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基本原理
血液净化技术概述.pptx

透析器
• 优点:1)价格低廉
液被排除。 • 透析液和血液在透析膜两侧逆向流动,保持二者高流速可增加溶质弥散。
第17页/共71页
第18页/共71页
血液滤过
• 血液滤过仅仅通过对流的方式来清除溶质,即水和溶质一起顺 压力梯度被滤出。由于大量溶液被滤出,需补充大量置换液 (大于40l/次)。
• 血液滤过比血液透析能更好的清除大分子溶质如β2-微球蛋白、 糖基化终产物等,提高小分子物质的清除率,稳定心血管系统, 改善炎症反应。
透析器
• 近代科技及透析技术的发展使透析器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一些 特殊类型的透析器也在投入临床应用。
• 1. 用于小儿透析 面积<0.5m2, UFR < 的婴幼儿透析器。 • 2. 用于出血倾向患者 乙烯聚乙烯醇(EVAL)透析器有防凝作
用的半透膜,可少用肝素,也可选择用肝素包被的血仿膜的透 析器。
大学的年轻医生William Kolff 制造了第一台人工转鼓式人工肾。
• 1945·9 Kolff治疗1例急性胆囊炎 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昏迷患者, 透析1周后,开始利尿,好转出院。 此为首例由人工肾救活的急性肾衰竭患者。
第3页/共71页
血液净化技术发展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Murray and Delmore and Jhomas成功研 制第一台蟠管(coil)人工肾,于1946年应用于临床。
• 在临床上使用过的透析器主要有三类:
血液净化技术概念、原理和适应症以及禁忌症

基本原理
弥散
对流
超滤
吸附
Solute Category and Molecular weight (Daltons)
Representative Molecules
Optimal Method of Removal
Small solute MWt < 500
Middle molecules MWt 500-5000
血液净化技术 概念、原理和适应症以及禁忌症
内容提要
血液净化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血液净化的发展历史 常用血液净化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 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应用
血液净化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血液净化是把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除去
其中某些致病物质,净化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个过
Low Molecular Wt Proteinsa (60) Creatinine (113) Amino acids
Diffusion (dialysate flow rate) Convection (UF rate)
Vitamin B12 (1335) Vancomycin (1448) Inulin (5200)
钾,温度,体液和人体成分评估 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纯度提高 HF和HDF技术
Norbert Lameire, Clin J Am Soc Nephrol 4: S30–S40, 2009.
程即为血液净化。
Blood purification is a method that help to clear harmful substances away from blood through a purification devices outside the body.
血液净化的原理及注意事项Microsoft Word 文档

血液净化的原理与注意事项1.血液净化的原理血液透析疗法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它是通过血透机持续地将血液引出体外,经透析器(人工肾脏、与透析液进行交换,将多余的水分及废物排出体外,净化后的血液又重新回到体内的过程。
血液净化的目的在于替代肾衰竭所丢失的部分功能,如清除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血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为避免透析超水发生低血压,上午透析病人早晨请勿服用降压药,下午透析病人中午请勿服用降压药,可将药物带至血透中心,必要时再服用。
(2)透析过程中如有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冷汗、恶心呕吐、腹痛、发抖发热、心累气紧、肢体抽搐等不适,请及时告知工作人员。
(3)治疗过程中为避免针头(导管)滑脱,造成失血等不良后果,请不要用力牵拉管路、穿刺侧肢体避免活动,如果感到穿刺处有疼痛、胀胀、出血,请及时告知工作人员。
(4)我们不鼓励您在透析治疗期间进食饭菜,因为这可能使您更容易出现透析并发症。
如感到饥饿,您可以食用透析室为当班透析患者提供的免费便餐。
干体重的概念与干体重的维持1.干体重的定义血液透析的目的之一是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临床上以干体重为标准,也称“目标体重”。
其定义即是水在正常平衡条件下的体重,表明患者既没有水潴留,也没有脱水时的体重,也就是血液透析结束时希望达到的体重。
2.干体重的意义干体重是医护人员确定超滤量,选择透析器和确定透析时间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患者应掌握干体重的定义和干体重的判断标准。
3.干体重的判断标准(1)面容:没有眼睑及面部水肿。
(2)症状:无呼吸困难,无颈静脉怒张,无肝肿大,双肺无湿性罗音,无哮鸣音。
(3)血液透析后血压基本正常。
(4)胸部X线片示心影不大,肺野清晰,无胸水征。
(5)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大小正常。
4.维持干体重的方法(1)透析间期每日定时自测体重,确认自身的干体重情况,根据体重的变化情况调整水分的摄入。
测量应注意固定在清晨起床并排尽大小便后,排除饮食、衣服的影响。
血液净化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 1918年Howeu(郝维)等发现肝素,20世 纪30年代完成肝素提纯。 • 20世纪30年代后期,荷兰学者Kolff(高尔 夫)研制成第一台旋鼓式人工肾。 • 1947年出现蜡管型透析器和平板型透析器 • 1960年出现了第一个铜仿膜 • 1963年产生人工肾中央供水系统
• • • •
1965年纤维透析器问世 1966年创建永久性血管通路 80年代解决了碳酸氢盐透析的技术 我国70年代中期才开始血透,但近10多年 来发展较为迅速,许多县级医院都具有了 血透机,我国血透病人约10余万人。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
将新鲜透析液注入腹膜腔,透析液留置在腹膜腔 以进行血液淨化和清除多余水份,透析液约留置4-6 小时后,将含有代谢废物的透析液引流出体外,再 注入一袋新鲜透析液,如此为一次的換液,厉时约 20-30分钟。每日要进行4—5次的换液;在每一留 置期,病人可从事日常的生活活动,如上班、上学 和休闲等等。
二、血液净化的种类
血液透析(HD) 腹膜透析(PD) 血液滤过(HF) 血液灌流(HP) 血浆臵换(PE)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 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CBP)
三、血液净化的发展史
• 血液净化透析迄今已有80年的历史,而其 它疗法的出现20年左右。 • 漫长的血液透析发展史,主要是透析膜和 透析器的演变史。 • 19世纪的苏格兰化学家Thomas Graham (托玛斯.格雷安)首先提出“透析”这个 概念
• 我国按13亿人口计,慢肾衰发生率按万分 之一,每年将有13万新病人,目前我国透 析技术水平,病人生活质量和长远存活率 有明显提高,有的已近发达国家水平。例 如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维持性血透病人5年 存活率77.8%。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血液净 化中心人5年存活率1994年已近70%。与 国外报道的58-87%基本相似。
血液净化技术

外周血Ca2+反应安全性,滤器后Ca2+反应有效性
抗凝效果欠佳时,可降低血流量/增加枸橼酸量 对PT/APTT并无影响,ACT明显延长
感谢聆听
吸附剂吸附毒物、药物、代谢产物,达到清除这些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或手
段。与其他血液净化方式结合可形成不同的杂合式血液净化疗法。
血液灌流-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证 : 1、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HA230灌流器) 2、尿毒症,尤其是顽固性瘙痒、难治性高血压。(HA130灌流器) 3、重症肝炎、爆发性肝衰竭导致的肝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HA330-Ⅱ灌流器) 4、脓毒症或系统性炎症综合征。(HA330灌流器) 5、银屑病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HA280灌流器) 6、其他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甲状腺危象、肿瘤化疗等。
血小板大量聚集并活化后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活性物质,进而诱发血压下降。
血液灌流-并发症
贫血:
每次灌流治疗均会导致少量血液丢失。 长期进行血液灌流的患者,有可能诱发或加重贫血现象。
血液灌流-定义
定义:当血液灌流技术是将患者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循环系统内,通过灌流器中
吸附剂吸附毒物、药物、代谢产物,达到清除这些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或手
血浆置换-适应症
血浆置换-适应症
血浆置换-分类
:
血浆置换-作用机制
单重血浆置换
单重血浆置换是利用离心或膜分离技术分离并丢弃体内含有高浓度致病因子的血浆,
同时补充同等体积的新鲜冰冻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加少量白蛋白溶液。
血浆置换-作用机制
双重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置换是使血浆分离器分离出来的血浆再通过膜孔径更小的血浆成分分离器
血浆置换-并发症
心血管合并症:
请简述血液净化的基本概念

请简述血液净化的基本概念血液净化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人工方法清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毒素和废物,以及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从而维持或恢复血液的正常功能。
血液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于肾脏功能不全、严重中毒和多种炎症性疾病等的治疗。
血液净化的基本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血液净化的目的是什么?血液净化的目的是通过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毒素和废物,维持和恢复正常的血液成分和生理功能。
当肾脏或肝脏等重要器官功能受损时,无法有效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血液净化技术可以代替这些器官的功能,实现血液净化,帮助人体恢复健康。
2. 血液净化的原理是什么?血液净化的原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物理性质的差异,如滤过、渗透、离子交换和超滤等。
另一种是通过生物体内的特殊反应,如免疫吸附、血浆置换等。
常用的血液净化技术包括透析和血浆置换。
透析是一种将患者的血液引至透析膜过滤器,通过半透膜的作用,将废物、毒素和过多的电解质从血液中除去的过程。
根据透析液与血液间的浓度差别,废物和毒素自血液中扩散进入透析液,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
血浆置换是将患者的血液引流至血浆分离器,分离器内置有特殊的滤膜,可选择性地清除血浆中病理性物质,然后再将经过置换的血浆返回患者体内。
血浆置换通过清除循环系统内的有害物质,改善微环境,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3. 血液净化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血液净化技术适用于肾脏功能不全、严重中毒和多种炎症性疾病等病情,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然而,血液净化技术并不是所有病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禁忌症主要包括血流量不稳定、血液在循环内凝固或溶解能力下降、高阶凝血功能异常、无法建立适当的血道通路或血管通路困难、严重中度高血压、极度虚弱的患者等。
4. 血液净化的常见技术和设备有哪些?常见的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肾脏替代治疗、间断血液透析、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间透析、血浆置换等。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之基本概念和原理

临床应用:扩大治疗范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成本控制:降低治疗成本提高可及性
法规政策:完善法规政策保障患者权益
伦理问题:解决伦理问题确保治疗安全
研究挑战:加强基础研究解决临床难题
汇报人:
作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等疾病以及用于治疗各种中毒、感染、免疫性疾病等。
原理: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通过体外循环系统将血液从体内引出经过净化处理后再回输到体内以达到清除体内毒素、废物、多余水分等目的。
特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具有高效、安全、便捷等优点可以快速清除体内毒素、废物、多余水分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肾损伤: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效果: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提高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应用:在急性肾损伤患者中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减轻肾脏负担改善肾功能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通过血液净化设备连续不断地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废物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等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
患者自我感觉:如疼痛、疲劳、睡眠质量等
医生评估: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长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疗效评估结果
改善肾功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当前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应用领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慢性肾病:用于治疗慢性肾病延缓肾功能恶化
急性肾损伤:用于治疗急性肾损伤改善肾功能
急性肝衰竭:用于治疗急性肝衰竭改善肝功能
血液净化基本原理及治疗方式

血液净化基本原理及治疗方式血液净化是指,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引出体外,同时使用血液净化装置,来过滤和去除血液中的毒素物质,从而起到净化血液的效果。
血液净化是使用血液透析机器,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毒素,此种方式大多是用于肾功能出现衰竭的患者。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从而形成的临床综合症。
尿毒症的发病原因是由于肾功能丧失,体内代谢产生的氮质废物不能排出体外,机体内水电平衡失调、水潴留、电解质紊乱引起肾衰。
该疾病已经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而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患者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的尿毒患者逐年递增,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同时也对血液透析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血液净化,主要是以弥散和渗透来清除人体内的代谢废物,从而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从而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命。
因此,血液净化对上述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治疗方式,具体有哪些呢?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弥散、吸附、对流。
弥散是指,在高浓度的梯度下,溶质分子则会进行热运动,其运动的方式则是由高到低(高浓度到低浓度),同时溶质会溶于溶剂中,且分散较为均匀。
那么弥散是怎么和透析相联系的呢?这是由于我们人体的血液是在空心纤维内流动,而血液透析液则是在纤维外流动,那么此时溶质则会向纤维外流动,也就是透析液处。
吸附是指,血液中的毒素和蛋白质会被吸附在透析膜的表面上,随后可以进行清除。
对流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溶液在运动的过程中,其运动的速度比弥散快,从而产生的力学强度差。
对流,通常发生在二相间,如果使用半透膜将人体的血液和透析液进行分离,并予两侧压力差,那么可以明显看到血液中的水分,会向透析液侧进行移动,同时血液中的代谢物也随之进行迁移。
血液净化过程中可以对哪些毒素进行清除呢?有关研究发现,血液净化过程中可以对满足以下几种条件的毒素进行有效地清除,一是低效的小分子量,二是结合率较低的蛋白,三是水溶性且分布容积小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