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独特的政体

法国独特的政体
法国独特的政体

法国独特的政体

在法国,总统和议会都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理一职由议会的多数派出任。由于过去实行的是总统7年制、议会5年制,不同的选举时间,总统和议会多数派就可能不是来自同一阵营,因而造成总统和总理二人一个来自左派,一个来自右派,形成“左右共治”的局面。这也是法国政坛独特的现象。

半议会半总统制

在1946~1958年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即全民选举国民议会议员,由国民议会中占席位最多的党派出面组阁。那时候总理大权在握,总统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任何实权。由于议会内党派众多,而且议会有弹劾政府的权力,因此一不小心,多数派联盟便会分裂,造成政府倒台。在第四共和国存在的短短12年间,共更换了20届内阁!政府的频繁更迭造成政局不稳,国家动荡。

1958年,曾因反对议会制而退出政坛的戴高乐上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他重返政坛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宪法,制定总统制。出于稳定政局的目的,他继承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总统任期7年的传统。他一方面削弱了议会的权利,剥夺了议会任命总理和批准政府组成的大权;另一方面大大增强了总统的职权,甚至赋予总统在“非常时期”可以解散议会、进行全民公决等权利。1962年他宣布法国总统应由全民直选产生,并于1965年当选为第五共和国第一位直接选举出来的总统。

然而,第五共和国的政体并非绝对的总统制,议会对总统仍有制约,主要是:议会可以弹劾政府,迫使其下台;对议会通过的法律,总统须在15天内签署,最多只能让议会复议一次;总统不得在一年之内两次解散议会。

“左右共治”

在这样的政体下,总统只有得到议会多数派支持时,才能充分行使权利,反之,只能与反对派分享权利,把总理一职和组阁权交给政治对手。

实行半议会半总统制政体的初期,反对党势单力薄,总统的执政地位稳定,长达7年的总统任期又使其能够充分施展手脚,总统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活跃在法国政坛上的主要政党是右翼的保卫共和联盟和法国民主联盟以及左翼的社会党和共产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法国左翼力量迅速上升,形成左右两大派旗鼓相当的局面。此时,一个新的问题显现出来:由于总统和议会任期不一致,因此无论是总统选举还是议会选举后,都有可能出现总统与议会的多数派分属不同派别。

1986年,前总统、来自左翼社会党的密特朗执政时,由议会多数派产生的政府属于右翼阵营,法国从此出现了“左右共治”的局面。自1997年以来,国民议会

一直被若斯潘总理所属的左翼势力所控制,而希拉克总统则属于右翼政党保卫共和联盟。

总统任期改革

自1986年以来,法国已历经3次“共治”。“共治”期间总理、总统相互牵制,难以放手施政,严重影响效率。2000年6月,法国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政府提出的关于“总统任期5年”的修宪法案。同年9月举行的全民公决中,赞成票占了73.2%。呼吁多年的法总统任期改革终于得以实现。

从今年开始,法国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同步举行。现在,希拉克已连任总统成功,下个月,法国还将选出577名国民议会议员。在短期内的两次选民投票中,出现截然不同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很小,这就使得“左右共治”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但也不意味着从此彻底消逝。

1045543103

戴佳慧

法国政体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法国政体的特点 新课教学: (一)、民主共和制的形成和主要权力机关 1、民主共和制 (1)、形成——是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法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国家。今日法国政体的形成始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历经二百多年的演变,是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相关链接: 1789年,法国爆发了震撼欧洲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列宁说:“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这次革命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 (2)、发展历程: 法国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其具体政权组织形式,先后采用过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等。依据法国现行的《第五共和国宪法》,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人们根据它的政体特征,又把“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2、主要权力机关——总统、政府、议会 (1)、总统及其主要职权: ①地位、产生方式及任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法国不设副总统,一旦总统不能履行职务,由参议院议长代理总统。 ②主要职权: 法国总统的主要职权: ◇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员; ◇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有权解散议会; ◇拥有外交权(与总理分享,但总统权力更大); ◇可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 (2)、政府首脑(总理)及其主要职权: ①地位、产生方式: 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

②总理的主要职权: 总理的主要职权: ◇领导政府活动,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向总统建议任免政府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 ◇除宪法规定的例外情况,副署总统的文件、法令和命令; ◇对国家防务负有责任; ◇可代替总统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3)、议会的构成及各自的职权——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 ①国民议会 A、国民议会成员的任期和产生方式: 国民议会由577名议员组成,议员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国民议会的主要职权: a、立法权。 议会的立法权集中在公民权利与义务、婚姻与继承、税收与货币制度、公共机构的设立等领域。 b、财政权 议会有权对政府的财政法案和经济计划大纲进行审议、辩论和表决。法国国民议会召开会议 c、监督权 议会的监督权包括对政府的法律监督和活动监督。其中,弹劾是国民议会对政府监督最严厉的手段。 ②参议院成员 A、参议院成员的产生方式: 参议院共321个议席,由国民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市议会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参议院保证共和国各地方单位的代表性,居住在国外的法国人在参议院中应有代表。 B、参议院的主要职权: 在行使立法权方面,参议院和国民议会有同等的权力。 专家点评: 从原则上说,法国两院在立法权方面有同等权力,但在实际立法过程中,国民议会的地位要优于参议院。两院议员均有权提出法案,但财政法案必须首先提交国民议会。如果两院对议案发生分歧,经协调仍达不成一致时,政府可以要求国民议会作出最后裁决。在监督权方面,国民议会拥有主要权力。国民议会可以使用弹劾手段对政府进行监督。

法国政治制度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 (1)法国的国家机构 ①法国总统 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总统的主要职权: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员。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国民议会)。拥有外交权(与总理分享,但总统权力更大)。可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宣布紧急状态。 ②法国议会 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 A国民议会:国民议会由577名议员组成,议员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参议院:参议院共321个议席,由国民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市议会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 C议会的主要职权:立法权(政府的施政纲领、改革方案、立法修正案、提案,必须经过两院议会通过才能生效)。财政权(财政法案、经济计划大纲由议会进行审议和表决)。监督权(议会可以通过质询、投不信任票、甚至弹劾等方式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其中弹劾是国民议会对政府监督最严厉的手段)。 ③法国总理 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总理的主要职权:领导政府活动,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向总统建议任免政府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除宪法规定的例外情况,副署总统的文件、法令和命令。对国家防务负有责任。可代替总统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拥有外交权(与总统分享,但总统权力更大)。 (2)法国政体的运行 ①法国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主要作用:总统通过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主持内阁会议,直接领导国家行政权力的实施,尤其是在国防和外交领域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总统可以通过解散国民议会、举行公民投票、宣布紧急状态

法国政体的演变

在法国,总统和议会都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理一职由议会的多数派出任。由于过去实行的是总统7年制、议会5年制,不同的选举时间,总统和议会多数派就可能不是来自同一阵营,因而造成总统和总理二人一个来自左派,一个来自右派,形成“左右共治”的局面。这也是法国政坛独特的现象。 半议会半总统制 在1946~1958年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即全民选举国民议会议员,由国民议会中占席位最多的党派出面组阁。那时候总理大权在握,总统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任何实权。由于议会内党派众多,而且议会有弹劾政府的权力,因此一不小心,多数派联盟便会分裂,造成政府倒台。在第四共和国存在的短短12年间,共更换了20届内阁!政府的频繁更迭造成政局不稳,国家动荡。 1958年,曾因反对议会制而退出政坛的戴高乐上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他重返政坛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宪法,制定总统制。出于稳定政局的目的,他继承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总统任期7年的传统。他一方面削弱了议会的权利,剥夺了议会任命总理和批准政府组成的大权;另一方面大大增强了总统的职权,甚至赋予总统在“非常时期”可以解散议会、进行全民公决等权利。1962年他宣布法国总统应由全民直选产生,并于1965年当选为第五共和国第一位直接选举出来的总统。 然而,第五共和国的政体并非绝对的总统制,议会对总统仍有制约,主要是:议会可以弹劾政府,迫使其下台;对议会通过的法律,总统须在15天内签署,最多只能让议会复议一次;总统不得在一年之内两次解散议会。 “左右共治” 在这样的政体下,总统只有得到议会多数派支持时,才能充分行使权利,反之,只能与反对派分享权利,把总理一职和组阁权交给政治对手。 实行半议会半总统制政体的初期,反对党势单力薄,总统的执政地位稳定,长达7年的总统任期又使其能够充分施展手脚,总统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活跃在法国政坛上的主要政党是右翼的保卫共和联盟和法国民主联盟以及左翼的社会 党和共产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法国左翼力量迅速上升,形成左右两大派旗鼓相当的局面。此时,一个新的问题显现出来:由于总统和议会任期不一致,因此无论是总统选举还是议会选举后,都有可能出现总统与议会的多数派分属不同派别。 1986年,前总统、来自左翼社会党的密特朗执政时,由议会多数派产生的政府属于右翼阵营,法国从此出现了“左右共治”的局面。自1997年以来,国民议会一直被若斯潘总理所属的左翼势力所控制,而希拉克总统则属于右翼政党保卫共和联盟。 总统任期改革 自1986年以来,法国已历经3次“共治”。“共治”期间总理、总统相互牵制,难以放手施政,严重影响效率。2000年6月,法国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政府提出的关于“总统任期5年”的修宪法案。同年9月举行的全民公决中,赞成票占了73.2%。呼吁多年的法总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 君主立宪制(1791年—1792.8)〕→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 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 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 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在路易十四时期(1643-1661-1715年在位),法国王权空前强化,“太阳王”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革命一触即发。 ②1789年大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国王同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取代王室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为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出了重大贡献。8月颁布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告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原则,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的灭亡和一种全新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诞生,1791年的法国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也是欧洲大陆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1793年初宣判国王路易十六死刑,不久将其推上断头台。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间经过吉伦特派掌权、雅各宾派专政和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的政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体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但名义上仍属于共和政体。 ④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帝制。拿破仑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革新政治,发展经济,颁布系列法典,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对外发动多次征服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和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西方政治制度史(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制度特点)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制度特点 (一)政权组织形式 实行半总统制。它是介于总统制和议会制之间的一种国家政权形式。主要特点是: ①统由普选产生,任期7年,连选连任。总统权力很大,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宪法规定,总统通过自己的仲裁,保证公共权力机构的正常活动和国家的稳定;总统是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和遵守共同体协定与条约的保证人。总统除拥有任命高级文武官员、签署法令、军事权和外交权等一般权力外,还拥有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解散国民议会、举行公民投票、宣布紧急状态等非常权力。 ②政府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责,其权力和地位比以前大为提高。除拥有决定和指导国家政策、掌管行政机构和武装力量、推行内外政策等权力外,还享有警吅察权和行政处置权、条例制订权和命令发布权。总理由总统任命,领导政府的活动,对国防负责,并确保法律的执行。实际上总理须听命于总统,起辅佐总统的作用。政府成员由总理提请总统任免。 ③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其地位和作用较第四共和国有所下降,原拥有的立法权、预算表决权和监督权三大传统权力受到总统和政府的限制。如议会的立法内容和范围缩小,弹劾权受到严格的规定。议会无权干预总统选举和总理的任命。 (二)地方制度 实行中央集权制。80年代权力下放,增设大区,地方政府由原来的省、市镇两级变为大区、省和市镇三级。通过改革,取消了中央对地方的监护,加强了地方议会的自治权,从而改变了数百年来的高度中央集权,缓解了高度官僚集权的弊害。 (三)公务员制度 第五共和国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制度。它对第四共和国的《公务员总章程》作了修改和补充,并制订了专门的章程。这些章程把文官的考试、录用和培训结合起来。 (四)政党制度 实行多党制。法国政党众多,不够稳定,政党的分裂、合并、改组和新建时有发生,政党之间经常组成或解散联盟。第五共和国成吅立后,政府通过对选举法的改革,使党派相对减少,并保持相对稳定。1944年以来,历届政府都是由一党或多党联盟组成的政府。 (五)公民权利制度 公民除享有《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所规定的权利外,还享有劳动权、工会权和社会保障权。第五共和国早期的政治体制改革使得第三共和国和第四共和国时期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评价:首先,加强了总统的权力。第五共和国政体的安排体现在1958年宪法里,1958年宪法将总统列为第二章,紧跟在第一章有关国家主吅权之后,而处于其他各章之前,而第四共和国宪法则是把议会安排在这个位置上,新的宪法结构足以说明,第五共和国总统已处于不寻常的地位。宪法第5条给共和国总统的作用下了一个总的定义:“共和国总统监督遵守宪法。他通过自己的仲裁,保证公共权力机构的正常活动和国家的持续性,共和国总统是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和遵守共同协定与条约的保证人”。这些都表明第五共和国总统在法国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样重要的地位是由一系列重要权力作为支撑的:总统除了拥有如赦免权、统帅三军权、主持部长会议、任免高级文武官员、颁布法律、负责谈判和签署条

法国政体的更替

法国政体的更替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法国的政体出现了多次的改变,反反复复,令人眼花缭乱,在大革命爆发之前,是封建性的绝对君主制,革命考试后,先是在1789年建立的君主立宪制,1792年的共和制,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9年,雾月政变后,共和制名存实亡,波拿巴将军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实行的是军事独裁体制,1804年拿破仑正式该制称帝,建立了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国垮台后,1814 1815年两次复辟才得以稳住的波旁王朝重建了王国,1830年复辟的王朝在七月革命中被推翻,资产阶级再次执掌了政权,奥尔良王朝,作为金融贵族的王朝统治法国达18年之久。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寿命很短,1848年二月成立,12月总统选举时,拿破仑的侄儿路易波拿巴以超过其余四名候选人的得票数总和的绝对票数当选为总统,此人一心想继承其伯父的皇统,重建波拿巴王朝,显然,总统本身就是共和制度的隐患,另外,在议会选举中,有各类君主派组成的秩序党占用了优势,这也是对共和制的严重威胁,1851年波拿巴政变后,共和国已经是名存实亡,一年后,波拿巴称帝,共和国变成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帝国维持了18年,与1870年9月在普法战争中被巴黎人民革命推翻,随后建立的政体在形式上是共和主义,但在官方文件中没有明确的规定。1875年宪法勉强定下了共和政体,总算是有了官方结论。但是不久共和制又发生了危机,秩序党曾猖狂一时。直到1879年共和制才真正稳定地确立下来。此后又有了第四共和国和第五共和国,那已是现代史的事情了。 在这个政体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看似混乱,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789到1830年是第一阶段,要解决的是摧毁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只能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制度,1830到1870年是第二阶段,主要解决顺应工业革命的发展问题,共和运动的兴起,1848年二月革命都是实力强大的现实,共和派在第二共和国又承袭了18世纪大革命的传统,一味的坚持单独掌权,结果是政局大乱,这才造成了不得不以第二帝国的独裁统治的形式来稳定局势,并用强制的办法进行某些改革,是工业革命得以完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进入了第三发展阶段,即1870年以后的时期,此时要解决的是按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一自由主义的方法治国,就像英国和美国那样,所以共和制度得以确立,一系列政治民主的决策颁布起来,诸如保障人权,新闻自由,政教分离,结社自由,政党政治,更加健全的议会民主制等等。 从上述情况来看,法国政体的演变,正好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至少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那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程度起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有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状况。这是历史的辩证法。

大国政体概要 - 期末

大国政体概要 法国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欧洲大陆西部,领土呈对称的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靠岸。法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处于平原和丘陵之上,美丽的塞纳河从心脏地带流过,滋润了巴黎盆地广阔的土地,让人对这个国家着了迷。 首先,我们谈谈法国政体的一些特征。 法国的行政组织有共和国总统和政府两部分组成。 法国总统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并直接向人民负责,不受议会弹劾;总统无需经过议会讨论和认可即可认命总理和政府的其他成员;无需受总理和议长的意见约束即可直接解散议会;根据形势的需要直接采取必要的措施和举行公民投票等重要权力;而且,殖民地、军事、外交等问题是总统亲自过问和决策的“三大特权领域”,他人不得染指。法国总统不兼任政府首脑,但在行政、立法、司法方面都握有重要的权力,拥有内政、外交、军事大权,是法国政治的中心,这些规定使法国带有总统制的色彩。 但是,它的政府成员一般还必须从议会多数派中挑选;政府必须向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或否决政府的信任案推翻政府等,这些又带有议会制的体制特征。 为什么法国会采取这样一种政体形式呢?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在路易十四时期(1643-1661-1715年在位),法国王权空前强化,“太阳王”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革命一触即发。 ②1789年大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国王同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取代王室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为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做出了重大贡献。8月颁布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告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原则,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灭亡和一种全新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诞生,1791年的法国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也是欧洲大陆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1793年初宣判国王路易十六死刑,不久将其推上断头台。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间经过吉伦特派掌权、雅各宾派专政和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的政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体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但名义上仍属于共和政体。 ④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帝制。拿破仑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革新政治,发展经济,颁布系列法典,建立

令人烦恼的法国共和政体

令人烦恼的法国共和政体 [ 2012-2-15 7:33:00 | By: 陈登鹏的博客] 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议会制还是总统制的争论较多,各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对此知识点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有教材采模糊说,只说是共和政体,不再细分,比如人教版和人民版。有明确指出是议会制共和政体,比如岳麓版必修一《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一课,对于第三共和国政体这样叙述:“按照宪法,第三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在实践中,由于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法国实际上成为议会制共和国。”大象版也认为应是议会制。该教材尽管没有明确提出,但在《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的“学术窗口”介绍第五共和国的半总统制时写道:“后来,法国的政治制度又有新的发展,1958年建立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的政治制度,既不是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国,也不是原来的法兰西第三和第四共和国时期的议会制共和国,而是介于总统制和议会制之间的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有人也称它为半议会制半总统制。”从这段叙述来看,该教材实际上对第三共和国持议会制政体的观点。不过,在目前的四种版本教材中尚未见到持总统制共和政体的观点,但一些辅导资料却别出心裁,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明确表述为总统制,比如笔者手中的一本复习资料就是如此。所以,尽管已有论者对此做过探讨和阐述,鉴于仍然存在错误认识,笔者认为还有进一步讨论和梳理的必要。 一、政体和政体的类型划分 1、政体是什么 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以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统治。在我国,人民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力即采取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来行使国家权力呢?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一般认为,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政体基本表现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包括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是共和政体,比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应当属于共和政体。 2、现代国家政体的类型 现代国家政体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曰君主立宪制,一曰民主共和制。在君主立宪制下又可分为二元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君主立宪制。教材中的德国和英国正好是这两种类型的代表。在民主共和制下根据权力中心的不同,又分为议会制和总统制。比如二战后的德国和意大利实行的就是议会制共和政体,而美国自1787年宪法生效以来实行的一直都是总统制共和政体。 议会共和制的特征在于,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政府由获得议会下院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议会可通过不信任案迫使政府辞职,政府也可以解散议会。在这些实行议会制的国家,尽管也存在总统,但总统不兼政府首脑。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总统负责。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更多的是作一些礼仪性、程序性的工作,具有“虚位元首”的性质。因此这些国家的总统在国际舞台上参与活动较少,影响不大。

法国政治制度演变及特点

法国政治制度演变及特点 摘要: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他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宪法法律和政党制度等。法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他已有的政治制度演变特点可以概括为四种政治体制和阶级属性的演变。四种政治体制是指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和公社制。四种阶级属性是指奴隶主阶级、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法国的政治体制相对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有其独特性,演变规律由法国整个社会进程所决定,与法国 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政治制度;演变及特点;政党与宪法 内容:法国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典型国家之一,恩格斯曾概括说:“法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在哪里历史上的阶级斗争与其他各国相比,每一次都达到更加彻底的结局。法国在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的中心,从文艺复兴时代起,是统一的等级君主制国家,他在大革命时期就彻底粉碎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这种统治所具有的典型性,是欧洲各国所没有的。奋起向上的无产阶级反对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法国也已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尖锐形式表现出来。”法国每一次政治制度的演变都有其鲜 明的特点,并深刻影响其他国家。 一、中世纪法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以奴隶主阶级和封建贵族阶级为代表的君主制演变及 其特点。 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原来居住在莱茵河下游法兰克人,趁机占领高卢地区,并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经过墨洛温王朝、加洛林王朝的改革和发展,随着国土的统一,民族的凝聚,经济共性的加强和语言文化的融合,法兰克终于成为正真意义上的王国,这是以封建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君主制国家,根据其发展的时代背景不同,我们将其分为等级君主制和绝对君主制两种形式。 等级君主制顾名思义,就是建立在法国等级制度上的君主制。法国的等级君主制可以将1302年等级会议的召集为开端,他的终结应该是1515年弗兰索瓦一世的登基。13-14世纪封建地主制的确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法国人按照每个人的社会状况分为三个等级:教会、贵族和第三阶级。在法王菲利普四世统治时期,由于弗朗得尔伯爵在英国的支持下开始进行反对法国国王的战争,由于法国王室当时没有固定的财政收入,战争的开使法国王室捉襟见肘,出现了财政困难。为了解决困难,法王菲利普四世决定向教会征收“教士十分之一税”,但此项措施遭到当时教皇博尼法斯八世的反对,为拜托宗教对王权的制约,形成独立的民族国家,菲利普四世决定于1302年召集三级会议,以解决这些问题。三级会议的召集,标志着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开端。等级君主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国王的决策与等级代表会议咨询相结合, 在加强王权的同时,又限制了王权的过度膨胀。 随着王权的进一步加强,法国政治制度逐渐由等级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转变。绝对君主制是法国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独居特色的阶段,是封建等级社会较高发展阶段的一种政治形式。法国等级君主制度一方面是法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法国一度成为欧洲大陆强国;另一方面法国绝对君主制发展到顶峰,法国国王开始宣称君权神授,国王是国家的唯一统治者,在专制统治下,他又进一步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级君主制下,法王统领教会,集权治理国家,严厉打击反对派,压制三级会议和控制高等法院。这些措施都进一步激发了法国的社会矛盾,促使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二、近代法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点——以新兴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的演变及特点。 经历长达一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法国,16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社会内部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波旁王朝统治后期,统治者腐朽无能,乱政税收,造成法国王室严重的经济财政困难,再加之自然灾害导致农业歉收,,致使法国社会矛盾尖锐。1789年围绕税收问题的三级会议召开,由于法王利用三级会议解决财政问题的目的没有达到,法王有企图镇压三级会议的人员,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推翻王朝,于1791年通过想法,宣布成立君主立宪政体。法国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政体的比较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2)特征: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国王和首相实行集体领导;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国王是名义上的国 家元首,“统而不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责任内阁制。 2.责任内阁制: 组阁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制 特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脑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首相权力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决策的决策权等 3.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国王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2)作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把政治斗争限定在相对有序的状态,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美国的联邦制1.1787宪法 制定美国独立战争后,松散的邦联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有识之士希望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共和制国家;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 特点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中央集权的原则和民主原则 评价①进步性: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西欧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相结合,保障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87年宪法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既加强了中央权力,又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力的发挥。 ②局限性:没有反应人民权益的《权利法案》,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承认了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压迫和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2.1787年宪法的内容 (1)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 ①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竞技、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 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合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 ②各州可在不违宪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③影响: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行政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 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人民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③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充 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法国独特的政体

法国独特的政体 在法国,总统和议会都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理一职由议会的多数派出任。由于过去实行的是总统7年制、议会5年制,不同的选举时间,总统和议会多数派就可能不是来自同一阵营,因而造成总统和总理二人一个来自左派,一个来自右派,形成“左右共治”的局面。这也是法国政坛独特的现象。 半议会半总统制 在1946~1958年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即全民选举国民议会议员,由国民议会中占席位最多的党派出面组阁。那时候总理大权在握,总统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任何实权。由于议会内党派众多,而且议会有弹劾政府的权力,因此一不小心,多数派联盟便会分裂,造成政府倒台。在第四共和国存在的短短12年间,共更换了20届内阁!政府的频繁更迭造成政局不稳,国家动荡。 1958年,曾因反对议会制而退出政坛的戴高乐上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他重返政坛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宪法,制定总统制。出于稳定政局的目的,他继承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总统任期7年的传统。他一方面削弱了议会的权利,剥夺了议会任命总理和批准政府组成的大权;另一方面大大增强了总统的职权,甚至赋予总统在“非常时期”可以解散议会、进行全民公决等权利。1962年他宣布法国总统应由全民直选产生,并于1965年当选为第五共和国第一位直接选举出来的总统。 然而,第五共和国的政体并非绝对的总统制,议会对总统仍有制约,主要是:议会可以弹劾政府,迫使其下台;对议会通过的法律,总统须在15天内签署,最多只能让议会复议一次;总统不得在一年之内两次解散议会。 “左右共治” 在这样的政体下,总统只有得到议会多数派支持时,才能充分行使权利,反之,只能与反对派分享权利,把总理一职和组阁权交给政治对手。 实行半议会半总统制政体的初期,反对党势单力薄,总统的执政地位稳定,长达7年的总统任期又使其能够充分施展手脚,总统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活跃在法国政坛上的主要政党是右翼的保卫共和联盟和法国民主联盟以及左翼的社会党和共产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法国左翼力量迅速上升,形成左右两大派旗鼓相当的局面。此时,一个新的问题显现出来:由于总统和议会任期不一致,因此无论是总统选举还是议会选举后,都有可能出现总统与议会的多数派分属不同派别。 1986年,前总统、来自左翼社会党的密特朗执政时,由议会多数派产生的政府属于右翼阵营,法国从此出现了“左右共治”的局面。自1997年以来,国民议会

西方各国政体简介

国外现代共和政体的简单介绍 电信1305 康健 第一页: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有关政体的一些知识。大家知道,所谓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的统治阶级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秩序,对付敌对势力的反抗,而采取某种原则和方式组织的政权机构。这么长的一段不太好理解,简单的来说,所谓政体,就是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第二页: 可能大家听过许多相近的概念,那么,我们对于这些比较接近的概念做一个简单的辨析: 首先是政治制度,一般是指与本国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制度。广义上来讲:可以把一个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分的特定社会团体的形式称作政治制度。 那政治体制又是什么?我们可能有好多人都觉的政体就是政治 体制的简称,其实这样讲并不完全准确。所谓政治体制,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建立起的一整套政权机构,一般包括有官方地位和法律权威的议会、政府、司法机构等。 而政治体系也称为政治系统。按照政治系统论和结构功能论的观点,政治体系是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包括“政治方面的所有互动作用”和“一切方面的政治结构”。 如果只是一般的政治用语,这几个概念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大家

做一个一般的了解即可。国体的含义则有比较大的差别,所谓国体:指的是社会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相互关系或社会中各阶级在国家中 的地位。 第三页: 下面简单的看一下西方历史上的一些存在过的主要政体。 第四页: 下面是现在国外政体的分类。首先分为两个大类:一是君主制政体、二是共和制政体。其中,君主制政体又分为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君主君主制的政体。所谓立宪君主制:是指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利受到宪法和资产阶级立宪民主制限制的一种政体。议会君主制是立宪君主制的一种,典型代表有:英国、日本、瑞典和澳大利亚。而二元君主制是指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由君主和选举产生的议会来共同执掌国家政权,但君主的地位和权力高于议会的一种政体形式,它属于有限君主制政体。二元君主制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缓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元君主制政体也就逐渐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其典型代表为:1871德意志帝国的二元君主制政体和明治维新后到二战前日本的二元君主制政体。 而我今天主要为大家讲的是现代的共和制政体:其中主要的四种代表为:议会共和制政体、总统制共和政体、半总统制共和政体以及委员制共和政体。由于以瑞士为主要代表的委员共和政体国家较小,影响力比较弱,所以今天主要谈一谈前面的三种现代共和制政体以及

浅析法国的政体与国体 3

法国的政体与国体 一、法国的政体 (一)法国政体的演变 从历史上看,法国从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到1875年宪法颁布,法国政体极不稳定,复杂多变,政权组织形式先后采用过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半总统制等。具体阶段特征如下: ⑴1789年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是君主专制政体。 ⑵1789年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了国王,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⑶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中经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的政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体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但名义上仍属于共和政体。 ⑷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1815年,波旁王朝两次复辟,恢复了法兰西王国,与第一帝国一样,都是君主专制政体。 ⑸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的七月王朝是君主立宪政体。 ⑹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第二共和国。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直到1870年9月4日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再建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属于议会共和制政体。 ⑺1940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投降,存在了七十年的第三共和国解体,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和维希傀儡政权统治。二战结束后,法国进入第四、第五共和国时期。权力中心逐渐由议会转移到总统。这表明法国已逐渐成为一个半总统制共和制的国家。 (二)第三与第五共和国政体的不同 1、第三共和国:议会制共和制 (1)议会制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初,国民议会仅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认实行共和制。同年,国民议会又先后通过一系列法律,合称1875年宪法,又称第三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有:A、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以普选方式选出;B、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阁部长(即后来的总理)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总理)共同向议会负责。从中可以看出宪法赋予当时法国总统的权力还是相当大的,体现了当时法国君主派的力量还不小,企图凭此为以后借机复辟创造条件,也反映了它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但它又不同于总统制共和制,因为总统的产生由议会选出,其行政权被总理分享,还要对议会负责,故为共和国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制了君主派今后的复辟帝制活动,因此仍属于议会制共和制。更何况在宪法公布后不久,1879年初共和派赢得总统大选,掌握法国全部关键权力部门,最终完全确立了共和制政体,之后总统的权力实际上日渐削弱,在政治生活中已不占重要地位,国家权力明显转到议会和内阁手中,使法国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议会制共和制国家。 (2)议会制共和国和总统制共和国的区别 ①议会制共和国是指议会处于国家权力的中心地位,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不但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内阁政府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者政党联盟组成,而且对议会负责。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还要负一定政治责任或受到议会的弹劾;总统一般不掌握国家实际权力,作为国家元首处于虚位,称作“虚位元首”。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由总统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法国即是典型。

高考政治专项复习试题: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_法国政体的特点_练习(1)

法国政体的特点课后练习(1) 1.法国著名中左翼报纸《世界报》策划了一个别开生面的采访,请出七位法国前总理,让他们谈谈作为一国总理的生活。七位法国前总理不约而同地向公众大倒苦水,他们甚至直接表示:在法国当总理的生活就如同下地狱! (1)你知道法国总理有哪些主要职权吗? (2)你认为七位前总理大倒苦水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法国总理菲永被批是总统萨科齐的木偶:对法国总理菲永来说,他上台以来似乎就一直活在强势总统萨科齐的阴影下,连他的施政纲领也被认为是重复萨科齐的改革计划。因此,反对党和媒体批评管得太多的萨科齐为“沙皇科齐”,温和的菲永则是前者的“木偶”。对于外界批评,萨科齐坦言,总统必须要对所有政策负责。他说:“我被选为总统将不会碌碌无为,总统不是为参加国际峰会而设立的职位。”尽管有人说,菲永对萨科齐的一些干涉行为也颇有微词,但菲永本人强调说,他的角色是实施总统的改革计划。萨科齐的一位重要助手则比喻说,萨科齐是“作曲家”,总理是“乐队指挥者”。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评析:在法国,“行政双头制”就是总统和总理都有相同的行政权。3.法国总统萨科齐和总理菲永都有行政权,人们把法国行政领导体制称为“行政双头制”。但一般来说,二者又有基本的分工。其分工如下() ①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执行 ②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 ③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是内政经济 ④总统主要扮演礼仪性角色,总理制定重要的内外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制宪者有意识地调整了总统、议会和政府之间的职权分配,权力中心从议会转移到总统。 (1)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政体类型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只能是这种类型的国家? (2)法国政体结构中出现“左右共治”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5.在法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依法行使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的是( )。 A.参议院 B.国民议会 C.上议院 D.下议院 6.今日法国政体的形成始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历经二百多年的演变,是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法国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其具体政权组织形式,先后采用过( ) A.君主立宪制、帝制、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等 B.帝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等

法国政治制度演变

二外法语期末论文 法国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 特点 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姓名:周俊海 学号:0925301036

法国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征服法兰西民族的祖先高卢人后,在高卢设置行省,实行奴隶制,建立与罗马帝国相仿的行政机构。罗马皇帝通过高卢贵族进行统治和征税。从5世纪开始,法国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由于推行分封制,国家长期处于割据状态,形成法国早期的封建割据君主制。从14世纪开始,国王为加强王权,打击教会势力,开征新税,召开了由僧侣、贵族和市民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形成了国王和等级代表制相结合的等级君主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兰西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从16世纪起,法兰西出现了中央集权,国王统治全国的领土,中止三级会议,建立了官僚制的御前会议。从此,法国由等级君主制发展到“朕即国家”的君主专制制。17世纪后半叶,君主专制制发展到顶点,王权空前强大。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此后,法国政治风云多变,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不断变化,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帝制和共和制的多次反复更替的过程,直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诞生,才最终确立了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相继建立了第四共和国和第五共和国。它使法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法国共和政治体制臻于完善。经过了大革命的洗礼,各种基本接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也初具雏形,虽然在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制度还没有最好定型,但我们仍然可以说,19世纪以来的法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都是在大革命所奠定的原则上进行的。 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及其制度特点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政治制度(1792~1804)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后,于1791年召开制宪议会,制定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并赋予国王很大权力。1792年在人民的压力下,国民公会废除君主立宪制,建立了共和制,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雅各宾派政府颁布宪法。宪法规定,法国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确立议会共和制,最高立法机构为一院制的立法会议,议员由年满21岁的男子普选产生;最高权力机构是由24名成员组成的执行会议,成员由各省的选民会议选出。公民除享有《人权与公民权宣言》规定的权利外,还享有劳动权、受教育权、获得社会救济权,以及对侵犯人权的政府的起义权。虽然由于法国政局多变,这部宪法未能实施,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彻底摧毁了封建主义政治制度,初步确立了近代法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法国政体简介

法国政体简介

一、法国政体的组成及简介 法国现行的政体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属明主共和制,国家机构为总统、议会和政府。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行政权力的中心。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法国不设副总统,一旦总统不能履行职务,由参议院议长代理总统。 法国总统的主要职权有: 1、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员; 2、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3、有权解散议会; 4、拥有外交权(与总理分享,但总统权力更大); 5、可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 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总理的主要职权有: 1、领导政府活动,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2、向总统建议任免政府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 3、除宪法规定的例外情况,副署总统的文件、法令和命令; 4、对国家防务负有责任; 5、可代替总统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国民议会由577名议员组成,议员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国民议会的主要职权: 1、立法权。 议会的立法权集中在公民权利与义务、婚姻与继承、税收与货币制度、公共机构的设立等领域。 2、财政权 议会有权对政府的财政法案和经济计划大纲进行审议、辩论和表决。法国国民议会召开会议 3、监督权 议会的监督权包括对政府的法律监督和活动监督。其中,弹劾是国民议会对政府监督最严厉的手段。 参议院共321个议席,由国民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市议会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参议院保证共和国各地方单位的代表性,居住在国外的法国人在参议院中应有代表。在行使立法权方面,参议院和国民议会有同等的权力,但是无权弹劾政府。 二、法国政体的运行 1、历史上的议会制: 法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议会制。第四共和国时期(1946~1958),法国议会的权力达到巅峰。议会拥有选举总统、决定政府组成、任免总理和批准政府施政纲领等权力。当时,法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