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白带常规
医学课件-白带常规

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可引起阴道炎症 。
白带常规检查异常结果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异常时,需进一步进行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等,以明确 诊断。
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治疗、抗真菌治疗、抗病毒治疗 等,同时注意保持阴道清洁、干燥,避免不洁性行为等。
04
白带常规检查与女性健康
02白带常规检查内容来自白带常规检查的常见项目
阴道pH值
清洁度
正常pH值在4-4.5之间,异常pH值可能提 示阴道炎症。
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菌、白细胞等成分 的数量和种类,分为Ⅰ-Ⅳ度,其中Ⅰ-Ⅱ度 为正常,Ⅲ-Ⅳ度提示炎症。
霉菌和滴虫
白细胞
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霉菌和滴虫,以确定是 否有真菌或细菌感染。
白细胞数量增多通常提示炎症或感染。
白带常规检查的流程
采集白带样本
患者需要在医院妇科进行阴道检查,由医生用棉 签蘸取阴道后穹窿部的分泌物作为样本。
样品送检
将采集到的白带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显微镜检查 和培养。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对白带样本进行涂片染色、培养、化学检 测等操作,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
白带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白带常规检查通常包括对阴道分泌物的颜色、质地、pH值、 清洁度等方面的检测,以及显微镜检查和病原体培养等。
白带常规检查的适用人群
白带常规检查适用于有阴道异常症状(如分泌物增多、异 味、瘙痒等)的女性,特别是处于生育期和绝经期的女性 。
白带常规检查对于已婚女性或者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尤为重 要,这些女性更容易出现阴道感染和炎症。
检查前三天内避免性生活和阴道冲洗,以免影响检查 结果。
检查后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最新4-血常规、尿常规、白带常规、血型检测的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PPT课件

(四)尿干化学试剂带的使用规范
操作人员必须仔细阅读试带性能和仪器的操作方法; 操作中应充分混匀新鲜尿液标本; 将试带全部迅速浸入尿液标本; 试带从标本中取出时,除去多余的尿液 可疑结果必须进行确诊实验; 干化学实验结果应与理学、显微镜结果相关联。 不能丢掉镜检
Karl Landsteiner 奥地利科学家 1901年发现人类ABO血
型系统
二、标准化操作规程
方法一:玻片法 试验原理: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
B型、AB型及O型四种。A型红细胞膜上含有A抗原,B型红细胞膜上含 有B抗原,AB型红细胞膜上含有A、B抗原,抗A、抗B试剂是分别针对A 抗原和B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 型准确鉴定ABO血型。 适用范围:初筛血型或普通体检
碱性尿中红细胞边缘不规则,高渗尿中红细胞因脱水皱,呈表 面带刺、颜色较深的桑葚状;低渗尿中红细胞因吸水胀大,并 可有血红蛋白逸出,呈大小不等的空环形,称红细胞淡影。
参考值:正常平均每高倍视野0-3个,>3个/HP称镜下血尿。定 量检查0-5个/μL。
白细胞和脓细胞
白细胞外形完整,分散存在,以中性粒细胞多见。脓 细胞是指在炎症过程中破坏或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外 形不规则,常成堆聚集存在。
标本储存:取材后应立刻检查,避免因放置时间太久影响 滴虫的活动性或虫体受到破坏使检查结果受到影响。
标本运输:一般室温运输,如冬季气温较低应注意保温运 输。
三、阴道分泌物检查的规范化程序
1. 一般性状检查:
外观检查:正常阴道分泌物为白色稀糊状,无气味,其量 多少与雌激素水平高低和生殖器官充血程度有关。
医学课件白带常规

医学课件白带常规一、概述白带是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物的一种,主要由阴道黏膜、宫颈分泌物、宫腔分泌物等组成。
白带的正常分泌对于维持女性生殖系统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白带的异常变化往往预示着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
因此,对白带进行常规检查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筛查的重要手段。
二、白带的生理功能1.保持生殖道湿润:白带可以保持阴道黏膜湿润,减少摩擦,降低感染风险。
2.抵抗病原微生物:正常白带中含有一定量的乳酸杆菌,它们可以产生乳酸,降低阴道pH值,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3.促进精子运输:白带在排卵期间会变得稀薄,有利于精子通过宫颈进入宫腔,提高受孕几率。
4.清洁作用:白带可以清除阴道内的脱落细胞、病原微生物等,保持生殖道清洁。
三、白带常规检查1.检查方法:白带常规检查主要包括外观检查、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等。
2.检查内容:(1)外观:观察白带的颜色、质地、气味等,正常白带呈白色或淡黄色,质地均匀,无异味。
(2)显微镜检查:观察白带中的细胞、细菌、寄生虫等,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感染等。
(3)细菌培养:对白带进行细菌培养,了解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
四、白带异常的临床意义1.白带颜色异常:黄色、绿色、棕色等可能提示细菌、真菌或滴虫感染。
2.白带质地异常:豆腐渣样、泡沫样、脓性等可能提示真菌、滴虫或细菌感染。
3.白带气味异常:恶臭、鱼腥味等可能提示细菌感染。
4.白带量异常:过多或过少可能提示阴道、宫颈、宫腔等部位病变。
五、白带异常的防治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
2.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涤剂。
3.避免不洁性生活,减少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4.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生殖系统疾病。
5.如出现白带异常,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
六、白带常规检查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筛查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白带的外观、进行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培养,可以了解生殖道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是预防白带异常的关键。
医学课件白带常规

标准化和可比性
未来白带常规检查将建立更标准和可比的体系,使得检查结果更 具有可比性。
多学科结合
未来白带常规检查将与妇产科、感染科等多个学科相结合,更好 地为患者提供综合治疗。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阴道瘙痒
02
患者会感到阴道瘙痒,尤其是在更年期。
阴道黏膜萎缩
03
检查可见阴道黏膜萎缩,伴有出血点。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宫颈炎症状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通常会导致宫颈炎症状,如宫颈充血、水 肿等。
尿道炎症状
感染还可能导致尿道炎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不孕不育
长期感染可能导致不孕不育。
04
白带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医学课件白带常规》
2023-10-30
目录
• 白带常规检查概述 • 白带常规检查流程 • 白带常规检查异常结果分析 • 白带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 白带常规检查总结与展望
01
白带常规检查概述
白带常规检查的定义
白带常规检查是指对女性阴道分泌物的检查,通过对阴道分泌物的性质、量、味 道等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评估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状况。
检查结果不准确
白带常规检查的结果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阴道冲洗、性 交等,导致结果不准确。
缺乏标准化
由于白带常规检查的方法和标准不统一,导致检查结果的可比性 较差。
无法判断病因
白带常规检查只能检测到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法判断病因,需 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
白带常规检查的未来发展趋势
提高检测准确性
。
白带常规检查的方法
白带常规检查通常由妇科医生进行采集,使用棉签或刮板从阴道内采集 分泌物。
白带常规培训课件

目录
• 白带常规检查概述 • 白带常规检查方法与步骤 • 常见白带异常类型及特点 • 白带常规检查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 • 白带常规检查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提高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措
施
01
白带常规检查概述
白带定义及生理功能
白带定义
白带是由女性生殖道分泌的一种 正常生理液体,主要由阴道黏膜 渗出物、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 分泌液混合而成。
保持无菌操作
在取样、处理标本等过程中,必须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正确使用器械
按照规范使用窥器、棉签等器械,避免对阴道壁或宫颈造成损伤。
避免误差产生
在取样、处理标本等过程中,要细心谨慎,避免误差产生。如有必 要,可进行多次取样以提高准确性。
操作后标本保存和废弃物处理规定
标本保存
取得的白带标本应妥善保存,避免污染或变质。一般情况下,标本应在2-8℃ 的冰箱中保存,保存时间不宜过长。
白带呈白色稠厚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萎缩性阴道炎
白带稀薄,呈淡黄色或脓血性。
04
白带常规检查结果解 读与临床意义
正常结果解读及参考范围
阴道清洁度
Ⅰ度或Ⅱ度为正常,表示阴道内环境良好,无炎 症表现。
酸碱度(pH值)
正常阴道pH值在3.8-4.4之间,呈弱酸性,有助于 维持阴道自净作用。
微生物检查
正常情况下,白带常规中不应检出滴虫、霉菌等 病原体。
操作前准备工作和器械消毒要求
检查室环境准备
确保检查室干净、整洁,温度适宜,提供良好的检查环境。
器械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检查器械,如窥器、棉签、试管等,确保器械完好无 损。
消毒要求
所有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无菌操作。消毒方法可采用 高压蒸汽灭菌或一次性使用器械。
白带豆腐渣样疾病PPT演示课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5
患者心理关怀与支 持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
倾听患者心声
医护人员应积极倾听患者的担忧、疑虑和情绪变化,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通过专业心理评估工具,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了解,为后续的心理支持提 供依据。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个性化心理支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 化的心理支持方案,如认知行为
疗法、放松训练等。
情绪疏导
帮助患者识别和处理负面情绪,如 焦虑、抑郁等,提供情绪疏导技巧 和方法。
健康教育
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 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减轻恐惧 和不安。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增强患者信心
通过成功案例分享、鼓励患者表达感受等方式,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促进医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积极 沟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症状描述
除了白带异常外,患者还可能伴 有阴道瘙痒、灼热感、性交疼痛 等症状。
发病原因及机制
霉菌感染
其他因素
白带豆腐渣样常见于霉菌感染,如念 珠菌感染。霉菌在阴道内过度生长, 导致阴道菌群失衡,引发炎症。
如使用不合适的卫生用品、过度清洁 阴道、长期使用抗生素等也可能导致 阴道菌群失衡,引发白带豆腐渣样。
3
白带豆腐渣样的治疗和预防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局部用药等,预防措施 包括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等。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疗不规范
目前部分医疗机构对白带豆腐渣样的诊疗存在不规范现象,如过 度使用抗生素等。
白带常规检查

TBS诊断系统报告模式
• • • • • • • • • • • • 1.正常细胞学涂片 2.良性细胞学改变:包括各类微生物感染、 炎症、宫内节育器及放疗后的反应型和修复性改变。 3.上皮细胞异常: A.非典型磷状细胞: a.不能明确意义(ASC-US) b.倾向上皮内高度病变 B.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C.高度鳞状上内病变(HSIL): a.上皮内中度病变(CNIⅡ) b.上皮内高度病变(CNIⅢ) D.磷癌
白细胞或脓细胞 0—5/HP 5—15/HP 15—30/HP 大于30/HP
• 临床意义: • Ⅰ—Ⅱ度内视为正常,Ⅲ、Ⅳ 度为异常, 多数为阴道炎,有的可发现霉菌、滴虫等 病原体。单纯不清洁度增高无霉菌滴虫者 为非特异性阴道炎
• •
• • • •
滴虫检查: 阴道滴虫成梨形,一般比白细胞大2倍, 顶端有鞭毛4根,在25℃—42℃温度下可 活动,适合酸碱度为5.5—6 霉菌检查: 在湿片高倍镜下可见孢子或菌丝 淋病双球菌检查: 经革兰氏染色后在白细胞浆内可见呈双 肾形排列的红色球菌
• 传统巴氏染色及分类法(20世纪40年代)应用半个 多世纪以来,为早期诊断宫颈癌及降低死亡率做 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会出现较高的假阴性率 (有文件报告为2—50%) • 或假阳性率,故该技术目前国外已停止使用,取 而代之的是现代宫颈细胞学新技术及新的宫颈细 胞分类法—佰塞斯达系统(即TBS分类法),由 于这种分类法更加合理、准确,因此目前正逐步 取代传统的巴氏五级分类法。
• • • • •
巴氏一级为正常阴道细胞图片。 巴氏二级一般为炎症所致。 巴氏三级为可凝癌细胞。 巴氏四级为高度可凝癌细胞。 巴氏五级可确定为癌细胞。
液基细胞学简介
国内女性就医理念为: 有病就医而不是无病预防, 导致多数标本含有大量血液、粘液。而传 统的巴氏涂片无法处理。 细胞工程专家推出了一种制片新技术—— 液基细胞学 这是制片技术的重大革新
阴道分泌物(白带)常规检查及镜检图片(2024)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1 2
自动化和智能化检测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白带常规检查将更加自动 化和智能化,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个性化检测方案
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需求,未来将出现更加个性 化的白带常规检查方案,满足不同女性的需求。
3
与其他检测手段结合
白带常规检查将与其他检测手段结合,形成更加 完善的女性健康评估体系,为女性健康提供更加 全面的保障。
判断结果
根据镜下所见的白细胞、 上皮细胞、阴道杆菌等指 标,判断阴道清洁度及有 无炎症。
检查注意事项
保持外阴清洁
在检查前应保持外阴清洁,可 用温水清洗。
放松心情
检查时可能会有轻微不适,应 放松心情,配合医生操作。
避免自行解读结果
如有异常结果,应由专业医生 进行解读和诊断,不要自行判 断。
及时治疗
如有炎症或其他异常情况,应 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治疗。
06 总结与展望
检查的重要性和意义
早期发现疾病
阴道分泌物(白带)常规检查能 够及早发现女性生殖系统的感指导临床治疗
通过检查结果,医生可以了解患 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评估女性健康
白带常规检查是评估女性生殖系 统健康的重要手段,能够反映女
性传播疾病的筛查和预防
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
通过检测白带中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可以筛查出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 等性传播疾病。
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白带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帮助患者及时接受治疗。
预防性传播疾病
定期进行白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性传播疾病,避免病情恶化或传染给他人 。同时,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建议,降低性传播疾病的发 生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病
滴虫性阴道炎
表现
阴道会产生黄绿色泡沫状或米糠状有恶臭的
分泌物,有时会有外阴瘙痒或是下腹部轻微 疼痛的症状,严重会导致阴道黏膜肿胀、发 红、充血。
真菌
真菌性阴道炎在阴道抵抗力减低时容易发病,
真菌性阴道炎以找到真菌为诊断依据,阴道 真菌多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偶见阴道纤毛菌、 放线菌等。当阴道内糖原增多、酸性增强时, 真菌迅速繁殖引起炎症,多见于孕妇、糖尿 病患者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者。
注意事项
检验前停用影响结果的药物 送检及时(阴道毛滴虫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
25°C-42°C,故湿片送检过程中注意保温) 涂片厚薄适宜 生理盐水定期更换,防止污染
火焰固定以玻片贴手背不觉烫,火焰反复固
定三次,染液和生理盐水要新鲜、无污染, 脱色干净,冲洗防止涂膜脱落,严格按染色 操作规程,熟悉所检病原体的形态特征等诸 方面的培训和实践 真菌检查时的光线不能太强 报告方式统一:清洁度分级报,滴虫、真菌 按+/-报
三、PH
ph值——青春时期后因为卵巢性激素的刺激,
使粘膜上皮细胞内富含动物淀粉,经阴道杆 菌分解后变为乳酸,使阴道内分泌物质呈弱 酸性,可预防病原菌在阴道内繁殖,阴道正 常ph值为4.5,患有滴虫性或细菌性阴道炎时 白带的ph值升高,可大于5-6。
四、清洁度
正常情况下阴道内有需氧菌与厌氧菌形成正常阴道 菌群,其中阴道乳酸杆菌占优势。阴道与这些菌群 形成一种平衡状态。阴道分泌物检验显示以杆菌为 主,另外可有少量上皮细胞及白细胞。当外来病原 生物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内分泌水平变化或其 他某种因素破坏这种平衡就会引起感染,出现大量 上皮细胞、白细胞,使阴道清洁度下降。所以清洁 度主要以白细胞、上皮细胞、阴道杆菌与杂菌的多 少来划分。真菌检验源自采用悬滴法于低倍镜下可见到白色丝假
酵母菌的卵圆形孢子和假菌丝。如取阴 道分泌物涂片并时行革兰氏染色后油观 察,可见芽孢、孢子或与出芽细胞相连 接的菌丝,成链状及分支状。
致病
真菌性阴道炎
症状
外阴瘙痒或灼痛为主要症状,急性期白
带增多,外因性排尿困难,外阴地图样 红斑 。分泌物呈乳凝块或豆腐渣样。
物后及卵巢颗粒细胞瘤时。 2.脓性白带:黄色或铜绿色有臭味,多为滴 虫或化脓性细菌性感染引起的;泡沫状脓性 白带,常见于滴虫性阴道炎;其它脓性白带 见于慢性宫颈炎、老年性阴道炎、子宫内膜 炎、宫腔积脓、阴道异物等。
3.豆腐渣样白带:为念珠菌阴道炎所特有, 常伴有外阴瘙痒。 4.血性白带: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如宫 颈癌、宫体癌等,有时某些宫颈息肉、子宫 粘膜下肌瘤、老年性阴道炎、重度慢性宫颈 炎和宫内节育器引起的副反应也可在白带中 见到血液。 5.黄色水样白带:常发生于子宫粘膜下肌瘤, 宫颈癌、子宫体癌、输卵管癌等。
细菌
加德纳氏菌
寻找阴道分泌物中的线索细胞,是诊断
加德钠菌性阴道炎病的重要指标。线索 细胞为阴道鳞状上皮细胞粘附多数加德 钠菌所致。生理盐水涂片可见该细胞边 缘呈现锯齿状。细胞已有溶解,核模糊 不清,其上附着大量加德钠菌及厌氧菌, 使其表面毛糙 。
检验
1、
线索细胞 2、 匀质,稀薄的阴道分泌物。 3、 阴道PH>4.5(PH多为5.0-5.5) 4、 胺臭味试验阳性,取阴道分泌物少 许放在玻片上,加入10%氢氧化钾1-2滴, 产生一种烂鱼肉样腥臭味即为阳性。
1、标本采集 2、外观 3、PH 4、清洁度
5、病原微生物
一、标本采集
阴道分泌物主要来自宫颈腺体、前庭大腺,
此外还有子宫内膜、阴道粘膜的分泌物等。 阴道标本采集前24小时,禁止性交,盆浴、 阴道检查、阴道灌洗及局部用药等,以免影 响检查结果。一般在阴道深部或阴道穹后部、 宫颈管口等处取材,制备成生理盐水涂片或 染色。
淋球菌
淋球菌检验
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或脓性。染色后油镜检查,
革兰氏阴道性双球菌,形似肾或咖啡豆状, 凹面相对,除散在于白细胞之间外,还可见 其被吞噬于中性粒细胞胞质之内,因淋病奈 瑟菌对各种理化因子抵抗力弱,涂片法可被 漏诊,必要时可进行淋病奈瑟菌培养,且有 利于菌株分型和药过敏试验。
外观检查
正常阴道分泌物为白色稀糊状,一般无气味,
量多少不等与雌激素水平高低及生殖器官充 血情况有关,于近排卵期白带量多,清澈透 明、稀薄似鸡蛋清,排卵期2-3天后白带混浊 粘稠、量少、行经前量又增加。妊娠期白带 量较多。
白带异常的表现
白带异常可表现为色、质、量的改变:
1.大量无包透明粘白带常见于应用雌激素药
上皮细胞、阴道杆菌是以底倍镜下1/4,2/4,
3/4,满视野来定+,++,+++,++++ 白细胞 1、有高倍镜下1/4,2/4,3/4,满视野来 +,++,+++,++++。 2、高倍镜下:10-20,20-30,30-40,40以 上来定+,++,+++,++++。
阴道清洁度判断标准
二、外观
在生量状态下,女性生殖系统由于阴道的组织解剖 学和生物化学特点足以防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青春期后,由于雌激素的影响,阴道的上皮由单层 变为复层。上皮细胞内底层外,均含有不同量的糖 原,上皮细胞受卵巢功能的影响,有周期的变化及 脱落,脱落后细胞破坏放出糖原,借阴道杆菌作用, 将糖原转化为乳酸,使阴道PH保持在4-4.5之间,只 有阴道杆菌能在此环境中生存。因此,阴道本身有 自净作用,形成自然防御功能。当外来病原生物感 染,破坏这种平衡就会引起感染。
清洁度 I II
III
杆菌 上皮细胞 白细胞 ++++ ++
_
杂菌 _ _
++
意义 正常 正常
炎症
++++ ++
_
0-5/HP 5-15/HP
15-30/HP >30/HP
IV
_
+
++++
炎症
五、病原微生物检验
滴虫
滴虫呈梨形,后端尖,约为白细胞的2~3倍 大小。虫体顶端有鞭毛4根,体部有波动膜, 后端有轴柱凸出。它能消耗或吞噬阴道上皮 细胞内的糖原,阻碍乳酸生成,改变了阴道 酸碱度,破坏阴道防御机制。
1度
只有多量阴道杆菌及上皮细胞,无杂菌、 白细胞,视野干净,系正常阴道分泌物。 2度 阴道杆菌及上皮细胞中量,少量白细胞 及杂菌属基本正常阴道分泌物,多见于阴道 口松弛的经产妇。 3度 少许阴道杆菌及鳞状上皮,较多杂菌及 白细胞。提示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 4度 无阴道杆菌,只有少许上皮细胞,又大 量白细胞及杂菌。多见于严重阴道炎,如淋 球菌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