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瑞吉欧师生关系之研究

瑞吉欧师生关系之研究

瑞吉欧师生关系之研究瑞吉欧(Reggio Emilia)教育理念起源于意大利,被誉为“最美的教育”。

该教育理念强调师生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

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对学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构建起一个积极、包容、合作和尊重的学习环境。

在瑞吉欧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单向的传授和接受,而是一种共同成长和合作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瑞吉欧教育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学上有一句名言:“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成为对方的教师和学生。

”这句话表达了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重要性。

在瑞吉欧教育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

教师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尊重的、信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的动力。

在瑞吉欧教育中,教师被视为学习者的激发者和引导者,而不是权威和统治者。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并且从学生身上获得启发和教益。

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是瑞吉欧教育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瑞吉欧教育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而不是简单地将他们视为同质的群体。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去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

教师应当在课堂教育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瑞吉欧教育还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学习。

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教师应当创造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和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积极的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国内外研究综述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国内外研究综述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国内外研究综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同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师生关系影响和制约着师生教与学的关系,进而影响教学背景、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本文对国内外对师生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师生关系高校和谐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环境、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为高校的扩招奠定了基础,同时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师生关系僵化成为事实。

1 国内师生关系的研究概况受凯洛夫教育学理论的影响,关于师生关系我国学者又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1.1 古代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关于师生观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孔子的师生观,孔子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主张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

朱熹的师生观,追求教学过程中的民主与平等。

王守仁的师生观,倡导学生对老师应当直言相谏,主张师生之间应以朋友之谊相待,反对传统的师道尊严。

1.2 50年代至90年代:有关教学主客体的研究50年代末,《文汇报》是研究教学主客体的主导刊物,其中围绕“教师是否应该起主导作用”及“教师能否起主导作用”展开介绍和阐述。

70年代末就教学的主体、教学客体以及教学主客体的规定性展开研究分析,同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

在《教学论研究二十年》中,李定仁、徐继关于教学主体、客体的相关观点进行了阐述:①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该观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和教学内容等都是教学的客体。

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该观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③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观,该观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④主导和主体观,在该观点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⑤主导、主体和主线观。

该观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主线。

存在主义师生观

存在主义师生观

存在主义师生观存在主义视野下的师生观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反对传统教育中的教育方式方法,重视教师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自由选择,倡导“你-我”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其教育思想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师生间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利于我国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字:存在主义师生观对话存在主义作为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教育思想对于现今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师生关系方面,存在主义教育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提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体现出自己的在师生关系方面的独特见解。

存在主义的师生观注重关照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精神上的理解与对话,强调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与发挥,这些对于我国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师生观1、教师观: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存在主义者们认为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是从教师作为引导者与激励者这方面来说的,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首先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依附于任何政治、宗教和社会的观点和思想。

对于学生的自我生成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与学生平等的交流,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

同时,教师应该自己选择怎样教,如何教,他应该创造性地,而不是按常规去教。

布贝尔认为,教师根本不是将外在的知识、道德规则“传授”给学生而是“提供”给学生,供师生共同讨论,其中不能包含任何强制的成分。

这样,教师就由被动地传授知识、道德规则变为主动地提供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在中,教师不仅要避免课堂上的个人专制,还要反对非人格化的知识专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把知识“提供”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既要避免课堂上的“填鸭”,也要反对一味的“拔苗”,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已有的丰富的知识资源进行灵活的运用,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

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流派的师生观及启示

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流派的师生观及启示

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流派的师生观及启示作者:张琴来源:《科教导刊》2015年第07期摘要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都给予它极大的关注。

了解当今国外教育家的师生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对20世纪国外影响较大的几个教育学流派的师生观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求为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教育流派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3.03620th Century Major Western Education Schools' View of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EnlightenmentZHANG Qin(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ngin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68)Abstrac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teaching has a pivotal position, ancient and modern educators have given it a lot of great concern. Educators and students understand today's foreign concep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the 20th century,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schools of teachers and education concept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inspiration for our current educational theory.Key word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eaching; education schools所谓师生观,就是对教师与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的认识或相关的思想观点。

教育哲学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教育哲学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教育 广角
教育哲学视野 中的师生关系
黄 淑珂 (重庆 师范大学 教 育科 学学院 ,重庆 400047)
摘 要 :师 生关 系是教 育领域 一个重要 而敏 感的话题 。良好 的师 生关 系是 教 育教 学工作 顺利 开展 的基 础 是 , 教 育事业 健 康科 学发展 的保 障 。我 国传统 师生关 系长期 以来是相互 对立 的,即教 师的权 威性 与学生 的受压 迫性 。这 种 二 元 对 立 思 维 模 式严重 阻碍 了师生 关 系的发展 。而后 现代哲 学的主体 间性教 育提 出教 师和 学生都是教 育活动 的主体 . 注重教 师与 学生之 间的 交往 活动 ,寻求 更加 合理的 师生关 系。
新时代大 学生成长成 才的特点 。
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有力武器 。
四、高 校辅导 员工 作导入 学校社 会工 作理念 和方 法的
五 、结语
难题对 策
在 高校辅导 员工作 中引 入学校社 会工作 理念 运用 学 、
许 多高校 辅导员 都并 非社会 工作专 业毕业 ,缺 乏社会 校 社会工作 的方 法 ,是 时代 发展 的需:要。同时 。高校 在原 有
活动 的双边过 程 ,主体不 仅包 括学生 ,而 且包括 教师 。这 一 反对另一种观 点 ,也不是将一种 观点强加于另一 种观点之
观点在总结 了教师唯一 主体 和学生 唯一主体后 ,力 图在“教 上 ,而是 一种 “共 享”,是 师生之 间共 享知识 、共享经 验 、共享
师 中心论 ”与“学生 中心论 ”之间寻找一 种平衡 。表面上 看这 智慧 、共享人 生 的意义和价 值 。在对话 中 ,教 师与学 生建立
虽 然 以上 西方 的两 种观 点 曾在教 育研 究 与实 践 中发 互推动 .共 同成长 。

教育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

教育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

教育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在教育学中,师生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包括理论基础、关键因素和改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教育学中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

师生关系理论主要有三个核心观点:权威观点、人性观点和同伴观点。

权威观点认为,师生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权威和尊重的基础上,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人性观点则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注重师生的情感连接和共情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伴观点认为,师生应该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建立关系,共同合作、学习。

其次,讨论教育学中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

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亲和力、信任、沟通和合作。

亲和力是师生关系的基础,师生之间的情感连接和相互吸引力。

信任是师生关系发展的关键,学生需要相信老师的教导和照顾。

沟通是师生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共享信息。

合作是师生关系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与老师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然后,我们需要探讨如何改善教育学中的师生关系。

首先,建立积极的教育环境非常重要。

学校和教师应该创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关系发展。

其次,培养教师的良好人际关系技巧是必要的。

教师应该学会与学生有效地沟通,尊重和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此外,学校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提升人际关系技巧。

最后,学生自身的参与也是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一环。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校园活动,并与教师保持良好互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育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

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关键因素和改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化师生关系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为教育改革和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国外学者关于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师生互动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师幼互动问题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得到了多方面的论述和分析。

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外学者在师幼互动问题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进行梳理,以期深入理解师生互动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提升教育效果并指导实践改革。

首先,应认识到师幼互动问题从更广泛的角度进行研究,如文化因素、社会差异等,这些因素都proportionally影响师生互动。

例如,加拿大学者Friedman等指出,文化差异对师生互动乃至整个教师教育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可能引起社会不平等,并削弱教师对学生角色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国外学者还认为师生互动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环节,在此若干个关键问题均值得重视:例如,如何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师生的沟通水平,以及师生互动行为如何作用于学生学习和发展。

美国Lesko和Binder等指出,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实现学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另外,研究者强调,师幼互动在学校实践中表现出了更多的层面,包括课堂内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和同学之间的友谊等,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及全面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不同社会部门之间对师幼互动问题的关注也影响到了师生互动研究的方式。

例如,德国学者Rhricht等指出,政府、企业和学校都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它们的视角和行为都会影响师生互动,如果这些社会部门不能有效地协调和沟通,就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此外,由于社会认同和社会影响的存在,学生交流、思考和行为方式也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师生互动也需要社会层面的考量和规范。

研究表明,师幼互动牵涉到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均可能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因此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也正在日益强调。

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师生互动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师生互动行为,以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全面发展和学校教学效果的改善。

谈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与构建

谈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与构建

谈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与构建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贯彻于教育学的全过程。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

因而在教学管理逐渐科学化和教育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现代的师生关系。

在此,浅谈我对师生关系的体验。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的教育思想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育过程是师生的双向互动,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

改革“师道尊严”的教育观点,建立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实在必行。

二、学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尝试1、与教师紧密配合,提高师德水平。

树立“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

2、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3、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改进教育手段和管理模式。

4、树立关爱学生观念,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5、“依法治校,以德治教”办学方针落实贯彻到实处。

三、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1、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使之结合自身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水平,改进教育方法,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真正做到干部关心爱护每一位教师。

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学生尊重、理解每一位老师。

2、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宽松教学氛围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做到“双边”和“双创新”。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动力。

(2)、“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问题意义”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培养。

(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师必须实现六个转变。

a、由教知识考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开发学生潜能为教学本位的基点。

b、由培养学生定向思维能力转变为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c、努立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参与,增强其竞争力和协作能力。

d、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现代化、科学化方向转变。

e、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给学生认时间和空间,解放他们的手、脑、嘴和眼,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