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并购的五次浪潮汇总

合集下载

企业并购的类型与动机

企业并购的类型与动机
纵向并购(vertical M&A):纵向并购根据方向不同, 又可分为向前并购与向后并购。此种并购主要集中在 加工业和与此相关的其他产业。纵向并购的优点在于
能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节约通用设备、费用等。
混合并购(conglomerate M&A):包括横向并购与 纵向并购,一般包括产品扩张型、地域扩张型、纯公司并购的概念
公司并购是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 度的控制权,以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实现自身经济目标 的一种经济行为。公司并购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是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极为普遍和正常的现象。 在公司并购中投资银行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公司并购实际是公司兼并与收购的简称(mergers & acquisitions ,M&A),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其有不同的理 解与认知。
非效率管理者理论:非效率管理者只是指未能充分发挥 其经营管理能力,而另一管理集团可能会更加有效的对 该领域内的资产进行管理,或者说,从纯粹的意义上讲, 无效率的管理者仅仅是指不称职的管理者,几乎任何人 都可以做的更好。如果这样,就可以为混合并购提供理 论基础。在差别效率理论中,收购公司的管理方力图补 足目标公司的管理人员,并在被收购公司的特定业务活 动方面具有经验。
2.3 按并购是否通过中介机构划分
直接并购
间接并购
2.4 按是否利用目标公司本身资产支付并购资金划分
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 :利用借入的资本收
购目标公司,一般是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提供贷款, 同时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作为担保,实现收购行为,而 后用目标公司的现金流收回贷款。这种方式通常用于 转为非上市公司(going private)是指从公众持股公 司(public corporation)转变为私人控制的公司 (privately—held firm)。

并购历史

并购历史

结束的影响因素
1929年经济危机开始,这次并购浪潮结束。 前两次并购主要是以管理层发起的、友好 的协议方式进行,股东只是被动的旁观 者。
2018年12月10日12时 10分
暨南大学会计学系 丁友刚
1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第三次并购浪潮:多元并购
时间:20世纪60年代 背景: • 1929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在整个30年代一直 处于低迷状态,购并活动急剧减少。 • 40年代尽管政府指令及税收政策刺激了一些购并的 发生,但由于缺少技术和商业环境的重大变化,因 此购并规模比以前小得多,也没有出现什么新的购 并动机。 • 直到二战结束后美国取得霸权地位,到60年代美国 经济进入相对繁荣的“黄金时代”。
2018年12月10日12时 10分 暨南大学会计学系 丁友刚 19
特点
2、融资并购大行其道
• 金融工具的创新在这次浪潮中起了巨大作用。为了满 足大规模企业购并对巨额资金的需要,金融界大量发 行一种资信低、风险大、利率高的债券,这种债券被 称为“垃圾债券”。垃圾债券的出现,可以使小公司 用杠杆融资方式筹措巨资,进行收购活动。
时间:1895-1904 背景:1893年美国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 随着横亘大陆的铁路系统的建成、电力 的出现、煤炭用途的增加,劳动者大量 涌入城市,整个经济基础、能源交通设 施、生产技术、劳动力水平得到了很大 的提高,一些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先进 技术的企业,迫切希望进入全国市场, 由地区性企业发展为全国性企业,以获 取规模经济效益。
2018年12月10日12时 10分 暨南大学会计学系 丁友刚 9
特征
2、部分企业为了达到寡头垄断而进行兼并 • 如:钢铁工业由美国钢铁公司独家垄断变成了 美国钢铁公司、共和钢铁公司和伯利恒钢铁公 司三寡头垄断. • 大约200家公司控制了美国国民经济的50%,形 成了“寡头垄断”经济。 • 在寡头垄断形成的同时,控股公司体制也随之 形成。从简单的股份制变为金字塔式的复合股 份公司。

企业并购的五次浪潮

企业并购的五次浪潮
企业并购的五次浪潮
企业并购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就已出
现,但是在业主企业或家族企业时代, 企业并购并不普遍。从19世纪60年代 开始,伴随着企业制度演化为现代企 业制度后,企业并购才开始活跃起来。 在迄今为止的一百多年间,全球已发
生了五次大规模企业并购浪潮。
第一次浪潮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高峰时期 在1898-1903年.
•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博鳌 二十一世纪经济论坛上称,中国目前处于 经济转轨时期,也是企业并购重组大规模 发生的时期,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将 掀起一场包括外资在内的企业间并购的 高潮。
• 他预测,未来几年,中国企业并购将呈现 出五大趋势:
• 一是企业并购活动将更趋于国际化,跨国并
购将成为主流。 二是企业并购将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联,工
19-Aug-2020.8.19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8.1910:56:3419 August 202010:56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8月19 日星期 三上午1 0时56 分34秒1 0:56:34 20.8.19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8 月上午1 0时56 分20.8.1 910:56 August 19, 2020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8 月19日 星期三1 0时56 分34秒1 0:56:34 19 August 2020
业企业并购比例将下降,高科技和第三产业比例 将不断增加。
三是并购规模急剧扩大,不仅涉及金额不断上 升,并购方式也将按从横向到纵向再到混合的步 骤发展。

西方国家的五次企业并购浪潮

西方国家的五次企业并购浪潮

西方国家的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发布时间:2007-12-12从19世纪末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其证券市场发展的历程中,共经历了五次比较大规模的并购浪潮。

第一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的最后10年到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之间,也就是1893年美国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

其主要主要并购模式是横向并购,目的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防御经济危机。

第一次浪潮期间,通过并购最直接的结果:一是企业数量的急剧减少,二是单个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同时产生了一大批垄断性的企业集团(托拉斯)。

第一次并购浪潮的高峰在1898年到1903年之间,在这五年中,以横向并购为主的浪潮推动了美国工业化的发展,并为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垄断利润。

根据Nelson(1959)的估计,被并购的企业达3000多家,300家最大的公司规模增长了400%,并控制了全美产业资本的40%。

1863年设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及其后设立的波士顿证券交易所和费城股票交易所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了方便,应当说股票市场的建立推动了第一次浪潮的发展。

据统计,在此次并购重组的高峰时段,有60%的并购是在证券交易所中进行的。

后期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及反托拉斯运动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第一次并购浪潮的终结。

第二次浪潮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

与第一次浪潮相比,尽管横向并购模式仍占重头戏,但纵向并购也暂露头角。

本次并购浪潮导致产权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出现了产权多元化的结构,确立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随着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次浪潮随之衰退。

第三次浪潮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萌芽,此次并购浪潮的明显特点有二:一是混合并购超过横向并购居于主体地位,二是跨国并购异军突起。

至70年代初,美国企业的总数比50年代初增长了80%以上。

本次浪潮因石油危机而走向衰落。

第四次浪潮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在美国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已频频出现企业收购行为。

在以私人业主企业、家族企业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前期,美国的企业并购活动还不激烈。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企业形式逐渐从私人业主和家族企业形式演变为更先进,更合理,也更具有生命力的股份制。

此后,包括资产转让、股票交易、协议组建新公司及兼并等系统的企业收购愈演愈烈,在美国近代的产业发展史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浪潮。

1、第一次公司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世纪之交,这一时期是一个经济迅速扩展的时期。

在1893-1903年间达到高潮。

在1898-1902 年间,被并购的企业总家数达2653家,并购的资本总额达63亿多美元。

其中1899年一年内因收购而消失的企业家数就达1028家。

1901年一些兼并未能实现其预期效果,并购活动就已经开始衰退了,只是在1903年衰退的更厉害。

至1904年联邦最高法院对北方证券案的判决则促进了这次兼并浪潮的终结。

该项判决中,法院决定兼并必须能经受住《谢尔曼法》第一节的检验。

(该法禁止以托拉斯或其他形式进行的能够阻止贸易的合并)此次并购运动主要是横向兼并,其结果导致了许多行业的高度集中。

它伴随着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发生的。

而且它是紧随着横亘大陆的铁路系统的建成、电力的出现、煤炭用途的广泛扩展而出现的。

铁路系统的修建促进了全国市场的发育,因此,兼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的转变。

美国企业在这次并购浪潮中,虽然先发端于石油工业中,但其高潮却出现在铁路公司中。

随着铁路网的扩张,铁路经营受到不断压力必须设法与其他铁路抢生意。

最初是相互削价,并积极开展强有力的促销活动,但结果导致成本的大增,利润的下降。

于是铁路经营者们又转而进行各种合作,建立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盟。

在这一过程中,铁路系统吞并较小的铁路线。

为争夺主要铁路的控制权,许多金融家们操纵起了股票市场,利用铁路破产和出现危机的有利时机,对铁路建立起牢固的控制权。

细说美国百年五次并购潮(历史)

细说美国百年五次并购潮(历史)

细说美国百年五次并购潮(历史)周掌柜评论从美国并购活动的发展历程看,不同阶段的并购主要使用的融资和支付工具不断变化,监管制度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对并购活动起到了关键助推作用。

美国市场的进化和中国市场是高度接近的,所以我们看美国并购的历史对于我们去思考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来源:老虎财经1. 美国并购发展史美国历史上共掀起过5 次并购高峰,前四次并购浪潮分别发生在1897~1904 年,1916~1929年,1965~1969 年,以及1984~1989 年。

并购活动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有所减少,但在90 年代早期又重新崛起,从而拉开了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序幕。

不同时期的并购浪潮都有其独有的特征,更促成美国经济结构的重大改变。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五次并购潮究竟如何演化的。

1.1 第一次并购浪潮(1897~1904 年):横向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883 年经济大萧条之后,在1898~1902 年达到顶峰,最后结束于1904 年,这次并购几乎影响了所有的矿业和制造行业,其中某些行业特别显著。

据全国经济研究局Ralph Nelson 教授研究,金属、食品、石化产品、化工、交通设备、金属制产品、机械、煤碳这8 个行业并购最活跃,这8 个行业的合计并购数量约占该时期所有并购量的2/3。

这次并购浪潮的兴起主要有3 方面的原因:1)联邦反托拉斯法执行不力。

由于司法部人手不够,因此在20 世纪早期并购集中发生的这段时间里,反托拉斯法由工会代理来执行,导致反托拉斯法在这个时期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横向并购和行业并购非常活跃。

2)公司法逐渐放宽。

某些州的公司法逐渐放宽要求,公司在获得资本,持有其他公司股票、扩大商业运作范围等方面可操作性更强,这为第一次并购潮的兴起及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美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大力发展,全国市场初成。

这是促成第一次并购浪潮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南北战争后,主要铁路系统的建成使公司能为全国市场而不是地区市场服务。

五次并购浪潮

五次并购浪潮
, M&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 在一个所有者或控制者之下的结合。 • 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
一、企业并购的内涵
1.企业兼并
• 指的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 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 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
• 吸收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 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的法人资格丧失, 并获得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 横向并购的结果是垄断的形成。美国许多垄断巨 头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大规模并购获得垄断地位的 。如:美国钢铁集团、美国烟草公司、洛克菲勒 的标准石油公司、杜邦公司等。
二、第二次并购浪潮
• 时间:1916—1929年。 • 并购高峰:在1926—1930年间。 • 最活跃的并购领域:是钢铁、铝与铝制品、石
– 如一家纺织公司与使用其产品的印染 公司的结合(前向并购).
2.纵向并购(纵向一体化)
• 其目的主要是减少交易费用和协调成本, 降低生产和经营风险及成本,提高效率。
• 如中粮入股蒙牛,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
3.混合并购
• 混合并购是指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 的并购。
• 目的在于通过分散投资、多元化经营降 低企业经营风险,达到企业资源互补, 优化组合,拓展市场活动空间。
油产品、食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行业。 • 最主要特征:纵向并购。 • 其结果是产生了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的寡头公司
,如:通用汽车、IBM公司和联合碳化合物公 司。
三、第三次并购浪潮
• 时间: 1965—1969年间 • 最主要特征:混合兼并 • 在第三次并购浪潮中,还首次出现了敌
意收购的案例,即目标公司不同意被收 购,但是,收购方却直接向股东提出有 诱惑力的要约收购。

美国的五次兼并浪潮

美国的五次兼并浪潮
4

完 成 了 工业

进 人相对 稳 定 的 发展 时期
,
这一 次 的 显著特 征是
,
反垄
0 1
0
家最 大公 司 控
出 现 了 新 的 工业 高 涨

许多新 兴

断法的 出 台迫使 大公司 并存竞 争
以 扩 大 公司 规 模 为 主要 目 的
,
字头 的 公 司 纷纷 兴起


蓬 勃发展 在 股 票 市 场 的带 动 下 中 小 企 业 间 的并购 活 动 异常 活 跃
、 f

就 出 了 像 美 国 钢铁 公司 草公司

全 美烟 第 二 次兼 并 浪 潮 发 生 于 本 世纪

2
杜邦 公司

美 国糖 业公
银行
19 2 8

制 造业 和 采 矿业
0 1
864
起兼 并
,
其 中 仅
2
18

3
月 3 日
,
摩根 发表
,
下 了 大湖 钢 铁 公 司

50

,
并 先后吞并
19 0 3
年 高 峰期 就有
6
5 3
家 企业 亿美
了 一个震 惊华 尔 街 的 声 明 以广告 的形式告
声明
多 个独 立 的 黑 色 冶 金 公 司
被兼 并
)石

涉 及 资产 总额 6 3
,
发展 钢
重要 方式 应运 而生
因 而 开 始 把 目光
新 公 司 将 以证 券 偿还 被 合
,
第 一 次兼 并 浪 潮 发 生 的 另 一 重要 的 历史 背景是 生了美 国 1 9 济危机 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购】美国企业并购的五次浪潮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五次并购浪潮。

(一)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1881-1911年),其基本特点是同一行业的小企业合并成一个或几个大企业,并购方式主要是同行业内部的横向联合,当时经营石油和钢铁等基础工业的资本家们通过他们巨大的垄断信用来购入大量竞争对手的股票,甚至达到控股程度,从而控制竞争对手,进而控制整个行业,该次并购浪潮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排除竞争。

在美国,这一时期共有2864次并购,涉及资产总额为63 亿美元,100家最大公司的总规模扩大了34 倍,并控制了全国40%的工业资本。

一些国际著名的巨头公司,如杜邦公司、通用电器、柯达胶卷、美国烟草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冶炼公司等应运而生,该次并购浪潮至少涉及当时美国15%的工厂和工人,美国历史上首例并购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个案也在该次并购潮中诞生,那就是美国钢铁公司J.P Morgan才团)与卡内基钢铁公司(卡内基财团)合并合并后该公司吞没了700多家公司,垄断了整个美国的钢铁市场。

随着美国政府反垄断、反托拉斯运动的不断高涨,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The Sherman An titrust AjCt)1908年通过。

起初,该法案主要用于管理金融市场的托拉斯。

由于其执行单位美国司法部的人手问题,它并没有对日益严重的垄断行为进行强有力的限制,直至到第二次并购浪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才在限制横向并购以及垄断的形成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并购浪潮的结束与其说是由于反垄断监管力度的加强,不如说是由于并购资本的消失,在20 世纪到来之时,造船托拉斯崩溃,使投资者对该类并购行为变得谨慎起来,并购浪潮从此慢慢趋何平静,而1904年股市的大跌正式宣布该次并购浪潮结束。

(二)第二次并购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1919-1930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投资资本非常充足,出现了许多行业里处于某一阶段(如原材料、生产、流通)的公司吸收或加入同行业里不同阶段的公司,也就是纵向并购。

发动收购的企业往往是大企业,目的是确保大企业在供给、生产和流通等方面能平衡发展,达到垄断整个产业。

那时以收音机作广告首次出现,很多大公司借此来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一些公司时至今日仍然是世界顶级公司,如IBM通用汽车等。

在该次纵向并购浪潮中,涉及公用事业、银行业、制造业和采矿业近12000家企业在这次并购潮中消失,26 个行业中的1591家连锁店并购了10519家零售店。

在该次浪潮中,汽车工业、化学工业、化纤工业等资本密集性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事实上,该次并购潮演变成纵向并购潮,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监管力度的加强。

在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克来顿法案(TheClayton Ac,t) 加强谢尔曼法案中关于反垄断的内容,克莱顿法案规定价格歧视是不合法的。

此外,如果收购另一家公司的股权导致竞争的减少,也会违反克莱顿法案的有关内容,因此,以上两个法案对横向并购的监管非常有力而且严格,导致了由横向并购向纵向并购的演变,大公司不再去吞并其竞争对手,而去收购其上游或下游公司,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随着1929年10月24日股市大崩盘,第二次并购浪潮也正式结束,在大衰退期间,投资资金及消费者支出大幅萎缩,美国公司已无力再进行扩张,只希望能熬过艰难时期,等待新的机会来临。

(三)第三次浪潮发生在上一世纪60年代(1960-1970年),其基本特征是:一些企业收购了一系列与本企业经营业务毫不相干的企业,由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合并成分散性经营的大公司,产生了许多巨型和超巨型的跨行业公司,也就是联合并购,目的是缓解或抵冲经济波动可能对本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

理论上讲,某企业在某一业务方面的亏损可能会由该企业其它业务的盈利来弥补,这样就可以降低经营风险。

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没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表明高度多元化经营公司的合并利润在萧条时期或经济困难阶段比多元化程度较低的公司的利润更加稳定,或更少受到衰退的影响。

美国这一时期并购资产的数量占全部工业资产的21%,在1960至1969年的九年间,发生并购25000多起,被并购的企业超过20000家,从而确保企业能以较高速度增长。

通过联合并购的企业通常叫联合大企业,有些联合大企业在高峰期拥有几百家公司。

但从20 世纪70年代末开始,许多超大型联合大企业已经解散,有的通过卖掉一些下属公司筹集资金来拯救另外一些下属公司,有的则把不盈利公司卖掉。

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该公司成立于1920年,并曾在一段时间内拥有多种业务的分公司,如汽车配件、保险、赌博场等等,但该公司巨大的业务范围最终证明是不利的,该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分拆成几家公司,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主营业务。

美国60年代的并购经验表明,盛行于60年代的跨行业并购和多元化经营是一种“价值泡沫”,并不成功。

多元化经营企业的效率般要低于专业化经营的效率,企业的生产效率随着经营业务范围增加而显著下降,许多联合大企业的市场价值远低于每一部分分拆后卖出的价值之和。

鉴于目前我国在兼并收购中盛行跨行业收购、多元化经营,因此,这一经验对我国并购实践尤为宝贵,也最有参考意义。

(四)第四次浪潮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这次并购浪潮有两大特征,第一个是回归主业,也就是逆多元化经营,通过兼并、分拆的方式,对企业内的枝节行业出售、关闭,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公司的主营业务。

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通过大规模并购,经营范围跨度非常之大,80年代新的总裁杰克韦尔奇上任之后,他认识到: 尽管GE在每个部门都赢利,但却无法进入各行业的前三名,仅有赢利并不能保证企业生存。

他提出了“第一或第二战略”,即要求通用电器的所有事业部都要成为世界市场上的第一或第二名。

为此,该公司先后大规模地分离、重组,果断淘汰一些虽然赢利但已过时的业务,缩小经营范围,提高专业化经营的程度。

结果证明是成功的,经过10年,GE的12个事业部在世界市场居于或接近于主导地位,通用电器至今仍连年高居世界十大公司榜首,杰克韦尔奇也成为了管理界大师级人物。

同样,象可口可乐等诸多大公司也都有相似的发展历史。

经济学家Frank Lichtenberg寸此曾作了专门的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后半期大部分消失的企业,原来经营的业务范围多于平均数。

而同期新出现的企业的经营业务更为集中。

在该次并购浪潮中,还出现了一种令人注目的新的并购方式:杠杆收购。

因为当时许多公司的价值实际上高于他们的股票市值。

因此这些公司成为非常有吸引力的收购目标。

这些收购许多是通过杠杆收购的形式来实现的,即一个人或多个人通过目标公司的资产抵押获得贷款来收购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通过发行高利率债券筹资兼并。

收购方实际出资比例极低,收购方通过改善目标公司的经营,或通过对目标公司进行业务重组、分拆、变卖等方式,最终达到获利的目的,甚至有时会将上市公司变成私人公司。

通过杠杆收购,收购方可以用较少的钱收购较大的目标公司,实行“蛇吞象”。

如1985年销售额仅为3亿美元,经营超级市场和杂货店的美国的派利特雷普兰德公司以举债方式,用17.6亿美元的价格吞并了年销售额达24亿美元,经营药品和化妆品的雷夫隆公司。

在整个80年代,美国同行兼并收购的资金超过3.7万亿美元。

并购资产的规模达到了空前的程度,1978年以前,10 亿美元以上的特大并购甚为罕见,1984年则达到18起,1985年更达到32 起,1984 年6 月,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创记录地以185 亿美元兼并了海湾石油公司。

(五)从1993年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爆发了第五次也是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浪潮。

从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平稳增长,既没有出现过速,又没有发生衰退,通货膨胀对美国经济始终未构成威胁,利率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控制下保持稳定,而且美国股市在上一世纪90 年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十年大牛市创造了许多神话。

美国经济史表明,每一次并购浪潮的兴起,均与股市的繁荣紧密相连,每一次并购浪潮的结束也主要由于股市的暴跌,美国新发生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也是以美国股市的繁荣为背景的。

该次并购浪潮有以下特点:(1)并购案件多,并购金额大9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并购个案急剧增长,并购交易额直线上升。

2000年的美国并购成交金额创了历史纪录,是93年的9 倍多, 比99 年增加了16.5%成, 交个数为10754宗,比上一年减少了3.5%。

而在2000年,全球的并购金额也创了历史新高,达3.48万亿美元,如上一年增加5.1%,成交个数达37000宗,比上一年增加了7.4%。

(2)以信息产业为龙头,金融业的并购也愈演愈烈。

由于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激烈的全球性竞争,以及世界各国第三产业市场的逐步开发,加上美国对企业合并管制的放宽,便使多数并购案集中在电子信息、金融保险、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等领域内,这与前几次主要集中于传统工业(如重化工业等产业)的并购风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电子商务成为可能。

人们在90 年代末对电子商务寄予极高的期望,使得与之有关的公司股价一涨再涨,曲型的公司如美国在线、雅虎等,很多电子商务类公司趁股价高,进行大规模收购行动。

由于在收购行动中收购方主要不是以现金支付,而是以股票互换的形式完成,因此,对股价存在泡沫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这种收购显得非常划算,如在2000年1月10日,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提供商(ISP美国在线(American Onlin与全球娱乐及传媒巨人 ------ '寸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正式公布换股合并计划,美国在线开出了1820亿美元的天价,将时代华纳这个具有77年历史的传媒老店收归门下。

由于整个信息产业公司的股价均受到投资者追捧,股价高涨,市场膨胀。

为了达到超常规发展的目的,很多公司选择了收购作为发展的最有效方式。

以电信行业为例,美国的电信行业一直是并购热门产业,在97年第四季度至2000年第四季度的3 年时间里,电信产业的季度平均并购金额达到510亿美元。

在98年第二季度里,更达到了94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

在2000年第三季度也达到了910亿美元。

从全球范围来说,电信行业的并购金额也高居各行业之首。

在2000年达到了483亿美元,曲型的案例如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kom)收购Voice Stream WireleSS 547亿美元的交易。

(3)跨行业并购,美国政府为适应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早在里根政府时期就对原来严加控制的一些行业放松管制,如电信、民航、铁路、化工等特殊行业,为其他行业的企业进入这些行业创造了条件,并购案也相应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