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灭菌器确认验证方案报告样本

环氧乙烷灭菌器确认验证方案报告样本
环氧乙烷灭菌器确认验证方案报告样本

环氧乙烷灭菌确认

第一章:确认方案第二章:确认实施第三章:确认报告

第一章确认方案

1、目的

对环氧乙烷灭菌器有效性进行确认(确认),以保证满足一次性医疗器械无菌的要求。

2、依据

ISO11135:1994/GB18279-2000《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

3、范围

本确认方案适用于新购××××、内腔(尺寸为:×××·×××·×××)、内腔容积为×× m3,设备编号为×××(出厂编号×××)环氧乙烷灭菌器的确认。

3、确认实施方案

确认是由试运行和性能确认两部分组成,其关系如下:

验证

试运行确认性能确认

物理性能确认微生物性能确认

3.1确认前准备

3.1.1参加确认的的人员资格确认

确认参加确认的人员是否具备正确从事确认活动的资格,应至少有两人以上经培训合格的人员。

a微生物学试验:×××

b设备安装:×××

c设备维护:×××

d物理性能鉴定:×××

e灭菌器日常操作:×××

f校准:×××

g灭菌过程设定:×××

f设备技术规格:×××

g物理试验:×××

h化学试验:×××

f设备技术规格:

3.1.2确认产品灭菌的适用性

a.从产品的设计要求方面确认产品是否适用环氧乙烷灭菌

b.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后,其物理、化学性能是否达到产品设计的预期要求

c.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后,环氧乙烷残留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d.产品再次灭菌,其物理、生化性能和环氧乙烷残留样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1.3确认无菌医疗器械小包装的有效性(纸塑包装)

a.确认小包装材料是否符合无菌包装的要求(阻菌确认)

b.确认无菌医疗器械小包装的有效性(渗漏确认)

c.确认灭菌有效期内产品小包装的有效性(贮存确认)

d.确认小包装经机械振动后不破损(振动试验)

e.确认小包装封口耐压力强度(耐压试验)

f.确认包装材料、包装上的印刷不会因灭菌而产生不良影响(包装相容性)

g.小包装剥离强度试验(纸塑包装)

3.1.4确认生物指示物对灭菌过程的适用性

3.1.5确认产品初始染菌的符合性

3.1.6确认环氧乙烷灭菌剂灭菌的适用性

3.2 试运行确认:启动运行设备的各个辅助部件,确认其运行的有效性。(计量样校准)3.2.1灭菌器辅助设备的运行确认

3.2.2灭菌器电器控制系统的运行确认

3.2.3灭菌器报警系统的运行确认

3.2.4 灭菌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确认

3.2.5灭菌器计量器具确认记录

3.3 物理性能确认

3.3.1 真空速率试验

要求:预真空至-15Kpa的时间≤6min

预真空至-50Kpa的时间≤30min

条件:空载,密封,温度恒定

3.2.2 真空泄漏试验

要求:预真空── -50Kpa

泄漏速率──≤0.1Kpa/min

保压时间── 60min

条件:空载,密封,温度恒定

3.2.3 正压泄漏试验

要求:正压──+50Kpa

泄漏速率──≤0.1Kpa/min

保压时间── 60min

条件:空载,密封,温度恒定

3.2.4 加湿试验

要求:湿度有明显变化及加入蒸汽时压力升高值与湿度之间的关系。

预真空── -30Kpa

条件:空载,密封,温度恒定

3.2.5 灭菌室空载箱壁温度均匀性试验

要求:控制温度── 50 ℃,最大温差≤±3℃

条件:空载,常压

20点温度传感器分布

3.2.6 灭菌室空载空间温度均匀性试验

要求:控制温度── 50 ℃,最大温差≤±3℃,

条件:空载,常压

20点温度传感器分布

3.2.7 负载温度均匀性试验

要求:控制温度── 50 ℃,最大温差≤5℃

条件:空载,常压

负载──负载分布

20点温度传感器分布

3.2.8当常规温控点控制在50℃时,确定冷点、热点的位置及变化范围

通过分析负载温度均匀性试验的结果,确定最冷点的位置和最热点位置,以及最冷点、最热点的温度变化仍在45-55℃范围内。

3.2.9确认处理过程中,取得规定的温度需要的时间

将20个温度探头按负载产品规定布点要求,控制温度在50℃。从开始升温时,到各个探测点温度均在45-55℃范围内,时计算出所需的时间,从而确定初始灭菌工艺中被灭菌物品达到处理

规定的温度范围时所需的时间。

3.2.10确认注入灭菌剂过程中压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规定压力的速度,用于监测灭菌剂浓度的参数的相

互关系。

3.2.11排除EO所需达到的真空度和速度。

3.2.12通入空气时压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压力的速度。

3.3 微生物性能确认(半周期法)

条件:

(1)依据物理性能确认的各项结果,设定一个最佳的初始灭菌工艺,从而进行微生物性能确认

(2)试验用微生物

菌种:枯草杆菌的黑色芽胞变种(Btcc9372)

数量:44片

位置:见附图,菌片置于产品中最难灭菌的部位

(3)负载负载分布见附图

要求:

⑴.通过半周期法,在保持其它灭菌工艺不变的条件下,将灭菌作用时间进行变化,并将不同灭菌作用时间的灭菌指示物(枯草杆菌的黑色芽胞变种――Btcc9372)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培养,检测试验微生物生长,找出细菌全部杀灭的时间临界值(最短有效灭菌时间)。

⑵.应至少重复进行1~2次该时间临界值的有效性确认。

第二章确认实施

1、成立确认小组

经管理者代表批准,确认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

2、确认实施

确认小组依据ISO11135:1994/GB18279-2000《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对编号为×××出厂编号×××环氧乙烷灭菌器按第一章所述确认方案进行确认,确认实施过程如下:2.1参加确认的的人员资格确认

由有资格的人员来从事环氧乙烷灭菌确认过程中的操作工作、微生物检验工作、设备管理工作及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检查相应的培训记录:负责上述工作的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分别接受过相应内容的培训。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2确认产品灭菌的适用性

2.2.1从产品的设计要求方面确认产品是否适用环氧乙烷灭菌

确认内容:1、产品名称; 2、材料; 3、产品结构说明(附图);4、确定产品最难灭菌部位。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2.2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后,其物理、化学性能、环氧乙烷残留量是否达到产品设计的预期要求

确认内容: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环氧乙烷残留量(产品的技术指标)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2.3产品再次灭菌,其物理、生化性能和环氧乙烷残留样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3.确认无菌医疗器械小包装的有效性(纸塑包装)

2.3.1确认小包装材料是否符合无菌包装的要求(阻菌确认)

确认方法:

B、菌准备: 取金色葡萄球菌接种环,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24h备用。

b、将医用纸灭菌后,放于净化工作台内,以无菌操作取样一块,小心贴于营养琼脂平板表面,然后用无菌吸管取金色葡萄球菌液1mL,滴于医用纸上,应防止菌液延渗或滴漏至包装材料边缘。盖上平板,放置在37℃培养箱、培养24h,然后观察与营养琼脂培养基面接触长菌情况。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3.2确认无菌医疗器械小包装的有效性(渗漏确认)

确认方法:

1、随机抽取样品10只,撕开封口,观察封口粘合面网格清晰、均匀、无缺位状况、封口粘合部位塑化是否均匀、完整。(包括纸塑包装和吸塑包装)

2、染色渗透实验,具体见GB/T19633-2005/ISO11607:2003标准中附录C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3.3确认灭菌有效期内产品小包装的贮存有效性(贮存试验)

确认方法:

取灭菌产品,贮存于23±2℃和50±2℃条件下,经一定时间保存,各取××包样品,按无菌操作方法,进行无菌检查。取×包接种于需氧厌氧菌培养基中,30~35℃培养5天;另×包接种于霉菌培养基中,20~25℃培养7天,分别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另可依据例年来留样观察记录及检验记录来证明小包装贮存有效性。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3.4确认小包装封口的耐压强度(耐压试验)

确认方法:

随机抽取样品××只,放入灭菌柜中,按照灭菌工艺规定的温度,加气压经过10、20、30、40Kpa各4阶段,每阶段保持10min 。×××包装抽真空从-10开始,然后抽真空-15、-20、-25、-30、-35、-40Kpa,每阶段保持10min 。取出产品观察包装有否破裂、有否漏气。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3.5确认小包装经机械振动后不破损(振动试验)

确认方法:

取灭菌产品,取出小包装,用机械振动斗对产品连续振荡12小时,再观察小包装有无破损状况。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3.6确认包装材料、包装上的印刷不会因灭菌而产生不良影响(包装相容性)

确认方法:

根据ISO11607:2003/GB/T19633-2005 进行包装相容性确认。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3.7小包装剥离试验(纸塑包装)

确认方法:

使用拉力测试仪,将包装膜开口端安装在拉力装置夹上,使纸沿与膜垂直方向对包装施加拉力,拉力均速,用≥1.5N/1.5cm的剥离力能使包装各段热合部位剥离效果符合技术要求.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4确认生物指示物对灭菌过程的适用性

生物指示物的选用应符合要求,

确认内容:B、分承包方有关资料 b、法定的卫生许可证 c、法定的生产许可证 d、产品检测报告e、进货检验技术文件 f、进货检验记录、报告 g、产品标准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5确认产品初始染菌的符合性

确认内容:

对产品在进入灭菌循环前的初始污染菌进行检测,同时出具10-12月生产车间的环境监测记录及车间的温湿度记录,以证明被灭菌物品在此环境下被包装形成。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6确认环氧乙烷灭菌剂灭菌的适用性

主要是供方提供的资质证明及环氧乙烷的一些相关的检测报告。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7 试运行确认:启动运行设备的各个辅助部件,确认其运行的有效性。

2.7.1灭菌器辅助设备的运行确认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7.2灭菌器电器控制系统的运行确认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7.3灭菌器报警系统的运行确认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7.4 灭菌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确认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8.5灭菌器计量器具确认记录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8 物理性能确认

2.8.1 真空速率试验

要求:预真空至-15Kpa的时间≤6min

预真空至-50Kpa的时间≤30min

条件:空载,密封,温度恒定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8.2 真空泄漏试验

要求:预真空── -50Kpa

泄漏速率──≤0.1Kpa/min

保压时间── 60min

条件:空载,密封,温度恒定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8.3 正压泄漏试验

要求:正压──+50Kpa

泄漏速率──≤0.1Kpa/min

保压时间── 60min

条件:空载,密封,温度恒定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8.4 加湿试验

要求:湿度有明显变化及加入蒸汽时压力升高值与湿度之间的关系。

预真空── -30Kpa

条件:空载,密封,温度恒定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8.5 灭菌室空载箱壁温度均匀性试验

要求:控制温度── 50 ℃,最大温差≤±3℃

条件:空载,常压

20点温度传感器分布见附图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8.6 灭菌室空载空间温度均匀性试验

要求:控制温度── 50 ℃,最大温差≤±3℃,

条件:空载,常压

20点温度传感器分布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8.7 负载温度均匀性试验

要求:控制温度── 50 ℃,最大温差≤10℃

条件:空载,常压

负载──负载分布

20点温度传感器分布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8.8当常规温控点控制在50℃时,确定冷点、热点的位置及变化范围

通过分析负载温度均匀性试验的结果,确定最冷点的位置和最热点位置,以及最冷点、最热点的温度变化仍在45-55℃范围内。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8.9确认处理过程中,取得规定的温度需要的时间

将20个温度探头按负载产品规定布点要求,控制温度在50℃。从开始升温时,到各个探测点温度均在45-55℃范围内,时计算出所需的时间,从而确定初始灭菌工艺中被灭菌物品达到处理规定的温度范围时所需的时间。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2.8.10在微生物性能确认过程中,计算注入灭菌剂时压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的速度,用于监测灭菌剂浓

度的参数的相互关系。

相关记录见确认确认记录表:××××

2.8.11排除EO所需达到的真空度和速度及通入空气时压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压力的速度。

相关记录见确认确认记录表:××××

2.9 微生物性能确认(采用半周期法)

要求:⑴.通过半周期法,在保持其它灭菌工艺不变的条件下,将灭菌作用时间进行变化,

并将不同灭菌作用时间的灭菌指示物(枯草杆菌的黑色芽胞变种――Btcc9372)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培养,检测试验微生物生长,找出细菌全部杀灭的时间临界值(最短有效灭菌时间)。

⑵.应至少重复进行1~2次该时间临界值的有效性确认。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半周期流程初定如下:

条件:除时间外,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第1次灭菌循环:4小时,如无菌;

第2次灭菌循环:3小时,如无菌;

第3次灭菌循环:2小时,如有菌,则3小时为时间临界点,重复2次试验应无菌生长。

若2小时无菌,则继续往下做1小时,直至找到临界点为止。

这时灭菌周期为:半周期×2的时间。

设定初始灭菌工艺

根据本公司近几年来对环氧乙烷灭菌柜确认的经验积累,对灭菌温度规定在50±5℃,灭菌湿度规定在35-85%RH,灭菌压力规定0~+10Kpa,环氧乙烷灭菌浓度为667mg/l范围内定出其初始灭菌工艺。

产品处理温度── 45∽55 ℃

柜室设定温度── 50 ℃

产品处理时间──≥630 min

预真空── -20∽-30 Kpa

检漏时间── 2∽5分钟

处理湿度── 35∽85 %RH

加药量(纯环氧乙烷)──667mg/l(16 Kg/ 24 m3)

产品灭菌温度── 45∽55 ℃

柜室设定温度── 50 ℃

灭菌压力── 0~10 Kpa

灭菌湿度── 35∽85%RH

灭菌时间── 360min

置换真空度── -15∽-20 Kpa

置换次数──≥6 次

持续抽空(通风)时间──≥10分钟

3、灭菌时间的确定

序号灭菌作用时间

(min)

灭菌负载物生物指示物数量

灭菌后有菌生长的生

物指示物数量

备注

1 240 半周期

2 180 半周期

3 120 半周期

4 180 半周期重复确认

-4-

5 180 半周期重复确认6

结论根据上表数据反映灭菌时间240min无菌生长,180min无菌生长,120有菌生长,重复二次180min仍无菌生长,按半时循环法计算,灭菌作用时间确认为360min

4、工艺参数的确定

根据灭菌负载的产品构造、包装形式、灭菌柜内的分布方式及以上确认结果,确定常规控制的灭菌工艺参数如下:

项目初始灭菌工艺确定的灭菌工艺

备注

产品处理温度(℃)45-55 45-55

柜室设定温度(℃)50 50

产品处理时间(min) ≥630 min≥630 min

预真空(Kpa) -20∽-30-20∽-30

检漏时间(min) 2∽52∽5

处理湿度(%RH) 35∽8535∽85

加药量(kg) 667mg/l(16 Kg/ 24 m3)667mg/l(16 Kg/ 24 m3)产品灭菌温度(℃) 45-55 45-55

柜室设定温度(℃) 50 50

灭菌湿度(%RH) 35∽8535∽85

灭菌压力(Kpa) 0∽+100∽+10

灭菌时间(min) 360 360

置换真空度(Kpa) -15--20 -15--20

置换次数(次) ≥6 ≥6

持续抽空(通风)时间(min) ≥10≥10

相关记录见确认记录表:

灭菌器辅助设备的运行确认记录表

辅助设备运行时间旋转方向运行情况其他异常记录

真空泵10mim 正常正常无气泵10mim 正常正常无循环泵20mim 正常正常无气化泵20mim 正常正常无

加热系统

30mim / 正常无(电热箱、水箱)

蒸汽发生器30mim / 正常无确认人:日期:

灭菌器电器控制系统的运行确认记录表

确认项目参数设置运行数据允许偏差结论

加热(水箱)

温度上限:65℃

下限:50℃_

达到上限停止工作的

温度_65.1_℃

达到下限开始工作的

温度_50.0_℃

±1℃合格

灭菌温度上限:

55℃

下限:

_45℃_

达到上限停止工作的

温度_55.2_℃

达到下限开始工作的

温度_44.9__℃

±1℃合格

灭菌压力

下限:

-30 KPA

达到下限停止工作的

压力_-30__KPA

±1 KPA 合格

气化器温度

上限:65℃

下限:50℃

达到上限停止工作的

温度_65.1_℃

达到下限开始工作的

温度_50.0_℃

±1℃合格确认人:日期:

灭菌器报警系统的运行确认记录表

确认项目参数设置运行数据允许偏差结论

灭菌室超高温报警

__50_℃_50.1_ ℃

±1 合格

灭菌室超低压报警

___50___ Kpa ____50.0__ Kpa

±1 合格

气化器(若有)超高

温报警____50__ ℃___50___ ℃

±1 合格

灭菌剂(若有)超低温

报警__20__ ℃__20_ ℃

±1 合格水箱超高温报警___60__ ℃___60.1__ ℃±1 合格

时间钟计时报警

___30___ min ___30___ min

±1 合格

开关门报警

开关门是否报警

□是□否

是确认人:日期:灭菌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确认记录表

确认项目标准要求运行时间/次数观察记录其他异常记录

UPS UPS应能保证计算机系统切断

外接电源后持续供电10分钟

2~3次正常无

显示器正常显示30min 正常无主机正常运行、检测30min 正常无

控制机箱检测机箱应保证与计算机的正

常通讯和采样

30min 正常无

打印机正确通讯、打印正确2~3次正常无确认人:日期:

灭菌器计量器具确认记录

验证目的:确认计量器具有效性。

验证要求:计量器具应符合灭菌器的技术指标。

验证依据:灭菌器技术文件和计量器具的检定规定灭菌器规格:自给编号生产商:

序号计量器具名称

检定

单位

计量

编号

型号规格

或技术参数

合格

证号

检定

日期

下次检定时间

1 压力传感器

2 压力真空表

3 压力真空表

4 温度传感器

5 温度传感器

6 温度传感器

7 温度传感器

8 温度传感器

9 温度传感器

10 空气压缩机压

力表

11 蒸汽发生器压

力表

12 减压阀压力表

13 过滤减压阀压

力表

验证结论:验证人:日期:

审核结论:审核人:日期:

灭菌器真空速率确认记录表

真空度(相对压力) 开始时间开始压力结束时间

达到真空度所

用时间(min)

真空速率

(Kpa/min

确认条件

-15 Kpa 10:18 0 10:21 3 5

-15 Kpa≤6min 空载,密封,温度恒定

-50 Kpa 10:18 0 10:30 12 4.2

-50Kpa≤30min 空载,密封,温度恒定

确认人:日期:灭菌器正压泄漏速率确认记录表

正压保压开

始时间

保压开始

压力(Kpa)

保压结

束时间

保压结束

压力(kpa)

压力变化

值(kpa)

泄漏速率

(kpa/min)

确认条件

+50Kpa 0 0 泄漏速率≤0.1Kpa/min;

保压时间:60min;条件:空载,密封,温度恒定

确认人:日期:

灭菌器真空泄漏速率确认记录表

抽真空度保压开

始时间

保压开始

压力(Kpa)

保压结

束时间

保压结束

压力(Kpa)

压力变化值

(kpa)

泄漏速率

(Kpa/min)

确认条件

-50Kpa

真空泄漏≤

0.1Kpa/min;

保压时间:60min;

条件:空载,密封,

温度恒定

确认人:日期:

灭菌器加湿系统确认记录表

SG/EO-21

加湿开始时间加湿开始

时蒸汽压

(Mpa)

加湿开始

时灭菌湿

度(%RH)

柜内初始

压力

(Kpa)

加湿结

束时间

加湿结束

时蒸汽压

(Mpa)

最终灭菌

湿度(%RH)

均衡

时间

(min)

加湿结束

时柜内压

力(Kpa)

柜内压

力变化

(Kpa)

设定温

度℃确认人:日期:

灭菌室箱壁的温度均匀性确认记录表

确认目的:确认灭菌室箱壁温度均匀性符合要求

确认要求:温度最大偏差≤±3℃

确认依据:ISO11135:1994/GB18279-2000

灭菌器规格: 自给编号: 生产商:

在灭菌室空载的条件下,将 20 个温度传感器分布于灭菌室的箱壁中,位置如图所示:

启动加热循环系统,在控制温度为50℃时,各检测点的温度值如下:

平均温度 ℃,最高温度为 ,最低温度为 ,最大偏差 ,因此 符合 最大偏差≤ 要求。

开始升温时间 ,升温结束时间:

温度探测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温度偏差(℃)

温度探测点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温度(℃)

温度偏差(℃)

确认结论:□合格 □不合格 确认人: 日期:

审核结论:□合格 □不合格 审核人: 日期:

灭菌室空间的温度均匀性确认记录表

17 20 19 18 13 16 15 14 9 12 11 10 5

8 7 6 1 4 3 2

进料门 出

确认目的:确认灭菌室空间温度均匀性符合要求

确认要求:温度最大偏差≤±3℃

确认依据:ISO11135:1994/GB18279-2000

灭菌器规格: 自给编号: 生产商:

在灭菌室空载的条件下,将 20 个温度传感器分布于灭菌室的空间中,位置如图所示:

启动加热循环系统,在控制温度为50℃时,各检测点的温度值如下:

平均温度49.04 ℃,最高温度为 51.6 ℃,最低温度为 47.5 ℃,温度最大偏差4.1℃ ,因此 符合

最大偏差≤±3℃的要求。

开始升温时间:14:07,升温结束时间:16:27,

温度探测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9.3 47.6 47.8 51.6 48.4 49.0 48.5 48.7 49.3 50.1 温度偏差(℃)

-0.7 -2.4 -2.2 +1.6 -1.6 -1 -1.5 -1.3 -0.7 +0.1 温度探测点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温度(℃)

50.2 47.5 48.8 48.3 50.4 48.4 49.6 49.4 48.9 49.0 温度偏差(℃) +0.2 -2.5 -1.2 -1.7 +0.4 -1.6 -0.4 -0.6 -1.1 -1

确认结论:□合格 □不合格 确认人: 日期:

审核结论:□合格 □不合格 审核人: 日期:

灭菌室负载的温度均匀性确认记录表

3 4 1 2 5 8 9 6 79 10 14 13 11 12 15 18 19 16 17 20

进料门

工艺验证方案

工艺验证方案

工艺验证方案 XXXXXXXXXXXXX

目录 1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1.1 验证方案的起草 1.2 验证方案的审批 2 概述 3 验证人员 4 时间进度表 5 验证目的 6 作业流程 7 有关的文件 7.1 工艺验证记录表 7.2 质量标准 7.3 “工艺验证总结审批”会议记录表 8 验证内容 8.1 清洗工作尖的数量。 8.1.1 本次验证工作尖的数量确定为一个标准的数量1000pcs。 8.2 清洗工作尖所用清水的量。 8.2.1 本次实验三种情况:清水用量:6L、7L、8L。 8.3 洗洁精的用量。 8.3.1本次验证五种情况:30ml、40ml、50ml、60ml、

8.4 清洗工作尖所用的时间。 8.4.1 本次验证5种情况:20分钟、25分钟、30分钟、35分钟、40分钟。 9 验证结论、最终评价和建议 1 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1.1 验证方案的起草 1.2 验证方案的审批

工作尖的超声波清洗为本厂已生产多年的产品工艺,当前搬到新厂房,采用新的设备、公用设施进行生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须对本品的超声波清洗生产工艺进行验证。 本方案采用同步验证的方式,因已具备以下条件: —生产及工艺条件的监控比较充分,工艺参数的适当波动不会造成工艺过程的失误或产品的不合格; —所采用的检验标准以质管部定制的检验标准为允收依据; 本次验证是以清洗1000个工作尖为标准进行验证,实际生产中工作尖的数量按1000的百分比进行配比洗洁精的用量。 3 验证人员 工艺验证小组人员组成: 4 时间进度表

08月05日至 08月06日完成各工艺因素验证 08月11日小组会议经过相关参数设定 5 验证目的 我们对新厂房、采用新的设备、公用设施进行生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须对本品的超声波清洗生产工艺进行验证。 6 作业流程 工作尖放入超声波清洗机 倒入清水、洗洁精 开启超声波清洗机 取出工作尖 清水冲洗 7 有关文件

新版GMP紫外分光光度计确认验证方案..

TU-1800紫外分光光度计确认/验证方案 1 概述 2 仪器原理 3 确认方案制定的依据 4 确认目的 5 验证小组成员、职责与人员培训 6 相关文件确认 7 仪器、仪表、容量器具校准确认 8 验证过程风险评估 9 确认与验证的内容 10 异常情况处理 11 再确认 12 确认结果评定与结论 13 附件

1.1 仪器名称:紫外分光光度计 1.2 仪器型号:TU1800 1.3 仪器编号:YQ4-06-1 1.4 仪器生产厂家: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1.5 出厂日期: 2003年12月 1.6 安装位置:实验室紫外室 2 工作原理 本仪器采用ZSZ-6-A和ZSZ-6-B紫外线灯管及滤光片组成。ZSZ-6-A发出短波254.0nm,ZSZ-6-B发出365.0nm,可以单独使用长波、短波,也可同时混合使用两种波长。本机在底座内装有4瓦普通日光灯,可作层析的点样照明作用。 3 确认方案制定的依据 依照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版》、《药品GMP指南》、《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所示的原则,制定了本确认方案,由检验仪器与检验方法确认小组会同设备管理部人员及化验室操作人员实施确认。 4 确认目的 因仪器变更使用场所,所以按照 GMP 的要求,需要对该仪器进行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以确定目前的实验室环境能否满足仪器的正常操作和使用,仪器是否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能否满足确认可接受标准和日常分析测试工作的需要。 5 验证小组成员、职责与人员培训 5.1 验证小组成员 姓名所在部门岗位或职务组内职务签名 质量管理部经理组长 实验室主任副组长 质量管理部QA 组员 设备动力部经理组员 实验室QC 组员 实验室QC 组员 人力资源部经理组员

工艺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 版本号:00 *****工艺再验证方案

*****有限公司

验证方案

目录 1.概述 (3) 1.1产品基本信息 (3) 1.2验证背景 (3) 1.3验证目的 (3) 1.4适用范围 (3) 2.职能部门及职责 (4) 3.风险评估 (4) 3.1目的 (4) 3.2范围 (4) 3.3评估方法 (4) 3.4评估标准 (5) 3.5风险评估结果及风险控制 (5) 4.验证项目、接受标准、实测结果及验证结论 (9) 4.1验证文件确认 (9) 4.2设备、设施及公用系统确认 (10) 4.3关键人员确认 (11) 4.4工艺参数控制确认 (12) 4.5成品质量确认 (14) 4.6稳定性考察试验 (15) 4.7偏差和变更控制 (15)

5.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15) 6.时间进度安排 (15) 7.附件 附件1:称量情况确认表 附件2:制粒生产过程记录表 附件3:压片生产过程记录表 附件4:包装质量检查记录表 其他附件:合格物料供应商名单、中间产品报告单、成品报告单、生产记录、培训记录、药品生产工艺验证合格证 1.概述 1.1产品基本信息 1.1.1产品名称:*** 1.1.2产品剂型:片剂 1.1.3产品规格:***

1.1.4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1.1.5制剂批量:*** 1.1.6内包装:**** 1.1.7产品有效期:*** 1.1.8制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1.2验证背景 ****为我公司中药制剂品种,制剂生产工艺于***年进行了再验证,验证结果判定为合格。***年月因生产需要,*******。 1.3验证目的 按照GMP及“附录2 确认与验证”的要求,应对*****制剂生产工艺进行再验证,以证明*******按照现行批准的生产工艺仍能生产出符合GMP要求、质量标准及注册标准要

验证方案样本

验证方案样本 安装确认(IQ) 本验证方案批准表示同意其测试内容,测试方法,和本方案内的各种表格格式、内容。在执行本方案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妨碍本方案精确地完成的缺陷。较小的偏差可以在《偏差报告》内陈述。较大的偏差,如,方法的修改,测试/评估参数,接受标准等只有在附有经过批准的补充材料的情况下才予以认可。所有经批准的偏差报告和补充材料都应附在批准前的验证报告内。

目录 1.0目的 2.0系统与设备描述 3.0职责 4.0文件控制 5.0安装确认 6.0安装确认结束 7.0附件 1.0 目的 ?检查并确认该设备所用材质、设计、制造符合GMP要求; ?检查该设备的文件资料齐全且符合GMP及工艺要求; ?检查并确认设备的安装符合生产要求、公用工程系统配套齐全且符合设计要求; ?确认该设备的各种控制系统功能符合设计要求; 2.0 范围:此安装确认方案适用于。其内容依设备商所供应的指标及本公司所要求指标,定义出测试步骤、文件、参考资料及合格标准。 3.0职责 3.1工程部:

?准备IQ方案和总结报告; ?执行IQ方案,根据需要提供测试数据,供有关部门审查; ?将数据收集到报告中,并上报批准; ?准备工程文件(图纸); ?核对将来工艺所需的设备关键参数,提供测试数据供有关部门审查; ?协调有关部门; ?核实所有的测试已完成; ?建立预防性维修制度; 3.2生产部: xxx其主要负责工作内容如下: ?配合工程部门完成确认,检查验证项目是否完成; ?核对报告所需的测试项目是否完成可上报批准; ?审阅验证方案、数据和最后报告; ?写指定的SOPs。 3.3验证部门: xxx其主要负责工作内容如下: ?支持验证方案; ?审阅和通过验证方案的格式; ?为书写方案的人员提供指南,提供为执行方案提供时间表。包括:必须人员的大概数量,所要求的时间长度,采样的类型,所需设备; ?对相关人员提供的完成验证工作的步骤提供审阅、帮助和支持; ?审阅验证方案,完成必需的和可提供的培训; ?审批最终验证报告确保全部验收标准均得到满足。 3.4质量保证部门:

设备验证报告模板

设备确认再确认 工艺验证清洁验证 再验证回顾验证 同步验证检验方法验证 分析仪器确认其他

XX安装和运行确认验证方案目录 1.0验证目的和范围 (3) 2.0设备说明 (3) 3.0验证小组人员和职责 (3) 4.0突出的问题 (4) 5.0审批后开始工作 (4) 6.0安装确认的项目、接受标准和结果 (4) 7.0运行确认的项目、接受标准和结果 (10) 8.0安装和运行确认结论 (12) 9.0建议 (12) 10.0附录表 (13) 11.0偏差 (13) 12.0方案变更历史 (13) 附录1 (13) 整理为word格式

1.0验证目的和范围 1.1确认该设备符合供应商的安装要求和相关要求; 1.2确认该设备有足够的信息证明可以安全、有效、连续的运行并得以维护; 1.3确认该设备在空载和预期的范围内,运行正确可靠,各项参数的限度符合说明书 的规定及已获批准的变更控制; 1.4确保在执行运行确认之前已经辨别出需要校正的仪器; 1.5确保在执行运行确认之前已有草拟的设备操作SOP、维修SOP、清洁SOP等文件; 1.6确保相关人员已经过培训,可以正确使用、清洁和维护设备; 1.7确保设备操作SOP、维修SOP、清洁SOP等文件草案已经过相应的补充与修改, 并被批准为正式文件; 1.8确认该设备的状态是否可以执行后续性能确认; 1.9确保以上确认过程经过文件化的记录; 1.10本次验证的范围为:本次确认主要验证XX安装和运行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2.0设备说明 2.1设备的工作原理 反应釜的工作原理是在内层放入反应溶媒可做搅拌反应,夹层可通上不同的冷热源(冷冻液,热水或热油)做循环加热或冷却反应。 2.2设备的组成、安装位置 主要由由带夹套的釜何釜体,原动机和减速机,密封装置组成。 2.3设备的主要参数 容积:材质设备结构:主轴转速: 3.0验证小组人员和职责 4 确认工作依据

片剂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

XXXXX工艺验证方案 YZS-G-1XX037 类别:验证管理工艺验证方案 制定人:制定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颁发部门:生效日期:年月日 复印数:份

目录 1.概述 2.目的 3.产品简介 4.验证内容、方法及标准 4.1粉碎过筛 4.2配料混合 4.3压片 4.4包装 4.5成品质量 4.6各工序收率及物量平衡 5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6.稳定性考察 7.相关文件 8.图一 9.相关记录

1.主题内容 本方案规定了XXXXX生产工艺验证的目的,步骤、标准及评价内容 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XXXXX生产工艺的验证 3.责任人 3.1工艺验证小组 组长: 组员: 3.2其他相关人员 4.验证的内容 4.1概述 XXXXX是我公司的主要产品,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此产品生产工艺是稳定可靠的,但是为符合GMP要求,我公司新建了厂房,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因此在该产品正式投入生产前进行工艺验证,进行工艺验证的前提条件是: 1.厂房、设施、设备已经过验证并验证合格可投入使用。 2.相应的文件已批准执行。 3.物料通过供应商审计并审计合格。 4.人员已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和系统培训且已有健康证和培训上岗证。 本验证方案拟在XXXXX试生产时实施 4.2目的: 本产品工艺验证方案的目的在于通过对XXXXX生产工艺的验证,证明该生产工艺可靠性和稳定性 4.3产品简介: 4.3.1处方:原辅料名称万片的用量 4.3.2工艺流程图(见图一) 4.3.3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批生产指令及记录 XXXXX批生产指令及记录 生产工艺规程 XXXXX批生产工艺规程 质量标准 XXXXX质量标准及主要物料质量标准

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 名称:纯蒸汽发生器 验证编号: SMP-YZ-2017-00 相关产品:注射剂 使用部门:大、小容量注射剂车间生效日期:

目录 1、引言 概述 目的 项目验证小组 项目验证可接受标准 2、确认检查所需文件 3、验证范围及验证内容 设备的预确认 安装及运行确认 性能确认与执行标准 性能测试确认报告 4、管理文件及执行情况检查 5、下次验证周期 6、结果分析及评价报告 7、验证最终审核意见 8、附件 1、引言 概述 纯蒸汽发生器是我公司于2007年购置的纯蒸汽制造设备,该设备采用垂直列管式降液膜蒸发原理特制布水系统,蒸发效率高,主蒸发器采用螺旋板

式汽水分离器进行雾滴分离可靠有效地去除热原。产汽量为500Kg/h、耗水量为580 Kg/h、汽压、热源汽压,此外该设备还配备了贮器稳压器,外壳保温,既有利于稳定的输出,又能防止主蒸汽系统的瞬间波动而影响灭菌效果,该设备操作分手动和自动控制,整台设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易于清洁和维修。 纯蒸汽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是将热源蒸汽由热源蒸汽入口进入主蒸发器的内壳程,与进入蒸发器的管程内高温去离子水进行热交换;进料水由进料水入口泵打入预热器的管程,与进入预热器壳程的蒸汽进行热交换,当温度预热至130℃时再进入蒸发器。进蒸发器后先由布水装置分水,然后扩容蒸发,将水沿管壁拉膜流动,一边流一边蒸发,产生新的蒸汽经过螺旋版式汽水分离器进行雾滴分离,然后导入贮汽罐,贮汽罐的作用是汽体在罐内先减速分离,然后是加速分离,又充当稳压源。 目的 1.2.1检查并确认该设备文件资料齐全,并符合GMP的客户管理要求。 1.2.2检查并确认该设备外观完好,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1.2.3检查并确认该设备SOP,符合生产操作要求。 1.2.4检查并确认该设备的运行达到设计要求。 1.2.5检查并确认该设备的性能达到公司的工艺要求。 总之,通过对纯蒸汽发生器系统的运行检查全面验证,保证该设备能满足公司注射剂生产用注射用水贮罐及系统及配制过滤系统的在线灭菌需要,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通过进行在线灭菌操作,检查该系统的各类设 备的实际运行效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各项管理文件是否齐全和执行。项目验证小组 验证文件的起草,数据采集、审查及审批,项目验证小组分工情况由下列人员组成:

工艺验证报告模板

验证文件 XXXXXX有限公司2013年XX月

6.验证报告起草、审核与批准6.1验证报告起草 6.2 再验证报告审核 6.3 再验证报告批准

目录 1. 验证概述 2. 验证目的 3. 验证范围 4. 再验证依据标准 5. 机构与职责 5.1 验证机构 5.2 验证职责 6. 验证方式 7. 验证准备 7.1 设备设施准备 7.2 仪器试剂准备 7.3 原辅物料准备 7.4 文件与培训 8. 验证时间与计划 9. 验证实施 9.1 产品的工艺流程图 9.2产品的工艺验证: 9.2.1称量备料 9.2.1.1目的 9.2.1.2文件 9.2.1.3检查项目及结果9.2.2 配制 9.2.2.1 目的 9.2.2.2 文件 9.2.2.3 评估项目 9.2.2.4 评估方法 9.2.2.5 取样方法 9.2.2.6配制试验数据 9.2.3 灌装封尾 9.2.3.1 目的 9.2.3.2文件 9.2.3.3评估项目 9.2.3.4评估方法 9.2.3.5灌装封尾检查数据9.2.4 成品抽样检验 9.2.4.1 目的 9.2.4.2 文件

9.2.4.3 评估项目 9.2.4.4 评估方法 9.2.4.5产品检验报告复印件 10. 偏差与处理. 11. 结果与分析 11.1 验证数据汇总 11.2 存在问题与措施 11.3 风险与预防 12. 验证结论 12.1 验证结论 12.2 验证评价与建议 13. 验证周期 14. 附件 15.参考或引用文件 1.概述: 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为我司生产多年的乳膏剂品种,自2009GMP再认证以来,乳膏剂生产线生产所用关键设备、生产工艺及工艺参数没有改变,为了验证在正常的生产条件和GMP文件管理体系下能生产出符合预定的规格及质量标准的产品,根据验证管理文件的要求,我们对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的生产工艺进行再验证。 2.目的: 在现行的GMP文件管理体系下,生产三批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进行工艺再验证: (1)确认关键工序质量监控点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确认该产品质量是否符合预定成品的标准。 3.验证范围: 本次验证对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依据工艺规程的各项参数设定指标,并认真按方案组织了实施,仅验证该品种工艺参数设定的科学性符合性。 4.再验证的依据与标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生产工艺规程》、《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成品内控质量标准》。

工艺验证方案示例

编号: 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栓剂车间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制订 验证方案审查 验证方案最终审查及批准

目录1.引言 1.1.概述 1.2.文件 2.目的 3.验证准备 4.验证步骤 4.1.配制 4.2制袋 4.3灌注、冷凝、封口 4.4包装 5.验证周期 6.验证结果及评价

1.引言 1.1概述 本次验证采用下列处方: 理论处方实际处方 甲硝唑 2.00kg 2.08kg 克霉唑 1.6kg 1.632kg 醋酸氯己定 0.08kg 0.088kg 石蜡 1.2kg 1.2kg 羊毛脂 5g 5g S—36#或38# 12kg 12kg 10000枚 10000枚 共进行三批次生产。进行工艺确认。 1.2.文件 1.2.1.栓剂设备操作规程存放处 1.2.2.工艺规程、岗位操作SOP 存放处 1.2.3.关键设备的验证报告存放处 1.2.4.产品质量标准及产品检验操作规程存放处 2.目的:确认双唑泰栓的配制、灌注、冷却、封口、包装等工序的生产工艺过程,栓剂生产的工艺参数,并确认在此工艺条件下,三批双唑泰栓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产品法定质量标准要求。 3.验证准备 3.1.关键设备验证已完成。 3.2.公用工程系统已验证,并处于运行状态。 3.3.有关衡器、仪表等均已经过校正。

3.4.原辅材料检验合格,待用。 3.5.所需设备、器具均已清洁。 4.验证步骤 4.1配制、灌封参数验证 检查人: 4.1配制 栓剂配制工艺流程

现场检查设备是否按上述流程配置,检查栓剂配制罐验证报告。结论: 检查人:日期: 4.1.1配料 4.1.1.1环境监测 标准:室温 18~26℃ 相对湿度 45~65% 洁净级别十万级 结论:见外用药车间洁净厂房验证报告。 4.1.1.2.按操作规程进行原辅料备料 批号: 批号: 批号:

工艺验证方案

工艺验证方案 1

下载文档 收藏 1工艺验证方案 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北京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工艺验证方案类别:验证方案编号: 部门:XXXXXX 诊断试剂盒(AAAA)工艺验证小组页码:共 23 页,第 1 页 XXXX(XXXX) XXXX(XXXX)诊断试剂盒 (AAAA)工艺验证方案 AAAA)版次: □ 新订□ 替代: 年月日制定人: 审批会签: (验证小组) 批准人: 生效日期: 年年月月日日共 23 页,第 1 页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工艺验证方案目录一. 目的 ┈┈┈┈┈┈┈┈┈┈┈┈┈┈┈┈┈┈┈┈┈┈┈┈┈┈┈┈3 二、范围 ┈┈┈┈┈┈┈┈┈┈┈┈┈┈┈┈┈┈┈┈┈┈┈┈┈┈┈┈3 三、职责 ┈┈┈┈┈┈┈┈┈┈┈┈┈┈┈┈┈┈┈┈┈┈┈┈┈┈┈┈3 1、验证委员会 ┈┈┈┈┈┈┈┈┈┈┈┈┈┈┈┈┈┈┈┈┈┈┈┈┈┈3 2、工艺验证小组 2

备科 ┈┈┈┈┈┈┈┈┈┈┈┈┈┈┈┈┈┈┈┈┈┈┈┈┈┈┈┈4 4、生产部 ┈┈┈┈┈┈┈┈┈┈┈┈┈┈┈┈┈┈┈┈┈┈┈┈┈┈┈┈4 5、质量检验部 ┈┈┈┈┈┈┈┈┈┈┈┈┈┈┈┈┈┈┈┈┈┈┈┈┈┈4 四、验证内容 ┈┈┈┈┈┈┈┈┈┈┈┈┈┈┈┈┈┈┈┈┈┈┈┈┈┈4 1、文件 ┈┈┈┈┈┈┈┈┈┈┈┈┈┈┈┈┈┈┈┈┈┈┈┈┈┈┈┈┈4 2、方案概要 ┈┈┈┈┈┈┈┈┈┈┈┈┈┈┈┈┈┈┈┈┈┈┈┈┈┈┈5 3、验证步骤 ┈┈┈┈┈┈┈┈┈┈┈┈┈┈┈┈┈┈┈┈┈┈┈┈┈┈┈5 五、时间进度表 ┈┈┈┈┈┈┈┈┈┈┈┈┈┈┈┈┈┈┈┈┈┈┈┈┈10 六、验证周期 ┈┈┈┈┈┈┈┈┈┈┈┈┈┈┈┈┈┈┈┈┈┈┈┈┈┈11 七、验证结果评价和建议 ┈┈┈┈┈┈┈┈┈┈┈┈┈┈┈┈┈┈┈┈┈11 八、附件 3

检验方法的验证及确认-精选.pdf

检验方法是指实验室用于实施检验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标准检验方法和技术规范。检验方法是实验室实施检验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如果方法及程序不同 就会造成结果不同。本文就来聊聊如何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文章为原创大赛往期作品回顾, 在此仅作为对大家的启发之用。欢迎批评指正。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条款中规定:“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 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在条款中也有相应的规定。 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的抽取、处理、运输、存储和制备等各个环节,确认时应当 记录确认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确认的程序、确认对方法是否适合于预期的用途等,必要时还应包括不确定度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技术。 ? 下面谈谈就方法发生了变更时或颁布新标准时,对方法如何进行确认: 1.在首次对外出具数据之前应确认(证实)标准方法已被正确的运用。 2.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确认。 3.对标准方法定期清理或者查新,以确保最新有效版本。 一、检测方法的选择及使用要求 实验室资质认定(或认可)现场考核时确定的检测项目的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 准。所以说,当没有国际、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检验方法时,实验室应尽可能选择已经 公布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公布的方法,但应经实验室技术主管确 认。如是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因客户的特殊要求而发生的情况,其检验结果和报告上应有明确的说明。 另外需要使用非标准方法时,这些方法应征得委托方同意,并形成有效文件,使出具的报告为委托方和用户所接受。这是指必须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使用,所谓有效文件是指甲乙双方对使用非标准方法检测达成协议,一般来说应有双方签字盖章,也可以在检测委托(协议)书上注明,实验室在检测报告中也必需加以说明。 因此,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国家标准,然后是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非标准方法 仅限于委托方同意才使用。 对于实验室完成的每一项或每一系列检验的结果,均应按照检验方法中的规定,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在检验证书或报告中表述,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证书或报告中还应包括为说 明检验结果所必需的各种信息采用方法所要求的全部信息。除上述明确的要求外,检测报告中必需有检测数据和结论。 所以说,检测方法选择的核心就是方法有效性,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方法。

项目实施方案范例

项目实施方案范例 一、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特别是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每个阶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项,各个阶段之间都是承上启下关系,上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保证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的基础。下面将按照每个项目实施阶段分别介绍。 二、项目实施方案介绍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此阶段主任务: 公司:在合同签定后,指定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

组织完成项目目标。 公司项目组:进行前期项目调研,与用户共同成立项目实施组织,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 商务经理:配合公司项目组,将积累的项目和用户信息转交给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介绍给用户,配合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用户:成立项目实施组织,配合前期调研和召开启动会,签署《总体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2、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那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满足和影响这些需求、期望以确保项目能够成功。 3、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总体计划》是一个文件或文件的集合,随着项目信息不断丰富和变化,会被不断变更,主要介绍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工艺验证报告模板

工艺验证报告 内部资料禁止外传) 文件编码:100200 目录 1. 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验证目的.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 验证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验证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验证日期与相关批号.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简单工艺描述(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胺化工艺验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工艺参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验证人员及日期.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验证标准、分析方法.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验证数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验证结果分析、评价及建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 纯化工艺验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工艺参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验证人员及日期.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验证标准、分析方法.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验证数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验证结果分析、评价及建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0. .......................... 成盐工艺验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工艺参数.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验证人员及日期.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验证标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分析方法.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验证数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验证结果分析、评价及建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 .................... 验证结果批准、会签及日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调净化系统验证确认方案2015

XXXXXXXXXX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空调净化系统验证方案 编号: 制定部门制定者日期 审核部门审核者日期 批准人签名日期

目录 1.概述 2.验证实施小组成员与职责 3.GMP验证实施小组负责人员及职责 4.设计确认 5.安装确认 6.运行确认 7.性能确认 8.编制参考依据 9.附录

生产车间厂房设计为两层,一层为血液制品的原料生产区、制剂生产区、仓储区,生产区设有D、C、B级洁净区;二层为质检区。 2. 验证实施小组负责人员及职责 因为厂房新建是个较大的工程,涉及到的部门较多,需要各部门联合进行。IQ、OQ由系统供应商负责完成,工程部指定相关人员参与进行;PQ由质量保证部为主要负责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验证安排,各部门安排人员配合进行。 成员部门职责 3. GMP风险分析(RA) 3.1目的 根据系统功能及GMP的要求,确定空气净化系统各部位、部件功能影响质量的重要性,进行风险分析并确定主要风险进行重点验证。 3.2 GMP风险分析的内容 3.2.1计算方法:风险结果=发生几率*严重程度(数值越大风险越小)*可预知性 3.2.2标准:每个项目数值为5,高风险:(1~8),中等风险(8~36),低风险(36~125)3.2.3风险分析总结汇总:根据风险分析确定验证项目。见附表1 4设计确认 4.1目的 对空气净化系统的选型和订购设备的技术规格、参数和指标适用性的审查,审核工程设计文件是否符合预定的设计标准和GMP要求,同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4.2设计确认的内容 根据技术指标、GMP要求检查系统流程图及URS符合要求。有偏差的,在相应栏输入“N”,并且在偏差汇总详细描述这一项)见附表2 4.3设计确认的偏差汇总见附表3 4.4制定最终URS并确定供应商 根据审核设备的技术指标,制定最终URS并进行商务谈判选择供应商。见附表4 5安装确认

验证方案示例

验证方案示例 PG40高速旋转式压片机验证方案 北京国药龙立科技有限公司

1 验证目的和范围 1.1 目的:为了保证PG40高速旋转式压片机的安装、运行和性能符合制药公司的规定标准及使用要求,本方案制定了该设备的验证范围和方法。确认结果用于确认该设备的设计、安装、运行和性能是否达到原设计标准和GMP要求。 1.2 本方案适用于制药公司生产单位压片岗位的PG40高速旋转式压片机的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 1.3 设备概述 1.4 工作原理 1.5 冲盘的节圆冲孔中安装着上下冲杆及中模,上冲由一个连续凸轮引导,下冲由下拉凸轮、填充凸轮和出片凸轮引导,上下冲杆的尾部嵌在固定的曲线导轨上,当冲盘作旋转运动时,上下冲杆即随着曲线导轨作升降运动,并通过压轮的挤压作用达到压片的目的。 1.6 工艺用途和适用范围 1.7 本机适用于含粉量(100目以上)不超过10%的颗粒状原料压片。用于制造过程中的压片工艺。本机适用于含粉量(100目以上)不超过10%的颗粒状原料压片。 1.8 设备组成 1.9 主传动系统有大功率主电机、变频器、蜗轮减速器、主传动轴,冲压组合有冲盘组合、上下冲杆、中模、上下预压轮、上下主压轮、填充装置、上导轨盘、下导轨凸轮,配套装置有强迫加料系统、出片装置、吸尘系统、液压系统、润滑系统、手轮调节机构和电气控制柜等组成。 1.10 该设备全封闭,中冲盘为不锈钢材料,表面光亮,能防止交叉污染,符合GMP要求。采用变频调速,操作方便,运行平稳。配有过载保护装置,当压力过载时,能自动停机。强迫充填,二次压力成型,电脑自动控制。触模屏显示,参数设置,三菱PLC控制。 1.11 2 验证人员及职责

工艺验证确认方案

工艺验证/确认方案工艺名称: 批准/日期: 审核/日期: 编制/日期:

目录 一、概述 二、目的范围 三、机构人员 四、职责分工 五、验证/确认准备 六、验证/确认内容 1.相关因素 2.因素水平 3.加工工艺 4.结果判定 七、偏差处理 八、变更控制 九、状态保持 十、附件

工艺验证/确认方案 一、概述 由于经特殊过程加工的过程产品,其质量无法在过程完成后进行检验,因此按质量体系要求,对特殊过程的生产工艺进行验证/确认。 二、目的范围 证明该工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加工结果符合质量要求。 三、机构人员 四、职责分工 组长:负责起草方案及报告; 负责方案培训; 负责督促验证小组成员按照方案执行并做好记录。 组员:生产部的组员负责具体操作; 质量部的组员负责相关检验。 五、验证准备 验证实施之前,以下条件必须满足: 1.确认所需的相关文件已获得批准,且为有效版本。 2.各相关人员均已经过相关培训且考核合格。 3.相关的设备、仪器状态正常,计量器具在计量有效期内。 4.相关的材料符合方案要求。

5.实施的环境符合要求。 六、验证/确认内容 1、相关因素 1.1工序赋予产品的质量特性 1.2影响质量特性形成的因素 2、因素水平 3、拟采用的工艺 应考虑各极限情况 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结果判定 七、偏差处理 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偏差均应详细记录,并由验证/确认小组提出解决方案。 八、变更控制 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关于本方案、人员、设备、材料、环境的变更,均应进行评估。方案发生变更时,应对方案进行修订并获得审批,方案修改后,应对修改前获取的数据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九、状态保持 结合本次验证/确认的情况及结果,评估工艺再验证的条件及再验证的周期,确保工艺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 十、附件 1、人员资格确认记录 2、生产设备确认记录 3、相关材料确认记录 4、执行文件确认记录 5、工作环境确认记录

3Q模板 IQOQPQ验证方案模版

IQ/OQ/PQ验证方案模版 使用说明:针对此模版使用者 此模版应用于系统/设备确认验证方案的起草,规定了方案格式和通用内容。因此系统/设备确认验证方案的产生形成过程必须以此模版给出的格式为指南并且要严格符合验证组织和实施sop(xxxxx)的要求。 此模版作为一个指导,由一些必须在实际操作中执行章节组成. 这些章节/ 内容项目以青色标明。在完成这些青色标注的项目后必须用黑色字体的文字部分来代替,删除或覆盖掉。而与本次验证不相关的部分/项目以黑字内容可直接从模版中删除。

方案批准: 批准意味着该确认方案已经被审核并且是完整和可接收的。

目录 (列出本文件的主要标题及相应的页码) 1.验证小组签名 (3) 2. 缩写和定义 (3) 3. 参考文件 (3)

1.验证小组签名 在本验证中涉及的所有人员必须完成下表,作为在该文件中所有签名/首字母签名的识别(可增加表格行数)。 2. 缩写和定义 此文件中可能使用的首字母缩写如下(可适当增减),通用的首字母缩写不用在此定义例如FDA, DQ, IQ, OQ, SOP, cGMP CIP 在线清洁 CoC 变更控制 CSV 计算机控制系统验证 DAM 文件审批矩阵 HMI 人机互动过程 RA 影响评估通常也叫风险分析 PID 工艺,管道系统图表 PLC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 PQP 工程确认计划 QSR 验证总结报告 EHS 环境,健康和安全 SRS 系统要求标准 URS 用户需求标准 3. 参考文件 以下是在此文件可能引用参照的资源 3.1 GMP规程 3.1.1 欧盟GMP及其附录x 3.1.2中国GMP及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3.1.3 美国GMP 3.1.4 中国药典X版

紫外分光光度计年度验证方案总结

UV-26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验证文件 2017年 (设备编号: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目录1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2概述 3验证目的 4再验证人员 5验证支持性文件 6相关文件检查 7仪器状态检查 8运行确认 9性能确认 10再确认

1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1.1验证方案的起草及执行 1.2验证方案的审批

2概述: ?设备名称:紫外分光光度计 ?设备编码: ?规格型号:UV-2600 ?制造商:岛津仪器(苏州)有限公司 本紫外分光光度计是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范围是185~900nm,波长精度±0.3nm,光谱带宽0.1/0.2/0.5/1/2/5 nm,具有数字显示,可以记录吸收光谱。 当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收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厚度(光路长度)成正比,即A=E·C·L,据此通过测定吸收度计算溶液的浓度得到被测物质含量。 本仪器主要用于测定原料和成品的紫外比值、透光率及含量等。 3验证目的: 3.1设备安装状态检查:检查设备各部件完整无损,电源稳定可靠,安装环境符合要 求。

3.2运行确认:确认仪器的使用具有权限控制并能通过自检,各种控制功能与性能符 合要求;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确认仪器的波长、吸收度、杂散光、吸收池配对误差等性能指标符合要求;确认工作站稳定,数据处理稳定可靠。 3.3性能确认:以某某产品检测为例,证明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的线性、重复性等性 能符合要求 4再验证人员: 5验证支持文件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 《岛津紫外分光光度计UV-2600使用说明书》 6相关文件检查 6.1相关文件检查结果

(工艺技术)小儿感冒颗粒工艺验证方案

小儿感冒颗粒工艺验证方案 VA/J—0 /00 起草人:日期:年月日会签人: 固体制剂车间:日期:年月日生产部:日期:年月日质量管理部: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日期:年月日

小儿感冒颗粒工艺验证方案(前处理)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中药提取车间小儿感冒颗粒(前处理)的工艺验证。 2.责任: 中药提取车间:负责工艺验证方案本车间验证的组织实施。 生产部:负责工艺验证方案起草。 质量管理部QA人员:负责协助验证方案的组织实施。 质量管理部QC人员:负责按计划完成工艺验证方案中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论正确可靠。 QA验证管理员:负责验证工作的管理,协助工艺验证方案的起草,组织协调验证工作,并总结验证结果,起草验证报告。 质量管理部经理:负责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 生产技术总监:负责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的批准。 验证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概述 小儿感冒颗粒是我公司已生产多年的产品,在多年的生产过程中,此产品生产工艺系统是稳定可靠的。公司现有的厂房都已经验证合格。工艺用水已检验合格,主要生产设备,样品取样及检验方法,设备清洁方法均已经进行验证合格。在人员培训合格并已经取得上岗证的基础上,辅以工序生产及检验结果依据。 4.验证目的 本产品工艺验证方案的目的:为评价小儿感冒颗粒产品生产系统要素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生产工艺因素提供系统的验证计划。以保证实现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按照现生产工艺能够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小儿感冒颗粒,并确认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及生产系统的可靠性。 在试生产的同时对小儿感冒颗粒(前处理)的生产工艺进行验证。进行生产工艺验证的产品批次为连续生产三批。

新版GMP智能溶出仪确认验证方案(DOC)教学内容

ZPS-8G/RC806D型智能溶出仪确认/验证方案 目录 1 概述 2 仪器原理 3 确认方案制定的依据 4 确认目的 5 验证小组成员、职责与人员培训 6 相关文件确认 7 仪器、仪表、容量器具校准确认 8 验证过程风险评估 9 确认与验证的内容 10 异情情况处理 11 再确认 12 确认结果评定与结论 13 附件

1概述 1.1 仪器名称:智能溶出仪 1.2 仪器型号:ZRS-8G 1.3 仪器编号:YQ4-04-1 1.4 仪器生产厂家:天津大学无线电厂 1.5 出厂日期: 2006年10月 1.6 安装位置:实验室理化室 2 工作原理 智能溶出仪是测定药品中活性药物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该机主要由电动机、恒温装置、蓝体、蓝轴、搅拌桨、溶出杯及杯盖等组成,本机对药物的溶出度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3 确认方案制定的依据 依照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版》、《药品GMP指南》、《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所示的原则,制定了本确认方案,由检验仪器与检验方法确认小组会同设备管理部人员及化验室操作人员实施确认。 4 确认目的 因仪器变更使用场所,所以按照 GMP 的要求,需要对该仪器进行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以确定目前的实验室环境能否满足仪器的正常操作和使用,仪器是否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能否满足确认可接受标准和日常分析测试工作的需要。 5 验证小组成员、职责与人员培训 5.1 验证小组成员 5.2 职责 组长(质量管理部经理):

●负责确认/验证方案的批准; ●负责确认/验证报告的批准、验证周期和验证证书发放; ●负责确认/验证工作的协调,确保确认/验证方案顺利实施。副组长(实验室主任): ●负责确认/验证方案的审核; ●负责确认/验证报告的审核; ●负责对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负责偏差处理和变更; ●负责确认/验证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 组员(设备动力部经理): ●负责仪器调试维护和保养; ●负责验证所用仪表量具的校准; ●负责协助仪器操作工对仪器的确认/验证。 组员(QC): ●负责确认/验证方案、确认/验证报告的起草; ●负责仪器的操作使用; ●负责按确认/验证方案执行确认; ●负责确认/验证的相关取样; ●负责采集和记录各种验证数据,如实填写; ●负责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负责向确认/验证小组报告确认/验证中出现的问题。 组员(QA): ●负责确认/验证的检查、监督、指导; ●负责确认/验证的偏差调查和处理。 组员(人力资源部): ●负责组织对仪器确认/验证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5.3 人员培训确认

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验证方案与报告

工艺验证报告

* * * *制药厂

1概述 * * * *胶囊的工艺验证是在厂房、设备、公用设施的验证合格后,按既定的验证方案,分别在011001、011101、011102连续生产的三批产品中进行。现将验证工作情况作以下报告。 2验证结果 2.1收料 2.1.1目的:确认该过程不影响原、辅料的质量。 2.1.2环境检查: (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1.3结论:经验证该过程可保证物料的质量不受影响,验证记录见附件1。 2.2粉碎、过筛工序 2.2.1目的:确认该工序能够得到细度合格的物料。 2.2.2环境检查: (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2.3结论:按方案进行验证,其结果表明该工序能够得到细度达140目 的原料细粉,验证记录见附件2。

2.3称量、配料工序 2.3.1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保证物料的品种、数量符合要求。 2.3.2环境检查: (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3.3结论:经验证该过程能保证物料种类、数量的准确无误,验证记录 见附件3。 2.4制粒工序 2.4.1干混过程 2.4.1.1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将物料混合均匀,并确定干混时间。 2.4.1.2环境检查: (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4.1.3结论:在环境、设备等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按方案进行操作,检 测结果表明:干混2min时,不同点取样,其主药含量测定值之间的RSD大于3%;干混3min和4min时,不同点取样,含量测定值之间的RSD均小于3%。检测结果表明方案中设定3min、4min时间均能使药物混合均匀,考虑到设备等影响因素,将此过程的干混时间定为3min,验证记录见附件4。 2.4.2制粒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