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原退化原因
新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措施

新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措施傅强草原是自然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新疆的草原面积广阔,草场资源为牧区人民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保护草原生态、遏制草原退化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加强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2019年第一年在新疆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治理补助项目,国家投资4.4亿元,修复治理208万亩,修复治理过程中对症下药,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修复草原环境,为新疆地区生态恢复提供支持。
一、新疆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和退化原因分析1、新疆草原生态环境现状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面积辽阔,草原是新疆地区的主要生态地貌,面积达到5730万公顷,草原面积是本地农业耕地面积的15倍左右。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草原资源的利用超过了草原自身的承受能力,而且后续的生态保护投入力度不够,保护不到位,所以草原退化进一步严重,成为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对退化的草原进行治理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2、草原退化的原因第一,过度放牧。
近年来本地大力发生畜牧业,给牧民带来了很多经济收益,但是一些牧民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放牧不加节制,对牧草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出现过度放牧现象。
过度放牧超过了草场的承载能力,牧草数量就会减少,抗灾害能力减弱,草原退化严重。
第二,牲畜对草原的践踏破坏比较严重。
虽然近年来本地积极发展养殖业,但天然放牧依旧是畜牧业的主要方式,放牧过程中,对草原的保护不到位,加上畜牧业的规模扩大,牲畜数量多,对草原的践踏更严重,导致土壤表层受到破坏,水分不能深入地下,草的根系得不到充分的营养,破坏了草原的生长环境。
第三,草原监测力度不够。
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变是循序渐进的,加强监测管理,及时掌握草原的变化动态,更有助于对草原环境进行治理。
目前,新疆地区的草原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草原环境监测体制不完善,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较少,无法发挥联动作用。
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恢复治理措施研究

技术创新
0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将不断 应用于草原恢复治理领域,如基因编辑、遥感
监测等,为草原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国际合作
04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研究和探索草原恢复治理的新方法、新技术
和新模式。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回顾
草原退化原因分析
通过本研究,我们了解到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放牧 、气候变化、土地开垦、采矿等人类活动,以及外来物种入 侵和自然因素等。
智能化监测与管理技术
运用遥感、GIS等先进技术,建立草原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实现草 原资源的实时、精准管理。
社会参与和合作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草原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草原生态价值的认识和保
护意识。
鼓励企业参与
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草原治理工程 ,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草原生态恢 复和产业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3
青海草原鼠害防治
针对草原鼠害严重的问题,采取天敌控制、化学 防治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鼠害,促进了草原生态 恢复。
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治理措施单一
目前草原恢复治理措施相对单一 ,缺乏针对不同退化类型和程度
的综合治理方案。
技术瓶颈
在草原恢复治理过程中,一些关 键技术尚未突破,如草种选育、 土壤改良等,制约了治理效果的
土壤侵蚀与荒漠化
土壤侵蚀加剧
草原植被的破坏使土壤失去保护,容 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影响,导致土壤 流失严重。
荒漠化扩展
持续的土壤侵蚀使草原逐渐荒漠化, 地表裸露,土壤贫瘠,进一步加剧了 生态环境的恶化。
水资源短缺与水质恶化
水资源短缺
草场的退化与草原鼠害有关吗

草场的退化与草原鼠害有关吗
根据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严重鼠害草地治理技术规程》规定“严重鼠害草地”
是指主要因鼠类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草地严重退化的次生裸地。
其植被覆盖度低于20%,地上植物生物量低于原生草原的20%。
如鼠荒地、黑土型、沙化草地等严重退化草地。
“草原鼠害”是指啮齿类动物在一定区域内过度繁殖,对草原、人、畜造成损失及危害的统称。
那么草场的退化与草原鼠害有关吗?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草原的退化是跟草原鼠害有关的,因为成灾鼠类的增加,加剧了草地退化。
据统计,1978~1999年,我国北方11个省、自治区平均每年鼠害成灾面积近2 000万hm2。
一是鼠类与牲畜争食牧草,加剧草畜矛盾。
鼠类的日食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3~1/2。
布氏田鼠日食鲜草平均为14. 5g/只,高原鼠兔日食鲜草66. 7g/只。
据测算,我国青藏高原至少有高原鼠兔6×108只,每年消耗鲜草1 500万t,相当于1 500万只羊1年的食量,造成青藏高原牲畜严重缺草。
二是破坏草场。
挖洞、穴居是鼠类的习性,挖洞和食草根,破坏牧草根系,导致牧草成片死亡。
害鼠挖的土被推出洞外,形成许多洞穴和土丘,
土压草地植被,也引起牧草死亡,成为次生裸地,在青藏高原出现的黑土滩就是鼠害造成的。
提醒您:鼠害影响是极大的,所以鼠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相关的鼠害知识一定要多加了解,另外如果还想了解其他自然灾害知识和生物灾害知识可以在本网站搜索查看。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沙尘暴的形成条件:
沙尘源、大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状态 。沙尘源是物质条件;大风是动力源; 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为热力条件。
我国沙尘 天气主要 出现在春 季和冬季 ,其次为 秋季,夏 季最少。
危害
沙尘暴可以污染环境、影响生产生活。它还可 以造成地面太阳辐射减少,沙尘暴还会使地表 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 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 减产。还使气温急剧下降,天空如同撑起了一 把遮阳伞,地面处于阴影之下变得昏暗、阴冷 。影响交通安全、危害身体健康、造成强风侵 蚀、沙埋等现象。
1.沙尘暴带来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的土壤不足 。沙尘气溶胶含有铁离子等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成分。比如 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南美亚马孙东北部输入的沙量 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土地增加190千克的土壤;澳大利 亚沙暴的红色石英沉积物也可在新西兰找到,并且肥沃了 新西兰的土地。 2.沙尘暴为部分海洋的浮游生物提供养分。如澳大利亚的赤 色沙暴中所夹带来的大量铁质已证明是南极海浮游生物重 要的营养来源,而浮游植物又可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以 减缓温室效应的危害,因此沙暴的影响层级并非全为负面 。 3.沙尘暴过后可洁净天气,沙尘天气过后的天空是最洁净的 。原因是沙尘形成的气溶胶里面钙的含量较高经常带有一 些碱性的物质,沙尘对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 质有一定的中和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沙尘沉降区的酸雨 及土壤酸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王自发先生通 过数据论证:“沙尘暴的确降低了酸雨的酸性。”
对于森林面积锐减的主要防治措施
①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 ②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③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④完善法律法规。
沙尘暴
2015年3月31日 青海 格尔木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草地退化防治措施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从古代起,?蒙古族牧民就在这里放牧着牛羊。
近一百多年来,?由于盲目开垦、采伐、过牧等破坏了植被,?结果使草原退化,?出现了大面积沙漠。
解放后,?在防治草原退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的趋势来看,?草原退化还在继续发展。
六十年代初,?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目前退化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因此,?防治草原退化已刻不容缓。
一、?内蒙古草原退化现状国家环保局统计(1999)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377%。
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12?亿亩,80?年代下降为18亿亩,90?年代下降为10.37?亿亩。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50%左右,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从60?年代占草原面积的15%增加到80年代的49%。
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95?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67?亿亩,截至2005?年,草原退化占可利用草场的74%。
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33个典型牧区旗县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现象,截至2002年除极个别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均超过了50%,有的旗县像翁牛特旗、乌审旗、鄂温克自治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特中旗甚至达到了100%,这样的退化速度是令人害怕的。
本来内蒙古有五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现如今,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三大草原基本消失,特别是乌兰察布草原成为内蒙古土地沙化最严重、环境最恶劣、生活最贫困的地区。
二、?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分析草原退化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⑴气候干旱内蒙古草原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00-400毫米之间,?而且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一年中六、七、八三个月占年降雨量的70?%?左右,?尤其七、八两月最多,?冬春雨雪稀少,?春旱经常发生,?如遇夏早,?给草原带来的危害更大。
退化草原修复实施方案

退化草原修复实施方案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了许多草原退化的问题。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的修复和恢复,制定并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方案至关重要。
一、退化草原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草原面积较大,但退化草原面积也相当可观。
退化草原主要表现为植被稀疏、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地区的退化草原现状进行详细分析,为制定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退化草原修复目标确定。
针对不同地区的退化草原问题,制定明确的修复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修复目标应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等方面,以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生态功能的恢复。
三、退化草原修复实施方案。
1. 植被恢复措施。
(1)实施草原植被种植和更新工程,选择适宜的牧草种类,加强对牧草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植被覆盖率。
(2)开展植被恢复试验,研究适应性强、生长快、抗逆性强的植被种类,推广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2. 土壤改良措施。
(1)实施草原土壤改良工程,采取合理施肥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2)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的使用,减少化学肥料对土壤的污染,改善土壤质量。
3. 水土保持措施。
(1)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修建护坡、固沙、拦沙坝等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对草原的破坏。
(2)推广草原植被覆盖工程,通过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减少水土流失,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四、退化草原修复效果评估。
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方案后,应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对修复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监测。
通过长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修复方案,确保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五、退化草原修复方案的推广和应用。
在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方案的过程中,应加强经验交流和技术推广,鼓励各地区在草原修复方面进行创新和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和管理经验,为全国范围内的草原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结语。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二、水土流失
自然因素 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二、水土流失
自然因素 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气候 异常
干旱环境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渡开垦
加速
决定
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少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我国目前有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4000-5 000种,占总数的l5%-20%。野生植物如苏铁、珙桐、金花茶、桫椤等已濒临灭绝。上世纪在我国已灭绝的野生动物有普氏野马、高鼻羚羊,接近和濒临灭绝的有蒙古野驴、野骆驼和普氏原羚等。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我国有l56个物种
1.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 世界上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面积大大超过全国耕地面积总和
2.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北方农牧交错区 绿洲边缘区 农牧交错区 又称半农半牧区,是指以农业经营为主和以牧业经营为主的生产单位交错分布的地区。一般位于由平原、丘陵向高原、山区,或由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向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位于农区与牧区的中间(接壤)地带
重用轻养
二、水土流失
概念:水土流失是在人为因素影响下,受风力、水力、重力等外力作用,土壤发生移动和破坏的现象。
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以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表现的最为突出。
天然草场退化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L i n y e y u a n y i对于天然草场来说,其是十分宝贵且重要的自然资源,具备显著的“绿色性与原始性”,而畜牧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以及人口数量及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天然草场遭受了十分严重的损害,且天然草场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的,想要实现对其的优化改善,就必须要重视对其的治理。
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天然草场退化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对保护自然资源,促进草原产业的长远发展有所裨益。
一、天然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1、过度利用草场目前,草场建设的速度已经难以满足牲畜数量增加的速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草场的过度利用,畜草矛盾日益恶化,由于并不能协调其两者发展的平衡性,使得草场“四化”范围逐渐拓宽,使得整体面积呈现出逐年下降的状态,与此同时,随着畜牧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加,牲畜对于草场牧草啃食的频率不断提升,并不能够结合草场牧草的生长需求给予其合理的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导致牧草无法有效的产生过合作用,逐渐造成了草场牧草的稀、短、细、死,退化情况不断加剧。
2、生态环境破坏影响随着草原的发展建设,人口数量也在不断提升,现如今,有限的草原面积内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村屯、农场或是牧点,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出行以及放牧等行为对于草场的土壤造成了不断重复的踩踏,使得土壤板结变硬,加速草原碱化,此外,草原牧民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还会做出砍伐防风固沙的野生林、挖掘药材的行为,造成了对草场损伤的叠加。
3、开发利用无节制天然草场在成长过程中,存在部分土质优良,土壤肥沃且地势平坦的区域,而游牧民族在放牧的基础上,还会针对这一类型草场进行开垦进行农业种植,从而造成数千数万亩的草场面积都被严重破坏,影响了自然植被的生长,并在根本上降低了草原的抗风沙能力,加速了草场退化。
4、草原法落实不足国家针对天然草场曾出台过相关的法规条例,但实际上,相关部门针对草原法的落实并不到位,其宣传力度不足,使得草原居民并不具备合理的草场保护意识,导致多样化违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且对于随意开垦的行为也仅仅只是进行罚款,难以从根本上杜绝这一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草原退化原因
只要说到草原,中国人十有八九会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但早有专家形容,这种美景已变成“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窘境。
即使在条件良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等。
那么,中国草原退化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草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退化,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草地资源的管理失当。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在呼和浩特召开的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上时说。
任继周认为,造成草地荒漠化、承载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因素。
多年来,中国草原无节制地过度放牧,片面追求牲畜头数,忽视牲畜个体生产性能,逐渐陷入草地退化和牲畜生产性能低下之间的恶性循环。
“草地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科学,把每一片草原的生态、经济、
社会衔接起来,一切和谐了,就算管理好了。
”任继周说。
任继周说,防治草原沙漠化的关键问题不是现代高新技术,而是草地资源的合理管理。
没有完善的草地资源管理系统,会出现治理赶不上破坏的现象。
“目前,中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数字化的草地管理系统。
”任继周说,应该将中国草原现状数字化,并对草地的变化进行跟踪,以具体指导农牧民管理草场。
国际草原大会主席吉姆·欧若克在会议期间也表达了与任继周相同的观点。
他说,气候变化对草原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草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牲畜的数量、类型、分布和放牧的周期这四个基本原则,而违背了这些原则的做法恰恰会导致草原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