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原的利用和破坏概况
新疆草原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

新疆草原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作者:古丽娜尔·毛肯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09期摘要天然草地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植被是草地资源的主体和人类利用的直接对象,同时也是一定自然条件与生物活动等诸多因素综合使用的直接反应,新疆地区的草原由于严重超载放牧、草原保护建设的体制不完善,没有科学的合理利用草原。
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草原和产草量明显下降,本人主要从以下角度对新疆地区草原生态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草原生态现状;存在的问题;保护对策1 新疆草原畜牧业基本情况1.1气候概况新疆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南疆干旱,光照长,少雨,年降水量仅20-100mm,而北疆却达100-500mm。
整个区域内面积广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高差悬殊,气候差异,非常明显。
加上山区原始森林,草原的下垫面及湿度大,构成了降水的有力条件,因而山区降水较多。
1.2 新疆天然草原概况新疆是我国重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地面积辽阔,居全国第三位。
根据农业部资源普查结论,新疆天然草地面积3321公顷。
2275万公顷平原草地防风固沙,是绿洲生态系统的外围屏障。
水资源是新疆的核心生态要素。
全疆平均年降水总量为2546亿米3,其中84.5%降落在山区,全疆河川径流总量882亿米3,其中疆内径流794亿米3,全部形成于山区,全疆地下水天然补给量65亿米3,其中53亿米3来自山区。
全疆山地植被总面积3415万公顷,具有拦蓄地表径流和减少泥沙含量的重要作用,是新疆的主要水源涵养地。
平原天然草地2275万公顷,对于防风固沙和保护绿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2.1 牧区牲畜大量超载,天然草原退化严重由于过分追求草原的经济功能、盲目增加牲畜数量,而忽略了草原承载能力和生态安全,误认为草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盲目掠夺性、不科学性、无计划的利用自然草场,导致天然草场严重超载过牧。
我国森林和草原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森林和草原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森林产业现状。
1.1 森林资源总体情况。
新疆草原利用与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

积的 2 .%, 25 但牧草种类单 一, 产草量低 , 营养
较 丰 富 , 大 多数 春秋 草 地 为荒 漠 草地 , 且 生态 环
新疆 是我 国重 要牧 区之一 , 天然 草地 面积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阔, 居全国第三位。根据资源普查 , 新疆天然草
第2 6卷
第 1 期
干旱 环 境 监 测
A d Er o me tlMo i r g d mrn na nt i on
蹦 .6 2
Ⅳ0 1 .
21 02年 o 3月
J .2 1 .0 2
新 疆 草 原 利 用与保 护 现 状及 对 策 建议
李 新华 高 ,
( . 疆环境工 程评 估中心 , I新 新疆 乌鲁 木齐
中图分类 号:X 7 . 11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10 {02 0 一O4 —0 0 7 542 1 )1 O6 4
T eSta o dSg etn f i i gG as n ti t nadPoedl h i t na u gso s xn a rs adU la o n rtto ui n i o jn l i zi y l u i—l G O Nl ( . ii gE v om n l ni e n s sm n et , rm l ii g80 1 ,hn ; .i i g Xn m , A i 1Xn a ni n et g er gAs s et n rU q Xn a 30 1 C i 2 Xna 1 jn r aE n i e C e o jn a jn
占全 国可 利 用 草 原 面 积 的
我国草地资源概况

我国草地资源概况哈尔滨牧业更新日期:2008.1.22(一)草地面积与分布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首次全国统一草地资源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天然草地面积33099.55万公顷(为可利用草地面积,下同)小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为43713.6万公顷),比美国大(美国为24146.7万公顷),为世界第二草地大国。
天然草地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行政省区来看,西藏自治区草地面积最大,全区有7084.68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1.40%;依次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以上四省区草地面积之和占全国草地面积的64.65%。
草地面积达1000万公顷以上的省区还有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其他各省区草地面积均在1000万公顷以下;又以海南、江苏、北京、天津、上海五省(市)草地面积较小,均在100万公顷以下,各行政省区草地面积请从本站的基础数据库中查阅“全国草地面积分省统计”。
我国人工草地不多,据1997年统计,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1547.49万公顷,这其中包括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地、飞机补播牧草三项。
如果将后两项看作半人工草地,即我国人工和半人工草地面积之和也仅占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4.68%。
我国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虽不多,但全国各省区都有,以内蒙古自治区最大,有443.34万公顷,达到100万公顷以上的依次有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详见表1)。
各地人工种植和飞播的主要牧草有苜蓿、沙打旺、老芒麦、披碱草、草木樨、羊草、黑麦草、象草、鸡脚草、聚合草、无芒雀麦、苇状羊茅、白三叶、红三叶,以及小灌木柠条、木地肤、沙拐枣等。
在粮草轮作中种植的饲草饲料作物有玉米、高梁、燕麦、大麦、蚕豆及饲用甜菜和南瓜等。
由于人工草地的牧草品质较好,产草量比天然草地可提高3~5倍或更高,因而在保障家畜饲草供给和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天然草地类型组成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海拨高差悬殊、气候千差万别,形成了多种的草地类型,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将全国天然草地划分为18个草地类,824个草地型,各类草地面积统计请从本站的基础数据库中查阅“全国各类天然草地面积统计”。
天然草地的改良与利用技术

天然草地的改良与利用技术第一节:天然草地的概况及其发展趋势一、天然草地的概况天然草地是指所有形成草层(或草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的陆地地区,或指天然或人工栽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所构成的植物群落,既包括天然草地,又包括人工草地。
我国是世界上草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全国拥有各类草地面积为67亿亩,其中北方草原为43亿亩,南方草地约为24亿亩。
我国的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4%。
由于我国土地辽阔,草地类型复杂多样,牧草资源和家畜品种资源以及珍稀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
并且草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我国的自然环境的好坏,所以大力发展草地事业对我国畜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天然草地的发展趋势21世纪以来国外草地利用总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单位草地面积的载畜量和产草量,逐步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最终实现草地生产的高度集约化。
发达国家在提高生产力方面,大致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1.提高天然草地生产力,包括草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生产的机械化、草原灌溉和施肥、围栏和供水、牧草的补播、草地的更新等。
2.建立人工草地,包括播种混合牧草、栽培高产的饲料作物、粮草轮作、配方施肥、牧草育种和优良种子的繁殖、牧草及饲料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干草及青贮料的调制和加工。
3.高新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系统工程理论、遥感技术、核技术、遗传工程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广泛深入地应用,极大地推动草地事业的发展。
三、世界各地天然草地的发展水平根据各国草地生产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以及发展水平的不同,可划分为4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采用现代先进技术,经济地利用草地,走向高度集约经营的国家。
主要指英国、丹麦等西欧及北欧国家。
这些国家农牧业较为发达,草地管理较早,天然草地大都经过了培育。
在农区,实行粮草轮作,建立临时的栽培草地和轮作外永久草地,大量施用化肥,提高草地生产力。
以英国为例,50年来一直重视人工草地的培育以及天然草地的改良,90%以上的草地已经集约化经营,不断培育牧草新品种和草地施肥,使草地生产力水平居世界前列,每亩达到40~60个畜产品单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5%~70%。
县级草原调研报告

县级草原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草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草原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利用策略,本次调研旨在探究县级草原的开发与利用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调研内容:(1)草原的面积与分布情况;(2)草原生态系统功能与保护;(3)草原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2.调研方法:(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草原的基本概况;(2)实地考察,对草原资源进行实地勘察,了解生态环境;(3)深入采访,与当地相关部门和居民进行交流,了解草原利用情况。
三、调研结果1.草原的面积与分布情况:本县草原面积约为XXX平方公里,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地区。
草原生态系统较为完整,植被丰富,动植物种类多样。
2.草原生态系统功能与保护:草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保持土地的稳定,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保持水源涵养等功能。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非法采矿等原因,草原生态系统正面临一定的破坏和压力。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提高居民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估。
3.草原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本县的草原资源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利用,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农民通过放牧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过度放牧导致的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等。
此外,草原旅游也逐渐兴起,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开发过度、游客扰乱生态环境、交通不便等问题。
四、调研建议1.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草原资源保护法规体系;(2)加大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3)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加大对非法开采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2.合理利用草原资源:(1)控制畜牧业规模,进行合理放牧,防止过度放牧;(2)推广草原经济发展模式,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生态效益;(3)加强草原旅游的规划与管理,合理引导游客行为,保护生态环境。
草原征占情况汇报

草原征占情况汇报近期,我对草原征占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草原征占概况。
据统计,目前我国草原征占面积逐年增加,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等地。
征占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方面,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二、征占影响。
1. 生态影响,草原征占导致草原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草原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影响,给草原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2. 社会影响,征占活动导致草原牧民生活受到影响,部分牧民失去生存资源,社会稳定受到一定冲击。
3. 经济影响,草原征占导致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加剧了草原退化和沙漠化,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征占治理措施。
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草原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草原征占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强化监管力度,加大对草原征占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3. 推动生态保护工作,加大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修复工作,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征占整改效果。
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了对草原征占行为的整改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草原征占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五、下一步工作。
1. 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草原征占情况的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最新情况,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2.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草原征占行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草原保护的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3. 推动政策落实,加大对草原征占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相关政策的全面落实,确保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综上所述,草原征占问题是一个涉及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草原征占问题的治理力度,保护好我国宝贵的草原资源,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草地资源管理的生态经济综合研究》范文

《内蒙古草地资源管理的生态经济综合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中国北方的草原之州,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资源及其重要性对于全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其广袤的草地资源,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同时还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生态屏障之一。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内蒙古草地的生态状况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对于内蒙古草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内蒙古草地资源管理的生态经济综合研究展开讨论,旨在为内蒙古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内蒙古草地资源概况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包括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草原等多种类型。
这些草地不仅为畜牧业提供了重要的饲料来源,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自然保护区。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不合理利用等原因,导致内蒙古草地的生态功能下降、生产力减弱。
三、生态经济综合管理的重要性面对上述问题,生态经济综合管理成为了内蒙古草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生态经济综合管理,可以实现对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同时,通过科学的经济手段和政策措施,可以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经济综合管理策略(一)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例如,通过实施退耕还草、草畜平衡等政策措施,减少过度放牧对草地资源的破坏;通过给予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农民和企业参与草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二)科技支撑加强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例如,通过开展草地改良、种植优质牧草等措施,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抗逆能力;通过应用遥感技术、GI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草地资源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
(三)法律保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草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例如,制定和实施《草原法》、《自然保护区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草地资源的保护范围、管理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草地资源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水土流失
在北方沙化的同时, 我国中部和 南部的草原则遭受着水土流失的严 重威胁, 据最新遥感资料普查结果,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67 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总面积的38.2%,每年流失的 土壤至少50 亿吨以上, 随之流失的N、 P、K 营养元素总量大大超过全国每 年化肥施用量。据不完全统计, 近40 年中因水土流失平均每年减少耕地 100 公顷。
2、草原沙漠化
目前, 全世界已有4500 万 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 10 亿 人口饱受沙漠化威胁。我国已成 世界上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据林业部宣布的调查结果, 我国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 168.9 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 17.6%, 近20年每年以2460 平方 公里扩展, 相当于一个中等面积 的县, 年损失540 亿元。
1、草原退化
我国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 其中, 中 度以上退化程度的草地达1.3 亿公顷, 占全国草 地面积的1/3, 且每年仍以200 万公顷的速度递 增, 退化速度每年约0.5%, 而人工草地和改良草 地的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3%, 建设速度远远赶 不上退化速度。
•
由于草地退化的扩大和加剧, 生产力不 断下降, 单位面积草地产肉量仅为世界平均 水平的30%, 单位面积草地产值只相当于澳 大利亚的1/10、美国的1/20、荷兰的1/50。
2、割草利用
割草利用是放牧 利用的一种补充形式, 起调剂余缺的作用。 以秋季产草旺季时打 草并加工成的青饲料, 干草或干草粉作为牲 畜的饲料,以补充冬春 季草料不足的问题。
3、薪炭与其他利用
我国牧区仍沿袭烧草做饭、取暖的传统, 草原上的灌丛也常常被人们砍伐作为薪柴来 利用,以替代干牛羊粪便作为传统燃料的模式。 薪炭利用一方面遏制了部分草原灌丛化的趋 势,有利于饲用价值更高的草本植物的生长,可 以弥补牧区燃料和经费不足的问题,但另一方 面,这种方式对草原有很大的破坏性,影响草资 源的自然更新。 除薪炭利用外,还有野生动物狩猎、野生 药材采挖等经济利用。
我国草原的世界草地的13%,比 耕地和林地的总和还多,仅次于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二草 原大国。草地资源主要包括北方草原、南方草山草坡、沿 海滩涂、湿地和农区天然草地等,其中包括18个大类、38 个亚类和1000多个型,类型之多也位居世界各国之首;草 地资源中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约有7000多种 牧草和上千种动物,是亚洲乃至世界的最大生物基因库。 丰富的草地资源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生产 资料,而且也是我国东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天然屏障。
草原荒漠化的警告——沙尘暴
1993 年5 月5 日席卷我国甘、新、宁部分地区的特大黑风暴, 狂风持续5 个多小时, 造成85 人死亡, 262 人受伤,死亡丢 失大小牲畜12 万头( 只) , 37.33 万公顷农田受灾, 摧毁房 屋4 412 间,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 亿元,间接损失和生态 后果难以估计。 2002年3月14日在阿拉善形成的沙尘暴,3月15日下午沙尘 飞至北京,持续时间达49小时,分布高度为3500米左右, 此次沙尘暴北京总降尘量高达3万吨,相当于人均2公斤。 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影响最严 重、持续时间最长的沙尘天气过程,袭击了我国北方140 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影响人口达1.3亿。
我国草原资源功能传统利用的弊端
1、单一利用使得草原资源整体功能弱化 2、过度的经济利用导致草原的整体退化 3、单一的经济利用使得其他功能白白浪费
草原的破坏情况——
我国草原目前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 由于对草地资源的重要性认识 不足,加之人口膨胀造成的巨大压力, 草地资 源的利用一直处于重牧轻建、重用轻管和只 求近利而失之远谋, 只顾经济不顾生态的掠 夺式经营状态之下, 使草原三化( 退化、沙化、 碱化) 日趋严重, 出现或孕育着一系列严重的 生态与经济问题。
我国草原利用现状
作为草地资源大国,我国的草地生产力 水平却远远滞后,全国平均每公顷草地仅 生产7个畜产品单位,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的30%;而由草原牧区提供的畜产品仅占 全国总量的不足10%。这充分说明我国的 草地资源远未得到合理、高效的开发与利 用,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
1、放牧利用
放牧是我国传统意义上 草原资源最主要的利用形 式之一,与舍饲相比,放牧生 产成本较低,而产量较高。 放牧利用常因牧场条件,草 地类型和畜群种类等不同 而采取多种形式,主要有全 年放牧与半放牧制,自由放 牧与划区轮牧制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