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新版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新版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新版

水的净化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学目标整理和归纳本章所学内容,并通过习题加以巩固。

自主

探索

氧气与非金属反应剧烈氧化

氧气氧气与石蜡反应缓慢氧化

空气实验步骤收集装置

边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

的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本章检测反馈】

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 C )

A.二氧化硫 B.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学过程

A.把硬水变成软水 B.对水进行消毒

C.使悬浮物沉淀 D.增加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B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 D )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教学反思: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燃料,完全燃烧后得到二氧化碳质量最多的是()

A.C3H6B.C2H4C.CH4D.C

2.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做法中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B.用过量添加剂增白面粉

C.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

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渍鱼肉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4.食盐、食醋、纯碱和肥皂等,都是家庭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的性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有()

①区别食盐与纯碱;②除去热水瓶或开水壶中的水垢;③消除蚊虫叮咬的痒痛;④检验厨房内CO是否过量;

⑤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⑥检验天然水是否为硬水.

A.①②④B.②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

5.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熔化B.蜡烛燃烧C.黄金铸币D.海水晒盐

6.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制备:用加热KC1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

B.鉴别: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C.除杂:用生石灰干燥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

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

7.暖宝宝中的发热剂可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体积约为5mL 的发热剂放入针筒中(反应前后发热剂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控制活塞停留在“100”刻度处(如图一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充分反应后

活塞最终停留在“80”刻度处,如图二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发热剂与氧气反应不产生气体

B .反应放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 .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20%

D .实验中应不断转动针筒,使发热剂充分反应 8.下列关于 CO 2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CO 2 用作灭火 B .CO 2参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可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CO 2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9.下列各组物质在pH=1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uSO 4、NaCl 、KNO 3 B .Na 2SO 4、BaCl 2、KCl C .Na 2SO 4、KNO 3、Na 2CO 3 D .H 2SO 4、NaNO 3、NaCl

10.中华古代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面理解不合理的是( ) 选项 文摘

理解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描述中有物理变化

B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描述中有化学变化

C 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 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高

D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蕴含着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

A .A

B .B

C .C

D .D

11.氢氧化钴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22HCl NaOH Co CoCl Co(OH)u u u u r u u u u u u r ①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钴在铜之后

B .氢氧化钴可溶解于水

C .①为置换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D .氢氧化钴可干燥HCl

12.下列物质中,属于无机物的是

A.淀粉

B.甲烷

C.碳酸钙

D.蔗糖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所指

仪器名称.a_____;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错误,请将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_____;②_____.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__.

14.小育家做饭用天然气作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小育用燃气灶加热冷水,当温度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小气泡冒出,其原因是_____。

15.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丝”指的是蚕丝,蚕丝的化学成分与动物毛发相似,则蚕丝富含_____(填序号)。

A 无机盐

B 蛋白质

C 糖类

D 维生素

(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黄和木炭等组成,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

S+2KNO3+3C═X+3CO2↑+N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3)如图中打开可乐的瓶塞,可观察到大量气泡冒出,原因是_____。

(4)做饭时,若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则需要_____(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

16.目前,石油资源的匮乏使人们不断研究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世界上首座熊猫外形的光伏电站已在我国山西大同正式并网发电,电站由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石油和天然气。航空煤油是直升飞机的燃料,它是_______炼制的产品。

(2)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能。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_______;

硅的最高正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3)化石燃料的燃烧容易造成空气污染,为了减少雾霾的吸入,人们出行经常戴口罩,是利用口罩中填充物(活性炭)的_______性。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装置①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

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编号,下同),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实验室里硫化氢(H2S)气体一般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有毒,若用右图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从________(填“b”或“c”)端通入。

将足量的大理石加入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

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18.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固体制取并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做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如图)时,实验不同,集气瓶中装入的X液体也不同

①做铁丝燃烧时,X是____________;

②做木炭燃烧时,X是____________;

③做硫粉燃烧时,X 最好是__________。用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有:

①收集一瓶二氧化碳;②检查气密性;③打开装置,加入石灰石;④连接装置;⑤加入稀盐酸。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

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倒入稀盐酸,看到发生装置中有气泡,但试管中没有气泡,这说明发生装置内_______小,在维持原装置和试剂不变的条件下(填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才能使试管内产生气泡。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荷叶具有独特的清香气味和清热降火的功效,被美食爱好者广为推崇。荷叶中含有顺-3-乙烯醇(化学 式为C 6H 12O),它具有新鲜的青叶香气,是荷叶独特香味的重要来源,又称青叶醇。 (1)青叶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25g 青叶醇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 【详解】

A 、C 3H 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62

229C H +O 3CO +3H O 2

点燃

;C 3H 6与CO 2的关系式为1:3,即1mol C 3H 6生成3mol CO 2;

B 、同理

C 2H 4与CO 2的关系式为1:2,即1mol C 2H 4生成2mol CO 2; C 、同理CH 4与CO 2的关系式为1:1,即1molCH 4生成1molCO 2;

D 、同理C 与CO 2的关系式为1:1,即1molC 生成1molCO 2。 故C 3H 6燃烧生成的CO 2质量最大,故选A 。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小苏打受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故A正确;

B、增白剂一旦进入人体,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剂量达到一定程度还可能使人体内的细胞发生变异,成为潜在的致癌隐患,故B错误;

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C错误;

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故D错误。

故选A。

3.D

【解析】

【详解】

A、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所以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选项A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花中具有香气的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周围环境中的结果,选项B正确;

C、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所以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小,因此不易被压缩,选项C正确;

D、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而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因此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选项D不正确。故选D。

4.D

【解析】

【详解】

①纯碱中含有CO32﹣,利用碳酸根遇酸会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酸不反应,可选择醋酸完成;

②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氢氧化镁都能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物可以除掉,可选择醋酸完成;

③蚊虫叮咬后释放出蚁酸,可用碱性溶液进行中和止痒,可选肥皂水完成;

④检验厨房内CO是否过量,要用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在厨房中无法完成;

⑤检验鸡蛋壳能溶于醋酸,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物,可以完成;

⑥检验天然水是否为硬水可用肥皂水,其中如果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硬水,可以完成。

故选:D。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冰块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黄金铸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B

【解析】

【详解】

A、应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不是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可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且溶液是浅绿色,木炭不和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显蓝色,故可以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符合题意;

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会将二氧化碳除去,故不能用生石灰干燥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

D、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检验有水生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活塞开始停留在“100”刻度处,充分反应后活塞最终停留在“80”刻度处,说明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压强变小,发热剂与氧气反应不产生气体,故A正确;

B、反应放热,读数是冷却后,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B正确;

C、体积约为5mL 的发热剂放入针筒中,反应前空气体积为95mL,消耗的氧气体积为20mL,实验测得空气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0mL

100%21.1%

95mL

?≈,故C不正确;

D、实验中应不断转动针筒,使发热剂与空气充分接触,充分反应,故D正确。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既利用了其物理

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解析】

【分析】

pH=10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或物质间两两反应的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详解】

A、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能共存,且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故A错误;

B、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B错;

C、三种物质之间不会发生反应,也不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所以在溶液中可以共存,故C正确;

D、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水而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在溶液中若物质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共存,pH=10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此题的隐含离子是氢氧根离子。。

10.C

【解析】

【详解】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B、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做饭有烟,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C、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而合金的熔点是比组成它的纯金属要低的,选项错误;

D、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蕴含着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选项正确。

故选C

11.C

【解析】

【详解】

A 、反应22Co 2HCl CoCl H +=+↑,而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说明钴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选项错误;

B 、根据氯化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钴和氯化钠,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可推出氢氧化钴为沉淀,选项错误;

C 、反应22Co 2HCl CoCl H +=+↑①,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反应

()22CoCl 2NaOH Co OH 2NaCl +=↓+②,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

选项正确;

D 、氢氧化钴能与酸性溶液反应,而氯化氢遇水即形成盐酸,氢氧化钴能与氯化氢发生反应,不能使用氢氧化钴干燥氯化氢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12.C 【解析】 【详解】

A 、淀粉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B 、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C 、碳酸钙中虽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被看做无机物,故选项正确;

D 、蔗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1)长颈漏斗

(2)①A 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E 中导气管口应接近瓶底(①②所填写内容可互换) (3)CO 2(或O 2)

(4)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

试题分析:(2)①A 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②E 中导气管口应接近瓶底,否则收集的气体不纯;

(3)C 装置属固液在常温反应的发生装置,E 是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组合装置可用于制取和收集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

(4)装置B 中可把固体放在隔板上,当打开止水夹时,发生反应,关闭止水夹时,固体液体分离,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14.4222CH +2O CO +2H O 点燃

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解析】 【详解】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2

22CH +2O CO +2H O 点燃

。气体的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用燃气灶加热冷水,当温度未达到沸点时,水中溶解的空气会逸出,则可以看到有小气泡冒出。故答案为:42

22CH +2O CO +2H O 点燃

、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15.B K 2S 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 调大 【解析】 【详解】

(1)动物毛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由于蚕丝的化学成分与动物毛发相似,则蚕丝富含蛋白质,故选B ; (2)黑火药是由硝酸钾、硫黄和木炭等组成,共含钾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硫元素与碳元素五种元素;由化学方程式为S+2KNO 3+3C=X+N 2↑+3CO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相等, N 、O 、C 的原子个数前后相等,

而反应物中有S 、K 元素,生成物中应一定有S 、K 元素, 则X 中含有S 、K 元素,

反应前共1个S 原子,共2个K 原子, 则X 中共1个S 原子,共2个K 原子, 又X 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X 的化学式为K 2S ;

(3)打开汽水瓶冒出大量气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4)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是由于燃气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以利于燃气充分燃烧。

答案为:(1)B ;(2)K 2S ;(3)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 (4)调大。 16.煤 石油 电 4 SiO 2 吸附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航空煤油是直升飞机的燃料,它是石油炼制的产品。

(2)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4=2+8+x ,x=4。元素的正化合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硅的最高正价为+4价;氧元素显-2价,最高正

价氧化物化学式为SiO 2。

(3)人们出行经常戴口罩,是利用口罩中填充物为活性炭,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有害物质等。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锥形瓶 2KClO 3 2MnO 加热

2KCl+3O 2↑ ② ④(或⑤) b 8.8g 。

【解析】 【详解】

(1)装置①中仪器a 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

3

2MnO 2KClO 2KCl+3O Δ

↑ ,该反应为

固体加热型,应选择②作为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应选④或⑤作为收集装置。故填:2

3

2MnO 2KClO 2KCl+3O Δ

↑,②,④(或⑤)。

(3)硫化氢(H 2S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应该长管进短管出,故填:b (4)解:设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

3

2227344100g 14.CaCO +2HCl=

CaCl +H O +CO 6%

x

?

73100g 14.6%=44x

? X=8.8g 故填:8.8g

18.AE 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④②③⑤① 压强 继续加稀盐酸 (将试管向下移动;插入石灰水的导管向上提拉一下;倒出一些石灰水) 【解析】 【分析】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详解】

(1)实验室用固体制取并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需要加热,故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E 。

(2)①做铁丝燃烧时,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或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炸裂瓶底,故X 是水。 ②做木炭燃烧时,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故X 是石灰水。

③做硫粉燃烧时,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X 最好是氢氧化钠溶液。

(3)用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有: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打开装置,加入石灰石、加入稀盐酸、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②③⑤①。

(4)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倒入稀盐酸,看到发生装置中有气泡,但试管中没有气泡,这说明发生装置内压强小,在维持原装置和试剂不变的条件下继续加稀盐酸,才能使试管内产生气泡。 【点睛】

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有: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打开装置,加入石灰石、加入稀盐酸、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18:3:4 4g 【解析】 【分析】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它的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详解】

(1) 荷叶中含有顺-3-乙烯醇(化学式为C 6H 12O)青叶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112):(116)18:3:4???=

(2)25g 青叶醇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16

25g 100%4g 126+112116

???=??+?

【点睛】

=100%??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初中化学实验实验基本操作教案

2、将白纸折叠成纸槽,从试剂瓶中取半药匙铜绿放到纸槽上, 将纸槽小心地送至干燥洁净的大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 起来。3、将铜绿平铺于试管底部,管口梢向下倾斜固定于铁 架台上,先来回移动酒精灯预热试管,然后集中于有固体物 质的部位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课 堂 小结 1、药品的取用 2、酒精灯的使用和镁条的燃烧 3、物质加热 作 业 设计 完成实验报告 板 书 设计 1、取用锌粒。 2、量取2毫升稀盐酸。 3、酒精灯的使用和镁条的燃烧 教 学 反思 通过实验让学生操作,掌握药品的取用方法和酒精灯的使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学科组化学主备人执教人 课题 1、实验基本操作课型新课授课时间 2019年9月6日 教 学目标1、初步学会酒精灯的使用、药品的取用以及加热等实验操作。 2、学习观察、表述、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 重点 碱式碳酸铜的分解、药品的使用 教学 难点 碱式碳酸铜的分解现象、酒精灯的使用 教法 学法 实验操作及归纳 教学仪器 药品:铜绿、稀盐酸、镁条、锌粒、酒精。 仪器:酒精灯、坩埚钳、镊子、铁架台、试管、药品、石棉网、量筒、滴管、研钵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修订、增减实验1药品的取用 1、取用锌粒。取1支干燥洁净的试管, 将试管横放,使用镊子将锌粒放到试管 口,然后慢慢竖立试管,使锌粒缓慢滑 到试管底部。 2、量取2毫升稀盐酸。取10毫升的量筒1只,将试剂瓶中的稀盐酸倒入量 筒中,在接近2毫升刻度时,放平量筒,然后用滴管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 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 持水平。 3、将稀盐酸倒入盛放锌粒的试管内,振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 象。

初中化学微课比赛

化学微课评选活动的通知 为进一步深化化学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初中化学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一线初中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研究,决定参加宜宾市初中化学微课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展示。 二、参加人员 初中化学教师。 三、微课的设计制作及推选要求 1.设计制作要求 (1)微课所涉课题可自行选择初中化学教材相关内容,也可参考微课知识表(见附件1)。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学习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媒体设计与教学深度融合,能让学生高效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水平,教学反馈与评价设计能有效测评学习活动效果。 (2)微课视频应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真实反映教学情境;微课课件片头应显示课题、作者(仅限一人)和单位;视频格式为常见格式,建议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480;每课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20M,视频时长最多不超过10分钟。 (3)微课的应用说明详实,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2.任务及相关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本次微课评选活动,要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结合起来,要广泛发动学校的初中化学教师积极参与此项活动。 (2)本次活动单设中学需至少上报1节微课视频,其余 学校可积极自愿上报。请各校将制作的微课视频及微课设计与应用表于20XX年5月6日前报县教研室。 (3)本次活动设县一、二、三等奖,教研室将组织专门人员对收到的作品进行认真评审,评审结束后将推荐优秀作品到市参加评选。 附件:1.微课知识表(供参考) 2.微课设计与应用表 教育局 年月日 附件1 微课知识表 九年级上章节名称内容 绪言初中化学学习之旅化学学科方法指引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 彩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大纲 ××××××××化学与化工学院 二〇一三年七月

2.大纲正文格式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学科基础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学时学分:总学时 96 总学分 3 实验学时 96 实验学分 3 应开实验学期一~二年级二~三学期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它即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及分光光度法。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达到下列要求: 1. 了解分析化学试验在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 树立量的概念,掌握分析化学试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3. 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设计分析方案,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作风以及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操作;学习并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操作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学会运用误差理论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找出严重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可靠。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适用专业: 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制药工程; 四、主要仪器设备: 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电炉、烘箱、漏斗、马弗炉、瓷坩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容量瓶、烧杯、试剂瓶。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为单独设课,所以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该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材中给出相关的实验内容,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任课教师向学生讲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后,方可进行实验。 3.实验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2.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3.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4.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处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药品的取用。 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难点 1.药品的取用。 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 四、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 集气瓶(气 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 器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1.试管 (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玻璃棒 (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化学实验教案

化学实验教案

通榆县新发学校 教案学部:中学部

学科:化学 任课教师:马志强 授课班级:九年一班 授课年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通榆县新发学校教导处制

教案编写说明 一、编写原则 1.教案编写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1)明确地制订教学目标,具体规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合理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3)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学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2.教师应在学期提前备出一周课,平时提前备出两节课,并在每次授课时携带教案授课。 二、编写说明 1.“授课时间”、“章节名称”必须填写。 2. “教学目标”:依照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熟悉、了解的要点。 3.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它的突破是一节课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4.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5.“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包括讲授法、现场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6.“课程资源准备”:包括教具准备、多媒体或电子教案准备、教学参考资料等内容。 7.“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本次授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板书设计)、时间分配、教学模式(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等设计内容。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2019.1《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A08153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化学专业)。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 二、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即是一门独 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 为定量分析实验,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树立“量”的概念,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培养学生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良好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30%)、加平时实验综合成绩(70%)为实验课程总成绩。 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平时实验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纪律考勤等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报告40%: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应包含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化学实验课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课教学论文 一、试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广泛意义 不论是从人类认识规律,还是从发展学生家长的智力与能力、培 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培植和方法论、来判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等角 度来看,化学实验都具有十分关键性的作用。一个概念的形成,常常 需要一个演化过程。从实践出发,首先获得一种感性认识,然后经过 分析、概括、推理,慢慢形成了一个基本概念,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 断得到发展、完善。因此一个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化学语汇也 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教师须要科学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无疑会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同样,通过化学实验可以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入地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在帮助学生进一步 消化和所学的化学知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实验教学还是智 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两项措施。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的原理改进 无机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 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理论的感性认识,并通 过抽象思维形成理性认识,而通过实验又可以验证和巩固概念、理论, 使之发展和深化。临床实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培养学生立论、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陶冶思 想情操都具有非常极其重要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实 验教学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自发进行的,要靠教师引导、启迪,逐渐培 养而成。首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在高分子实验中的作用及提 高观察能力的意义,要经常要求学生预先做好观察的准备,提出明确 的观察战斗部队,实施进行观察的计划,掌握所必须的具体方法。这 样不利于启发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提高了观察的效率,并使 学生的智力技能在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配合下迅速提高;其次是教师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 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 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 个、玻璃片4 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 瓶空气和1 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Q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O 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 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分析化学实验课教案

安全教育;仪器的认领、洗涤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地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分析方法。 2.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 3.确立“量”、“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通过自拟方案实验,培养综合能力。如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与证明,观点的表达与讨论;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意识。 5.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培养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要求: 1.课前必须认真预习。通过预习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数学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做好必要的预习笔记,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集中精力做好实验。实验中要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利用所学理论解释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保持实验台面整洁。学生到实验室后,可利用上课前的时间将实验要用的仪器准备好,并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台上。实验进行时,也要始终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将仪器及所需要的试剂摆放整齐有序。 4.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测量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专用的、预先编好页码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记录在其他任何地方,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5.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本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原始记录、实验结果(列出计算公式)。简要地用文字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方法及原理,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步骤,把实验数据用文字、表格或图行表示出来,并根据实验要求计算出分析结果。最后对实验教材上的思考题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注意节约使用试剂、滤纸、纯水与自来水、电等。实验结束后,应马上清洗自己使用过的玻璃器皿,整理实验台面,并把自己用过的试剂、仪器归位。离开实验室前,要进行安全检查,认真清扫实验室,最后检查水电等开关是否关好,关好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7.每次实验不得迟到。迟到超过15分钟取消此次实验资格。因病、因事缺席,必须请假。 三、清点仪器: 对照“仪器清单”,核查各类仪器的规格、数量、质量。首先在实验室内“多退少补”,互相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制取二氧化碳的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原理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检查气密性,动手制取二氧化碳 3、认识复分解反应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 教学用具: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止水夹,集气瓶,毛玻片,火柴,酒精灯 新课 板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一演示实验 (1)在锥形瓶中加入几块石灰石,把燃着的木条伸到玻璃导管末端,观察木条有没有熄灭? (2)再打开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把燃着的木条伸到玻璃导管末端,观察木条有没有熄灭? 板书:碳酸钙 + 盐酸氯化钙 + 二氧化碳

提出实验室还有其他两种方法制取氧气 板书: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二,提问:制取氧气的装置怎样来设计? 两种发生装置和三种收集装置的选取非常重要。(小黑板展示) 请同学们自己来选择并说明理由 演示制取氧气,同时附上步骤 板书:步骤 1 检查气密性 2装入药品 3 固定装置 4 加热 5收集 讨论: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试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 试管口塞棉花的原因? 导管伸入发生装置少许的原因? 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的原因? 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探讨。对一些方法和步骤还比较陌生,有时还不知所措。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指导和提示。同时,随时要紧扣本节教学目标,落实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课前的准备要充分,特别是实验的准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怀疑勇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制取氧气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制取气体,对学生要求规范的操作对以后的实验教学很重要。在实验中学生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并能按规定操作制取氧气。结合氧气的性质对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

九年级化学微课设计

九年级化学微课设计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九年级化学元素及其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微课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一些元素及其符号,深刻理解元素意义及其符号的意义。了解质子数与元素的关系。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过程方法: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与方法。 3.情感价值:理解物质的统一性,知道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 二、探究学习 1.默读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和书写。 2.找资料理解元素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常见元素的书写和意义。 四、探究讨论法 五、课堂学习 一、引入 某品牌矿泉水标有:硒,锶,……(单位:mg/ml)这里的硒、锶指的是原子、元素还是什么 学生交流:生活中你还听到哪些有关元素的知识 二、师生互动 共同讨论:人类对元素的认识历史。世界是物质世界,所有物质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学生讨论:氧原子是一个总称,为什么还有元素这个总称 小结:1.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为1,这样的原子叫做氢原子。2.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可以不同。 1.元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反思升华: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什么 2.元素的分类 投影常见元素的名称,引导学生对元素分成三类。 3.元素的写法、读法 看看元素周期表,在前面的学习中,你知道哪些元素是否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4.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元素(2)表示一个原子 些是纯净物在纯净物中,谁只含一种元素 提问:同学们想知道现在的元素有多少种吗请打开书翻到元素周期表,说说看元素有多种金属元素有多少种,在周期表的什么地方非金属呢 讲解: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目前知道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他们组成了三千多万种不同的物质。 六、课堂评价练习 1.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都正确的是() A.炭C B.钠Ne C.贡Hg D.铝Al 2.某药品书上标有“含碘150mg,含镁65mg”,这里的“碘,镁”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离子 3.属于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Ba Mn He Mg H O D. Hg Ba He Mg 4.写出符号的含义:H ( ), ( ),2H ( ) 5.写出化学符号:四个氖原子()钙元素( ) 两个硫原子() X个氧原子()

新乡医学院 有机化学 实验课教案首页.

新乡医学院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年月日

实验 樟脑的还原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NaBH 4还原樟脑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 了解薄层层析在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用NaBH 4还原樟脑得到冰片和异冰片2个非对映异构体。由于立体选择性较高,所得产物以异冰片为主。冰片和异冰片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两者极性不同。 NaBH 4H OH H OH +樟脑异冰片冰片(龙脑) 色谱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份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通过色谱速度不同,从而使各组份完全分开的分离方法。薄层层析是是色谱法中的一种。 三、试剂 2 g (0.01 3 mol )樟脑,1.2 g (0.032 mol )硼氢化钠,20 mL 甲醇,25 mL 乙醚 四、实验步骤 1. 樟脑的还原 在50 mL 圆底烧瓶中将2 g 樟脑溶于20 mL 甲醇,室温下小心分批加入1.2 g 硼氢化钠,边加边振摇。必要时可用冰水浴控制反应的温度。当所有硼氢化钠加完后,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回流至硼氢化钠消失。冷却到室温,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40 g 冰水的烧杯中,充分冷却,抽滤收集白色固体,用冷水洗涤数次,晾干。将固体转移至100 mL 洁净的锥形瓶中,加入25 mL 乙醚溶解固体,然后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干燥。干燥后将溶液转移至预先称好的50 mL 锥形瓶中。在通风橱中蒸发溶剂,得白色固体,产量约为1.2 g ,熔点212 ℃。 2. 产物的鉴别 取一片5×15 cm 的薄层板,分别用冰片、异冰片、樟脑和樟脑的还原产物的乙醚溶液点样,置于层析缸中展开。取出层析板,待薄层上尚残留少许展开剂时,立即用另一块与薄层板同样大小并均匀地涂上浓硫酸的玻璃板覆盖在薄层板上,即可显色。将4个点的R f 值对比证明樟脑已被还原成冰片和异冰片。也可用溴化钾压片做产物的红外光谱。

九年级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B、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的过程以及教师演示的有关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相互交流协作能力。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与之有关的化学问题。 C、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的探究、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勇于动手,积极参与的精神。(3)通过二氧化碳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有关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评价标准: 本节课首先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入课题,然后以氧气的实验室制备过程为线索,引导学生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思路和方法,并依此为序引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再通过学生探究,教师引导总结出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装置、收集方法以及验满和检验的方法,最后以自然界的碳循环为引擎,引导学生关注温室效应,增强环保意识。在整个教学进行过程中穿插教师提问、学生的思考与讨论等活动,提供给学生完成任务及合作交流的的空间和时间,让问题层层深入、思维环环相套,使整节课内容直观、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脑海,转化为学生的内力。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为优秀,有实验现象或是不出实验现象,

初三化学微课设计方案

初中化学微课教学设计 本微课名称初中化学《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知识点描述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是本课题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定量探究中“主角”。 知识点来源□学科:九年级:化学 基础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类型□讲授型□问答型□启发型□讨论型□演示型□联系型□实验型□表演型□自主学习型□合作学习型□探究学习型□其他 适用对象学生:本微课是针对本学科平时成绩多少分的学生? □40分以下□40-60分□60-80分 □80-100分□100-120分□120-150分 教师:□班主任□幼儿教师□普通任课教师□其他其他:□软件技术□生活经验□家教□其他 设计思路 学生对此部分内容,定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难以在头脑中形成科学的认识,在微课中采用若干个有梯度的小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最后突破此难点。 教学过程 内容画面时间 一、片头(20秒以内) 内容:您好,这个微课重点 讲解《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 测定》 第1张PPT20秒以内 二、正文讲解(4分20秒左 右)第一部分内容:情景展示 装置、原理的介绍 第 2 至 3 张 PPT 30 秒 第二节内容:拓展延伸 实验装置的改进与误差分析 第 4 至 4 张 PPT 30秒

第三节内容:典例分析、能力提高第 5 至 8 张 PPT 220 秒 三、结尾(20秒以内)内容:这一讲的内容就到这 里,希望通过本讲的学习能帮 到你,谢谢,再见。 第 8 至 9 张 PPT 20秒以内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由于受微课的限制,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且不能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通过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分解能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的信心,防止分化。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Analytical Chemistry) 徐州医学院生药学教研室 2005.2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2005版)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独立开课、独立考核 适用专业:药学专业(本科,含医院药学方向) 考核方式:主要分为操作考核(30%)、卷面考核(40%)、提交实验结果(30%)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其理论的学科,是药学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及从事药学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总学时174,其中理论教学学时90、实验学时84。实验类别为验证性、探索性及示教性,实验个数共20。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李发美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4年2月 参考书: 编著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次出版年月 自编教材分析化学实验 李发美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4年2月 钟文英分析化学实验东南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0年8月 实验一分析天平与称量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正确使用天平。 2、掌握直接称量、固定重量称量和减重法称量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 1、直接称量法 2、固定重量称量法 3、减重称量法 四、学时: 6时数。 五、主要仪器设备: 分析天平、称量瓶 六、实验中注意事项: 1、称量时,不能将称量的药品、试剂直接放在天平盘上。 2、开始试称,为了尽快达到平衡,选取砝码应遵循“由大到小,中间截取,逐级 实验”的原则。试加砝码时,半开天平升降钮进行试称。对电光天平,要记住“指针总 是偏向轻盘,光标总是向重盘方向移动”,这样就能迅速判断左右两盘谁轻谁重。

初中化学微课设计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微课设计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 式 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微课设计——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能够根据反应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体会化学语言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规范使用化学语言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尊重客观事实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三、教学策略:用磁吸卡片的方法在黑板上摆出模型,并说出这样摆的理由,并用化学符号表示上述模型,以增强学生对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个原则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什么叫化学方程式? 【学生】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看图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提问】表达式中的CO2能否随便写成SO2或者其它的呢?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你如何用实验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确实生成二氧化碳?【学生回答】往木炭燃烧后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教师】因此,书写方程式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或者凭空想象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化学式。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第一个原则。 【学生】阅读课本99页,找出书写方程式应遵守的第二个原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追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C + O2 CO2 和H2 + O2 H2O这两个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不符合,有什么办法能使得式子左右两边各种原子的个数都相等?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板书

电子天平的使用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电子天平种类:按量程分(100克,200克,1000克。。。),按精度分(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1、水平调节 2、预热(一般至少30min) 3、开启显示器 4、校准(定期) 5、称量 6、关闭显示器。若当天不再使用,关掉电源,清扫天平。 二、称量方法 1、直接称量法 适用于一些性质稳定、不沾污天平的物品如表面皿、坩埚等容器的称量。称量时,直接将其放在天平盘上称量其质量。 2、固定质量称量法(增量法) 对于一些在空气中性质稳定、不易吸潮而又要求称量某一指定质量的试样,通常采用此法称量。 3、递减称量法:称量瓶 若称量试样的质量不要求固定的数值,而只要求在一定质量范围内,可采用此法称量。此法适用于易吸水、易氧化或易与CO2作用的物质。 三、注意事项 1. 称量物不能超过电子分析天平负载, 不能称量热的物体,有腐蚀性或吸湿性物体必须放在密闭容器中称量。 2. 称量前应检查电子分析天平是否正常, 是否处水平位置,如不水平,在使用前调整水平仪气泡至中间位置,否则读数不准。 3. 电子天平应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预热,一般要求30分钟以上。 4. 称量时应从侧门取放物质,读数时应关闭箱门以免空气流动引起天平摆动。前门仅在检修或清除残留物质时使用。 5. 称量完毕,应检查天平电源是否是否切断, 边门是否关好. 最后罩好天平, 填写使用记录。 6.同一个实验应使用同一台天平进行称量,以免因称量而产生误差。 7. 经常保持天平内部清洁,必要时用软毛刷或绸布抹净或用无水乙醇擦净。 要求:熟练掌握递减称量法 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实验原理 NaOH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配制。即先配制近似浓度,再用基准物质进行标定。常用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有:邻苯二甲酸氢钾(KHP)、草酸。本实验采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P)作为基准物质标定NaOH溶液。其标定反应为: KHC8H4O4+NaOH = KNaC8H4O4+ H2O 滴定产物为KNaC8H4O4,溶液呈弱碱性,可选酚酞(8.0~9.6)作指示剂。 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无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 二、实验步骤

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案目标 1. 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 通过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加深对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有关物质性质的认识。 4. 知道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的基本保障,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案重点 1. 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案难点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案准备 学生:预习教科书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案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学习化学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室, 1 / 8

首先去认识一些常用仪器吧! 二、新课教案 常用仪器的分类。 常用仪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常用仪器(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用仪器(存放药品的):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几种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1. 试管 (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溶解少量固体。③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②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④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 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 烧杯(烧瓶、锥形瓶) (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①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②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4. 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一查二看三禁止):①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温度)。②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汽易引起爆炸)。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禁止用嘴吹熄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防止气 2 /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