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湾区发展背景下的中山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276-湾区发展背景下的中山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276-湾区发展背景下的中山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湾区发展背景下的中山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林涛 陈建凯 高作刚 胡日明

【摘要】珠三角湾区成为未来战略要素聚集区,湾区发展也将成为珠三角新一轮发展,跻身世界水平城市群的关键。中山地处珠三角核心,正处于工业化晚期向服务业演变过程中,城市也已形成城邦式的均衡发展格局,交通规划需依托“湾-市-镇”的发展愿景,以积极融入湾区发展为核心目标,构筑宜居、宜业、服务的综合交通体系。区域规划围绕湾区枢纽城市目标,理顺中山与湾区节点城市的关系,按照产品市场渠道、产业升级平台、滨水宜居生活等三大湾区发展诉求,将战略交通设施向湾区倾斜,真正用好用足湾区,以综合交通体系为抓手提升区域地位。

【关键词】湾市镇,环珠江口湾区;跨江通道;城际轨道;枢纽体系;宜居;

1、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视角

中山地处珠三角西岸广珠主轴中部,承接广佛、深港及珠澳都市区的多重辐射,由于缺乏便捷、可靠的跨江战略通道,中山经济发展体现出较强的广佛指向性,与广州主城区及佛山顺德等联系密切,而与珠江东岸的深港之间经济、交通联系受到较大程度抑制。

“环珠江口湾区”是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城镇群的核心空间,本文简称“湾区”,该地区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作为未来区域核心的功能和地位,计划以宜居为目标,以合作、创新和服务为主题,共同将其打造成为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的精华地区、创新功能的重要载体,引领发展方式转型。“湾区”是珠三角区域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对外交通体系主要依托,是中山市区域地位提升的关键,本文重点围绕湾区交通体系构建展开论述,力求结合需求分析,制定战略明确、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规划方案。

图1 中山与三大都市区空间关系图2 “环珠江口湾区”范围

2、区域发展背景——“湾区成为未来核心”

“湾区”成为珠三角新一轮发展空间重点,翠亨新区则是中山融入湾区的关键区域,宜居及低碳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湾区拥有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是国际、国内贸易的重要对外窗口。湾区是全国机场最密集的地区,形成以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珠海机场和澳门国际机场五大机场为主的布局,航线覆盖了全球主要城市。其中香港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空港之一,广州是国内三大航空枢纽之一。湾区同时聚集了世界级港口群,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为世界第二,深圳港为世界第四,广州港为世界第七,可方便到达世界各地市场。

湾区产业升级平台向湾区内圈集聚:南沙新区是国家粤港澳合作和新型城市化综合示范区,内地与港澳、国际接轨的服务平台,世界级城市群的枢纽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海上门户,用地面积80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200万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定位为珠三角的“曼哈顿”,侧重区域合作,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作为深化深港合作以及推进国际合作的核心功能区,用地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30万,就业人口80万。横琴新区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用地面积10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30万。

图3 湾区战略地区图4 翠亨新区

翠亨新区是中山引领城市中心城区东拓,顺应区域发展重心向湾区靠拢的重要抓手,规划定位为海内外华人共有精神家园探索区、珠三角转型升级重要引领区、岭南理想城市先行区、科学用海试验区。

优良滨水条件成为低碳发展的典范:珠三角城镇快速扩张造成土地严重浪费,并引发巨大环境压力。自然滨水生态条件是湾区发展的优异禀赋,也是珠三角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依托,共同打造宜居及低碳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重要的主题。

3、交通需求分析

3.1与广佛都市区——产业协作、内贸转运地、教育文化行政交通服务

广佛都市区仍将是中山市产业协作与教育文化行政服务最重要提供者,是区域交通的主要方向,未来货运需求增长将大于客运。货运方面,现状中山公路40%货运需广州中转,80%内贸经南沙港转运。未来产业协作在顺德家电向南头东凤转移协作的基础上,南沙装备制造和重工业将与翠亨新区协同发展,货运联系呈现重型化。客运方面,广州具有较多教育、文

化、行政和交通资源,也是中山与广州客运联系的主体。

图5 中山与三大都市区的空间联系

3.2与港深都市区——产业转移与协作、外贸进出窗口、资金经济服务来源地

与港深都市区由于深中通道建设导致空间格局巨变,是中山市区域对外联系的增长速度最快的方向。参考日本濑户内海大桥和美国切萨皮克湾大桥可有助于判断中山与港深之间的联系需求变化。

濑户内海大桥位于日本本州、四国和九州之间,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4车道的高速公路,下层为JR线,总长37公里。大桥未建成前车辆过海需船摆渡,耗时2小时以上,大桥建成后只需40分钟。大桥建成后主要变化:一为交通物流系统的大幅度提速,促进濑户内海南北两侧的客货运交流,并带动周边跨海通道建设,后逐步兴建明石海峡大桥及西濑户自动车道,本州与四国之间有3条路径方便联系。二为片区呈现较强的外向型特征,产业发展首先获益,其次是服务及居住等,大桥刺激四国岛产业发展,沿聚集多个重、化学工业以及轻纺工业中心。

图6 濑户内海大桥

切萨皮克湾大桥沿岸是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为方便切萨皮克湾海湾东西往来和国内外游客而兴建,连接东海岸乡村地区与西海岸的城市地区,桥梁隧道综合体全长37公里。桥梁为单向收费,东向收费,两轴车4美元。大桥建成后促进区域性居住选择,形成“卧城”与主城格局,并增加与东海岸的交流。东部安妮皇后郡逐渐演变成“卧室社区”,华盛顿及巴尔的摩的上班族选择此地作为居住地。

图7 切萨皮克湾大桥

可基本看出,珠江三角洲为作为制造业基地及世界港口群,跨江通道率先带来东西岸产业交流,其次是服务业;未来中山市提供的区域性居住有一定增长,主要为度假休闲性质,但难以形成通勤性质。

深圳市正在转变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寻求广大范围内的产业协作以及空间转移。中山土地资源相对充足,将是深圳市产业协作和转移的重要承载区,同时也是中山市外贸进出的窗口,未来客货运需求将快速增长。客运方面,随着深中通道及深茂铁路建设,深港机场将是中山最倚重的机场,港深经济金融及专业服务业发达,将吸引大量中山商务客流。翠亨新区建设全球华人精神家园,发展宜居旅游产业,港深都市区大量投资,并将作为房地产购买主体。货运方面,港深具有世界级的港口,中山外贸货物约70%经海路抵香港,深圳港也将分担更多。高价值货品依托深圳机场和香港机场。

3.3与珠澳都市区——房地产客户来源地、消费中心

珠澳都市区是中山南部房地产主要客户,也是中山市重要消费中心。客运方面,坦洲三乡距离珠海市区极近,14万珠海人居住中山,产生大量通勤交通,大部分回珠海消费,另外中山人也多往澳门珠海购物。货运方面,由于产业规模相对较低,且空间分散,货运交通联系不强。

4、区域交通体系空间组织

4.1战略指导——携手湾区,跨江开放

携手南沙新区湾区枢纽,突出中山地位并丰富重大设施;规划上,配合南沙国家级新区的定位,将南沙定位为区域综合交通核心枢纽,国铁城际等重大设施引入南沙。地理位置上,南沙地处东西两岸主轴交汇处,必然成为区域客货运交流的中心地。

强化与珠江东岸的多方式联系,尤其是跨江公路通道;中山市未来发展的机遇不仅在于南沙,同时也在于跨江通道建设引发交通格局改变后,珠江东岸港深产业及经济带动。

建立开放式交通体系,承接周边都市区的多重辐射;中山位于广佛、港深及珠澳三大都市区之间,接受多重辐射,且珠三角已发展成为高度开放、一体的经济区域,建立开放式交通体系承接东西两岸交流,并与周边城市建立紧密的合作是中山市的发展必由之路。

4.2空间总体框架——南北强化,构筑中枢

中山—南沙作为广珠发展轴与沿海发展轴交汇段:广珠走廊随着南沙新区开发进一步强化,在既有形成的主走廊基础上,将进一步成为中山最重要走廊。沿海交通走廊除深中通道外,主要跨江交通设施需经南沙枢纽,中山—南沙成为广珠走廊与沿海走廊重叠交汇。

中山需携手南沙共同发展,成为湾区广珠走廊与沿海走廊枢纽节点:广珠交通走廊现状广珠城际、广珠西线使得中山‐顺德支线需求较强,未来经南沙前往广州势必成为主轴。未来深中通道将增强中山区域地位,深茂铁路、中莞城际等东西两岸跨江轨道线路经过中山、南沙联系东岸。

图8 区域交通空间总体框架

4.3交通空间组织——“纵横开放”

未来中山市域将形成2条南北向复合通道,适应南北向为主导的区域格局;1条东西向复合通道,承接东西两岸的轨道客运交流。复合通道以客运专线、城际轨道及高速公路为主要设施。另有东西向多条跨江通道方便跨江实现区域联系,并与湾区主要机场、港口等方便衔接,总体上形成空间“纵横开放”的格局。

图9 区域对外体系的市域表征

5、发展诉求及对策方案

作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湾区战略交通设施将长期是国际国内贸易的重要支撑,持续为珠三角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同时,配合未来湾区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优质生活圈建设,湾区品质化发展诉求不断提升。

诉求一:产品市场渠道。大宗货物及高附加值产品等物流运输增长,需依靠海港、空港、铁路、高速等快速联系国际国内市场。

诉求二:产业升级平台。面临周边中心城市产业升级及转移,高端商务、会议展销、高端服务等需求快速增长,对城际轨道、枢纽等便捷运输较为依赖。

诉求三:滨水宜居生活。区域旅游、市域通勤、内部游憩等快速增长,依靠城际轨道、地铁、轻轨、自行车、水巴等承担。

5.1产品市场渠道:如何解决产业在区镇,市场在外地的快捷运输?

未来工业发展带动货运持续续增长,外贸依存度继续提高:中山市货运量年均增长29.1%,2020年将达到3.5亿吨,为现状2.37倍。同时,中山市经济外向型突出,外贸依存度70%,仅次于深莞,产业向外运输是发展的需要。

大宗货物及高附加值产品不断增加:外贸中加工业占65%,随着明阳风电、中船基地、中海油天然气发电、新能源汽车、火炬高科技等发展,进出口产品有重型化和高附加值趋势。

5.1.1对策1:全面共享湾区机场及港口群,建立多途径有竞争力的衔接体系

国内运输主要共享机场由白云机场转移到深圳机场:区域机场使用的决定因素是时间及

费用成本,对高端商务人群而言,时间成本尤其重要。现状陆路距深圳宝安机场96公里,广州机场121公里,均较为不便。由于虎门大桥拥塞,可靠性无法保障,中山对外主要利用白云机场。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到深圳机场仅45公里,同时深茂铁路开通城际列车联系深圳机场,便利性大增。

图10 珠三角机场群

国际运输主要共享机场依赖白云机场及香港机场:广州机场扩展国际航空服务功能,2015年航线与香港相当。与白云机场间将形成广珠城际—广佛环线联系,前往香港机场可经深圳机场经港深机场联络线到达。

香港港、深圳港及南沙港成为主要外贸港,南沙港作为中山市主要内贸港:香港港的外贸功能将逐步向深圳转移,南沙的外贸航线发展面临快速增长,外贸运输可能将出现多港并重的格局。在区域大港建设的情况下,中山港需大力转型,与南沙港共同成长,更好为临海重工业服务。

5.1.2对策2:高速公路与湾区战略通道对接,并增加对产业镇区覆盖

规划分别从两个视角构造中山市区域高速公路方案,视角一为横向高速公路以深中通道为主要衔接通道,视角二为横向高速公路与跨珠江口岸的多条跨江通道建立衔接体系。经过对比,方案二更能体现珠江口岸开放式交通格局建立、有助于明确珠江口岸多条通道的功能定位,分流及疏散通道压力,规划推荐采用方案二。

方案一:着眼与深中通道及港珠澳大桥 方案二:着眼与湾区跨江通道

图11 高速公路与湾区战略通道对接方案

重构跨江通道衔接体系:横向高速公路与4条跨江通道建立衔接,联系区域大港,提升桥头堡的区域地位。一为虎门大桥衔接体系:为珠三环—佛江高速‐‐广中江高速‐‐东新高速‐‐广珠高速‐‐虎门大桥—常虎高速,主要服务珠江东岸的东莞、南沙及珠江西岸的中山北部、佛山及江门北部,并为南沙港集疏运。二为深茂公铁大桥衔接体系,为中江高速‐‐深茂铁路公路大桥‐‐深圳大外环,服务珠江东岸的深圳北部地区、东莞东部与中山、佛山、珠海、江门及以西地区,并为南沙港集疏运。三为深中通道跨江体系:中开高速‐‐深中通道‐‐机荷高速,服务珠江东岸深圳主要地区、惠州与中山、江门、珠海及以西地区,并为深圳港集疏运。四为西部沿海跨江体系:西部沿海‐‐广珠西线‐‐港珠澳大桥,服务香港与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江门以及佛山等,为香港港集疏运服务。

图12 横向高速公路衔接图

设置深中通道及湾区通道联络线:方便横向道路与深中通道快捷联系,突出深中通道跨江的时间距离优势,同时该联络线可实现通道功能互补和调剂功能,在部分通道拥堵时可将交通压力转移至其他跨江通道,确保跨江多通道的运输可靠性。

5.2产业升级平台:如何集全市之力整合资源,融入湾区,推动产业升级?

对外客流增长远远快于货运,主城和翠亨新区是产业升级和融入湾区关键:作为城市核心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地区,主城区及翠亨新区担负湾区融合的重任。

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例逐渐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比重年均增长1.1%。

5.2.1对策1:以综合枢纽体系作为锚固点融入湾区,明确主枢纽并加强接驳

中山市为城市组团式结构,组团人口超过100万,人口空间相对分散,多枢纽构造的枢纽体系方可便为组团人口服务。参考各大城市的枢纽建设经验看,均强调枢纽体系的构造,以组合式的枢纽承担面向全国、珠三角及市域的交通出行。

规划“一主三辅”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与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并突出未来城市重心向湾区扩展。一主为中山北站,为市域几何及综合服务中心,靠近城市人口负荷重心,交通服务方便,深茂铁路接入方便。三辅分别为中山东站、中山站及小榄站,中山东站服务翠亨新区未来战略区,小榄站服务既有产业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西北组团。

中山北站提升为枢纽站,扩大设施规模:原规划仅为一般性通过站,国铁和城际一共4台6线,规模偏小。规划设置8台12线。站房和接驳设施扩大,利用夹层打造步行广场,采用立体化双向式设计方案。

中山东站控制预留周边用地,为设施引入预留条件:周边翠亨新区是城市重要潜力地区,未来开发定位高端,其发展需充分借力周边南沙、深港等,依托中山东站建立于区域快捷联系是重要抓手,其发展尚需一定阶段,重点做好规划预留,为肇顺南线路、城市轨道、BRT 等引入创造条件。

5.2.2对策2:协同南沙枢纽,建立城际网通达湾区中心及产业升级平台

南沙新区正着力打造湾区枢纽,中山需充分协同南沙,紧抓战略地区的重大设施引入契机,协同南沙共同优化区域出行.

增加与广佛、珠澳都市区主城区的直达城际服务:现状广珠城际与广州南站衔接,中山与广州主城联系不便,规划新增广中珠澳城际联系南沙、广州主城、珠海、澳门,重点强化经南沙与广州主城联系能力,提升广珠主轴的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肇顺南城际经南沙枢纽后南延接入火炬及中山东站,形成翠亨新区与南沙新区的开发互动。

图13 城际轨道布局方案

充分重视与广州铁路枢纽直接联系,方便中山共享湾区铁路枢纽。需要正视的客观现实是,尽管我国高铁规模不断扩大,但其投资造价高,里程及通达深度有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普速铁路仍将承担主要客流份额。2012年客流统计可以看出,广州南站客流日均发量不到广州枢纽的10%,约88%的客流仍需经过广州火车站和广州东站。因中山缺乏普速铁路,其对广州铁路枢纽依赖长期存在。规划充分重视广佛江珠对于联系广州火车站对于中山的重要性,且其解决了中山与佛山中心及江门中心城区直接联系,在原规划方案不经过中山基础上,规划增加广佛江珠支线接入中山,并与广中珠澳互联互通。

加强与珠江东岸的轨道联系。近期利用广珠城际与深茂铁路互联互通,实现珠江西岸的中山、珠海与深圳、东莞的轨道联系。远期建设中莞城际轨道提高东西跨江轨道能力。 5.3滨水宜居生活:如何利用湾区优势,打造滨水宜居之地,增强区域吸引力?

翠亨新区作为中山市融入湾区的战略地区,发展定位高端,可供借鉴的样板包括环境优美,文化独特的新加坡圣淘沙和迪拜棕榈岛。

5.3.1对策1:城际轨道及高速公路联系湾区中心区、产业升级平台及战略枢纽

与港深都市区间规划深中通道、深茂铁路2条通道快速联系;与广佛都市区间规划广珠高速、广珠西线、深茂铁路大桥连接线、佛江高速、广珠城际、广中珠澳城际及广佛江珠7条通道联系;与珠澳都市区规划广珠高速、广珠西线、广珠城际、深珠城际、广中珠澳城际5条通道联系。

5.3.2对策2:市域通勤轨道依托双轨道、快速路

翠亨新区与主城区构筑“双轨道”联系:1号线串联火炬核心及翠亨核心,作为城市最重要的骨干线;3号线东延接入翠亨及中山东枢纽,形成双轨道支撑, 1号线强调服务和覆盖功能,3号线强调快捷,压缩翠亨新区与主城时间距离。

规划设置BRT快线,适应既有需求并培育客流:翠亨新区尚处开发启动阶段,客流走廊不足,客流培育需要一定时期,但作为定位高端的新区建设,需要高品质的公交服务。中期规划以BRT方式实现快速化、品质化的新区交通联系。

翠亨新区与主城区构筑“3快4主”道路联系:道路建设仍为新区建设的重点,加快建设东部快线、沿江路、改造S111省道;改造X573县道,新建港义路、健康路、翠民路等3条道路接入翠亨新区。

5.3.3对策3:区内交通依托高架轻轨、水巴、自行车文化及慢行游览空间

翠亨新区交通体系应体现旅游、观光、品质、健康的交通特点,借鉴滨海地区高品质交通体系的经验,规划打造兼具旅游交通与通勤交通的文化岛上岛复合通道,包含旅游步行道、自行车道、机动车道和中运量线路(跨座单轨、轻轨或高架有轨电车)。考虑翠亨新区为滨海地区,建议中运量系统推荐采用高架方式,一方面突出线路观光特性,另一方面同时也可

节约更多空间给地面交通;推广自行车文化,围绕滨水岸线设置自行车网络;水上巴士线路衔接温泉区、文化区、居住区和CBD;CBD与文化区开通缆车,连接重点楼宇及周边山体,增加观光体验,兼顾游览与交通。

图14 滨水自行车线路方案

6、结论

中等城市规模的城市区域交通体系独立性不强,设施安排布置受到周边中心城市重大设施影响。本文基于珠三角湾区空间聚集、强调宜居宜业的发展变化,结合中山市的区位条件、城市特点等,探索如何通过区域重大设施共享、跨江通道构建、城际布局优化等,构建开放式、一体化的区域交通格局,提升中山市珠江西岸桥头堡的战略地位,为处于多重外部辐射的中等城市如何区域交通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林涛,男,博士,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佛山分院院长,规划二所所长,高级工程师。电子信箱:lint@https://www.360docs.net/doc/a26941579.html,

陈建凯,男,硕士,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电子信箱:cjk@https://www.360docs.net/doc/a26941579.html,

高作刚,男,硕士,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电子信箱:gzg@https://www.360docs.net/doc/a26941579.html,

胡日明,男,硕士,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工程师。电子信箱:hurm@https://www.360docs.net/doc/a26941579.html,

深中通道对中山的影响

深中通道对中山的影响

————————————————————————————————作者:————————————————————————————————日期: ?

深中通道对中山的影响 一、深中通道方案简介:广东省政府在2013年8月确定了“东隧西桥”的A3方案为推荐方案,“全隧方案”的A4方案为备选方案。其中A3方案内容为,全长约24公里,跨海长度22.365公里马鞍岛路程长度1.64公里。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桥面宽40.5米。工程建设包括:两座人工岛,6720米沉管特长隧道,伶仃洋航道桥,桥门西航道桥。 方案内容如下图所示: 二、中山交通情况变化:深中通道(深中大桥)由东向西跨越珠江口,路线起于广深沿江高速机场互通立交,通过广深沿江高速支线与机荷高速对接,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翠亨新区马鞍岛上岸。深中通道建成后,深圳至中山时间将现在的两个多小时缩短至半个小时左右(注:中山驾车到广州或珠海均在1小时左右)。如下图所示:

在交通上,中山将初步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格局,交通枢纽的地位初显。机场方面,中山1个小时之内有5大机场,中山周边有三大港口,中山也正在加速推进5条高速与深中通道衔接。深圳和中山的发展趋势也正好是前者西移、后者东进,准备通过深中通道“胜利会师”。 三、中山重点发展区域:深中通道2015年开建,中山将成为珠三角中心。中山这边的翠亨新区位于中山市区和深圳的中心位置,也正好是深中通道的落脚点,作为"珠三角最后一块处女地"的翠亨新区,也是为了迎接深中同城化时代到来而规划的新区。如下图所示,翠亨新区将成为中山距离深圳最近的区域。

人文地理——我的家乡丹阳

论文题目:我的家乡——丹阳 内容摘要:丹阳是江苏南部的县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是关键的交通枢纽。丹阳方言独具特色,丹剧红极一时,现今,丹阳在眼镜、木材、钢材等市场都有优秀的成绩。丹阳是一座与时俱进的城市。 关键词:丹阳方言、丹剧、眼镜、历史悠久、文化标志 我的家乡——丹阳 丹阳是一座位于江苏省南部的一个县级市,它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腹地,属苏南经济板块,东邻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西接句容市、镇江市丹徒区,南与金坛市接壤,北接镇江新区,并与扬中市隔江相望,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 因为丹阳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关键的交通枢纽,衔接着多个城市,因此丹阳内部的语言也是千变万化。说道丹阳方言,不得不说的就是丹剧了。丹剧十分具有地方特色,是在古时盲人走街串巷时唱的“啷当调”基础上,吸收当地民歌、小调和号子,增加了伴奏乐器,并在其他戏曲剧种影响下,于1958年发展为戏曲。初名“啷当剧”,1959年改现名。由有近300年历史的丹阳“啷当调”演变出来的“丹剧”,上世纪60-80年代曾在戏曲舞台上红火一时。因为丹阳话很特别,因此因为成就了丹剧独树一帜的特色之处。丹剧和其他我们熟知的曲种不同,其他剧种的产生,都有一个漫长的母体到本体的衍变过程。丹剧则是一九五八年前后,在各行各业大放卫星的高潮中,人为地一蹴而就的。1958年,丹阳水利工程指挥部宣传队,以啷[啷当调]演出文艺节目,受到欢迎。是年11月,丹阳县文化馆举办丹阳县文艺骨干啷当训练班,同时组织人员收集、挖掘、整理丹阳民间音乐及民歌,并以[啷当调]为基础,将训练班学员编排的《张木匠上北京》等四出小戏,按戏曲特点,定谱定调定腔,编成一套唱腔。1959年元旦,四出小戏公演,被群众称为“啷当戏”。是年1月10日,在啷当训练班的基础上成立云阳剧团。9月正式定名为丹剧,云阳剧团易名为丹阳县实验丹剧团,并赴外地演出。此后至1956年丹剧都有了深远意义的发展。 丹阳位于吴语和江淮官话的交界处,虽然大部分地区仍然是以吴语为主,但是丹阳方言仍然受到了各地方言的强势影响,在青少年中的影响逐渐淡去,据推测,在未来几十年内,丹阳方言可能面临消失的危险。与方言息息相关的丹剧同样也面临到了相同的危险,如今,丹剧的发展远不如上世纪50、60年代强势,这一方面是因为培养新演员费时费力,同时也是因为丹阳地处各地交界,要保持纯正的语言文化实在是太过困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地理和人文是息息相关、唇亡齿寒的关系。 虽然说丹阳的地理位置为丹阳古老的语言文化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但是,对于丹阳发展新的人文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众所周知,丹阳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

一个广东中山项目的策划案

一个XXXX项目的策划案 一、市场概况-----------------------------------------------------3 〈一〉 XX概况---------------------------------------------3 〈二〉 XX市经济消费状况------------------------------6 二、项目优劣势分析-------------------------------------------10 三、项目定位---------------------------------------------------13 四、营销策略----------------------------------------------------14 (一)目总体营销概念设计------------------------14 (二)项目卖点挖掘及组合方式------------------20 (三)项目品牌的建立极其过程------------------22 (四)项目入市时机与姿态---------------------------24 (五)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不断修正市场目标-------24 前言 承蒙XX市君悦房地产开发XX赏识,本公司有机会参与君悦豪庭商场(以下简称本项目)的商场提供推广策划意见。敝司将以素具之专业精神及经验,为贵司详细分析现XX情况;继而,针对该项目的特点及优势,提供一系列的销售及推广建议,务求协助贵司凭着周详而紧密的推广计划,成功策划XX君悦豪庭商场项目。 XX市“君悦广场”初步策划建议书 一、市场概况 〈一〉XX概况 1.地理位置 XX市位于XX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北接番禺市和XX市,西邻江门市、新会市和斗门县,东南连接XX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XX市和XX相望。全市行政管辖X围面积1800平方公里。 2.行政区划分 位于中部的城区分为东区、南区、西区、中区、北区共5个区、是XX市的***、文化、金融和商业中心。北部有小榄、南头、东凤、黄圃、东升、阜沙6个镇。小榄是全国百强镇之一、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十多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五金业为特色工业;南头、东凤、东升等镇的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小家电行业的发展已成规模。

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图集) 南朗镇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中山市规划设计院 2007年9月

项目名称: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项目委托:中山市南朗镇人民政府 南朗镇总体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成员: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甲级0010001 深圳市深临字第200114号 编制时间:2007年8月 出图专用章: 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总工: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主管总工:杨律信国家特许注册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魏正波城市规划师 孙昊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李鑫城市规划师 王晋暾城市规划师 项昺城市规划师 李轲城市规划师 何斌城市规划师 张迎规划师助理 协编单位:中山市规划设计院 参加人员: 给水、排水工程:聂洪文(总工、高级工程师)陈天凌(工程师) 电力、通信工程:肖珈琦(副总工、高级工程师)方阳生(工程师)燃气工程:王引平(燃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吴冬青(高级工程师)环卫工程:曾新民(副总工、高级工程师)邓永华(工程师)

项目名称: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审定: 审核: 项目负责人: 规划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给排水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电力电信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燃气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1) 第一节城镇发展目标 (1) 第二节城市发展策略 (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3) 第四章空间政策管制规划 (4) 第一节“三区”划定 (4) 第二节“四线”管制 (5) 第三节空间政策管制分区 (5) 第五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6) 第六章城镇总体布局规划 (7) 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8) 第一节对外交通与区域协调 (8) 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 (8) 第三节公共交通规划 (9) 第八章公共设施规划 (10) 第九章居住用地规划 (11) 第十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11) 第十一章旅游发展规划 (12) 第十二章岸线利用规划 (13) 第十三章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14) 第十四章景观风貌规划 (15) 第十五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16) 第十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7)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7)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8)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18)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19)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19) 第六节环境保护规划 (20) 第七节环境卫生规划 (20) 第十七章城镇防灾规划 (21) 第一节抗震与消防设施布局 (21) 第二节人防设施布局 (21) 第三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21) 第十八章近期建设规划 (22) 第一节近期发展目标与规模 (22) 第二节分区发展策略 (22) 第三节近期重点控制与建设地区 (23) 第四节政府近期行动与土地供应计划 (23) 第五节近期建设与中远期发展的衔接 (23) 第十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24) 第二十章附则 (24) 附录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25) 附表1:现状用地汇总表(2006年) (31) 附表2:规划用地平衡表(远期2020年) (31) 附表3:近期用地平衡表(至2010年) (32) 附表4:规划城镇主次干道一览表 (33) 附表5:配建停车场指标标准一览表 (34) 附表6:公共设施标准一览表 (35)

中山市2019年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市属)

附件2 中山市2019年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市属) 投资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或规模估算总投资申报部门/镇区总计35项10152877 一基础设施工程(6项)2142827 (一)公路工程(2项)970527 高速公路项目805700 1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山翠亨至 珠海唐家) 高速公路20.56公里。805700 市国资委(交通 集团) 普通公路项目164827 2中山市南外环互通工程南外环改线长度约为2.47公里,设一座约850米长 隧道,5座匝道桥共计长度约3020.3米,匝道长度 总计约5.1千米,按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 164827 市交通运输局 (二)水利工程(1项)15300 水利防灾减灾项目15300 3中山中顺大围福兴至石龙堤段达标加固及河岸 整治工程 堤防达标加固和河岸整治总长度为3315米,堤身加 高培厚,堤顶防汛道路拓宽至15米,对堤外滩地及 河岸进行综合整治;新建交通桥、人行桥各两座; 福兴堤段背水侧给水管改线等。 15300 小榄镇

中山市2019年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市属) 投资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或规模估算总投资申报部门/镇区(三)城市建设工程(1项)582000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582000 4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铁14.1公里。582000 市国资委(交通 集团) (四)环保工程(2项)575000 污水处理项目575000 5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小隐涌流 域) 整治小隐涌流域火炬开发区内30条河涌,河涌总长 度66.15公里,新建污水截污管总长115.45公里, 泵闸新(重、扩)建9座,新开渠道500米,清淤 296119.5立方米。 383000 市水务局 6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南朗流域)包括截污工程、清淤工程、河面保洁工程、水质监 测系统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水系循环及补水工程 、生态修复工程等,新建污水截污管总长168.23公 里,新增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3座,河道底泥清淤 量为16.62万立方米。 192000 市水务局 二产业工程(23项)5504480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1项)350000 人工智能项目350000

交通规划的分类与层次划分

一、为什么要学交通规划 二、交通规划定义、分类与层次划分 三、交通规划的主体内容与一般程序 四、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回顾与展望 五、《交通规划》课程特点与学习要求

二、交通规划定义、分类与层次划分 1、什么是交通规划? 规划: (1)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2)做规划。 ——《现代汉语词典》

1、什么是交通规划? 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与节能、环保的目的。 基础、任务、目的

2、交通规划分类与层次划分 法定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专题规划 根据交通规划涉及的对象和范围,通常分为两大类型: ◆区域交通系统规划(或称区域综合运输规划)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或称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主要是指五大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包括: ◆公路交通系统规划 ◆铁路运输系统规划 ◆航空运输系统规划 ◆水路运输系统规划 ◆管道运输系统规划

区域交通系统规划综合运输体系构建 ?区域运输系统规划是国土规划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化(即专业规划) ?国土规划是指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指对国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也是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是以法律形式执行的强制性规划,国土规划必须经过所在地(省、市、县等)的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县级以上国土规划必须报请国务院批准才能实施。

中山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中山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案总图规划背景:为落实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及市政府建设“省公共交通示范城市”的工作要求,同时为中山市打造一体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系统,开展了本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为提升城市活力、环境品质和改善民生,推进“三个适宜”更加美丽中山建设。 研究范围:中山市域全境,陆域总面积1800.14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主城区为规划研究重点范围。本次规划分为近期、远期两个阶段。近期至2023年,远期至2030年。 规划目标:践行“公交都市、公交优先”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建设以“公交+慢行”为主导的集约、绿色、和谐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支撑中山市大湾区西翼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建设。 发展策略:坚持以人为本、以质取胜、内涵发展、低碳理念,强化“多元网络体系、设施支撑体系、城市空间体系”建设,实现中山市公共交通系统“管理精细化、运营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全域一体化”发展,支撑中山市“公交都市”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中山市城市交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与方向。 公共交通体系规划:以客运走廊为纽带,以换乘枢纽为节点,建立以轨道交通+快速化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水上巴士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层次分明、模式多元、适度竞争的一体化大公交体系。 轨道交通规划:结合中山市“两轴两带、一主三副、一城双核、五组团”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城市向东发展及“两核”联系要求,以“全域中山”为目标,强化对外交通联系,规划线网串联城区以及各主要镇区,并全面对接周边广州、佛山、珠海、深圳、江门等周边城市。快速公交规划:构建快速公交系统,强化公交骨干走廊,全力提升地面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协同打造多模式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快速公交网络覆盖全市80%公交骨干走廊,快速公交通道网络化。乘坐快速公交出行外围组团至主城区控制在60分钟以内,市中心至主城各主要枢纽30分钟可达。 常规公交规划:针对多样的交通需求,以提升公交分担率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以推动公交网络融合、提升公交服务覆盖为重点,形成“层次合理、城乡一体”的地面公交系统,建立与小汽车相比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交服务。近期规划快线23条,其中新增4条、保留19条,规划支线微型巴士线路13条。 公交场站规划:规划公交场站362处。以铁路、城际轨道、港口码头、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的规划布局为基础,规划形成“9主21副32节点”的公交换乘枢纽布局结构,总面积约为37.1公顷,其中独立占地型公交枢纽站29个,用地23.8公顷;项目配建型公交枢纽站33个,用地13.3公顷;规划公交首末站277个,其中新增与调整公交首末站144个;规划公交停保场23个,总用地规模约为57.3公顷。 水上巴士规划:根据中山市水域现状、沿线岸线和用地规划,规划6条水上巴士航线;规划6条跨市水上巴士航线。 主城区出租车规划:出租车停靠站规模达到235处,其中石岐区65处,东区85处,西区50处,南区35处。 公交行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分区经营、公交公益”的原则,分区域整合城市公交资源,完善票价和补贴机制,推动全市公共交通行业的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

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广东省中山市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非洲教案新人教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空间定位),特别是整个非洲大陆的空间定位. 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形地势),炎热干燥的气候(成因);河湖(刚果河、尼罗河、维多利亚湖等)及特点;东非大裂谷的成因(理解运用);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的成因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3、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初级产品出口的经济;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4、了解南非共和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图或指导学生看地图册进行该地区的定位,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特别是整个非洲大陆的空间定位。 2.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熟悉该地区的高原地形、气候、河湖的位置和名称;河湖(刚果河、尼罗河水文特征)。让学生分析东非大裂谷的成因。 3.通过多媒体展示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景观图片,让学生景观图片对比来分析其形成非地带性的原因。 4. 教材的阐述和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和南非共和国等情况。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河湖、海域的洋流、自然景观的非地带性成因分析。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一、位置与范围 二、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 2、气候 3、水文 4、植被 5、资源—石油、磷矿 三、人文地理

1、人口民族宗教 2、农业工业 3.资源:铜矿—刚果民主、赞比亚;黄金—南非、加纳;金刚石—刚果民主、南非; 石油—尼日利亚;铝土-几内亚 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国家简介】南非 【课堂设计】(含课前练习、导语、知识传授序列及其对应的方法、演绎或实验过程、师生双边活动、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等等)

浅谈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浅析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交通运输学院1003班肖昊玮10251081 老师您好,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分别是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定义、二者的对比与联系以及目前我国在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定义 想要弄清楚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二者的关系,首先要详细了解二者所涉及的内容是什么,而最能体现内容的就是定义了,所以我们先由定义入手: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而所谓交通规划(狭义)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和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管理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人口、土地利用和 经济发展的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突 出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建设项目时序、投资估算、配套措施等)的一个完整过程。二、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对比与联系 由定义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规划”二字决定了两者均是着眼于未来的学科,城市规划所涉及的领域是“城市”两字所包含的一切,是针对城市未来建设、管理、运行的一门综合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学科;而交通规划则更侧重于对某一地区(不一定是城市)交通运输行业未来发展建设的规划。总体来讲,城市规划中包涵着交通规划的一部分知识,而城市的交通规划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的上来看,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目前道路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获得最佳交通运输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市交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重要环节。而城市规划所涵盖的范围会更多,其目的也更加丰富,城市规划具有调控城市宏观经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协调 城市发展维护公平、改善人居环境等作用。 通过二者的定义对比分析和目的对比分析,我们大概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来谈谈二者的联系。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城市里的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城市建筑物的排布受到道路的影响和制约,而城市交通规划又受到土地利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概括来讲,交 通规划应当以城市规划为纲,交通规划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 三、目前我国在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更应该是十分必要的。可是在中国,不论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其他中小型城市,面临的交通问题都是十分严重的,归其原因,其实就是规划存在着问题,深究一步,便是各个城市在建设发展的时候,忽略了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脱节应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总是在盖了房子之后,才讨论道路的设计应该如何如何,以至于现在城市里“拉链路”的存在十分普遍,给人们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与其说这是咱们的规划师的技术问题,其实更应该说是政策问题,咱们一味图快的发展模式,很容易便忽视了合理规划的重要意义,作为运输人,我们任重而道远。

中山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改善规划

1.概述 1.1.项目背景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公共交通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中山市经济和城市化、机动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工具快速增加,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已趋于饱和,车辆行驶速度逐渐降低,居民出行时间日渐延长,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城市的良性发展。同时,随着博览中心、新中医院、帝璟东方、远洋城、碧堤湾畔等一系列大型公共建筑与居住小区的开发与建设,居民出行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有公交线网布局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需要。2010年,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也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何与轨道交通形成有效接驳,有序、快捷地对乘客进行集中和疏散,也给中山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经济、节能、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公共交通发展的必要价值和迫切需求不断显现,其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潜在动力也逐步体现出来。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效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中山市规划设计院负责编制《中山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近期改善规划》,对中山市中心城区的公交功能结构、公交线网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指导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方便广大居民出行、降低出行成本、降低能源消耗、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城市窗口形象。 1.2.规划指导思想及工作重点 规划的指导思想:适应中山市城市发展战略,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塑造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规划工作重点:针对交通调查结果以及未来三年中心城区建设发展趋势,制定近期常规公交线网改善方案及场站、车辆配臵方案,提高中心城区公交总体服务水平。1.3.规划范围 中山市中心城区范围,即东区、南区、西区、石岐区、火炬开发区、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五桂山办事处和南朗镇等五镇五区,为本次规划的研究范围,总面积约为530平方公里。 为了更好地区分主要控制区域和节点的连通重要度,将东区、南区、西区和石岐区定义为Ⅰ级区域;将火炬开发区、五桂山办事处、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和南朗镇定义为Ⅱ级区域。 1.4.规划年限 考虑到规划的目的及其针对性,以及未来中山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本次规划的年限不宜过长,确定规划年限为2008~2010年。 1.5.规划依据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GJJ15—87) (3)《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8号) (4)《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设部建城[2004]38号文件) (5)《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中府[2008]40号) (6)《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7)《中山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2005~2020)》 (8)《中山市中心组团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 (9)其它相关依据

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简介

《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04-2030)简介 来源:时间:2010-08-13 [打印] [关闭] 随着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的调整、珠三角区域战略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山市用地空间布局的更新,1996年编制的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中山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理清公路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改善中山市公路运输情况,提高中山市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中山市城市建设的发展,2004年,中山市交通局委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中山市规划设计院重新编制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 规划目标:在现有公路网基础上,增加中心城区与各组团片区的快速联系通道,尤其是与经济发达的镇区的联系,加强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区;加强各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实现市域“30分钟生活圈”;高速公路枢纽与市域干道有较好的连接,充分发挥和扩大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影响范围,同时实现“镇区15分钟上高速”公路的目标;加强与周边城市以及发达地区的联系,增强接受辐射和向外辐射能力;提高现有市域干道公路等级及交通条件;提高中山市的交通区位条件。 规划期限:本次干线公路网规划的规划期限定为2004年到2030年。近期为2004年至2010年,中期为2011年至2020年,远期为2021年至2030年。 规划方案:根据《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04-2030),确定公路网规划年2030年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归纳为“四高速、五横、六纵、九加密”的路网布局。即规划四条高速公路、“五横、六纵、九加密”一级干线公路的布局方案。 “四高速”,即京珠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由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确定。 1、京珠高速公路。经中山市三角、民众、中心城区、南朗,已通车。是中山与广州以远及珠海的快速联系通道。 2、沿海高速公路。经中山市坦洲、三乡,目前正在实施。是中山市与粤西联系的重要通道。 3、江中高速公路。经中山横栏、小榄、东升、港口、民众。该高速公路规划东与深圳机荷高速公路相接,西与广西连接,是中山东部接受深圳、香港辐射,西部拓展腹地的重要通道。 4、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经中山市南头、东凤、东升、沙溪、板芙、神湾、坦洲,是中山西部与广州及珠海的快速联系通道。 “六纵五横”主骨架路线布局如下: “一纵”:翠亨沿南朗东部沿海经横门,跨横门水道,沿民众东北侧至广州南沙。对东部沿海开发的启动具有关键意义的交通通道。为东部沿海地区南北向的主要通道。 “二纵”:原番中公路、逸仙公路、中拱公路走向。中山东部南北项主要通道之一,中山市联系番禺广州珠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三纵”:原城桂公路接长江路,经港口、三角至番禺横沥。中山市中部南北向重要干道。

2020年整理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pdf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1、四大地理单元地理特征

2、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3 (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2)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地区;平原分布最广的是_____地区。(3)新疆的地形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_____。 (4)吐鲁番盆地夏季最高气温曾达49。6C,被称为_____。 (5)坎儿井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地下引水渠,水源主要来自_____。 (6)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被称为_____。

(7)骆驼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被称为________,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在高寒低氧的高原上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因而被称为________。(8)_____地热发电站位于拉萨附近,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9)_____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修建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 (10)哈尔滨市的美称是_____,广州市的美称是_____,昆明市的美称是_____,拉萨市的美称是_____,清远市的美称是_____。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第一节环境独特的地理单元――东北 第二节首都北京

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 1、长江流域面积为_____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18.8%。 2、长江流域有富饶的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工程位于__________,主要由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巨大综合效益。4、长江以我国的_____著称,它所流经的18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_____。 5、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城市群。 6、_____是长江流域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水果,长江流域_____的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7、三江源是指_____、_____、_____的源头地区,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第四节西部地区

北京丰台火车站配套交通设施布局规划研究

北京丰台火车站配套交通设施布局规划研究[摘要]本文在分析丰台站及周边交通设施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研究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定位和出行需求,提出枢纽交通设施布局思路和布局方案,以实现未来丰台站枢纽交通功能。本研究为政府部门审批交通设施方案、制定建设计划将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关键词]火车站;铁路枢纽;交通设施;布局规划 1 引言 北京丰台火车站位于丰台区西南三环和西南四环之间,是北京地区规划七个铁路枢纽站之一,规划将引入京广客专、京石城际二条高铁。由于站内及周边地区规划有轨道交通M9、M10及M16号线,枢纽周边分布有三环路、四环路、京开高速和丰北路等快速系统,因此,丰台站将形成高铁、轨道、地面公交、道路交通等交通设施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但是,由于目前各种交通系统及其设施不成系统,存在能力不足及各种方式间衔接不畅的问题,不能满足未来火车站旅客的快速集散需求。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丰台站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定位和出行需求,提出枢纽交通设施布局思路、布局方案,以实现丰台站枢纽交通功能。 2 项目概况 丰台站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西南三环和西南四环之间,东北部与丽泽金融商务区相接、西南部与丰台总部基地毗邻。2030年承担到发动车组客车为412对,旅客发送量达到4350万人/年。进出站流程为上进下出、下进下出,其中高架层为小客车、出租车、大巴车客流进站层,地面层为公交客流进站层,地下一层为旅客出站层和地铁客流进站层,地下二层为地铁换乘厅,南北广场总占地约6.4万平米。站房设计方案见图1。 图1 站房设计方案 本次规划范围南起南四环路,北至丰北路,西起西四环路,东至京开高速,总占地面积约16.1平方公里。见图2。 3 交通设施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3.1 交通设施现状 道路交通系统:丰台站枢纽周边快速系统主要由“二横二纵”组成,其中东西向为丰北路和南四环路,南北向为西四环路、西三环路与京开高速,均已按规划实施。周边现状主次干路均为局部路段实施,支路和巷路大部分未按规划实施。

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

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2012-2020) 中山市城乡规划局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 2014.3

目 录 第一篇 规划概述 (1) 第二篇 湾区方案 (3) 第三篇 市区方案 (6) 第四篇 镇区方案 (11) 第五篇 行动计划 (13)

第一篇 规划概述 一、工作背景 1、湾——珠三角交通格局即将出现重大转型,需建立战略枢纽体系提升区域地位 珠三角产业升级,内圈湾区成为新一轮集聚发展关键,中山携千年历史底蕴,华人精神家园之翠亨新区加入,机遇挑战并存,迫切需要在区域战略格局重构中尽快确立枢纽地位,谋求弯道超车。 2、市——城市结构出现重大转型,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发展需要交通支撑 城市产业由传统工业向高新技术、重工业及服务业转型,以主城区为代表的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城市发展平台载体,亟需交通系统加快中心集聚及辐射拓展。 3、镇——城镇结构正逐步转变,多元化诉求需更包容、更公平的交通体系 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心在外围区镇,区镇独立式发展向城镇群协同发展转变,宜居宜业的交通系统成为区镇发展重大诉求。 二、目标和战略 (一)目标与指标 建设珠江西岸区域枢纽城市,打造特色公交都市,逐步建立以轨道和中运量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水上交通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现代化、一体化、低碳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可达性指标——“603015” 时间(分钟)空间联系主要交通方式 60 与广佛、港深、珠澳都市圈核心地带60分钟内可达;城际、高速 30 主城区与区镇30分钟可达;小汽车、公交 15 主城区内两点15分钟内可达;小汽车、公交

客运结构指标——“2040” 分担率交通联系分类20% 与广佛、港深、珠澳都市圈间轨道分担率20% 对外交通40% 城市公交分担率达到40%;内部交通(二)主要策略 1、“湾”---构建面向湾区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策略一:大力建设铁路及综合枢纽,打造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 策略二:推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连接区域核心城市并密切市域联系 策略三:持续推进高速和干线公路网建设,适应珠三角区域融合和交通格局变化 策略四:完善港口及货运交通体系,支持区域协作和产业发展 2、“市”---打造适合中等城市的综合服务中心交通支撑体系 策略五:建立城市客运主骨架,规划预留公交主廊道 策略六:有序推动中运量系统,引领公交升级并促进城市布局优化 策略七:全方位实施公交优先,大幅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策略八:加快中心城区骨架道路网建设,支持城市空间拓展 策略九:构建一体化客运枢纽体系,整合多元交通方式并带动城市开发 策略十:全面推广辅助客运交通系统,营造宜居的岭南滨水城市特色 策略十一:综合改善停车供需矛盾,平衡动静态交通供应 策略十二:推行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充分挖掘设施潜力并改善交通环境3、“镇”---营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城镇交通 策略十三:促进小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展,梳理过境交通 策略十四:促进三乡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强化与珠海联系

人文地理综述

人文地理综述 地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同时也是研究人地关系的一门学科,而人文地理学又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通过近一个学期对人文地理学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人文地理学是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在环境中,不仅自然环境对人文现象起着一定作用,而且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环境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到现在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侧重点着重说明了某个地区的一些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相互关系。因此,产生了一系列有关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以及分支学科知识点,各个方面的知识在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后也有不同建树。 自2008年以来,人文地理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各有千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化和细节化,2008年以来,在城市化的问题研究上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在《人文地理》期刊杂志2008年第二期中,论文《建设中国特色的城市地理学》——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进展评述,这篇文章对中国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方面已有自身特色,特别是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并具有高度的实践性。中国的城市化不断发展,期间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问题。在中国这个区域发展差异很大

的国家的情况下,研究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省际因子,通过因子分析,认为影响中国城市化省际差异的两个主因子分别是工业化因子和人口密度因子。随着城市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更趋复杂性和多样性。与此同时,郊区化是继城市化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都市区形成的动因,但与城市化着眼于宏观、区域的乡-城人口迁移过程不同,郊区化主要从单个城市的角度考察人口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在中国城市体系的研究中,明显的中国特色逐渐显示出来。第一是城市经济区和中心城市的研究;二是都市连绵区的研究;三是创立了城镇体系规划。在此文中,中国城市地理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综述。中国作为一个正处于发展上期的发展中国家,展望未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仍需围绕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特别是要关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性和区域性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的城市地理学。 当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的重要财富,由于无形,活态流变的特点,容易使其成为时代变迁而被淹没的文化记忆。因此,如何有效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现实的重要课题。文化与旅游开发结合发展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向,文化性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非物

04建筑间距(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2010版))

第四章建筑间距、退让及公共开放空间 第四章建筑间距、退让及公共开放空间 4.1居住建筑间距 4.1.1居住建筑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 消防、防灾和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此外还应符合本准则。 4.1.2建筑间距是建筑物外墙皮之间的最近距离。 4.1.3建筑高度: (1)平顶房屋建筑高度,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女儿墙高度计算。 (2)坡顶房屋建筑高度,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 算。 (3)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间、楼梯间、水箱、烟囱等,其总面积 不超过屋顶面积的25%,且高度不超过4米的不计入高度之内。4.1.4居住建筑间距的限值根据建筑高度分别规定。本准则将居住建筑按 高度划分为以下类型: (1)低层——指居住建筑3层及3层以下,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2米; (2)多层——指居住建筑4层至6层,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0米。 (3)中高层——指居住建筑7层至9层,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30米。 (4)高层——指居住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

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

第四章建筑间距、退让及公共开放空间 注:表中图例的长边为建筑主立面,短边为建筑侧立面 4.1.5两相邻居住建筑间距除满足表4.1.4的规定外,当北侧建筑高于南 侧建筑时,其间距按南侧建筑应取间距值加上建筑高度差的0.3倍 取值。 4.1.6集体宿舍按表4.1.4应取值的0.9倍计,但不得低于最小间距控 制。 4.1.7非居住的其它民用建筑处于居住建筑北面且正面相邻时,如北侧建 筑高于南侧建筑,按4.1.5条执行,否则按表4.1.4第5列执行, 处于其它方位时,视其为居住建筑退让。 4.1.8当互相平行的居住建筑不是正南北向布置时,其间距按表4.1.4规 定的间距乘以表4.1.8规定的折减系数。 表4.1.8 4.1.9居住建筑相邻布置,相邻建筑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60°时,其间距 按建筑垂直布局的间距要求控制。 4.1.10居住建筑间距的计算: 4.1.10.1居住建筑挑出檐口、梯间、厨房、厕所等时,如梯间挑出不大于1.3 米,厨房、厕所挑出不大于0.9米,且不大于居住建筑面宽1/3时, 挑出部分可不计入间距范围;如阳台宽度超过建筑面宽的二分之一 或挑出长度大于1.5米时,其间距应另外加阳台挑出平均长度的一 半计算。 4.1.10.2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如大于18米或有居室窗户且仅靠该窗户采光时, 视其山墙面为主立面,其间距按主朝向间距要求控制; 4.1.10.3 北侧居住建筑底层如作为停车库、商铺或全部架空时,其与南侧建 筑的间距可减去北侧建筑底层层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