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常见康复问题与处理

合集下载

脑卒中恢复期主要康复护理措施有哪些

脑卒中恢复期主要康复护理措施有哪些

脑卒中恢复期主要康复护理措施有哪些脑卒中又称之为脑中风,起病较急、较为突然,因血液循环障碍而诱发,属于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脑血管的闭塞、狭窄、破裂,临床分为缺血性卒中或出血性卒中,脑卒中确诊后需要积极开展康复治疗,配合康复护理,预防肢体活动障碍、麻木、语言与吞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引起的不能自理问题,以康复护理对策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患病后的生活质量。

一、康复护理开展的合理时间脑卒中患者与家属针对康复护理存在错误的理解,认为康复治疗与护理需在后遗症期开展,通常在确诊后的一个月后,甚至三个月后开展,而实际上医疗正规的康复护理应及早开展,避免因康复不及时、错过最佳的康复时机而衍生其他并发症,也就是说在确诊后的三个月内,在患者意识清醒、体征平稳、疾病无明显病变的阶段,护理工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开展。

针对脑出血患者,可在康复后的一周到两周内展开康复干预。

二、脑卒中康复护理必要性1、预防肌肉、关节、肢体障碍康复护理可通过肢体运动的指导,在结合患者运动能力与疾病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锻炼计划,未及时开展康复护理,患者的肢体可能因肌肉萎缩、关节痉挛而限制活动,另外还可能导致关节处畸形,肢体难以活动瘫痪,部分患者因长期卧床,卧床期间缺乏活动意识,患者不敢随意的活动,担心损害肢体,只能静卧,容易合并肺感染、泌尿感染,且脑卒中患者年龄偏高,容易诱发压疮。

2、影响生活自理康复护理有意识的帮助患者提升自理能力,康复护理不及时,患者的卒中恢复期延长,还可能在恢复期发生疾病恶化,后期康复治疗困难。

在患者疾病已经出现不良综合征后才开展康复护理,则康复指导对患者的干预力度变小,康复护理的工作开展难以体现效果。

3、错误的疾病认识康复期又可以分为卧床期、离床期、步行期三个阶段,需要分别结合患者不同的疾病发展进程,给予综合、有效、针对的康复干预,协助患者保持康复主动性,维持训练积极性。

部分患者因对疾病认识有误,接受了非正规的康复指导,急于求成,导致机体功能反而降低。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疲劳的管理与康复策略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疲劳的管理与康复策略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疲劳的管理与康复策略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疲劳的管理与康复策略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过程。

脑卒中后疲劳作为一种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进程。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康复脑卒中后疲劳,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提供了相应的指导方针。

一、脑卒中后疲劳的概述脑卒中后疲劳是指在脑卒中发作后出现的一种体验到的或客观测量到的感觉,表现为体力和认知功能的减退、耐力下降、易疲劳和兴趣减退等。

脑卒中后疲劳常常出现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或亚急性期,但也有可能持续至慢性期,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脑卒中后疲劳的管理策略1. 评估疲劳程度: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确定疲劳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简化版疲劳评估量表(FSS)和修订版脑疲劳问卷(MFIS)等。

2.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并与康复团队进行密切合作,包括康复医生、康复师和精神健康专家等。

康复计划应以适度活动、休息和睡眠等为基础,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3. 适度的体力活动:适度的体力活动对于脑卒中后疲劳的管理至关重要。

建议脑卒中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在制定运动计划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考虑到患者的疲劳水平和身体状况。

4. 合理的休息与睡眠: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缓解脑卒中后疲劳。

建议患者每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并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合适的睡眠技巧和方法。

5. 药物治疗:对于脑卒中后疲劳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兴奋剂和抑郁剂等,但使用药物时需要权衡其益处和潜在的副作用。

三、脑卒中后疲劳的康复策略1. 物理康复治疗:物理康复治疗是脑卒中后疲劳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运动疗法、理疗和功能训练等手段,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耐力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课件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经验总结
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早期介入康复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 和生活质量。专业的康复团队和科学的康复计划是实现良好康复效果的关键。
未来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将更加个性化、精准化。未来可以 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丰富、有效的康复训练手段, 帮助更多患者实现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
改善运动功能
提升语言和认知能力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 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协调性, 进而提高运动功能。
针对患者的语言和认知障碍进行康复 训练,有助于恢复其交流和思考能力 。
促进感觉功能恢复
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触觉、痛 觉和温度感知等感觉功能,提高日常 生活能力。减少Fra bibliotek发症01
02
对患者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语言障碍的类 型和程度。
发音和语音训练
针对发音不清、语音不准等问题进行训练,改善 语言表达能力。
交流能力训练
通过交流技巧和辅助工具的使用,提高患者的交 流能力。
心理疗法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其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按摩与针灸
通过按摩和针灸刺激穴位,促进血 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
作业疗法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针对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进食 、洗澡等进行训练,提高生活自
理能力。
手功能训练
对手部精细动作和协调性进行训 练,改善手部功能。
认知训练
通过一系列认知活动来提高注意 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
决能力。

脑卒中康复治疗

脑卒中康复治疗

脑梗死
脑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的脑组织坏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损害是最常见的血管 壁损伤类型; 心源性卒中
脑出血
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 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
洼田饮水试验
方法 让患者两三口喝下一 茶匙水
协助患者取坐位将 30ml温水一口咽下
结果
有呛咳 □ 无呛咳□ 无问题进入下一步试验
1分:可一口喝完<5秒,无呛咳、停顿 □ 2分:可一口喝完但>5秒或分两次喝完,无呛咳 、停顿 □ 3分:能一次喝完,有呛咳 □ 4分:分两次以上喝完,有呛咳 □ 5分:常发生呛咳,难以全部喝完 □
4.恢复后期:发病后4~6月,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5~6期;
5.后遗症期
急性期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通过被动运动和主动参与,促进偏瘫侧肢体肌张力的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 良肢位的体位摆放,预防并发症
良肢位摆放:
典型的痉挛模式: 上肢---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
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后;腕和手指屈曲 下肢---髋关节内收、内旋;
髋关节后伸
被动活动——膝、踝、趾关节
踝关节被动训练
趾关节被动训练
3.床上运动:Bobath握手
作用:
可充分地保持肩关节的活动功能; 可减轻上肢的屈曲痉挛; 可改善感知觉; 防止肩胛骨及整个上肢后缩; 防止手臂联合反应; 预防手的僵硬和挛缩 是完成其他动作的必要准备
翻身训练
作用:
最具治疗作用的活动,刺激全身反应和活动; 翻身即运动 保护好患侧肩部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讲解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讲解

常见病态模式
3.姿势反射:是由于体位改变、姿势调整而引起的四肢 的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模式发生改变。为脑干、脊髓 控制的原始反射。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 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 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姿势反射被释放。评价原始的姿势 反射目的在于确定在早期治疗中(无随意运动时)是否 可以利用这些反射引出运动。
治疗方法选择
理论基础 分期选择原则 具体方法选择 常见病症治疗
理论基础
Signe Brunnstrom(瑞典的物理治疗师)认为,脑 损伤后中枢神经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 重新出现了在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
运动功能的恢复是运动模式的变化,即通过联 合反应—共同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分离运动。 异常的运动模式是恢复的必然阶段。
关节被动活动
偏瘫患者的急性期,由于运动功能的丧失,尤其是处于 昏迷状态或者完全丧失运动功能的重度偏瘫患者,往往 因长时间的肢体不活动,导致关节挛缩。为了预防关节 挛缩并在早期使患者体会正常的运动感觉,促使运动功 能改善,在卧床期我们就开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 训练。
关节被动活动
基本原则: ①早期开始,一般可在病情平稳后2~3天进行。 ②患者应取仰卧位。 ③两侧均要进行训练,先做健侧,后坐患侧。 ④活动某一关节时,近端关节必须予以固定。 ⑤手法要轻柔适度,避免产生疼痛。 ⑥手法的速度要缓慢有节奏,一般一个动作需要3~5秒。 ⑦各关节运动方向均要进行训练,每个运动3~5次为宜。 ⑧一般在无疼痛状态下完成各关节活动范围的的运动(不得出现超
友情提醒
良肢位摆放
注意事项: (1).良肢位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
位,为了防止关节挛缩影响功能,必须定时变换体位。 (2).仰卧位会因受到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的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脑卒中,即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在我国居高不下。

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基于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全面探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和重要原则。

一、康复治疗的目标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最大限度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主要的康复目标包括:1. 运动功能康复:恢复患者受损的运动功能,提高步态平衡性,提升肢体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

2. 语言和沟通康复:提高患者的口语表达能力,恢复语言理解和沟通能力。

3. 接触环境的康复:帮助患者适应和改善日常生活环境,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

4. 心理康复: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心理状态,减少焦虑和抑郁。

二、康复治疗的方法根据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建议,康复治疗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下:1.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脑卒中康复治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各种物理活动和运动训练,可以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运动训练可以包括步态平衡训练、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2. 语言治疗:语言治疗是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语言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发音、阅读和书写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3. 心理治疗:脑卒中患者常伴随着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心理治疗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4. 辅助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配备相应的辅助工具和设备,如轮椅、助行器等,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三、康复治疗的原则1. 个体化: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进行个体化设计。

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需要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计划。

2. 早期介入: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越早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效果越好。

因此,早期介入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

3. 综合治疗:康复治疗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以取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ppt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ppt

康复治疗方案
采用运动疗法、物理治疗、手 功能训练等多种手段进行康复
治疗。
治疗过程
历经3个月,患者右侧肢体运动 功能明显改善,能够独立行走 、抓握物品,生活质量显著提
高。
案例二:康复治疗对认知障碍的改善效果
01
02
03
患者基本情况
李女士,75岁,脑出血 后出现注意力、记忆和语 言等方面的认知障碍。
康复治疗方案
04
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
合理饮食与营养搭配
总结词
健康饮食、注重营养搭配
控制盐、糖、油的摄入
避免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多摄入膳食纤维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 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适量摄入蛋白质
选择低脂、低胆固醇的蛋白质来源 ,如鱼、鸡胸肉、豆腐等。
规律作息与适量运动
、吐字不清等问题。
心理疏导
针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 心理疏导和支持,缓解不良情
绪对康复的影响。
心理康复
要点一
常规心理疗法
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 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应对压力和 困难。
要点二
情绪管理
针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行情 绪管理和心理调适,帮助患者恢复积 极心态。
要点三
家庭支持和社交康复
职业前训练
在患者康复后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实地模拟操作,帮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就业咨询和就业支持
为患者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支持,包括职业评估、就业策划、就业推荐等。
语言康复
常规语言疗法
通过与患者进行对话和进行听 说练习,促进语言能力的恢复

构音疗法
针对构音障碍的患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过特 定的训练方法,纠正发音不准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PPT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PPT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全面评估患者需求
身体功能评估
评估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平 衡能力、协调能力等身体功能
状况。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评估患者在进食、穿衣、洗澡 等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自理能力 。
心理状况评估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其 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以便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
社会参与能力评估
评估患者回归社会的能力,包 括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的
关节活动度训练
对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早期床上运动训练
床上翻身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翻身训练,提高身 体灵活性和协调性。
逐步引导患者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为 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桥式运动
指导患者进行桥式运动,锻炼腰背部 和臀部肌肉力量。
04
恢复期康复护理措施
患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肩手综合征预防与处理
保持良肢位
避免腕关节屈曲,促进静脉回流。
避免患手输液
尽量避免在患侧手部进行静脉输液。
患手被动运动
进行手部及上肢的被动运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肌 肉萎缩。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措施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PPT
目录
• 脑卒中概述 • 康复护理原则与目标 • 急性期康复护理措施 • 恢复期康复护理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心理护理与家庭支持体系建设 • 总结与展望
01
脑卒中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 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 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 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