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半个月化学回归课本必记知识点

高考前半个月化学回归课本必记知识点
高考前半个月化学回归课本必记知识点

高考前半个月化学回归课本必记知识点

2012.5.19

一、与STSE相联系的热点问题

环境问题

(1)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反应原理:SO2+ H2O===H2SO3,2H2SO3+O2=== 2H2SO4(或2SO2+O2===2SO3,SO3+H2O===H2SO4)

2NO + O2=== 2NO2 ,3NO2+H2O=== 2HNO3+NO

防治措施:根本途径是减少酸性物质向大气中的排放。

化学方法:①石灰石脱硫:在煤中添加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CaCO3+ O2+ 2SO2===2CaSO4+ 2CO2

②Na2SO3吸收法:Na2SO3+SO2+H2O===2NaHSO3 ,2NaHSO3错误!Na2SO3+SO2↑+H2O

(2)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①二氧化碳: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世界范围内人工采伐林木量的增加,森林面积锐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加。由于二氧化碳对从地表射向太空的长波特别是红外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部分阻碍了地球向太空辐射能量。这就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人们把这种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效应称为温室效应。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要控制工业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大量植树造林。

② 一氧化碳: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导致的,它极易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人缺氧窒息死亡。它是水煤气的成分之一,含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它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及防治

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

危害:人受到的主要伤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损害肺部功能。防治措施:控制城市汽车数量、开发新能源、汽车安装尾气净化器。

(4)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原因:农业化肥的使用、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石油泄露等。

种类:耗氧有机物,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植物营养物质,酸、碱和盐,石油,农药和病原体微生物等。危害: ①重金属污染:Hg、Cd、Pb、Cr等,其中水俣病是由Hg污染引起的;骨痛病是由Cd污染引起的。

②植物营养素污染:水中N、P等营养元素含量过多引起的污染叫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引起“水华”或“赤潮”。含磷洗衣粉的使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防治:①根本措施是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②处理污水的方法很多,一般将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配合使用。

③污水处理中的主要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a.混凝法原理: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除去污水中细小的悬浮颗粒;[如明矾KAl(SO4)2·12H2O净水]

b.中和法原理:利用中和反应调节废水的pH;(如熟石灰)

c.沉淀法原理:利用化学反应使污水中的某些重金属离子生成沉淀而除去;

d.氧化还原法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难溶物质或易除去的物质。饮用水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煮沸法和氯化消毒法。

净化浑浊的水,可以用明矾、硫酸铝、硫酸亚铁或碱式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浑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解原理:Al3++3H2O===Al(OH)3(胶体)+3H+]

二、基本概念辨析归纳

1.下列过程都有化学变化

指示剂遇酸、碱发生颜色改变(实际上是指示剂与酸、碱发生了反应);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变;

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帽日久变黄(无色物质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相当于电解);塑料的老化;橡胶的硫化;压缩二氧化氮气体(一部分转变为四氧化二氮);明矾净水;用福尔马林浸制标本(蛋白质发生了变性);钝化;裂化;干馏等。

2.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蛋白质的盐析;蒸馏;萃取;升华。

3.有化学键被破坏的过程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加热使氯化钠晶体熔化。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混甘油酯;KAl(SO4)2·12H2O(明矾);混盐CaOCl2。

5.下列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氧气、臭氧的混合气体);某物质可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物质(如C8H10的同分异构体)。

6.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常温下的NO2气体;纯净的牛油、汽油。

7.酸和酸(H2S+HNO3)、酸和碱( HNO3+Fe(OH)2)、酸性氧化物和酸(SO2+HNO3)也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式盐和酸式盐也可能反应(NaHSO3+ NaHSO4);两种弱酸盐反应也可能生成两种强酸盐(NaClO+Na2SO3);两种弱酸可以通过反应生成两种强酸(HClO+H2SO3)。

8.挥发性酸不等于不稳定性酸(浓盐酸);弱酸的氧化性也不一定弱(次氯酸);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也不是碱性氧化物。酸式盐的水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次氯酸钠溶液既有碱性又有强氧化性。

9.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但一定是该条件下该物质最浓的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温度越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越大,但氢氧化钙相反,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气体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10.向足量的Na2CO3饱和溶液中加入m g无水Na2CO3,则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f(143m,53)g;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则溶液中溶解Ca2+的数目减少;各微粒的浓度不变;温度不变,PH值不变。

11.将某饱和KNO3溶液升高温度,溶液即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浓度不变。

12.一定温度下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碳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值不变,但溶液中钠离子数目减少。

三、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考点归纳

1.常温常压下,22.4 L O2所含的原子数为2N A(错,<2N A)

2.常温常压下,

3.2克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2N A(对)

3.常温常压下,1摩尔氦气所含原子数为N A(对)

4.标准状况下,2.24 L H2和C2H2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约为0.1NA(对)

5.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2NA(错,0.1NA)

6.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0.1NA(错,溶于水不等于与水反应)

7.标准状况下,22.4 L HF所含分子数为NA(错,标准状况下HF是液体)

8.标准状况下,1 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 8 L(错,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

9.7.8克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错,0.1NA)

10.3.4 g H2O2完全分解转移电子0.2N A(错,0.1N A )

11.2.4 g Mg无论与O2还是与N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都是0.2NA(对)

12.5.6 g Fe与Cl2 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错,0.3NA)

13.6.4 g Cu与S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错,0.1N A)

14.31g白磷中含P—P键数为1.5N A(对)

15.1 mol白磷分子中含有P—P键数为1.5NA(错,6N A)

16.12 g金刚石中含C—C键数为4N A(错,2N A )

17.12 g石墨中含C—C键数为1.5N A(对)

18.6.0 g SiO2晶体中含有0.2NA个Si—O键(错,0.4N A)

19.6.0 g SiO2晶体中含有0.2N A个O原子(对)

20.1L 1mol·L-1 CH3COOH溶液中,所含CH3COO- 、CH3COOH的总数为N A(对)

21.1 L 1 mol·L-1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完全水解生成Fe(OH)3胶粒数为N A个(错,<NA)

22.10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H原子数为0.6N A(错,还要考虑水,应为1.2NA)

23.1mol·L-1 CH3COOH溶液中,所含CH3COO-小于NA(错,无体积不能确定)

24.1 mol—OH中所含电子数为9NA(对)

25.1 mol CH+3所含的电子数为8NA(对)

26.2 NO2和44 g N2O4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3N A(对)

27.25 ℃ 1mL H2O中所含OH-数为10-10N A(对)

28.T℃1 L pH=6的纯水中含10-6NA个OH-(对)

29.18g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错)

30.过量的Fe粉加入稀硝酸中,当溶解5.6 g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错,0.2N A)

四、离子方程式知识归纳

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1.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 (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FeS+HNO3(稀):FeS+2H+===Fe2++H2↑(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Na2SO3+HNO3(稀): SO错误!+2H+===SO2↑+H2O(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Fe(OH)2+ HNO3(稀):Fe(OH)2+2H+===Fe2++2H2O(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Fe(OH)3+HI:Fe(OH)3+3H+===Fe3++3H2O(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Ca(OH)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检验):Ca2++2OH-+CO2===CaCO3↓+ H2O(对)

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OH-+CO2===HCO错误!(对)

7.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错误!+CO2+3H2O===2Al(OH)3↓+CO错误! (错,生成HCO错误!)

8.C6H5ONa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C6H5O-+CO2+H2O →2C6H5OH+CO\o\al(2-,3)(错,生

成HCO错误!)

9.氨水中通入过量SO2:NH3·H2O+SO2===NH错误!+HSO错误!(对)

10.NaAlO2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AlO错误!+H++H2O===Al(OH)3↓(对)

11.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CO错误!+SO2+H2O===2HCO错误!+ SO错误! (对)

12.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呈中性:H++SO错误!+Ba2++OH-===BaSO4↓+H2O(错,物质配比不正确)

13.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HCO错误!+Ca2++OH-===CaCO3↓+H2O(对)

14.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Fe2++2Br-+2Cl2===2Fe3++Br2+4Cl-(错,物质配比不正确)

15.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2Fe3++2Cl-(错,反应物、生成物均不正确)

16.NaClO溶液与FeCl2溶液混合:2ClO-+ Fe2++2H2O=== Fe(OH)2↓+2HClO(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7.HF与NaOH反应:H++OH-===H2O(错,HF为弱酸)

18.NaOH与H3PO4等物质的量反应:OH-+ H3PO4=== H2PO-4+H2O(对)

19.NH4HCO3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HCO错误!+OH-===CO错误!+H2O(错,NH错误!参与反应)

20.NH4HSO3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NH+4+ OH-===NH3·H2O(错,HSO错误!参与反应)

21.NaHCO3与NaHSO4溶液混合:CO错误!+2H+===H2O+CO2↑(错,HCO错误!不能拆)

22.Na2S水解:S2-+2H2O===H2S+2OH-(错,可逆反应)

23.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NH错误!+OH-===NH3·H2O(错,Al3+也参与反应) 24.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HCO错误!+Ca2++OH-===CaCO3↓+H2O(对)

25.过氧化钠溶于水:2O错误!+2H2O===4OH-+O2↑(错,Na2O2不拆)

26.将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SO2+H2O+ClO-===SO错误!+Cl-+2H+(错,H+与ClO-反应) 27.硫酸亚铁的酸性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Fe2++H2O2+2H+===2Fe3++2H2O(对)

28.等摩尔的氢氧化钡溶液和明矾溶液反应:3Ba2++6OH-+2Al3++3SO错误!===3BaSO4↓+2Al(OH)3↓(对)

29.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3Fe+8H++2NO错误!===3Fe2++2NO↑+4H2O (错,Fe被氧化为Fe3+)

30.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2H2O+2Cl-===Cl2↑+H2↑+2OH-(错,生成Mg(OH)2沉淀)

五、离子共存必考知识归纳

1.所有的弱酸根离子:CH3COO-、F-、ClO-、AlO错误!、

SiO错误!、CN-与H+都不能大量共存。

2.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O-3、HS-、HSO错误!既不能与OH-大量共存,又不能与H+大量共存。

3.有沉淀生成包括有微溶物生成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2-4、CO错误!

等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错误!、S2-、CO错误!、C6H5O-等必须在碱

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2+、Al3+、

Cu2+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Fe3+必须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常温下,pH=7时不能存在)。

5.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S2-、HS-、SO错误!、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MnO错误!、(NO错误!、H+)、ClO-与S2-、HS-、SO错误!、HSO错误!、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错误!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错误!+6H+===3S↓+3H2O反应不能共存。H+与S2O错误!不能大量共存。

6.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

7.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1)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性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1的溶液都有两种可能:酸溶液或碱溶液。

(2)无色溶液则没有MnO\o\al(-,4)、Fe3+、Fe2+、Cu2+等有色离子。澄清溶液即没有沉淀,与无色溶液不同。

(3)遇淀粉-KI试纸变蓝色的溶液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遇pH试纸变蓝色的溶液显碱性。

六、氧化还原反应、能量知识归纳

1.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O2→O3)。2.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Zn,得到Fe2+。

3.向新制氯水中加入FeBr2、FeI2的混合物,最先被氧化的是I-。

4.盐酸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亚硫酸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5.Ca(ClO)2溶液中通SO2、FeS+HNO3、Na2SO3+HNO3、Fe(OH)2+HNO3、Fe(OH)3+H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考查

(1)根据氧化反应方向判断: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常见氧化剂及氧化性强弱比较: MnO错误!>Cl2>Br2;H2O2>Fe3+>I2>S

常见还原剂及还原性强弱比较:S2->SO错误!>I->Fe2+>Br->Cl-

(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判断:a、与水能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非常活泼;

b、原电池中,一般负极材料金属的还原性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弱

7.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能量越低越稳定。

8.常见的吸热过程: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碳和水蒸气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

水解反应、熔化、气化、NH4NO3溶于水;HI分解。

9.常见的放热过程:中和反应、燃烧反应、金属与酸反应、Na2O2+H2O、Na2O2+CO2。

七、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知识归纳

1.常见的10电子微粒中,有分子:Ne、CH4、NH3、H2O、HF。

阳离子:Na+、Mg2+、Al3+、NH+4、H3O+。阴离子:F-、O2-、N3-、OH-、NH错误!

2.常见的18电子微粒中,有分子:Ar、 SiH4 、PH3、H2S、HCl、F2、H2O2、N2H4、CH3F、CH3OH、C2H6。

阳离子:K+、Ca2+。阴离子:S2-、HS-、O错误!、Cl-。

3.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越向右上方,原子半径越小。同一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

的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电子层数多的原子半径不一定大。

4.地球上绝大多数元素是金属元素,目前发现的非金属元素有22 种。

5.核内没有中子的原子是氢;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碱性相反,其化合物能相互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元素是氮;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6.在短周期元素中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的元素有Al、Be;

(2)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等于0的元素有H、C、Si;

(3)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是S;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是Be;

(5)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有Li、P。

7.X、Y两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X2Y2、X2Y,则X可能是H或Na,Y是O。

8.H、N、O形成的离子晶体是NH4NO3、NH4NO2。

9.由Na、H、S、O四种元素可形成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离子化合物,它们是NaHSO4、NaHSO3,

它们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 HSO-,3===SO2↑+H2O。

10.分子晶体中不一定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

11.H2S、BF3、BaCl2、PCl5、NO2、SF6、XeF4中不是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12.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13.氢键不属于化学键,而属于分子间作用力,HF、H2O、NH3、CH3CH2OH、CH3COOH、C6H5OH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至使熔、沸点反常。但分子内氢键对物质的熔、沸点几乎没有影响,HF、HCl、HBr、HI的沸点高低顺序为HF>HI>HBr>HCl,在冰中每个水分子周围以氢键结合了4个水分子,平均每个水分子形成2个氢键,冰熔化时分子间空隙减小。

14.石墨晶体中每形成一个六边形平均需2个C原子。平均每个C原子形成1.5个共价键。

15.原子数之和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的微粒属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结构相似,如与N2属等电子体

的是CO,与CO2属等电子体的是N2O,与O3属等电子体的是SO2。

八、电解质溶液知识归纳

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Cl、H2SO4、CH3COOH相比较

①c(H+)的大小关系为H2SO4>HCl>CH3COOH。

②完全中和所消耗NaOH的量:H2SO4>HCl=CH3COOH。

2.同体积同pH值的HCl、H2SO4、CH3COOH相比较

①与相同的锌粒反应的起始速率大小:H2SO4=HCl=CH3COOH。

②完全反应放出H2的量 :CH3COOH >H2SO4=HCl。

③若放出相同量的H2所需酸的体积关系是H2SO4=HCl>CH3COOH,时间关系是H2SO4=HCl>CH3

COOH。

④稀释相同倍数后pH值的大小关系H2SO4=HCl>CH3COOH。

3.等体积的HCl与NH3·H2O混合后溶液显中性,则c(NH3·H2O)>c(HCl)。混合前HCl中,c(H+)与NH3·H

c(OH-)的关系c(H+)>c(OH-)。

2O中

4.c(H+)=c(OH-),溶液一定呈中性。

5.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Cl3,可加入MgO、Mg(OH)2或MgCO3过滤。不纯的KNO3溶液中常混有杂质Fe3+,

可用加热的方法来除去。

6.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

7.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是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外电路电子的流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8.电解池工作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流由电源的正极流向阳极,电子的流向是电源的负极流向阴极,再由阳极流回电源的正极。

9.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注意:

(1)注正、负(阴、阳),抓守恒(电子、电荷),关注介质。当缺氧时,需加H2O生成H+或加OH-生成H2O或加CO错误!生成CO2或加O2-生成H2O。

(2)在碱性介质中不能出现H+或CO2,酸性介质中不能出现OH-,特别要关注非水溶液介质(如熔融碳酸盐、熔融金属氧化物及氢化物)。

(3)Fe作电极失2e-生成Fe2+。

(4)二次电池放电时体现原电池原理,充电时体现电解池原理。

(5)电解池阳极阴离子的放电顺序(失电子由易到难)为S2->

I->Br->Cl->OH-含氧酸根;阴极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得电子由易到难)为Ag+>Cu2+>H+>Fe2+>Zn2+。(6)对于较复杂的、陌生的反应,可利用总反应式减去一电极反应式即为另一个电极反应式解题并检验。

10.浓度相等时酸的强弱是CH3COOH>H2CO3>苯酚>HCO错误!;浓度相等时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NaAlO2、Na2CO3、苯酚钠、NaHCO3、CH3COONa。

九、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归纳

1.Na2O2与CO2、H2O反应时,氧化剂、还原剂都是Na2O2,且质量比为1∶1。

2.NaHCO3、Al(OH)3、CaCO3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3.侯氏制碱法是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氨气达饱和,再通二氧化碳即有晶体析出(NaHCO3),向滤液中加入NaCl,即析出氯化铵晶体作化肥,氯化钠溶液继续使用。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CO2气体得不到澄清的溶液,而是有NaHCO3析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CO错误!+H2O+CO2===2NaHCO3↓。

4.做焰色反应时,铂丝必须先用稀盐酸洗净,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5.根据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Al可以用于冶炼难熔的金属(铁、铬、锰等)。

6.人类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现在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其次是铝合金。

7.HClO的结构式为Cl—O—H,具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不稳定性。

8.加碘盐中加的是KIO3,可通过加KI、淀粉、酸来检验。可通过电解KI溶液制取。

9.H2O2可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水溶液具有弱酸性,遇MnO2迅速分解放出O2。长征二号火箭使用偏二甲肼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

10.除去CO2中的SO2可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

11.NO2能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

12.制NH3可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共热,或浓NH3·H2O与CaO、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反应或加热浓氨水。

氨气不能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干燥。13.在银氨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NH3)2]++OH-+3H++Cl-===AgCl↓+2NH错误!+H2O。

十、有机化学知识归纳

1.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是混合物。

2.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有CO、N2、C2H4;30的有NO、C2H6、HCHO;44的有CO2、N2O、C3H8、CH3CHO;60的有:CH3COOH、HCOOCH3、HOCH2CHO、CH3CH2CH2OH、CH3CH(OH)CH3

3.除去C6H6中的C6H5OH,可用氢氧化钠溶液而不能用溴水。

4.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而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

5.用燃烧法(李比希法)可测定有机物的实验式;现在,可直接用元素分析仪。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用质谱法;与鉴定有机物结构有关的物理方法有质谱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

6.官能团的推测方法,(1)根据物质的性质或反应现象推断官能团,①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或“—CHO”。

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CHO”或为苯的同系物。

③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CHO”或“苯环”,其中“—CHO”和“苯环”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④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有机物必含有“CHO”。

⑤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物必含有“—OH”、“—COOH”。

⑥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有机物中必含有-COOH。

⑦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或卤代烃。

遇浓硝酸变黄,可推知该物质是含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

遇碘水变蓝,可推知该物质为淀粉。

加入过量浓溴水,出现白色沉淀,可推知该物质为苯酚或其衍生物。

⑧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酯、二糖、多糖、蛋白质或含有肽键。

⑨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

⑩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伯醇,即具有“—CH2OH”的醇。比如有机物A能发生如下反应:A→B→C,则A应是具有“—CH2OH”的醇,B是醛,C应是酸。

(2)根据特征数字推断官能团

①根据与H2加成时所消耗H2的物质的量

1 mol 加成时需1 molH2;1mol —C≡C—完全加成时需2mol H2;

1 mol —CHO加成时需1 mol H2;1 mol苯环加成时需3 mol H2。

②1 mol —CHO完全反应时生成2 molAg↓或1 mol Cu2O↓。

与银氨溶液反应,若1 mol有机物生成2 mol银,则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若生成4 mol银,则含有二个醛基或该物质为甲醛。

③2 mol —OH或2 mol —COOH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1 mol H2。

与金属钠反应,若 1 mol有机物生成0.5 mol H2,则其分子中含有一个活泼氢原子,即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一个醇羟基,或一个酚羟基,也可能为一个羧基。

④1 mol—COOH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1 mol CO2↑。

与碳酸钠反应,若1 mol有机物生成0.5 mol CO2,则说明其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

与碳酸氢钠反应,若1 mol有机物生成1 mol CO2,则说明其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

以下关系注意体会:

⑤1mol一元醇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1 mol酯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加42,1 mol二元醇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酯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加84。

⑥1 mol某酯A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和乙酸时,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42,则生成1 mol乙酸,若A 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84时,则生成2 mol乙酸。

⑦某有机物与醋酸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增加42,则分子中含有一个—OH;增加84,则含有两个—OH。

⑧某有机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气氧化,若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6,则表明有机物分子内有一个—CHO(变为—COOH);

若增加32,则表明有机物分子内有两个—CHO(变为—COOH)。

⑨其有机物与Cl2反应,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71,则说明有机物分子内含有一个碳碳双键;若增加142,则说明有机物分子内含有二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碳三键。

(3)根据反应产物推知官能团位置

①若由醇氧化得醛或羧酸,可推知—OH一定连接在有2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即存在—CH2OH;由醇氧化为酮,推知—OH一定连在有1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即存在CHOH;若醇不能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则—OH所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

②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③由取代反应产物的种数,可确定碳链结构。如烷烃,已知其分子式和一氯代物的种数时,可推断其可能的结构。有时甚至可以在不知其分子式的情况下,判断其可能的结构简式。

7.有机反应类型

(1)当反应条件为NaOH醇溶液并加热时,必定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2)当反应条件为NaOH水溶液并加热时,通常为卤代烃或酯的水解反应。

(3)当反应条件为浓H2SO4并加热时,通常为醇脱水生成醚或不饱和化合物,或者是醇与酸的酯化反应。(4)当反应条件为稀酸并加热时,通常为酯或淀粉的水解反应。

(5)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并有氧气时,通常是醇氧化为醛或醛氧化为酸的反应。

(6)当反应为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反应时,通常为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环或醛基的加成反应。

(7)当反应条件为光照且与X2反应时,通常是X2与烷或苯环侧链烃基上的H原子发生的取代反应,而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存在且与X2反应时,通常为苯环上的H原子直接被取代。

(8)根据反应类型的概念判断不易得出结果的类型时,特别用好“加氢、去氧——还原反应,加氧、去氢——氧化反应”。

(9)错别字辨析:

常见错别字:酯化、油脂、炭化、褪色、加成、钝化、气体逸出、金刚石、铵盐、苯、硝化、溶解、熔点、容量瓶等。(此处为正确书写)

十一、实验部分知识归纳

1.仪器的使用

(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坩锅、蒸发皿。必须垫石棉网加热的有烧杯、烧瓶。

标明使用温度的仪器有容量瓶、量筒、滴定管。

0刻度在上边的仪器是滴定管,0刻度在中间的仪器是温度计,没有0刻度的仪器是量筒。

托盘天平:“0”刻度在刻度尺最左边;(标尺中央是一道竖线,非零刻度)。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预热后固定位置加热。

②药品的称量:先在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等的纸(腐蚀性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容器中),再放药品称量;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2)选择仪器时要考虑仪器的量程和精确度。如量取3.0 mL液体用10mL量筒;量取21.20 mL高锰酸钾溶液用25 mL的酸式滴定管;配置100 mL 15%的氢氧化钠溶液用200mL烧杯。

(3)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仪器有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

(4)试管上的油污可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洗,银镜用稀硝酸洗,久置高锰酸钾溶液的试剂瓶用热的浓盐酸洗涤,久置硫酸铁溶液的试剂瓶用稀盐酸洗等。用其他试剂洗过后都必须用蒸馏水洗涤至既不聚集成水滴又不成股流下。

2.药品的保存、配置

(1)Na、K保存于煤油中,白磷保存在水中,且白磷必须在水中切割。用多的钠、钾、白磷必须放回原试剂瓶中,金属钠着火可用沙子盖灭。

(2)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必须用棕色试剂瓶保存的试剂有浓硝酸、新制氯水、硝酸银等。

不能使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的试剂有强碱、水解生成强碱的盐;不能使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的试剂有强氧化性试剂、溴水、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3)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这些试剂必须随配随用。

(4)KMnO4不能用盐酸酸化,检验亚硫酸钠样品是否变质不能用硝酸酸化,也不能用硫酸酸化;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原子,水解产物不能用硫酸酸化。

(5)配制FeCl3、AgNO3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相应酸中,再加水稀释。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

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

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适考原文汇总 必修一 1.1.(14页判断题)反射活动都需要多个细胞参与,不可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 1.2.(26页实验)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利于染色。 1.3.(32页)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2013年新课标一卷中涉及到:脂肪转化为糖类时,主要增加的元素就是氧。 1.4.(32页)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1.5.(33页)葡萄糖可以口服和注射,但蔗糖只能口服而不能注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是单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蔗糖是二糖,细胞无法直接吸收,而且血浆中没有分解蔗糖的酶,而消化道中有蔗糖的相关酶。 1.6.(35页左下角图)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 1.7.(37页小结)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单糖为单体,相对分子量很大,称为生物大分子。

1.8.(38页知识迁移)种子晒干过程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干种子高温烘烤出的水珠的来源主要是结合水,结合水破坏后的种子不能萌发。 1.9.(41页)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小字)细胞癌变过程中,有的癌细胞膜上会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特殊蛋白质。 1.10.(43页拓展题)台盼蓝染色体鉴定活细胞,只有死细胞会染成蓝色,主要是丧失选择透过性。 1.11.(45页)内质网除了用于蛋白质的加工,还是脂质的合成车间。 1.1 2.(46页相关信息)硅肺: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但细胞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的膜,使细胞死亡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1.13.(49页图)内质网膜可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各种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相似,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和协调配合) 1.14.(55页)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15.(58页检测)鲜肉立即做熟,肉会很老,鲜肉过一段时间后再煮,肉反而鲜嫩,主要与细胞内的溶酶体提前把一些大分子物质水解有关。用显微镜观察无色且未染色的

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材实验 目录 0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选修5,P17) (2) 02苯甲酸的重结晶(选修5,P18) (2) 03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选修5,P19) (3) 04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选修5,P32) (3) 05溴苯的制取(选修5,P37) (4) 06硝基苯的制取(选修5,P37) (5) 07苯、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选修5,P38) (5) 08溴乙烷水解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09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10乙醇的消去反应(选修5,P51) (7) 11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选修5,P52) (7) 12苯酚的酸性(选修5,P53) (8) 13苯酚与溴水的反应(选修5,P54) (9) 14苯酚的显色反应(选修5,P54) (9) 15乙醛的银镜反应(选修5,P57) (9) 16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选修5,P57) (10) 17实验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选修5,P60) (10) 18实验探究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选修5,P61) (11) 19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0果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1蔗糖与麦芽糖的化学性质(选修5,P82) (12) 22淀粉水解的条件(选修5,P83) (13) 23蛋白质的盐析(选修5,P89) (14) 24蛋白质的变性(选修5,P89) (14) 25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选修5,P90) (15) 26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质(选修5,P108) (15)

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高三化学教材基础知识高考考前必读 必修一 必修一: 1.P4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主要知道常见

物质的性质与标志相对应。如酒精为易燃液体、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浓硫酸为腐蚀品、KCN为剧毒品。如P10习题第二题选B。2. P6-7 熟记过滤、蒸发、蒸馏装置图,分别需要哪些仪器?蒸馏烧瓶中温度计水 银球的位置,冷凝管水流方向(若冷凝管竖直冷凝水流方向)。蒸馏烧瓶和普通烧瓶的区别。 2+2+2-等杂质,MgSO 除去粗盐中的Ca、、3. P7 4先加入过量的BaCl,至沉淀不再

产生后,再加入过量2的NaCO、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322-,其原因是SOBaSO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442-COKsp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和BaCO的33时,BaSO就会部分转化为BaCO。其中NaCO的作32432+2+。所以试剂加入顺序Na和过量的BaCOCa用是:除32在之BaCl 后。24. P9 萃取和分液:分液装置图,分液漏斗的结构(两活塞、两小孔)。溴水呈橙色、溴的(苯)CCl4橙红色。碘水呈黄色,碘的(苯)CCl呈紫红色。萃取42 后分液,上下层液体分别从上下口倒出。注意实验1-4的第(2)步、(4)步操作的注意事项及规范的文字表述。P9关于CCl 的注解①42-2-的检验方法。和氯离子、COSO 5. P10 第6-7题

4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 P16 ()。重点注意步骤、图示、注解、注意事项、学与问等。称量固体时托盘天平)P18习题6(包括只保留一位,量筒量取液体时也只保留一位。容量瓶查“”)。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左手漏”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适考原文汇总

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适考原文汇总 1.必修一 1.1.(14页判断题)反射活动都需要多个细胞参与,不可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 1.2.(26页实验)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利于染色。 1.3.(32页)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2013年新课标一卷中涉及到:脂肪转化为糖类时,主要增加的元素就是氧。 1.4.(32页)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1.5.(33页)葡萄糖可以口服和注射,但蔗糖只能口服而不能注射 主要原因是葡萄糖是单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蔗糖是二糖,细胞无法直接吸收,而且血浆中没有分解蔗糖的酶,而消化道中有蔗糖的相关酶。 1.6.(35页左下角图)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 1.7.(37页小结)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单糖为单体,相对分子量很大,称为生物大分子。 1.8.(38页知识迁移)种子晒干过程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干种子高温烘烤出的水珠的来源主要是结合水,结合水破坏后的种子不能萌发。 1.9.(41页)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小字)细胞癌变过程中,有的癌细胞膜上会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特殊蛋白质。 1.10.(43页拓展题)台盼蓝染色体鉴定活细胞,只有死细胞会染成蓝色,主要是丧失选择透过性。 1.11.(45页)内质网除了用于蛋白质的加工,还是脂质的合成车间 1.1 2.(46页相关信息)硅肺: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但细胞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的膜,使细胞死亡 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1.13.(49页图)内质网膜可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各种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相似,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和协调配合) 1.14.(55页)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15.(58页检测)鲜肉立即做熟,肉会很老,鲜肉过一段时间后再煮,肉反而鲜嫩,主要与细胞内的溶酶体提前把一些大分子物质水解有关。 用显微镜观察无色且未染色的细胞,应该把视野调暗些,可换成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 最原始的地球生命是单细胞生物,形成单细胞重要的一步是要形成细胞膜,根据原核与真核的区别,可猜测细胞内的膜可能是由细胞膜演化而来的。 1.16.(61页)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细胞膜和液泡膜 1.17.(63页资料分析)对植物进行无土栽培,水和离子吸收量的相对大小会影响离子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变化 若某种离子被吸收的相对量与吸水的相对量相当,这种离子在培养液中的浓度与初始浓度相比,就没有变化;若某种离子被吸收的相对量大于吸水量,由于被吸得多,剩余的少,实验后的该离子浓度比初始浓度就低;若某种离子被吸收的相对量小于吸水量,由于被吸得少,剩余的多,实验后的该离子浓度比初始浓度就高;根据这一原理,无土栽培植物一定要注意定期更新培养液,否则会缺少某些无机盐,甚至缺水而烧苗。 1.18.(66页右上角图)磷脂分子的组成元素有C、H、O、N、P 在细胞膜的外表,有糖蛋白(叫糖被),消化道和呼吸道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糖蛋白常作受体蛋白,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 1.19.(83页右边学科交叉)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又能催化脂肪和淀粉水解 1.20.(84页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温度(高温)本身会影响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速度;酸本身也可以作为无机催化剂催化淀粉的水解 1.21.(87页科学技术社会)酶为生活添姿彩 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而抗菌消炎,常与抗生素复合使用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不是直接来自生物体,而是经过酶工程改造过的,稳定性更强。

高三复习回归教材方案(数学)

高三数学回归教材方案 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学情及高考数学试题的走势,应校长室要求,加强教材在高三数学复习中的作用,现做出“回归教材”这一举措,并拟定以下方案: 一、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背景 高考数学学科的命题,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察,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察,注重展现数学的学科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试题力求新颖,表达脱俗,背景公平。高考试题根植于课本,着眼于提高 课本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又是教学的依据,理应成为高考数学试题的源头。因此高考命题注重课本在命题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课本作为试题的根本来源的功能,通过对高考数学试题命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每年均有一定数量(10题左右)的试题是以教材习题为素材的变式题,如2015年理科全国高考卷Ⅰ中有第1、2、4、5、6、8、10、13、14、15、17、18等题都是以教材中的题目变形来的。通过变形、延伸与拓展来命制高考数学试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选编原题,仿制题。有的题目直接取自教材,有的是教材概念、公式、例题、习题的改编。如2006年湖北理科15题,广东卷第9题等; 第二层次:串联方式,综合习题。即有的题目是教材中几个题目或几种方法的串联。综合与拓展。如2006年广东卷第15题,2016年全国卷第17题等; 第三层次:增加层次,添加参数。即通过增加题目的层次,设置隐含条件、引进讨论的参数,改变提问的方向等,提高题目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二、学生对回归教材的一些误区 历届的高三学生,对回归教材都有轻视之感。老师要求班上的同学看教材,他们中的一部分就会不以为然,认为不如把时间用来多做几个题有效。有些同学也看了教材,觉得没什么收获,主要是方法不对。老师必须讲清回归教材的重要性,同时要指导和督促学生做好这件事情。 三、教师如何提高课本例习题的复习价值 1、高三数学复习课既要忠实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 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本”,高考选拔人才必然要以这个“本”为依据,那么高三复习肯定要忠实于课本,以课本为基础,根据数学课的特点,不仅仅是重复旧知识,而应该在归纳课本上的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拔高课本,使课本上的思想方法得到升华。 2、多题一组,编拟问题链,形成“合力”,加强题与题之间的横向联合。 3、将例习题解法“一般化”,培养思维的概括能力。

2017年高考回归教材化学必修1

考前不言苦与累,易错知识必须背 《必修1 》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需要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2.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溶液的操作,主要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含铁圈)。 蒸发是加热溶液使溶剂挥发的操作,主要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含铁圈)。 蒸馏是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而加热使其分离的操作,主要仪器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时添加试剂的顺序: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4.萃取是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操作,分液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液体或溶液的操作, 萃取分液的主要仪器有__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含铁圈)___。 萃取碘水中的碘,对萃取剂的要求是: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不与碘反应。 5.[P110 附录二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溶解性规律:①都溶于水的盐是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 ②盐酸盐不溶于水的是__AgCl__; ③硫酸盐不溶于水的是__BaSO4、PbSO4__、微溶于水的是__ CaSO4、Ag2SO4__; ④碳酸盐可溶于水的是__K2CO3、Na2CO3__、微溶于水的是_ MgCO3__; ⑤碳酸氢钙与碳酸钙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碳酸氢钙__;碳酸氢钠与碳酸钠中, 溶解度较大的是_碳酸钠_。 ⑥不溶于强酸的盐有:BaSO4、PbSO4、AgCl、CuS 。 6.检验SO42-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加入到试管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 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 检验CO32-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加入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O32-(或HCO3-); 7.浓溶液稀释:c1·V1= c2·V2或ω1·m1=ω2·m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c B=1000ρω/M 。 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必须选用具体规格的容量瓶(如100 mL、250 mL 、500 mL和1000 mL),容量瓶上标有容量、温度和刻度线。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三者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2.分散系及其分类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利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胶体与溶液。 4.什么叫渗析法?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粒子和溶液中溶质粒子的操作 5.生活中的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土壤、血液、河水、肥皂水、豆浆、烟、雾等。6.(p42-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①④。 ①有尘埃的空气②稀硫酸③蒸馏水④墨水 7.电解质: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__。 8.酸:_________时生成的离子________是离子的_____________。

回归教材之高考必背金句

回归教材之必修一政治史 中国古代政治29句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统治阶级内部(奴隶主贵族)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郡县制打破了血缘关系和世卿世禄制。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中国古代由贵族政治体系转向官僚政治体系。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既扩大统治基础又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0.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1.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22.宋初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并设通判监督地方官。 23.宋初制钱谷:在地方设立转运使将地方财赋运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2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26.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27.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28.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29.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人教版化学选修4

回归课本之选修4 1.化学反应与能量 P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该实验中,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采取了哪些措施?每一次实验一共要测量几次温度?测定混合溶液的温度时是测量最高温度。除大小两个烧杯外,还有有两种重要的玻璃仪器名称是什么?注意观察它们的位置。50mL 0.5 mol/L盐酸温度为t1℃,50mL 0.55mol/L NaOH溶液温度为t2℃,混合溶液最高温度为t3℃,写出生成1 mol H2O的反应热的表达式(注意单位)。为了使盐酸充分中和,采用0.55mol/L NaOH的溶液,使碱过量。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生成液态水);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除有H+、OH-外,如弱酸、浓硫酸、弱碱或生成沉淀的反应热与中和热的对比)。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如299 K时,合成氨反应 N2 (g ) + 3H2 ( g )=2NH3 ( g ) ℃H =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92.0 kJ。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P18 实验2-1,明确实验目的,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外(内)拉(压)针筒活塞,松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不漏气。] P20 实验2-2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草酸为弱酸,生成的Mn2+作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反应速率越来越快。 P21 实验2-3,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硫酸起酸的作用,Na2S2O3发生歧化反应。P22实验2-4,P23科学探究1,H2O2分解的催化剂可以是MnO2,也可以是Fe3+。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不影响热效应。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中,温度和催化剂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浓度和压强只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浓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 P26 实验2-5,Cr2O72-和CrO42-的颜色及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相互转化的离子方程式。实验2-6中,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在血红色溶液中加入NaOH颜色变浅。[血红色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3++3SCN-℃Fe(SCN)3,加入NaOH时,Fe3++3OH-= Fe(OH)3↓平衡左移,Fe(SCN)3浓度变小,血红色变浅。] P28 实验2-7,记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阻止温度升高,但温度最终比原来高,颜色变深;降低温度,平衡右移,阻止温度降低,但最终比原来低,颜色变浅。理解只能减弱不能抵消。 P29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的正确书写,只与温度有关。 P36 自由能的变化。具体某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时,判断外界条件。如: 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三 回归课本篇

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三 回归课本篇 《回归课本篇》(一上) 一、选择题 1.如果X = {}x |x >-1 ,那么(一上40页例1(1)) (A) 0 ? X (B) {0} ∈ X (C) Φ ∈ X (D) {0} ? X 2.ax 2 + 2x + 1 = 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一上43页B 组6) (A)03 ,且A ∪B = 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一上43页B 组2) 12.函数y = 1 x 218 -的定义域是______;值域是______. 函数y = 1-( 1 2 )x 的定义域是 ______;值域是______. (一上106页A 组16) 13.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 pn + q ,其中p ,q 是常数,且,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______ 如果是,其首项是______,公差是________. (一上117页116) 1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把正确的题号都写上) (1)如果已知一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那么可以写出这个数列的任何一项; (2)如果{a n }是等差数列,那么{a n 2}也是等差数列; (3)任何两个不为0的实数均有等比中项;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整理(回归课本)

高三化学课本实验整理13周 高三()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 必修1: 胶体的配制:P26 Fe(OH)3胶体的配制:将烧杯中的____________加热至沸腾,向____________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 例1.P47在实验3-2中,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放入______中,加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P48科学探究中,加热铝箔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实验3-3: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在P50的科学探究中,铁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 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_ 例5.在P51实验3-4中,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得等量的H2,消耗的铝的质量比为:______,消耗的HCl 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转移的电子比为:______。 例6.在P55实验3-5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该反应___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生成。思考: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经探究确定,该漂白性物质为H2O2,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7.P56科学探究。在该探究实验中,共有____种方法能够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其中第一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其他的方法鉴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P57 实验3-6,焰色反应实验,该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或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P58 实验3-7中,制备Al(OH)3,用________和________(药品)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0.P58,实验3-8,为了说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在所得的Al(OH)3分别加入盐酸和NaOH,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1.P60,在实验3-9中,FeSO4和NaOH溶液混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归教材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回归课本之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P4 会书写常见官能团的结构简式,名称。 P10 资料卡片明确有机物的键线式。 P15-16 完成第2、3题。 P17 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方法。观察蒸馏装置,仪器名称,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冷凝水的水流方向。下方注解中,蒸馏工业酒精无法得到无水酒精,应加入生石灰蒸馏。 P18 重结晶选择适当的溶剂的要求。操作的重要关键词: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P21 质荷比最大的数值为所测定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P22 红外光谱可以获得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或官能团信息。核磁共振氢谱对应的峰及峰面积之比推测分子的中氢原子种类及不种类氢原了的个数比。 P32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仔细观察装置图,完成方程式的书写,饱和食盐水、CuSO4溶液的作用。P35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主要是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液化石油气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为主的石油产品。 P38 区别芳香烃、苯的同系物、芳香化合物的概念。完成由甲苯生成TNT的化学反应方程式。P41 记住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的条件。检验产物中是否有卤离子时,一定要先用HNO3酸化。 P42 科学探究中,证明产物中有Br-方法是: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稀HNO3,再加入AgNO3溶液,若有淡黄色沉淀,结论成立。用红外光谱法检验出产物中有-OH,生成物中有乙醇生成。实验装置图中,水的作用是除乙醇,因为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如果换成溴水(溴的CCl4溶液),则不必先将气体通过水。 P42 下方,氯、溴的氟化烷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形成臭氧空洞,危及地球上的生物。 P48 图3-1,汽车用乙二醇防冻液,丙三醇等用于配制化妆品。 P49 图3-2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与水任意比例混溶,这是由于分别与水形成氢键。 P51 实验3-1中,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碎瓷片的作用?温度迅速上升到170℃的原因?图3-4中,10%NaOH溶液的作用? P52 重铬酸钾的酸性溶液的颜色,加入乙醇后呈现的颜色。 P52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但放置时间较长的苯酚是粉红色的,这是由于部分苯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苯酚具有弱酸性,俗称石炭酸。 P54 少量苯酚稀溶液中加入饱和溴水(过量)原因?苯中混有苯酚不能加浓溴水生成三溴苯酚除去,因为生成的三溴苯酚溶液苯中,有机物相互溶解。 P57 醛的氧化反应。完成乙醛分别和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NH3不打“↑”)。配银氨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P58资料卡片)。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在2%的AgNO3溶液中滴加2%的氨水,边振荡试管,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检验-CHO时,溶液为碱性。配新制Cu(OH)2的操作为:向2mL 10%的NaOH溶液中,加入2%的CuSO4溶液4-6

2018高考化学回归课本知识点

《化学与生活》看书目录 必修一 引言:太阳能的利用,将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氢能源,从而使与化石燃料伴生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同时 得到了缓解。 P8:有些能源比较的丰富而淡水短缺的国家,常利 用蒸馏法大规模地将海水淡化为可饮用水,但这种 方法的成本高。 P8:萃取在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及核燃料的处理 等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27: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在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或者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 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丁达尔效应。P29:有的胶体体系,如大气中的飘尘、工厂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矿山开采地的粉尘、纺织厂或食品 加工厂弥漫于空气中的有机纤维或颗粒等都极为有害,均可以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加以清除。工厂 常有的静电除尘就是根据胶体的这个性质而设计的。胶体化学的应用很广,是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 之一。 P38: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地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例如: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以及易燃 物的自然、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 P42(T2):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蒋食物中摄取的、 不易吸收的Fe3+转表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了维 生素C具有还原性。 P44:20 世纪铝合金成为了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 了巨大作用。 P49(资料卡片):铝的氧化膜使得性质活泼的金属铝成为了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P50:当火灾现场有大量活泼金属钠存放时,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沙土。P51:酸、碱还有盐可以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氧化铝也能与酸或碱反应)以及铝制品本身,因此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P53(科学视野):钛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冶炼钛要在高温下进行,而高温时钛的化学性质变得很活泼,因此,要用惰性气体保护,还要使用不含氧的材料。(必修二 P94 T10) P56: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P57:碳酸钠粉末与水生成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晶体——水合碳酸钠(Na2CO3·xH20)。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空气里容易逐渐失去结晶水变成碳酸钠粉末。 P58: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它可以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P58:在实验室里,常常用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铝。 P58:Al(OH)3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中的一种,它的碱性不强,不至于对胃壁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但却可以与酸反应,使胃酸酸度降低,起到中和过多胃酸的作用。 P59:资料卡片,硫酸铝钾 P59:Fe2O3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是炼铁原料。 P62:资料卡片(铜盐)、实践活动(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P64: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合金的种类和性能与成分有关。 P64:合金的硬度可以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合金的熔点也可以低于它的成分金属。

有机化学基础 回归教材

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P4会书写常见官能团的结构简式,名称。 P10资料卡片明确有机物的键线式。 P15-16完成第2、3题。 P17页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方法。观察蒸馏装置,仪器名称,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冷凝水的水流方向。 下方注解中,蒸馏工业酒精无法得到无水酒精,应加入生石灰蒸馏。 P18重结晶选择适当的溶剂的要求。操作的重要关键词: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P21质荷比最大的数值为所测定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P22红外光谱可以获得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或官能团信息。核磁共振氢谱对应的峰及峰面积之比推测分子的中氢原子种类及不种类氢原了的个数比。 P3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仔细观察装置图,完成方程式的书写,饱和食盐水、CuSO4溶液的作用。 P35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主要是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液化石油气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为主的石油产品。 P38区别芳香烃、苯的同系物、芳香化合物的概念。完成由甲苯生成TNT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P41记住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的条件。检验产物中是否有卤离子时,一定要先用HNO3酸化。 P42科学探究中,证明产物中有Br-方法是: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稀HNO3,再加入AgNO3溶液,若有淡黄色沉淀,结论成立。用红外光谱法检验出产物中有-OH,生成物中有乙醇生成。实验装置图中,水的作用是除乙醇,因为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如果换成溴水(溴的CCl4溶液),则不必先将气体通过水。 P42下方,氯、溴的氟化烷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形成臭氧空洞,危及地球上的生物。 P48图3-1,汽车用乙二醇防冻液,丙三醇等用于配制化妆品。 P49图3-2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与水任意比例混溶,这是由于分别与水形成氢键。 P51实验3-1中,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碎瓷片的作用?温度迅速上升到170℃的原因? 图3-4中,10%NaOH溶液的作用? P52重铬酸钾的酸性溶液的颜色,加入乙醇后呈现的颜色。 P52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但放置时间较长的苯酚是粉红色的,这是由于部分苯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苯酚具有弱酸性,俗称石炭酸。 P54少量苯酚稀溶液中加入饱和溴水(过量)原因?苯中混有苯酚不能加浓溴水生成三溴苯酚除去,因为生成的三溴苯酚溶液苯中,有机物相互溶解。 P57醛的氧化反应。完成乙醛分别和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NH3不打“↑”)。配银氨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P58资料卡片)。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在2%的AgNO3溶液中滴加2%的氨水,边振荡试管,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检验-CHO时,溶液为碱性。配新制Cu(OH)2的操作为:向2mL 10%的NaOH溶液中,加入2%的CuSO4溶液4-6滴,说明碱大

回归课本——高考化学与STSE知识总结(人教版)

高考化学与STSE知识总结(回归课本) 必修一 P8:有些能源比较的丰富而淡水短缺的国家,常利用蒸馏法大规模地将海水淡化为可饮用水,但这种方法的成本高。 P8:萃取在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及核燃料的处理等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27: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在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或者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丁达尔效应。 P29:有的胶体体系,如大气中的飘尘、工厂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矿山开采地的粉尘、纺织厂或食品加工厂弥漫于空气中的有机纤维或颗粒等都极为有害,均可以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加以清除。工厂常有的静电除尘就是根据胶体的这个性质而设计的。胶体化学的应用很广,是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之一。 P38: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地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例如: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以及易燃物的自然、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 P42(T2):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蒋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表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了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P44:20 世纪铝合金成为了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 P49(资料卡片):铝的氧化膜使得性质活泼的金属铝成为了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P50:当火灾现场有大量活泼金属钠存放时,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沙土。 P51:酸、碱还有盐可以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氧化铝也能与酸或碱反应)以及铝制品本身,因此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P53(科学视野):钛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冶炼钛要在高温下进行,而高温时钛的化学性质变得很活泼,因此,要用惰性气体保护,还要使用不含氧的材料。(必修二P94 ) P56: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P57:碳酸钠粉末与水生成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晶体——水合碳酸钠(Na2CO3·xH20)。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空气里容易逐渐失去结晶水变成碳酸钠粉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