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分级标准

心力衰竭分级标准

根据对日常体力活动的耐受程度将心功能分为四级,分级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

I级:平时有心脏病史,但一般活动不引起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症状。

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可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

山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低于平时一般活动量即可出现显著的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缓解。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有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这种分级方案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但缺点是仅凭病人的主观感受和(或)医生的主观评价,短时间内变化的可能性较大,病人个体间的差异也较大。

6分钟步行试验

六分钟步行试验是一项简单易行、可重复、安全方便的试验,用以评定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6min的步行距离,若6min步行距离V150m,表明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50m为中度;>45O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

本试验以行走的方式检查易于被患者接受,除用以评价心脏的储备功能外,常用以评价心衰治疗的疗效。但也存在弊端,比如:对症状较轻的心力衰竭患者没有较高的区分度,作为一种运动试验,临床医生应用时需要严格把握禁忌症,对于症状过于重的患者不宜使用。

心功能分级是一种评估心功能受损程度的临床方法,心脏疾病患者按心功能状况分级可以大体上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对治疗措施的选择、劳动能力的评定有实用价值。同时也可指导日常生活与康复治疗,有助于临床治疗以及预后判断。

临床上,心功能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4级,称为“纽约心功能I-IV级”,大多数人能根据这个分级标准来评价心功能状态,具体为:

・心功能I级(NYHA1级)

患者有心脏基础疾病,比如心肌梗死、富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简而言之,就是平时没啥症状,正常生活活动不受影响,但因为基础病的存在可能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心功能I1级(NYHAI1级)

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休息可缓解。

就是体力活动后会有各种不适,比如走路超过200m或者上一层楼之后会出现呼吸不畅、心悸,但休息之后又能继续走,日常生活往往没有明显受到限制。

・心功能I11级(NYHAI11级)

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就引起心衰症状。

比如走路未达到20Om或者上不到一层楼就气喘吁吁,被迫停下了休息。有的患者吃饱或者大便用力等情况就会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不适。

・心功能IV级(NYHAIV级)

心脏病患者,静息状态下就出现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就是说患者坐着不动,也会感受到呼吸不畅、胸闷憋气等症状,这是心衰最严重的程度。

以上的心衰分级主要针对慢性心衰而言,而急性心衰病情急、症状重,患者会出现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有的患者甚至会有强烈的濒死感,需进行急诊抢救、紧急处理才能减轻症状和脱离生命危险。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纽约心功能分级水平是可随着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改变的,例如慢性心衰控制欠佳、急性发作时为IV级,而随着治疗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患者逐步可耐受一般活动,分级亦可逐步向川级甚至II级发展。

我们希望慢性心衰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康复锻炼,维持在I1级左右的水平;如果自我症状监测有加重的趋势,应及时就诊,避免进行性加重。

除了上面主要根据症状来判断心功能状态的分级方法,临床上还有根据心脏结构、症状和治疗手段来区分心衰发展阶段的分期方法。

・A期

有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但尚无心脏结构功能异常,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有应用心脏毒性药物、酗酒、风湿热病、心肌病家族等病史。

・B期

已出现心脏结构异常,但从未有过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如有左心室肥厚或纤维化、

左心室扩大或收缩力降低者,没有症状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有心肌梗死病史者。

・C期

有心脏结构异常,有过或仍有心力衰竭症状,如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引起呼吸困难或乏力的患者,经治疗心力衰竭症状消失的无症状患者。

・D期

已经应用效果最强的药物治疗和休息时症状严重,需要特殊治疗措施,如机械循环支持、持续的正性肌力药治疗、心脏移植和临终关怀的终末期心力衰竭。

心功能状态的分级和心衰的分期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但都表现出心衰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心脏结构由正常到异常,心衰症状的由轻到重,治疗手段由简单到复杂。

而与分级不同的是,心功能的分期是不可逆的,因此需要在心衰早期阶段给予及时的干预措施,比如早期控制心衰的高危因素,防止其进一步损坏心脏结构甚至心功能,避免等到心衰症状难以控制时再来接受昂贵且复杂的治疗手段。

早发现、及时治疗,既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又能减少终末期心衰的发生。

心衰与分级

LEARNING ISSUE -- 心衰与分级 1 心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根据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 2 病因 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 3 分类 1.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或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 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 4 心衰常见分级方式 (一)ESC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分级

1.急性心衰分级与死亡风险Killip分级:只适用于急性心梗的心衰(泵衰竭) Ⅰ级:无心衰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 Ⅱ级:轻至中度心衰,肺?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 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20%。 Ⅲ级:重度心力衰竭,肺?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5%~ 40%。 Ⅳ级:出现心源性休克,尿量少于每小时20ml,皮肤湿冷,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85%~95%。 Ⅴ级:出现心源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 2.Forrester急性心衰分级:也是由急性心肌梗死发展而来,分为4级。Ⅰ级 的死亡率为 2.2%,Ⅱ级为10.1%,Ⅲ级为22.4%,Ⅳ级为55.5%。 3.“临床严重性”分级:根据末梢循环(灌注)和肺部听诊(充血的表现)进行临床严重性分级。患者分为Ⅰ级(A组)(皮肤干、温暖),Ⅱ级(B组)(皮肤湿、温暖),Ⅲ级(L 组)(皮肤干冷)和Ⅳ级(C组)(皮肤湿冷)。此分级已被心肌病研究证实有效,因此,适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无论是住院或门诊患者。 (二)2005年ACC/AHA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2001年版和2005年新指南,从心衰的危险因素,易患人群,到难治性心衰,分 成A、B、C、D四个阶段。

心力衰竭分级标准

心力衰竭分级标准 根据对日常体力活动的耐受程度将心功能分为四级,分级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 I级:平时有心脏病史,但一般活动不引起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症状。 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可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 山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低于平时一般活动量即可出现显著的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缓解。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有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这种分级方案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但缺点是仅凭病人的主观感受和(或)医生的主观评价,短时间内变化的可能性较大,病人个体间的差异也较大。 6分钟步行试验 六分钟步行试验是一项简单易行、可重复、安全方便的试验,用以评定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6min的步行距离,若6min步行距离V150m,表明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50m为中度;>45O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 本试验以行走的方式检查易于被患者接受,除用以评价心脏的储备功能外,常用以评价心衰治疗的疗效。但也存在弊端,比如:对症状较轻的心力衰竭患者没有较高的区分度,作为一种运动试验,临床医生应用时需要严格把握禁忌症,对于症状过于重的患者不宜使用。 心功能分级是一种评估心功能受损程度的临床方法,心脏疾病患者按心功能状况分级可以大体上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对治疗措施的选择、劳动能力的评定有实用价值。同时也可指导日常生活与康复治疗,有助于临床治疗以及预后判断。 临床上,心功能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4级,称为“纽约心功能I-IV级”,大多数人能根据这个分级标准来评价心功能状态,具体为: ・心功能I级(NYHA1级) 患者有心脏基础疾病,比如心肌梗死、富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简而言之,就是平时没啥症状,正常生活活动不受影响,但因为基础病的存在可能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心功能I1级(NYHAI1级) 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休息可缓解。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1994年第九次修订。①心脏功能Ⅰ级: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为心功能代偿期);②心功能Ⅱ级(轻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感觉舒适,但一般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Ⅰ。心力衰竭);③心功能Ⅲ级(中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尚感舒适,但一般轻微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心力衰竭);④心功能Ⅳ级(重度):患有心脏病,体力能力完全丧失,休息时仍可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或心绞痛,即呼吸困难和疲乏,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都会使症状加重。即轻微活动能使呼吸困难和疲乏加重(Ⅲ。心力衰竭)。 器官对于心脏泵血的需求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对于患者来说,心功能不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它是一种症候群,疲劳、气短、心悸、体重减轻、肌肉松弛萎缩,整日卧床。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亦高,慢性心功能不全基本病因是各种慢性心肌病损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 在我国引起慢性心功能不全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病因包括:不明原因和瓣膜疾病为主,其次为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其诱因主要是:感染、心律失常、水电解质紊乱、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重、环境气候急剧变化及妊娠、分娩并发其他疾病等。 临床上,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左心功能不全最常见,它主要影响患者的肺循环。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夜尿增多、疲乏无力。 老年人多存在其它脏器的老化和疾病,因此可以干扰一些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不少老年人即使有心功能不全存在,活动时并不感到明显气急,而表现为极度疲倦和咳嗽,常出现不寻常的大汗淋漓。左心功能不全不易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部感染等区别。 心功能不全有多种分类标准,按其发展进程可分为急性心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按发作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将心功能状态分为四级: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二级(即心衰Ⅰ度):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一般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级(即心衰Ⅱ度):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四级(即心衰Ⅲ度):体力活动重度受限制,病人不能从事任何活动,即使在休息时也可出现心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 心脏的的先天性病变和瓣膜病的临床症状多为隐匿,易为患者和非心脏病专家忽略,多以感冒、胃病等就诊,除非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否则易误诊、漏诊。有些心脏疾病需要及早手术治疗,比如先天性心脏病,较大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静脉畸形引流、法洛氏四联症等,要及早治疗,或定期随访。没有及时矫正的不利后果就是肺动脉高压加重、心功能严重减低、引起严重的胸廓畸形,甚至失去手术机会。 那么,心脏彩超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心脏彩超的作用

心脏收缩功能:射血分数(EF),反映左室的泵血功能,射血分数降低常常表示心肌收缩力减低,心功能不良。正常射血分数应高于50%。左室短轴缩短率(FS),其临床意义与射血分数相同。正常左室短轴缩短率应高于28%。平均左室周径向心缩短率(MVCF),反映左室收缩时短轴周径改变的速度,是一项较敏感的指标。正常应大于1.0周径/秒。左室每搏量,指左室每次收缩时的射血量。通过每搏量可以进一步推算心脏指数等反映左室总体功能的指标。主动脉及肺动脉的血流速积分,反映左心室及右心室的心脏搏出量。 心脏舒张功能:二尖瓣前叶的EF斜率,反映左室的顺应性,降低时表示顺应性下降。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之比(E/A),可以直接测定,正常比值应小于1,大于或等于1表示左室舒张功能降低。老年人和出生一个月内的新生儿比值有时大于1。三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之比,反映右室的舒张功能。 收缩时间间期:是用时间反映心室功能的指标,实际上也是最早期的心功能测定指标,传统过去主要用心机械图测定,即用同步描记的颈动脉搏动图、心音图和心电图测量,现主要用超声心动图测定。通常用心电图和同步记录的主动脉或肺动脉血流频谱测量,方法简单。主要指标包括射血前期(PEP)和左或右室射血期(LVET或RVET),射血前期与射血期的比值常常意义更大。另外还可测量左室的等容舒张时间,用以反映左室的舒张功能。

心衰 临床分级)

急性心肌梗塞时,心功能如何分级和分型? 目前,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血液动力学特点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Killip分级,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定。另一种是Forreoter分型,主要根据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来判定。 (1)Killip分级方法:临床上普通采用,简便易行。I级是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无心力衰竭;Ⅱ级指有轻度至中度的心力衰竭,肺罗音听取范围小于两肺野之50%,出现第3心音,静脉压升高;Ⅲ级指有重度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罗音听取范围大于两肺野的50%;Ⅳ级为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2)Forrester分型: Ⅰ型:既无肺淤血又无周围灌注不足,心功能处于代偿状态。无泵衰竭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心脏指数CI>2.2L/(min·m2),肺毛细血管楔压PCMP≤2.4kPa(18mmHg)。 Ⅱ型:有肺淤血,临床表现有气急、肺部罗音、X线肺淤血影像等变化,无周围灌注不足症状,为常见的临床类型,此型早期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CI>2.2L/(min·m2),PCMP >2.4kPa(18mmHg)。 Ⅲ型:有周围灌注不足、即末梢循环不良,临床表现为低血压、脉速、精神及神经症状、紫绀、皮肤湿冷、尿少等;无肺淤血。该型多见于右室梗塞,亦可见于血容量不足者, CI≤2.2L/(min·m?2),PCMP≤2.4kPa(18mmHg)。 Ⅳ型:此型兼有肺淤血与周围灌注不足,为严重类型。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 CI≤2.2L/(min·m?2),PCMP>2.4kPa(18mmHg)。 在这两种分类方法中,Ⅱ级或Ⅱ型以上者属于心力衰竭。根据Killip分级,临床上诊为心力衰竭者约73%有血液动力学异常。而按Forrtster分型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患者中约78%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由此可见,两种分类方法大体上一致。但约1/4的病例不大一致。特别是ForrtsterⅢ型占有特殊的位置。约半数无心衰的临床征象,可能属于低排血量综合征。 无论根据Killip分级还是Forrtster分型,心力衰竭的轻重程度与病死率的增加是一致的,特别是Killip IV级大约有80%、Forrtster IV型中有65%的患者死亡。 心功能分级 目前关于心功能的分级标准越来越多,总结一下: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限制,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1994年第九次修订。①心脏功能Ⅰ级: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为心功能代偿期);②心功能Ⅱ级(轻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感觉舒适,但一般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Ⅰ。心力衰竭);③心功能Ⅲ级(中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尚感舒适,但一般轻微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心力衰竭);④心功能Ⅳ级(重度):患有心脏病,体力能力完全丧失,休息时仍可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或心绞痛,即呼吸困难和疲乏,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都会使症状加重。即轻微活动能使呼吸困难和疲乏加重(Ⅲ。心力衰竭)。 器官对于心脏泵血的需求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对于患者来说,心功能不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它是一种症候群,疲劳、气短、心悸、体重减轻、肌肉松弛萎缩,整日卧床。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亦高,慢性心功能不全基本病因是各种慢性心肌病损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 在我国引起慢性心功能不全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病因包括:不明原因和瓣膜疾病为主,其次为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其诱因主要是:感染、心律失常、水电解质紊乱、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重、环境气候急剧变化及妊娠、分娩并发其他疾病等。 临床上,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左心功能不全最常见,它主要影响患者的肺循环。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夜尿增多、疲乏无力。 老年人多存在其它脏器的老化和疾病,因此可以干扰一些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不少老年人即使有心功能不全存在,活动时并不感到明显气急,而表现为极度疲倦和咳嗽,常出现不寻常的大汗淋漓。左心功能不全不易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部感染等区别。 心功能不全有多种分类标准,按其发展进程可分为急性心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按发作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和全

心力衰竭诊疗规范

心力衰竭诊断规范 概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构造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旳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重要临床体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多种心脏疾病旳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旳心血管病之一。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LVEF减少旳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HF-rEF), LVEF中间值旳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 HFmrEF)和LVEF保留旳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HF-pEF)(表1)。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旳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有关。根据心衰发生旳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旳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忽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旳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旳新发心衰。

慢性心衰患者旳临床评估 一、临床状况评估 (一)判断心脏病旳性质及程度 1.病史、症状及体征:详细旳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可提供多种心脏疾病旳病因线索。接诊时要评估容量状态及生命体征,监测体质量,估测颈静脉压,理解有无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端坐呼吸。 2.心衰旳常规检查: (1)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可用于:①诊断心包、心肌或心瓣膜疾病。②定量分析心脏构造及功能各指标。③区别舒张功能不全和收缩功能不全。④估测肺动脉压。⑤为评价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指标。LVEF可反应左心室功能,初始评估心衰或有可疑心衰症状患者均应测量,如临床状况发生变化或评估治疗效果、考虑器械治疗时,应反复测量。不推荐常规反复监测。推荐采用改良Simpson法。 (2)心电图:可提供既往心肌梗死(MI)、左心室肥厚、广泛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等信息。有心律失常或怀疑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时应作24 h动态心电图。 (3)试验室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血生化(包括钠、钾、钙、血尿素氮、肌酐、肝酶和胆红素、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甲状腺功能等(I 类,C级),应列为常规。对某些特定心衰患者应进行血色病或HIV旳筛查,在有关人群中

心衰患者评估标准

心衰患者的评估标准 一.临床状况评估 (一)心脏病性质及程度判断 收缩性心衰的临床表现为:左室增大、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及LVEF<40%;有基础心脏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有或无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水肿)等。 1.病史及体格检查:可提供各种心脏病的病因线索,如CHD、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应询问吸烟、血脂异常、睡眠呼吸障碍、胸部放射史、接触心脏毒性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例如葸环类抗生素或大剂量环磷酰胺等病史。询问有关违禁药物使用史和酒精摄入量。应特别关注非心脏疾病,例如结缔组织病、细菌性或寄生虫感染、肥胖、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淀粉样变,以及嗜铬细胞瘤等病史。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可判断左心衰竭、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 2.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多普勒超声:可用于①诊断心包、心肌或 瓣膜疾病.②定量或定性房室内径、心脏几何形状、室壁厚度、室壁运动,以及心包、瓣膜和血管结构;定量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程度,测量LVEF,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量( LVEDV,LVESV)。③区别舒张功能不全和收缩功能不全.④估测肺动脉压。⑤为评价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指标。 推荐采用2DE的改良Simpson泫测量左室容量及LVEF,和造影或尸检比较,相关性较好.由于超声检查简便、价廉、便于床旁检查及重复检查,故左室功能的测定还是以此法最为普遍。 3.核素心室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前者可准确测定左室容量、LVEF

及室壁运动。后者可诊断心肌缺血和MI,并对鉴别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有一定帮助。 4.X线胸片:提供心脏增大、肺淤血、肺水肿及原有肺部疾病的信息。 5.心电图:提供既往MI、左室肥厚、广泛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信息。有心律失常时应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 6.冠状动脉造影:适用于有心绞痛或MI,需血管重建,或临床怀疑CHD的患者;也可鉴别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但不能用来判断存活心肌,而有心肌存活的患者,血管重建可有效改善左室功能。 7.心肌活检:对不明原因的心肌病诊断价值有限,但有助于明确心 肌炎症性或浸润性病变的诊断。 (二)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判断 1.NYHA心功能分级:I级,日常活动无心衰症状; II级,日常活 动出现心衰症状(呼吸困难、乏力);III级,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Ⅳ级,在休息时出现心衰症状。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LVEF与心功能分级症状并非完全一致。 2.6分钟步行试验:此方法安全、简便、易行,已逐渐在临床应用, 不但能评定病人的运动耐力,而且可预测患者预后[4]。SOLVD试验亚组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短的和距离长的患者,在8个月的随诊期间,死亡率分别为10。23%和2。99%(P=0.01);心衰的住院率分别为22.16%和l.gg%(P

心衰患者评估标准

心衰患者的评估标准一.临床状况评估 (一)心脏病性质及程度判断 收缩性心衰的临床表现为:左室增大、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及LVEF<40%;有基础心脏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有或无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水肿)等。 1.病史及体格检查:可提供各种心脏病的病因线索,如CHD、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应询问吸烟、血脂异常、睡眠呼吸障碍、胸部放射史、接触心脏毒性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例如葸环类抗生素或大剂量环磷酰胺等病史。询问有关违禁药物使用史和酒精摄入量。应特别关注非心脏疾病,例如结缔组织病、细菌性或寄生虫感染、肥胖、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淀粉样变,以及嗜铬细胞瘤等病史。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可判断左心衰竭、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 2.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多普勒超声:可用于①诊断心包、心肌或瓣膜疾病。②定量或定性房室内径、心脏几何形状、室壁厚度、室壁运动,以及心包、瓣膜和血管结构;定量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程度,测量LVEF,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量( LVEDV,LVESV)。③区别舒张功能不全和收缩功能不全。④估测肺动脉压。⑤为评价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指标。 推荐采用2DE的改良Simpson泫测量左室容量及LVEF,和造影或尸检比较,相关性较好。由于超声检查简便、价廉、便于床旁检查及重复检查,故左室功能的测定还是以此法最为普遍。 3.核素心室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前者可准确测定左室容量、LVEF

及室壁运动。后者可诊断心肌缺血和MI,并对鉴别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有一定帮助。 4.X线胸片:提供心脏增大、肺淤血、肺水肿及原有肺部疾病的信息。 5.心电图:提供既往MI、左室肥厚、广泛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信息。有心律失常时应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 6.冠状动脉造影:适用于有心绞痛或MI,需血管重建,或临床怀疑CHD的患者;也可鉴别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但不能用来判断存活心肌,而有心肌存活的患者,血管重建可有效改善左室功能。 7.心肌活检:对不明原因的心肌病诊断价值有限,但有助于明确心肌炎症性或浸润性病变的诊断。 (二)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判断 1.NYHA心功能分级:I级,日常活动无心衰症状; II级,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呼吸困难、乏力);III级,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Ⅳ级,在休息时出现心衰症状。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LVEF与心功能分级症状并非完全一致。 2.6分钟步行试验:此方法安全、简便、易行,已逐渐在临床应用,不但能评定病人的运动耐力,而且可预测患者预后[4]。SOLVD试验亚组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短的和距离长的患者,在8个月的随诊期间,死亡率分别为10.23%和2.99%(P=0.01);心衰的住院率分别为22.16%和l.gg% (P450m为轻度心衰,可作为参考。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总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1994年第九次修订。①心脏功能Ⅰ级: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为心功能代偿期);②心功能Ⅱ级(轻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感觉舒适,但一般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Ⅰ。心力衰竭);③心功能Ⅲ级(中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尚感舒适,但一般轻微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心力衰竭);④心功能Ⅳ级(重度):患有心脏病,体力能力完全丧失,休息时仍可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或心绞痛,即呼吸困难和疲乏,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都会使症状加重。即轻微活动能使呼吸困难和疲乏加重(Ⅲ。心力衰竭)。 器官对于心脏泵血的需求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对于患者来说,心功能不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它是一种症候群,疲劳、气短、心悸、体重减轻、肌肉松弛萎缩,整日卧床。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亦高,慢性心功能不全基本病因是各种慢性心肌病损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 在我国引起慢性心功能不全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病因包括:不明原因和瓣膜疾病为主,其次为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其诱因主要是:感染、心律失常、水电解质紊乱、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重、环境气候急剧变化及妊娠、分娩并发其他疾病等。 临床上,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左心功能不全最常见,它主要影响患者的肺循环。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夜尿增多、疲乏无力。 老年人多存在其它脏器的老化和疾病,因此可以干扰一些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不少老年人即使有心功能不全存在,活动时并不感到明显气急,而表现为极度疲倦和咳嗽,常出现不寻常的大汗淋漓。左心功能不全不易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部感染等区别。 心功能不全有多种分类标准,按其发展进程可分为急性心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按发作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和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