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弹性测定

合集下载

肝纤检查报告怎么看

肝纤检查报告怎么看

肝纤检查报告怎么看肝纤检查是一种检查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方法,能够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

肝纤检查报告是医生依据检查结果所制作的报告,它包含了许多专业性很强的指标和术语,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可能会有些难以理解。

那么肝纤检查报告具体应该怎么看呢?本文将从检查指标、正常值范围和异常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检查指标肝纤检查常见的指标有:FibroScan、ElastPQ、Fibrosis-4指数(FIB-4指数)和AAR(AST/ALT比值)等。

这些指标都是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那么它们各自有何特点呢?1. FibroScanFibroScan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它通过使用特定的超声探头,对肝脏进行超声测量,直接测量肝脏纤维化程度。

FibroScan的结果用kPa作为单位,一般范围在0~25kPa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肝脏纤维化程度越高。

2. ElastPQElastPQ是一种比FibroScan更新的检查方法,它采用了多点弹性成像技术,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

ElastPQ结果也是用kPa作为单位,数值越大,说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越重。

3. Fibrosis-4指数(FIB-4指数)FIB-4指数是一种简便的检测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指标,它可以简单地通过抽血检测后计算而得。

FIB-4指数的正常范围是0.5~1.3,如果FIB-4指数越高,说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越重。

4. AAR(AST/ALT比值)AST和ALT是常见的肝功能检查指标,虽然它们不能直接反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但是它们的比值(AAR)能够辅助肝纤维化的诊断。

一般来说,AAR的正常范围在0.7~1.5之间,如果AAR越高,说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越重。

二、正常值范围肝纤检查报告中,不同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是不同的。

在正常情况下,FibroScan和ElastPQ的结果一般都应该在0~7kPa之间;FIB-4指数的正常范围在0.5~1.3之间,AAR的正常范围在0.7~1.5之间。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评估正常成年人肝脏的临床应用研究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评估正常成年人肝脏的临床应用研究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评估正常成年人肝脏的临床应用研究曾晓茹;薛行芳;刘芳【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正常成年人肝脏硬度差异的影响因素,拟定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评估正常成年人肝脏弹性的参考值范围.方法使用Philips iU Elite超声诊断仪检测120名健康成年人的肝脏剪切波组织定量值(ElastPQ值),分析ElastPQ 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并计算正常成年人肝脏剪切波组织定量值的参考范围.结果 ElastPQ值与年龄、性别(男为1,女为0)均具有相关性(r=0.24、0.09,均P<0.05);ElastPQ 值与年龄、性别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ElastPQ=0.02x1+0.38x2+3.42(x1代表年龄,x2代表性别);正常成年男性的肝脏ElastPQ值参考范围是4.20~5.20 kPa;正常成年女性的肝脏ElastPQ值的参考范围是3.82~4.82 kPa.结论正常成年人肝脏剪切波组织定量值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3页(P480-482)【关键词】超声检查;剪切波组织定量;参考值【作者】曾晓茹;薛行芳;刘芳【作者单位】325200 浙江省温州,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325200 浙江省温州,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325200 浙江省温州,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剪切波组织定量(ElastPQ)技术是超声弹性成像的一种,是一种间接评估肝脏硬度的新方法[1]。

其应用一个低频率(波束辐射力)的间歇振动造成组织位移,在被测组织内产生剪切波来造成一个可逆、可测的小机械形变,然后用一个超声成像换能器记录不同时刻组织的超声回波信号,通过互相关算法计算出由剪切波传播所造成的组织偏移,再从应变图(对偏移进行微分求解)上得到剪切波传播速度,从而得到被测组织的弹性模量信息[2]。

本研究应用剪切波组织定量技术对12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肝脏硬度的检测,探讨性别和年龄因素对肝脏硬度的影响,并拟合肝脏ElastPQ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而确立正常成年人肝脏ElastPQ值的参考范围。

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脂肪肝的初步探讨_李银燕

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脂肪肝的初步探讨_李银燕

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脂肪肝的初步探讨李银燕,王学梅,张义侠,欧国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诊断科,沈阳110001)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定量诊断脂肪肝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患者77例,设正常对照组30例,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感兴趣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并计算比值。

结果各组间超声弹性成像图像表现有不同特点。

感兴趣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比值在各组脂肪肝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感兴趣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比值可作为定量分析脂肪肝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脂肪肝;定量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8-4646(2009)08-0632-03Preliminary Study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atty Liver by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不少人不重视脂肪肝,但是中度脂肪肝就有明显的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当达到重度脂肪肝的程度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有假小叶形成,肝的硬度发生了变化,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早期控制与合理的治疗,就可以发展为肝硬化。

可是,目前没有很好的定量分析脂肪肝的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新技术来评价脂肪肝,欲找到能够定量分析脂肪肝程度的新的超声指标。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脂肪肝患者77例。

所有患者均有两位超声科医生共同检查并严格按照超声脂肪肝分度标准[1~4],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所有患者不同时患有其他肝脏疾病。

按以上标准分3组。

轻度脂肪肝组30例,平均年龄(41.69±11.86)岁;中度脂肪肝组26例,平均年龄(39.65±14.43)岁;重度脂肪肝组21例,平均年龄(49.36±16.43)岁,设正常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38.75±12.48)岁。

检测深度对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影响

检测深度对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影响

腹部超声影像学检测深度对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影响郑剑 曾婕 郑荣琴 黄泽萍 任杰 王丛知 郑海荣 【摘要】 目的 评价检测深度对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影响,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肝脏的合适检测深度。

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89名健康体检者。

在肝脏不同深度[贴近肝包膜(距肝包膜0cm),距肝包膜1、2、3、4、5、6、7cm]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每组重复检测3次。

比较不同检测深度的检测成功率及弹性模量,以及检测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体重指数、胸壁软组织厚度。

结果 距肝包膜0、1、2、3、4、5、6、7cm的检测成功率分别为0、98.9%(88/89)、98.9%(88/89)、98.9%(88/89)、71.9%(64/89)、24.7%(22/89)、3.4%(3/89)、0(0/89),距肝包膜1、2、3cm的检测成功率较高,距肝包膜4、5、6cm时,随着检测深度的增加,检测成功率逐渐下降,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cm vs4cm,χ2=25.94,P<0.001;4cm vs5cm,χ2=39.68,P<0.001;5cm vs6cm,χ2=16.79,P<0.001)。

距肝包膜1、2、3、4、5cm的弹性模量分别为(4.77±0.99)、(4.68±0.99)、(4.76±0.95)、(5.19±1.10)、(5.41±0.95)kPa。

距肝包膜4、5cm的弹性模量较距肝包膜1、2、3cm的弹性模量均明显增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cm vs1cm,t=-2.85,P=0.005;4cm v s2cm,t=-3.49,P=0.001;4cm vs3cm,t=-2.76,P=0.006;5cm v s1cm,t=-3.13,P=0.002;5cm v s2cm,t=-3.66,P<0.001;5cm vs3cm,t=-3.05,P=0.003)。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组织的弹性模量来评估组织硬度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利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组织的变形来计算出组织的弹性模量,即硬度。

相比于传
统的超声、CT和MRI等成像技术,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性、无放射线损伤、成本低廉等优点,能够有效地评估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和脂肪堆积情况,因此在脂肪肝临床
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能够对脂肪肝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估。

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对于
预防肝脏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超声、CT和MRI等成像技术对于轻度脂肪肝的定量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准确地反映出脂肪肝的程度。

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技术则能够通过测量肝脏组织的硬度来准确评估脂肪肝的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
断依据。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还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脂肪肝的治疗监测。

脂肪肝患者在
接受治疗后,肝脏的硬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能够通过监测肝
脏组织的硬度变化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从而指导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对脂肪肝
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估,帮助医生评估脂肪肝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并且能够帮助医生进
行脂肪肝的治疗监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脂肪
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更可靠的诊断信息,为脂
肪肝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肝脏硬度检测方法及意义

肝脏硬度检测方法及意义

肝脏硬度反映肝纤维化程度,肝纤维化是肝脏损伤修复时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一个病理发展过程,长期进展为肝硬化。

肝脏硬度检测对于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衡量、阻断及逆转病情发展、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肝脏硬度可以通过肝组织病理活检、生化学检测、影像学检查来评估。

肝组织病理活检是明确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对肝脏损伤的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的唯一手段。

但是肝穿刺作为一种局麻下的创伤性检查,由于受到适应症、穿刺取样技术水平、费用及不良反应等条件限制,使得其适用对象比较局限,临床上一般进展为肝硬化的少部分患者会接受肝穿刺病理活检,对于慢性肝病的患者则会忽略肝纤维化的问题。

生化学检测主要通过肝纤四项、APRI评分、FIB-4指数来评估。

PCⅢ(Ⅲ型前胶原)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Ⅳ-C(Ⅳ型胶原)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LN(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HA(透明质酸酶)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肝纤四项可以反映体内任何组织的纤维化,肝纤四项的增高可能是由于其他组织纤维化引起,且肝脏炎症活跃时破坏肝细胞的同时降解细胞外基质也会引起肝纤四项的增高,因此,肝纤四项缺乏特异性,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另外,利用常规临床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PLT)计算的比率指数APRI评分及FIB-4指数来评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只需将相应检查结果代入公式即可直接得出,简单易行,但不够直观,且由于肝病患者使用降酶药对转氨酶水平的影响较大,服药情况下并不能客观地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影像学主要通过B超、CT、MRI检查可以发现肝脏包膜增厚、肝脏表面不规则呈结节状、肝实质信号的改变、脾脏厚度增加、门静脉脾静脉增宽等改变,简单方便无危险性,但是只能在肝纤维化晚期可看到明显的影像学图像,不能明确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纤维化的程度,临床上影像学提示肝硬化患者通常到了肝硬化中晚期。

肝硬度分级标准

肝硬度分级标准

一般没有肝硬化硬度分几级这一说法。

肝硬化根据不同的分级标准,具有不同的等级。

肝穿刺活检术和瞬时弹性成像纤维化程度分级均可分5级。

采取肝穿刺活检术给慢性肝炎纤维化分级,总共分为0~4级。

0级表示没有纤维化;1级汇管区和小叶内都出现纤维化;2级是肝脏汇管区周围组织发生了纤维化,但是还保留有肝小叶结构;3级表示肝间隔和小叶结构发生紊乱,但是没有出现肝硬化;4级表示发生了肝硬化。

根据瞬时弹性成像纤维化程度分级,肝硬化也可以分为5级;硬度值小于6kpa 无进展性肝硬化;硬度值大于等于9kpa,说明肝脏存在进展性肝纤维化;硬度值小于9kpa,说明没有肝硬化;硬度值大于12.5kpa,可以判断有肝硬化;硬度值在6~9kpa之间,可以通过肝脏活检判断是否有纤维化。

肝纤检查报告怎么看

肝纤检查报告怎么看

肝纤检查报告怎么看当我们拿到一份肝纤检查报告时,可能会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那些指标和数据到底意味着什么。

别担心,接下来我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为您解读肝纤检查报告。

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要进行肝纤检查。

肝脏纤维化是肝脏在受到各种慢性损伤因素(如乙肝、丙肝、酒精、脂肪肝等)持续作用下,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的一个病理过程。

如果不及时干预和治疗,肝脏纤维化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肝纤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监测肝脏纤维化的程度,以及评估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肝纤检查方法包括肝纤四项(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 或 FibroTouch)等。

我们先来说说肝纤四项。

透明质酸(HA)是反映肝内间质细胞合成功能的一个指标。

如果透明质酸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肝脏纤维化的程度较重,而且其升高的幅度与肝脏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等,也可能导致透明质酸升高。

层粘连蛋白(LN)主要存在于基底膜结构中。

它的升高往往与肝窦毛细血管化和汇管区纤维化有关。

但它的特异性不是很高,其他一些疾病如糖尿病、肾小球肾炎等也可能引起层粘连蛋白的升高。

Ⅲ型前胶原(PCⅢ)反映了肝内Ⅲ型胶原的合成情况。

在肝脏纤维化早期,Ⅲ型前胶原水平会明显升高。

随着纤维化的进展,其水平可能会逐渐下降。

Ⅳ型胶原(CⅣ)与基底膜的结构完整性密切相关。

它的升高提示基底膜胶原的更新率加快,通常反映肝脏纤维化的早期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肝纤四项的结果并不是孤立的,需要综合分析。

而且,这些指标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性别、炎症活动等,因此不能仅仅依靠这四项检查就确诊肝脏纤维化,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

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肝脏瞬时弹性成像。

这种检查方法是通过测量肝脏的硬度值来评估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弹性测定利用超声技术通过肝脏组织对低频超声震动波反射而来的弹性数值,来评估肝
脏的硬度,单位以千帕(kPa)来表示。弹性数值测量范围是2.4~75.4千帕,弹性数值越大,
表示肝组织质地越硬,纤维化程度越严重。肝纤维化程度按弹性数值分为F0、F1、F2、F3
和F4,5个等级:F0为无肝纤维化,≥F1为轻度肝纤维化,≥F2为中度肝纤维化,≥F3为重
度肝纤维化,F4为肝硬化。患者拿到检测结果时,大多数只能看到一个数值,不知道自己
属于纤维化的哪一级。我向大家介绍一个图,大家对着这张图来看,就知道自己属于肝纤维
化的哪一级了。

这张图是许多医生根据不同的病人的检测结果总结出来的。不同的肝病反映肝纤维化程
度的数值略有不同。图右边的图例标志出不同颜色所代表的肝纤维化程度。例如一例乙型肝
炎患者肝脏弹性测定结果是7千帕,那就看最下面数值的7对准最上面“乙型肝炎”的那条线
上的颜色是浅绿色——F0-F1级,他的肝纤维化程度是轻度;但如果这位病人不是乙型肝炎,
而是非酒精性脂肪肝,那就要看最下面“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那条线上的颜色,是浅绿色和黄
色之间——F1-F2级,他的肝纤维化程度就比刚才那个病人重一些了。
有了这张图,大家做完肝脏弹性测定就到我的博客上点击一下,对照着看一下,心里就
明白自己肝脏的情况了。但是,肝脏弹性测定的准确性受肥胖、脂肪肝、肋间隙大小等多种
因素影响,仍不完全准确,需要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