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公开课教案_1

以巴黎大学为例,通过文字材料分析其特点,理解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源于城市的自治团体,教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认识到经济的繁荣促进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重难点
重点: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过渡:怎样改变被束缚的状态呢?
2.中世纪城市何以兴起?
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
讲述:出身于农家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无法继承份地,为生计到处奔波,逐渐形成聚居点。商人们在庄园旁边建立城区,不断扩大地盘,形成工商业中心。
——城市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聚集地
3.中世纪兴起的城市有何特点?
展示表格材料——规模小
小结:城市兴起(人口集中、交通便利、规模很小)、主要居民(手工业者、商人)
难点: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的相互联系。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资源:相关文字、图片。
教学环节
核心观点:欧洲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新课导入——欧洲四大名校起源于中世纪
一、渴望自由——从庄园到城市
学生活动一——中世纪城市何以兴起?
二、触碰自由——争取城市自由自治
学生活动二——城市居民以何种方式获得哪些权利?
三、独立自治——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学生活动三——巴黎大学具有哪些特点?
拓展:中世纪之问——黑暗还是曙光?
总结中世纪城市兴起带来的社会变化,点出中世纪经济繁荣促进城市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图片呈现:中国四大名校诞生于中国近代化探索时期。提出问题:欧洲大学产生于什么时期?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研讨课教案_9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详案何慧一、教学目标:1、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2、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二、教学重点:1、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
2、西欧城市兴起产生的影响。
3、欧洲早期大学的兴起和地位。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习今天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
她培养了27位国家领袖;她诞生了86位基督教大主教;她见证过在此学习或工作的6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她被世人盛赞为“天才与首相的摇篮”;她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请问这是哪一所大学呢?学生猜答。
是的,它就是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的牛津大学。
那么牛津大学是何时兴起的呢?为什么会在这时的西欧兴起?这一时期的西欧社会还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二)授新本节课我们一共要了解两大问题: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特点;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那么我们还是从本课标题入手,既然讲到中世纪城市,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中世纪这个时间概念,是指什么时候?【学生回答】【老师补充】5到15世纪是西欧社会的中世纪,也可称为欧洲的封建社会。
5世纪前的城市是这样的:辉煌,繁荣,充满生机。
5世纪后,城市变成了这样。
请同学们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下?萧条、冷清、人口锐减。
这就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中世纪前期呈现的面貌,那么这样的局面到何时开始改变,使城市重新恢复生机呢?【学生回答】(10世纪起)西欧城市再次兴起,有哪些具体的变化?【学生回答】请同学们结合地图册第28页的地图,认真分析,新产生的城市都主要是分布在哪些地方?【学生回答】港口、海湾、道路交汇处。
交通便利;安全;人们易聚集地区。
比起同一时代东方中国拥有众多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比如苏州、杭州、成都等,这些城市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学生回答】规模小,人口少。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精品教案1(师生互动型)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精品教案1(师生互动型)课程标准: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学习目标: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
知道法兰西的琅城市民为争取自由、自治而斗争的史实,感受早期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力求获得市民身份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古西欧城市……街道大部分是弯弯曲曲的,又很狭窄。
路一般是石子路或干脆是烂泥路。
街道的两边都是木头房屋,住房有的是三层,有的是四层,也有的是五层楼。
房子一般很暗,夜间点蜡烛。
房子既是商店,又是住房,工匠、店主和他们的家族,都住在这些房子里。
如果只从同时期的城市规模、人口数量比较的话,显然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欧城市,但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情况看,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
此后一直到清朝,中国社会沿着既定轨道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西欧城市的发展却孕育出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因素,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二、讲授新课:(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2.指导学生归纳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时间和地点。
提示:时间:10世纪;地点: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3.提问: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
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
4.讲述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原因。
提示:封建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
5.展示材料,思考:琅城争取自治权的方式是怎样的琅城成功取得自治权的标志是什么材料: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2、自主学习:阅读P44“相关史事”,回答下列问题:
建立行会的目的是什么?行会的类型有哪些?行会如何进行管理?
3、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
教学重点
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
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教法学法
阅读法、归纳法、讲述法和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再总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自治城市:除了享有自由城市权利外,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阅读教材“城市居民的身份”一目,结合“相关史事—城市中的行业组织” 。找出:城市的基本居民都是哪些人?城市居民来自于哪里?后来城市居民身份发生了怎样变化?
市民身份的演变过程:由农民(农奴)--进城成为自由人(一年零一天)---逐渐形成市民阶级---分化成手工业者、商人--富裕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2、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手段都有哪些?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是什么?举出一个自治典型的例子。
3、经过争取形成了哪几种类型的城市?
4、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有什么区别呢?也就是自由和自治城市有哪些自由和特权?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讨论:那些获得自由和自治的城市有哪些自由和特权?
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件(共26张PPT)

脱国王和权领利主的控制,
城市贵族一般都是享国有王财产权,领主不能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
的支持者
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经。济上有不向领主交税
和履行其他义务的自由。
获得自治的凭证: 国王颁发“特许状”
思考:你知道“特许状”的颁发能起到什么作用吗?
领主失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 税的权利,也不能再要求佃 户一样要求市民履行义务
既削弱了领主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工商业获得发展。
城市的自由自治一定程度上摆脱封建主以及国王的控制,对封建 制度起到瓦解作用,孕育了近现代西方文明。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Who? 城市的基本居民都是哪些人?
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Where? 他们主要来自于哪里?
周围农村的农民/农奴转变而来
(11 世纪之后)手工业者要求摆脱人身依附关系,……手工生产已不再 是为了满足领主和生产者自身的需要,其目的在于追求交换价值,各类商 人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一编》
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阅读课本42-43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著名城市
从10世纪起
英格兰:伦敦、 法兰西:巴黎、意 大利: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
分布特点
兴起原因
威尼斯 佛罗伦萨
米兰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阅读课本42-43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从10世纪起 著名城市 英格兰:伦敦、 法兰西:巴黎、意大
利: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
中世纪城市和大 学的兴起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学习目标
1、知道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城市居民获取城市自 由和自治的方式以及获取的权利,分析西欧城市兴起的意 义。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精品教学案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学习目标】1.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状况,掌握西欧城市取得自治的方式、知道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的含义。
2.知道西欧城市的基本居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理解城市兴起的意义。
3.知道西欧大学兴起的大概时间及发展概况,知道其享有的权利及设置的课程。
【学习重难点】理解城市兴起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自主阅读,圈点勾画,清除障碍二、梳理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内容知识点)(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城市兴起:从___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以___________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2.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斗争:①原因: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__________,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
②方式: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_____________。
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③典型代表:法兰西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3.自由和自治的城市:①自由城市:市民是______,享有______,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________。
②自治城市:有权选举______、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____的权力。
③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______”。
削弱了割据势力,但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1 / 4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1.基本居民:________和_______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
2.手工业者:主要从事_________,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________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教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 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过程与方法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教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
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材料和图片展示: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
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
2.教师提问: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
提示: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
3.教师提问: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提示:逃往城市。
4.教师过渡:“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
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5.教师提问: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
其中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区等。
6.教师提问: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师:补充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有 关材料,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思
个区域)。在这里兴起了米兰、 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威尼斯、布鲁日、根特等城。
在城市兴起之前,西欧的土地 已为教俗封建主所瓜分。城市 多兴起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因 而受到领主的盘剥。中世纪时
生:关注同一内容的不同解 释,善于思考问题;明确本节 所学主要内容。
三、大学的兴起 【问题 1】大学兴起 阅读本目第一段内容,结合 “相关史事—大师:呈现东西方现代大学学生 生活场景的图片、视频等资 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 导阅读,帮助学生学习。
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根 据题目思考问题,查找答案。
师:概括: 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 和自由空气);许多希腊、罗 马文化的古典著作在西欧传 播、阿拉伯文化传入; ②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新 气象。
师:指导学生角色互换,自主 讲解本目内容。
生:“我来当老师”。先让“小 老师”自告奋勇上台展示交流 学习成果。
师:点评学生交流情况。出示 问题答案: 成果: ①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 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 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 意征税。 ②自治城市:有权选举市长、 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 取得“特许状”。
影响: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 获得城市的拥护。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阅读教材“城市居民的身份” 师:利用导学提纲引导学生学
一目,结合“相关史事—城市 习。
中的行业组织” 。找出:城
市居民包括哪些人?他们是 生:根据导学题目,自学本目
从什么转变来的?从事什么 内容。
第 9 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反思 完善
中世纪城市 和大学的兴起
自由和自治城市
城市兴起条件 争取自由与自治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
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
式;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
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
过程与方
法
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
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
思想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
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
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
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
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材料和图片展示: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
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
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
想改变。
2.教师提问: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
生活。
提示: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
活极端贫困。
3.教师提问: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
提示:逃往城市。
4.教师过渡:“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
语。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
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
5.教师提问: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
起。其中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
区等。
6.教师提问: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
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
规模很小,人口较少。
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2)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
(3)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提示:(1)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
解体。(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8.问题思考: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
向市民任意征税。
目标导学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教师提问:如果乔治成功逃往城市,他凭借一手剪裁的好手艺就能够在
城市继续生活下去吗?
提示: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
民)了。
2.教师提问: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提示:①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
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
坊,也是店铺。②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3.教师提问:市民阶级中分化出了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
级?
提示: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
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4.问题思考:这些城市的兴起有何意义?
提示: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5.拓展延伸:乔治打算开一家裁缝店,你觉得初来乍到的他能立即开起来
吗?
提示:他不能随意开店,需要加入一个叫“行会”的组织。行会内部的首
脑称“行头”,基本成员即作坊主称“行东”,行东以下为“帮工”和“学
徒”。乔治需要从学徒做起,在学艺期间要向行东缴纳学费,并为其做家务劳
动,期满后可升为帮工。帮工要在行东作坊里帮助工作数年,领取少量工资,
经行会考核后才能独立开设作坊。
6.问题探究:
(1)城市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城市重新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
大影响。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新的等级——市民阶级,这些市民的经济力
量、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还在稳步提高,这就意味着国家日后要更加重视和支
持这些人的利益。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也促
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制度瓦解。
(2)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对比:
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乡村(封闭) 城市(自由)
构成(主体人员) 封建庄园(封建主和农奴) 自由民(市民)
社会关系 封建主(提供土地、奴役剥削) 农奴(缴纳地租、服劳役) 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拥有
人身自由
经济特点 一切产品用于自身消费(自给自足产品用于交换、出卖(商品
的自然经济) 经济)
行会势力较大
目标导学三:大学的兴起
1.教师讲述: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着作开
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
了新的气象。
2.问题思考: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大学的教育自主权表
现在哪里?
提示: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
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3.教师提问: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怎样?
提示: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4.教师提问:你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看法?
提示: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
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
学和神学。这说明了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
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课堂总结
从法兰克王国到强盛的查理曼帝国和德、意、法三国的雏形,从金字塔般的
封建等级制度到自给自足的西欧庄园和那规模不大但却有着“使人自由”的空气
的城市,我们看到了西欧文明前进的脚步。
3 板书设计
1.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
2.市民阶层的形成
3.大学的兴起
4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围绕“中世纪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
点、市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大学的兴起”展开教学,并通过一些谚语,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有趣味,是本节课应着重
探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