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课件
合集下载
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课件)九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c
sin
A
=
∠A的对边
斜边
斜边
a =c
b
A
c
cos
A
=
∠A的邻边
斜边
=
b c
斜边
b邻 A 边
谢谢~
B1 A1
B2 A1
B1 A1
B2 A1
B1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A1B1上的位置呢?
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B2
(4)如果改变梯子A1B1的倾斜角的大小呢?
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C1 C2
A1
探究新知
(1)Rt△B1A1C1 ∽ Rt△B2A1C2.
(2)相等
∵ Rt△B1A1C1 ∽ Rt△B2A1C2,
=
a c
tan A a a c sin A b c b cos A
若∠A+∠B=90°;一个 锐角的正弦等于它余角的余 弦,sinA=cosB;一个锐角的 余弦等于它余角的正弦;
cosA=sinB.
探究新知
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同一个角:①商的关系:tanA= sin A ;②平方
关系:sin2A+cos2A=1.
A
B
斜边
∠A的对边
┌ ∠A的邻边 C
结论: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 斜边的比, ∠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也随之确定.
探究新知
核心知识点一: 正弦、余弦的定义
想一想:如图.
(1)直角三角形A1B1C1和直角三角形A1B2C2有什么关系?
(2)A1C1 和 A1C2 有什么关系? B1C1 和 B2C2 呢?
探究新知
• 定义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sinA,cos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 造直角三角形). 2.sinA,cos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分别表示∠A的正弦,余弦 (习惯省去 “∠”号). 3.sinA,cosA 是一个比值,是直角边与斜边之比.注意比的顺序
1.1锐角的三角函数第2课时正弦与余弦课件(共37张PPT)

边上的高,AD = 4,求CD和sinC.如果∠BAC<90°呢?
B 'C '
BC
,∠A =∠A'=α,那么
与
有什么关系.你能试
AB
A' B '
着分析一下吗?
B'
B
量一量,算一算
A
C
A'
C'
证一证
因为∠C =∠C' = 90°,∠A =∠A' = α,
所以 △ABC∽△A'B'C'
A
B'
B
C A'
在 Rt△ABC 中,如果锐角 A 确定,那么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也随之确定.
B
BC BC 3
,
解: ∵tan A
AC 10 4
BC 7.5 .
┐
C
10
A
探究新知
如图,当Rt△ABC
B
中的一个锐角A确定时,
斜边c
∠A的对边a
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便
随之确定.此时,其它边
之间的比值也确定吗?
A
┌
∠A的邻边b
C
探究新知
1 正弦与余弦的定义
任意画 Rt△ABC 和 Rt△A'B'C',使得∠C =∠C' =90°
sin A
cos A
2. 梯子的倾斜程度与 sinA 和 cosA 的关系
:
si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cosA 的值越小,梯子越陡.
课堂练习
1. 如图,在 Rt△ABC 中,锐角 A 的对边和邻边同时
锐角三角函数[下学期]--北师大版17页PPT
![锐角三角函数[下学期]--北师大版17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9671d884868762cbaed545.png)
(A)0°<∠A≤ 30 ° (B) 30°<∠A≤45°
(C)45°<∠A≤ 60 ° (D) 60°<∠A≤ 90 °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
课堂小结
☆ 四个方面的应用
1.已知角,求值 2.已知值,求角 3. 确定值的范围 4. 确定角的范围
一、基本概念 二、几个重要关系式
tgA·ctgA=1 sin2A+cos2A=1 sinA=cos(90°- A ) cosA=sin(90°- A) tanA =cot(90°- A) cotA= tan(90°- A)
s2 1 i s n 2 2 i s n 2 3 i n s2 8 i n s 7 2 8 i n s 8 2 8 i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
角度
逐渐
三、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增大
正弦值三角函数 角 度 如何变
余化弦?值 如何变
sinα
正化切?值 如何变
cosα
余化切?值
如化何?变锐值角有A无的思变正t化a弦n考范α值围、?余弦
1. 当∠A为锐角,且tanA的
值大于3 时,∠A(B )
3
(A)小于30° (B)大于30° (C) 小于60° (D)大于60°
2. 当∠A为锐角,且cotA的
值小于 3 时,∠A( B )
(A)小于30° (B)大于30° (C) 小于60° (D)大于60°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
☆ 应用练习
13
tanA = _____, 5
12
cotA=______, 12
5
B
c a
b
C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
二、几个重要关系式
练习2
条件:∠A为锐角 tanA·cotA=1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课件-锐角三角函数

提示:當銳角A變化時,相應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也隨之變化.
sin A,cos A與梯子傾斜程度的關係
在教材圖1-3中,梯子的傾斜程度與sin A和cos A有關系嗎?
問題2
如圖所示,AB=A1B1,在
Rt△ABC中,sin A= BC ,
AB
在Rt△A1B1C1中sinA1=
B1C1 A1B1
.
∵AB=A1B1,
想一想:你還能求出cos A,sin C和cos C的值嗎?
cos A=0.8,sin C=0.8,cos C=0.6. [知識拓展] 1.若∠A+∠B=90°;一個銳角的正弦 等於它餘角的余弦,sin A=cos B;一個銳角的余弦等 於它餘角的正弦;cos A=sin B.
2.銳角三角函數之間的關係:
3 4
.
CD=2,∴AB=2CD=4,∴sin B= AC 3 ..故填 3 .
AB 4
4
4.如圖所示,△ABC的頂點都在方格紙的
5
格點上,則sin A= 5 .
解析:過C作CD⊥AB交AB的延長線於點D,如圖所示,設小方格的邊
長為1,在Rt△ACD中,AC=
故填 5 .
5
AD2 CD2 =2
5 ,∴sin A=CD 5 .
B=
AC BC
,AC2+BC2=AB2.∵cos
A=
2 3
AB
,∴設AC=2x(x>0),則
AB=3x,BC= 5x,∴tan B = 2x 2 5 .故選A. 5x 5
3.如圖所示,在Rt△ABC中,CD是斜邊AB上
的中線,已知CD=2,AC=3,則sin B的值
是
3 4
九年级数学下册1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正弦与余弦授课新版北师大版

1, 2
此时忽略了cos α(α为锐角)的取值范围是0<cos α<1,而错
得cos α=2或cos α= 1 . 2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2课时 正弦和余弦
1 课堂讲解 正弦
余弦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复习回顾
∠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 A,
即tan A= a .
b
B
斜边c
∠A的对边a
┌ A ∠A的邻边b C
知识点 1 正 弦
知1-讲
正弦:如图,在Rt△ABC中,∠C=90°,∠A的对
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 A,即
sin A=
A的对边 斜边
BC . AB
知1-讲
例1 如图,在Rt△ABC中,∠B=90°,AC=200,
sinA= 0.6, 求BC的长. C
解:在Rt△ABC中,
∵sin A BC , AC
即 BC 0.6 200
∴BC=200×0.6=120.
知1-练
BC AB
可根据解题需要变形为
BC=ABsin A或AB=
BC sin A
余弦的定义表达式cos A=
AC AB
也可变形为
AC=ABcos A或AB= AC . cos A
知2-练
1 【中考·湖州】如图,已知在Rt△ABC中,∠C=
90°,AB=5,BC=3,则cos B的值是( A )
A. 3 5
解:∵sin A=
BC ,
AB
∴AB=
BC . sin A
∵BC=40,sin A= 4 ,∴AB=50.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2课时 正弦和余弦 课件 2024-2025学年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如图,在△ABC 中, CD 是边 AB 上的高, AE 是 BC
边上的中线,已知 AD =8, BD =4, cos ∠ ABC = .
(1)求高 CD 的长;
解:(1)在Rt△BCD 中,
∵ cos ∠ ABC = = , BD =4,
∴ BC =5.∴ CD = − = − =3.
斜边
∠ A 的 余弦 ,记作 cos A ,即 cos A
∠的邻边
=
= .
斜边
2. 三角函数
锐角 A 的正弦、 余弦 和 正切 都是∠ A 的三角函
数.当锐角 A 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也随
之变化.
注意:(1)锐角三角函数是针对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
而言的.
(2)由定义可知,锐角三角函数本质特征是两条线段
解:(1)∵∠ACB=90°,BC=5,AC=6,
∴AB= + = .
∴
sin A= =
,
sin B= =
.
(2)过点 C 作 CD ⊥ AB 于点 D ,求 cos ∠ BCD 的值.
解:(2)∵∠ ACB =90°, CD ⊥ AB ,
边,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求解.由于三角函数
与三角形的边长长短无关,本题中也可直接令 AB =5,
BC =3,得 AC =4,简化计算.由此可知,已知某个角
的一个三角函数值,可以求其余两个三角函数值.
跟踪训练
5. sin 77°, cos 77°,tan77°的大小关系是
( D )
A. tan77°< cos 77°< sin 77°
边上的中线,已知 AD =8, BD =4, cos ∠ ABC = .
(1)求高 CD 的长;
解:(1)在Rt△BCD 中,
∵ cos ∠ ABC = = , BD =4,
∴ BC =5.∴ CD = − = − =3.
斜边
∠ A 的 余弦 ,记作 cos A ,即 cos A
∠的邻边
=
= .
斜边
2. 三角函数
锐角 A 的正弦、 余弦 和 正切 都是∠ A 的三角函
数.当锐角 A 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也随
之变化.
注意:(1)锐角三角函数是针对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
而言的.
(2)由定义可知,锐角三角函数本质特征是两条线段
解:(1)∵∠ACB=90°,BC=5,AC=6,
∴AB= + = .
∴
sin A= =
,
sin B= =
.
(2)过点 C 作 CD ⊥ AB 于点 D ,求 cos ∠ BCD 的值.
解:(2)∵∠ ACB =90°, CD ⊥ AB ,
边,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求解.由于三角函数
与三角形的边长长短无关,本题中也可直接令 AB =5,
BC =3,得 AC =4,简化计算.由此可知,已知某个角
的一个三角函数值,可以求其余两个三角函数值.
跟踪训练
5. sin 77°, cos 77°,tan77°的大小关系是
( D )
A. tan77°< cos 77°< sin 77°
4.1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一)课件(北师大版)

求11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值.
3
sin 5 y 3
3
2
cos 5 x 1
3
2
tan 5 y 3
3x
5
3
1
O2
1x 3
12
P
1 2
,
3 2
点评:若已知角a的大小,可求出角a终边与单位 圆的交点,然后再利用定义求三角函数值.
结论: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
sin k 2 sin 公式一 cos k 2 cos
在锐角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a,b),设 OP r a2 b2 0
y
P(a, b)
P(a, b)
O
M M x 由OPM OPM ,可知
sin, cos, tan的值与终边上P点位置无关
二、提出问题,探求新知
探究一、锐角的三角函数
当P点选在终边上何处时,sin 和cos 的形式最简单?
以原点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叫做单位圆.
此时P点为锐角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
y
=b
1 P(a,b) OP r 1
a
1
O
1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
1
二、提出问题,探求新知
探究一、锐角的三角函数
y
1P P
P
1
O
1
x
1
二、提出问题,探求新知
探究一、锐角的三角函数
如图:设为任意锐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P(a, b)
则b叫做锐角的正弦,记作sin,即sin b
y
tan k 2 tan
k Z.
公式作用:可以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转化为求0到 2 (或0°至360°)角的三角
初三数学最新课件-锐角三角函数[下学期]北师大版 精品
![初三数学最新课件-锐角三角函数[下学期]北师大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ce801239b89680202d82530.png)
确定值的范围
1. 当 锐角A>45°时,sinA的
值( B )
(A)小于
2 2
(C) 小于 3
2
(B)大于
2 2
(D)大于 3
2
2. 当锐角A>30°时,cosA的
值( C )
(A)小于
1 2
(C) 小于 3
2
(B)大于
1 2
(D)大于 3
2
☆ 应用练习
1.已知角,求值 2.已知值,求角 3. 确定值的范围 4. 确定角的范围
逐渐
三、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增大
正弦值三角函数 角 度 如何变
余化弦?值 如何变
sinα
正化切?值 如何变
cosα
余化切?值
如化何?变锐值角有A无的思变正t化a弦n考范α值围、?余弦
0< sinA<1
cotα
0<cosA<1
0°
0 1 0
不存在
3 0°
1 2
3 2 3 3
3
45 °
6 0°
9
0°
正 弦
2 2
30°
注意: 余切值 随着角 度增大 而减小!
3
3. 当∠A为锐角,且cosA=
1 5
那么( D )
(A)0°<∠A≤ 30 ° (B) 30°<∠A≤45°
(C)45°<∠A≤ 60 ° (D) 60°<∠A≤ 90 °
1 5
同角的正⑴切已余互知为角倒A数为锐角,且
同角的ta正nA弦=余0.弦5,平方则和co等tA于=1( 2 ).
⑵ sin2A+tanAcotA - 2 +
sin2A+cos2A=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小明第二次击的 直线球仍擦网而过 且刚好落在底线上, 击球高度(B1 D1 ) 是3米这时球飞行的 距离是多少米? 球的飞行直线 与地面的夹角 有变化吗?
飞行的距离比 值有变化吗?
D
D1 3m
2m
C
1m
o
12mAB NhomakorabeaB1自学检测:
(1)直角三角形中,锐角大小确定后,这个角的
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随之确定;
cosA=
∠A的邻边 斜边
b = c
B a 对 边
(
C 斜边
锐角A的正弦、余 弦、正切统称为 锐角A的三角函数。
C
b 邻边
A
自学检测:
1、再Rt△ACB,Rt△DEF中,∠B=300, ∠D=450, ∠C=900,∠F= 900, 若AB=DE=2, (1)求∠B的正弦值; (2)求∠A的余弦值; (3)求∠D的正弦值.
自学检测:
• 10在Rt⊿ABC中,∠C=Rt∠,AC=8,BC=6, 求锐角∠A的各三角函数值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当堂检测:
课本第111页练习
BC 5 sin A = = , AB 13
A
52 = 12,
C
AC =
AB2
BC2 = 132
AC 12 ∴ sin B = = . AB 13
求cosA和cosB的值呢?
自学检测:
8.如图, ∠C=90°CD⊥AB. sinB可以由哪两条线段之比?
A
C
若AC=5,CD=3,求sinB的值. 解: ∵∠B=∠ACD ∴sinB=sin∠ACD 在Rt△ACD中,AD= AC2-CD2 = 52-32 =4 AD 4 sin ∠ACD= AC = 5 4 ∴sinB= 5
A
B
D
C
F
E
自学检测:
2.在Rt△ABC中, ∠C=900,求sinA
和cosB得值。
B B 5 C 13 A A 4 3 C
(1)
( 2)
自学检测:
3.已知Rt△ABC中, ∠C=900。 (1)若AC=4,AB=5,求sinA与cosA; (2)若AC=5,AB=12,求cosA与sinB; (3)若BC=m,AC=n,求sinB。
24.1.2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余弦
济阳县创新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本节课学习目标
• 1.理解掌握正弦、余弦的概念. • 2.能够利用三角函数解决简单问题.
自学内容: 课本102页~103页
自学检测:
小明在打网球时,击出一个直线球恰好擦网 而过,且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网球场的底线到 网的距离(OA)是12米,网高(AC)是1米,击 球高度(BD)是2米,你能求出球飞行的距离吗? (精确到0.01米) 击球高度与球
(2)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度数越大,它的 对边与斜边的比值越大
自学检测: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 的比值为这个锐角的正弦
如:∠A的正弦 记作:sinA 即
sinA=
∠A的对边 斜边
a = c
B
a
对 边
C 斜边
(
C
b
A
自学检测: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邻边与斜边 的比值为这个锐角的余弦
如:∠A的余弦 记作:cosA 即
┌ D
B
求一个角的正弦值,除了用定义直接求外,还可以 转化为求和它相等角的正弦值。
自学检测:
• 9.在Rt⊿ABC中,∠C=Rt∠,AB=5,BC=3, 求锐角∠A的各三角函数值 A 正弦
3 ∠A sinA = 5 4 ∠B sinB= 5
余弦
正切
C
B
4 3 cosA= tanA= 5 4 3 4 cosB= tanB= 5 3
自学检测:
4.判断对错:
练一练
BC √ ) 1) 如图 (1) sinA= ( AB
BC (2)cosB= AB
B 10m 6m C
(√ )
(3)sinA=0.6m (×) (4)cosB=0.8 (×) BC 2)如图,sinA= (× ) AB
A
sinA是一个比值(注意比的顺序),无单位;
自学检测:
100倍,sinA的值( C
A.扩大100倍
练一练
) cosA的值( C ) 1 B.缩小 100 D.不能确定
则 C
1 2 sinA=______
5.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斜边同时扩大
C.不变
6.如图 A B 3
.
300
7
自学检测:
练一练
7.如图,在Rt △ABC中,∠C=90°,AB=13,BC=5 B 求sinA和sinB的值. 13 解:在Rt △ABC中, 5
飞行的距离比 值有变化吗?
D
D1 3m
2m
C
1m
o
12mAB NhomakorabeaB1自学检测:
(1)直角三角形中,锐角大小确定后,这个角的
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随之确定;
cosA=
∠A的邻边 斜边
b = c
B a 对 边
(
C 斜边
锐角A的正弦、余 弦、正切统称为 锐角A的三角函数。
C
b 邻边
A
自学检测:
1、再Rt△ACB,Rt△DEF中,∠B=300, ∠D=450, ∠C=900,∠F= 900, 若AB=DE=2, (1)求∠B的正弦值; (2)求∠A的余弦值; (3)求∠D的正弦值.
自学检测:
• 10在Rt⊿ABC中,∠C=Rt∠,AC=8,BC=6, 求锐角∠A的各三角函数值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当堂检测:
课本第111页练习
BC 5 sin A = = , AB 13
A
52 = 12,
C
AC =
AB2
BC2 = 132
AC 12 ∴ sin B = = . AB 13
求cosA和cosB的值呢?
自学检测:
8.如图, ∠C=90°CD⊥AB. sinB可以由哪两条线段之比?
A
C
若AC=5,CD=3,求sinB的值. 解: ∵∠B=∠ACD ∴sinB=sin∠ACD 在Rt△ACD中,AD= AC2-CD2 = 52-32 =4 AD 4 sin ∠ACD= AC = 5 4 ∴sinB= 5
A
B
D
C
F
E
自学检测:
2.在Rt△ABC中, ∠C=900,求sinA
和cosB得值。
B B 5 C 13 A A 4 3 C
(1)
( 2)
自学检测:
3.已知Rt△ABC中, ∠C=900。 (1)若AC=4,AB=5,求sinA与cosA; (2)若AC=5,AB=12,求cosA与sinB; (3)若BC=m,AC=n,求sinB。
24.1.2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余弦
济阳县创新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本节课学习目标
• 1.理解掌握正弦、余弦的概念. • 2.能够利用三角函数解决简单问题.
自学内容: 课本102页~103页
自学检测:
小明在打网球时,击出一个直线球恰好擦网 而过,且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网球场的底线到 网的距离(OA)是12米,网高(AC)是1米,击 球高度(BD)是2米,你能求出球飞行的距离吗? (精确到0.01米) 击球高度与球
(2)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度数越大,它的 对边与斜边的比值越大
自学检测: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 的比值为这个锐角的正弦
如:∠A的正弦 记作:sinA 即
sinA=
∠A的对边 斜边
a = c
B
a
对 边
C 斜边
(
C
b
A
自学检测: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邻边与斜边 的比值为这个锐角的余弦
如:∠A的余弦 记作:cosA 即
┌ D
B
求一个角的正弦值,除了用定义直接求外,还可以 转化为求和它相等角的正弦值。
自学检测:
• 9.在Rt⊿ABC中,∠C=Rt∠,AB=5,BC=3, 求锐角∠A的各三角函数值 A 正弦
3 ∠A sinA = 5 4 ∠B sinB= 5
余弦
正切
C
B
4 3 cosA= tanA= 5 4 3 4 cosB= tanB= 5 3
自学检测:
4.判断对错:
练一练
BC √ ) 1) 如图 (1) sinA= ( AB
BC (2)cosB= AB
B 10m 6m C
(√ )
(3)sinA=0.6m (×) (4)cosB=0.8 (×) BC 2)如图,sinA= (× ) AB
A
sinA是一个比值(注意比的顺序),无单位;
自学检测:
100倍,sinA的值( C
A.扩大100倍
练一练
) cosA的值( C ) 1 B.缩小 100 D.不能确定
则 C
1 2 sinA=______
5.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斜边同时扩大
C.不变
6.如图 A B 3
.
300
7
自学检测:
练一练
7.如图,在Rt △ABC中,∠C=90°,AB=13,BC=5 B 求sinA和sinB的值. 13 解:在Rt △ABC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