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海洋生物毒素.pptx

合集下载

生物毒素

生物毒素

⑥强心药物
早在4千多年前我国已将蟾酥毒用作 强心药,比欧洲国家使用洋地黄 (di lalis)作强心剂要早得多,蟾 蜍毒素具有强心作用,能兴奋呼吸 中枢,升高血压。岗比毒甲藻 (Gambi-erdiscustoxicus)产生的 CTX具有强心功效。强心药还有洋 地黄、铃兰毒苷。
⑦ 抗茵抗炎药物
3、生物毒素的多样性
多样性是生物界的基本特征,是生命 世界的多彩展示,生物世界中的生物毒素 也不例外,以多重方式显示出多样性特征: 生源多样性、化学结构多样性、功能与作 用机制多样性等。生物毒素的多样性对于 生物学、化学、医学、药物学以及生命科 学的多方面研究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吸引力。
某些代表性生物毒素
⑧生物毒素在美容方面的应用: 欧洲药物学家利用微量注射肉毒 素的方法消除妇女面部皱纹获得成功。
不用担心长皱纹喽! 哈哈
⑨内毒素是一种剧毒的生物毒素(1 克内毒素可毒死1百万只小鼠),迄今为 止欧洲药物学家已开发出多种内毒素的 新用途,其中包括治疗严重风湿性关节 炎引起的手关节僵硬以及其它一系列令 人感兴趣的新用途。
蜂毒具有抗菌、消炎、镇痛作用,并 能直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用于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热 荨麻疹、结节性红斑狼疮、血管神经 性水肿、血栓闭塞性静脉管炎、痛风、 过敏性鼻炎、美尼尔氏综合症、腰骶 神经根炎、风湿麻木、虹膜睫状体炎、 癫痈等症,均有一定疗效_8 J。
海参毒素是一种有抗 真菌作用的类固醇皂 甙,在体外有抗各种 真菌的高度活性,临 床疗效好。
抗血栓药物 蛇毒可以制成抗血栓药物,如 用蛇岛蝮蛇毒制的抗栓酶、东 北白眉蝮蛇蛇毒制的清栓酶均 具有显著的降低纤维蛋白质、 血液粘度、血小板数量、血脂、 粘附率及聚集功能,使液达到 去纤、溶纤、抗凝、溶栓,已 广泛应用于脑血栓、心肌梗死 及肺血栓等各类疾病。

海洋生物PPT课件

海洋生物PPT课件
第贰部分
游泳生物
鲸目是哺乳纲下设的一个传统分类单元,包含现存约90种体态似鱼、皮肤裸露的水生哺乳动物和它们已灭绝的早期亲族,统称 鲸类 或 鲸豚类,习惯上体型大者称鲸,小者称豚。大部分栖息于浅海,少数几种栖息于淡水。鲸类的形体构造和生活习性明显异于任何哺乳类,故长期单列为一目。
鲸目
为适应水下环境,鲸类的前肢进化为鳍,后肢退化,并生出水平的尾鳍。鼻孔移生至头顶,须每隔一段时间将鼻孔露出水面置换氧气。无耳廓,但听力极佳。鲸类的两大支系——须鲸和齿鲸,在3400万年前分化。须鲸现存约15种,口内无齿,上颌有帘幕般的角质鲸须,滤食磷虾、小鱼等;普遍体型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类动物。齿鲸现存约75种,口中多有利齿,捕食鱼类、头足类等;总体上体型较须鲸小,且不同种类间差距较大;拥有发达的声呐系统,活动时主要依靠回声定位功能;部分种类智商极高,甚至具备复杂的情感。
蛤蜊
文昌鱼是文昌鱼属动物的总称, 又称蛞蝓鱼。脊索动物,文昌鱼纲,文昌鱼目,文昌鱼科。长约50 mm。形似小鱼,无头,两端尖细。体侧扁,半透明,脊索贯穿全身。前端有眼点。口藏于口笠内,口笠边缘有38~50条缘膜触手。具背、臀和尾鳍。
文昌鱼
雌雄异体,生殖腺左右成对排列。栖息于疏松沙质海底,常钻在沙内,仅露出前端,滤食硅藻及小型浮游生物。春末夏初繁殖,幼鱼经短暂浮游期后即钻入沙中成长。分布于中国河北东部、青岛、烟台、厦门、合浦沿海。历史上以厦门同安刘五店产量最多,形成世界唯一的文昌鱼渔场。是无脊椎动物进化至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也是研究脊索动物演化和系统发育的优良科学实验材料,具重要科学价值。鲜品清津味美,干品更是名贵食品
海龟是海龟科、海龟属动物。头背具对称大鳞,前额鳞一对。上颌平出,下颌略向上钩曲,颚缘有锯齿状缺刻。吻部短圆,上颚前端不成钩曲。背甲呈心形,盾片镶嵌排列;椎盾5枚;肋盾4对,第一对肋盾不与颈盾相接,缘盾每侧11片;喉盾前有单枚问喉盾;背腹甲间有一系列下缘盾。

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百科名片海洋生物毒素的化学结构类型十分特殊,且各类毒素的化学结构差异极大,其中河豚毒素是近年来研究进展中最突出一种海洋毒素。

它是一种化学结构独特、毒性强烈并有广泛药理作用的一种天然毒素。

河豚毒素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剧毒,通常只需氰化钾五百分之一就可置人于死地的剧毒,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而死,其中,毒素直接进入血液中毒死亡速度最快。

目录编辑本段河豚的种类很多。

体长的河豚毒性相对高些,其组织器官的毒性强弱也有差异。

河豚毒素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顺序为:卵巢、肝脏、脾脏、血筋、鳃、皮、精巢。

冬春季节是河豚的产卵季节。

此时,河豚的河豚肉味最鲜美,但是毒素也最高。

随着科学的进步,令人恐惧的河豚毒素已步入了药学殿堂,并且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河豚毒素在医疗上可以用于治疗癌症。

河豚可以用于镇痛。

对癌症疼痛、外科手术后的疼痛、内科胃溃疡引起的疼痛,河豚毒素制剂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使用河豚素的好处是用量极少(只需3微克),止痛时间长,又没有成瘾性。

特别是穴位注射,作用快、效果明显,可以作为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和杜冷丁的良好替代品。

河豚毒素还可以止喘、镇痉、止痒。

河豚毒素可以治疗哮喘、百日咳。

对治疗胃肠道痉挛和破伤风痉挛有特效。

河豚毒素对细菌有强烈杀伤作用。

从河豚精巢提取的毒素,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可以防治流感。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河豚毒素结晶每克已经高达17万美元。

现在,河豚毒素已经可以人工合成了。

最近,加拿大科学家却利用河豚毒素研制出一种能止痛的新型药物。

这种新型特效止痛药能够有效地缓解癌症病人的疼痛。

目前这个课题已经做完一期和二期的临床实验。

在临床实验中医生每天给病人注射两次这种药剂,一次几微克,连续注射4天。

当用药进入第3天后,患者的疼痛开始减轻。

结果,有将近70%的病人的病痛得到缓解。

研究人员还发现,最后一次注射停止后,止痛效果仍可延续。

生物毒素

生物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 DSP)
• 腹泻性贝毒毒素主要来自甲藻中的鳍藻属 (Dinophysis)和原甲藻属(Prorocentyum)。根 据毒素的结构,腹泻性贝毒毒素可以分成三 类:①聚醚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和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s,DTX); ②大环聚醚内酯毒素—扇贝毒素 (Pectenotoxins);③ 融合聚醚毒素—虾夷扇 贝毒素(Yessotoxins)。
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测定
检样的处理
1.取经制备的样品5-10g,加入0.1mol/L的盐酸溶 液5-10mL,充分混合后,在恒温水浴中加热搅拌 煮沸5min,快速冷却至室温。
2.将混合物离心5min(3000r/min),将上清液移 至量筒,并稀释至5-10mL。
样品的衍生
二、生物毒素的测定
随着沿海水产养殖业和养殖强度的不断提高,陆 地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流失进入海洋,造成了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为赤潮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 础。进几十年来,有害赤潮在全球范围内频繁爆 发,其中一部分由产毒藻引起的有毒赤潮及其他 海洋生物毒素成为水产品中重要的污染物之一。 这类赤潮生物产生的毒素称为赤潮藻毒素,不但 能够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物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且还可以通过贝类、鱼类等中间传递媒介,威 胁人类健康。
神经性贝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NSP)
神经性贝毒是到目前为止危害范围较小的一 类毒素,主要分布在美国墨西哥湾一带,但 近年来在欧洲、新西兰也发现了有毒藻 Gymnodinium breve的存在。神经性贝毒活性 成分包括短裸甲藻毒素A(Brevetoxin A), 短裸甲藻毒素B(Brevetoxin B)和半短裸甲 藻毒素B(Hemibrevetoxins B)等。这些毒 素主要由短裸甲藻产生。

食品毒理学06贝类毒素食品中的天然毒素ppt课件

食品毒理学06贝类毒素食品中的天然毒素ppt课件
几个世纪以前,北美洲西海岸的印第安人一 旦发现海水变为红色,即相互警告不要再食 用污染海域的鱼和贝类,并设立岗哨以注意 海水颜色的变化直到颜色趋于正常。
各种PSP毒素对贝类本身没有致病作用, 大多数贝类在“赤潮”停止后3周内将毒 素分解或排泄掉。
资料:“赤潮”与PSP中毒有关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为防止PSP等中毒,当 局设计了一整套“贝类观察程序”,其中包 括观察是否有捕食贝类的动物死亡,是否有 “赤潮”发生的迹象,以决定发出严禁捕捞 和出售的命令。
资料:“水华”
“水华”(water blooms)就是水体富营养 化时,藻类爆发增长所引起的水体变色现 象。
这些藻类有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 菌)、绿藻、硅藻等。
“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水华”通常指淡水中的藻类爆发性生长而引 起水体变色的现象,一般为蓝色或绿色。
五.蓝藻毒素
血蛤 花蛤
厚壳贻贝
贻贝
扇贝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大连湾牡蛎
长牡蛎 海蛎
牡蛎(又称蠔、海蛎子)
(4)PSP的分布
①软体动物 如:蛤、贻贝、布氏海菊虾、扇贝、牡蛎 (蚝) 的消化器官中富集
②节肢动物,如蟹 ③脊椎动物,如鱼
PSP经食物链富集:有毒藻类→浮游动物→鱼
资料:赤潮
①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 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 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脱嗅海兔毒 鞘丝藻毒素A
(2)水华期间,在该水域游泳→急性皮 炎
资料:“水华”
“水华”(water blooms)就是水体富营养 化时,藻类爆发增长所引起的水体变色现 象。
这些藻类有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 菌)、绿藻、硅藻等。

贝类 脂溶性海洋生物毒素、特征离子质量色谱图、脂溶性海洋生物毒素的毒性因子

贝类 脂溶性海洋生物毒素、特征离子质量色谱图、脂溶性海洋生物毒素的毒性因子

鳍藻毒素-1
Dinophysistoxin-1
C45H70O13 819.03 81720-10-7
鳍藻毒素-2
Dinophysistoxin-2
C44H68O13 805.00 139933-46-3
扇贝毒素-2 虾夷扇贝毒素 类虾夷扇贝毒素 原多甲藻酸-1
Pectenotoxin-2 Yessotoxin
XX/T XXXXX—XXXX
附录 A
毒素简称 OA DTX1 DTX2
PTX-2 YTX homo-YTX AZA-1 AZA-2 AZA-3 GYM
SPX1
中文名称
(资料性附录) 脂溶性海洋生物毒素
英文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CAS No.
冈田软海绵酸
Okadaic acid (OA)
C44H68O13 805.02 78111-17-8
图 B.2 正离子模式下脂溶性海洋生物毒素混合标准品溶液特征离子质量色谱图
10
目标毒素 OA组 PTX组 AZA组 YTX组
附录 C
XX/T XXXXX—XXXX
(规范性附录)
脂溶性海洋生物毒素的毒性因子
类似物
毒性因子(r)
OA
1
DTX1
1
DTX2
0.6
PTX2
1
AZA1
1
AZA2
1.8
AZA3
1.4
YTX
1
homo YTX
1
结果表述 µg OA当量/kg µg PTX当量/kg µg AZA当量/kg µg YTX当量/kg
11
C
C42H61NO7
691.5 334974-07-1

第六章 海洋毒素

第六章 海洋毒素

海洋软体动物,包括蛤类,摄食了这类海藻后, 毒素可在中肠大量蓄积。其摄入的毒素含量决 定于海水中该藻的数量和经蛤类滤过的海水数 量。蛤类投入此种毒素对其本身并无危害,因 毒素在其体内处于结合状态。但当人食用蛤肉 后,毒素则迅速被释放,引起中毒。 中毒的主要表现为食后15min到2~3h,出现 口唇,手、足和面部的神经麻痹,接着出现行 走困难、呕吐和昏迷,严重者常在2~12h内死 亡。死亡率一般为5%~18%。
河豚毒素对各种动物的毒性
动物 大鼠 豚鼠 小鼠 家兔 家兔 狗
给药 途径 皮下 皮下 皮下 皮下 静脉 皮下
最小致死剂量 (μg/kg) 2.7 4.5 8.0 8.0 3.0 9.0
河豚毒素对各种动物的毒性

皮下
10.0
河豚毒素是神经细胞膜药物研究的标准工具药,临床上 用于治疗各种神经肌肉痛、创伤及癌痛,肠胃及破伤风 痉挛等。也用于局部麻醉药及神经性汉森(Hansen) 型疾病等。
1mg石房蛤毒素即可使人中度中毒。 石房蛤毒素对人的最小经口致死剂量为1.4~4.0mg/ kg体重。对小鼠的径口LD50为0.263mg/kg体重,腹 腔注射的LD50为10ug/kg体重。 石房蛤毒素不能经水洗清除,对热有一定的耐受性, 据测定,经116℃加热的罐头,仍有50%以上的毒素 未被去除。目前,对麻痹性蛤类中毒尚无有效的解毒 剂。
再通过关闭机制(gating mechanism)使通道关闭, 河豚毒素作用于毒素受体(RTOX),可使h闸门 (h—gate)关闭,阻滞钠离子通过细胞膜,使细胞膜 失去极化状态,从而抑制甚至阻断了神经一肌肉的传 导过程,导致神经肌肉活动障碍,严重者可发生麻痹 状态。
最后可引起呼吸中枢麻痹使呼吸停止,血管中枢麻痹,可 引起血压下降,脉搏迟缓。最终因呼吸停止和循环衰竭而 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