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生长发育P30: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发肓则比较复杂,是指各组织、器官、系统在功能、技巧、心理、智力知方面的改变,是质方面的改变。

2.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P37: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

3.身体指数评价法P40:是根据人体各部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数学公式将几项有关身体发育的指标联系起来,以了解

童生长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答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活教育:指以人为主体,以人类的生活实践活动为内容,以教育为导向,研究人在与社会、自然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健康发展的现象以及规律,并对受教育者施以相应影响,最终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过程。 2、体育运动的量力性原则:是指在组织学前儿童进行身体锻炼时,教师应合理的安排和调节运动量。 3、提名法:根据某种人际关系标准,要求学前儿童提名几个同伴,标准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4、健康行为:即是健康相关行为。 5、整体健康理论:提出了四种健康影响因素,分别是: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以及医疗保健因素。健康可以理解为从原子、分子、细胞、组织系统到人的个体、家庭、社区和人类社会等系统内、系统间高水平的协调。 6、体育运动的保护性原则:是指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保护和安全监督,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7、合理膳食:是指不仅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而且各营养素的数量和相互比例也合适的膳食。 8、学前儿童体育: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体育活动的教育过程。 9、情景演示:是让儿童以表演的形式,思考和表现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做出行为对策的教育方法。 10、配对比较法:指根据某种比较标准,要求学前儿童对两两配对儿童的名字或照片,做出比较和选择。 11、行为练习:是指让儿童对已经学过的机能和行为进行反复练习,加深儿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二、判断举例说明题 1、个案研究法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错误,取样较小,影响推广 2、大部分学前儿童都具有多动症。错误,要区分清楚是否之真正的多动 3、对待孩子厌食,应当强迫孩子吃下去。错误,偶尔少吃一点不要紧 4、本课程所说的观察法就是控制观察。错误,既包括控制观察又包括自然观察 5、攻击性行为应当采用攻击性方法对待。错误,要耐心对待 6、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应当包括营养教育。正确

电大《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真题库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青枝骨折:由于儿童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就像鲜嫩的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儿童的这种骨折被称为“青枝骨折”,疼痛不如骨头完全断裂时明显,伤肢还可以做些动作,因此这类骨折容易被忽略。 2、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食物的污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以及噪声、恶臭、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的损伤。 3. 沙盘疗法:又称箱底疗法,是指给被治疗者提供一个沙盘,让被治疗者通过沙盘来呈现发生在个人内在或外在的世界状况。 4.采光系数:幼儿园各室窗户的透光面积与该室地面面积的比为采光系数。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确定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的原则包括整合原则、序列原则、均衡原则和可行原则。 2. 每位学前儿童占用桌面的长度约为(50~55)cm,宽度约为(35~50)cm。 3.2001年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四条幼儿园健康领域总目标,它表明了(身心和谐)、(保护与锻炼并重)、(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4.骨折的急救原则是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减轻疼痛,这种处理叫(固定)。

5.行为疗法的基本方法有惩罚、消退、塑造。 6.(椅高)指上身重量在椅面的着力点距地面的高度。 7.沙盘治疗的操作过程包括(指导语、记录和提问、分析)三个步骤。 8.学前儿童早操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 9.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0.三大产热营养素是指(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要求先判断正误,错误的要予以改正。) 1.“有自信心,也合群”不是评价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项标志。(×,是评价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项标志) 2.学前儿童的肌肉中所含的水分较成人少。(×,学前儿童的肌肉中所含的水分较成人多) 3.甲状腺素与机体的免疫机能有密切关系。(×,胸素与机体的免疫机能有密切关系) 4.幼儿看电视时,应把室内的灯全部关掉。(×,幼儿看电视时,应该有一定的照明,室内不宜太暗) 5.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不宜混合使用。(×,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后营养价值提高)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受测者在深吸气后能够呼出的最大空气量,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呼吸肌的力量和肺的容量及其发育状况 2.晕厥:晕厥是指因短时间大脑供血不足而失去知觉。常因疼痛.精神过度紧张.闷热.站立时间过久等引起 3.蛋白质的互补: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经混合,营养价值提高,这种情况称为不同蛋白质的互补。 4.优质蛋白质: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与豆类(大豆)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比较齐全,称为优质蛋白质,其营养价值及吸收利用率都比较高。 5.?易感者:是指机体内缺乏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病原体侵入后可能发病的人。 6.传染病:生物性病原体进入人体,破坏机体的平衡,并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流行,称为传染病。 7.?肥胖症:?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20~30%者为轻度肥胖症;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症;超过50%以上者为高度肥胖症。 8.徒手操:指是由身体各部位(上肢.下肢.躯干)互相配合做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举.振.屈伸.跳跃等动作所组成的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 9.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包括各种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具有锻炼身体,富于娱乐,丰富生活,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特点。 10.?游戏疗法是以游戏作为治疗的手段或方法帮助学前儿童处理恐惧.愤怒.敌意等情绪障碍的一种途径。 11.学前儿童体育:指遵循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促进学前儿童的体质,发展学前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初步运动能力,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锻炼身体的教育活动。 12. 营养素:营养素是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和其他成分(膳食纤维.水)。其中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均可以在体内产生热能,供给机体的能量需要,故又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二.填空题 1. 影响人体健康的四大因素环境因素.卫生保健服务因素.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 2.?根据积极健康观,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组合的概念。 3.?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睡眠.盥洗.进餐.饮水.入厕.入园.离园。 4.?瘦肉.鱼.奶.蛋四类都是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5. 膳食纤维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作用,但它在消化道的作用非常重要。 6.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7.?传染源有三类,具体指病人.病原携带者.动物传染源。 8. 侵入的物体称抗原,抵抗它的物体叫做抗体。 9. 学前儿童体育的基本动作有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 10. 每位学前儿童占用桌面的长度约为50~55cm,宽度约为35~50cm。 11. 椅高指上身重量在椅面的着力点距地面的高度。 12.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疗法有游戏疗法.家庭疗法.沙盘疗法.行为疗法.感觉统合训练。 13. 学前儿童常见的性行为问题有性别认同障碍.习惯性阴部摩擦。 三.判断题 1.布拉姆提出的考量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的公式中HS=f(E)+ AcHS + B + LS,AcHS(Accessibility to Health Service)表示“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对 2. 睡眠的正确姿势是向左侧睡,双腿稍稍弯曲,这样的睡姿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身体的右侧,从而相应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心脏休息。错,应向右侧睡。 3.体育锻炼对生理系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没有太大的价值错对心理发展也有重要的价值 4.思维迟钝.人际关系障碍的学前儿童可以接受游戏治疗法。对 5.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是直线上升的,而且各系统的发育也是均衡的。(错,不是直线上升,各系统发育统一协调但是不均衡。) 6.膳食纤维能够被小肠酶消化。(错,不能够被小肠酶消化)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要求。 (1)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姿势 由于儿童骨骼容易变形,因此,教师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姿势。例如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脚放平,肩不耸;头不歪,身坐正;眼距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的距离,另外教师在一切活动中,要避免儿童肌肉过分紧张导致疲劳。 (2)儿童坐的桌椅高矮要合适 儿童开始学写字.绘画时,桌椅的高矮要合适。如果桌子低.椅子高或照明不足,易形成驼背;如果桌子高.椅子低,右手在写字时抬得过高,身子扭着,易形成脊柱侧弯。此外,还要及时纠正儿童写字.绘画时握笔过低的毛病。握笔过低,挡住了视线,要歪着身子写字,不仅容易使骨骼变形,也会损害视力。 (3)加强锻炼,促进肌肉群的发展 要组织儿童加强锻炼,使儿童在跑.跳.攀登等活动中促进大肌肉群的发展,在泥工.手工及日常生活中促进小肌肉群的发展;但活动要合理地安排,避免疲劳,预防肌肉损伤(如拉伤.挫伤等)。 2.??简述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方法。 1)动作与行为练习让儿童对已经学过的基本动作.基本生活技能进行反复练习,从而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2)讲解演示具体而形象地向儿童讲解粗浅的健康知识,并结合身体动作或实物或模型加以演示,从而帮助儿童尽快掌握有关技能技巧,并提高儿童对健康的认识水平。3)情境表演教师或儿童就特定的生活情境加以表现,然后让儿童思考分析情境中所涉及的健康教育问题。4)讨论评议让儿童参与健康教育过程,为他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自己得出结论提供机会。5)感知体验儿童通过感觉器官认识.判别事物的特性。6)传播媒介的利用通过电视.广播.标语.儿童书籍和教学设备向儿童传播有关健康的信息。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 案 一、名词解释 生长发育: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发育则比较复杂,是指各组织,器官、系统在功能、技巧、心理、智力各方面的改变,是质方面的改变。 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肩。 身体指数评价法:是根据人体各部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数学公式将几项有关身体发育的指标联系起来,以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青枝骨折:由于儿童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就像鲜嫩的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儿

童的这种骨折称为“青枝骨折”,疼痛不如骨头完全断裂时明显,伤肢还可以做些动作,因此这类骨折容易被忽略 脑震荡:颅骨没有受伤,只是因为外力波及脑部,使脑部组织受到震荡,最初可有数分钟的意识丧失。清醒后,对于受伤经过不能回忆感到头痛、头晕,并有呕吐。经休息后症状减轻,不留后遗症。 必需氨基酸: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二十余种,其中有八种不能再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称为必需氨基酸。 公道膳食:是全面地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平衡膳食。 佝偻病:佝偻病是三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系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因此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传染源: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就会在体内繁殖,这类被感染的人或动物就教务传染源。 帮助法:帮助法有两种方式,一是语言方式,一种是具体帮助。 队列队形练:队列队形练是指幼儿按一定要求,大家做协同一致的动作。 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食物的污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以及噪声、恶臭、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的损伤。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 词解释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一、名词解释 1.生长发育P30: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发肓则比较复杂,是指各组织、器官、系统在功能、技巧、心理、智力知方面的改变,是质方面的改变。 2.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P37: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 3.身体指数评价法P40:是根据人体各部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数学公式将几项有关身体发育的指标联系起来,以了解 童生长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1.青枝骨折:由于儿童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就像鲜嫩的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儿童的这种骨折称为“青枝骨折”。 2.脑震荡:颅骨没有受到损伤,只是因为外力波及脑部,使脑组织受到震荡。 3.必需氨基酸:组织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二十余种,其中有八种(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称为必需氨基酸。 4.合理膳食:就是全面地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平衡膳食。 1.佝偻病:是三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系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使体内的钙磷不能正常吸收与利用,从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骨骼畸形。 2.传染源: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就会在体内繁殖,这种被感染的人或动物就叫做传染源。 3.学前儿童体育教学活动:是学前儿童体育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以全面发展学前儿童身体、掌握基本动作技能、学习初步的体育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学前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为基本任务的学前儿童体育的组织形式。 4.队列队形练习:是指幼儿按一定要求,大家做协同一致的动作,如大家立正、向前看、一起站成一路纵队,或者再变化成其他队形等。 1.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食物的污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以及噪声、恶臭、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的损伤。 2.家庭治疗法:是把家长、孩子及其他家庭成员当作一个自然单位,旨在改进这一家庭单位的整体功能的治疗过程,即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来造成个体的变化。 3.沙盘疗法:又称箱庭疗法,是指给被治疗者提供一个沙盘,让被治疗者通过沙盘来呈现发生在个人内在或外在的世界状况。 4.感觉统合失调:就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这个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在过程中和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阶段出现问题,则就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电大《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生长发育: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发育则比较复杂,是指各组织,器官、系统在功能、技巧、心理、智力各方面的改变,是质方面的改变。 2.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肩。 3.身体指数评价法:是根据人体各部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数学公式将几项有关身体发育的指标联系起来,以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新陈代谢的特点是(同化)作用显著大于(异化)作用。 2.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3.2001年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四条幼儿园健康领域总目标,它表明了(身心和谐)、(保护与锻炼并重)、(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包括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和(健康服务的评价)、(健康环境的评价)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要求先判断正误,错误的要予以改正。) 1.“毛发整洁有光泽”不是评价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项标志。(×,“毛发整洁有光泽”是评价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项标志 2.KAP包括三个方面,具体有健康知识、健康态度、健康行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卫生要求。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儿童服装要宽松(3)合理安排儿童的一日活动(4)预防传染病(5)注意体格锻炼 2.简述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卫生要求。 (1)注意口腔卫生,保护牙齿 (2)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注意食物的质量和清洁卫生 (3)饭前饭后不作剧烈运动 (4)培养儿童定时大便的习惯 3.简述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 2、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3、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4、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5、共同经验域:是指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双方对信息能够共同理解、相互沟通、产生共事的经验范围;在大众传播中还要再加上传受双方传播媒介的使用及理解的共识范围,传播双方以此来约束各自的传播行为。 6、契约关系:是指在传播活动中传播双方相互依存的一种默契关系。 7、健康咨询:是为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而提供的一种健康服务的形式,应归类于健康教育的范畴。 8、小组讨论:是指在一位主持人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具有相似背景的人围绕某个共同关心的主题或对大家某一共同经历进行座谈会讨论,它属于人际传播中的全体传播形式,是一种小群体交流的方法9、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体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10、健康传播效果:是指受传者接受健康教育信息后,在情 感、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 发生反应。 11、个别劝导:是指针对受教 育者的具体情况,通过传授健 康知识,发展其健康技能,说 服其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 12、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 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应。 13、行为发展:是指个体在其 生命周期中形势与发展的过 程,即在个体出生以后,随着 生理的发育、心理的成熟以及 社会交往的不断扩大,个体行 为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14、健康相关行为:指的是人 群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 有关行为,按行为对行为者自 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健 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 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大类。 15、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 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 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16、求医行为:指人们感到不 适,或察觉到自己患者有疾病 时,主动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 帮助行为。 17、遵医行为:指个体在确诊 患有疾病后,积极遵从医嘱, 配合治疗的一系列行为。 18、危害健康的行为:指的是 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 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一 组的行为。 19、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 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 往往表现为雄心勃勃,争强好 胜,工作节奏快,有时间紧迫 感。 20、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 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 核心表现是情绪过分压抑和 自我克制,爱生闷气,表面善 忍而怒火中烧。 21、不良疾病行为:指个体从 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 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 行为。 22、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 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及个体对 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 成功才拿健康行为并取得期 望结果的自信心。 23、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指 个体对采纳健康行为会面临 的障碍的主观判断,包括行为 复杂、时间花费、经济负担等。 24、提示因素:指的是诱发健 康行为发生的因素。 25、行为矫正:指的是按照一 定的期望,在一定条件下采取 特定的措施,促使矫正对象改 变自身的特定行为的行为改 变过程。 26、计划设计:是一个组织机 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 预测和决策、提出在未来一定 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 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等所 有活动的过程。 27、健康教育诊断:指在人们 面对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的 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 实与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 归纳、分析、推理、判断,从 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 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28、PRECEDE:指在教育/ 环境诊断和评价中的倾向因 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指 的是影响人们行为生活方式 的因素可以分为上述3个方 面,探询这些因素的过程就是 健康教育诊断,及需求评估。 29、PROCEED:是实施教育 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规 和组织手段,指的是要通过教 育、环境改善和政策支持来改 变影响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 强化因素,进而改变人们的行 为,为我们制定健康教育干预 策略和措施指明了方向。 30、行为危险因素:指的是导 致疾病和健康问题发生和发 生的行为生活方式,环境既是 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影 响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重要 因素。 31、倾向因素:通常先于行 为,是产生行为的动机和愿 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 它包括知识、态度、信念及价 值观。 32、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 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 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 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 33、强化因素:是激励行为维 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主要 来自社会支持、同伴的影响和 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 告,也包括人们对行为后果的 心理和躯体感受及实质性的 奖励。 34、计划的总目标:是指计划 执行后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 35、一级目标人群:指健康教 育项目希望他们事实所建议 的健康行为,以促进其健康状 况人群。 36、二级目标人群:指对一级 目标人群有重要影响的人,或 能激发、教育和加强目标人群 行为和信念的人,包括卫生保 健人员、目标人群亲属、朋友 等。 37、三级目标人群:只对项目 实施有重要影响的人,如决策 者、经济资助者和其他对计划 的成功有重要影响的人。 38、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是实 现健康教育目标的方针、战 略,在一定高度上概括达到目 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每一项具 体干预活动的指导思想。 39、形成评价:是一个为健康 教育计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信 息的过程,包括在计划设计阶 段进行的目标人群需求评估、 政策、环境、资源评估等,其 目的在于使计划符合目标人 群的实际情况,使计划更科 学、更完善。 40、过程评价:是规划实施过 程中检测规划各项工作的进 展,了解并保证规划的各项活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三、四答案参考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三)(第五至六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佝偻病:是三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系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使体内的钙磷不能正常吸收与利用,从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骨骼畸形。 2、传染源: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就会在体内繁殖,这种被感染的人或动物就叫做传染源。 3、帮助法:帮助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语言方式,另一种是具体帮助。 4、队列队形练习:是指幼儿按一定要求,大家做协同一致的动作,如大家立正、向前看、一起站成一路纵队,或者再变化成其他队形等。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病原体必须离开传染源经过外界环境才能传播,它的传播方式有(接触传染)、(气和飞沫传染)、(经过水传染)、(经过食物传染)、(经过土壤传染)、(昆对疾病的传播作用)。 2.学前儿童体育中徒手操的动作分为(头颈动作)、(上肢动作)、(躯干动作)、(下肢动作)。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要求先判断正误,错误的要予以改正。) 1.(错)改为:流行病除包括传染病外,还包括非传染性疾病。 2.(对) 3.(错)改为:病儿抽风时,应把孩子平放在床上,头转向一边,解开衣领,保证呼吸道通畅,然后将包着布的筷子或细勺柄塞入孩子的上下牙之问,以免咬伤舌头。 4.(错)改为:采用学前儿童体育教学练习法时,首先要采用分散练习的方式。 5.(错)改为:体育锻炼不仅对生理系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如何预防学前儿童肥胖症? 答:(1)注意饮食,控制高脂肪及高糖饮食的摄入量。(2)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帮助消耗皮脂。 2.简述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生长发育P30: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发肓则比较复杂,是指各组织、器官、系统在功能、技巧、心理、智力知方面的改变,是质方面的改变; 2.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P37: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 3.身体指数评价法P40:是根据人体各部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数学公式将几项有关身体发育的指标联系起来,以了解 童生长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1.青枝骨折:由于儿童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就像鲜嫩的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儿童的这种骨折称为“青枝骨折”; 2.脑震荡:颅骨没有受到损伤,只是因为外力波及脑部,使脑组织受到震荡; 3.必需氨基酸:组织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二十余种,其中有八种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称为必需氨基酸; 4.合理膳食:就是全面地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平衡膳食; 1.佝偻病:是三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系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使体内的钙磷不能正常吸收与利用,从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骨骼畸形; 2.传染源: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就会在体内繁殖,这种被感染的人或动物就叫做传染源; 3.学前儿童体育教学活动:是学前儿童体育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以全面发展学前儿童身体、掌握基本动作技能、学习初步的体育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学前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为基本任务的学前儿童体育的组织形式; 4.队列队形练习:是指幼儿按一定要求,大家做协同一致的动作,如大家立正、向前看、一起站成一路纵队,或者再变化成其他队形等; 1.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食物的污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以及噪声、恶臭、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的损伤; 2.家庭治疗法:是把家长、孩子及其他家庭成员当作一个自然单位,旨在改进这一家庭单位的整体功能的治疗过程,即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来造成个体的变化; 3.沙盘疗法:又称箱庭疗法,是指给被治疗者提供一个沙盘,让被治疗者通过沙盘来呈现发生在个人内在或外在的世界状况; 4.感觉统合失调:就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这个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在过程中和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阶段出现问题,则就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2023年电大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前小朋友健康教育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生长发育:生长是指细胞旳繁殖,增大、细胞间质旳增长。体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旳大小、长短、重量旳增长;发育则比较复杂,是指各组织,器官、系统在功能、技巧、心理、智力各方面旳变化,是质方面旳变化。 2.生长发育旳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旳多种量度,最重要和最常用旳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肩。 3.身体指数评价法:是根据人体各部之间旳比例关系用数学公式将几项有关身体发育旳指标联络起来,以理解小朋友生长发育状况旳一种措施。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关键内容旳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旳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助于健康旳行为,消除或减少危险原因,减少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学前小朋友新陈代谢旳特点是(同化)作用明显不小于(异化)作用。 2.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 3.2023年颁布并实行旳《幼稚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四条幼稚园健康领域总目旳,它表明了(身心友好)、(保护与锻炼并重)、(重视健康行为旳形成)三个方面旳价值取向。 4.学前小朋友健康教育评价包括健康教育活动旳评价和(健康服务旳评价)、(健康环境旳评价) 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10分。规定先判断正误,错误旳要予以改正。) 1.“毛发整洁有光泽”不是评价学前小朋友健康旳一项标志。(×) 2.KAP包括三个方面,详细有健康知识、健康态度、健康行为。√3、学前小朋友旳肠管相对比成人短。√ 4、机体在整个发育期间,先后长出两组牙齿,第一组是恒牙,第二组是乳牙。×(第一组是乳牙,第二组是恒牙) 5、小朋友健康教育评价中使用旳生长发育五等级评价法是定量评价法。×(定性评价法)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学前小朋友循环系统旳卫生规定。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小朋友服装要宽松(3)合理安排小朋友旳一日活动(4)防止传染病(5)注意体格锻炼 2.简述学前小朋友消化系统旳卫生规定。 (1)注意口腔卫生,保护牙齿(2)建立合理旳饮食制度,注意食物旳质量和清洁卫生

幼儿园健康教育评价名词解释

幼儿园健康教育评价名词解释 幼儿园健康教育评价是指对幼儿园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估和判断,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的过程。以下是对与此标题相符的相关名词的解释和拓展: 1. 幼儿园健康教育:幼儿园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化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健康意识、习惯和行为,培养健康的身心发展。 2. 评价: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或教育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判断和评定。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在健康教育方面的掌握程度和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改进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3. 健康: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的良好状态。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健康是教育的目标之一,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4. 教育活动:指在幼儿园中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包括课堂教学、游戏活动、健康讲座等,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5. 客观:客观是指评价过程中的判断和评定基于事实和证据,排除主观偏见的影响。幼儿园健康教育评价的客观性要求使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准确反映幼儿的健康教育成果。

6. 全面:全面是指评价过程中要考察幼儿各个方面的健康教育能力和表现,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整体情况,为有效的教育改进提供依据。 7. 科学:科学是指评价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使用科学的工具和标准进行评价。科学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为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在幼儿园健康教育评价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问卷调查、测试等多种方法来收集数据,综合分析幼儿的健康行为、健康知识和健康态度等,从而得出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工作。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2、头尾规律:一个人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部只增大了一倍,而躯干却增长了两倍,上肢增长了三倍,下肢增长了四倍。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遵循此种发展特点,称为“头尾规律”。 3、向心规律:人体的生长发育也遵循“向心规律”:即从足到小腿到下肢,按照由四肢远端向躯干,自下而上的顺序发育。 4、营养:营养是机体通过食物的摄取,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5、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以提供给人提供给人体能量、维持机体健康,能够实现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6、热量:是指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转化过程中所转移的能量。 7、幼儿园生活常规:是幼儿园正常的班集体活动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生活习惯的幼儿提出的一些共同要求,包括盥洗、就餐、睡眠等方面,包括生活态度。 8、肥胖症: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 9、徒手操:是指仅由身体的各部位(上下肢、躯干等)互相配合而做出有节奏有规律的诸如举、伸、跳等组成的单个或整套动作。 10、日光浴:日光浴又称“美黑”、“晒疗”,是将阳光直接照射在孩子身体上,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要求进行体统的照晒,以促进幼儿生长发育的体格锻炼法。 11、学前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是指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家长等主要养育者)分离或与其家庭分离时,儿童因过度担忧依恋对象和自己的安全,过度害怕分离以及与依恋对象再也不能相聚而表现的过度焦虑和发展性不适。 第二章 1、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①日常生活活动;②正规性健康教育活动;③户外体育活动;④早操活动 第三章 1、学前儿童时期年龄段阶段: 新生儿期(胎龄满38—42周)——婴儿期(出生到满1周岁)——幼儿前期(1—3周岁)——幼儿期(3—6周岁) 2、生长发育具有顺序性: 由头到尾、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动到静 3、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①生物学因素:遗传、生理因素、孕产状况;②环境因素:营养与运动锻炼、生活制度、社会自然因素 4、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 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制定合理的通风换气制度; ②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前儿童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是指年龄在3至6岁之间的儿童,处于学龄前阶段。以下是对学前儿童常见名词的解释: 1.体能发展:指学前儿童通过活动和锻炼,促进身体各项能力的发展,包括运动、协调、灵敏度等。 2.认知能力:指学前儿童通过感觉、思维和记忆等过程,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理解与应用的能力。 3.语言发展:指学前儿童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提高表达与理解语言的能力。 4.社会性发展:指学前儿童通过与他人互动,了解社交规则与价值观,培养情感、合作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5.情感发展:指学前儿童通过体验和表达情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求,并学会理解和处理情绪。 6.智力发展:指学前儿童通过感知、思维和记忆等认知过程,提高解决问题、推理和创造力等智力能力。 7.游戏:指学前儿童通过自由的、有目的的活动,发展各方面能力,培养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8.启蒙教育:指对学前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其综合发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基本技能。

9.早期教育:指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系统、有计划的教育,包括认知、语言、运动、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教学活动。 10.幼儿园:指专门为学前儿童开设的教育机构,提供综合教育和保育服务的地方。 11.示范幼儿园:指在运行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具有示范性的幼儿园。 12.游戏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特色之一,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3.手工艺术:指幼儿通过手工制作和艺术创作等活动,培养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14.健康教育:指对学前儿童进行有关身心健康、饮食、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意识。 15.安全教育:指对学前儿童进行有关防火、防溺水、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16.情商教育:指对学前儿童进行有关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情商。 17.家园合作:指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与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教育。

儿童健康教育

刘丽珍学前教育 学号:2011210840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含义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向学前儿童传递健康信息的过程,是将健康知识转变为个人的健康行为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根据《纲要》的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时期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最佳年龄阶段,从这个时期开始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他们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将使孩子们终身受益。 在学前儿童教育的五大领域中,健康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只有幼儿拥有了健康的身心,才能在其他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健康教育需要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儿童的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 作为幼儿教师需要认识到幼儿健康教育是系统的教育活动。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健康教育是幼儿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于幼儿来讲,健康是其进行游戏,各种教 育活动的基本保障。幼儿期个体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各部位都比较柔嫩,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使幼儿认识到保护自己的身体,是很重要的。同时在健康教育中,教授幼儿食物的营养等知识,可以让幼儿了解食物,减少偏食厌食等情况,有利于幼儿机体的更好发展,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就此,《纲要》所提出的保护、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生命质量,而且也是个体终身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 2、健康教育是幼儿发展的必要环节。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关注幼儿生命,关注幼 儿个体健康的思想应该体现在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并且,就五大领域内部来讲,幼儿健康知识的学习、态度的转变,行为的改善需要同其他领域紧密相结合,互相渗透,不能将其割裂。从幼儿接触到的环境来讲,健康教育不仅仅只局限于幼儿园,它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以及社会其他部门协同合作,共同为幼儿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里提到的包括幼儿的身体和心里共同的 发展。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然而在潜移默化中,幼儿的心里也得到了发展。健康的幼儿对比疾病幼儿更容易获得积极的情绪,更能体验到教学活动的快乐,从而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即让幼儿获得一定的健康知识,并使幼儿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的健康水平。依据学前健康教育的不同维度,可以将目标分为终极目标、分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以及各个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 1、终极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悦;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结合2001年我国正是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幼儿园工作 规程》所得) 2、分类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长发育P30: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发肓则比较复杂,是指各组织、器官、系统在功能、技巧、心理、智力知方面的改变,是质方面的改变。 2。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P37: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 3。身体指数评价法P40:是根据人体各部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数学公式将几项有关身体发育的指标联系起来,以了解 童生长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 4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二、填空题 1。(同化)(异化)P11 2.(骨)(骨连结 )和(骨骼肌) 3。(身心和谐)、( 保护与锻炼并重)、(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P57 4。( 健康服务的评价)、(健康环境的评价)。P64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要求先判断正误,错误的要予以改正.) 1。(×)更正“毛发整洁有光泽”是评价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项标志. 2。(√ ) 四、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卫生要求. 答(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儿童服装要宽松。3)合理安排儿童的一日活动。4)预防传染病(5)注意体格锻炼。 2。简述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卫生要求. 答:(1)注意口腔卫生,保护牙齿。(2)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注意食物的质量和清洁卫生.(3)饭前饭后不作剧烈的活动。(4)培养儿童定时大便的习惯。 3.简述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答:第一,目标的筛选与确定.第二,确定课程。第三,选择与分析材料.第四,确定教学活动类型。第五,制定完成课题的进度表.第六,空间与环境的安排。第七,教学策略的选择。第八,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五、分析论述题1.为什么说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请谈谈您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统一的,二者密切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在。 第一,儿童的生理不适应可影响心理。如果儿童不吃早餐到幼儿园,由于饥饿,精神不能集中,或易发脾气。 第二,儿童的情绪可以影响生理功能。如儿童进餐时精神不愉快,可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第三,儿童生理的缺陷可引起心理不正常。如果儿童的斜视得不到及时纠正,又常受到同伴或他人的饥笑。儿童就会产生自卑感, 第四,儿童的精神会影响身体的外形。如长期情绪受压抑的孩子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不爱活动,以致外形出现病态,如站不直,弯腰,行动迟缓等。 第五,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同样重要。如从小得不到母爱的孩子,多半孤僻。 2.论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1.生长发育;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发育则比较复杂,是指各组织,器官、系统在功能、技巧、心理、智力各方面的改变,是质方面的改变。 2.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受测者在深吸气后能够呼出的最大空气量,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呼吸肌的力量和肺的容量及其发育状况。 3.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4.晕厥;晕厥是指因短时间大脑供血不足而失去知觉。常因疼痛、精神过度紧张、闷热、站立时间过久等引起。 5.蛋白质的互补;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经混合,营养价值提高,这种情况称为不同蛋白质的互补。 6.优质蛋白质;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与豆类(大豆)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比较齐全,称为优质蛋白质,其营养价值及吸收利用率都比较高。 7.易感者;是指机体内缺乏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病原体侵入后可能发病的人。 8.传染病;生物性病原体进入人体,破坏机体的平衡,并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流行,称为传染病。 9.肥胖症;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20~30%者为轻度肥胖症;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症;超过50%以上者为高度肥胖症。 10.徒手操;指是由身体各部位(上肢、下肢、躯干)互相配合做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举、振、屈伸、跳跃等动作所组成的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 11.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包括各种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具有锻炼身体,富于娱乐,丰富生活,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特点。 12.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食物的污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以及噪声、恶臭、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的损伤。 13.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当感觉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时,就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 14.游戏疗法;是以游戏作为治疗的手段或方法帮助学前儿童处理恐惧、愤怒、敌意等情绪障碍的一种途径。 15. 学前儿童体育:指遵循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促进学前儿童的体质,发展学前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初步运动能力,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锻炼身体的教育活动。 16. 营养素:营养素是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和其他成分(膳食纤维、水)。其中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均可以在体内产生热能,供给机体的能量需要,故又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1.影响人体健康的四大因素(环境因素)、(卫生保健服务因素)、(生物学因素)、(生活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