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学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肺癌

发病因素
1.吸烟 80%~90%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 2.大气污染 3.职业致癌因素 :石棉、镍、铬酸盐等
发病因素
1.吸烟 80%~90%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 2.大气污染 3.职业因素
4.基因突变 5.电离辐射 6.其他:感染(结核、真菌、病毒),遗传因素,
免疫低下。
病理变化
(一)大体类型(2013年)
肺癌 原发性肺癌
何为肺癌?其相关因素有哪些? 怎样进行分类? 有什么样的症状?
肺癌:支气管肺癌
指起源于 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 腺体上皮细胞 肺泡上皮细胞 的恶性肿瘤。
发病因素
1.吸烟 80%~90%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
每吸一支香烟寿 命缩短7分钟
10盒,减少1天
发病因素
1.吸烟 80%~90%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 2.大气污染
慢性支气管炎
鳞化
(二)腺癌
仅次于鳞癌,占25% 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下层腺体、肺泡粘膜上皮 女性多见;周围型多见;被动吸烟 血管丰富,局部浸润和血行转移早 治疗效果和预后较鳞癌差 肺泡细胞癌
肺泡细胞癌
腺癌的一种类型 较少见 起源于肺泡粘膜上皮或支气管粘膜上皮 高、中、低分化 分型: 多结节型:呈单个或多个结节灶
(四)大细胞癌
未分化癌 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血道转移早 瘤细胞大,胞浆丰富,细胞异型性显著,瘤巨细胞
肺 癌 病 理分类
鳞癌
腺癌
小细胞癌
大细胞癌
中央型 男性多 淋巴转移较慢 放化疗不敏感 预后稍好
周围型 女性多 血行播散较早 化疗较敏感 预后差
中央型 中老年男性 血行转移较早 放、化疗敏感 预后差
1.手术治疗:早期以手术为主 2.化疗 3.放疗 4.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5.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整合素α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关作用研究进展

( D S T ) 。@S r c激 酶 家族 , 形成 了 B 结构 尾 端 多个 磷 酸 化酪 氨酸残 基 。④接 头蛋 白 ( S HC ) , 可 以与 p
的磷 酸化 酪 氨 酸残 基 相 连 接 , 并激活 R a s — MA P K途
从 而参与 肝癌 细胞 的黏 附与转 移过程 。 2 . 2 B S t i p p等 在在 体 肿 瘤研 究 中发 现 , 十
整 合 素 家族 是 一 类 由 O r . 和 1 3两 个 亚 单 位 以 非
共价 键结 合形 成 的异二 聚体跨 的表 达。在这些研 究 中, 仪 整 合 素 的作 用 比 O r . p , 整合 素更 为引人 注 目。 针对 1 3 亚单 位 研 究 发 现 , B 的胞 质 末 端 与 其
恶性肿 瘤 的侵袭 、 转移 是一 个动态 的 、 连续 的过 程 。研究 发 现 , 恶 性肿 瘤 的发生 、 发展 、 侵 袭 和转 移 常常伴 有 E C M 及 其 细胞 表 面受体 表达 的变 化 。整 合素 的表 达在不 同肿 瘤细胞 以及 同一 细胞 的不 同 阶
段各 有不 同 。
肝 癌 转 移 的 关 键 步 骤 之 一 是 改 变 细 胞 外 基 质
( E C M) 与 肿 瘤 细 胞 的 亲 和 性 。近 年 来 随着 研 究 的 深入 , 确定 了整合 素 在癌 症 黏 附 、 侵袭 、 转 移 过 程 中
起 到 了关 键作 用 。而 在 肝 癌 的转 移 过 程 中 , 对 整 合
关键词 : 肝肿瘤 ; 整合 素 0 【 亚单位 ; 层黏连蛋 白; 转移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3 . 1 2 . 0 4 0
四种不同检查方法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HISTOCHEMISTRY AND CYTOCHEMISTRY第29卷第6期2020年12月V ol.29.No.6December.2020〔收稿日期〕2020-07-09 〔修回日期〕2020-12-10〔作者简介〕郑海燕,女 (1986 年),汉族,主管技师*通讯作者(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四种不同检查方法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郑海燕,高德宏,方庆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厦门 361003)〔摘要〕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简称刷片)细胞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简称灌洗液)细胞学、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简称活检)、经皮肺穿刺(简称穿刺)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刷片、灌洗液、活检、穿刺的病理检查结果,通过比较4种不同方法的诊断阳性率来评价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161例肺癌患者的刷片、灌洗液、活检、穿刺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44.10%(71/161)、32.30%(52/161)、87.25%(89/102)、97.44%(76/78);刷片的阳性率与刷片+灌洗液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检+刷片+灌洗液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刷片+灌洗液;穿刺+刷片+灌洗液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刷片+灌洗液;4种方法联合检查阳性率为100%(19/19)。
结论 通过刷片、灌洗液、肺活检、肺穿刺多种方法的联合检查可提高肺癌检出率,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肺癌;支气管镜;刷片;灌洗液;活检;穿刺;阳性率〔中图分类号〕R329.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705/ j. cnki. 1004-1850. 2020. 06. 012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four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of lung cancerZheng Haiyan, Gao Dehong, Fang Qingquan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fiberoptic bronchoscopic Brushing Cells (brush for short),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cytology (lavage for short), transbronchoscopic lung biopsy (biopsy for short) and percutaneous lung puncture (puncture for short) in the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Methods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brush, lavage, biopsy and puncture in 161 patients with primary lung cancer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four different methods wa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positive rates of diagnosi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brush, lavage, biopsy and puncture in 161 cases lung cancer were 44.10% (71/161), 32.30% (52/161), 87.25% (89/102) and 97.44% (76/78),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si -tive rates of brush group and brush + lavage group. The positive rate of biopsy + brush + lavag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rush + lavage group. The positive rate of puncture + brush + lavage group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of brush + lavage group.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the four methods was 100% (19/19).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examination of brush cytology, lavage fluid cytology, lung biopsy and lung puncture can improve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lung cancer, and provide more diagnostic basis for clinical practice.〔Keywords 〕Lung cancer; bronchoscope; brush; lavage fluid; biopsy; puncture; positive rate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居于首位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
早期肺癌诊断的进展

早期肺癌诊断的进展
钟殿胜;陈宝元
【期刊名称】《临床内科杂志》
【年(卷),期】2010(027)004
【摘要】@@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死亡率高居榜首.2008年,全世界大约有152万人被诊断为肺癌,131万人死于肺癌,超过了其它任何一种肿瘤[1].肺癌
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5%~90%,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和鳞腺癌等,外科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近30年来,虽然外
科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化疗药物和治疗方案不断出现,但肺癌的5年生存率依然在15%左右,甚至更低.预后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约2/3以上的患者就诊时已有局部和(或)
远处转移,丧失了外科切除的机会.
【总页数】3页(P224-226)
【作者】钟殿胜;陈宝元
【作者单位】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肺癌诊断及早期筛查方法研究进展 [J], 石光;董金香;张欣;尚坤
2.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J], 田笑如;张毅
3.早期原发性肺癌诊断和治疗进展 [J], 支修益;姜格宁
4.影像学联合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早期肺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J], 袁虹;李晶晶;
5.影像学联合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早期肺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J], 袁虹;李晶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肝癌新型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与应用

原发性肝癌新型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与应用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 占75%~85%、ICC 占10%~15%。
本文中的“肝癌”一般指HCC。
原发性肝癌诊断传统的血清标志物血清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
血清AFP≥400μg/L,在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消化道肿瘤后,高度提示肝癌;而血清AFP 轻度升高者,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或进行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诊断。
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DCP)、血浆游离微RNA(microRNA,miRNA)和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也可以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特别是对于血清AFP 阴性人群(证据等级1,推荐A)。
基于性别、年龄、AFP、PIVKAⅡ和AFP-L3 构建的GALAD 模型在诊断早期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6%和93.3%,有助于AFP 阴性肝癌的早期诊断(证据等级2,推荐A)。
目前已有基于中国人群大样本数据的优化的类GALAD 模型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原发性肝癌新型血清标志物miRNA近年来,“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包括循环游离微RNA(Circulating cell-free microRNA)、循环肿瘤细胞( CTC )、循环肿瘤DNA(ctDNA)等,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肝癌“液体活检”也取得较多进展,相比于血清AFP 等临床常用血清学分子标志物可能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CTC 检测可以成为一种肝癌预后预测和疗效评价的临床新工具。
有报道,外周血EpCAM+ CTC 具有干细胞样特性,是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检测CTC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及放射治疗后肝癌复发和进展具有预测作用;不同部位的CTC 能预测不同转移类型;动态检测CTC 可以用于监控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
术中肺灌洗细胞学检查在重症肺功能不全肺癌局部切除中的应用分析

近年来 由于空气污染和吸烟 比例 的增加 , 肺癌发病率呈
上升趋 势。肺 癌在男 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 已居首位 , 成为危 害健康 的主要疾 病。早期 肺癌 最有效 的治 疗方法 是标 准 的
肺 叶切 除术 。但肺癌在 高龄患者中 比较多 , 部分肺 癌患者 由
中华 临床 医师 杂 志 ( 子版 )0 i 1 第 5卷 第 2期 电 21 年 月
( 文 图 片见 光 盘 ) 本
肺癌肿块 , 但切除边缘有 无癌 细胞残 留, 肿瘤是 否切 除完整 成为最为关心的 问题 。肿瘤 组织 能否完 整切 除是影 响手术 有效性和患者预后 的重要 因素 。以前鉴别 肿瘤 切缘残 留的 方法主要有 2种 : 瘤切缘 多点 取材快 速冰 冻病理 、 缘玻 肿 切
璃 滑 片 病 理 。这 两 种 方 法 复 杂且 价 格 高 , 口边 缘 常 常 不 切 能 完 全取 材 , 易 有 癌 遗 留 , 响 实 际效 果 。2 0 容 影 0 0年 Hgs— i h a
[ ] 穆魁 津 , 1 林友华 . 肺功能测 定原理与 临床应用. 京 : 北 北京 医 科大学 、 中国协和医科 大学联合 出版社 ,92:2 19 5 . [ ] 伍硕允 , 2 卢珠 明, 伯进 , 重 症肺功 能不全肺癌患 者局部 梁 等.
中华 临床 医师 杂 志 ( 电子 版 )0 年 1 第 5卷 第 2期 2u 月
C i Ciii sEet ncE io )Jn ay1 .0 1V 1 . o2 hnJ l ca ( l r i dt n ,aur 52 1 .0. N . n n co i 5
・
短篇论著 ・
术 中肺灌 洗 细胞 学检 查在 重症肺 功 能 不全肺 癌 局 部切 除 中 的应用 分 析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肺癌的临床诊断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肺癌的临床诊断张鲁磊【摘要】目的探讨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肺癌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8月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100例的临床方法与诊断价值.结果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60%~70%,细胞学检查最为简单、易行,患者无痛苦,可反复取材,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结论肺部脱落细胞学检查检出癌细胞是早期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3(007)005【总页数】2页(P51-52)【关键词】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肺癌;检验【作者】张鲁磊【作者单位】154002,黑龙江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方法,对肺癌普查能发现部分早期肺癌。
细胞学检查最为简单、易行,患者无痛苦,可反复取材,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100例临床检查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100例,其中男64例,女46例,年龄22~84岁,平均61岁。
行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1.2 方法1.2.1 标本采集自然咳痰法嘱患者反复漱口,将口内的唾液全部吐尽,深呼吸后用力咳痰,反复4~5次,咳出肺深部的痰液。
连续3 d送检,以提高检查的阳性率。
雾化吸入咳痰法,患者痰液较稠不能自然咳出,通过雾化吸入可获得较好的痰标本。
被检者尽量排尽鼻腔、口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雾化吸入10~15 min,随时将痰咳入干净的玻璃器内。
1.2.2 方法用竹签挑取有诊断价值的痰液1 ml左右置于干净的玻璃片上,然后用竹签将痰的多余的液体部分刮去,剩余粘稠痰液约0.2 ml(黄豆粒大小),用竹签慢慢铺开,涂片厚度约1~2 mm,一般涂片4张。
由于痰液标本粘稠度较大,一般选用渗透力较强的固定液带湿固定20 min,然后用H-E 染色或瑞-吉氏复合染色[1]。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全文

肺癌的筛查
(4)个人肿瘤史:既往罹患其他恶性肿瘤者可能携带异常基因突变,基因 突变可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对于肺癌基因筛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5)一二级亲属肺癌家族史:一级亲属被诊断为肺癌的个体患肺癌的风险 明显升高。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能存在可遗传的肺癌易感位点。 (6)慢性肺部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和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 疾病患者肺癌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支气管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及其在愈合 过程中的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可能发展成肺癌。
肺癌的筛查
(三)筛查频率(2A类推荐证据): ▪ 建议肺癌筛查的间隔时间为1年,不推荐间隔时间>2年的筛查模
式。年度筛查结果正常的,建议每1~2年继续筛查。 (四)筛查组织人员(1类推荐证据): ▪ 实施肺癌筛查的关键是必须有多学科专家共同协作的团队,推荐
进行肺癌筛查的医疗机构建立影像科、呼吸内科、胸外科、肿瘤 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协作团队。
肺癌的筛查
3.多发结节的管理:
▪ 对于多发结节的随访频率应基于最大/最可疑的结节进行评估,且每个结节应独立进行评估, 除非病理学明确为转移。对于高度怀疑转移性病灶应考虑进行病理学活检。条件允许的情况 下可对多个病灶进行病理学评估。对于患者因多发结节导致治疗方案选择困难时,建议采用 多学科讨论方式确定治疗方案。
中华医学会肺 癌临床诊疗指 南(2023版)
前言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及世界各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 一。2022年中国的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肺癌排名第1位,占18.06%,而肺癌 死亡人数占中国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3.9%,同样排名第1位。早期肺癌多无明显 症状,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晚期肺癌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在 2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小专论r通讯作者:李 俊,,研究方向:肿瘤细胞学细胞学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谢黎黎综述,李 俊审校(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安徽合肥 230022)摘要: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已跃居全球恶性肿瘤的首位,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延长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细胞学检查在肺癌的诊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新兴的细胞学诊断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联合检测方法,可提高传统细胞学检查的敏感率,也为肺癌早期诊断的难题提供了可靠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液基细胞学;分子生物学Recent developm e nt of cytology test i n t he diagnosisof prim ary lung cancerX I E L -i l,i LI Jun(D epart men t of O ncology,The F i r st Aff iliate d H o s p ital of A nhuiM edical Universit y,H efei 230022)Abstrac t :A t t he present ti m e ,t he m orbi d ity and fata lity rate of l ung cancer i s up t o t he first p l ace of ma li gnant tu m or all over the w orld .So the diagnosis o f lung cance r i s m ost i m portant as early as possible .C yto l ogy re m a i ns a high pri o rity i n t he d iagno si s o f lung cancer .The assoc i a te techno logy o f developi ng cyto l ogy and m olecu lar b i o l ogy ,w hich advances t he sensiti v ity of cyto l ogy ,offers the settle m ent o f early stage o f lung cancer .K ey word s :pri m a ry l ung cance r ;liquid based cy tology ;m olecu lar b i o l ogy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跃居全球恶性肿瘤的首位。
尽管现在越来越多新技术的应用,但肺癌的5年生存率仍在14%左右[1],由于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一旦确诊,大部分患者已属中晚期[2]。
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室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常规细胞学检查因其简便,创伤小,且特异性较高,已普遍应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且特异性较高。
但由于受到标本质量,制片染色技术,读片人员经验等多方面的限制,传统细胞学的灵敏性较低,故很多学者在细胞学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提高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 液基细胞学液基细胞学检测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制片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妇科肿瘤的筛查和诊断。
目前常用于临床的是液基细胞学膜式制片系统和液基细胞学沉降式制片染色系统。
这两种方法采用/膜式过滤法0分离出采集样本中的杂质,再通过压片技术将细胞制作成涂片。
采用这种使制片总体标本采样量增加,背景清晰,可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3]。
但是由于这两种技术的自身原理限制,无法对送检测的标本细胞进行全面处理。
液基簿层细胞学制片技术是新近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细胞学检测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采用了离心沉淀和细胞粘附技术。
通过梯度离心将粘液和坏死物与有诊断意义的脱落细胞混匀,形成均匀的悬浮液,最后在计算机控制下制成单层薄片。
液基细胞学沉降式制片染色系统可对采集到的标本细胞全部处理,并制片成为有效识别细胞,克服了液基细胞学沉降式制片染色系统和液基细胞学膜式制片系统的最大弱点。
液基簿层细胞学制片技术除了具有液基细胞学膜式制片系统液基细胞学膜式制片系统及液基细胞学沉降式制片染色系统的优点外,其获得的细胞数量更多,核染色鲜明,细胞间界限分明,更易读片。
液基细胞学可多次制作出相同效果的超薄涂片,提高了细胞学诊断的可靠性。
何沁[4]报道在体腔积液标本的检测中,液基细胞学技术的应用较传统细胞学技术更容易发现肿瘤细胞。
因此,液基细胞学标本室很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较传统涂片更适合于进行免疫组化和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和多种实验性研究,为肺癌细胞学诊断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2 分子生物学研究2.1 痰 支气管肺癌的起始部位多为支气管粘膜上皮,癌变后肿瘤表面的癌细胞可脱落并随痰液排除体外。
在传统细胞学检查中,痰细胞学的敏感性较低,在液基细胞学的基础上,加强痰液中脱落上皮细胞的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查应该是较好的诊断方法。
有学者研究[5],在肺癌癌前病变阶段,3p14.2(即FH IT 基因)等位基因缺失常见。
并且,F I HT 的3个位点在异型增生中广泛存在。
因此,有研究者认为以液基细胞学为基础,检测痰液脱落细胞FH I T 基因可以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新途径,并且采取多位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6]。
T ockman [7]等报告了一种敏感的早期肺癌检测的方法,即采用抗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 -neous nuc l ear ri bonucleoprote i n ,H nRN PA 2/B1)单克隆抗体免疫染色痰脱落细胞,在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出现前2年,肺癌患者痰中即可检测到抗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
,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1%及88%,明显优于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胸部X 线平片普查肺癌。
故有学者认为临床上对某些怀疑肺癌但影像学阴性、细胞学阴性的患者,进行H nRN PA 2/B1、H n RNPB l 的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8]。
另外,人们开始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痰中的脱落细胞进行肺癌相关基因的检测。
已有研究发现[9],p53突变和p16超甲基化可能是有希望的痰液筛查指标。
Som er [10]等报道了在肺腺癌患者中,#966#安徽医药 A nhui M e d ical and Pharmaceu tical Journa l 2010Aug ;14(8)们在传统痰细胞学的基础上,以液基细胞学技术为平台,引入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使痰细胞学检查在肺癌早期诊断的方面向前迈进一步。
2.2胸腔积液的细胞学研究胸水中找到肿瘤细胞是确诊恶性胸水的一种快速、可靠且经济的方法。
但是只有当肿瘤侵犯胸壁并且肿瘤细胞脱落至胸水中,才可能在胸水中找到。
采用常规涂片的胸水细胞学方法时,文献报道高达12%的病例会遇到间皮细胞与肿瘤细胞难以鉴别的状况[11]。
图像细胞光度术是继流式细胞分析术之后又一项重要的细胞分析技术,可用于胸水中肺癌脱落细胞的DNA定性定量分析[12]。
其主要技术是通过能与DNA特异性结合的燃料染色后,利用对其吸光度的测量即可对DNA进行定量。
对肿瘤细胞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预后加以判断。
恶性细胞由于其DNA含量与正常不同,则称为非整倍体或异倍体。
有研究者[13]认为图像细胞光度术与流式细胞学技术的相关性很好,在少量癌细胞的评估方面优于流式细胞学技术,可提供客观、准确、可靠的良、恶性病变的重要辅助诊断指标,从而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Y ang[14]等发现胸水沉淀物中W I F-1启动子区域检测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学检查的辅助方法,并指出W IF-1启动子区域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敏感性为69.4%,特异性100%,且患者的年龄、性别与W IF-1的检查结果无相关性。
有文献报道[15]D2-40抗体免疫组化检测在肿瘤性间皮细胞和反应性间皮细胞中存在差异,提示D2-40可用于鉴别胸水中转移性腺癌和间皮细胞。
而有些研究者发现H B M E-1标记间皮细胞的敏感度为77.2%,特异度为61.2%[16],HB M E-1是用人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细胞悬液作为免疫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与存在于间皮细胞微绒毛表面的抗原起反应。
故研究者提出可将D2-40和H B M E-1联合检测,可增加肺癌胸水敏感性。
M OC-31即人类全癌上皮相关糖蛋白-2(hun m an pan-carc i no m a-associated epitheli a l g lycopro te i n-2)。
M OC-31在肺癌、结肠癌等多种上皮源性肿瘤组织中有过度表达,而在间皮源性组织中则不表达或低表达。
因此,有研究者将这一特点应用于胸水中肺癌细胞和反应性间皮细胞的鉴别工作中。
U eda[17]采用M OC-31标记了5例肺腺癌性胸水,其敏感性为100%,而4例反应性间皮性胸水均为阴性表达,特异性为100%,故M OC-31是鉴别肺癌细胞与反应性间皮细胞的重要的肿瘤标志物。
2.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传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是利用纤支镜将无菌盐水注入肺泡内,并检测该灌洗液中是否可见肿瘤细胞。
但该方法的敏感性较低,研究者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中肿瘤细胞基因的改变,从而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F ieldi ng[18]等对23例痰细胞学证实为肺癌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中,测定抗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基因,其中有22例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有研究显示利用PCR技术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K-ras,p53基因[19],发现其诊断的特异性高达100%,且与癌组织中K-ras,p53基因的检测比较,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故可考虑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中基因突变的检查方法代替组织中的检测,以提高肺癌患者接受检查的顺应性。
有学者认为p16基因甲基化是肺癌发生时的最早期事件,而其他基因家族的发生较晚一些。
并有研究发现在无创检测方法中,支气管灌洗液中p16阳性率最[20],可最为无创检查方测定端粒酶活性的研究逐渐兴起,有学者报道[21]其对60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测定,检出率为80. 5%,与5例肺癌组织中活性测定率80.0%相近(P>0.05),且解剖起源不同的肺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阳性率相近(P>0.05),提示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检测端粒酶活性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自1930年以来,肺癌细胞学检查已成为肺癌早期诊断及筛查的重要手段。
其特异性高,敏感性低。
为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研究者在检查技术和检查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及联合。
但是肺癌的诊断并不是任何单纯一种方法即可解决的,就目前来看,肺癌的细胞学诊断联合分子生物学、影像学及内镜技术等多种互补,将有可能解决肺癌早期诊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