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语文素养?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答: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怎样提高?(一)丰富语言的积累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语言的积累是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最直接最本质的体现,因为“只要发展了语言,就可以给儿童以继续学习和现时学习各科知识的基本工具和基本保证”。

作为一种符号系统的语言,它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信息载体,具体到语文教学当中,语言就成了阅读和写作的最重要的基础,语言的丧失必将导致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丧失。由此可以说,语言的发展水平,是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最主要表征。此外,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汉语言文字,其本身就是一个宏大丰美的世界,它承载着我们国家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最具凝聚力的精神家园。语言的价值已大大超出了它的工具性意义。语文教学应当致力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促进思维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使命,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中心任务。

语文教育,从根本上来说,乃是在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和根本体现。思维的发展水平,是个体生命质量的主要表征。每一个人的潜能都是巨大的,教育的神圣使命就在于开发和拓展人的潜能。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也应当促进思维潜能的开发。只有思维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丰富语言的积累和促进思维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有两方面都得到平衡发展,语文教学才能飞得快,飞得高,飞得远。当然,语言积累和思维发展并不是毫无关联的。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离不开思维,而思维的过程和表达又有赖于语言的运用。

简答题2:答: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开宗明义,一段之中三致意焉。紧接着第二段开头又明确“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再次分别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往常我们一般总是将“理解”和“运用”并列,这当然没错;但是我认为,新课标聚焦于”运用”显然更科学也更富于实践指导意义。追根溯源,原来”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提法是由更早的相关文件中”理解语言(汉语)和运用语言(汉语)”综合而来的,似乎“理解”和“运用”是两个并列的任务,各自具有不同的对象,理解语言(汉语)对应于阅读教学,运用语言(汉语)对应于写作教学。其实“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的“理解”和“运用”是两个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概念,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运用”不能离开“理解”这个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特别是“理解”不能笼统地指向语言(汉语),应当明确化为理解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众所周知,除了语文课程之外的所有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的正确理解所学的教科书的语言文字的任务。如果不突出“运用”的特殊重要性,就不能突出语文内在的质的规定性。“理解”,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理解文本、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运用”才是是语文教学的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

容和基本途径,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守住了“运用”,也就守住了语文教育的正道,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语文课程滑向”非语文化”“泛语文化”的可能。

简单题3答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整合势在必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与资源,以一定的方法技巧与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使二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共同作用以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人类教育发展史表明:每一项新的教育技术的应用,都会给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使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提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表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开放性,可以使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课堂变得更为开放,能够有效地拓展语文教学视野,改变和丰富传统教学的方式手段,扩充教育资源。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必须把握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犀利武器,也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技术绝不是强加于传统体系上的一堆仪器,也不是在传统的程序上增添或扩大一些什么东西。只有当教育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的时候,只有当教育技术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和革新这个教育体系的时候,教育技术才具有价值。”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课本内容的演示工具,而是用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以最适合的手段、最美观的形式、最富于创造力的思维揭示课文特定内容,共同地、更好地去完成教学任务。它是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习特征,通过学生作为主体广泛参与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开展哪些教学活动:从学生出发———多媒体可以丰富学生的视听;从教材出发———电子多媒体可以丰富教材纯文本内容;从教学出发———多媒体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作用:1、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教师和学生建构课文情境,营造课堂氛围;2、多媒体与小学语文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3、多媒体可以激发情感,掀起高潮,超越课文,画龙点睛;4、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5、教师借助多媒体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平台;6、多媒体能较好帮助教师解决语文科的一些模糊现象;在语文、数学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在教师开展的教研活动中运用,在音乐、美术这些课程中可以运用,增强课程的韵律美和趣味性,同时增加画面感,更加直观形象。简答题4答案:一、故事诱读。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故事讲到精妙处或关键处时嘎然而止,激发学生“知详情,请读本书”的内驱力,从而把学生诱入妙趣横生的书海,情不自禁地阅读,欲罢不能。二、榜样激读。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革命领袖,科学家等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动人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特别是以班级里读书积累多的同学为榜样,让他们谈谈自己的读书故事和读书心得,以促进学生多读书。三、问题促读。问题是打开快乐阅读之门的金钥匙。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促使他们“问然后知不足”,从而产生对课外阅读的需要。四、研读经典。人的生命有限,从小熟读一些有价值的文化经典,是汲取人生社会的捷经。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历代启蒙读物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瑰宝。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读物诵读,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五、欣赏助读。许多书籍对小学生没有吸引力,许多学生缺少对读书意识的培养,这并非书籍质量低劣,而在于他们没有学到读书的乐趣。教师可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精彩片段,进行深情地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阅读冲动。六、推荐阅读。教师还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定期推荐阅读书目。不同年级的学生喜欢的书各有不同,低年级学生可以看一些寓言、神话、童话故事,依靠拼音、插图帮助阅读。中年级的学生可以读一读新课标的书和少儿版的文学名著。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看一些名人传记,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奋斗历程,学习他们顽强不屈、坚定勇敢的精神;还可以读文摘类的杂志;还可以读儿童文学,另外可以看一些科普类、科幻类的读物。高年级学生视野还可以开阔一点,诗歌,散文、小说等都可阅读。总之,我们要处处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良好环境,更新学生的观念,消除学生在课外阅读道路上的各种心理障碍,让学生真正做到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乐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时尚,一种引以为荣

二、论述题1题答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老先生也指出:“作文首先要求说实话。其次才看写得好不好。”陶行知先生更是直截了当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语文"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趣,

为善的意识,顽强的意志等.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能写、会写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作为当前作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构建作文教学的支撑系统、有效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及实施激励性作文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克服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指导学生写真情实感文章的问题.论述题3答案:语文综合性课程是提升学生能力、实践知识掌握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综合性学习主题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语文课堂学习中拓展主题,(1)直接拓展式。(2)二度开发式,2.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取主题,3.从地方文化活动中发掘主题,4.从学科课程整合中提炼主题。在教《麻雀》一课时,学生提出“老师,是不是所有的动物在自己的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都会不顾一切地救孩子呢?”教师及时抓住契机,引导学生确定了“动物妈妈和孩子”的学习主题,依据是直接拓展式。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启迪性,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抓住机会,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拓展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促进语文知识、能力的运用和提高。在教《花钟》一课时,根据不同的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并有所发现,可以定“生活中的观察”学习主题,依据是: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取主题。生活是儿童存在的方式,是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儿童对于自然、社会、人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追问的欲望,有了这种探究和追问,生活才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内容,儿童也因此实现自身的成长。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取综合性学习主题,发挥“其内在的生活意义”在教学《赵州桥》时,把美术课中的《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及常识课中的《桥》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桥的畅想”的学习主题。然后,引导学生从赵州桥的历史与结构特点入手,探讨桥的历史发展、力学原理、社会功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论述题4答案: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关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章节中提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2001年版的课程标准关于这方面要求的表述则是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创造性地理解”到“正确理解”的遣词变化,悄然传递着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等课程实施理念的探寻,凝聚着十年课改的实践经验和价值认知。(一)“正确理解”守住教学底线,规避教学的盲目性,小学语文现阶段讨论热点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这样的话题再次被提及和关注,成为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操作的焦点,有专家说这是语文学科自身的再次“觉醒”。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教学现象:把文本读得泛化,讲到自然景物,就是“美”;讲到人际关系就是“爱”。这些非语文和去语文化的课堂现象透视出语文教师对课程、教材缺乏正确认知,语文课滑到“教内容”上去了,教学关注点多停留在一个个单元主题,关注一篇篇具体的文本内容。这也正是我们教师错把教材内容当做课程内容,忽视了以教材为“例”的领会和训练。所以,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领会编者意图,落实课程目标,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确立教学目标的盲目性,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二)“正确理解”立足教材本身,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的理念,在提倡多元解读、珍视个性解读的课改背景下,本无可厚非。但其前提应该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回顾日常教学,我们看到教师在理解教材文本、引领对话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主观随意性现象:有脱离学生实际的任意“拔高”,将文本高高置于学生的认识之上,把文本解读搞得玄而又玄,让学生坠入云雾;有脱离文本实际架空分析;有追求新异的主观曲解等。也许正是因为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中呈现出学生背离文本主旨和主流价值观的解读,而教师却不置可否,甚至随意鼓励或赞同的现象。所以,没有“正确理解”而一味追求新异,标榜“个性”,其实是对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的背叛。只有在“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会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价值。(三)“正确理解教材”呼唤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语文教材

选文可以多元解读。同样的文本,不同的教师会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实现课时目标。关键是教师知道要教什么、怎样教,知道为什么教这些内容。所以,教师正确地理解教材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教什么”的关键问题。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性,要有相当的语文功底和人文情怀。如此看来,由“创造性理解”回归“正确理解”,不是课标对教师解读教材文本要求的降低,而是十年课改实验的一种理性回归。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
姓名: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 1、 2、 3、 4、 5、 6、 三、 填空。(40 分,每空 2 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 1——2 年级的教学重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4 年级从(写话)、(习作) 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 判断。(20 分,每小题 4 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 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 年级要多认多写。(×)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选择。(20 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 )的 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A、个性化 A、学习态度 四、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C、综合化 C、学习目的 3、阅读是学生的(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B、整体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B、学习方式 简答。(20 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的统一。 2. 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时做到不,不。 3.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4. 新课标要求1—2年级的学生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会写个左右。 5. 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和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6. 总目标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能、地表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8.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在阶段目标中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10.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反馈、激励、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A.了解 B.掌握 C. 基本掌握 D.不要求 1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标在哪个学段提出的目标()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13. 下列各项不属于课标提出的阅读方法技能目标的是() A.背诵 B.略读 C.诵读 D.浏览 E.朗读 14. 阅读教学过程是()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5. 在小学阶段学习诗歌,重要的途径是() A.诵读和想象 B.理解和分析 C.质疑和评论 D.浏览和复述 1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非连续文本的是() A.图表 B.使用说明书 C.地图 D.广告 E.演讲词 17. 课标评价建议认为对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特别要加以鼓励的是() A.对艺术特点的把握 B.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C.对作品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D.对标准答案的追求 18. 语文评价的基本理念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提倡积极的评价,防止消极的评价。 B.只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C.既重视形成性评价,也重视终结性评价。 D.应充分考虑语文课程的特点,不应机械照搬一般评价方法或其他课程的评价方法。 19. 语文评价的建议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阅读评价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B.写作评价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C.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D.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这既是学生自主体验的表现,也是学生获得真知的过程,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自己劳动所得,感受更深,记得更劳,朗读不仅要把课文的优美句段、重点句段读精彩,也要把词语品读得有滋有味。对蕴含深刻意义的故事,以读为主要凭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让她们充分接触文本,在朗读、品味、体验感悟中解读文本,与文本及其中的角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朗读才能有滋有味,这样的感受才能有血有肉,从而才能完成语文学习上的意义建构,实现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成长。于永正老师说:“学生读不熟课文就不开讲,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境,读出神,在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由此可见,学生的朗读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在教学中运用阅读教学四步法教学模式,把读书作为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通过初读、议读、美读、诵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口语表达

能力、阅读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某些非智力因素也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 三、阅读教学四步法模式操作过程 (一)初读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准备环节,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读准字音了解了课文大致内容后,会主动积极去探索知识。当然,对于小学生初读感知的能力不够强,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初读感知这一环节低年级学生可以在课上进行,中高年级可以在课前进行。初读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以《搭石》一课为例,我给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 (1)将课文读熟,标上自然段序号。 (2)认识生字,给生字注音、组词。 (3)利用工具书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4)试着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疑惑的地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使教师能够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以学定教,同时为后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思考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实质上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展开思维,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强烈的求知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6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和;准确拼读;正确书写;认识;熟记。 7、、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9、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的综合体现。 10、1——4年级从、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和。 11、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 、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判断。(18分,每小题3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号,错的打×。) 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6、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三、选择。(12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3分)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四、简答。(1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完整版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25分,每空1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3、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5、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评价的能力。 6、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 ()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7、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精神,注意培养学生()、()、()和实施的能力。 8、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9、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运用语文。 10、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四阶段要求课外阅读不少于()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 二、判断。(10分,每小题1,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4、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5、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活动中的自主态度和参与程度。() 6、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语文课程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0、写作要求:作文一学年一般不少于18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三、选择。(5分,每题1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规定的背诵篇目(61篇)(20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规定的背诵篇目(61篇)(2011) 序号篇目 出处(作 者) 在教科书中的编排 1关雎(关关雎鸠)《诗经》九下第六单元2蒹葭(蒹葭苍苍)《诗经》九下第六单元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新增 4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七年级上册第三单 元 5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八下第六单元6木兰辞北朝民歌新增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八下课外古诗词背 诵 8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新增 9次北固山下王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 元 10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八上第六单元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七上课外古诗词背 诵 12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李白八下第六单元13黄鹤楼崔颢新增 14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八上第五单元15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八上第五单元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下第六单元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八下第六单元18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刘禹锡八下第五单元19卖炭翁白居易新增 20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七年级上册第三单 元 21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九下课外古诗词背 诵 2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八下第五单元

2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纱)杜牧七上课外古诗词背 诵 24夜雨寄北李商隐七上课外古诗词背 诵 2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八下课外古诗词背 诵 2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八下课外古诗词背 诵 27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九上第六单元 2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七上课外古诗词背 诵 29登飞来峰王安石八下课外古诗词背 诵 30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九上第六单元3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八下第五单元3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小雾)李清照新增 33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八上第六单元34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新增 3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九上第六单元36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八下第五单元 37天净沙秋思(古藤老树昏鸦)马致远七年级上册第三单 元 38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八下第五单元39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八下第六单元4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新增 41《论语》12章《论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 元 42曹刿论战《左传》九下第六单元 43《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 任 《孟子》九下第五单元 44《庄子》一则:北冥有鱼新增45《礼记》一则:虽有佳肴新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020年《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必背50篇古诗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必背的50篇古诗文 1、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2、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4、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风烟弥漫,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作别时我心里想你我都是志在四方的人; 四海之内一定有知心朋友,那会在乎路途的远近; 别因为分手伤心地痛哭;

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最新修订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去掉“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附答案)

焦作市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笔试试题 分数: 教育教学理论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有利于。 3、是语文课程标准设定识字写字学习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4、综合性学习是一个、、的学习过程。 5、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的能力。 6、《语文教学二十韵》是著名教育家的作品。 7、“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著名教育家的名言。 8、王崧舟老师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 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神性。 9、朱永新先生主持,以一切人的发展为宗旨,是基于人文培养的素质教育,是着眼精神成长的生活教育。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主要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进行主题活动,如:办刊、演出、辩论、诵会等。()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 3、第一学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课程标准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共列出了28项目标。() 4、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时对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总的描述。() 5、识字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6、语文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7、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8、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是课程标准关于“学会汉语拼音”之一。() 9、口语交际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该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进行。() 10、课程标准要求1-9年级合计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其中1-6年级80篇,7-9年级160篇。() 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10分)。 1、如何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搜集资料?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文学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1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 一、填空。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3、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5、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8、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9、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10、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11、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12、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等教学方法。 二、简述题。 1、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训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考核试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6、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7、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8、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008修改稿)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018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基本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自主、合作、探究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 基本特点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 年级为“写话”,3~6 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9、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0、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2、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3、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课程标准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二)阅读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三)习作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三)习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卷

第Ⅰ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1分) 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A.奠基作用 B.交流作用 C.工具作用 D.核心作用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A.综合性 B.实践性 C.操作性 D.综合性、实践性 3.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的观点是()。 A.工具性 B.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C.人文性 D.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4.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D.语文水平 5.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以上都是 6.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D.课程 7.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 B.训练 C.熏陶 D.积累 8.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9.第二学段要求会写()个汉字。 A.3500 B.2500 C.1600 D.800 10.第一学段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11.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课程标准提出:()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一、二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2.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1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A.诵读 B.分角色朗读 C.表演读 D.默读 14.关于写字评价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 B.第三学段要开始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C.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 D.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课程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15.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的能力。 A.评价 B.创作 C.仿写 D.体验 16.“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 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是()对习作提出的要求。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 17.第二、三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左右。 A.7次 B.8次 C.14次 D.16次 18.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阅读简单的(),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 信息。 A.叙事性作品 B.诗歌 C.说明性文章 D.非连续性文本 19.阅读教学过程是:()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0.能用普通话()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A.正确 B.流利 C.有感情 D.正确、流利、有感情 21.语文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语言的积累 B.语言的感悟 C.语言的运用 D.基本技能训练 22.以下写作教学建议表述有误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