棉花产量是美国的1/3;人均肉类是加拿大的1/4。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中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

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种植业为全国农民直接和间接地提供了40%~6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在中国,人均由1949年的0.19hm2减少到2001年的0.1 hm2,人均耕地减少了53%,有的省份人均不足667m2。北京、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以及相当一部分(县)市人均占有耕地400m2以下,已低于国际上规定的534 m2的警戒线,比日本人均467 m2还要低67 m2。2001年各类建设等占用耕地,致使耕地净减少61.73万hm2。2000年耕地面积比1991年和1995年分别减少了249.81万hm2和179.61万hm2,减少幅度为1.91%和1.38%。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迅速降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000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约为0.10hm2,比1995年约减少了0.01hm2,比1991年减少了0.02hm2。 根据调查,中国现有可利用荒地资源约1.25亿hm2,包括宜林荒地7600万hm2和宜农荒地3500万hm2,人均只有0.06hm2和0.03hm2,其中,中国的宜农荒地还不足世界宜农荒地的2%,而且它们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山区,土地贫脊,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近几年,中国荒地资源也随着耕地资源骤减而呈现减少趋势。 2.森林资源 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中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hm2和101亿m3,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hm2和9m3,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在如此情况下中国森林砍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中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使中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濒临灭顶之灾,脊柱动物受到威胁433种,灭绝或可能灭绝为10种。由于成熟林面积锐减,林木蓄积量少,采伐有限,中国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为满足国内需要,国家每年都要进口一定数量木材。根据预测,中国木材紧张状况近期不会缓解,在很长时间内依靠进口木材补充国内需要的局面不会改变。

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对策分析及展望

目录 摘要 (2) 一、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2) (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概况 (2) (二)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3) (三)改善森林资源管理——宏观对策 (4) (四)改善森林资源管理——理论联系实际 (4) 二、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十二五"展望 (5)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5) (二)“十二五”森林资源管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6) (三)围绕中心,狠抓落实,全力开创“十二五”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 (6) 参考文献 (10)

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对策分析及展望 作者姓名 摘要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林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林业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保护和节约森林资源上,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为了永续利用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改革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创新森林资源管理机制、完善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大“严管林”工作力度,全面做好新时期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对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保障林业持续快速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 一、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概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林业贯彻“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指导方针,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0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第六次清查与第七次清查间隔五年内,中国森林资源呈现六个重要变化:(1)是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全国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 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