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悬架的设计要点
商用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

商用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1.材料选择:设计时要考虑到商用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面对不同的工况,因此在选择悬架的材料时,就需要考虑到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高强度和固定性等性能。
而且还要对所选的材料进行理化检验,以确保其质量。
2.结构设置:商用车空气悬架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其车辆整体与部件的匹配性和配合性。
包括其与车辆载荷的匹配,与车辆底盘的配合,与车轮的协调等,以提供最佳的悬挂工作状态。
3.安全设计:商用车的悬架应该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为此其设计中要考虑其强度,硬度,并且要进行加载试验,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要考虑应急处理能力,如泄气等突发情况的处理。
4.舒适性设计:商用车空气悬架要考虑驾驶员和乘员的舒适性。
设计应采用尽可能减小振动、噪音的悬架结构和材料。
尽量减少驾驶员和乘员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感。
5.调节能力:商用车空气悬架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调整能力。
悬架系统应当能够根据不同的荷载和行驶状态进行自我调节,以提供最佳的驾驶体验。
6.维修和保养:商用车空气悬架应易于检修和保养。
悬架的各个部件应该设计得尽可能简单,并且易于更换,以便于更快地完成维修和保养工作。
7.功能性和通用性:设计商用车空气悬架时,还要考虑其通用性和功能性。
尽可能使其兼容各种类型的商用车,并且具备空气悬架的一般性能和特性。
8.遵守法规与规范:商用车空气悬架设计必需遵守各项安全法规及行业规范,确保产品符合市场要求和环保要求。
9.经济性考虑:在满足上述所有要求的同时,还要兼顾商用车空气悬架的经济性。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
总的来说,商用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要达到的目标是:强度高、稳定安全、舒适、能够适应各种工况的变化、便于维修保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样才能使得商用车在运输过程中,既能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又能提供良好的驾驶感受,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客车空气悬架侧倾稳定性设计要点及误区

1 横 向稳定杆对侧倾角 刚度 的影响
作为空气悬 架系统 中弹性 元件的空气 弹簧 , 如果其 角 刚度难 以满 足车辆侧倾 角刚度的需求 , 为常用 的方 较 法就是增 加横 向稳定杆 ,利 用其 固有 的弹簧刚特性 , 在 左右车轮运动不 平衡 时产生附加角刚度 。
横 向稳定杆常用结 构形式如 图 1 所示 , 角刚度可 其
随着乘客对 车辆舒适性要 求的提升 , 空气悬 架越来
实际 中 , 过公式算 出的角 刚度并不能全 部发挥效 通 果, 不考虑损耗 的计算是不准确 的。
越多地使用在客车上 。 在满足舒适性 的同时必须要考虑
到车辆的稳定性 , 特别是侧倾 角刚度方面 的保 证 。相对 于板 簧悬架 而言 , 空气悬 架 的结 构更 加复杂 , 响车辆 影 侧倾角刚度 的因素更多 。 本文针对市场普遍使用 的六气 囊非独立悬架 客车 , 重点分析空气 悬架在侧倾设计 时必
的指 标 。
关 键 词 : 车 ; 气 悬 架 ; 倾 稳 定 性 ; 计 要 点 ; 区 客 空 侧 设 误
中图分类号 : 6 . . U433 4 3 2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 编号 :0 6 33 (0 )5 0 3 — 3 10 — 3 12 1 0 — 0 2 0 1
De i n i ta d it kea o t bi t fBus/Co c Ai prng S s nso s g Po n n M s a b utS a l yo i a h rS i u pe i n
须注虑 , 稳定杆 与车架
及车桥 的连接 , 常采用橡胶 或聚氨酯衬套来进行r 由 通 2 l 。 于衬套为 弹性元 件 , 其材料本 身的弹性对稳定 杆 的角 刚 度有 明显 的削弱作用[ 3 1 。不同材 质的衬套影 响大小也不
空气悬架设计实例

(5) 利用水平阀自动调整车高,即使车辆载重变化,也能保持正常的车高。因而, 能够始终保持支持体的高度不变。
(6) 高频振动的绝缘性好,防噪声效果优异。
空气悬架设计实例
空气悬架的设计实例
・自动车高调节阀(水平阀)
・车用空气弹簧的具体设计实例⑤
阻尼力和频率、振幅的关系
频率 Hz
空气悬架设计实例
空气悬架的设计实例
・车用空气弹簧的具体设计实例⑥
大客车用,带节流孔的活塞-囊式空气弹簧
件号 名 称 材 料 参 数 规 格
①
橡胶 气囊
②
带橡胶 中间环
③ 限位档块
橡胶 胎线 橡胶 SS41 橡胶 SPCC
有效直径 D0mm 最大外径 Dmaxmm 标准高 Hmm
橡胶 SPCC
标准高 Hmm
220 220
④ 活塞
SPCC, 限位档块间距
S25C
hmm
75
75
⑤ 紧固环 ⑥ 上面板
SPCC、 S25C SPCC, S25C
常用 最大 行程
拉伸 mm
140
压缩 mm
100
140 100
⑦ 橡胶密封 橡胶 ⑧ 可变节流孔 尼龙等
零件重量 kg
内部容积
ℓ
16.7 14.4
240 220 293 271 220 220
④ 活塞
SPCC, 限位档块间距
S25C
hmm
75
75
⑤ 紧固环 ⑥ 上面板
SPCC、 S25C SPCC, S25C
常用 最大
拉伸 mm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讲解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空气悬架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设计准则,布置要求,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要求,性能设计要求,设计计算方法,设计评审要求,装车质量特性,设计输出图样和文件的明细,制图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空气悬架系统产品设计过程控制,同时检验、制造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306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GB/T 11612 客车空气悬架用高度控制阀QC/T 491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QCn 29035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QC/T 517 汽车钢板弹簧用U形螺栓及螺母技术条件GB/T 4783 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3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GB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2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GB/T 3730.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GB/T 1306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GB/T 12549- 1990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13094-200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QC/T 480-1999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QC/T 474-1999 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GB/T 12428-2005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GB 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 918.1-89 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机动车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中型客车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而空气悬架作为一种先进的悬架系统,具有提高行驶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优势,因此在现代客车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的规范,包括悬架结构设计、气囊选型、悬挂系统参数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悬架结构设计1.悬架类型选择大中型客车可以采用气垫悬架或气弹簧悬架两种类型。
气垫悬架可以提供更好的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但成本相对较高。
气弹簧悬架则成本较低,但行驶舒适性稍逊于气垫悬架。
根据客车需求和预算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悬架类型。
2.悬架装配方式悬架装配方式应尽可能保证悬挂装置与车辆结构的良好配合,减少结构受力和振动的影响。
同时,应遵循合理布置的原则,确保悬挂系统能够有效减震和稳定车身。
三、气囊选型1.载荷和行程的匹配气囊的选型应根据客车的载荷和行程情况来确定。
在选择气囊时,需要考虑客车的载荷量、道路状况和行驶速度等因素。
合适的气囊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和合适的行程,从而提高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
2.气囊的材质和结构气囊的材质应选择具有耐磨、耐高温、耐老化等性能的合适材料。
气囊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坚固性和可靠性,确保在各种复杂路况下能够保持正常工作。
四、悬挂系统参数控制1.气囊压力调节根据客车的负荷情况和行驶情况,通过调节气囊的压力来控制悬挂系统的硬度。
在载荷较重或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气囊的压力,提高悬挂系统的刚性。
2.悬挂高度调节悬挂高度的调节可以根据道路状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在通过不平路面时,可以适当降低悬挂高度,提高车身稳定性。
在静态停车时,可以调整悬挂高度,方便乘客上下车。
悬挂高度的调节应能够满足不同路况和使用需求的要求。
五、总结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的规范包括悬架结构设计、气囊选型和悬挂系统参数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悬架设计和参数控制,可以提高客车的行驶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情况,选择合适的悬架类型和气囊型号,能够满足客车的运行需求。
17-4.5空气悬架、油气弹簧设计

17-4.5空⽓悬架、油⽓弹簧设计4.5空⽓悬架、油⽓弹簧设计4.5.1空⽓悬架的设计空⽓悬架多应⽤于各类⼤型客车和⽆轨电车上,在⾼级轿车、长途运输重型载货汽车和挂车上也有所采⽤。
其弹性元件是由夹有帘线的橡胶囊或膜和冲⼊其内腔的压缩空⽓所组成。
这种悬架除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外,⼀般还装有车⾝⾼度调节装置。
由于空⽓弹簧可以设计得⽐较柔软,因⽽空⽓悬架可以得到较低得固有振动频率,同时空⽓弹簧的变刚度特性使得这⼀频率在较⼤的载荷变化范围内保持不变,从⽽提⾼了汽车的⾏驶平顺性。
空⽓悬架的另⼀个优点在于通过调节车⾝⾼度使⼤客车的地板⾼度和载货汽车的货箱⾼度随载荷的变化基本保持不变。
此外,空⽓悬架还具有空⽓弹簧寿命长、质量⼩以及噪声低等⼀些优点。
空⽓悬架的不⾜之处在于:结构复杂,与传统的钢制弹性元件相⽐,需要增加压⽓机、车⾝⾼度调节器以及⽓阀等零部件;价格昂贵;空⽓弹簧尺⼨较⼤,不便于布置;需要专门的导向机构传递侧向⼒、纵向⼒及制动、驱动⼒矩。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普通轿车上很少采⽤空⽓悬架。
戴姆勒—奔驰公司仅在其最⾼档的600系列轿车上才装有空⽓悬架。
按照结构特点,空⽓弹簧可以分为囊式和膜式两⼤类。
囊式空⽓弹簧结构相对简单,制造⽅便,但刚度较⾼,因⽽常⽤于⼤型客车、⽆轨电车和载货汽车,并且常配有辅助⽓室以降低弹簧刚度。
膜式空⽓弹簧刚度⼩,适合于⽤作轿车悬架,但同等空⽓压⼒和尺⼨下其承载能⼒⼩,并且动刚度会增⼤。
图4-17如图4—17所⽰,当在充满⽓体的空⽓弹簧上作⽤外⼒P 后,会引起弹簧的微⼩变形df ,相应的⽓体容积变化量为dV 。
由于囊壁变形所做的功与外⼒所作的功相⽐可以忽略,因⽽外⼒作的功Pdf 等于⽓体受压作的功dV p p a )(-dV p p Pdf a )(-= (4-39)式中p ——弹簧内空⽓的绝对压强;a p ——⼤⽓压强。
k ——⽓体常数,当汽车载荷缓慢变化时,弹簧内空⽓状态的变化接近于等温过程,可取k =1;当汽车在⾏驶过程振动时,弹簧内空⽓状态的变化接近于绝热过程,可取k =1.4;实际计算时,通常取k =1.2~1.4。
空气悬架空压机组外观设计要求

上气盖(材 质铝合金, 可以与干燥 罐做成一体 式)
曲轴箱 (材质铝 合金)
参考图片
變形金剛般的堅毅感覺(附图二)
多个安装孔
安全泄阀 门
马达 电磁阀
附图三
出气口
空气悬架(空压机组)外观设计 要求
1.产品外形要比较粗犷,强悍,结实可靠,符合工业级产品的特质. 如變形金剛般的堅毅感覺(稜線多),详见附图二
2.产品的基本结构布局已完成, 详见(附图一)的初步外观设计, 外形尺寸,基本布局请参照3D档,请尽可能的接近.
3.产品主要材质是铝合金(铝压铸),请突出它的特质,并要考量 它的成型的工艺性问题.以及表面处理的问题.
4.在马达后盖,曲轴箱,上气盖上要多预留一些安装孔位,方 便安装在不同车型上。详见附图三
5。在保证大的外形尺寸情况下,所有零部件外形设计可自由 发挥(注:电磁阀及马达外壳尺寸已定死)。
初步设计及布局(附图一)
泄气口 出气口
电磁阀组(外壳 材质PA66)
马达后盖 (材质端联 接,需要留一個直 徑8mm孔洞接氣 管
(完整版)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

(完整版)⼤中型客车空⽓悬架设计规范⼤中型客车空⽓悬架设计规范⼤中型客车空⽓悬架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空⽓悬架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设计准则,布置要求,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要求,性能设计要求,设计计算⽅法,设计评审要求,装车质量特性,设计输出图样和⽂件的明细,制图要求等。
本规范适⽤于空⽓悬架系统产品设计过程控制,同时检验、制造可参考使⽤。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规范,然⽽,⿎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研究是否可使⽤这些⽂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规范。
GB/T 13061 汽车悬架⽤空⽓弹簧橡胶⽓囊GB/T 11612 客车空⽓悬架⽤⾼度控制阀QC/T 491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系列及技术条件QCn 29035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QC/T 517 汽车钢板弹簧⽤U形螺栓及螺母技术条件GB/T 4783 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测定⽅法3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GB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2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GB/T 3730.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GB/T 13061 汽车悬架⽤空⽓弹簧橡胶⽓囊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系列及技术条件GB/T 12549- 1990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GB 7258-2004 机动车运⾏安全技术条件GB 13094-200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QC/T 480-1999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法QC/T 474-1999 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GB/T 12428-2005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法GB 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轴荷及质量限值GB/T 918.1-89 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机动车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悬架的设计要点一、采用空气悬架的目的――改善汽车使用性能1.改善平顺性,减小车轮对地面动载1)影响平顺性的三个主要系统:(1)轮胎(2)悬架(3)座椅2)影响车轮动载的主要因素:(1)轮胎刚度(2)悬架刚度与阻尼(3)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的比值2.空气悬架应达到较好的平顺性指标,才有被选用的价值(改善平顺性的同时,也减小了车轮动载)1)在B级路面,以50km/h匀速行驶,后轴上方座椅的垂直振动加速度响应Leg≤113dB(或按ISO2631计算耐疲劳限达到4-5h)。
2)偏频――单自由度系统自然振动固有频率(客车):(1)板簧:95-105cpm(1.6-1.75Hz);(2)气簧:①现阶段80-85cpm(1.3-1.4Hz);②高级阶段(路面不平度进一步提高后)65-70cpm(1.1-1.16Hz)。
3)阻尼――理论上的阻尼比为0.33-0.35(1)按经验公式选择减振器复原阻力时取上限或超上限值;(2)有条件时,采用可调阻尼减振器,目前可供选择的有电磁流变改变粘度及继电器改变阻尼孔尺寸两种。
有手控、自控两类,按载荷及按路面不平度输入来调节。
4)抗侧倾能力,应在0.4g侧向加速度条件下,稳态侧倾角Φ≤5-6゜。
3.充分认识并利用空气悬架的优点1)较理想的弹性特性(1)空、满载之间有高度控制阀调节气压,具有较好的等频性;(2)振动时,假定没有充放气,弹性特性曲线呈非线性,增大动容量,防止悬架击穿。
若反跳行程由减振器或其它机构实施弹性限位,则弹性特性呈反S形的理想特性。
2)可设计成较低的刚度,提高平顺性,不会因为空、满载之间静挠度变化太大,车高超标而受到限制。
3)高度控制阀除了自动调节设计位置的车身高度不变之外,还可用来调节车身抬高或下降(下跪),以提高车身通过性或方便乘客上、下车。
4)几乎消除了全部库伦阻尼,使悬架系统全部由粘性阻尼消振,其效果是:(1)消除高频微幅振动的锁止作用,改善高频域的传递特性,减小高频动刚度。
(2)消除悬架响声。
但是,若减振器阻尼值不可调节,则阻尼比因载荷变化而变化,无法同时满足空载和满载的要求,只能取折衷值。
而库伦阻尼恰与载荷成正比变化,所以像载货车这种后轴负荷变化很大的车型,后悬架采用库伦阻尼值大的多片钢板弹簧,对于保持空、满载阻尼比变化较小是有利的。
二、设计、开发空气悬架的六大技术关键1.空气弹簧(气簧)1)类型的选择(1)囊式(葫芦形),有单曲、双曲、三曲――根据振动行程大小和刚度的要求来选择。
目前除轨道车辆和设备基础外很少采用。
优缺点:①橡胶囊的应力小,寿命很长。
②制造工艺简单,零件数量少,成本低。
③因有效面积变化率很大,所以空气弹簧的刚度较大,满足不了低偏频车型的要求。
(2)膜片式(活塞式),囊体有全橡胶型和金属壳连接橡胶膜片两种,目前采用前者较多。
优缺点:①弹性特性与活塞形状有关,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不同轮廓线的活塞。
②因有效面积变化率较小,一般情况下刚度较低,不必增加辅助气室。
活塞内腔可根据刚度要求设计成不储气或储气的。
③金属件数量较多,制造成本高,特别是产量不大成本更高。
2)空气弹簧的布置及空气悬架分类(1)全空气悬架:系统垂直振动的弹性作用全部由空气弹簧承担。
(2)复合式空气悬架:系统垂直振动的弹性作用75%以上由空气弹簧承担。
(3)辅助式空气悬架:系统垂直振动的弹性作用75%以下由空气弹簧承担。
注:弹性作用的度量似应以折算静挠度为宜,参阅复合式空气悬架的计算公式,参见附件A。
3)刚度计算公式(1)空气弹簧刚度计算公式,见附件B。
注意标准大气压的取值与单位有关。
(2)全空气悬架的刚度为空气弹簧刚度或多个空气弹簧刚度折算到车轴上的刚度之和(除以杠杆比平方)。
(3)复合式空气悬架的刚度为空气弹簧刚度和其它弹簧刚度折算到车轴上的刚度之和,参见附件C。
(4)公式中的气压p0、承压面积A、体积V及有效面积变化率dA/dx 等的特性曲线均由试验确定,应由空气弹簧供应商提供。
目前还没有办法用理论的方法按气囊的结构参数和尺寸来推算(虽有学者做过这类工作,但不成熟)。
4)空气弹簧的气密性,按标准检验。
(1)封口气密性①机械式a. 嵌压式,可靠,但只一次性使用,金属件与气囊一起更换。
b. 螺栓夹紧式,金属件不必更换,但初始成本较高。
②自封式:成本低,结构简单。
封口精度要求较高,否则会漏气。
悬架反向限位要可靠,否则会出现行驶中脱囊大事故。
(2)囊体橡胶的气囊性要好,否则会发生慢漏。
5)气囊的疲劳寿命,按标准试验。
目前国外、国内的产品都能满足要求。
2.高度控制阀1)分类(1)有延时作用:控制杆非刚性,即装有弹性件,再加上液压阻尼,使控制杆在较高频率振动时,输出端不运动,因而不开、关阀芯;当慢速运动时,阻尼力很小,输出端随输入端运动而开、闭阀门。
这种阀可使空气悬架在行驶中不耗气。
(2)无延时作用:控制杆刚性联接,直接操纵阀门。
结构较简单,成本低。
行驶中因车轴不停跳动,高度阀总在充、放气,增加耗气量,且有响声。
为减少耗气量,可在阀内或阀外增设节流孔,或将阀门空程加大。
对于客车,因上、下乘客载荷变化很慢,采用无延时加节流孔较合适。
对于自卸车或一次性加、卸载很大的货车,采用有延时的高度阀较合适。
2)可调节车身高度的高度阀高档客车要求装有“下跪”调节,可采用调节控制杆的支点位置或连杆长度来实现,也可以另设阀门及管路来控制。
车身特别低的客车,可以靠它提高离地间隙,在坏路上改善通过性。
3)电控高度阀车轴与车身的相对运动靠杠杆控制电量位移传感器,再用其输出电压来控制继电器及气路系统。
用电量控制容易实现延时、下跪、举升等要求。
4) 高度阀的布置高度控制阀的数量及布置有下列几种:(1)三阀:理论上讲三点定一个平面,所以采用三阀布置最合理。
因为采用单阀的悬架,左、右空气弹簧气路相通,其角刚度为零,所以采用前1后2较合理。
左、右相通的气簧往往要加节流,使动态侧摇时增加角刚度。
(2)四阀:前、后悬架各2个高度阀,使前、后气簧的角刚度都得到利用。
四个阀属于超定位,只适用于在平路面上行驶的客车。
(3)五阀:除了一、二桥采用四阀外,第三桥又装一个高度阀(左、右气簧连通)。
这种布置属于严重超定位,有一个高度阀对应的车轮或车轴下落,会将所有的压缩空气放光。
装车后高度阀也很难调整。
(4)二阀:前、后悬架各只装一个阀,左、右气簧连通,其角刚度为零,汽车的左、右支撑全靠稳定杆和导向臂来实现。
这种布置极罕见。
3.减振器1)减振器的选型目前还缺乏理论计算公式可遵循,一般借助经验公式选取复原阻力,再按产品说明书选择工作缸尺寸。
由于空气悬架几乎没有库伦阻尼,所以公式中系数应选上限甚至超上限,以期达到理论上的阻尼比0.33-0.35。
减振器的行程为压缩行程与拉伸行程之和。
前者取决于悬架上跳行程限位块的设计,最好以“铁碰铁”来确定,也可按悬架动载(可取静载的2.5倍)分摊给限位块的压缩量加上动行程(限位块开始接触)来求得。
减振器的压缩行程要比悬架上跳行程大5-10mm,以免万一顶弯连杆。
拉伸行程取决于悬架反跳行程的限位值,空气悬架多数利用减振器作为反向限位,其限位值就是减振器的拉伸行程,其大小取决于空气弹簧本身规定的最大拉伸量。
减振器拉伸限位器完全限位时的行程要略小于空气弹簧允许的最大拉伸量。
计算行程时要计算杠杆比的影响。
减振器的长度尺寸Lmin=L0+SLmax=Lmin+S=L0+2S式中:Lmax、Lmin为减振器最大、最小长度S为减振器总行程L0为减振器基长,为设计的基本指标。
减振器规格的最终确认,只能通过试验,达到满意的平顺性和可靠性之后才算完成。
2)阻尼可调的减振器减振器的阻尼值一般是不变的,在汽车悬架中称为被动悬架,它存在两个缺点:(1)悬架载荷变化后,系统阻尼比也变化。
即,若满载时阻尼合适,空载时则过大,反之亦然。
设计时只能选折衷值,这样,满载时阻尼值就偏小些,空载时则偏大。
平顺性总不能保持最佳。
(2)路面不平度输入不同时,若阻尼比不变,则低频大振幅输入时略显阻尼不足,而高频小振幅输入时又显阻尼过大。
所以,阻尼值应随不同路况及车速而改变,才能保持平顺性最佳。
调节减振器阻尼值的方法目前有两种,一种借助电磁阀改变减振器阀门的节流孔大小;另一种靠磁场改变减振器内液体的粘度,即所谓电磁流变原理。
控制方法分为手动及自动控制两类,后者则是目前流行的半主动悬架或自适应悬架。
空气悬架要达到理想的性能,最终要发展到半主动甚至全主动悬架(阻尼、刚度都自动调节)。
3)有反向限位的减振器若空气悬架系统中没有反向限位装置(如钢丝绳、钢箍带、半随圆板簧、反向限位块等),就必须利用减振器来实施反向限位。
主要结构有两种:(1)橡胶缓冲圈。
当活塞被拉伸到最高点前与橡胶圈接触,压缩橡胶圈,阻力急骤增大,起到缓冲限位作用。
(2)液压节流。
当活塞被拉伸到最高点附近,节流孔被关闭,阻力急骤增大,上腔油压也急骤增大,起到缓冲限位作用。
4.抗侧倾能力1)计算方法及限值悬架弹簧、稳定杆的角刚度,侧倾力臂以及稳态侧倾角的计算公式见附件D。
其中前、后悬架的侧倾中心离地高度可用两种方法来求解:(1)利用运动学的方法。
根据悬架导向杆系,求车轮相对车身运动的瞬时中心,再划出轮胎接地点到瞬时中心的连线,此连线与汽车对称中心线的交点即是该悬架的侧倾中心。
(2)利用静力学的方法。
有些悬架导向杆系很难求出瞬时中心,则可求出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之间的侧向力传递的合力中心,根据理论验证,该合力中心就是瞬时中心即侧倾中心。
有些悬架若装有较大弧高的钢板弹簧,侧向力的传递是沿着有弧高的主片,高度在变化。
也就是说,簧上与簧下的分界点应选在什么地方?我们建议按比较保守的办法,统一选在车轴上板簧主片的上表面。
空气悬架的抗侧倾能力一般较差,应根据使用要求来确定。
我们推荐稳态转向工况,在侧向加速度为0.4g时,侧倾角不大于5-6゜,高档车取下限。
悬架角刚度也不宜选太大,因为在坏路行驶,路面角振动输入很大时,悬架反而不能起缓冲作用,汽车的侧向角振动反而更大。
2)提高抗侧倾能力的方法(1)采用独立悬架独立悬架的弹簧跨距就是轮距,一般比非独立悬架要大一倍,使角刚度增到四倍以上。
(2)加大空气弹簧的跨距通常是采用香蕉梁或井字架,将气簧布置在轮胎前后。
因角刚度与跨距平方成正比,这方法很有效。
缺点是重量很大,成本高,质量好坏取决于材料及工艺。
(3)采用半刚性的单臂导向杆,即导向臂与车轴(或扭力梁)构成一个很强的稳定杆,有以下几种方案:①采用刚度很大的四分之一椭圆钢板弹簧,一般为单片或双片少片簧。
②刚性单臂通过两个橡胶衬套再与车轴连接。
③刚性臂后端通过橡胶衬套再与一根扭力管连接,实质上属扭力梁式悬架。
刚性臂可用一个或两个橡胶衬套与车轴连接。
④刚性臂直接刚性地与前轴连接,这时,前工字梁就成为扭力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