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
浅谈乡镇中学作文教学的矛盾与对策

浅谈 乡镇 中学作 文教学 的矛盾 与对策
罗绍武 ( 广西宜州市安马 中学 , 西 宜州
5 60 ) 4 30
摘要 : 作文训练是 一项创造性的综合能力的训练 , 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仅表现 于表达 能力和 写作技 巧上 。 而且 还包括知识、 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 语 这就决定 了 文教学 中 作 存在 着师生双边活动的诸 多矛盾。 关键词 : 乡镇 中学 ; 作文教 学; 学生 中图分类号 :62 G 3. 0
观察是获取 生活实感 、 写作文章的先决条件 。细心 的观察 , 能为学生提供丰 富多样 的写作材料 , 描写更 使
与写作需要广 阔而又丰富的生活素材的矛盾 我们 知道 , 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人脑 反映的产物 , 客 观事物存 在于多姿多彩 的社会生 活 ,写作需 要学生从 广 阔而又丰富 的现实生活 中选取 能表 现作文主题 的生
生活素材写成一篇具有 真情实感 的观察 日记 ,让学生 当范文收集 , 或者在班上展 出。另外 , 以通过 朗读优 可 秀作文 , 收集与学生相近或相似 的生活素材 , 将生活素 材仿写成读 书笔记在班 上交流或展 出,帮助学生积 累 生活素材 , 解决作文无 “ 可写之难 。 物”
二、 乡镇 中学学生读 书少 、 词汇量 少、 言表达 能 语 力差 与作文 需要 有丰富语 言材 料和较好的表达 能力的 矛盾
一
时还会 出现有 口说不出的 现象。 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读 书少 , 汇量少 , 言表达能力差 的表 现。 由于种种原 词 语 因, 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大学 生就业难 的问题 。 于此 基 种原 因 , 农村早就刮起 读书无用论之劲风 。 在这股劲风 的狂扫下 ,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读书 时就混 日子 , 到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方法多元化

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方法多元化摘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贯彻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有力措施。
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课本的写作示范与学生的实际等一切资源,才能在全方位、多层次、有目标的作文训练学习之后逐步形成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示范实际层次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090-01作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贯彻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有力措施。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提高学习效率……”这从语文教学上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面对现实生活,以各学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在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课标在写作要求中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样,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它确切地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来源,是表达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而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渗透与促进的,语文教学中所提出的基础理念是包含为学生写作提的供范例,而作文教学的要求是明法则,画出规矩,两者组合天衣无缝,然而现实的中学语文教学粉碎了它的绝妙的组合关系,单一强调某一方面,甚至走上缘木求鱼之路,每年中考农村学生吃亏最大的就是作文。
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陷入泥沼,以至于拖累农村语文教学的发展。
要改变这现状,要求作文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一改过去的作文教学观,分层次、分目标,循序渐进的多元化训练,就一定会走出困境的。
1 要结合课本中的范文进行作文示范教学写作过程是有“想”而作,是有创作愿望而后诉诸于笔端。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本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各方面的积累,如情感积累、词语积累等,在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出表达的愿望,有会产生诉诸于笔端的需求了。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模仿训练、自由练笔、读写结合等克服作文教学弊端的方法和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弊端客服方法目前,我国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学作文教学发展至今,其弊端愈见严重。
这种弊端导致了中学作文教学的艰难进行,体现为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写作出现了方向性的困惑。
从根本上说,文章是什么?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会写文章?学会写怎样的文章?这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我们究竟弄清了多少,还很难说。
可以说这是作文教学的一种贫困状态。
这种状态给我们带来了对这些根本问题的怀疑与困惑。
在呼唤素质教育以及知识经济时代来临这些大环境下,针对令人尴尬的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不仅要弄清“中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更要探索走出这个困境的办法,只有把准了方向,克服了弊端,中学作文教学的前景才会出现辉煌。
一、中学作文教学的贫困现状分析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于写作思维特性的研究还不够,更没有拿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对策来。
具体表现在:1.忽视了写作对象复杂性的研究写作思路的对象是人以及那些直接与人发生着关系的现象和事物。
在社会与自然构成的这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庞大的网络中,把一人作为思维对象简直可以说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
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思维主体无论如何不能够让思维对象的多维性与多变性尽符合于他的研究与探讨,认识和揭示这样复杂的对象对于成熟的完善的思维机能来说,其艰难程度就更大了。
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于社会、家庭、学校中的一些现象和事物,虽然熟悉,却难以洞悉其本质特点,更不知如何将复杂的对象条理化,因而总是令人遗憾的舍弃那些有价值的材料,而经验性地胡编乱造,甚至用一些旧的套路来写一些写烂了的题材。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表象,而没有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本质,总是错误的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于是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语文教学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教育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知识性、人文性、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在这四个方面是实用性最强而又存在问题最多的,尤其表现在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中。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笔者在甘肃的一所农村学校任教十多年,深感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之低,作文教学的无序甚至可有可无。
初二的学生,作文水平和小学三四年级的差不多,叙事就是记流水账,空洞无物、题材陈旧;写景、抒情干瘪无力;立意构思毫无新意;标点乱点,段落胡分;更有甚者抄袭优秀作文应付了事……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教师方面,教师布置作文题目,纸上谈兵地对构思、立意、技巧等做一个“总体”指导,而后让学生写,交上来完成作业式地批完了事。
如此,学生怕写作文,教师疲于改作文,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
二、农村中学生写作水平低的原因1.小学作文教育的偏差。
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一部分教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期待过高,以自己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学生的作文,总觉得学生的水平太低;另外,他们又不能俯下身子手把手地对刚刚开始写作的学生进行示范和指导。
久而久之,教师失去了耐心,觉得学生差;学生没有养成热爱写作的习惯,觉得作文枯燥无味。
由于这样的偏差,不但没有打下好一点的写作底子,就连错别字满篇、乱点标点、一段写到底的毛病都没有改掉。
2.农村中学作文教育的功利性。
上述水平的小学生升入七年级,中学的语文教师不从实际的作文水平出发确定作文的目标,选择教学的方法,越发使得作文教学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泥潭。
而更让人忧心的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表现出严重的功利性:一方面,家长与社会都把重点高中的升学率当作评价学校、教师的唯一标准,数、理、化、英是宠儿,语文被边缘化,作文教学自然也就备受冷落;另一方面,中考作文的阅卷方式是字数够,字写得好,便可得高分。
这些直接使得作文教学被淡化,甚至从语文教学中彻底消失。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摘要:农村初级中学的作文教学面临着基础薄弱、积累不足、资源匮乏等诸多不利因素,长期以来,存在着写作模式化、依赖性强的问题,一直处于下笔难、创新难、疲于应付的状态,结合实际教学经历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作文;情景;辩论;取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是首先要做的。
一、创设情景法大多数农村学生一提到作文,未知题目先发愁,究其原因是对作文不感兴趣,往往是因为不知该写些什么,不知怎样才能写出让人满意的作文,还有部分学生急急翻出范文逐一搜索,找出同类项准备移花接木,所以我认为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得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
众所周知,写一篇应用文对学生来说十分不易,我曾经一次训练学生写说明文,就采用了实物教学,课堂中,我带进了两只热水瓶,板书题目后,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两只热水瓶,在外观上的不同之处,讨论后,我让他们写第一段,从热水瓶的外观或种类谈起,接着我让一名学生将此热水瓶大卸八块,他拔下瓶塞,拿掉底座,拆下外壳……每拆一部分,我都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作用,或者它的样子像什么。
如此演示完毕后,学生对热水瓶的构造已了如指掌,根据物理知识,又知晓它的保温原理,没等安装完毕,学生们已纷纷动笔,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全没有平日那种“咬破笔杆子,吐不出半点字”的痛苦与无奈。
所以,给学生一个直观形象具体的构思环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就地取材法发生在身边的事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对亲耳所闻、亲眼所见得来的素材,往往津津乐道,情有独钟,教师如果合理利用这些材料引导学生作文,避免命题成规定话题,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即使平时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学生也能超越自我,创造奇迹。
我村一老人,生有六个儿子,如今年老体弱,生活无法自理,却无人赡养,老人无奈之下,一纸诉状将六个儿子告上法庭,弄得沸沸扬扬,对此,我有意安排了一次诱发写作的训练。
浅议农村地区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以西和县长道镇大柳九年制学校为例

浅议农村地区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以西和县长道镇大柳九年制学校为例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村地区中学语文课堂体系进一步完善,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中学阶段作文教学存在理念落后等问题,直接制约着该地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因此,提升广大农村地区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革新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运用个性化的理念,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作文教学,对于改善农村地区作文教学的现状、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有着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地区;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对策与城区的语文作文教学相较,农村地区的作文教学存在明显的不足。
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与文化修养普遍偏低、教学方法陈旧,导致学生惧怕作文、作文缺乏个性与创新、内容与情感脱离实际等众多问题。
笔者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长道镇大柳九年制学校为例,对农村地区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以下对策,以期提高本地区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进而实现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长效和均衡发展。
一、树立个性化的作文教学理念新课标阐明“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1]等论述体现了作文教学的个性化理念。
个性化的实质就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作文教学的生命。
因为主体认识的不同,学生作文内容与风格也就不尽相同,这也即个性化的作文。
我们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我们要把学生的个性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2]而命题作文从一定程度上说不符合中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的规律,加大了农村地区中学生作文的难度。
因此,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应先破除对命题作文的迷信。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命题作文只是个不得已的办法,不是合乎理想的办法。
”[3]个性化的作文教学还应包括开放的作文课堂。
作文教学不该局限于对书本,语文教师要敢于创新,营造自由开放的作文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走出去”,开放学生的情感,开放作文的命题,给学生提供最大的空间和自由,美丽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作文空间和素材。
挖掘农村作文资源 拓展学生习作空间——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书难 , 教 教语文难 , 教学生 写作 文更难 ” 。长期 以来 , 由于受 诸多 因素 的影响 , 写作 成了困扰广大师生的一大难题。 教师觉得作文难教 , 生觉得作 文难 写。尤其 是农 村初 中更 学 是如此。农村的孩子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 他们难 以走 出家乡接触 外面的世界 , 因此 , 一些人便片面地认为农村孩子视野狭窄 , 思维 闭塞 , 孤陋寡 闻……学生作文没少写 , 老师也没少批改 , 可是学生 作文水 平就是提高不快。 “ 穷则思变 ” 在 长期与城镇 作文 教学艰难 角逐未果 的失败 , 中, 在苦苦探索农村 中学作文教学出路的过程 中, 使笔者认 识到 , 既然我们 的硬件设施 和学生的视野赶不上城镇学校 , 走他们 的路 难 以走通 , 那何不另辟捷径 , 掘农村 中学特 有的资源 , 发 走一条有 特色 的农村 中学作文教学之路 。 1 欣赏广袤的 自然风光 寻找美感 农村孩子长年与 山水 、 田园为伴 , 最贴近 自然 , E常的作文 在l 教学 中, 教师就应 当有 意识地 引导学生从 观察 自己身边 的事 物人 手, 在熟 悉的家 乡寻美 , 在取材 中孕育美 , 在写作 中表 真情 。为 此, 笔者专 门设计 了一些作文题 目, :门前的小溪》《 乡的小 如 《 、 家 河》 , 等 指导学生观察家 乡清彻见底 的小溪水 , 看水面鸭鹅 嬉水 , 写水 中鱼虾闲游 。然后将学生的习作 , 在全班进行交 流。因为做 过细致 的观 察 , 了真情实感 , 以大多数学生 写出的习作都较 有 所 先前生 动活泼 , 富有情趣 了。周婷婷 同学在《 精彩的乡村夜》 中写 道 : 晚的太 阳终 于顶不住那 沉重的夜 幕 , “ 傍 在昆虫和各种动物 的 催促 下 , 于被压 下 了地 平线 。但是太 阳神是 永远 都不会 屈服 终 的, 于是奋力 地甩下一 片多姿多彩 的火烧 云 , 气愤地 消失 了…… 渐渐地 , 夜越来越深 。这 时 , 昆虫和月亮开始 了黑夜奏鸣 曲 , 蝙蝠 和各种 昆虫便借着 昏暗的月光跳起 了华尔兹 。音乐会 和舞会 , 这 在 田野一是多么热闹呀 !小作者 以诗意 的笔触 , ” 描画出一个乡村 梦幻般 的迷人夜景 。有感而发 , 在写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山 水美 , 对家乡的热爱 , 激起 从而更愿意用手 中的笔来赞美家 乡, 造 成写作上的 良性循环 。 2 参加具体 的生产 劳动 感受真情 《 走进新课程 》 中提 到 :审查学生 在 E “ l 常活动 中以及为实 现 自己目标 的过程 中能够 获益的各种课程 资源 , 包括知识与技 能 、 生活经验与教学 经验 、 教与学 的方式和方法 、 情感态 度和价值 观 等方面 的各 种素材 。 “ ” 安排 学生从 事课外实践 活动应是 课堂教 学 的一项重要 内容 ” 。这里 明确提到 了“ 课外 实践活动” “ 、生活经 验” , 等 而这些对 于农村 中学学生来说 , 又有着得天独厚 的条件 。 安排学生参加力所能及 的劳动 , 在劳动 中交流情感 , 身体力行 , 领 悟劳动 的艰辛 , 获取最有感 受的写作 素材 。这样 , 以避 免虚构 可 故事 , 泛泛而谈 ,为赋新 诗强说 愁” “ 的作文现象 。 首先 , 写劳动艰 辛 , 民品质 。对于 当今农 民的后代来说 , 学农 不少孩子是“ 皇帝 ” “ 小 、小公主” 受千百年 旧思想影响 , , 年轻的父 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 出“ 门” 农 的夙愿 , 常常制止孩子到 田间地头 东跑西摸 。因此 , 许多学生写 劳动 , 往往就 只言 片语 , 写不实在 , 写不 出真情 实感 。翻地 、 浇水 、 施肥 、 插秧 、 等都是农村 常见 割稻 的农 活 , 动员学生主动参与这些劳动 , 认认真真地干一番 , 哪怕是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论文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于作文都有着自己的难言之苦。
本文针对造成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原因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便广大同仁指正。
关键词:作文原因观察积累兴趣在农村中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校组织看电影或春游活动,教师通知完,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活动结束后不知要不要写作文,若要写作文,我宁愿不去。
不少学生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这正应了一则对联:苦做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情愁理愁物愁景愁眉愁脸愁断肝肠。
好不容易“憋”出来了,却是老掉牙。
教师一提起改作文就头痛,只好硬着头皮随意改一通,学生作文水平无法提高。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是学生的原因。
由于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的新鲜事比较少,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
眼界的狭小,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课外阅读兴趣不高,学生的知识容量较小,于是作文时就出现了内容空洞,要表达的意义肤浅等特点。
是教师的原因。
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有些教师在上作文课时无视学生思维规律,不从实际出发,孤立的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给弄懵了;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求又过高,动辄横加指责,使学生灰了心,泄了气,以后提起作文就头痛;还有些教师根本不注重作文辅导课,布置一个作文题目就让学生写,学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或乱写一气,这样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是家庭的原因。
农村大多数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他们甚至这样认为,作文随便写都能得分,与别人悬殊不是很大,在作文上花太多的时间简直是一种浪费。
农村不是流行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受到父母的影响,孩子也就不太注重作文了。
总之,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语文成为最大的牺牲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红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新课标及《九年义务教育全日资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大纲》)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结合目前农村语文作文教育教学现状,对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作文现状创新优化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镇,作文教学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资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要求,中学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中学语文教科书具体体现了这些内容。
但是,目前,受学习环境、教学条件、升学率的压力等原因导致农村作文教育教学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一、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农村有着一大批致力于教育教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他们一辈子奋斗在工作岗位,不挺的探索,力图改变农村落后的教学状况,但由于农村各种资源先天性匮乏,加上农村教育思想、教育管理理念明显滞后。
(一)忽视作文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教学的功利性极强。
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后,小学升初中没有升学压力,很多家长老师都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
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差,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学习的概念。
在交通不便,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初一的学生连基本的拼音都不会拼,这是由实例的:
我的一个朋友在美姑(少数民族聚集区)教书,有部分学生初一了连汉语都讲不好,更不可能谈什么写好作文了。
但是到了初中,由于升学率的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把目光集中到几个重点培养对象上,把“有几个学生可以升入高中”作为选择学校、老师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中,作文教学首当其冲做了“牺牲品”。
只要字数够,管你内容与题目符不符合多少会得辛苦分的!
(二)不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结合
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注重作文教学的全盘考虑,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随手年来一个题目规定了字数就让学生写,或者按照现行语文教材编排的要求两周写一次作文,也不注重学生作文评改,谈什么人文性。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就是说诗这种题材,是因作者对当时所处的境况有所感,从内心深处以诗这种文艺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意思是说:文章一方面是反映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
这就是说,作文讲究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结合,无论是诗还是文,都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心理。
过多技巧的讲解反而会让学生反感作文,会敷衍了事。
二、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农村学生所受的文化熏陶少,农村作文教学不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作家或者当成作家来培养,卢安克在他的《跟孩子的天性合作》一书中提到:是他们不适合学校,还是学校根本不是为他们这些人开的?
这让我联想到很多农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学点知识,好像他们天生就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那种希望孩子多学点知识,长大出人头地的愿望远远超出了成立许多家长的那种功利心攀比心。
可是孩子们好像都不太懂事,学习成绩差,读到中途即便是刀子架在脖子上也不去学校,这是什么原因?或许更值得我们深究!是学校不适合孩子还是孩子不适合学校?农村教育的弊端值得深思:
1. 基础差自己不工整,错别字连篇,经常被老师批评的一无是处。
2. 生活单调,与书本知识脱节,学习枯燥,没有什么“博物馆”“动物园”“游乐场”
3.缺少课外读物,比如我们学校,双基检查是学校建了图书馆,从此里面的书籍就沉了陈列品,再没有更换过,灰尘厚得不想用手去碰一下那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没有活水,学生如何能写出好文章来?
4. 作文偏离生活,学生不喜欢写作,更不能表情达意。
语言运用能力差,言不及义。
三、优化作文教学,立足农村
1.整体把握教材,循序渐进,从七年级到九年级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应整体把握全册教材,将作文与阅读同步进行,融会贯通。
2.发现乡村之美,感悟农村生活片。
一滴汗水就是一首诗,一粒沙土就是一幅画,农村的自然风光就是作文最美的风景区。
3.注重生活场景,享受民风民俗,感悟乡村文化。
八年级教材中的《端午的鸭蛋》《云南歌会》就是最好的例文。
创新教学模式,感悟农村生活,增添作文活力。
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再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多创新,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村学生具体的生活场景,大胆写自己的生活,农村美好的生活需要师生共同发现。
我相信,农村作文教学会走出泥潭的,和谐农村,和谐自然,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是我们最好的作文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