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小区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小区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第一篇 总体规划设计

一、设计依据

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及其他文件。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GB50180-93

《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DGJ 08-55-2006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六盘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版) 住宅设计规范及有关国家其它设计规范规定。 二、基地概况

1、项目位置 本项目地块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板桥镇,包括3个地块,规划用地性质均为居住用地(兼商业)。

2、项目概况

二号地块用地面积72492.9平方米,三号地块用地面积40219.29平方米,四号地块用地面积25004.6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3641.82平方米(含地下),总户数约2700户。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1、设计符合当地建设大环境的要求,贴合居民需求,贴合政策要求的住宅区,利于动迁安置工作

的顺利开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

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

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基本

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3、强调绿化环境与居民生活活动的融合。通过建筑围合是布局,形成组团绿地为主的居住区绿化

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地的功效,满足不同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色活动空间融为一体,

创造“花园城市”的小区居住环境。

4、强调住区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注重住区环境、建筑群体与城市发

展风貌的协调。

5、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的居住生活要求有机地结合,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和居住

环境水平,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居住空间。

6、规划设计不仅仅考虑提高绿化率,控制噪声及光污染,有效利用太阳能,自然光,通风等生态

原则,同时对进一步设计中选用新材料新工艺以达到环保,节能也提出相应的要求。从而建造一个现代

的绿色环保社区。

四、总体规划

1、规划设计方案构思

地块通过组团庭院空间与景观绿化相结合,空间对比强烈,收放有致。根据地形及规划要求,沿城

市道路布置建筑,尽量减少挖填方,形成细胞式增长机理的建筑布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高差,形成丰

富有趣的台地景观体系,结合铺装及活动场地的设置,增强空间整体感,构成小区别致的景观脉络。

住宅底层沿街部分设置1至2层的商铺,属于商业服务网店。

地块内设地下室,主要功能为停车及设备用房。

2、功能分区及规划布局

住宅建筑高度以11F 为主,在地块中心区域局部设置17F 高层,沿街建筑布局生动有趣,形成富有

节奏变化感的商业沿街面。为了争取更多的景观绿地及满足规划日照间距要求,高层建筑与沿街商铺结合布置,创造出比较宽敞的栋距,提升地块景观价值。

根据当地规划要求设置商业配套设施,同时设置物业管理及服务用房等。通过可灵活分割的小型沿街商铺来推动整个小区开发过程中的良性经济运转,同时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商业配套设施。从建筑规划设计的角度考虑商业的形态和布局,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块。配套设施定位为服务于小区,满足小区的需求。规划将物业、居委会等办公场所,以及变配电房,垃圾收集点等小区基础配套设施置于小区内相对隐蔽的位置。

垃圾处理:小区内每栋楼单元出入口处均布置移动垃圾桶,由清洁人员从垃圾桶收集垃圾后集中放置垃圾收集点,统一由市政从垃圾收集点拖走处理。

3、交通组织分析 小区主要出入口设于城市规划道路,小区内部均设置环状车行道,地块中间设置人行步道。地下车库则设置在中心景观下部,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在小区出入口附近。 小区内部停车采取地面停车结合地下停车库停车。停车数量满足规划要求。商业部分设置地面沿街停车位。 非机动车设置于住宅单元楼附近及部分商业地面非机动车位。 消防车道主要以车行道路兼用,每栋楼均沿建筑长边设置消防登高场地,道路转弯半径最小9米,设计符合消防规范的要求。 本地块按规定标准配建人防设施,配备技防设施。

4、景观视线分 1)、在新中式现代风情建筑背景下,通过硬质铺地及常绿和落叶乔木搭配低矮的灌木构成了小区内独特的现代风情景观,乔木采用六盘水当地易成活的树种。 2)、绿化景观设计体现“人文园林”的特色,塑造“绿色人居环境”。绿化总体格局以建筑组团式布局为核心,同时利用地形现状。人行道路及地面停车位以几何形态草坪、植草砖为主,地块内部结合现状地形设置台地景观,强化小区主题。 3)、小区户外场地的设计 随着人们健康与锻炼意识的提高,对自身居住小区户外场地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小区的户外活动主要包括儿童游戏、青少年及成人体育运动、老年人保健锻炼、散步、休息、邻里交往、冬季晒太阳、夏季乘凉等。于住宅庭院内,住宅组团的中心绿地内、小区的集中绿地内布置儿童游戏场地和老年人活动场地。 五、建筑风貌引导要求 结合地块现状,建筑风貌及人文历史,本次规划遵循“花园城市”的理念,景观绿化突出小区花园环境。 建筑风格为现代中式风格,单体设计中应考虑建筑尺度,建筑色彩,建筑材料与标识符号的整体统一,通过建筑形象提升城市形象。通过建筑高度的控制与变化,形成丰富的、有节奏的城市天际轮廓线,营造城市整体空间秩序。沿街建筑招牌,广告牌设置应遵循安全美观原则,尺度,材质,位置应整体协

调统一。住宅建筑上不得设置广告牌等设施。

六、无障碍设计

1、设计依据和理念

1)设计依据:《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

2)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怀。

3)充分考虑老年人对居住空间的要求。

2、总体设计

小区内各级道路纵坡不大于2.5%,人行道有台阶时,均设轮椅坡道。停车场设置了无障碍停车位。在公建配套服务用房的出入口也做了无障碍设计。

小区内各级道路人行道有台阶时,设轮椅坡道。小区主要入口的人行道设缘石坡道。

3、单体设计

1)依据规范要求在住宅单元公共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根据高差设轮椅坡道和扶手,且坡度符合要求。单元入口作1:12的坡道,坡道口均设置提示盲块,方便残疾人自由出入。商业设置无障碍坡道。

2)单元电梯考虑做无障碍设计,轿箱尺寸不小于1600X1400mm.

3)公共走道不小于1200mm。

4)住宅公用部分楼地面应铺设防滑地砖,防止老人与儿童由于湿滑引发事故。

5)充分考虑残疾人、老年人对居住空间的特殊要求。

六、消防设计

按有关的国家规范、标准和规定进行设计,本项目为二类高层民用建筑,按二级防火等级设计。

1、总体消防设计

应急(火警)状态下的环道消防车道布局,转弯半径不小于12米,高层建筑均设置消防登高场地。

建筑之间的消防间距根据规范要求控制。

室外消火栓布置见供排水设计。

于地下室设置消防水池及水泵房。

2、单体消防设计

1)防火分区:高层住宅各单元均独立成为一个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面积均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2)消防疏散:疏散楼梯,疏散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

3)消防设施:厨房的垂直排风道应采取防回流措施。

3、设备消防设计

详见各专业设计说明

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注:投资估算总计:53876.19万元,平方米综合造价:0.166万元

第二篇建筑设计

一、住宅平面设计

本案根据要求精心安排了各套房型的面积以及房型的比例。并且根据各房型的特点精心布局,对于主要的居住空间,设计中提出了统一协调的尺度。适宜的空间尺度是人们现代家居生活的基本条件。以创造出具有大众性、示范性、科学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室内外空间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为设计指导思想,力争在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设备的使用上有所突破,达到先进性及新颖性,增加高科技与新技术含量,起到示范作用,满足城市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发展要求。

在房型平面布置上,将客厅及主卧室布置在南侧,实现明厅、明室、明厨、明卫。通过采用房间全明布置及南北开窗,达到居住要求与生活品质。由于采用房间全明布置及南北开窗,室内可以达到天然采光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冬季南向的直射太阳能,增加室内温度,并在夏季能有效地组织室内穿堂风,降低室内温度。

住宅各出入口及通道以及楼梯电梯间均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高层其中一部电梯满足能进入担架的要求。

住宅底层入户大厅设信报箱。

二、住宅立面设计

单体建筑设计风格以现代、简洁为主题,强调单体建筑与整体环境的关系。建筑色彩采用清新自然的暖色与白色相搭配而成,在绿化环境的掩映下更体现出园林式社区的特征,创造具有舒适性,耐久性,经济性的住宅。以生态建设为原则,使用节能措施,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以注重建筑韵律表达的手法对建筑进行立面设计,造型设计力求整体,简洁,稳重,营造更有标识感和归属感的小区。

住宅立面风格采用现代中式风格,以竖线条、线脚元素等硬朗的材质体现建筑的挺拔及典雅感,通过竖向线脚的处理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通过色彩,肌理和造型的不同手法表达住宅的建筑韵律和特点。同时以实用为原则避免过多的造型装饰构筑物,减少造价、避免局部造型对住宅套型的影响。住宅上部采用仿石涂料,整个建筑风格以暖色为基调,体现了稳重高雅。

充满人情味的西部处理,典雅宜人的建筑形象,使单体形象成为小区规划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注意立面造型与环境空间关系,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所有高层住宅的顶部均设计有顶部节日亮化模式的照明系统。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对建筑的采光、通风、日照、噪声、环保、消防及其他专业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功能合理先进。

住宅层高3米,达到舒适、节能的居住空间要求。

三、消防设计

整个小区严格按照国家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进行设计,并严格按贵州省的要求进行消防组织。该小区按二类建筑物和耐火等级二级设计。

总体消防设计

整个小区消防环通,由机动车行道兼消防车道,道路宽度7m,住宅转弯半径12m。住宅均设有足够登高面宽及场地,各楼间满足规定的消防间距。

建筑单体消防设计

住宅楼梯为消防楼梯均有直接的对外采光及通风。设有消防电梯,防火门等各部分建筑材料及厚度按规定的耐火极限要求设计及选用。

四、房型设计

小区规划设计中始终贯彻均好性原则,避免形成十分不利的户型出现,每户设有景观阳台,厅堂开敞,视野开阔,使每户都有良好景观。

房型设计考虑经济适用原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总体的房型比例与面积均满足要求,不同房型满足不同需求的定位,各套型平面布局紧凑高效,功能齐备,有较高的得房率。

沿街商业面宽为8.4米宽的柱网,可灵活分割为最小4.2米开间的小型店铺,控制每个店铺的销售总价,每个店铺均配备卫生间等设施。并且在立面设置空调机位和店招牌的位置,避免室外空调机和店招牌对立面的影响。

第三篇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地块总用地面积137716.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3641.82平方米,工程包括:11层至17层高层住宅、地下车库、配套商业用房等组成的建筑群体。

二、设计依据及计算程序

1.现行结构设计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建筑行业标准,贵州省地方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贵州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2/45-200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B50017-2008

国家、贵州省各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技术规程。

本工程结构分析均采用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软件采用PKPM系列SATWE分析软件。

本工程各单体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

三、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值:0.35kN/m2

2.地面粗糙度类别:C类

3.基本雪压值:0.20KN/m2

4.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5.结构的环境类别:地基基础为二(a)类,其余为一类

四、设计条件及抗震设防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和结构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

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的地基基础设计和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配套用房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为软弱土,场地类别Ⅳ类。

高层住宅的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

配套用房框架结构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地下车库抗震等级:三级。

五、结构选型及技术措施

1.本工程高层住宅,拟采用剪力墙结构。楼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结构单元长度(温度缝间距)控制在45m左右。

2.商业及配套用房为低层建筑,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结构单元长度(温度缝间距)控制在55m左右。

3. 地下车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4.高层住宅的厨房、卫生间、阳台板厚采用100,一般房间板厚采用120,屋面板厚采用130,其余较大跨度的板或异形板板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六、地基基础

本工程基础拟采用人工挖孔桩。

基础形式的具体方案待勘探报告完成后确定。

七、荷载

1.静载标准值

楼面、屋面和墙体根据厚度及覆面材料容重按实取用,有设备的楼(屋)面按实际设备重量取用。

2.活荷载标准值

A.楼面

住宅: 2.0kN/m2

厨房: 2.0KN/m2

卫生间(带浴缸): 2.5(4.0)KN/m2

阳台: 2.5KN/m2

其他建筑的盥洗室: 2.5KN/m2

电梯厅、疏散楼梯: 3.5KN/m2

停车库: 4.0KN/m2

B屋面

上人屋面: 2.0KN/m2

不上人屋面:0.5KN/m2

八、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P6(用于地下室、地下车库及水箱),垫层C15。

2.钢筋:HRB235,HRB335,HRB400。

3.墙体:±0.000以下MU15封底多排孔混凝土小砌块,Cb25混凝土灌孔,Mb10水泥砂浆;±0.000以上MU10砌块,Mb10/Mb7.5混合砂浆。

随着建筑设计的不断深化细化,上述结构方案设计将会有所变化,并不断充实优化,使之更趋完善。

第四篇给水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015-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GJ08-94-200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140-2010)

建筑工种所提供的各建筑平、立、剖面图

国家及贵州省现行的设计规范、规定中有关章节

二、设计范围

建筑物室内给水、排水、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等系统设计。

室外总体排水、消火栓给水等系统设计。

三、给水部分

水源

每个地块均从市政道路给水管口上分别引两路DN150给水管,在小区内成环管,供消防和建筑生活用水。管材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建设方及当地自来水公司的要求具体确定,经水表及防污隔断器后,进入地块的常压生活管网及室外消防给水管网。

给水系统设置

每个地块在地下车库内部设置水泵房。泵房内设混凝土蓄水池内衬不锈钢板,生活泵分别提供每幢住宅的生活用水。

高层住宅供水采用上行下接式,每单元设一个混凝土水箱内衬不锈钢板,水箱内有生活用水和初期消防用水。生活供水系统给水竖向减压压力控制在0.35Mpa以内,并设可调式减压阀组。屋顶生活水箱出水口距最不利点的给水口垂直距离小于10米,采用变频恒压仅供顶层用户生活用水。每户设水表计量。

四、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地块住宅,地下车库室内消火栓给水水量

住宅室内消火栓水量:10L/S

车库室内消火栓水量:10L/S

每根立管最小流量:10L/S

每支水枪最小流量:5L/S

车库室内喷淋水量:30L/S

室内消火栓系统设置

地块住宅楼底层、标准层设置单阀单栓消防箱,并配备磷酸铵盐灭火器。消防系统为临时高压制。初期消防用水由屋顶水箱内的6m3消防储水供水。消防管在屋面横向连成环网。屋顶水箱消防出水管距最不利点消火栓出口的垂直距离≥8米。栓口动压>0.50Mpa采用减压孔板。消防泵设置在埋地式水泵房内一用一备。型号:XBD8.3/10-65 Q=10L/S H=75m N=15KW。消防泵直接从基地内DN2150的环管上取水。泵房外设地上式水泵结合器。住宅和车库消火栓系统为一个系统。住宅楼公共部位设简易喷淋装置,从消火栓立管上接出,喷头不大于4个。喷头形式为直立式上喷,距顶板150mm。

根据要求地下车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系统为稳高压制,危险等级为中危险二级。喷头形式为直立式上喷,距车库顶板150mm。喷淋泵设置在埋地式水泵房内主泵一用一备。型号:XBD4.1/30-100 Q=30L/S H=41m N=22KW。稳压泵一用一备。型号:XBD5/5-50 Q=5L/S H=50m N=5.5KW。消防泵直接从基地内DN150的环管上取水。泵房外设地上式水泵结合器。

并设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五、排水系统

室内采用污、废分流,设专用透气立管,室外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卫生间设专用透气立管,厨房排水仅设伸顶通气管。污水经过格栅井后排入污水管网。地块设一个1号格栅井。

污水属一般污水

雨水排放根据地区暴雨强度,地块雨水量490L/S,地块雨水以一个De700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外消火栓水量:20L/S

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三出口,间距120米,保护范围150米,消火栓直接从室外DN1500环管上接出。

六、管材

室内给水管:住户小水表后给水管采用给水用UPVC管,粘接连接,生活水泵出水管和给水主立管均采用镀锌衬塑钢管丝扣连接。

室内消防管:小于等于DN100采用热镀锌钢管,沟槽连接。大于DN100采用无缝钢管,沟槽连接。

室内污、废水管、透气管、雨水管均采用排水用UPVC管粘接连接。

七、天然气

天然气管道由市政天然气总管上引入基地。

第五篇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有关的规范规程

⑵《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⑵《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⑶《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⑷《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⑸《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11)

⑹《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⑻《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DGJ08-93-2002 J10166-2002)

(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10)《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业主提出的要求及其它工种如给排水提供的各种资料。

二、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物内供配电系统、住宅内的照明、插座、防雷接地及通信、电话、电视、访客对讲安保系统的埋管部分。

三、变电所确定

地块设置变配电房,最终位置的大小与供电部门协商确定。

四、负荷等级确定

消防设施、高层电梯、生活水泵电源、住宅公共用电负荷为二级,其它为三级负荷。消防负荷两路供电末端自切,二级负荷两路供电。

五、供电与设备

1. 住宅

电源由小区内变电所电业低压电网(220V/380V)供给,以电缆进户方式供给。三室户按大套每户8KW,单相进户。大于150平方米,按70w/平方米

每套住宅设户内配电箱,设电源总断路器,照明、一般插座、空调插座、厨房与卫生间插座单独设置回路,每分支回路设置断路器,插座、空调回路设漏电保护装置。

每套住宅各部位设置的电源插座数量按以下原则考虑:

单人卧室、书房组合插座2组,空调插座1只。

起居室、主卧室、双人卧室组合插座各3组,空调插座各1只。

厨房组合插座2组,单相三极带开关插座3只。

卫生间组合插座2组,单相三极带开关插座1只。(有洗衣机)

卫生间内的插座、开关均采用防溅型。

除注明外,末端配电回路均采用BV—750/450型塑料绝缘线穿阻燃型塑料管暗敷。

住户内,只设灯头,灯具用户自理。

2. 公建及其它

电源由小区内变电所电业低压电网(220V/380V)以电缆进户方式供给。每一商业单元按0.1kw/每平方米,其它公建按小于等于0.1kw/每平方米的原则供电,量电设电业计量电表箱。设PML1柜供电计量。

六、防雷接地及安全措施

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

⑴屋面设避雷带(25*4镀锌扁钢)作为防雷接闪器,屋面上各种金属物均应和避雷带焊接连通。

⑵引下线利用柱子主钢筋二根(不小于φ16),上部和屋面避雷带焊接连通,下部和桩基钢筋焊接连通成一整体的接地装置。

本工程保护接地型式采用TT系统,所有金属电管、配电设备金属外壳、安全插座接地极等均需和PE 线可靠连接。

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系统,各类接地系统共用一组接地极,接地极借用大楼基础钢筋网,接地点处预埋100*6钢板,再钢筋焊接连通至基础钢筋网,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本工程做总等电位联结,接地母排将下列导电部分互相连通:

——进线配电箱的PE母排

——公用设施的金属管道

——大楼基础钢筋

——避雷引下线

4,防雷:控制箱(控制箱)设置防雷保护器

七、访客对讲系统(或可视对讲系统)

1. 设访客对讲系统,每单元主机设于底层进门处。

2.住宅,每户设对讲分机一个,

3. 接线盒至各对讲分机穿阻燃型塑料管暗敷。

八、电缆电视系统

住宅每户进有线电视1路,分别进家庭信息箱, 内设电视分配器。

电视终端设置在各需要的房间。三室一厅每户设置四个有线电视终端(厅、主卧室及两个卧室各一个)。大于三室一厅每个空间设1个电视终端

九、电话通信系统

小区设电信机房一处(与电信部门协商),每户电话进线两对,通信宽带一路,分别进家庭信息箱,分配后,电话终端的设置为主卧室、卧室、起居室、书房。宽带终端为起居室、书房、主卧室。室内穿线采用(HYA-2*0.6),与一根五类线。

十、安保

住宅设置紧急呼叫求助装置,煤气泄漏报警装置,信号送至小区安保中心。

住宅的底层、二层、顶层住户设置防盗报警:在阳台、窗部位设置入侵探测器报警信号送至小区安保中心。

电梯机房设置紧急呼叫按钮或报警电话,紧急呼叫按钮信号引至底层电梯厅警铃,报警电话接至值班室或安保中心。

住宅楼各单元设置电信间,该电信间有电源插座和接地端子。

居住区域设置安保中心控制室,接收控制信号采取措施。

居住区域设置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在居住区域周边、大门出入口处主要通道、汽车库和车辆出入口安装电视监控系统。

设电子巡更系统。

十一、火灾警报系统

住宅公共部位设手动报警按钮、警铃、消防广播。

十二、节能

开敞式灯具效率不小于75%光源显色指数Ra不小于80,荧光灯具光源采用T5(T8),整流器采用节能电感型(或电子型)功率因素大于0.9

有两列以上灯具,照明控制按主采光窗平行方式,尽量利用自然光。

每个房间的照明开关不少于2个

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场所合理采取分区、分组、集中、和分散等控制措施,可按需开关灯具,降低照度。靠近窗的灯具采用独立的照明开关,以节约用电。

照明配电干线的三相负荷的平衡:最大相负荷不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

十三、消防

车库、住宅及公建的应急、疏散照明、消防电梯、消活栓、泵喷淋泵、火灾报警等电源负荷为二级,两路供电末端自切。

第六篇暖通设计

一、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版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009版

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及要求

其它相关设计专业所提供的资料

二、设计范围

对地下停车库及设备用房进行通风、排烟设计;对各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进行防烟设计;各住宅采用分体空调,由电气专业预留用电电源。

三、设计参数

室外设计参数

夏季Tw = 30 ℃, Vw = 3.2m/s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3 ℃

冬季Tw = -3 ℃, Vw = 3.1m/s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8%

室内设计参数详相关专业数据。

四、通风及消防、排烟

地下车库根据防烟分区划分设置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平时排风,火灾时排烟,各排烟口离最远点间距小于30m,通风量按6次/时计算;车库的补风通过车道自然进入,无车道的防火分区设置机械补风,补风量为排烟量的50%。

变电所、水泵房等按6次/时换气次数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各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均优先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无条件时采用机械正压送风方式。

五、消声与隔震:

各风机均考虑采用低噪声节能产品。平时用排风机等设备基础上设置减振台座,风机出入口设减振软接头。

六、节能措施

所有通风设备均选用高效节能设备。选用的平时用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小于0.32W/(m^3/h)。

七、环保:

地下室排风经竖井排至室外,排风口距室外地面不小于2.5m;设计选用低噪声的通风设备以避免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篇燃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2、《居住小区技术规范》(GB15-11-94)

3、《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4494-2009)

4、《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95)

5、《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JJ 33-2005)

6、《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94-2003)

7、《城市煤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08—10—92)

二、设计内容

1、住宅内煤气管道设计。

2、煤气调压系统及室外管网由燃气公司专业设计机构完成设计。

三、气源及设计参数

从市政管网引入天然气作为气源。各栋采用楼栋调压后引至屋顶成环后下行至各户。为了便于安全监控,采用集中自动抄表及泄漏报警系统。

相关设计参数如下:

天然气运行压力:0.15Mpa(1.5kg/cm2)(表)

管道设计压力:0.3MPa(3.0kg/cm2)(表)

天然气低热值: 4.0×104kJ/Nm3

燃气炉灶的耗热量:2.1×104kJ/h

燃气热水器的耗热量:3.57X104kJ/h

燃气炉具的额定压力:2.0kPa

四、煤气计算流量

每户住宅安装一只煤气四眼灶和热水器,计算流量为5m3/h。煤气表采用J-5型Q=5m3/h膜式每户住宅设置一个进户管,管径为DN32。进户管直接明装进入底层厨房。室内煤气管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螺纹接口填料应采用聚四氯乙烯塑料带。

第八篇环保设计

一、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因素

1、废气排放因素

本工程废气排放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汽车排放的汽车尾气和油箱蒸发废气在地下室中统一考虑,另外则是厨房与卫生间产生的废气。

2、污水排放因素

本工程排放的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主要来自餐饮中的厨房及住宅厨卫内的污水。另有部分为汽车库清洁产生含油废水。

3、固体废弃物因素

本工程为住宅楼,兼有部分商店和餐饮,排放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

4、噪声污染因素

本工程噪声污染因素有空调室外机噪声、风机、泵等动力设备噪声以及施工噪声。

二、建筑环境保护设防措施

1、废气防治

(1)本工程厨房油烟废气采用强制通风,经灶具、吸风口过滤后,废气由竖井高空排放。卫生间设自然通风,部分暗卫设专用排风道,加设风机排风向高空。

(2)地下汽车库的汽车尾气经排风竖井高空排放,减少对周边空气的污染,为居民提供一个清洁干净的生活环境。

2、污水防治

(1)室内排水污废分流,厨卫分流,为扩流降噪,污废水立管采用硬聚乙烯螺旋管。

(2)阳台排水及空调冷凝水有组织收集排放。

(3)汽车库含油废水在室外经隔油沉砂池隔油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4)空调凝结水采用有组织收集排放。

3、固体废弃物影响防治

本工程生活垃圾处理采用袋装化收集。处理方式由小区统一管理与环卫部分另议。

4、噪声污染防治

本工程大部分设备机房设于地下室,对外环境影响不大。设计中动力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按规定采取隔振降噪措施。

三、卫生防疫(日照)

1、通风系统

所有住宅单元均为全明设计可直接采光通风。

住宅单元内窗地比例均达到:

卧室、起居室大于1:7

厨房、卫生间大于1:10

2、新风量满足规范规定要求。

3、日照

经日照分析,本工程满足日照要求;同时,本项目兴建后对周围建筑物无日照遮挡。

第九篇节能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2、《贵州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二、节能措施

1、总体规划方面

(1)趣味的朝向——住宅结合南北向和东西向布局,富有节奏变化,部分住宅采取遮阳、导风措施。

(2)紧凑的间距——建筑主立面在南北向尽量错开设置,经日照分析,符合日照标准要求。

(3)良好的自然通风——采用点式布局,主立面和开口迎向夏季主导风向,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并且通过户型的通透设置,组织了良好的穿堂风,整个小区自然通风顺畅,无“风影区”。

(4)雨水收集利用及中水系统——利用收集的雨水及处理后的生活用水用于绿化的灌溉及道路的冲洗等工作,节约水资源。

2、单体设计方面

(1)电气采用节能光源或高效灯具,并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2)组织良好的穿堂风——每户每室均有两对侧开窗,形成良好的穿堂风,有利于夏季降温,降低空调能耗。

(3)合适的窗墙比——符合节能标准规定的要求。

(4)围护结构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利用新型保温节能材料使其热工性能符合节能标准要求。

(5)部分小区内的庭院灯、草地灯采用太阳能源。

(6)水泵选型尽可能使工况点位于水泵—扬程曲线的最高效区段内。

(7)选用轻质隔墙,减少建筑重量及用料,减少建筑荷载。

(8)屋面及外墙采用保温隔热处理,厚度按照计算满足屋面传热系数k≤1.0w/㎡.k(D≥3.0),住宅建筑外墙面传热系数为k≤1.5w/㎡.k(D≥3.0),分户墙及楼板传热系数为k≤2.0w/㎡.k。

3、其他方面

(1)选用建设部指定节水型卫生洁具进行节水。

(2)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作为住宅热水水源,降低燃气消耗量。

(3)所有通风设备均宜采用低噪高效,节能型产品。

(4)采用节能灯降低能耗。

第十篇综合管网设计

1、本小区内设有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高压线、电力线、弱电线、。

2、各类管线相互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宜符合《城市规划设计手册》表10.0.2-1和表10.0.2-2的规定。

3、各种管线离建筑的水平埋设顺序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电力管线、高压管线、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4、管线之间遇到矛盾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小管线避让大管线、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

5、一般规定:南北方向的路,电力电缆在道路的东侧或东西方向的路,电力电缆在道路的南侧。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部分规划专篇 一、基地现状 位于建邺区与鼓楼区交界处的xxxxxx,隶属建邺区兴隆街道,南临yyyyy,西靠wwwww。从应天大街高架俯视整个地块,破败的两三层平房和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地块内违建密布,通道狭窄,采光、通风问题严重,防火更是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居民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困难。目前地块已开始拆迁工作。 二、场地研究 本案为xxxx的一部分,距地铁二号线“集庆门大街站”仅900米,靠近南京最大12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及白金级希尔顿大酒店,是南京新街口、龙江、河西CBD三重城市核心交集区位,是南京新江东中央活动区黄金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是一个真正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 本案由积贤街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北侧地块为A地块,南侧地块为B地块),A、B地块西临乐山路,东临华山路,南侧与应天大街以一地块相隔,北临集庆门大街。A地块占地64162㎡,B地块占地21704㎡,总占地面积85866㎡。 地块东侧为集贤雅苑产权调换房项目,共四栋高层住宅,两层商业。地块北侧为苏宁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睿城。B地块西侧为小学

用地,根据现有材料综合分析可得,A地块的东侧和南侧以及B地块东北角商业价值最大,转角可设置集中商业,业态考虑为净菜场和小型百货超市。从长远来看,集庆门大街和乐山路具备一定商业潜力。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规划力图提供一个高品质、安居化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时尚、典雅的建筑群,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并且最大限度的使起居室、卧室、观景阳台获得良好的日照,结合成本运用新技术,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极力营造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新概念居住家园。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住宅设计规范》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9、用地红线图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 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 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 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于1H,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设计了一条环形的休闲步道,将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上带棚的停车库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六、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初步设计说明书

住宅小区中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住宅小区中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简介..................................... 1...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1.2 项目背景........................................ 1... 1.3 工程概述........................................ 2...第二章设计依据、原则和范围......................... 3.. 2.1 设计依据和主要资料.............................. 3.. 2.2 设计原则........................................ 3... 2.3 工程设计规范及标准.............................. 3..第三章中水系统型式的选择........................... 5.. 3.1 建筑小区中水系统型式的分类...................... 5.. 3.2 本项目中水系统型式的选择........................ 6..第四章中水处理站设计规模的确定..................... 7. 4.1 建筑小区中水水源的选择.......................... 7.. 4.2 小区中水原水量的确定............................ 7.. 4.3 小区中水需水量的确定............................ 7.. 4.4 小区中水站处理规模的确定........................ 8.. 4.4 进、出水水质的确定.............................. 8..第五章中水处理站位置及配套管网系统................ 1. 0 5.1 中水处理站的位置............................... 1.0.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叶集区广场东苑小区概念性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项目研究 一、城市概况 叶集区是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辖区(原为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2016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全区辖镇、洪集镇、三元镇、岗乡、平岗办事处、镇区办事处共6个乡镇(办事处),区域面积568平方公里,总人口26.9万人。 叶集区文化底蕴厚重。徽商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即为江淮之间重要商品集散地,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未名文化薪火相传,涌现出与鲁迅并肩战斗的台静农、济野等“未名四杰”燃灯文坛。红色文化彪炳史册,孕育出勇、国夫、桂绍忠等8位国开国将军名垂丹青。美食文化享誉外,羊肉、沙锥贡鱼、空心挂面、启航茶油等特产驰名四方。 产业特色鲜明。为全国建筑模板之乡、华东四大木材集散地之一、省林产业十强县区。木竹加工企业2000余家,规模企业91家,从业人员5万人,年木材加工量500万立方米、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省级开发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成功入选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试点园区。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通过中家协评审授牌,荣获第三届中国家具品牌节新兴产业基地示奖。 二、区位环境 叶集地处、皖豫两省交界,东望长三角,南枕大别山,西接中原地,北连淮河水,素有“西大门”和“大别山门户”之称。境史河(干渠)环绕,105、312两条国道、宁西、阜六、合武三条铁路和沪陕、合武、济广三条高速交汇于此,距新桥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是东进西出的咽喉、贯穿南北的节点,交通便捷。 本项目用地周边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交通便利,周边已建成住宅小区和教育配套商业配套众多,地理位置较优越,区政府、未名湖、人民广场近在咫尺。

三、现状分析 1、基地现状 现状基地为建设用地,整个基地以自然植被为主,西侧有河流,基地有部分民房,沿街有部分临时简易棚。 项目用地总面积110904平方米(约166亩,扣除创新路道路面积),其中综合商业用地面积26737平方米,住宅小区用地面积84167平方米。 2、地形地貌 整个基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形高差较小,总体竖向标高在55.3-54.2之间,在竖向设计中应合理解决排水,同时有效地降低土方工程,减小成本。 3、周边道路分析 项目地块南侧为城市道路,北侧为万寿路,东侧为柳林大道,南侧为南海路,综合商业和居住区之间为创新路,场地周边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交通便利。 4、出入口设置 综合商业地块:用地北侧为万寿路(红线宽度30米),东侧为创新路(红线宽度24米)。两条市政道路交叉口处设置步行主入口与集散广场,用地东南角于创新路设置车行次入口,用地西北角于万寿路上设置车行出入口。 住宅小区地块:小区四面临路,分别为西侧创新路(红线宽度24米)、北侧万寿路(红线宽度30米)、东侧柳林大道(红线宽度40米)、南侧南海路(红线宽度40米)。小区车行主入口设置在北侧万寿路,车行次入口设置在南侧南海路,东侧柳林大道道路等级较高,小区沿此道路不设置出入口,小区步行出入口设置在西侧创新路上,与综合商业地块贴近,同时能方便小区居民快捷到达商业区、市政广场等休闲购物场所。

初步设计说明

1.总说明 1.1 设计依据 1.1.1甲方提供的星星村改造工程项目设计任务委托书; 1.1.2 台州市建设用地规划要求〔台路规要字(2003)011号〕; 1.1.3台州市建设规划局文件——台建规[2003]360号《关于星星村改造详细规划 的批复》; 1.1.4甲方提供的地形图等原始资料; 1.1.5 当地自然气象和地质条件; 1.1.6 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定。 1.2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强弱电、通风专业的技术规划设计。本次设计不包括小区环境、建筑内部装修、燃气设计。 1.3 设计规模及性质 本项目位于台州市解放南路与二号路交汇区域,是台州椒江区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用地为12.08公顷,项目涵盖了原居民还建住宅、幼儿园及用于商业开发的商住楼等内容,结合邻近的山体、广场、住宅区、办公楼、酒店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又与整个片区融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总建筑面积283738.61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50420.00平方米。地上6-18层,地下一层,多层建筑高度18.6米,小高层建筑高度35.8米,高层建筑高度55.4米。1.4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4.1 在设计中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令、法规; 1.4.2 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满足消防车道、防火分区要求, 采用自动喷淋系统和自动防排烟系统,提高安全和经济性; 1.4.3引入无障碍设计,在商场主要出入口及有电梯住宅一层 住户大堂入口处设有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 1.4.4 以山为源、以人为本;星星村是“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其 环境的市场价值在于相邻白云山的存在,以山为源是其特色和卖点,也是延续城市地域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段。本设计尽可能多的表现山体和其自然景观,在社区开发中采用山色渗透的手法,为人们提供观山、亲山、近山、游山的机会和可能。 1.5 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 建筑总平面主要数据详见表1.5-1。 表1.5-1 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 计说明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专篇 一、工程概况及用地现状条件 1.工程名称: 2.建筑性质及规模:- 由一,二期两部分组成。分别由22栋4-7层多层住宅,21栋别墅,一栋五层宾馆组成。总用地面积为7445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8910.48平方米。 3.用地位置及现状 北面,东面,南面,西面为农业用地。规划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突破,建设一个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二、设计依据 ----------------------任务书及附件 基地现状地形图(用地红线) -----县相关建筑技术规范 国家相关的规范法规 《-----县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25 - )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三、规划原则 a.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与屯昌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 突破,建设一个与农业配套的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b.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意识,创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 小区环境,争取每栋住宅有最佳的朝向和景观。 c.适当加大开发力度,节约用地、完善配套,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d.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强调小区特色与风格,加大建设开发的科技含 量,建设智能化居住小区。 ◆建筑设计说明 1、规划总平面设计 1)规划构思 ﹡强调组团式布局,组团绿化与中心绿地相结合,经过景观步道联接为一个绿色生态系统。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将车流与小区休闲人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出来,互补干扰。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滕绍华》作者:卜一峰.Cute.? 住宅在规划、建筑、装修设计等方面都有完备的国家规范,在这些方面也有不胜枚数的成功实例和典范,这都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学习的楷模。本文拟就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住宅建筑设计的细节思考、住宅装修设计的本源等问题进行探索,以寻觅住宅建设的新趋向,研讨住宅设计的超前性和适用性。 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因经济社会、自然历史、风土民情、地域气候、政治宗教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在此仅对当代大中城市的住宅区规划设计中新的取向、一般性的发展规律,略举其中的一些较为普遍关注的观点,与同业专家讨论。 1、规划理论的创新 居住区在整体结构的架构上有了许多新的突破。首先,“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三级组织结构的单一模式已被打破,依业主的生活水平、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特点为主题的居住社区受到欢迎,尤其是健身、健康型的社区楼市红火;其次,单一居住的区域规划遇到挑战,居住与从业相结合的区域规划开始萌生,这种模式可以解决一部分居民就近就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所设产业的就近招工问题,并可减小城市人流交叉对交通的压力;再有,对集中规划大面积的居住区提出质疑,居住区过小配套项目发挥不出作用,但居住过大也会造成上、下班时城市干道的单向交通负荷过重,以及商品房销售困难等问题;高层和超高层不应作为居住区的景观点缀,因为高层不但居住不方便,还会将高空强风引至地面及热岛效应等环境灾害问题。为此,许多城市已不再建造高层住宅;住宅区的交通组织影响居住质量,

路网规划应给住宅建筑以好的朝向,干道应以东西向为主,使楼间距加大,居民的视界开阔。甬道以南北向为主,山墙间距小不影响使用与视觉。进入居住区的机动车应适当限制,庭院中应“人车分流”,车不进庭院,但在需要时车可以到单元门前,如病人救护、搬家等情况。居住区的干道应“人车混行”,但要通而不畅,既照顾乘车者方便,又保障居住区安全和安静。 城市元素的利用与引进。所谓城市元素是指构成城市功能的诸多因素,具体的如医疗卫生、环卫环保、道路交通、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邮电通信、商业购物、体育健身、就学就业等等,抽象的如繁华景致、商贸环境、文化氛围、民风民俗等等。概括起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配套设施及城市气氛,这些都是城市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城镇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居住区郊区化已在大中城市开始,为满足居民的需求与生活方便,一个居住区的规划首先应考虑周边可利用的城市元素,以节省投资,并繁荣现有业界,再考虑居住区内的配套设施完善,所引进的业界应注意选优的原则,如重点学校、知名医院、热销商场等等。住宅区的配套项目一定要列入规划,包括选择对象的洽谈,并且应先于住宅工程建设,以利居民入住后的生活,这也会促进住宅的销售。同时,规划中应注意营造城市氛围,以尽快形成“人气”足的社区。 住宅区规划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我国近几年引进国外设计,规划出一些学习发达国家住区的实例,但在理论上还缺少研究。首先,我们应充分注意到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国情,坚持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研究应用不能耕种的荒地建住宅的措施。并要限制大量占用土地的“豪宅”,反对恣意扩大

结构初步设计说明(图样)

结构初步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住宅小区位于××市第一机床厂院内,总用地面积约为2.53公顷。本工程由拟建场地南侧的三栋塔式住宅(1~3号楼)和北侧的多层住宅(6~10号楼,各楼相对独立)合围而成,两排楼中间为集中绿地,覆土3m,以下为地下汽车库(4号楼),地下汽车库西面为锅炉房(5号楼),总建筑面积约为12.4万m2。 2.2、3号楼与1号楼完全相同;7、8、9、10号楼与6号楼完全相同。 二、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三、自然条件 1. 风雪荷载 2. 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3.场地标准冻深: 1.20m 4. 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初步设计依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市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2004年5月编制的《××市第一机床厂住宅岩土工程初勘报告》(工程编号2004-初勘021),其主要内容如下: 4.1 位置及环境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市第一机床厂院内,场地地形基本平坦,自然地面标高在44.67m-45.49m之间。地貌单元属永定河及温榆河流洪积扇中下部。 4.2 地物及洞穴 因现有厂房未拆除,1号、2号楼及地下车库部分钻孔(ZK15、ZK19~ZK21、ZK24、ZK25、ZK36)未施工,待条件具备后须补勘。场地原有建筑物未拆除,使部分钻孔移位,但不影响钻探的精度和地基方案的选择分析。

4.4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基础设计水位的确定 4.4.1水文地质特征 拟建场区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分布有两层地下水,各层地下水类型及钻探期间实测水 工程场区1955年水位标高达到43.0m左右,埋深2.0m左右,近3-5年地下水最高水位标高42.50m左右; 4.4.3地下水腐蚀性测试及评价 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材无腐蚀性; 4.4.4基础设计水位的确定 如地下室设有主要机电设备,一旦进水将使建筑物正常使用受到影响或损失,建筑防水设计应按历年最高水位考虑; 验算地下室外墙承重能力及地下车库抗浮验算时设计水位的取值,可根据历年最高水位标高,按有关规范或标准的规定确定。 4.5场地地震效应 4.5.1场地地震烈度 拟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4.5.2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4.5.3地基土液化可能性判别 拟建场地属非液化场地。 4.6地基基础方案设计及防治措施建议 拟建1~4号楼楼基底标高基本相同,约为39.50m左右,相应持力层为粘土层③,地基承

居住小区设计说明

一、基地情况概述: 小区位于长安区环山路北侧,沣河东岸,批准用地3.6hm2,南北长250m,东西宽159m,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基本平坦(见示意图1)。计划住户2026户。此地位于南郊郊区,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周围旅游景点众多,居住环境优雅安静,是人们休息度假的好地方。 二、设计理念、构思原则: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基于此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观优势,将“自然”这一话题充分考虑到本次设计中,认真的思考了“人--建筑--健康--自然”这个四元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些人工环境,让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使建筑空间更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强化院落空间,在追求合适开发强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物业管理与分期开发,并增强小区的安全性、趣味性、识别性。 、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把科技先行、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设计全过程中。 三、空间布局 空间布置可概括为:多点、一中心。 多点--即以住宅为主体围合的四个院落组群。 一中心--即由小区中心内的集中绿地、水面、广场、雕塑及造型别致的社区公共建筑,构成了小区文化娱乐交往中心和纵横轴线交汇的空间构图中心。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电子教案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襄南怡景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及项目分析 1. 区位分析 该小区位于紧临某省道,荣踞某镇新镇区核心,距某市区和某县各20多公里,乘车一刻钟可达。基地南面临现有堰塘。 2. 现状分析 规划地块交通比较便利,居住环境良好。规划居住区地块基地地势平坦,规划用地约5055.45平方米(合 7.58 亩)。 二、规划设计依据 1.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某镇镇总体规划》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GB 50137-2011)》 (5)《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2005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5352-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9)《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10) 相关的国家建筑设计规范 2.现状依据 (1)规划区地形图 (2)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居住区详规设计任务书 三.规划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突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在满足交通的情况下体现了规划的核心思想,另外鉴于本区域周边环境优美,水域丰富,本规划方案结合临近堰塘,着重考虑居住区内的水域环境优化,并且在道路、建筑、景观等各项布局中尽量配合已有水环境来布置,打造亲水平台,环境优美宜人的居住小区。通过水系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展现在本小区规划设计中来,此外“以人为本”,使得居民与水环境和谐共处,力求给居民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齐全的生活设施、健康的生活方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某住宅小区设计说明2020

第一章规划设计 1.1 概况 项目位于湛江市霞海港以北、航运船厂以东,规划用地范围东临32米广州湾大道和28米江日路,西临70米海滨大道,南侧是36米文东路,规划周边配套设施成熟,交通便利。规划总用地面积为62127.14平方米。项目的建成将会提升周边居住质量,美化此地的空间环境。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62127.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44587.36 平方米,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为193059.26平方米,容积率为3.5,建筑密度为25%,绿地率为35%,并配套有1843辆的机动车停车位。 1.2 主要设计规范及依据 1、湛江市城市规划局关于下达湛江市霞海港以北、航运船厂以东62127.14平方米用地规划条 件的批复湛城规(赤坎)【2018】565号 2、《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 1:500实测地形图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年版) 5、《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DBJ15-11-94)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4年版)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0、《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1、《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12、《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3 总平面规划设计说明 1.3.1 规划理念及原则 1.设计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房者不再满足于最基本的居住功能,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现代住宅小区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设计规范和功能构成,更要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2.规划设计原则 整体性原则—规划注重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衔接,以城市为出发点进行规划设计。 生态性原则—在环境设计方面强调自然生态景观的塑造,环境设计注重“宜居”“人文”的价值品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居住于此的人充分享受到城市中的自然风光,于闹市中享得闲逸之情趣。 因地制宜原则—建筑布局时在保证良好朝向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合理布局,使小区规划统一而不呆板。 3.“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项目依据建设用地红线,充分结合周边环境现状,综合分析,在有限的用地空间内合理组织内外部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及社会不同家庭生活模式的需求。 4.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创造地方特色 以城市设计为前提,结合南方城市的特点,利用现代设计理念,高科技、工艺和材料,充分考虑生态、节能、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力求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面向未来的居住环境及建筑新形象。 5.场所精神,增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创造归属感 设计采用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理念,考虑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人的尺度及活动规律,组织高效、丰富的空间以及营造和谐的场所精神,增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创造归属感。 1.3.2规划布局 项目位于湛江市霞海港以北、航运船厂以东,用地因地制宜展开布置8栋高层住宅,用地东面布置小区人行主出入口,本规划充分考虑周边的现状建筑,合理展开布置,最大限度的营造出大中心园林景观。 规划布局依据朝向、主导风向等因素,充分考虑与周边建筑的关系,通过合理的规划布

住宅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总说明 第一部分:建筑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1、工程位臵: 永州市冷水滩锦和苑小区西临攸县中心大道、东临百花路、北临进站路、周边为住宅用房。配套设施较集中;基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攸县理想的休憩、居家场所。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4.23亩,场地内较为平坦,有利于整个项目的开发。 2、工程范围与现状 工程建设场地气候条件、地质。 本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4-8℃,最热日平均温度27-30℃,全年冬春盛行偏北风,夏季多为偏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为1.2-3.5m/s,年平均降雨量1200-1700mm,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3726-4605MJ/㎡。气候区域为夏热冬冷地区。 地质情况详见地质勘察报告。 二、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 国家有关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9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1-2004 及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法令法规 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根据甲方意见调整认可的设计方案 甲方提供的电子地形图。 攸县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甲方提供的市政规划资料 三、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的设计规模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29487.1㎡,总建筑面积157137.05㎡。(含地下室建筑面积9276.8㎡)。其中32+1的高层住宅建筑面积为88006.71㎡,10+1的中高层住宅建筑面积为37370.1㎡,多层商住楼建筑面积为22483.44㎡ 2、设计范围 本次初步设计的设计范围:攸州一品住宅小区 1#~10#楼及地下室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及概算等设计说明及文本。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doc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总体概述 基地西侧、东侧为住宅区,北侧为田地,南侧则为河流。东侧及南北侧均为城市主干道,30m宽。规划用地约15公顷。本项目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环境优美,造型新颖,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使用方便的中高等档次的居住小区。 此方案共有居住建筑总计51栋,其中高层17栋,小高层14栋,多层20栋。会所2个,小学1所,幼儿园1所。其中东南步行入口处为商业街,向西、向北皆设有沿街商铺。 二、总体构思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2)、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三、设计构思说明 1、总体布局

本居住小区用地布局的分布主要为: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小区主干道以及中心绿地把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围绕中心绿地进行布置 2、规划结构 根据用地现状条件和规划用地布局,结合道路系统结构,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中的小组团围绕组团景观节点布置。 3、道路交通组织 本小区共设有4个主要出入口,其中三个车行出入口,一个步行出入口,满足了小区居民的就近进出。考虑到小区内主要人流方便乘车,南、北、东面各有一个车行出入口。道路网大致设置为S型,整体上看小区路网结构丰富活泼,充满变化。小区道路分为三级:小区干道路宽10米,为方便小区居民的晨练,散步和出行要求。;组团级道路路宽4-5米,满足了内部的一些日常出行,地面停车位主要布置在这片区域。宅间路宽2-3米,造型多变,活泼生动,与周边环境及建筑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4、公建系统 本小区小学设在基地西南,为18班小学,设有250米环形跑道,满足本小区及周围孩子上学需求。会所以及幼儿园围绕中心绿地布置,拥有良好的环境,让住户有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空间。 5、景观系统 小区以主入口广场和中心绿化广场为主景观节点,主景观节点不仅是小

居住区规划实例分析(期末考试试题)

1、某房地产开发商拟在滨河地段规划建设一居住小区,用地规模50hm2,提出了一个用地布局初步设想,如图所示。试指出该用地设想中主要用地功能及布局存在得问题,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不必作图)。 (1)低层、多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得位置不合适。低层、多层住宅布置在用地东侧、南侧滨河地段,高层住宅应布置在用地西侧、北侧。 (2)高层住宅布置在用地南侧对低层住宅有日照遮挡,应布置在次干道以北。 (3)小区商服位置不合适,应调整用地西侧得城市次干道两侧。 (4)小学设在城市次干道交叉口,安全性不好,同时位置偏西北,服务半径过大,应布置在城市次干道以南中心位置。 (5)托幼位置不好,服务半径过大,应布置2处托幼,城市次干道南北各一处,位置居中。 (6)小区出入口过多,不便管理,应集中于支路上设置。 (7)缺少集中绿地。 2、图为我国南方近郊得一块多边形用地,面积约80hm2,周边为已建成城市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得要求,应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纳4万人左右,分设为3个居住小区得居住区,并附设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1200m2)、 规划设计人员据此结合居住区配套公建得分布,小区公建与住宅组团、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得综合布置进行研究,提出了如图所示得居住区与小区主路得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城市公共加油站得选址。 试评析该规划及选址方案得主要优缺点。(提示:不涉及道路宽度、断面形式与转弯半径。) 1.居住区道路与小区主路结构清晰,主要走向顺应了城市主导风向,成为居住区良好得通风走廊。 2.小区主路沟通了3个小区,联系方便。 3.Ⅱ号小区得两条主路不宜直接向城市主干路开口,且开口间距过近。 4.小区主路不宜采用近端式道路, 且长度超过规定要求。 5.城市公共加油站不宜沿城市主干路及交叉口布置。 3、某居住组团已建成入住(详见现状示意图)。 请您指出该居住组团规划在环境、交通及安全方面存在得主要问题。 1、小学在城市主干道另一侧,学生上学不方便 2、组团出入口开在主干道上,影响交通与安全 3、组团出入口距两侧道路交叉口太近且仅有一个出入口 4、变电所位置不合理,对环境有影响 5、没有停车场地 6、商业及公司得机动车出入口不应开在宅前小路上(或小区路) 4、图示某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土地拍卖,购得一宗商住开发建设用地得土地使用权。总用地面积4、5hm2,规划条件为:建筑密度0、3,限高18m,北侧退道路30m,绿地率大于30%,容积率2、0。请对图示方案进行审核,提出存在问题。 1、建设密度为0、35,不符合规划条件; 2、方案在用地北部设计18层得高层住宅,不符合规划条件中关于建筑限高为18m得规定。 3、北侧退红线最小距离为5M,不符合规划条件。 4、绿地率为29%,不满足规划条件。 5、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小区出入口过近。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依法取得一块商品住宅建设用地得土地使用权,并组织编制了规划方案。其中,土地出让合同中规定得规划条件如下: (1)土地用途为居住(2)建设用地面积5hm2(3)容积率不大于2(4)建筑密度不大于20%(5)绿地率不低于30% (6)套型建筑面积90m2以下得住宅建筑面积不少于住宅总建筑面积得70%(7)建筑间距系数按1、5控制(8)沿城市次干道设10m宽得城市绿化带,沿城市主干道设30M宽得城市绿化带,用地边界至绿线(9)住宅层高3M,室内外高差0、6M,女儿墙高1M、商业层高4M,室内外高差0、3M,女儿墙高1M 经初步审查,规划方案得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位数、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指标等均符合规划条件。 试问:按着建设单位提供得规划方案与技术指标,指出不符合规划条件或相关规定得地方。 1、容积率超过规划条件不大于2得 要求 2、90m2以下住宅套型所占建筑面 积未达到住宅总面积得70% 3、地下室超过了用地边界

某小区电气初步设计说明

第五章电气篇 —.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5栋高层住宅及一层地下车库组成。建筑面积共计45819〃,其中地2 下部分建筑面积5066m。建筑概况详见建筑专篇. 二、设计依据: 1. 本院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2.参參照的国家及地方主要有关规范、标准。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⑵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⑷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95 ; (5)《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设计规范》GB50035-94 (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⑺《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8)《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J133-90) (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2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13 ) 《有线电视糸统工程技术规氾》GB50200-94 (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三、设计范围: 1、变配电系统 2、电力力、照明系统 3、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4、电气消防 5、电气节能 6、弱电系统管线预埋 四、变配电系统 1. 负荷分级 本工程主要为住宅小区,其用电负荷主要为居民用电,公共设备用电及商业用电,,其中消防设备、客梯电力、应急照明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2. 电气负荷 设备总安装容量Pe=8047.9kw 低压侧计算负荷Pjs=3126.79kW 3. 供电电源 由城市10kV配电网引入地下室高压配电房。小区设2个变配电房,地下室公变 配电房(2x1000kVA),供A1~A3栋,B, C栋,D, E栋住宅用电,地下室专变配电房供首层商铺用电及地下室照明,电梯,给水泵,消火栓泵等公共设备用电,并设一台360KW勺发电机,供小区消防设备及重要负荷供电。 4. 计量 本工程商业,公共设备采用高压计量,住宅计量到户。 5. 无功补偿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项目基础信息概况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东经99度29分~100度35分、北纬22度01分~23度16分之间。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县城勐朗坝,海拔1054米。 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低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4%,气温高,热量足。县城勐朗镇年均气温19.2℃,年降雨量1624.0毫米,年日照2098.0小时。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山区、半山区占98.8%。 ⒈项目名称:南朗茗秀 ⒉地理位置:项目基地位于澜沧县西南角南朗河畔,县城总体规划确定为二类居住用地,四周用地为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以及二类工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为10.0公顷(长约400m,宽约为250m)。规划项目西南侧与南朗河相连,东面为规划的绿化用地,北面为规划的居住用地,南面是公共设施用地,整个规划区范围内有较好的地形和绿化环境。 二、设计依据 本设计主要有一下书籍为参考文献,结合澜沧县县域内的基本情况和基础资料,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条文为设计依据。 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和房屋建筑部分; ⒉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 ⒊民用建筑设计通册GB50352—2005; ⒋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⒌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⒍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⒎总图制图标准GB/T50003—2001; ⒏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⒐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 ⒑居住规划与设计; ⒒规划设计中的社会调查方法和实践; ⒓城市规划与设计; ⒔城市规划原理。 三、设计理念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1|住宅小区设计

古堰春晓住宅小区 区住户提供人际交流的多样空间。 1 总 则 4 设计构思及理念 1 尊重原有地形,通过建筑的走向及空间效果极力营造建筑群体特征。 2 设计依据 1 建设方提供的建设用地地形图 2 梳理建筑群得空间关系本设计极力弱化市政道路对住宅小区的干扰,作为本设计方案的基点。 2 建设方提供的设计要点文件 3 充分利用绿化,充分考虑建筑布局及天际线的变化于地势,绿地与水景相互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相成,使本住宅小区及景观设计融入到整个自然中。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多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 其他技术性规范文件3 设计思想及指导原则 1 设计原则 4 重视风水理念通过对本地块风水要素的挖掘,并经过设计的改造,力求使住户都享受到得天独厚的风水高位,轻松愉快

的生活。 2 总平面设计 1 总平面布置1 规划目标根据建设方要求及对这块地的定位分析,充分考虑回迁安置房的特性,在规划设计力求表现自然主义风格和城市庭院生活方式,住宅小高层和中高层。 (1) 该小区是一个尊重地方文化和塑造社区文化的宜居性住宅小区。充分考虑该地区和 周围环境特点,体现时代特色和地域城市风貌。引导社区文化的形成,塑造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充满生机的并为住户认同的居住小区。 结构清晰、道路顺畅、配套齐全等要求,创造出“以人为本”尊重环境,舒适优美 (2) 小区是一个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处理好建筑及道路、绿地、 树木关系,注重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减少对生态的影响。重视地方气候条件和景观因素。

的商业及居住空间,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2 规划思想宜居之城 一个以人为本的居住小区,要体现浓厚的居住气息,要营造一个让居民心旷神怡的居住环境。3 总体布局符合规划、消防、人防、环保、防灾、减灾等要求。实现可持续 (3) 小区是一个重视人际交流的家园性住宅小区。合理组织室外水景、步行和活动场 地,进一步提高室外公共设施水平。通过景观设计为居住者创造宜人的空间环境,为社 古堰春晓住宅小区 卧室休息区相对独立,私密性较强,每户保证充足的阳光。3 设计特点小区由小高层、中高层住宅类型构成,设计主要特点是动静分区明确,流线顺畅,内庭院的设计将自然内环境引入住宅,设计中有效地利用空间,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各种功能皆能满足住户的要求,外形设计现代、简洁,力 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4 户型多样,适应多种需求。幢每户的

某住宅小区初步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第二章总图设计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设计 第六章电气设计 第七章暖通设计 第八章燃气、动力设计 第九章消防设计 第十章人防设计 第十一章环保设计 第十二章无障碍设计 第十三章投资说明 第十四章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 第十五章节能设计 附件: 一、用地红线图、现状地形图 二、长沙市望城区规划管理局关于枫华府第地块规划条件及附图。 三、规划等职能部门对总平面图的审批意见。 四、长沙市望城区城乡规划局关于住宅小区汇智广场及F05栋建筑单体设计方案的批复(望规批[2014]11号)

某住宅小区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设计依据 1)本工程设计主要的依据性文件及其文号 1.1、已报批通过的总图 1.2、经甲方认可的方案设计 1.3、长沙市望城区城乡规划局关于枫华府第住宅小区汇智广场及F05栋 建筑单体设计方案的批复(望规批[2014]11号) 1.4、建设方的工作联系函 2)本工程设计时主要采用的国家有关法规和设计规范: 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2.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2.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2.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版) 2.6、《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2.7、《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2.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2.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2.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2.11、《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2.1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 2.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2.14、《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 2.15、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2.16、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2009年8月) 其它与本工程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 3)区域地理、气象等条件 3.1、地理条件 本项目位于长沙市岳麓区西南含浦科技园内,基地靠近三环线,北临学士路,东侧为象嘴路。本区中心距长潭西高速收费站仅2.5公里,距长沙西站13公里,外围交通十分便捷,因此作为长沙城区外延发展的方向极具优势。 3.2、气象条件 3.2.1气温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以上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9℃ 3.2.2湿度 最热月相对湿度 76% 最冷月相对湿度 81% 3.2.3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 1389.8mm 日最大降雨量 192.5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