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编制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编制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编制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编制

发表时间:2019-01-02T16:17:57.7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作者:罗家鑫

[导读] 投入产出表由于其自身就具有产业关联属性,这就为研究我国产业结构相关问题提供了基础。而剔除掉进口产品影响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广泛的被众多学者使用。

(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投入产出表由于其自身就具有产业关联属性,这就为研究我国产业结构相关问题提供了基础。而剔除掉进口产品影响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广泛的被众多学者使用。本文便介绍了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

关键词:投入产出表;非竞争型;编制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特殊阶段,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成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稳健增长的关键一步。因此,如何在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减轻能源约束和生态环境约束对于经济的影响、缓解能源供求矛盾,成为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投入产出表及投入产出核算是以适当的国民经济部门分类为基础,通过专门的平衡表和消耗系数描述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并建立相应的经济数学模型来分析这种数量关系以深刻揭示经济体系中的产业关联或部门关联,其已成为现代经济分析、预测、计划和管理的必要手段。

二、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在1968年联合国将投入产出法引入SNA初期,国内外学者常使用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假定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即是具有竞争性的。所以在这种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中,只有一个总中间投入表,在中间投入和最终需求上都没有区分进口品和国产品,人们无法通过该表得知在中间投入及最终使用中哪些来自国产品哪些来自进口品,也无法在最终需求中区分加工出口与非加工出口。由于进口产品的生产发生在国外,相应的碳排放也在国外,但却没有剔除相应的进口产品在中间投入的能源消耗量。因此直接采用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行研究,容易高估各项最终需求对国内能源消费的影响。产生“统计假象”在国际贸易领域出现违背比较优势理论,高估一国的国际分工地位的现象。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则是假定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的性能不同,不能互相替代,即是非竞争性的。在编制该表时,需要把总中间投入区分为中间进口投入与国内投入两个方面,因此会形成两类投入使用表,即中间进口投入使用表和国内投入使用表。由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偏向使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剔除进口品的影响,对能源、产业、国际贸易等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分析。

三、非竞争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一)自行编织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在我国统计局公布的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自行编制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必须要注重进口品在进口流量和出口流量中的处理。而主要难点是编织进口产品使用结构矩阵。

对于出口流量的处理,可以根据我国海关的出口数据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投入产出表(以下简称:官方表)中的出口数据,整理得到出口流量。首先,从官方表中的全部贸易方式出口总额中扣除保税区货物(包括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和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出口额后,得到国内产品的出口总额。若研究国际贸易领域的相关问题,可将改进后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最终使用中的国内产品出口分成加工贸易出口和非加工贸易出口两个部分。非加工贸易出口额即等于官方表中各部门全部贸易方式出口总额分别扣减加工贸易出口额与保税区货物出口额;加工贸易出口额则需要依照海关统计商品目录(即HS编码)与投入产出部门分类对照表,确定加工贸易出口品所属的投入产出部门,将海关的货物出口数据进行整理后即可得到。

对于进口流量的处理,关键在于编制进口产品使用结构矩阵。如何对进口品按使用去向进行分解则是编织进口产品使用结构矩阵的关键。目前,业内学者对进口品的去向分解主要持有三种不同的方法:(1)按照等比例拆分进口投入品的原则,分解进口品的去向;(2)依照商品流量法和专家咨询法,同时结合海关HS编码分类以及相关投入产出数据,以确定进口品在各部门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中的流量;(3)根据HS编码及广泛经济类别分类(BEC)对照表,分解进口品的使用去向。

(二)通过外国权威组织机构获取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外国对外公布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组织机构有很多,如:美国普渡大学开发的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第八版数据库、欧盟资助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库(OECD Database)等。这里以WIOD为例。由欧盟资助的WIOD提供的非竞争型投人产出表是以百万美元为单位的价值型投人产出表,首先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995年至2017年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将用百万美元表示的投人产出表转化成以人民币表示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其次是将现价投人产出表调整为以1995年价格为基年的可比价投人产出表。由于WIOD投人产出表的部门设置与我国统计局公布的投入产出表中的行业设置不一致,以我国统计局公布的行业设置为标准,对WIOD表进行调整、合并,最终得到42个行业投入产出数据,并使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价格指数对相应行业进行平减得到1995年不变价格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数据。

四、总结

无论是基于官方表,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得到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还是通过搜集海量相关数据自行编织我国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不同的研究人员手持不同版本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缺乏一个统一的数据研究平台。而通过国外的权威机构直接获取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即可解决这样的困境,为我国的研究学者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研究平台。但由于是外国的权威组织,故得到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会与我国的真实数据仍有一定的偏差。我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仍需继续探索与改进。参考文献

[1]刘宇.中国主要双边贸易隐含二氧化碳排放测算——基于区分加工贸易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J].《财贸经济》,2015,36(5):96-108

[2]陈雯、李强.我国对外贸易的能源消耗分析——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 2014(4):26-31

从投入产出表看行业比较——行业比较专题报告之一

2016年4月21日 ——行业比较专题系列一 投资概要: 从投入产出表看行业概况。投入产出表又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间相互联系和平衡比例关系的一种平衡表。如果要理解一个行业的特点和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那么投入产出表无疑给了我们最清晰明了的展示。 行业投入特征: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增加值)。中间投入率越高,其对其上游产业的带动能力越强。另一方面,中间投入率高的产业为“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产业。反之,为“高附加值、低带 动能力”的产业。2012年,全行业总投入是万亿,其中,中间投入为万亿,初始投入(即GDP )为万亿,两者占总投入的比重分别为%和%,而1997年GDP 占总投入的比重为%。整体上呈现趋势下降特征。说明单位产值的GDP 需要更多的中间投入,也说明产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GDP 的增加对产业的带动能力增强。 此外,从初始投入(即GDP 收入法)结构看, 2012年,全行业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分别占比%、%、%和%。我们将劳动者报酬占GDP 超70%的、生产税占比大于25%、营业盈余占比高于33%、折旧占比高于20%的产业分别称为劳动密集型、高税收、高利润和资本密集行业。 行业产出特征: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从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占总产出的比例的高低,我们将行业分为中间需求型和最终需求型。 最终需求根据消费、投资、出口比重再进一步分为消费型、投资型和出口型,消费型又可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类型。此外, 根据进口数据还看出行业的进口依赖度。 一张表看懂全行业特征:综合行业投入和产出属性,我们可以获得各个行业的投入属性和产出属性。 从完全消耗系数表看行业间的联系:完全消耗系数揭示了部门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因此,从完全消耗系数表,可以看清产业间的相 最近52周走势: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0.00% 20.00% 30.00% 15-04 15-0515-0615-0715-0815-0915-1015-1115-1216-0116-0216-0316-04 上证综指 上证综指 、 相关研究报告: 报告作者: 分析师:张晓春 执业证书编号:S00003 联系人: 张晓春 张河生 虞梦艳 张忠 电话: 05 Email 独立性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 深度报告 从投入产出表看行业比较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1] 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是指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棋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 [编辑] 投入产出表的产生 投入产出表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1936年他撰写的“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发表。它是世界上有关投入产出技术的第一篇论文,标志着投入产出技术的诞生。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本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编辑] 投入产出表的发展 投入产出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的七十多年里,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技术由静态扩展到动态。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经济分析方法日益融合,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理论界和一些高等院校的少数同志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某些高等院校还开设了投入产出技术课程。“文革”期间,此项工作几乎中断。1974年8月,为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的组织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原北京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制了1973年全国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利用该表开展的应用工作,在制定投资计划和产品生产计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这就为包括投入产出技术在内的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创造条件。从此开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投入产出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概述

第二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编制投入产出表是应用投入产出法的基础。从投入产出表中,可以得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种产品)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得到反映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关系的主要数据,这样就可以把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于经济计划、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可以编制各种投入产出应用模型。 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相比,实物型表的编制方法比较简单、单一,而且许多国家已不编制实物型表,例如前苏联1977年、中国1987年、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中都没有实物型表。所以,本章的内容主要针对价值型表的编制。 §2.1 概述 编制投入产出表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例如,日本编制1975年产业关联平衡表(即投入产出表),以行政管理厅为主,十一个省厅合作,成立了专门机构。从1975年5月确定方针,到1978年6月分布第一批结果,1980年3月印发全部结果,共花费近五年时间。又如,前苏联编制1977年部门联系平衡表,一次性调查的规模为:40000个工业企业、23000个建筑单位、5000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数万个运输、商业、采购企业和单位以及40000个非生产领域的企业和单位。 在我国,目前的计划、财务和统计口径与投入产出表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异,这是编表的不利因素;但另一方面,我国有较为健全的统计体系和统计队伍,有大量统计资料可供应用,只要在编表时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统计资料,选择既满足编表要求又符合国情的编表方法,是能够较快地编制出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我国第一次正式编制的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仅用了两年时间。 由于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艰巨性,所以除极少数国家(例如北欧的挪威、瑞典等)每年编制外,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数年正式编制一次、每年修正一次的途径。我国国务院曾发出通知,决定每隔5年编制一次全国表(逢二、七年度),在两个编表年度间修正一次(每逢O、五年度),即可满足应用的需要,又可节省一定的人力财力,是比较适当的。 下面首先就表的编制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几个要点作些讨论。 一、四种调查方法的选择 通常有四种调查方法: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关于它们的概念,在统计学中已经介绍了。这里主要介绍它们在投入产出表编制中的应用。 普查,主要用于所有总量数据、重要的中间投入数据(例如发电的煤耗等)和所有进出口数据的调查。因为这些数据要求完整与准确。 重点调查,主要用于大部分中间投入数据和投资构成的调查。例如钢铁部门的中间投入数据,必须对占总产量90%以上的大中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关于投资构成,必须对大中型投资项目进行调查。 典型调查,主要与重点调查配合使用。对于重点调查之外的部分,例如数量很多但产量很低的小型钢铁企业,只需要选择几个典型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推算即可。 抽样调查,主要用于数量众多、又无重点的调查对象。例如居民消费构成、商业等部门的投入构成等。 二、两种收集数据方法的选择 编制投入产出表时可以按行收集数据,也可以按列收集数据。 按行收集数据,如果以生产产品的企业和提供劳务的单位为调查对象,则要求这些基

第九章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第九章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第一节企业投入产出表的特点 一、企业投入产出模型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模型比较 投入产出技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工具,它为不同领域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它由原来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逐步扩大到国际贸易、地区间关系、部门经济、地区经济、企业等若干领域。 投入产出技术在所有领域应用的共同特点:1.独特的棋盘式表格,2.以对研究对象各单元关联关系的解剖为主线的分析模式。 企业投入产出技术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技术的比较 1. 应用对象不同 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主要用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企业投入产出技术主要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各种要素的消耗控制、物料供应量与供应价格的控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之目的。 2. 解决的问题不同 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技术主要用于解决社会经济运行中由部门关联关系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企业投入产出技术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将该方法与企业的多项管理指标结合运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各岗位的全面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核算、物料消耗与价格控制、生产与供应计划的制定、在制品数量的控制、半成品成本价格的核算、管理指标的修正与完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考核等。对于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的企业,例如机械制造企业,应用更加有效。 3.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不同 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一般划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都有确定的经济意义和规范的结构。由于企业投入产出表的应用要求多种多样,需要描述的投入要素因使用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除自产产品、原材料、能源、费用外,有时还要求对设备加工工时、劳动工时等的使用分配进行描述,因此,企业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消耗关系矩阵块的数目都是可变的。 4. 编表周期不同 各种国民经济指标的计算、比较大都以年度为周期,年度资料消除了季度变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能集中反映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水平。因此,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以年度为报告期,是由国民经济核算期以及国民经济的管理要求所决定的。 对于企业来说,一般实行月度核算制度,有的核算周期更短些。编制年度表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要求,企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必须与企业的核算期同步。 5. 表的类型不同 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主要分为价值型、实物型和劳动型三种,企业投入产出表主要分为实物型、成本型和劳动型三种。 6. 不同类型表的关系不同 价值型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和实物型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计量单位上,而且对于同

第五章 投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第五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法的基础。在实际分析和规划宏观经济计划、战略时,必须首先要编制投入产出表,同时,投入产出表编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投入产出模型效果的好坏。而根据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和假设,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编制方法问题,了解这些问题将使我们更加认识投入产出法的特点和问题。 第一节关于部门的分类和组合问题 在做任何宏观经济分析时,按一定的口径将宏观经济分类是必须的。而分类的方法往往是由宏观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所决定的,因而投入产出表的分类方法是由投入产出法的特点和假设所决定的。 前面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假设“纯部门假设”实际上规定了投入产出表分类方法的根本原则。按照这个原则,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部门分类原则为: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工艺技术相同,经济用途相同。即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是根据上述原则组成的同类产品的综合体,也叫“产品部门”或“纯部门”。“纯部门”的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确保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线性关系(线性方法应用),或者说为了确保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能正确体现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很显然,这种理论上的分类要求在实际中是很难完全做到的,如果要尽量接近这个要求,就必须要把部门划分得很多、很细。但由此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主要有:(1)随着产品序列的增加,对分类的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的计算工作量会越来越大。

(2)部门分类太细、部门数目增多,则表格的填满率可能非常低(例子),即说明投入产出表的利用效果低。 (3)计算机的内存容量是一定的,部门如果太多将影响到逆矩阵的计算,最终影响到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投入产出表部门的分类只能做到相对的“纯”,应根据实际条件的可能尽量达到其要求。大量的经验表明,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一般为100个部门左右,实物投入产出表一般为200个部门左右是较为合适的。 一般来说,在设计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的大小时,主要考虑下面的元素:(1)目前实际中宏观管理和统计指标划分的粗细程度; (2)目前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实际水平; (3)目前实际中经济管理和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4)编制投入产出表工作量的大小。 总之,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分类问题,可能是编表过程中最为重要和困难的问题。因为实际编表中,往往部门分类的情况与“纯部门假设”相距甚远。我们仍要进一步认识和解释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实际编表中,部门分类远远达不到“纯部门”要求时,我们仍能应用投入产出法呢?怎样认识假设条件与实际应用条件之间的关系呢? 第二节数据资料的搜集、加工和整理问题 上节说明投入产出表的分类假设与实际的可能之间是相距甚远的,但在具体搜集数据资料时,仍必须尽量坚持“纯部门假设”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编表过程中存在一个如何搜集资料并对现有资料进行调整的问题,也就是

产业经济学期末测试题

精品文档 .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职高升专期末测试题签 23208143 产业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 1. 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结果又会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这种矛盾现象称为:()。 A.悖论现象 B.规模报酬递减 C.非有效竞争 D.马歇尔冲突 2. 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从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3. 从总体上来说,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因素是() A.需求因素 B.制度因素 C.科技进步 D.社会因素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广告的目的就是广而告之 B.广告是企业营销手段之一 C.广告可以起到信息披露的作用 D.广告可以增加新企业的进入壁垒 5.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一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在这里,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 A.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B.互动关系,即结构、行为、绩效之间相互作用 C.排斥关系,即结构、行为、绩效之间互不相容 D.厂商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5题) 1. 一般来说,新兴产业具有技术不稳定,缺乏完善的社会协作体系的特征。() 2. 产业政策的手段有行政手段,金融手段和法律手段。() 3. 市场容量的扩大一定会导致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4. 串谋是企业市场竞争行为的一种。() 5. 创新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动力。()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题) 1. 掠夺性定价: 2. 产业结构政策: 3. 直接消耗系数 4. 限制性定价: 5. 可竞争市场: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题) 1. 请用交易费用理论解释纵向一体化 2. 简述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3. 解释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4. 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含义及特征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1题) 1. 实物性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及其平衡关系

企业经营指标分析

企业经营分析主要指标 几年经营下来,大家一定很关心自己的业绩,我们可以通过市场角度、财务角度和综合绩效评价等方面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企业经营中的问题,以及提供创造价值途径。 利用学习过的财务管理知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分析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1企业筹资分析 1)企业筹资分析的意义:企业筹资分析有利于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有利于降低企业筹资成本;有利于权衡收益与风险。 2)企业筹资成本分析。企业筹资成本是指企业因获取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或费用,它包括筹资费用和资金使用费用两部分。 企业筹资总成本=企业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 企业筹资成本或单位资金成本(资金成本率)能够综合说明企业资金筹集的效益状况,通常资金成本率越低,说明企业筹资效益越好,反之,资金成本率越高,则说明筹资效益越差。 3)企业筹资结构分析。通过筹资结构分析,可以促使企业筹资结构优化,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提高企业承担财务风险的能力,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 企业负债筹资结构分析 一般认为该指标为50%比较正常,超过100% 为企业破产的警界线。 一般说,在全部负债构成率正常情况下,流动负债构成率不应太高,否则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一般说,在全部负债构成率合理的情况下,长期负债构成率较高,对企业生产经营是有利的,因为给缓解企业短期负债的压力。对企业负债筹资结构分析,不仅可从静态角度分析各项同结构的合理程度,而且还可以从动态的角度比较各项负债结构情况或变动趋势。 企业所有者权益筹资结构分析资本的多少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决定了企业资金实力的强弱。因此,一般地说,企业所有者权益构成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资金实力越强。 企业筹资结构优化分析要进行筹资结构优化,首先要尽量降低负债成本和权益筹资成本;其次,要加大筹资成本低的筹资方式的比重,降低筹资成本高的筹资方式的比重。 2 企业投资分析 分析指标:投资产值率、投资盈利率、投资回收期 3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分析 1)企业生产成果分析。主要分析产品产量、产品品种、产品质量。主要分析计划完成情况,以及产量增长情况分析。 2)企业销售成果分析。主要分析全部产品销售完成情况分析、销售合同执行情况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 谁拥有市场,谁就拥有主动权。市场的获得又与各企业的市场分析与营销计划相关。市场预测和竞争对手分析在第4章中已简要说明,营销策划在"ERP 沙盘模拟”课程中集中体现在广告费用的投放上,因此从广告投入产出分析和市场占有率分析两个方面可以部分地评价企业的营销策略。 广告投入产出分析。广告投入产出分析是评价广告投入收益率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广告投入产

第五章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第五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法的基础。在实际分析和规划宏观经济计划、战略时,必须首先要编制投入产出表,同时,投入产出表编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投入产出模型效果的好坏。而根据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和假设,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编制方法问题,了解这些问题将使我们更加认识投入产出法的特点和问题。 第一节关于部门的分类和组合问题 在做任何宏观经济分析时,按一定的口径将宏观经济分类是必须的。而分类的方法往往是由宏观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所决定的,因而投入产出表的分类方法是由投入产出法的特点和假设所决定的。 前面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假设“纯部门假设”实际上规定了投入产出表分类方法的根本原则。按照这个原则,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部门分类原则为: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工艺技术相同,经济用途相同。即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是根据上述原则组成的同类产品的综合体,也叫“产品部门”或“纯部门”。“纯部门”的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确保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线性关系(线性方法应用),或者说为了确保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能正确体现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很显然,这种理论上的分类要求在实际中是很难完全做到的,如果要尽量接近这个要求,就必须要把部门划分得很多、很细。但由此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主要有:(1)随着产品序列的增加,对分类的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的计算工作量会越来越大。

(2)部门分类太细、部门数目增多,则表格的填满率可能非常低(例子),即说明投入产出表的利用效果低。 (3)计算机的内存容量是一定的,部门如果太多将影响到逆矩阵的计算,最终影响到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投入产出表部门的分类只能做到相对的“纯”,应根据实际条件的可能尽量达到其要求。大量的经验表明,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一般为100个部门左右,实物投入产出表一般为200个部门左右是较为合适的。一般来说,在设计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的大小时,主要考虑下面的元素:(1)目前实际中宏观管理和统计指标划分的粗细程度; (2)目前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实际水平; (3)目前实际中经济管理和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4)编制投入产出表工作量的大小。 总之,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分类问题,可能是编表过程中最为重要和困难的问题。因为实际编表中,往往部门分类的情况与“纯部门假设”相距甚远。我们仍要进一步认识和解释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实际编表中,部门分类远远达不到“纯部门”要求时,我们仍能应用投入产出法呢?怎样认识假设条件与实际应用条件之间的关系呢? 第二节数据资料的搜集、加工和整理问题 上节说明投入产出表的分类假设与实际的可能之间是相距甚远的,但在具体搜集数据资料时,仍必须尽量坚持“纯部门假设”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编表过程中存在一个如何搜集资料并对现有资料进行调整的问题,也就是科学地分

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表分析

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摘要本文利用某地区投入产出表计来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关联效应,计算并运用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来分析该地区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得出各产业关系及各产业的优势劣势。 关键词:产业关联,产业结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 引言:地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利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关联度是对关联关系的量化,指一个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响程度。 一产业关联的分析基本工具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地是价值型分析工具。如下两表: 本文基于的投入产出表为附表1

表行向表示该产业的分配或者是去向,即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提供给投入部门的作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量。列向表示产品的价值组成,即在投入过程中消耗的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量。 在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等于总产出。中间投入等于中间使用,从而最初投入部分等于最终需求部分, 按照上述分类,投入产出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纵横交错,构成相互联系投入产出的相关理论的三个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和增加值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几个经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部门在的所有部门提供其产出的中间产品的状况,纵向的数据表示某一部门在生产中所有部门购进中间产品的状况。最终需求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流向;增加值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增加值的数额及其构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平衡 水平方向: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产出 即 i X Y i ij X =+∑ 垂直方向: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即 j j ij X Y X =+∑ 1、直接消耗系数:其经济意义是某部门j 生产单位产品对i 部门的直接消耗。其计算方法是根据投入产出表中各产业部门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除以其总产品,计算公式为: N 个部门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可用A 表示,它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

财务模型分析报告

财务模型与分析要点 主要容 ●概述 ●财务模型的建立 ●财务模型与公司价值分析的运用 ●总结 1. 概述 价值评估的必要性与意义 ●价值评估是测定公司资产价值的手段 ●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基础 ●价值评估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条件 ●价值评估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导向 建立财务模型进行价值评估的必要性 ?财务模型和公司估值广泛运用于各种交易。 –筹集资本(capital raising); –收购合并(mergers & acquisitions); –公司重组(corporate restructuring); –出售资产或业务(divestiture) ?公司估值有利于我们对公司或其业务的在价值(intrinsic value)进行正确评价,从而确立对各种交易进行订价的基础。 ?对投资管理而言,在财务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公司估值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而且是从业人员的一种基本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 –将对行业和公司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投资建议 –预测公司的策略及其实施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深入了解影响公司价值的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判断公司的资本性交易对其价值的影响 ?强调发展数量化的研究能力。采用该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有助于公司成为国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制订者。财务模型和对公司进行价

值评估不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我们为实现目标(即提出投资建议)所需的重要工具。 公司估值的主要方法 ?进行公司估值有多种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 可比公司法与现金流折现法的比较 现金流折现的基本步骤(1) 行业分析-确定公司所处行业 ?分析行业的增长前景和利润水平 ?确定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Key Success Factors) 公司分析-概述公司现状和历史趋势 ?对公司进行SWOT分析,确定竞争优势 ?分析公司策略,判断是否具有或发展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财务模型-分析公司发展趋势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

目 录 第一章 2007年投入产出表编制综述 (1) 第二章 总产出编制方法 (6) 第三章 中间投入及构成编制方法 (48) 第四章 增加值及构成编制方法 (60) 第五章 最终使用项及构成编制方法 (98) 第六章 购买者价格投入产出表平衡 (138) 第七章 生产者价格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 (142) 第八章 全社会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148) 附件1 投入产出部门对应的增值税率表(略,见电子文件) 附件2 投入产出部门与成本费用指标转换表(略,见电子文件)

第一章 2007年投入产出表编制综述 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它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投入产出表简介 2007年投入产出表由三部分组成,称为第I、Ⅱ、Ⅲ象限。 (一)第I象限 第I象限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若干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中间产品矩阵,其主栏(纵向)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具有双重意义:沿行方向看,反映各产出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投入部门使用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使用;沿列方向看,反映各投入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出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投入。 第I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 (二)第Ⅱ象限 第Ⅱ象限是第I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主栏的部门分组与第I象限相同;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目组成。沿行方向看,反映各产出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反映各项最终使用的规模及其构成。 第I象限和第Ⅱ象限连接组成的横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使用去向,即各产品部门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数量。 (三)第Ⅲ象限 第Ⅲ象限是第I象限在垂直方向的延伸,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种增加值项目组成;宾栏的部门分组与第I象限相同。第Ⅲ象限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 [1]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是指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棋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 [编辑] 投入产出表的产生 投入产出表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1936年他撰写的“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发表。它是世界上有关投入产出技术的第一篇论文,标志着投入产出技术的诞生。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本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编辑] 投入产出表的发展 投入产出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的七十多年里,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技术由静态扩展到动态。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经济分析方法日益融合,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理论界和一些高等院校的少数同志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某些高等院校还开设了投入产出技术课程。“文革”期间,此项工作几乎中断。1974年8月,为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的组织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原北京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制了1973年全国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利用该表开展的应用工作,在制定投资计划和产品生产计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这就为包括投入产出技术在内的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创造条件。从此开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投入产出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80年,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山西省统计局编制了山西省1979年投入产出表,为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提供了经验。 1982年,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编制了1981年全国投入产出价值表和实物表。 1984年,在1981年全国投入产出价值表的基础上,国家统计局编制了1983年全国投入产出延长表。 1987年,除个别地区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编制了本地区投入产出表;一些管理部门还编制厂部门投入产出表;一些企业也编制了企业投入产出表。 1987年3月底,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为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管理,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的通知》(国办发[1987]18号),明确规定每五年(逢二、逢七年份)进行一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1987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成功和在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投入产出技术在我国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6-活劳动投入产出表编制

活劳动投入产出表编制 【例题】已知价值投入产出表,单位:亿元。 注:此表省略了折旧和固定资产大修及更新。 另知:单位产出劳动数()0.250.014/0.016t ?? ?= ? ??? 单位:人年百元 要求:(1)据此编制活劳动投入产出表 (2)计算各部门的劳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3)对当年各部门投入的活劳动量分配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4)分析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情况。 解:(1) 活劳动投入产出表 单位:万人年

(2)各部门的劳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1000100002006002005 1.666705684280.280.140.14/20060020000.320.16019232200600 200?? ??? ? ? ?== ? ? ? ??? ? ??? (单位:万人亿元) (3)各部门投入的活劳动量分配使用情况 农业部门共投入劳动力5000万人,其中中间产品投入2000万人,占40%((1000+1000+0)/5000),最终产品投入3000万人,占60%(3000/5000)。 工业部门共投入劳动力840万人,其中中间产品投入168万人,占20%((56+84+28)/840),最终产品投入672万人,占80%(672/840)。 其他部门共投入劳动力320万人,其中中间产品投入224万人,占70%((0+192+32)/320),最终产品投入96万人,占30%(96/320)。 (4)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就是产出劳动量系数的倒数。 农业:1/0.25=4,工业:1/0.014=71.43,其他:1/0.016=62.5百元/人,所以工业劳动生产率最高,其他部门次之,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编制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编制 发表时间:2019-01-02T16:17:57.7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作者:罗家鑫 [导读] 投入产出表由于其自身就具有产业关联属性,这就为研究我国产业结构相关问题提供了基础。而剔除掉进口产品影响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广泛的被众多学者使用。 (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投入产出表由于其自身就具有产业关联属性,这就为研究我国产业结构相关问题提供了基础。而剔除掉进口产品影响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广泛的被众多学者使用。本文便介绍了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 关键词:投入产出表;非竞争型;编制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特殊阶段,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成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稳健增长的关键一步。因此,如何在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减轻能源约束和生态环境约束对于经济的影响、缓解能源供求矛盾,成为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投入产出表及投入产出核算是以适当的国民经济部门分类为基础,通过专门的平衡表和消耗系数描述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并建立相应的经济数学模型来分析这种数量关系以深刻揭示经济体系中的产业关联或部门关联,其已成为现代经济分析、预测、计划和管理的必要手段。 二、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在1968年联合国将投入产出法引入SNA初期,国内外学者常使用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假定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即是具有竞争性的。所以在这种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中,只有一个总中间投入表,在中间投入和最终需求上都没有区分进口品和国产品,人们无法通过该表得知在中间投入及最终使用中哪些来自国产品哪些来自进口品,也无法在最终需求中区分加工出口与非加工出口。由于进口产品的生产发生在国外,相应的碳排放也在国外,但却没有剔除相应的进口产品在中间投入的能源消耗量。因此直接采用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行研究,容易高估各项最终需求对国内能源消费的影响。产生“统计假象”在国际贸易领域出现违背比较优势理论,高估一国的国际分工地位的现象。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则是假定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的性能不同,不能互相替代,即是非竞争性的。在编制该表时,需要把总中间投入区分为中间进口投入与国内投入两个方面,因此会形成两类投入使用表,即中间进口投入使用表和国内投入使用表。由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偏向使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剔除进口品的影响,对能源、产业、国际贸易等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分析。 三、非竞争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一)自行编织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在我国统计局公布的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自行编制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必须要注重进口品在进口流量和出口流量中的处理。而主要难点是编织进口产品使用结构矩阵。 对于出口流量的处理,可以根据我国海关的出口数据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投入产出表(以下简称:官方表)中的出口数据,整理得到出口流量。首先,从官方表中的全部贸易方式出口总额中扣除保税区货物(包括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和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出口额后,得到国内产品的出口总额。若研究国际贸易领域的相关问题,可将改进后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最终使用中的国内产品出口分成加工贸易出口和非加工贸易出口两个部分。非加工贸易出口额即等于官方表中各部门全部贸易方式出口总额分别扣减加工贸易出口额与保税区货物出口额;加工贸易出口额则需要依照海关统计商品目录(即HS编码)与投入产出部门分类对照表,确定加工贸易出口品所属的投入产出部门,将海关的货物出口数据进行整理后即可得到。 对于进口流量的处理,关键在于编制进口产品使用结构矩阵。如何对进口品按使用去向进行分解则是编织进口产品使用结构矩阵的关键。目前,业内学者对进口品的去向分解主要持有三种不同的方法:(1)按照等比例拆分进口投入品的原则,分解进口品的去向;(2)依照商品流量法和专家咨询法,同时结合海关HS编码分类以及相关投入产出数据,以确定进口品在各部门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中的流量;(3)根据HS编码及广泛经济类别分类(BEC)对照表,分解进口品的使用去向。 (二)通过外国权威组织机构获取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外国对外公布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组织机构有很多,如:美国普渡大学开发的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第八版数据库、欧盟资助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库(OECD Database)等。这里以WIOD为例。由欧盟资助的WIOD提供的非竞争型投人产出表是以百万美元为单位的价值型投人产出表,首先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995年至2017年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将用百万美元表示的投人产出表转化成以人民币表示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其次是将现价投人产出表调整为以1995年价格为基年的可比价投人产出表。由于WIOD投人产出表的部门设置与我国统计局公布的投入产出表中的行业设置不一致,以我国统计局公布的行业设置为标准,对WIOD表进行调整、合并,最终得到42个行业投入产出数据,并使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价格指数对相应行业进行平减得到1995年不变价格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数据。 四、总结 无论是基于官方表,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得到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还是通过搜集海量相关数据自行编织我国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不同的研究人员手持不同版本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缺乏一个统一的数据研究平台。而通过国外的权威机构直接获取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即可解决这样的困境,为我国的研究学者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研究平台。但由于是外国的权威组织,故得到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会与我国的真实数据仍有一定的偏差。我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仍需继续探索与改进。参考文献 [1]刘宇.中国主要双边贸易隐含二氧化碳排放测算——基于区分加工贸易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J].《财贸经济》,2015,36(5):96-108 [2]陈雯、李强.我国对外贸易的能源消耗分析——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 2014(4):26-31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及解答 陈正伟 2010-05-26 第一章投入产出法概论 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名词解释、填空 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名词解释、填空 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名词解释 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 贷款利息支出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 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 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获得的捐赠物质 B 国家的奖金 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补贴 7、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名词解释 8、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亿元。 A 3000 B 2000 C 1000 D 5000 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C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 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 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 1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简答 12、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矩阵)棋盘式表格。名词解释 13、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各种产品生产的()。 A 投入来源 B 使用去向 C 棋盘式表 D T型结构表 E 上下结构表 14、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名词解释、填空 15、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能够反映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简答 16、投入产出表的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品;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17、价值性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是()。 A 中间使用+最终产品=总产品(实物) B 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C 增加值=最终使用 D 总产出=增加值 E 中间投入=中间消耗 18、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如下:-简答 1)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整体性。 2)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3)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系数是:直耗系数、完耗系数。-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19、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特点有()。 A 整体性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C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