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十七 苯佐卡因的合成及其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三十七 苯佐卡因的合成及其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三十七 苯佐卡因的合成及其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三十七 苯佐卡因的合成及其软膏剂的制备

(一)苯佐卡因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氧化、酯化和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苯佐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外用为撒布剂,用于手术后创伤止痛,溃疡痛,一般性痒等。苯佐卡因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化学结构式为:

苯佐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而麻;mp.88~90℃;易溶于乙醇,极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三、实验操作

1.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氧化)

在装有搅拌棒和球型冷凝器的250 mL 三颈瓶中,加入重铬酸钠(含两个结晶水)COOC 2H 5

2CH 3

2

COOH 2COOH 22COOC 2H 52COOC 2H 5COOC 2H 5

2H 2SO 424Na 2Cr 2O 7Na 2SO 4Cr 2(SO 4)3H 2O H 2O

H 2O Fe Fe 3O 4++++++++C 2H 5OH

++

23.6 g,水50 mL,开动搅拌,待重铬酸钠溶解后,加入对硝基甲苯8 g,用滴液漏斗滴加32 mL浓硫酸。滴加完毕,直火加热,保持反应液微沸60-90 min(反应中,球型冷凝器中可能有白色针状的对硝基甲苯析出,可适当关小冷凝水,使其熔融)。冷却后,将反应液倾入80 mL冷水中,抽滤。残渣用45 mL水分三次洗涤。将滤渣转移到烧杯中,加入5% 硫酸35 mL,在沸水浴上加热10 min,并不时搅拌,冷却后抽滤,滤渣溶于温热的5% 氢氧化钠溶液70 mL中,在50℃左右抽滤,滤液加入活性碳0.5 g脱色(5~10 min),趁热抽滤。冷却,在充分搅拌下,将滤液慢慢倒入15% 硫酸50 mL中,抽滤,洗涤,干燥得本品,计算收率。

2.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酯化)

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对硝基苯甲酸6 g,无水乙醇24 mL,逐渐加入浓硫酸2 mL,振摇使混合均匀,装上附有氯化钙干燥管的球型冷凝器,油浴加热回流80 min(油浴温度控制在100~120℃);稍冷,将反应液倾入到100 mL水中,抽滤;滤渣移至乳钵中,研细,加入5%碳酸钠溶液10 mL(由0.5 g碳酸钠和10 mL水配成),研磨5 min,测pH值(检查反应物是否呈碱性),抽滤,用少量水洗涤,干燥,计算收率。

3.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还原)

A法: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型冷凝器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35 mL水,2.5 mL 冰醋酸和已经处理过的铁粉8.6 g,开动搅拌,加热至95~98℃反应5 min,稍冷,加入对硝基苯甲酸乙酯6 g和95% 乙醇35 mL,在激烈搅拌下,回流反应90 min。稍冷,在搅拌下,分次加入温热的碳酸钠饱和溶液(由碳酸钠3 g和水30 mL配成),搅拌片刻,立即抽滤(布氏漏斗需预热),滤液冷却后析出结晶,抽滤,产品用稀乙醇洗涤,干燥得粗品。

B法: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型冷凝器的100 mL三颈瓶中,加入水25 mL,氯化铵0.7 g,铁粉4.3 g,直火加热至微沸,活化5 min。稍冷,慢慢加入对硝基苯甲酸乙酯5 g,充分激烈搅拌,回流反应90 min。待反应液冷至40℃左右,加入少量碳酸钠饱和溶液调至pH 7~8,加入30 mL氯仿,搅拌3~5 min,抽滤;用10 mL 氯仿洗三颈瓶及滤渣,抽滤,合并滤液,倾入100 mL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弃去水层,氯仿层用5% 盐酸90 mL分三次萃取,合并萃取液(氯仿回收),用40% 氢氧化钠调至pH 8,析出结晶,抽滤,得苯佐卡因粗品,计算收率。

4.精制

将粗品置于装有球形冷凝器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10~15倍(mL/g)50% 乙醇,在水浴上加热溶解。稍冷,加活性碳脱色(活性碳用量视粗品颜色而定),

加热回流20 min,趁热抽滤(布氏漏斗、抽滤瓶应预热)。将滤液趁热转移至烧杯中,自然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抽滤,用少量50% 乙醇洗涤两次,压干,干燥,测熔点,计算收率。

5.结构确证

标准物TLC对照法、红外吸收光谱法。

四、注意事项

1. 氧化反应一步在用5% 氢氧化钠处理滤渣时,温度应保持在50℃左右,若温度过低,对硝基苯甲酸钠会析出而被滤去。

2. 酯化反应须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如有水进入反应系统中,收率将降低。无水操作的要点是:原料干燥无水;所用仪器、量具干燥无水;反应期间避免水进入反应瓶。

3. 对硝基苯甲酸乙酯及少量未反应的对硝基苯甲酸均溶于乙醇,但均不溶于水。反应完毕,将反应液倾入水中,乙醇的浓度降低,对硝基苯甲酸乙酯及对硝基苯甲酸便会析出。这种分离产物的方法称为稀释法。

4. 还原反应中,因铁粉比重大,沉于瓶底,必须将其搅拌起来,才能使反应顺利进行,故充分激烈搅拌是铁酸还原反应的重要因素。A法中所用的铁粉需预处理,方法为:称取铁粉10 g置于烧杯中,加入2% 盐酸25 mL,在石棉网上加热至微沸,抽滤,水洗至pH 5~6,烘干,备用。

五、思考题

1. 氧化反应完毕,将对硝基苯甲酸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原理是什么?

2. 酯化反应为什么需要无水操作?

3. 铁酸还原反应的机理是什么?

(张大同)

(二)苯佐卡因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2. 掌握软膏中药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它可在局部发挥疗效或起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药物也可透过皮肤吸收进入体

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在软膏剂中,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基质不仅是软膏的赋型剂,同时也是药物载体,对软膏剂的质量、药物的释放以及药物的吸收都有重要影响,常用的软膏基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三类:

1.油脂性基质:

此类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及动植物油脂。此类基质中除植物油和蜂蜡加热熔

合制成的单软膏和凡士林可单独用作软膏基质外,其它油脂性成分如液体石蜡、羊毛脂等多用于调节软膏稠度,以得到适宜的软膏基质。

2.乳剂型基质:

由半固体或固体油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和乳化剂三种成分组成。常用的乳化有肥皂类、高级脂肪醇与脂肪醇硫酸脂类、多元醇脂类如三乙醇胺皂、月桂醇硫酸钠、聚山梨酯-80等。根据使用不同的乳化剂,可制得O/W型和W/O型软膏。用乳剂型基质的制备的软膏剂也称乳膏剂。

3.水溶性基质:

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所组成。常用的有甘油明胶,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二醇,聚丙烯酸等。

对于制备软膏剂用的固体药物,除在基质的某一组分中溶解或共熔者外,应预先用适量的方法制成细粉。必要时软膏剂中可加入透皮吸收促进剂、保湿剂、防腐剂等。软膏剂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不同用研和法,熔和法和乳化法制备。由半固体和液体成分组成的软膏基质常用研和法制备,即先取药物与部分基质或适宜液体研磨成细腻糊状,再递加其它基质研匀(取少许涂于手上无砂砾感)。若软膏基质由熔点不同的成分组成,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时,采用熔和法制备,即基质中可溶性的药物可直接加到熔化的基质中,不溶性药物可粉筛入溶化或软化的基质中,搅匀至冷凝即得。乳剂型软膏剂采用乳化法制备,即将油溶性物质加热至70~80℃使熔化(必要时可用筛网滤除杂质),另将水溶性成分溶于水中,加热至较油相成分相同或略高温度,将水相慢慢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至冷凝即得。

三、实验操作

(一)单软膏的制备

1.处方

蜂蜡 6.6g

植物油15ml(6.7g)

2.操作:

取处方量蜂蜡于蒸发皿中,置水浴上加热,熔化后,缓缓加入植物油,搅拌均匀,自水浴上取下,不断搅拌至冷凝,即得。

3.操作注意:

加入植物油后应不断搅拌混匀,再从水浴取下搅拌至冷凝,否则容易分层。(二)O/W型乳剂型软膏基质的制备

1.处方

硬脂醇 1.8g

白凡士林 2.0g

液体石蜡 1.3ml

月桂醇硫酸钠0.2g

尼泊金乙酯0.02g

甘油0.1g

蒸馏水适量

制成20g

2.操作:

取油相成分(硬脂醇、白凡士林和液体石蜡)于蒸发皿中,置水浴上加热至70~80℃使其熔化;取水相成分(月桂醇硫酸钠,尼泊金乙酯,甘油和计算量蒸馏水)于蒸发皿(或小烧杯)中加热至70~80℃,在搅拌下将水相成分以细流状加入油相成分中,在水浴上继续保持恒温并搅拌几分钟,然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至冷凝,即得O/W型乳剂型基质。

(三)水溶性软膏基质的制备

1.处方:

甘油24.4g

水24.7g

1%苯甲酸钠水溶液 1 ml

卡波沫940 0.25g

三乙醇胺0.25g

2.操作:

(1)在搅拌下,将卡波沫940缓慢加入水中,搅拌至卡波沫940全部分散。(2)加甘油,搅拌均匀后,加三乙醇胺,调pH到6~11。加热至胶体沸腾,以驱尽空气泡,煮沸10分钟,冷却至室温,加入苯甲酸钠水溶液,搅拌均匀,即得。

3.操作注意

(1)卡波末在搅拌时容易产生气泡,所以胶体加热时间一般应以除尽气泡为度。

(2)1%苯甲酸钠溶液的配制:称取苯甲酸钠1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即得。

(四)5%苯佐卡因软膏剂的制备

1.操作

(1)苯佐卡因单软膏剂的制备:称取苯佐卡因粉末0.5g置于研钵中,分次加入单软膏基质9.5g,研匀,即得。

(2) 苯佐卡因凡士林软膏剂的制备:称取凡士林9.5g于蒸发皿中,置水浴上加熔化,搅拌下加入苯佐卡因粉末0.5g ,搅匀,冷却凝固,即得。

(3) 苯佐卡因O/W乳剂型软膏的制备:称取苯佐卡因粉末0.5g置于研钵中,分次加入O/W型乳剂基质9.5g,研匀,即得。

(4) 苯佐卡因水溶性软膏剂的制备:称取苯佐卡因粉末0.5g置于,分次加入水溶性基质9.5g,研匀,即得。

2.操作注意:

苯佐卡因需先粉碎成细粉(按药典标准应过100目)。

(五)主药含量测定

1.苯佐卡因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的苯佐卡因0.5g置100 ml量瓶中,以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备用。精密量取标准储备液0.5、1、2、4、5ml,分别置100 ml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混匀,得浓度为25、50、100、200、250μg/ml的苯佐卡因系列标准液。取乙醇作为空白对照,于290 nm波长测吸收度,以苯佐卡因浓度相对应吸收度做线性回归。

2. 所得软膏主药含量的测定

分别精密称取制备的苯佐卡因软膏5g,置100 ml量瓶中,加适量乙醇于50℃水浴加热振荡,冷却至室温后加乙醇稀释至刻度,过滤,取续滤液1ml,置100mll 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测定吸收度,代人1中所得的标准曲线中,用回归方程计算含量。

标示药物含量(%)=所测药物含量(g)/加入药物含量(g)×100%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制得的四种双氯酚酸钾软膏涂布在自已的皮肤上,评价是否细腻,比较四种软膏的粘稠性与涂布性,讨论四种软膏中各组分的作用。

2.计算所得软膏制剂的标示药物含量。

五、思考题

1.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加入方法有几种?

2.从本实验的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的思路出发,自己设计一下测定软膏剂中药物释放的实验方法?

(时念秋)

实验三十八扑炎痛的合成及其片剂的制备

(一)扑炎痛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了解氯化试剂的选择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 通过本实验了解拼合原理在化学结构修饰方面的应用。

3. 通过本实验了解Schotten-Baumann 酯化反应原理。

二、实验原理

扑炎痛为一种新型解热镇痛抗炎药,是由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经拼合原理制成,它既保留了原药的解热镇痛功能,又减小了原药的毒副作用,并有协同作用。适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感冒发烧,头痛及神经痛等。扑炎痛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乙酰胺基苯酯,化学结构式为:

扑炎痛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mp.174~178℃,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氯仿、丙酮。

合成路线如下:

三、实验操作

1.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

在干燥的100 mL 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吡啶2滴,阿司匹林10 g ,氯化亚砜5.5 mL ,迅速按上球形冷凝器(顶端附有氯化钙干燥管,干燥管连有导气管,导气管另一端通到水池下水口)。置油浴上慢慢加热至70℃(约10~15 min ),维OCOCH 3COO NHCOCH COOH

OCOCH 3N COCl OCOCH 3SOCl 2HCl SO 2NaOH OH

3ONa 3+++COCl

OCOCH 3+ONa 3OCOCH 3COO NHCOCH

持油浴温度在70±2℃反应70 min,冷却,加入无水丙酮10 mL,将反应液倾入干燥的100 mL滴液漏斗中,混匀,密闭备用。

2.扑炎痛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棒及温度计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扑热息痛10 g,水50 mL。冰水浴冷至10℃左右,在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3.6 g加20 mL水配成,用滴管滴加)。滴加完毕,在8~12℃之间,在强烈搅拌下,慢慢滴加上次实验制得的乙酰水杨酰氯丙酮溶液(在20 min左右滴完)。滴加完毕,调至pH ≥10,控制温度在8~12℃之间继续搅拌反应60 min,抽滤,水洗至中性,得粗品,计算收率。

3.精制

取粗品5 g置于装有球形冷凝器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10倍量(w/v)95% 乙醇,在水浴上加热溶解。稍冷,加活性碳脱色(活性碳用量视粗品颜色而定),加热回流30 min,趁热抽滤(布氏漏斗、抽滤瓶应预热)。将滤液趁热转移至烧杯中,自然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抽滤,压干;用少量乙醇洗涤两次(母液回收),压干,干燥,测熔点,计算收率。

4.结构确证

标准物TLC对照法、红外吸收光谱法。

四、注意事项

1. 二氯亚砜是由羧酸制备酰氯最常用的氯化试剂,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沸点低,生成的副产物均为挥发性气体,故所得酰氯产品易于纯化。二氯亚砜遇水可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氯化氢,因此所用仪器均需干燥;加热时不能用水浴。反应用阿司匹林需在60℃干燥4 h。吡啶作为催化剂,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影响产品的质量。制得的酰氯不应久置。

2. 扑炎痛制备采用Schotten-Baumann方法酯化,即乙酰水杨酰氯与对乙酰氨基酚钠缩合酯化。由于扑热息痛酚羟基与苯环共轭,加之苯环上又有吸电子的乙酰胺基,因此酚羟基上电子云密度较低,亲核反应性较弱;成盐后酚羟基氧原子电子云密度增高,有利于亲核反应;此外,酚钠成酯,还可避免生成氯化氢,使生成的酯键水解。

五、思考题

1. 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操作上应注意哪些事项?

2. 扑炎痛的制备,为什么采用先制备对乙酰胺基酚钠,再与乙酰水杨酰氯进行

酯化,而不直接酯化?

3. 通过本实验说明酯化反应在结构修饰上的意义。

(张大同)

(二)扑炎痛片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片剂制备,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

2. 掌握单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及片剂质量的检查方法。

3. 考察压片力及崩解剂等对片剂的硬度或崩解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片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剂型之一。片剂的制备方法有制颗粒压片(分为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粉末直接压片和结晶直接压片。其中,湿法制粒压片最为常见,现将传统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过程介绍如下:

整个流程中各工序都直接影响片剂的质量。制备片剂的药物和辅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干燥,粉碎和过筛等处理,方可投料生产。为了保证药物和辅料的混合均匀性以及适宜的溶出速度,药物的结晶须粉碎成细粉,一般要求粉末细度在100目以上。向已混匀的粉料中加入适量的粘合剂或润湿剂,用手工或混合机混合均匀制软材,软材的干湿程度应适宜,除用微机自动控制外,也可凭经验掌握,即以“握之成团,轻压即散”为度。软材可通过适宜的筛网制成均匀的颗粒。过筛制得的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如果颗粒中含细粉过多,说明粘合剂用量过少,若呈线条状,则说明粘合剂用量过太多。这两种情况制成的颗粒烘干后,往往出现太松或太硬的现象,都不符合压片对颗粒的要求。制好的湿颗粒应尽快干燥,干燥的温度由物料的性质而定,一般为50~60℃,对湿热稳定者,干燥温度可适当提高。湿颗粒干燥后,需过筛整粒以便将粘结成块的颗粒散开,同时加入润滑剂和需外加法加入的崩解剂并与颗粒混匀。整粒用筛的孔径与制粒时所用筛孔相同或略小。压片前必须对干颗粒及粉末的混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然后根据颗粒所

含主药的量计算片重。

()

测得值干颗粒中主药百分含量标示量每片应含主药量片重=

根据片重选择筛目与冲膜直径,其之间的常用关系可参考表1。根据药物密度不同,可进行适当调整。

表1 根据片重可选的筛目与冲膜的尺寸

筛目数

片重冲膜直径

(mg )湿粒干粒(mm )

50 18 16-20 5-5.5 100 16 14-20 6-6.5 150 16 14-20 7-8

200 14 12-16 8-8.5 300 12 10-16 9-10.5

500 10 10-12 12

制成的片剂需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片剂质量标准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除片剂的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硬度适当、含量准确外,必须检查重量差异和崩解时限。对有些片剂产品药典还规定检查溶出度和含量均匀度,并规定凡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再检查崩解时限,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另外,在片剂的制备过程中,所施加的压片力不同,所用的润滑剂、崩解剂等的种类不同,都会对片剂的硬度或崩解时限产生影响。

三、实验操作

(一)压片力对扑炎痛片剂硬度和崩解性能的影响

1.处方:

扑炎痛 20g

淀粉 2g

枸椽酸适量

10%淀粉浆适量

滑石粉 1g

2 操作:

①10%淀粉浆的制备:将0.2g 枸椽酸(或酒石酸)溶于约20ml 蒸馏水中,再加入淀粉约2g 分散均匀,加热糊化,制成10%淀粉浆。

②制颗粒:取处方量扑炎痛与淀粉混合均匀,加适量10%淀粉浆制软材, 过16目筛制粒,将湿颗粒于40-60℃干燥,16目筛整粒并与滑石粉混匀(5%)。

③在不同压力下压片:将上述扑炎痛颗粒分别在高、低两个不同压力下压片,测定各压力下片剂的硬度和崩解时限,结果记录入表3。

3 操作注意

①在实验室中配制淀粉浆:可用直火加热,也可以水浴加热。若用直火时,需不停搅拌,防止焦化而使片面产生黑点。

②加浆的温度,以温浆为宜,温度太高不利药物稳定,太低不宜分散均匀。

(二)崩解剂、表面活性剂对对乙酰氨基酚片剂崩解性能的影响

1.处方

扑炎痛20g

15%淀粉浆适量

崩解剂适量

硬脂酸镁适量

2.操作

①聚山梨酯淀粉的制备:称取0.5g聚山梨酯-80,溶于15ml乙醇中,加15g 淀粉,搅拌均匀,于70℃干燥,过100目筛,备用。

②15%淀粉浆的制备:称取淀粉6g于40ml蒸馏水中均匀分散,加热糊化,即可。

③扑炎痛颗粒的制备:取扑炎痛细粉20g,加入15%淀粉浆适量,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湿粒在60℃干燥,干颗粒过16目筛整粒。

④加入不同的崩解剂或表面活性剂:将③中的扑炎痛干颗粒平均分为三份,颗粒称重,第一份中加入6%干淀粉,第二份中加入6%羧甲基淀粉钠,第三份中加入6%聚山梨酯淀粉,再分别加入1%硬脂酸镁,混匀,三份颗粒在相同压力下压片,测定三种片剂的崩解时间。结果记录入表4。

3.操作注意

干淀粉应在105℃干燥约2小时,使含水量在8~10%之间。

(三) 质量检查与评定

本实验检查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和重量差异。将各项检查结果列于表4。1.硬度检查法:

采用破碎强度法,采用片剂四用测定仪进行测定。方法如下:将药片径向固定在两横杆之间,其中的活动柱杆借助弹簧沿水平方向对片剂径向加压,当片剂破碎时,活动柱杆的弹簧停止加压,仪器刻度盘所指示的压力即为片的硬度。测定3~6片,取平均值。结果列于表3。

2.脆碎度检查法:

取药片,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G项下检查法,置片剂四用测定仪脆碎度检查槽内检查,记录检查结果。

检查方法及规定如下:片重为0.65g或以下者取若干片,使其总重量约为6.5g;片重大于0.65g者取10片。用吹风机吹去脱落的粉末,精密称重,置圆筒中,转动100次。取出,同法除去粉末,精密称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且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

3.崩解时间检查法:

应用片剂四用测定仪进行测定。采用吊篮法,方法如下:取药片6片,分别置于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一片,开动仪器使吊篮浸入37±1.0℃的水中,按一定的频率(30-32次/min)和幅度(55±2mm)往复运动。从片剂置于玻璃管开始计时,至片剂破碎并全部固体粒子都通过玻璃管底部的筛网(Φ2mm)为止,该时间即为该片剂的崩解时间,应符合规定崩解时限(一般压制片为15min)。如有1片不符合要求,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结果列于表2。

4.重量差异检查法

取药片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示片重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见表2)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表2 重量差异限度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将上述实验结果列于表。

表3 压片力对片剂硬度和崩解性能的影响

编号压力

硬度(kg) 崩解时间(min)

1 2 3 4 5 6平

1 2 3 4 5 6平均

1 2 高低

结论

表4 崩解剂、表面活性剂对片剂崩解性能的影响

硬度(kg)崩解时间(min)

1 2 3 4 5 6 平均 1 2 3 4 5 6 平均

3 6%淀粉浆

4 6%羧甲基淀粉钠

5 6%聚山梨酯淀粉

2.分析并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片剂崩解的因素及原理。

3.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主药性质与辅料选择的关系。

五、思考题

1.片剂的崩解时限合格,是否还需测定其溶出度?

2.如果制备中药浸膏片,与制备化学药片有什么不同?

苯佐卡因的制备

文献 1 苯佐卡因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 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氧化、酯化和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苯佐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外用为撒布剂,用于手术后创伤止痛,溃疡痛,一般性痒等。苯佐卡因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化学结构式为: 苯佐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而麻;mp.88~90℃;易溶于乙醇,极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250 mL三颈瓶、100 mL圆底瓶、液漏斗、布氏漏斗、烧杯、水浴、球型冷凝器、 乳钵、 2、试剂:重铬酸钠、蒸馏水、对硝基甲苯、浓硫酸、5% 硫酸、5% 氢氧化钠溶液、活性 碳、15% 硫酸、对硝基苯甲酸、无水乙醇、5%碳酸钠溶液、冰醋酸、铁粉、 对硝基苯甲酸乙酯、95% 乙醇、碳酸钠饱和溶液、50% 乙醇、 四、实验方法 (一)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氧化) 在装有搅拌棒和球型冷凝器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重铬酸钠(含两个结晶水)23.6 g,水50 mL,开动搅拌,待重铬酸钠溶解后,加入对硝基甲苯8 g,用滴液漏斗滴加32 mL浓硫酸。滴加完毕,直火加热,保持反应液微沸60-90 min(反应中,球型冷凝器中可能有白色针状的对硝基甲苯析出,可适当关小冷凝水,使其熔融)。冷却后,将反应液倾入80 mL 冷水中,抽滤。残渣用45 mL水分三次洗涤。将滤渣转移到烧杯中,加入5% 硫酸35 mL,在沸水浴上加热10 min,并不时搅拌,冷却后抽滤,滤渣溶于温热的5% 氢氧化钠溶液70 mL 中,在50℃左右抽滤,滤液加入活性碳0.5 g脱色(5~10 min),趁热抽滤。冷却,在充分搅拌下,将滤液慢慢倒入15% 硫酸50 mL中,抽滤,洗涤,干燥得本品,计算收率。(二)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酯化) 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对硝基苯甲酸6 g,无水乙醇24 mL,逐渐加入浓硫酸2 mL,振摇使混合均匀,装上附有氯化钙干燥管的球型冷凝器,油浴加热回流80 min(油浴温度控制在100~120℃);稍冷,将反应液倾入到100 mL水中,抽滤;滤渣移至乳钵中,

苯佐卡因的合成

苯佐卡因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多步有机合成实验路线的选择和最终产率的计算。 2. 掌握回流、过滤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 苯佐卡因(Benzocaine)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通用名称,可作为局部麻醉药物。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合成路线制苯佐卡因。 第一条合成路线步骤多,得率较低。第二、第三步路线则步骤少、产率高,尤以第二条路线效果最佳,具有实验步骤少、操作方便、产率高的优点。并可利用前面一般合成中的产品(对硝基苯甲酸)作为原料,既可节约药品,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第二条路线,以对硝基甲酸为原料,通过先还原后酯化制得苯佐卡因。反应分为二步,第一步是还原反应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原料,锡粉为还原剂,在酸性介质中,苯环上的硝基还原成氨基,产物为对氨基苯甲酸。这是一个既含有羧基又有氨基的两性化合物,故可通过调节反应液的酸碱性将产物分离出来。 还原反应是在酸性介质中进行的,产物对氨基苯甲酸形成盐酸盐而溶于水中: 还原剂锡反应后生成四氯化锡也溶于水中,反应完毕加入浓氨水至碱性,四氯化锡变成氢氧化锡沉淀可被滤去,而对氨基苯甲酸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羧酸氨盐仍溶于其中。 然后再用冰乙酸中和滤液,对氨基苯甲酸固体析出。对氨基苯甲酸为两性介质,酸化或碱化时都须小心控制酸碱用量,否则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有时甚至生成内盐而得不到产物。第二步是酯化反应。 由于酯化反应有水生成,且为可逆反应,故使用无水乙醇和过量的硫酸。酯化产物与过量的硫酸形成盐而溶于溶液中,反应完毕加入碳酸钠中和,即得苯佐卡因。 三、实验装置 还原作用和酯化作用两步反应装置均采用回流冷凝装置。见图3-13。 四、实验试剂与器材 试剂:对硝基苯甲酸、锡粉、浓硫酸、浓氨水20ml、无水乙醇、冰醋酸、碳酸钠(固体)、浓硫酸、10%碳酸钠溶液。 器材:圆底烧瓶(100ml,19×1)、球形冷凝管(200ml,19×2)、烧杯(250ml)、布氏漏斗(60mm)、吸滤瓶(250ml)、培养、循环水利用真空泵。 五、实验步骤 1. 还原反应 称取4g(0.02mol)对硝基苯甲酸、9g(0.08mol)、锡粉加入到100mL圆底烧瓶中,装上回流冷凝管,从冷凝管上口分批加入20mL(0.25mol)浓硫酸,边加边振荡反应瓶,反应立即开始(如有必要可用小火加热至反应发生)。必要时可用微热片刻以保持反应正常进行,反应液中锡粉逐渐减少,当反应接近终点时(约20~30min)、反应液呈透明状。稍冷,将反应液倾倒入25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洗涤留存的锡块固体。反应液冷至室温,慢慢地滴加浓氨

苯佐卡因的合成实验.doc

苯佐卡因(Benzocaine )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 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氧化、酯化和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苯佐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外用为撒布剂,用于手术后创伤止痛,溃疡痛,一般性痒等。苯佐卡因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化学结构式为: COOC 2H 5 NH 2 苯佐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而麻;mp.88~90℃;易溶于乙醇,极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CH 3 NO 2COOH NO 2COOH NO 2 NO 2COOC 2H 5 NO 2COOC 2H 5COOC 2H 5 NH 2H 2SO 4 H 2SO 4Na 2Cr 2O 7Na 2SO 4Cr 2(SO 4)3H 2O H 2O H 2O Fe Fe 3O 4++++++++C 2H 5OH ++ 三、实验方法 (1) 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 反应: NO 2 COOH NO 2CH 3+ Na 2Cr 2O 7 + 4H 2SO 4 +Cr 2(SO 4)3 + Na 2SO 4 +5H 2O 步骤:本实验采用机械搅拌装置[1] 向该装置的250ml 三口烧瓶中加入6g 研碎的对硝基甲苯、18g 重铬酸钠和22ml 水,开启搅拌器。在滴液漏斗[2]中放30ml 浓硫酸,然后慢慢滴加入浇瓶。随着浓硫酸的加入,氧化

反应随之开始,反应温度迅速上升,料液颜色逐渐变深。注意要严格控制滴加浓硫酸的速度,严防反应混合物高于沸腾温度(滴加时间约20~30分钟[3])。硫酸加完后,稍冷后再将烧瓶放在石棉网用小火加热[4],使反应混合物微微沸腾半小时[5]。停止加热。冷却后,慢慢加入76ml 冷水[6],然后关闭搅拌器。将混合物抽滤,压碎粗产物,用20ml 水分两次洗涤,粗制的对硝基苯甲酸呈深黄色固体。将固体放入100ml 烧杯中暂存。第一次实验到此为止。 为了除去粗产物夹杂的铬盐,向烧杯中加入76ml 5%氢氧化钠溶液,温热(不超过60℃)使粗产物溶解[7]。冷却后抽滤。在玻璃棒搅拌下将滤液慢慢倒入盛有60ml 15%硫酸的另一大烧杯中,浅黄色沉淀立即析出。用试纸检验溶液是否呈酸性。呈酸性后抽滤,固体用少量水洗至中性,抽干后放置晾干、而后称重。必要时再用50%乙醇重结晶[8],可得到浅黄色小针状晶体。 产量:约4g 。纯对硝基苯甲酸为浅黄色单斜叶片状晶体,熔点242℃。 注解:(1)本氧化反应十分激烈。采用机械搅拌和滴加硫酸的方法可使反应较平稳、安全。装置安装完毕后应经教师检查无误后再加料使用。 (2)滴液漏斗在使用前要检查其考克的密封性是否完好。 (3)若滴加硫酸时烧瓶内有较多白色烟雾或火花出现,则应迅速减慢或暂停滴加,必要时用冷水浴冷却烧瓶。 (4)反应温度过高,一部分对硝基苯甲酸会挥发,冷结于冷凝管内壁上。此时可适当关小冷凝水,让其熔融滴入。 (5)观察沸腾情况时,可将搅拌器暂停片刻,当看到反应物在微微起泡则可继续搅拌反应。若因故无法搅拌,也可以采用分批加硫酸、不断振荡烧瓶的方法进行实验。 (6)也可将反应混合物在玻棒搅拌下倒入水中。但由于反应物较干粘而难以倒净,反之加入水时可以充分利用搅拌器。 (7)反应式为:Cr2(SO4)3+6NaOH 2Cr(OH)3+3Na2SO4 而Cr(OH)3是两性物质,在温度较高时又会溶于碱中: 2Cr(OH)3+NaOH NaCrO2+2H2O,故加热溶解时温度须在60度以下。 (8)本产品也可用升华法精制。 (2)对硝基苯甲酸先酯化后还原 COOC 2H 5 NO 2 COOH NO 2C 2H 5OH H 2SO 4 酯化:步骤:在250ml 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4g 对硝基苯甲酸,20ml 无水乙醇和1.5ml 浓硫酸,加热回流1.5h 。用小火蒸出一部分乙醇(约9ml ),趁热将残液倒入50ml 冷水中并随加搅拌[1],滤集析出的白色沉淀,用少量水洗,再将沉淀转移至研钵内[2],加5%碳酸钠5ml,研磨以除去未酯化的对硝基苯甲酸,抽滤,用少量水洗涤滤饼,抽干,得白色颗粒晶体。必要时可用乙醇重结晶。 产量:2~3g 。纯对硝基苯甲酸乙酯为无色结晶,熔点57℃。 注解:(1)必须随时搅拌,这样析出的固体粒子比较细,便于以后处理。 (2)如粒子很细,可不在研钵内研磨,只要在烧杯中用5%碳酸钠溶液洗涤就可以了。 (3)对硝基苯甲酸乙酯还原

苯佐卡因制备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基础化学实验论文 宁波理工学院 基础化学综合实验报告 题 目 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的制备 姓 名 学 号 分院(系) 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 专业班级 化工与制药工程类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25 日

【摘要】:本实验主要介绍了以对甲苯胺为原料。先用乙酸酰胺化,因为有氨基的存在,不能直接进行氧化反应。如果直接进行氧化反应会使氨基氧化成硝基。因此先要保护氨基。所以要将对甲苯胺酰胺化,然后用高锰酸钾将苯环上的甲基氧化成酸,加盐酸水解,因为接下来的反应对氨基无影响。水解后得到对氨基苯甲酸,最后加入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条件下,酯化得到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即苯佐卡因。 该实验是综合和设计研究型实验,把化合物的合成、组成分析、性质表征、仪器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各种类型的合成、表征和实际应用以及仪器的使用等综合实验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将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关键词:苯佐卡因、对甲苯胺、水解、酯化 【引言】:苯佐卡因(Benzocaine), COOC2H5 NH2 学名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晶体,分子量:153,熔点:88~90摄氏度,沸点:172/2.26kpa,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醚,氯仿。通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烟气。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主要用途[2]: ①用于医药麻醉、塑料和涂料等生产中。苯佐卡因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可以作为很多药物的前体原料,如:奥索仿、奥索卡因、普鲁卡因等,为局部麻醉药,外用为撒布剂,用于创面、溃疡面及痔疮的镇痛。苯佐卡因作用的特点是起效迅速,约30S左右即可产生止痛作用,且对黏膜无渗透,毒性低,不会影响心

苯佐卡因的合成

苯佐卡因的合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苯佐卡因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 设计从对硝基甲苯合成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不同路线,从中选择相应路线。 2 熟练掌握蒸馏、抽滤、回流、洗涤、干燥、熔点测定等基本操作。 3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相关资料的查找和整理及实验报告的制订。 二、实验原理 苯佐卡因(Benzocaine )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通用名称,可作为 局部麻醉药物。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合成路线制苯 佐卡因。苯佐卡因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化学结构式为:苯佐卡 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而麻;~90℃;易溶于乙醇,极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1、对硝基甲苯 还原 对甲苯胺 乙酰化 对甲基乙酰苯胺 氧化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 酯化、水解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2、对硝基甲苯 氧化 对硝基苯甲酸 还原 对氨基苯甲酸 酯化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3、2、对硝基甲苯 氧化 对硝基苯甲酸 酯化 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还原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1] 《有机化学实验》奚关根 等编着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 《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屠树滋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 《有机化学实验》夏忠英等编着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三、实验方案与安全注意 方法(一) 主反应: 副反应: C O O C 2 H 5 N H 2

步骤: (1)对甲基苯胺的制备在250ml三口烧瓶上装配电动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向三口瓶中加入10g细铁屑和90ml水。在微微加热和搅拌下,加入浓盐酸(比重)。然后将对硝基甲苯分批加入瓶中,并使反应在90℃进行[1]。还原反应完成后,加入碳酸钠使呈碱性。然后用水蒸汽蒸馏法[2]蒸出对甲苯胺,后者在充分冷却后结晶析出[3]。 产量:约5g。纯对甲苯胺为白色片状结晶,熔点44~45℃。 (2)对甲基乙酰苯胺的制备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g对甲苯胺和冰醋酸,微热使其溶解。然后慢慢加入片刻后装上回流冷凝管,将反应物在水浴上加热回流小时。将此温热的反应液倒入100ml冷水中,不时搅拌并微热以分解残余的醋酐。冷却,抽滤,滤饼用10ml冷水洗涤后抽干。产品如不纯,可用乙醇-水重结晶[4]。 产量:约6g。纯对甲基乙酰苯胺为单斜晶体,熔点℃。 (3)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的制备在大烧杯中将12g高锰酸钾和9g硫酸镁[5]溶解于350ml 水中。在500ml圆底烧瓶中放入对甲基乙酰苯胺,并加入约三分之一[6]上述已配制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投入沸石后装上回流冷凝管,在不断振荡下用石棉网回流煮沸1~2h[7],期间分批加完其余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氧化作用完成后[8],加10~15ml10%氢氧化钠使反应液呈碱性,然后趁热抽滤[9]。将无色透明的滤液用稀硫酸酸化至弱酸性,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呈白色粉状固体析出[10]。抽滤,滤饼用少量水[11]洗涤后压干,再用红外灯烘干。 产量:约。纯对乙酰氨基苯甲酸为针状结晶,熔点℃。 (4)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12]在干燥洁净的100ml圆底烧瓶中,溶解干燥的对乙酰氨基苯甲酸于13ml 95%乙醇中,再加入2ml浓硫酸(比重),投入沸石后装上回流冷凝管,将反应物用水浴加热回流1~。冷却,加水60ml,再在搅拌下分批加碳酸固体至呈中性,滤集析出的沉淀。晾干后测其熔点。必要时再用50%乙醇重结晶[13]。 产量:1~2g。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为白色针状晶体,熔点92℃。

苯佐卡因制作详解

实验题目苯佐卡因的制备 摘要 苯佐卡因 【通用名称】苯佐卡因 【英文名称】Benzocaine 【中文别名】阿奈司台辛、苯唑卡因、麻因、对氨基苯甲酸乙酯、氨苯甲酸乙酯、本佐卡因、苯卡因、苯生卡因。 【英文别名】Anaesthesine、Anaesthesinum、Anesthamine、Benzocainum、Ethoforme、Ethyl Aminobenzoate、Ethylis Aminobenzoas 【分子式C9H11NO2】 【密度】 1.17 【沸点】172℃ (17 to rr) 【分子量】165.19。 【熔点】88-90℃。易溶于醇、醚、氯仿。能溶于杏仁油、橄榄油、稀酸。很难溶于水。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随后有麻痹感;性质较稳定,遇阳光变黄色。在乙醇、氯仿中易溶,在脂肪油中略溶,在水中极微溶解。苯佐卡因局部施用,作用于皮肤、黏膜的神经组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随后有麻痹感,使各种感觉暂时丧失,麻痹感觉神经末梢而产生止痛、止痒作用。本品作用比从天然古柯植中提取的柯卡因更强,毒性仅为可卡因的1/20~160。且无副作用和无危险性,可直接用于化妆品紫外线吸收,皮肤创面和溃疡面及痔疮的止痛,其软膏还可用作鼻咽导管、内突窥镜等润滑止痛。这虽然为一种药物合成的中间体,但其在药物合成中却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这种中间体可以合成许多产物。 【鉴别】(1) 取本品约0.1g,加氢氧化钠试液5ml,煮沸,即有乙醇生成;加碘试液,加热,即生成黄色沉淀,并发生碘仿的臭气。 (2)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237图)一致。 (3) 本品显芳香第一胺类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检查】酸度取本品1.0g,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1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2滴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0.10ml,应显淡红色。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0g,加乙醇20ml溶解,溶液应澄清无色。 有关物质取本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加无水乙醇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01、0.025、0.05和0.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Ⅴ B)试验,吸取上述五种溶液各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无水乙醇-三氯甲烷(0.75∶99.25)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在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如原点观察到杂质斑点,应以杂质斑点计算),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杂质总量不得过1.0%。

实验四 苯佐卡因的合成-20110607

实验四苯佐卡因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2. 掌握酯化和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3.了解苯佐卡因的一般特性 二、实验原理 苯佐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外用为撒布剂,用于手术后创伤止痛,溃疡痛,一般性痒等。 苯佐卡因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实验室制备方法中,第一步是酯化反应,以对硝基苯甲酸(熔点为239~241℃)为原料,在酸性介质中,与乙醇反应得到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第二步为还原反应,将对硝基苯甲酸乙酯在Fe作用下还原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即苯佐卡因。反应流程为: 苯佐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而麻;mp.88~90℃;易溶于乙醇、氯仿或乙醚,极微溶于水,在稀酸中溶解。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表1 玻璃仪器及规格 名称规格数量 分液漏斗100ml 1 冰水浴缸-- 1 三颈瓶250ml 1 三颈瓶100ml 1 球形冷凝器-- 1 干燥管-- 1 圆底烧瓶100ml 1 量筒100ml 1

量筒 50ml 1 烧杯 250ml 2 烧杯 50ml 若干 抽滤瓶 -- 1 乳钵 -- 1 滴管 1ml 2 表2设备型号及规格 表3 试剂及规格 设备名称 型号 厂家 旋转蒸发仪 R-1001N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DHG-9023A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DF-101S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磁力搅拌器 85-1A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 e=10d 塞多丽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循环水真空泵 SHB-Ⅲ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显微熔点仪 SGW X-4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名称 厂家 规格 用量 三氯甲烷 上海试剂总厂 分析纯 40ml 对硝基苯甲酸 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 司 分析纯 6g 无水氯化钙 上海豪恩化工有限公司 分析纯 适量 碳酸钠 中国上海试剂总厂 分析纯 适量 二甲基硅油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分析纯AR 1000ml 无水乙醇 浙江三鹰化学试剂有限 司出品 分析纯 适量 还原铁粉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化学纯 4.3g 氯化铵 上海化学试剂厂 分析纯 0.7g 浓硫酸 三明市三圆化学试剂有 限公司 分析纯 2ml

苯佐卡因的制备14

一、摘要 本次实验以对氨基甲苯为原料,经过四步(氨基酰化、合成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合成对氨基苯甲酸、合成氨基苯甲酸乙酯)最终得到产物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 二、引言 结构式: 大类:麻醉药及辅助药物 中文名:苯佐卡因 英文名:Benzocaine 学名: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分子式:C19H11NO2 分子量:165.19 熔点:90~91℃ 物性: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无味。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难溶于水。 苯佐卡因即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白色粉末,可做麻醉剂,抑制来自感觉神经末梢的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味觉变钝,结构与普鲁卡因相似,因此它吸收缓慢,麻醉作用持久。 用途:局部麻醉药,水解为对氨基苯甲酸,在正常使用浓度2 %~10 %时无刺激 性和毒性,毒性仅相当于可卡因的5 %或10 %(可卡因成瘾、价贵)。用于创面,溃疡面及痔疮的止痛,也是镇咳药退嗽的中间体。或用作导管和内镜管的麻醉润滑剂。还可用作紫外线吸收剂。主要用于防晒类和晒黑类化妆品,对光和空气的化学性稳定,对皮肤安全,还具有在皮肤上成膜的能力。能有效地吸收U.V.B区域280-320μm 中波光线区域)的紫外线。 中间产物 1、对甲基乙酰苯胺 分子式: C9H11NO 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质量: 149.19 ,沸点: 307℃(升华),熔点: 148-151℃。无色针状结晶。闪点168℃,相对密度1.212。微溶于水,溶于醇;醚;乙酸乙酯;冰乙酸和热水。用途: 有机合成中间体。 2、对乙酰氨基苯甲酸 分子式:C9H9NO3 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量:179.180,熔点256.5℃。白色片状结晶,溶于乙醇,难溶于水和乙醚。 3、对氨基苯甲酸 4、分子式:C7H7NO2 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量:137.14 白色单斜棱晶。熔点188-189℃,相对密度1.374(25/4℃)。易溶于沸水,能溶于醇、醚、乙酸乙酯和冰醋酸,微溶于水及苯,不溶于石油醚。用作染料和医药中间体。对氨基苯甲酸可用作防晒剂,其衍生物对二甲氨基甲酸辛酯,是优良的防晒剂。 苯佐卡因合成路径 1、以对甲基苯胺为原料,经酰化、氧化、水解、酯化制得苯佐卡因: 2、先用硫酸亚铁还原对硝基苯甲酸得对氨基苯甲酸, 再与无水乙醇在酸性条 件下酯化得苯佐卡因。

苯佐卡因的制备

苯佐卡因(Benzocaine)的合成 实验设计 赵洺良张衍鑫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苯佐卡因合成的原理、基本操作及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 2. 熟悉确定实验方案的基本步骤. 3. 了解通过Internet等信息渠道获取相关文献的常用方法;合成药物化学研究的常规步骤。 二、实验原理 苯佐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外用为撒布剂,用于手术后创伤止痛,溃疡痛,一般性痒等。苯佐卡因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化学结构式为: COOC2H5 2 苯佐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而麻;遇光渐变黄色;~90℃;易溶于乙醇,极微溶于水。临床上一般用于局部麻醉, 其起效迅速, 对粘膜没有渗透性, 毒性低。 1 苯佐卡因的制备方法 1. 1 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 经过氧化、还原和酯化反应, 最终得到苯佐卡因。其制备路线如下: 1. 2 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 经过氧化、酯化和还原反应, 最终得到苯佐卡因。其制备路线如下:

1. 3 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 经过氧化、卤化、酯化和还原反应, 最终得到苯佐卡因。其制备路线如下: 1. 4 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 经过氧化和酯化还原反应, 最终得到苯佐 卡因。 其制备路线如下: 1. 5 以对氨基甲苯为原料, 经过酰化、氧化、水解和酯化反应, 最终得到苯佐卡因。其制备路线如下: 2 实验室苯佐卡因制备方法的选取 方法设计较为合理, 但由于对氨基苯甲酸的化学活性比对硝基苯甲酸的活性低, 酯化反应收率可能较低, 与方法相比不是最优的合成路线, 故不选

用此制备路线。 方法的制备路线设计合理, 反应时间适中, 原料易得, 文献报道收率较好, 适合实验室进行。故选用此制备路线。 方法由于反应步骤多, 反应时间长, 且有氯化亚砜参与反应, 氯化亚砜对人体有害, 在空气中就可分解成二氧化硫和氯化氢, 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实验后处理也比较困难, 故不选用此制备路线。 方法是对对硝基苯甲酸采用一步制备法制备苯佐卡因, 虽然此法工艺简单, 反应周期短, 金属锡价格适宜, 产品纯度高, 但是该方法还需要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 鉴于实验室的设备条件实难以满足多组试验台对氯化氢气体的需要, 故不选用此制备路线。 方法是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进行的, 先进行酰化反应对氨基进行保护, 再进行氧化、水解和酯化反应, 该反应路线步骤多, 反应时间长, 且最后一步制备苯佐卡因与方法相比, 对氨基苯甲酸的化学活性比对硝基苯甲酸的活性低, 酯化反应收率可能较低, 不是最佳工艺路线, 故不选用此路线。 本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和综合考虑,预计采用方法进行苯佐卡因的合成 为缩短实验时间,本方案采用的试剂的量为文献的一半。 合成路线如下: CH 3 2 COOH 2COOH 22COOC 2H 52COOC 2H 5COOC 2H 5 2H 2SO 424Na 2Cr 2O 7Na 2SO 4Cr 2(SO 4)3H 2O H 2O H 2O Fe Fe 3O 4++++++++C 2H 5OH ++

苯佐卡因的合成

实验七 苯佐卡因(Benzocaine )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 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氧化、酯化和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苯佐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外用为撒布剂,用于手术后创伤止痛,溃疡痛,一般性痒等。苯佐卡因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化学结构式为: COOC 2H 5 2 苯佐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而麻;~90℃;易溶于乙醇,极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CH 3 2 COOH 2COOH 22COOC 2H 52COOC 2H 5COOC 2H 5 2H 2SO 424Na 2Cr 2O 7Na 2SO 4Cr 2(SO 4)3H 2O H 2O H 2O Fe Fe 3O 4++++++++C 2H 5OH ++ 三、实验方法 (一)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氧化) 在装有搅拌棒和球型冷凝器的250 mL 三颈瓶中,加入重铬酸钠(含两个结

晶水)23.6 g,水50 mL,开动搅拌,待重铬酸钠溶解后,加入对硝基甲苯8 g,用滴液漏斗滴加32 mL浓硫酸。滴加完毕,直火加热,保持反应液微沸60-90 min (反应中,球型冷凝器中可能有白色针状的对硝基甲苯析出,可适当关小冷凝水,使其熔融)。冷却后,将反应液倾入80 mL冷水中,抽滤。残渣用45 mL水分三次洗涤。将滤渣转移到烧杯中,加入5% 硫酸35 mL,在沸水浴上加热10 min,并不时搅拌,冷却后抽滤,滤渣溶于温热的5% 氢氧化钠溶液70 mL中,在50℃左右抽滤,滤液加入活性碳0.5 g脱色(5~10 min),趁热抽滤。冷却,在充分搅拌下,将滤液慢慢倒入15% 硫酸50 mL中,抽滤,洗涤,干燥得本品,计算收率。 (二)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酯化) 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对硝基苯甲酸6 g,无水乙醇24 mL,逐渐加入浓硫酸2 mL,振摇使混合均匀,装上附有氯化钙干燥管的球型冷凝器,油浴加热回流80 min(油浴温度控制在100~120℃);稍冷,将反应液倾入到100 mL 水中,抽滤;滤渣移至乳钵中,研细,加入5%碳酸钠溶液10 mL(由0.5 g碳酸钠和10 mL水配成),研磨5 min,测pH值(检查反应物是否呈碱性),抽滤,用少量水洗涤,干燥,计算收率。 (三)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还原) A法: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型冷凝器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35 mL水,mL 冰醋酸和已经处理过的铁粉8.6 g,开动搅拌,加热至95~98℃反应5 min,稍冷,加入对硝基苯甲酸乙酯6 g和95% 乙醇35 mL,在激烈搅拌下,回流反应90 min。稍冷,在搅拌下,分次加入温热的碳酸钠饱和溶液(由碳酸钠3 g和水30 mL配成),搅拌片刻,立即抽滤(布氏漏斗需预热),滤液冷却后析出结晶,抽滤,产品用稀乙醇洗涤,干燥得粗品。 B法: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型冷凝器的100 mL三颈瓶中,加入水25 mL,氯化铵0.7 g,铁粉4.3 g,直火加热至微沸,活化5 min。稍冷,慢慢加入对硝基苯甲酸乙酯5 g,充分激烈搅拌,回流反应90 min。待反应液冷至40℃左右,加入少量碳酸钠饱和溶液调至pH 7~8,加入30 mL氯仿,搅拌3~5 min,抽滤;用10 mL 氯仿洗三颈瓶及滤渣,抽滤,合并滤液,倾入100 mL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弃去水层,氯仿层用5% 盐酸90 mL分三次萃取,合并萃取液(氯仿回收),用40% 氢氧化钠调至pH 8,析出结晶,抽滤,得苯佐卡因粗品,计算收率。(四)精制 将粗品置于装有球形冷凝器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10~15倍(mL/g)50% 乙醇,在水浴上加热溶解。稍冷,加活性碳脱色(活性碳用量视粗品颜色而定),

苯佐卡因的合成--方案报告

苯佐卡因实验方案报告 学院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学生姓名吴欣欣王晓玲吴慧鹏 吴淑云朱加剑肖必旺学号10010098 10010085 10010093 10010097 10010140 10010100 指导教师李雷 完成时间2014年3月10日

苯佐卡因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氧化、还原和酯化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 3. 学习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经氧化、还原和酯化,制取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苯佐卡因(Benzocaine)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通用名称,可作为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手术后创伤止痛,溃疡痛,一般性痒等。以苯佐卡因为基础,人们合成了许多优良的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局部麻醉药,如现在还应用于临床的普鲁卡因等。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合成路线制苯佐卡因。分别如下: 路线1: 对硝基甲苯还原 对甲基苯胺 乙酰化 对甲基乙酰苯胺 氧化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酯化、水解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 路线2: 对硝基甲苯氧化 对硝基苯甲酸 还原 对氨基苯甲酸 酯化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路线3: 对硝基甲苯氧化 对硝基苯甲酸 酯化 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还原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 (2)苯佐卡因的制备包含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酯化反应,涵盖了大部分的合成技术,对学生学习专业设计实验课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苯佐卡因的众多合成路线中,选取一条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备的方法进行探讨。本实验采用路线2 进行研究讨论。 其基本反应过程如下: (a) 对硝基甲苯氧化 H 3C- C6H 4- N O 2+ N a2C r2O 7+ H 2SO 4→ H OOC- C6H 4- N O 2+ C r2 (SO 4) 3+ N a2SO 4+ H 2O (b) 对硝基苯甲酸还原 H OOC- C6H 4- N O 2+S n+H C l→H OOC- C6H 4- N H 2H C l H OOC- C6H 4- N H 2H C l+ N H 3·H 2O→H 4N OOC- C6H 4- N H 2 H 4N OOC- C6H 4- N H 2+CH 3COOH→H OOC- C6H 4- N H 2

苯佐卡因的制备

实验题目:苯佐卡因的合成及鉴定 From 白塔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2.掌握氧化、还原和酯化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 3.学习以对甲基苯胺为原料,经酰化、氧化、水解和酯化,完成制取对氨基苯甲酸乙 酯的原理和方法并进行结构确证。 4.重点研究不同催化剂对酯化反应产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一)目标产物背景及理化性质 (1)目标产物背景: 苯佐卡因(Benzocaine)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通用名称,可作为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手术后创伤止痛,溃疡痛,一般性痒等。以苯佐卡因为 基础,人们合成了许多优良的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局部麻醉药,如现在还应用 于临床的普鲁卡因等。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C9H11O2N,M=165) (2)理化性质: 一种白色针状晶体, 分子量为 153, 熔点为 92℃;无臭,味微苦随后有麻痹感;遇光色渐变黄。易溶于醇、醚、氯仿。能溶于杏仁油、橄榄油、稀 酸。很难溶于水。 (二)反应流程图 A.对氨基甲苯酰化: B.对甲基乙酰苯胺氧化:

C.对乙酰胺基苯甲酸酯化: D.反应流程: 三、仪器和试剂: 详见附录1仪器试剂清单 四、实验步骤 (一)制备: 1.对甲基乙酰苯胺的制备: 在附有冷凝管的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10g对甲基苯胺(0.09346mol)、1.75%稀盐酸244ml,在水浴上加热(T=50℃)搅拌促使溶解,溶液为浅黄色澄明,同时称取16g三水合醋酸钠,加27mL水配成溶液,温热至所有固体溶解后倒入盐酸对甲基苯胺溶液中,后加入11 mL醋酸酐(0.1165mol),立即产生大量白色絮状物并伴有白雾,反应20min,TLC监视无原料(展开剂:EtOH:CHCl3=1:99,硅胶GF254), 停止反应,溶液分层,上层为白色絮状物,下层为澄清溶液,冰水浴冷却,下层溶液析出白色晶体,抽滤,冷水洗涤2次,滤饼于烘箱干燥(T=60℃),得浅黄色固 体,产量12.69g,产率为91.12%,测定熔点为148.8℃(文献值[1]为154℃)。 实验装置: 加热装置 2.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在附有恒压滴液漏斗、冷凝管的三颈瓶中加入上述制得的对甲基乙酰苯胺

苯佐卡因的合成

苯佐卡因的合成 【摘要】 本试验阐述了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的制备方法。采用对甲基苯胺为原料。将对甲基苯胺先用乙酸进行酰胺化,以此来保护氨基,使其在第二步时不致于被氧化,然后将苯环上的甲基用高锰酸钾氧化成羧基,因为反应产物是盐,所以加入盐酸使其水解,从而得到对氨基苯甲酸,最后加入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酯化制得对氨基苯甲酸乙酯。期间,对每一步的产品进行称重和熔点测试,并对最后的产物——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进行红外光谱测试。 纯的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其熔程为91℃~92℃,颜色状态是白色的晶体状粉末。实验最终得到对氨基苯甲酸乙酯0.26g,熔程为 83.3℃~84.4℃,为奶白色晶体粉末。 【引言】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别名:苯佐卡因),白色晶体状粉末,无嗅无味。分子量165. 19。熔点91-92℃。易溶于醇、醚、氯仿。能溶于杏仁油、橄榄油、稀酸。难溶于水。 其作用:1.紫外线吸收剂。主要用于防晒类和晒黑类化妆品,对光和空气的化学性稳定,对皮肤安全,还具有在皮肤上成膜的能力。能有效地吸收U.V.B区域280-320μm 中波光线区域)的紫外线。添加量通常为4%左右。2. 非水溶性的局部麻醉药。有止痛、止痒作用,主要用于创面、溃疡面、粘膜表面和痔疮麻醉止痛和痒症,其软膏还可用作鼻咽导管、内突窥镜等润滑止痛。苯佐卡因作用的特点是起效迅速,约30秒左右即可产生止痛作用,且对粘膜无渗透性,毒性低,不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1984年美国药物索引收载苯佐卡因制剂即达104种之多,苯佐卡因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 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原料制备苯佐卡因,此方法是h.svlkowshi于1895年提出的,反应时将对硝基苯甲酸在氨水的条件下,用硫酸亚铁还原成对氨基苯甲酸,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乙醇酯化,得到苯佐卡因产品。制备方法如下: 在第一步反应中,在氨水的条件下,硫酸亚铁在碱性环境下容易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硫酸亚铁还原生成的氨基苯甲酸,由于其羰基与铁离子形成不溶性沉淀,而混于铁泥中不易分离,此外对氨基苯甲酸的化学活性比对硝基苯甲酸的活性低,故其第二步的酯化反应的效率也不高,产物的收率较低。 本实验以对甲苯胺为原料,通过乙酰化、氧化、酸性水解和酯化四个步骤,制取苯佐卡因。本制备方法所用的条件较温和,但反应步骤较多,收率低,在工业生产中,生产环节多而不易于控制,一般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产品。 【实验材料】 对甲苯胺、高锰酸钾、无水乙醇、95%乙醇溶液、乙酸乙酯、锌粉、无水硫酸镁、七水硫酸镁、浓盐酸、18%盐酸溶液、浓硫酸、冰醋酸、10%氨水溶液、10%碳酸钠溶液

苯佐卡因的制备

宁波理工学院 基础化学实验报告 题 目 苯佐卡因的制备 姓 名 吴 安 石 学 号 3100502132 分院(系) 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 专业班级 生物与制药工程103班 指导教师 胡桂香 完成日期 2011年5 月 28 日

摘要: 苯佐卡因 通用名称:苯佐卡因 英文名称:Benzocaine 中文别名:阿奈司台辛、苯唑卡因、麻因 英文别名:Anaesthesine、Anaesthesinum、Anesthamine、Benzocainum、Ethoforme、Ethyl Aminobenzoate、Ethylis Aminobenzoas 分子式C9H11NO2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随后有麻痹感;遇光色渐变黄。 本品在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易溶,在脂肪油中略溶,在水中极微溶解;在稀酸中溶解。 【熔点】88~91℃。 【沸点】172 °C (12.7517 mmHg) 【密度】1.17g/cm3 【类别】局麻药。苯佐卡因作为一种非水溶性局部麻醉药,有止痛、止痒作用,主要用于创面,溃疡面,痔疮麻醉止氧、止痛,其软膏还可以用于作鼻咽导管、内突窥镜等润滑止痛。苯佐卡因作用特点是其效迅速,约三十秒即可产生止痛作用,且对粘膜没有渗透性、毒性低,不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 【鉴别】(1) 取本品约0.1g,加氢氧化钠试液5ml,煮沸,即有乙醇生成;加碘试液,加热,即生成黄色沉淀,并发生碘仿的臭气。 (2)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237图)一致。 (3) 本品显芳香第一胺类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0-6°C 【闪点】172°C/13mm 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中用到氨基保护法,重结晶法,通过蒸馏法移走生成的水促酯化反应正向移动, 引言: 苯佐卡因局部麻醉药。1895年由索尔科斯基(salkowski)首先合成,我国1959

苯佐卡因(Benzocaine)的合成

苯佐卡因(Benzocaine )的合成 COOC 2H 5 2 C 9H 11NO 2 165.19 苯佐卡因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酯(ethyl-p-aminobenzoate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随后有麻痹感,遇光色渐变黄。本品可溶于乙醇、氯仿或乙醚,略溶于脂肪油,极微溶于水,在稀酸中溶解。mp.88~91℃ 苯佐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因其水溶性差,只能用于表面麻醉。多配成软膏或撒布剂用于创伤、烧伤、皮肤擦裂等,用以止痛止痒。其栓剂用于痔核止痛;过去曾内服治疗胃炎、胃溃疡引起的痉痛,现已少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苯佐卡因的合成方法,包括氧化、酯化和还原反应的原理操作技术。 2. 熟悉苯佐卡因的定性鉴别反应。 二、实验原理 苯佐卡因的合成可用甲苯硝化制得的对硝基甲苯为原料,以重铬酸钠(钾)和硫酸氧化生成对硝基苯甲酸;后者再与乙醇在硫酸存在下酯化,得到对硝基苯甲酸乙酯,再在醋酸中用铁粉还原,将硝基还原为氨基即得本品,用乙醇重结晶精制。 1.氧化 CH 3 NO 2COOH 2COOH NO 2NO 2COOC 2H 5NO 2COOC 2H 5COOC 2H 5 NH 2H 2SO 4H 2SO 4Na 2Cr 2O 7Na 2SO 4Cr 2(SO 4)3H 2O H 2O H 2O Fe Fe 3O 4 ++++++++C 2H 5OH ++ 2.酯化 H 3NO 2 COOH NO 2COOH 22COOC 2H 5NO 2COOC 2H 5COOC 2H 5NH 2H 2SO 4 24Na 2Cr 2O 7Na 2SO 4Cr 2(SO 4)3H 2O H 2O H 2O Fe 3O 4+++++++C 2H 5 OH + 3.还原 + Fe + CH 3COOH + Fe(CH 3COO H )3 + H 2O COOC 2H 5 O 2N —COOC 2H 5 H 2N —

苯佐卡因的制备

苯佐卡因合成工艺研究 (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研究意义: 苯佐卡因可以用做很重要的药物中间体,用于合成奥索方、新奥索方、盐酸普鲁卡因等。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局麻作用,局麻作用弱于普鲁卡因,通过抑制感觉神经末梢的神经传导产生局部麻醉效应,药物吸收缓慢,麻醉作用持久,常用于皮肤和黏膜的表面麻醉,适应症为局部烧伤、牙龈止痛,口腔杀菌及口腔溃疡。我们通过简单完善其合成工艺来提高苯佐卡因的收率。 现状分析: 美国药典、英国药典、中国药典等均有收录。国内制剂有散剂,5%软膏,栓剂以及耳用制剂。国外制剂品种较多,其中美国药典还收录有单复方凝胶、霜剂、表面溶液剂。苯佐卡因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俗名,苯佐卡因作为原料药的同时又是重要的药物中间体。苯佐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 味微苦, 随后有麻痹感; 遇光色渐变黄。苯佐卡因在乙醇、氯仿或乙醚中易溶, 在脂肪油中略溶, 在水中极微溶解, 在稀酸溶解。目前苯佐卡因的合成工艺一般为用对硝基甲苯为原料, 通过氧化、还原及酯化反应来合成。 理化性状: 苯佐卡因英文名benzocaine,化学名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化学分子式为 C9H11NO2,为无色斜方形结晶,无臭无味。分子量165.19.熔点88—90℃。易溶于醇、醚、氯仿。能溶于杏仁油、橄榄油、稀酸,难溶于水。 主要用途: 苯佐卡因主要用于医药及医药中间体。是一种非水溶性的局部麻醉药,有止痛、止痒作用。主要用于创面、溃疡面、粘膜表面的止痛和痒症。苯佐卡因作用的特点是药物吸收缓慢,作用相对持久且对粘膜无渗透性,毒性低,不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相对于其他一些局麻药,苯佐卡因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它是一种脂溶性较强的药物,易与粘膜或皮肤的脂层结合,不易透过而进入人体内产生毒性[1]。它的作用机制是阻断神经末梢,以解除疼痛与不适。以苯佐卡因为前体原料合成新的局麻药奥索仿、奥索卡因、普鲁卡因等具有稳定性好、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和副作用小等优点,目前应用相对广泛[2]。 合成现状: 苯佐卡因的制备工艺,有对甲基苯胺为原料进行合成,有从对硝基苯甲酸出发,亦有从甲苯出发。当前国内厂家生产的苯佐卡因大部分都以对硝基苯甲酸和乙醇为原料,经酯化及还原反应制得[3]。大多数制备方法的不同点在于酯化反应过程中所用催化剂的不同。 本文所应用的反应过程如下: 对硝基甲苯氧化 对硝基苯甲酸 还原 对氨基苯甲酸 酯化 对氨基苯甲酸 乙酯 其他合成方法: 张松林等[4]报道了用电解还原对硝基苯甲酸乙酯制备苯佐卡因的方法,该法提高了反应产率,避免了环境污染。彭彩云等[5]在酯化反应阶段采用新型催化

苯佐卡因实验室制备

实验十四苯佐卡因(Benzocaine)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 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2. 掌握酯化和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苯佐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外用为撒布剂,用于手术后创伤止痛,溃疡痛,一般性痒等。苯佐卡因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化学结构式为: COOC2H5 2 苯佐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而麻;mp.88~90℃;易溶于乙醇,极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三、实验方法 (一)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酯化) 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对硝基苯甲酸6 g,无水乙醇24 mL,逐渐加入浓硫酸2 mL,振摇使混合均匀,装上附有氯化钙干燥管的球型冷凝器,在石棉网直火小心加热回流90 min;稍冷,将反应液倾入到100 mL水中,抽滤;滤渣移至研钵中,研细,加入5%碳酸钠溶液10 mL(由0.5 g碳酸钠和10 mL水配成),研磨5 min,测pH值(检查反应物是否呈碱性),抽滤,用少量水洗涤,干燥,计算收率。 (二)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还原) A法: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型冷凝器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35 mL水,2.5 mL冰醋酸和已经处理过的铁粉8.6 g,开动搅拌,加热至95~98℃反应5 min,稍冷,加入对硝基苯甲酸乙酯6 g和95% 乙醇35 mL,在激烈搅拌下,回流反应90 min。稍冷,在搅拌下,分次加入温热的碳酸钠饱和溶液(由碳酸钠3 g和水30 mL配成),搅拌片刻,立即抽滤(布氏漏斗

需预热),滤液冷却后析出结晶,抽滤,产品用稀乙醇洗涤,干燥得粗品。 B法: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型冷凝器的100 mL三颈瓶中,加入水25 mL,氯化铵0.7 g,铁粉4.3 g,直火加热至微沸,活化5 min。稍冷,慢慢加入对硝基苯甲酸乙酯5 g,充分激烈搅拌,回流反应90 min。待反应液冷至40℃左右,加入少量碳酸钠饱和溶液调至pH 7~8,加入30 mL氯仿,搅拌3~5 min,抽滤;用10 mL氯仿洗三颈瓶及滤渣,抽滤,合并滤液,倾入100 mL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弃去水层,氯仿层用5% 盐酸90 mL分三次萃取,合并萃取液(氯仿回收),用40% 氢氧化钠调至pH 8,析出结晶,抽滤,得苯佐卡因粗品,计算收率。 (三)精制 将粗品置于装有球形冷凝器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10~15倍(mL/g)50% 乙醇,在水浴上加热溶解。稍冷,加活性炭脱色(活性炭用量视粗品颜色而定),加热回流20 min,趁热抽滤(布氏漏斗、抽滤瓶应预热)。将滤液趁热转移至烧杯中,自然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抽滤,用少量50% 乙醇洗涤两次,压干,干燥,测熔点,计算收率。 注释: 1.酯化反应须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如有水进入反应系统中,收率将降低。无水操作的要点是:原料干燥无水;所用仪器、量具干燥无水;反应期间避免水进入反应瓶。 2.对硝基苯甲酸乙酯及少量未反应的对硝基苯甲酸均溶于乙醇,但均不溶于水。反应完毕,将反应液倾入水中,乙醇的浓度降低,对硝基苯甲酸乙酯及对硝基苯甲酸便会析出。这种分离产物的方法称为稀释法。 3.还原反应中,因铁粉比重大,沉于瓶底,必须将其搅拌起来,才能使反应顺利进行,故充分激烈搅拌是铁酸还原反应的重要因素。 4.A法中所用的铁粉需预处理,方法为:称取铁粉10 g置于烧杯中,加入2% 盐酸25 mL,在石棉网上加热至微沸,抽滤,水洗至pH 5~6,烘干,备用。 思考题: 1)酯化反应为什么需要无水操作? 2)铁酸还原反应的机理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