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筋骨三针

合集下载

筋骨疼痛针灸治疗

筋骨疼痛针灸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证型,选择适当的穴位进 行治疗,如阿是穴、肾俞、腰阳关等。
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如提插、捻转、呼吸 等,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急止痛 的目的。
疗程与频率
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确定治疗的 疗程和频率,一般建议连续治疗1-2个疗程 ,每周2-3次。
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和剧烈运动,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 波动。
针对性强
针灸治疗针对具体的病症 和个体差异,能够精确地 调节身体机能,达到治疗 效果。
疗效显著
针灸治疗对筋骨疼痛具有 显著的疗效,能够迅速缓 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针灸治疗的原理
疏通经络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疏通 身体经络,促进气血流通 ,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消 除炎症的目的。
调和气血
针灸能够调和身体的气血 平衡,改善血液循环,增 强身体免疫力,促进组织 修复。
治疗成功案例三:膝关节疼痛
总结词
针灸治疗膝关节疼痛,减轻疼痛,改善关 节功能。
VS
详细描述
一位60岁的退休老人,因长期散步和登山 ,导致膝关节疼痛。经过针灸治疗,患者 的疼痛得到减轻,同时膝关节活动也得到 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05
筋骨疼痛针灸治疗的建议 与展望
治疗建议与注意事项
选穴原则
针刺方法
远端穴位
远端穴位是指远离疼痛部位的穴位。选择远端穴位可以调节 身体的气血流通,调整神经功能,缓解疼痛症状。
例如:在腿部疼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手部的阳陵泉、曲池 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穴位选择的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疼痛部位,结合中医理论和针灸治疗原则,选择 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
对于急性疼痛症状,应优先选择局部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迅速缓解疼 痛症状。对于慢性疼痛症状,可以结合远端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调整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

治则治法:松解粘连,化瘀止痛。采用筋膜扇形分离针法。 针 具:圆刃水针刀筋骨针。
针 剂:川芎嗪注射液4ml、维生素B12注射液1000μg、 0.25%利多卡因2-3ml,混合备用。
进 针 点 :a针点:枕部阳性点(图2);b针点:棘突阳性点 (图3);C针点:横突阳性点。
操作步骤:结合X线片,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局部皮肤常规 消毒后,进针方向与脊柱纵轴平行进针,按筋膜扇形分离 针法,进入筋膜层,松解肌筋膜结节3-6针,回抽无血再注 射药物2-3ml,出针,无菌敷料覆盖针眼。3-4天1次,3次 为一个疗程
头痛(原发性头痛)
本病是由肝阳上亢、痰浊互结而致清阳不升,或 浊邪上犯,清窍失养,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病症。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平肝潜阳,通络止痛。
操作方法:眶外横刺肝区穴、肾区穴、上焦区穴。 痰浊上扰者加脾区穴;瘀阻脑络者加心区穴;气 血亏虚者加心区穴、脾区穴。每日1次,2周一疗 程。
腰痛病(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本病多由于肾亏、湿寒、劳损引起,此处仅介 绍腰痛病中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有外伤 或劳损史,腰痛向臀部或大腿外侧放射,弯腰后 直起困难,不能久坐。横突尖部有明显压痛结节, 双侧多于单侧。弯腰试验阳性。依据1994年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进行诊断。
特别提示:下焦区时,针类从鼻梁正中线与两眼内 眦连线交叉点刺入,分别刺向两眼内眦,刺入0.5 寸。
眩晕
本病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 髓不充,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依 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神经损伤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神经损伤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神经损伤在医学领域中,神经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复杂的病症,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和不便。

中医骨伤科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神经损伤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神经损伤的发生与气血不畅、经络阻滞、筋骨失养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治疗原则主要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濡养筋骨。

中药治疗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神经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不足型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八珍汤来益气补血;对于经络阻滞型的患者,会选用身痛逐瘀汤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针灸疗法在神经损伤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神经传导,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神经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曲池等。

例如,对于上肢神经损伤,可针刺肩髃、曲池、手三里等穴位;对于下肢神经损伤,可选择环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

针灸的手法和刺激强度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程度进行调整。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骨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法的推、拿、按、揉等,可以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受压的状况。

在神经损伤的恢复期,推拿按摩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中药熏洗则是借助中药的药力和热力,通过熏蒸和浸泡患处,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目的。

这种方法对于神经损伤后出现的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除了上述方法外,中医骨伤科学还注重患者的整体调理。

强调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在饮食方面,会建议患者多食用一些具有补气血、通经络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当归等。

中医骨伤科在治疗神经损伤时,还会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策略。

在损伤的早期,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为主;在恢复期,则侧重于濡养筋骨、促进神经修复。

此外,中医的情志调理也不容忽视。

神经损伤患者往往会因为病情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从而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中医调理增强肌肉力量

中医调理增强肌肉力量

中医调理增强肌肉力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肌肉力量的增强。

在健身房内,你可能会看到许多人在进行力量训练,但是你是否知道,中医也可以为我们提供调理增强肌肉力量的方法呢?本文将介绍中医调理增强肌肉力量的一些常用方法。

一、中医理论对肌肉力量的认知在中医理论中,肌肉被称为筋,与脏腑、经络等形成了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调节系统。

中医强调人体内脏腑的平衡和经络的畅通,认为这对于肌肉力量的增强至关重要。

二、中药调理增强肌肉力量1. 黄精炖鸡肉黄精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调理筋骨肌肉。

黄精炖鸡肉是一道常见的中药食疗菜品,具有滋补肾阳、益气健脾的功效,对于增强肌肉力量有一定的帮助。

做法:将黄精切成小片,与鸡肉一同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炖煮数小时,加入适量的调料即可食用。

2. 人参炖牛肉人参是中医中常见的补益药材,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牛肉则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是增强肌肉力量的良好食材。

人参炖牛肉既可以提升体内的能量供给,又可以滋养筋骨肌肉。

做法:将人参切片,与牛肉一同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炖煮数小时,加入适量的调料即可食用。

三、针灸调理增强肌肉力量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于增强肌肉力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肩井穴、足三里穴、曲池穴等。

通过针灸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刺激神经、加强肌肉的收缩力,从而达到增强肌肉力量的效果。

四、推拿按摩调理增强肌肉力量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物理疗法,通过按摩肌肉组织,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松解肌肉僵硬、增强肌肉力量。

常见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揉捏、按压、推拿等,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

五、运动调理增强肌肉力量除了中医方法,适当的运动也是增强肌肉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医认为,适量的运动可以活血化瘀、提升气血运行效率,有助于调理肌肉功能。

常见的增强肌肉力量的运动包括举重、深蹲、俯卧撑等,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全国水针刀微创技术及中医筋骨三针法学习班通知

全国水针刀微创技术及中医筋骨三针法学习班通知

九针、刀针、水针疗法、针挑疗法、运动针法及太极针法基础上,根据中医经筋学说及软组织解剖学所总结的融中西医针法于一
体的中医微创技术。该技术已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适宜技术”,写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确定为中
医药Ⅰ类继续教育推广项目。该技术问世以来,全国性培训班已成功举办 200余期,培训学员数万名,学员来自国内包括台
19(4):515.
性的研究———附 95例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1,
[5] 刘路路,郭伟,卫杰,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常规变
32(6):416-419.
化特征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6,56(25):87-89.
[11] 李 静.推 拿 对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患 者 血 液 流 变 学 的 影
针具针体细如银针,创伤微、痛苦小,融合了中医针法和西医刀法,定位独特,针法灵活多变,既有微创针刀的松解分离功能,又
有针灸的补泻候气、疏通经络功能;该疗法主治:中风偏瘫、失语症、三叉神经痛、面瘫、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皮神经卡压
症、四肢末端病等。巨型筋骨三针疗法的优点:该针法有钝性松解、安全可靠、通透力强、松解力度大等特点。其主要针法有:
疼痛疾病。②水针刀尸体解剖微创入路内容:该班在医学院解剖馆进行,结合新鲜尸体全面讲解人体全身三维解剖以及三针
法定位、进针方向、针下层次、危险区的划分、常用针法及操作技巧等内容,学员能自己动手练习。
中医筋骨三针疗法 中医筋骨三针疗法分为微型筋骨三针疗法与巨型筋骨三针疗法 2种,微型筋骨三针疗法的优点:该
[7] 尤君怡,姜宏,梁国强,等.益气活血法对破裂型腰椎间 [13] 胡零三,元唯安,陈威烨,等.强筋功法训练对腰骶部多
盘突出症大鼠组织 MMP-3和 MMP-7蛋白表达的影

中医正骨是如何治疗骨伤病的

中医正骨是如何治疗骨伤病的

中医正骨是如何治疗骨伤病的中医正骨是一项古老而又现代化的骨伤病治疗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疗效。

以其独特的手法治疗为主,通过技术娴熟的医师运用手法的力量,对患者进行筋骨矫正,帮助恢复受损筋骨的正常位置和功能。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背景下,中医正骨治疗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在医学界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为清晰、深入地了解中医正骨是如何治疗骨伤病,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小知识,以供参考。

一、什么叫中医正骨?中医正骨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项独特治疗技术,起源于古代战国时期,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

中医正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主要用于骨骼、肌肉和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正骨注重辨证施治,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通过手法复位、穴位刺激等技术手段对受损筋骨进行矫正、调理,以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二、中医正骨有哪些优势?(一)治疗效果好中医正骨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技术,通过手法复位、穴位刺激等手段来调整身体的结构和功能,治疗骨骼、关节及肌肉疾病。

对于筋伤、骨折、脱位中医正骨能快速缓解疼痛、恢复关节的正常运动功能、促进康复。

(二)个体化治疗中医正骨注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医师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体质等情况,从而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程,提供个性化的正骨治疗。

通过个性化治疗方案,达到标本兼治,从而提高疗效和满意度。

(三)没有副作用药物治疗往往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消化不良、过敏反应等。

手术治疗则涉及切口、麻醉和术后恢复等过程,可能伴随术后疼痛、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中医正骨不依赖药物和手术,通过手法治疗来调整身体结构和功能。

因此,患者不会面临药物副作用的风险,也不会受到手术并发症的困扰。

(四)综合性调理中医正骨认为,经络系统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影响疾病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金氏膝三针疗法

金氏膝三针疗法

金氏膝三针疗法
金文华老先生是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的开山鼻祖,当年名气很大,传下了一些招数。

我辈不才,学了些皮毛,现将其膝三针疗法介绍给大家。

①选穴:取患者双侧三阴交、行间和阳陵泉。

②操作步骤:患者平卧伸膝位,取75%酒精常规消毒,取直径0.25mm,长40mm的针灸针,分别刺入三阴交、行间和阳陵泉穴,行间进针0.5~0.8寸, 三阴交和阳陵泉进针1~1.5寸,得气后留针30分钟。

每周治疗3次(每次间隔1~2天),4周为1个疗程。

这个方法主要用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慢性腰痛。

祖国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慢性腰痛可以属于“骨痹”范畴,《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志,合而为痹。

”《金匮要略》强调正气不足复感外邪是历节病的发病机理。

人到中年以后,“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又因饮食劳倦、情志内伤,加重了脾胃及肝肾的虚损;又因精气不足,膝关节抵抗力下降,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与瘀血痰浊相互胶着于膝关节,加重了膝部筋骨的病变,使之缠绵难愈。

这就是这些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所在。

此证本虚标实,而多以本虚为主。

个人认为,这个方法有几个特点:
1、仰卧取穴,对有些不能或难以俯卧和侧卧的患者可以采用本法。

2、虚症的老年患者,多有骨质疏松,可以采用本法。

3、有些患者局部有手术疤痕或需要同时使用长时间使用的膏药的,可以采用本法。

总之,先要辨证,同时选好适应症,这个方法还是不错的。

脊椎痛中医治疗方案

脊椎痛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脊椎痛,中医称为“腰痛”、“脊痛”,是指因脊椎病变或相关因素导致的腰部疼痛。

中医认为,脊椎痛的病因病机复杂,包括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气滞血瘀、风寒湿邪侵袭等。

治疗脊椎痛,中医主张辨证论治,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二、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内服(1)肝肾不足型:症状表现为腰部酸软、腰背疼痛,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治法为滋补肝肾,强筋骨。

方剂可选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2)气滞血瘀型:症状表现为腰部刺痛、固定不移,伴有胸闷、胁痛等。

治法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剂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

(3)风寒湿邪侵袭型:症状表现为腰部冷痛、酸软,伴有肢体麻木、关节疼痛等。

治法为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方剂可选用独活寄生汤、乌头汤等。

2. 中药外敷(1)艾灸:选用艾条或艾绒,点燃后放在腰部疼痛部位进行温和灸,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

(2)中药敷贴: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作用的中药,如川芎、红花、独活等,制成药膏或药粉,敷于腰部疼痛部位,用绷带固定,每次敷贴6-8小时,每日1次。

3. 推拿按摩(1)按摩:采用揉、捏、按、摩等手法,对腰部进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每次按摩30分钟,每日1次。

(2)推拿:采用推拿手法,如点按、揉搓、拉伸等,对腰部进行推拿,以缓解疼痛。

每次推拿30分钟,每日1次。

4. 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腰部疼痛敏感点,如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采用针刺手法,每次选取3-5个穴位,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2)电针:在体针的基础上,加入电针治疗,增强治疗效果。

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

5. 食疗(1)补肾壮腰:选用黑芝麻、核桃、枸杞子等食物,煮粥或泡茶饮用,具有补肾壮腰的作用。

(2)活血化瘀:选用当归、红花、川芎等食物,煮粥或泡茶饮用,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3)祛风除湿:选用生姜、红枣、红糖等食物,煮粥或泡茶饮用,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

三、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变换姿势,避免腰部过度劳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筋骨三针微创针法是将传统九针(张仲景医圣祠清朝年间“刀针”)吸收了其他微创疗法的精华,从而发明的中医微创针法。


根据人体生物力学、生物病理学、结合大量尸体解剖学,提出了
“人体软组织立体三角平衡原理学说”总结出了三刀法,所发明的
中医微创针法。

筋骨三针法既具有现代微创针刀的松解、分离、推铲、减压镇痛的刀法;又具有传统中医针灸的、补法、泻法、平补平
泻及留针针法。

因此筋骨三针法在功能具有针刀的松解粘连、分离
结节及针灸的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功能。

筋骨针在软组织损伤的病变区即结疤、粘连,或无菌性炎症部
位松解粘连、解除了局部血管、神经的卡压症状,即通道减压作用,改善了病变部位的微循环,恢复了局部组织内力平衡。

筋骨针同时
能够在肌纤维、肌筋膜间室和肌肉起止点的炎性粘连处,切开粘连、松解肌肉,能切开筋膜间室或滑囊、囊肿直接抽取囊腔内容物起到减
张减压作用,减轻了局部组织内的压力和静态张力,松解骨神经纤维
管的卡压症状,从而恢复了局部组织内的生物力学平衡。

中医筋骨三针疗法对筋膜病变的治疗,可分为病变点扇形
分离法及病变区扇形分离法。

筋骨针的扇形分离法及注射留线法,
一方面可以改善筋膜层次的微循环,促进炎性致痛物质的吸收;另
一方面,通过筋骨针的切割、分离,调整筋膜层次的动静态力失衡,达到筋膜层次的动静态平衡,以达到以下作用:
一、松解作用
各种原因的软组织损伤(外因、风湿与类风湿)直接作用和
慢性劳损,理化因素引起肌肉纤维、肌腱、肌筋膜、腱鞘、滑囊、
韧带及血管、神经等软组织撕裂出血,人体在修复过程中,由于充血、水肿、渗出、纤维组织增生,最后形成结疤粘连。

由于粘连致使骨关节周围的肌肉、筋膜、韧带变性,原有位
置和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动静态平衡,引起疼痛和
功能障碍。

二、三角平衡功能
人体动静态的平衡,是依靠骨骼框架的平衡稳定系统的肌腱、韧带及筋膜等软组织,构成人体许多立体三角区,达到人体的动静
态平衡稳定,而人体骨骼框架是以脊柱为中轴,人体的骨骼框架以
脊柱为中轴,上承头颅部,贯通胸阔,下连骨盆,构成了头颈部、
胸腔部、骨盆三个中心立体三角区。

其次周围的颈肩部、臀髋部及
四肢连带骨构成了大小不等的骨骼框架的立体三角区,这些骨骼框
架的立体三角正是依赖软组织立体三角的生物力学的平衡而达到稳定,其受力点大部分是在肌腱、韧带、筋膜的起点,少部分在终止点,这些立体三角区的每个角,为生物力学的凝力点、也是软组织
规律性的病理损伤点及无菌炎症的粘连点,因此三角点为水针刀及
筋骨针法的规律性的三针法治疗点。

三、减压作用
近年来,在国内外关于骨内高压学说,作为东西方骨伤科医学
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骨科微创临床医师的高
度重视。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不少国内骨伤科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与
研究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病理机制,由于人体进入中老年后,骨关节
的缺血、缺氧及血运障碍,引起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继而引起骨
质的增生硬化、部分伴有软骨下囊性改变。

其主要原因是骨质内的
静脉回流障碍,刺激新骨的形成,导致骨质硬化及骨关节炎的病理
变化。

骨内高压引起骨组织结构的改变,由于骨关节周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关节周围及骨质内的充血水肿,导致骨松质及软骨内血流
动力的压力升高,引起松质骨内静脉窦样扩张、囊性变、间质水肿,导致骨小梁的坏死及病理修复。

同时加重静脉回流障碍及组织压迫,形成骨代谢障碍的恶性循环,使骨关节病变不断加剧。

骨内高压是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一种常见原因;大部分病人早期
无明显的骨内高压征,只有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出现骨内高压症,这种病人多见于形体肥胖的人群。

一部分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
炎的急性疼痛期,出现骨内高压征。

临床主要以髋关节的股骨头无
菌性坏死症的疼痛期、膝关节增生症的疼痛肿胀期,肥胖型人群的
跟疼症的发作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肿胀期。

一般疼痛越严重,骨内压越高。

骨内潜在性高压引起膝关节活动时疼痛,由于骨关节
静脉回流障碍,引起骨关节休息时疼痛。

骨关节退行性病变与骨内高压征,属于祖国医学的骨痹症的
范畴,其中包括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骨坏死等。

早在二千
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中就有关于骨痹的记载,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则痛,名曰骨痹。

”证见骨节疼痛,四肢沉重难举,有麻冷感。

治宜补肾祛邪,
用安肾丸、附子独活汤等方。

在中医药传统理论"肾主骨"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对骨痹相关疾病,在治疗原则上主张"从肾论治",并取
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筋骨三针主要采取的是中西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顾保守微
创相贯通的方针,治骨病分急性疼痛期和慢性恢复期:1、急性疼痛
期以水针刀松解关节周围的病变结节,应用筋骨减压针三针法旋转
减压术。

2、慢性恢复期以中医中药的补肝肾、强筋骨治疗为主,配
合内外结合为辅,如应用筋骨针大粗隆三针法骨膜旋转减压术、水
针刀三氧消融术结合中药强筋壮骨汤治疗股骨头坏死症。

如应用筋
骨针胫骨粗隆三针法骨膜旋转减压术、水针刀三氧消融术结合中药
筋骨康治疗膝关节股性关节炎。

如应用筋骨针跟后结节三针法骨膜
旋转减压术、水针刀三氧消融术结合中药活血软骨汤治疗跟痛症。

四、针刺疗效
应用筋骨针在病变区,即肌肉起止点、交叉点或骨端附着点、相邻点、骨性隆突点等病变阳性敏感点(压痛点、酸胀点、结节点)敏感区域点进行松解剥离,达到“不通则痛,以松治痛”的目的。

中医的“以痛为腧”即阿是穴,筋骨针刺入病变点下的皮肤筋膜、
骨膜面时患者感酸胀沉痛。

这种感觉即中医针感“得气”方可注药
注氧行针,即可起到疏通经络经脉,行气活血,调节阴阳,从而达
到使机体内在阴阳平衡恢复作用。

这种对穴位长久持续的机械物理化学的刺激,可通过经络而起到较
长时间的针刺效应。

这种刺激可大大激发全身之经气、精气,使全
身气体运动加速,从而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活动,使经络保持在
平衡及旺盛的功能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起到长期的针刺
效应。

筋骨三针法的精华是:三点定位、交叉选穴、松解调整、对应
平衡等特点。

因此该针法优势概括为:定点准确、针法灵活、疗效
确切、易于掌握等优点。

该针法的主要适应症:软组织损伤疾病、骨伤病、疼痛病及脊
柱相关病的治疗。

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
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症、增生退变性疾病、各种神经痛、风湿类风
湿关节炎等。

脊柱相关病主要适症:颈源性头痛、眩晕、颈源性心脏病、颈
源性哮喘、脊源性胃肠病、男女生殖病等其他各种临床病症,并都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