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自然,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

(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

大王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古典园林特色

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

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

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与“沧浪”之说暗合。

(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

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诸如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

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

拙政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见山楼: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不篱下,悠然见南山。”

苏舜水的“沧浪亭”,苏州网师园的“濯缨水阁”司马迁《史记》中《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苏州网师园:网师即渔父、钓叟,柳宗元有“独钓寒江雪”之句(原为渔隐)

北京陶然亭公园有“陶然佳景”,“望春浴德”,“童心幼境”,“水月松涛”,“九州方圆”,“胜春山房”,“濒岛飞云”,“华夏名亭”八大景区,每个景区都有若干个景点。其中“华夏名亭” (1985年修建)是陶然亭公园的“园中之园”。由九个景点所组成,即以九个历史文化名亭及环境形成若干意境单元。它们分别是:屈原的“独醒亭”,王羲之的“兰亭”及其子(王献之)的“鹅池”碑亭,欧阳修的“醉翁亭”,陶渊明的“醉石”,白居易的“浸月亭”,( 浸月亭,名字很不错(取白居易的“别时茫茫江浸月”),相传为周瑜的点将台哦)扬州瘦西湖的“吹台亭”,无锡惠山公园的“二泉亭”,苏州沧浪亭公园的“沧浪亭”,杜甫的“少陵草堂”碑。(陶然亭,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

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园林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所谓造景主要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

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同时又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创作行为。园林艺术法则已在前面加以论述,在具体造景创作中尚要用到许多方法,那就是造景手法。常用的造景手法可概括为如下几种:

一、主景与配景

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挚领的效果。突出主景的方法: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如“主峰最宣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或四面环山,中心平凹。

2.轴线对称法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

3.“百鸟朝凤”或“托云拱月”法,也叫动势向心法即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

4.构图重心法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使全局规划稳定适中。

5.园中之园法不少大面积风景区或园林在关键部位设置园中园,以其局部之精徽而取胜。

二、层次与景深

没有层次就没有景深。中国园林,无论是建筑围墙,还是树木花草、山石水景、景区空间等,都喜欢用丰富的层次变化来增加景观深度。景深一般分为前(景)、中(景)、后(背景)三个大层次,中景往往是主景部分。当主景缺乏前景或背景时,便需要添景,以增加景深,从而使景观显得丰富。尤其是园林植物的配植,常利用片状混交、立体栽植、群落组合、季相搭配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景深效果。有时为了突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也可以不要前后层次。

三、借景与屏景

《园治》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讲的是周围环境中有好的景观,要开辟透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是有碍观瞻的东西,则将它屏障起来。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

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借景的类型有:

1.远借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北京颐和园远借西山及玉泉山之塔;避暑山庄借憎帽山、留锤峰;无锡寄畅园借惠山;济南大明湖借千佛山等。为使远借获得更多景色。常常需登高远眺。要充分利用园内有利地形,开辟透视线,也可堆假山叠高台,山顶设亭或高敞建筑(如重阁、照山楼等)。

2.邻借(近借) 就是把园子邻近的景色组织进来。周围环境是邻借的依据,周围景物,只要是能够利用成景的都可以借用,不论是亭、阁、山、水、花木、塔、庙。如苏州沧浪亭园内缺水,而临园有河,则沿河做假山、驳岸和复廊,不设封闭围墙,从园内透过漏窗可领略园外河中景色,园外隔河与漏窗也可望园内,园内园外融为一体,就是很好的一例。再如邻家有一技红杏或一株绿柳、一个小山亭,亦可对景观赏或设漏窗借取。如“一技红杏出墙来”,“杨柳宜作两家春”、“宜两亭”等布局手法。

3.仰借系利用仰视借取的园外景观,以借高景物为主,如古塔、高层建筑、山峰、大树,包括碧空白云、明月繁星、翔空飞鸟等。如北京的北海港景山,南京玄武湖借鸡鸣寺均属仰借。仰借视觉较疲劳,观赏点应设亭台座椅。

4.俯借是指利用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外景物,登高四望,四周景物尽收眼底。所借景物甚多,如江湖原野、湖光倒影等。

5.应时而借系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由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的配合而成的景观。对一日来说,日出朝霞、晓星夜月,以一年四季来说,春光明媚,夏日原野,秋天丽日,冬日冰雪。就是植物也随季节转换,如春天百花争艳,夏天浓荫覆盖,秋天层林尽染,冬天树木姿态,这些都是应时而借的意境素材。如“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

四、对景与抑景(障景)

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多在入口对面、涌道端头、

广场焦点、道路转折点、湖池对面、草坪一隅等地设置景物,一则丰富空间景观,二则引人人胜。一般多用雕塑、山石、水景、花坛(台)等景物作为对景。抑景或障景,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中国园林讲究“欲扬先抑”,也主张“俗则屏之”。二者均可用抑景障之,有意组织游人视线发生变化,以增加风景层次。障景多可用山石、树丛或建筑小品等要素构成。

五、分景与隔景

分者将空间分开之意,隔者将景物隔离之意,二者类似而略有不同。多用分法进行景区划分,分而不离,有道可通。也可用隔法进行景物隔离,隔而不断,景断意联。如颐和园人口区用宫墙将空间分离层次,又用牡丹台(自然式台岗)隔挡视线,但隔而不断。人们通过堑道,绕过山口,则豁然开朗而至昆明湖景区。然而湖上又有十七孔桥分隔水面成南北两片,西堤分湖面为东西两部分,万寿山分昆明湖为前湖后湖,确实分而不离,隔而不断,水陆相通,层次幽深。

六、夹景与框景

在人的视野中,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四方围框而中间观景则为框景,这是人们为组织视景线和局部定点定位观景的具体手法。类似照相取景一样,往往达到了增加景深、突出对景的奇异效果,夹景多利用植物树干、断崖、墙垣、建筑等形成;框景多利用建筑的门窗、柱间、假山洞口等。选择特定角度,濒取最佳景观。

七、透景与漏景

透漏近似,略有不同。按山石品评标准,前后透视为“透”,上下漏水为“漏”。这里,景前无遮挡为“透”,景前有稀疏之物遮挡为“漏”,有时透漏可并用(“漏”的程度大到一定时便为“透”)。在园林中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校、山石环洞等形成若隐若现景观,增加趣味,引人入胜。

八、点景与题景

在风景园林空间布局中,除了主景定位外,与主景和主景区有视线直接和间接联系的部位,如山顶、山脊、山坡、山谷、水中、岸边、瀑侧、泉旁、溪源以及凡在风景视线而又处于视线控制地位或景区转

折点上,经常利用山石、植物、建筑和雕塑等景物作为景点,以打破空间的单调感,从而增加了意趣,起到了点景作用。另外,我国园林善于抓住每一景观特点,根据它的性质、用途,结合空间环境的景象和历史进行高度概括,常做出形象化、诗意浓、意境深的园林题咏。其形式多样,有园额、对联、石碑、石刻等。题咏的对象更是丰富多彩,无论是亭台楼阁、大门小桥、假山泉水、名木古树还是自然景象都可给以题名、题咏,如颐和园、知春亭、爱晚亭、南天一柱、迎客松、兰亭、花港观鱼、碑林等。不但丰富了景的欣赏内容,增加了诗情画意,点出了景的主题,给人以艺术联想,并有宣传装饰和导游的作用。各种园林题咏的内容和形式是造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把创作设计园林题咏称为题景手法,它是诗词、书法、雕刻、建筑艺术的高度综合。

九、朦胧与烟景

和中国画一脉相承,在园林中巧用天时地利气候因素,创造烟雨檬陇景观,是一种独特的造景手法。如避暑山庄有“烟雨楼”,因处于水雾烟云之中,再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云烟之美。北京北海公园有“烟云尽志”景点。更有甚者,宋徽宗皇帝主持良岳造园,甚至命人用炉甘石(烟硝)置于山间水边,使之吸潮生雾,创造“悠悠烟水,淡淡云山”的迷离景象。又如号称泉城的济南,有古诗赞曰:“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这是把泉涌动态和云蒸雾华之美结合起来的朦胧之美。

十、四时造景

运用大自然景色的四季变迁,创造春夏秋冬景观,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一大特色。四季造景,表现在景区划分、植物配置、建筑景点、假山造型等方面。如利用花卉造景者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的表现手法。用树木造景的有春柳夏槐、秋枫冬柏。利用山石造景者有扬州个园的春石笋、夏湖石、秋黄石、冬宣石作法。运用意境造境的有柳浪闻荤、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进行大环境造景的有杏花村、消夏湾、红叶岭、松拍坡等。南京有春登梅花山、秋游栖霞山、夏去清凉山、冬登覆舟山的赏景习惯。画家对季相的认识,对造园甚

有益处,如园林植物上“春发、夏荣、秋萧、冬枯”或“春莫、夏荫、秋毛、冬骨”。“春水绿而潋艳,夏津涨而弥漫,秋潦尽而澄清,寒泉涸而凝滞”。“春云如白鹤,……夏云如奇蜂,……秋云如轻浪,……冬云澄墨惨翳,……”。,总之,按照四时特征造景,利用四时景观赏景,早已成为人们的习惯。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自然,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 (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 大王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古典园林特色 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 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

中国园林造景9个手法

中国园林造景9个手法 中国园林造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融合了建筑、绘画和园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它以汲取自然的灵感,通过特定的手法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本文将介绍中国园林造景的9个手法。 一、山水对峙 山水对峙是中国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法之一。通过巧妙地布置山石和水景,营造出山水相映的景观效果。这种手法能够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宁静。 二、隔断虚实 隔断虚实是指通过布置墙壁、树木或者其他景观元素,将园林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这种手法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同时也能够引导人们在园林中进行观赏和游览。 三、借景增幅 借景增幅是指通过合理地利用园林周边的自然景观,来增加园林的景观效果。例如,在园林中设置观景亭或者窗户,使人们通过这些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美景,从而增加园林的景观层次。 四、错落有致 错落有致是指通过布置石块、花草或者其他景观元素,使园林的布局显得有序而不拘谨。这种手法能够增加园林的趣味性和变化性,使人们在园林中游览时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五、水阁迂回 水阁迂回是指通过设置水阁和曲径通幽的小道,使人们在园林中游览时可以体验到水景的变幻和曲折。这种手法能够增加园林的浪漫氛围,让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六、四时有景 四时有景是指通过合理地选择植物和花草,并进行规划和管理,使园林在四季都能有不同的景色。这种手法能够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律动。 七、亭台楼阁 亭台楼阁是中国园林造景中常见的景观元素。通过建造精美的亭台楼阁,可以增添园林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价值。这些亭台楼阁不仅是观赏的景点,也是人们休憩和欣赏园林的场所。 八、假山奇石 假山奇石是中国园林造景的独特之处。通过巧妙地布置假山和奇石,可以增加园林的艺术效果和观赏价值。这些假山奇石不仅具有观赏的价值,也是园林中的亮点和重要的景观元素。 九、水池荷花 水池荷花是中国园林造景的经典手法之一。通过在园林中设置水池,并种植荷花,可以增加园林的景观效果和观赏价值。荷花的盛开不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在现代的园林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以其独特的造园手法而闻名于世。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注重自然美、追求平衡和谐、讲究意境和情趣。在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中,有许多值得探索和学习的地方。 中国园林强调自然美。中国园林在布局和设计上追求自然与人工的结合,力求使园林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都力图呈现出自然的美感。例如,园林中的山石取材自自然界,经过精心的雕琢和安排,使其呈现出自然山水的形态和特点。同时,园林中的植物选择也非常重要,要根据自然环境和季节特点进行植物的选择,使园林在不同季节都能展现出不同的美景。 中国园林注重平衡和谐。在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对于空间的布局和元素的安排都非常注重平衡和谐。园林中的建筑、湖泊、假山等元素都要根据空间和比例进行合理的布置,使整个园林呈现出平衡和谐的美感。例如,在园林中经常可以看到假山与湖泊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景观。此外,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和园林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非常重要,要通过艺术手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整体。 中国园林讲究意境和情趣。中国园林追求的不仅仅是自然美和平衡和谐,更注重表达主人的情感和意境。在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中,

通过布局和设计来表达主人的情感和意境,使园林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意境深远的亭台楼阁,这些建筑和景观都富有诗意和艺术性,能够给人带来心灵的享受和思考。 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还包括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在园林中常常会使用借景手法,即通过布局和设计来借用自然或人工景观,使园林的空间更加开阔和丰富。 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独具特色,注重自然美、平衡和谐、意境和情趣。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空间的巧妙运用,中国园林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和艺术品。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体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我们的园林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综述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 ,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

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借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古典园林造园特色 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古代中国,园林建筑 是皇帝与贵族展示财富、体现地位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造园技巧的运用是非常精湛的,古代建筑师们善于运用自然的优势,将自然景观和建筑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 了一个个龙蟠虎跃、独具韵味的古典园林。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造景手法主要包括山水 景观、水景、建筑和植物等方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手法的特点。 一、山水景观 山水景观的构造主要是依托于山、水、石、洞、林等自然景观,运用园林建筑奇巧的 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自然山水的美好景色,使人 们仿佛身临其境、不忘归途。古代中国的设计师们在造山水景观时,善于运用「比心法」、「半山法」、「山在水中法」、「曲径通幽法」、「水逆山坡法」、「对险峰峦法」等手法,以使园林中的山水景观更具有奇妙的美感。 二、水景 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在建造水景方面的技巧也是相当地高超。古代设计师们善于运用 奇怪的建筑形式,将水景与建筑物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古代中国的水景主要包括池泉、瀑布、水幕、流水、喷泉等。而在造水景的手法上,设计师们更是精于世故,运用巨石、石桥、假山、荷花等,将自然景观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沉浸在这幅美景之中。 三、建筑 园林建筑是整个园林的灵魂和核心,同时也是古代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古代中国,园林建筑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例如,设计师可以在园林建筑上 刻意刻画龙、麒麟、凤凰等神兽,或者将字、诗、画作等文学艺术元素融于建筑设计之中。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高超建筑技艺和丰富文化内涵。 四、植物 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在选植方面也相当讲究。古代设计师们不仅在造园的过程中要考 虑到植物的功能,而且还要考虑到植物的形态和颜色等因素,以保证植物的全貌与园林的 整体设计相得益彰,相互协调。在盆景和花卉种植方面,中国的造园师们使用了许多技巧 和方法,例如在适当的地方种上适合观赏的花卉、栽种适合园林建筑的盆景等。 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美的古典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的天堂。在古代中国,园 林建筑不仅是皇帝、贵族们展示身份和财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展示其文化品味和审美 观念的平台,因此,在造园手法和风格方面,设计师们以自然与人工相融合,注重以自然 为本,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1、缀景 在园林或庭院前点缀一些山、石或花草等用来美化场景。看似无意,实则有意。 缀景 2、点景 是对园林内的景观特点的一个概况或主题起到点题的作用。 点景 3、障景 在园林中设置屏障,不让人一眼看穿。起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把美好的风景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障景 4、借景 通过一定的手段,讲不属于本园的景观借用而成为本园的景观的一部分。借者:园虽内外有别,得景则无拘束远近。 借景 5、框景 利用门洞、窗洞、柱框,甚至是树木等作为一个框架,框住园中一定范围的园林景观,设计别出心裁。 框景 6、隔景 与障景接近,隔景既有障景效果,又能做到不完全隔断,例如利用游廊、云墙、树木花草等作为景物或者景区的隔断。 隔景 7、透景 透景是利用完全透空的框架所框出的特定范围而形成的景致。但它与框景又有些不同,框景有边框和景致两个元素,而透景则没有边框这个构成元素,只要能透过一种设置见到另一边的景致即可称为透景。

透景 8、夹景 主要是表现园林中空间狭长的景致,或是说它是特意设计制造出一种狭长的景色带。夹景常常是利用树木、建筑、岩石等,将视线两侧的贫乏或无趣的景物遮掩、封闭起来,以形成狭长的空间,产生一种强烈的透视性,突出视线端点的景物或景观,又能增加景观的深远感,产生一种连绵曲折的趣味。类似森林隧道。 夹景 9、藏景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继深曲折、曲径通幽,追求无尽意的效果,使用藏景手法即可实现这一目的。即将欲展示的景观或景色有意地隐藏起来,前部或外部用山、石、墙或树木等加以遮挡,当人转过这些遮挡物之后,眼前会突现一处“美妙不凡”的景观,让人眼睛一亮,让人愿意长久地流连品味。这比将景色直接摆在人的眼前效果要好得多。 藏景 10、漏景 在园林中,景观的设计者常常会特意设置一些漏明墙、漏窗,在漏明墙、漏窗的内外营造一些景观,游人可以通过漏明墙、漏窗观赏这些景观,这种通过漏明墙、漏窗摄取景观的造景手法就称为漏景。 漏景

中国园林常用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常用造园手法 一、山水布局 中国园林强调“山水”的布局,利用自然地形、山石、水体等元素,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通过合理的规划,使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完整的山水骨架。 二、空间层次 中国园林善于运用空间层次,通过围合、引导、暗示等手法,创造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空间感受。利用山石、建筑、植物等元素,形成不同大小、形状、高度的空间,使人们在游园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层次感。 三、借景 中国园林中的“借景”手法,是指将园外的景色引入园内,与园内景色融为一体。通过设置观景台、窗洞等,将园外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引入园内,增加园林的景观层次和视野范围。 四、植物配置 植物是中国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同时,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芳香等特点,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受和情感氛围。 五、建筑小品 建筑小品是中国园林中重要的元素之一。通过设置亭台、楼阁、回廊等建筑小品,可以增加园林的景观层次和人文气息。同时,这些建筑小品也可以作为观景、休息、娱乐的场所,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六、叠石理水 叠石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独特的造园手法。利用山石、水体等元素,创造出具有自然之美的景观。通过叠石堆景、引水造溪等方式,使山石、水体相互呼应,形成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 七、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是中国园林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利用植物、建筑、山石等元素的色彩变化,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观效果。同时,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也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和空间感受。 八、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造园手法和元素的运用,可以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等文化内涵。同时,这些文化内涵也可以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灵感和借鉴。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第一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营造原则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1 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申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申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1.2 模拟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赢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1.3 移天缩地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

宋代宋徽宗的艮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 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 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1.4 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 东晋文人谢灵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帅暇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的意境. 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槛联庸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1.5 形式独特 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惑.申国传统园林之所以能区别于外国园林,其申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整体形式的与众不同.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

园林造景手法 1.主景: 凡在全园或景区起主导作用的景叫主景,主景与配景:能起到控制作用的景叫主景,它是整个景观区域的核心、重点,往往呈现主要的使用功能和主题,也是该区域视线控制的焦点; 突出主景的方法一般有升高主体、正南朝向布局、坐落于轴线视线焦点或构图的中心、运用动势的指向等; 2.配景: 对主景起衬托作用的景为配景,可使主景突出,在同一空间范围内,许多位置、角度都可以欣赏主景,而处在主景之中,此空间范围内的一切配景,又成为欣赏的主要对象,所以主景与配景是相得益彰的; 3.对景: 在园林中,当我们登上亭、台、楼、阁,可以观赏对面的堂、山、桥、树木;在对面的堂、桥、廊等处又可观赏这面的亭、台、楼、阁,这种构景方法叫对景;对景所谓“对”,就是相对之意;我把你作为景,你也把我作为景;这种景在园林中很多,但要做好这种景也不易;景贵自然,这里的自然是多义的,自然也与距离有关,在某种距离上,景观似会觉得不自在;景如人,若是两个相互不认识的人,距离不到2米相对而立,就会觉得很别扭;景也一样,若一个小院两边相对观之,也有这种不愉快的感觉,这就叫“硬对景”;如果景不能扩大,是否有某种手法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呢当然有的; 4.障景: 障景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规律,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现代园林源于古代园林的一部分理论,结合了西方理念,理论构造上比较杂糅,但是基本上是对古代理念的阐述和丰富;使观者跳脱,虽在景中,但处处是景;室外环境中除了园林,障景多见于一些非常精美的楼盘设计,比如万科地产旗下的一些楼盘,楼宇布局就非常值得称道,北京的观唐也是典型的例子,离开学校很多年了,理论概念的书面阐述都忘记了,只能凭印象说一点了; 5.框景: 空间景物不尽可观,或则平淡间有可取之景;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 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园冶中谓:“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防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李渔也谈于室内设“尺幅窗”、或“无心窗”以收室外佳景,也是框景的应用; 6.夹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