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分析及效果研究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分析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浅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治疗中,依帕司他应用效果。
方法:择我院收治患者,n=100例,随机分对照、观察组,各50例,前组采用甲钴胺治疗,后组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组间疗效展开对比分析。
结果:组间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较高(P<0.05)。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疗效较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少,组间差异较小(P>0.05)。
结论:在DPN患者治疗中,以甲钴胺治疗为基础,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依帕司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分析;应用效果【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palresta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Methods: Th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n=100 case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former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cobalamin,and the latter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palrestat. RESULTS: Comparisonof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between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median nerve 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common peroneal nerve 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larger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es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smaller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PN patients, based on mecobalamin therapy, combined with epalrestat, the therapeuticeffect is ideal,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Key words】epalrestat;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drug analysis; application effect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疼痛、感觉异常等,以下肢症状较为明显[1]。
依帕司他小知识—唐林可以预防并发症吗?唐林对消化道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依帕司他小知识—唐林可以预防并发症吗?唐林对消化道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病情本身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不大,但是糖尿病背后的多种并发症却是隐藏的“致命杀手”,其中尤以糖尿病神经病变更为常见,而依帕司他便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和发展的药物,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众多糖尿病患者所关心的:唐林可以预防并发症吗?唐林对消化道的不良反应有哪些?一、唐林可以预防并发症吗?唐林可以预防并发症吗?可以肯定的是,唐林依帕司他片是可以用于预防糖尿病神经性病变的,他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能够在高血糖状态下抑制多元醇通路异常,保护神经细胞和组织,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源头切断病变路径,起到保护神经组织的作用。
效果如何呢?关于唐林可以预防并发症吗的问题国内外权威指南共同指出,依帕司他为针对发病机制治疗糖尿病神经性病变的药物,疗效确切。
中国指南与共识:依帕司他被推荐列入《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2021年发表的《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1-09-24)》以及《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中均指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通过可逆性抑制醛糖还原酶而发挥作用,改善代谢紊乱,为针对糖尿病病变发病机制/对因治疗的药物。
美国指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美国糖尿病学会编)指出,依帕司他抑制多元醇通路异常,是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治疗药物。
日本指南:2016年《日本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提及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例如依帕司他可以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而且能防止神经功能恶化。
亚洲糖尿病学会:作为针对发病机制治疗的药物,依帕司他是临床上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唯一有效的口服药物。
美国内分泌学会(TES)2017年科学声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通过多元醇通路,减少葡萄糖通量,抑制组织中山梨醇和果糖蓄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予依帕司他的治疗效果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予依帕司他的治疗效果分析韦堂安(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卫生院,四川攀枝花 617061)【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予依帕司他的治疗效果。
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开展本研究,并纳入次期间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参与本研究。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
同时静脉注射甲钴胺。
观察组加用依帕司他治疗后用震动感觉阈值检测仪测定两组双侧震动感觉阈值,并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96.00%VS82.67%),P<0.05。
观察组左侧震动感觉阈值低于对照组[(16.31±1.06)VS(18.33±1.25)],右侧震动感觉阈值低于对照组[(16.02±1.07)VS(18.19±1.33)],P<0.05。
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予依帕司他的治疗效果明确,可改善震动感觉阈值。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依帕司他【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4.27.02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因糖尿病而发生的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的症状[1]。
临床表现为呈对称性的疼痛和感觉异常。
主要发生在四肢,其中以下肢比较常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认为是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引起[2]。
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
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种类较多,本文就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结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7年1月~2018年6月开展本研究,并纳入次期间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1)严重心肌梗死、重度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2)严重心、肝、肾等疾病。
依帕司他和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

依帕司他和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佘其美,王新芳,董亚苒,玉晓露,程景丽,裴倩倩,谷贵燕,李湘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全科医学科,北京100043[摘要]目的探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期间分别以依帕司他及甲钴胺施治,对临床症状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4月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5,采用甲钴胺治疗),和观察组(n=45,采用依帕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施治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指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神经症状及神经体征评分比对照组低,IL-1β及MMP-9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中应用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均能够得到一定疗效,但以依帕司他对患者施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症状及神经体征,缓解病情进展,同时还能显著降低炎性介质水平,对增强疗效及改善患者预后起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胺;依帕司他;用药疗效;症状体征;用药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22)11(a)-0181-04The Value of Epalrestat and Methylcobalamin i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SHE Qimei,WANG Xinfang,DONG Yaran,YU Xiaolu,CHENG Jingli,PEI Qianqian,GU Guiyan,LI Xiang Department of Family Medicine,Shijingshan Hospital,Beijing,10004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with epalrestat and methylcobalamin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medication safety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atients,respectively.Methods9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who were treated in 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from July2020to April 2022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nd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5,treated with mecobalami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n=45,treated with epalrestat).The therapeutic effect, symptom improvement,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adverse reaction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score of neurological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IL-1βand the levels of MMP-9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However,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with epalrestat and methylcobalamin is effective,but epalrestat is more effective than methylcobalam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However,the treatment with epalresta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symptoms and neurological signs of the patients and alleviate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It can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efficacy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Key words]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Methylcobalamin;Epalrestat;Drug efficacy;Symptoms and signs;Drug safety糖尿病属于临床上常见慢性疾病类型,具有难以治愈的特点,好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中,不但严重影响到人们身心健康与日常生活,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依帕司他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

依帕司他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韩文彪【期刊名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年(卷),期】2018(032)004【摘要】目的分析依帕司他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早期DN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组予以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过氧化损伤及炎症损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两组活性氧(ROS)、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及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8(IL-8)和IL-2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IL-4、IL-10和IL-13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降低、升高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采用依帕司他辅助治疗早期DN可有效保护患者肾功能,缓解全身氧化应激程度及炎症损伤.【总页数】3页(P78-80)【作者】韩文彪【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庆阳 7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肾功能保护作用 [J], 叶程程;张爱鸣;巫小燕2.依帕司他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对患者肾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J], 曹聪3.依帕司他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对患者肾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J], 韩慧4.依帕司他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对患者肾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J], 尹明5.沙格列汀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非依赖降脂中的肾脏保护作用研究 [J], 梁辉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随机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把8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甲钴胺和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应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理想,临床治疗安全性高。
标签:依帕司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性;安全性[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palresta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82 cases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uropathy with,the 8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respectively,and the application of methylcobalamin and epalrestat orlistat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The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palrestat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with ideal effect,high safety and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 Epalrestat;Diabetes mellitus;Peripheral neuropathy;Efficacy;Safety糖尿病周圍神经病变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一种,临床发症率达 2.4%~75.1%,多表现出对称性肢体麻木、肢体疼痛和感觉减退等症状,病症发展到后期还会发生运动神经受累。
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约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在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神经病变的症状。
神经病变会导致患者出现感觉异常、疼痛、肌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有限,且部分患者难以耐受。
近年来,依帕司他和羟苯磺酸钙作为新型治疗药物逐渐受到关注。
依帕司他是一种有效的胰岛素增敏剂,可以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来降低血糖水平。
而羟苯磺酸钙则是一种神经保护剂,可以减轻神经病变相关症状,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基于以上的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可以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痛苦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旨在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效果,包括临床症状、神经生理学指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本研究也将探讨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评估其在患者中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通过研究目的的达成,希望能够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3 研究意义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良的饮食习惯,2型糖尿病越来越普遍,而其并发症之一的周围神经病变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目前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或者存在明显的副作用。
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是一种新型的药物组合,据报道其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和修复作用,对于改善神经功能和减轻神经病变症状可能具有显著效果。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机制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机制摘要: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机制。
方法: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两组患者住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片药物口服治疗,每天3次,每次50mg,连续治疗8周。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86.67%,而对照组仅为56.67%,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依帕司他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依帕司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治疗机制糖尿病为我国目前高发病,其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
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则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高达60%以上,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依帕司他作为一种羧酸衍生物,是体内多元醇代谢系统总较为重要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能够在高血糖条件下,显著减少细胞内梨醇的合成,进而抑制神经病变的发生。
因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般采用依帕司他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次观察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机制,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60例,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38~76岁,平均年龄为52.34±9.2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39~78岁,平均年龄为54.49±8.42岁。
两组患者入院前均出现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其次,患者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跟腱发射减退或者出现消失的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3] CALORE E, CALO A, TR IDELLO G, et a.l Ex tracorpo rea l photochemo the rapy m ay improve outcom e in children w ith acute G vHD [ J]. Bone M arrow T ransplant, 2008, 42 ( 6 ): 421- 425.
依帕司他 ( epalrestat) 是一种可逆性非竞争型的醛 糖还原酶抑制剂 ( a ldose reduetase inhibitor, ARI)。分 子式为 C15H 13NO 3 S2, 相对分子质量 318. 40, 常温下是 红色 针 状 结 晶。 根 据 结 构, AR I 可 分 为 环 酰 亚 胺 ( cyc lic im ide) 类和羧酸类 ( 乙酸类 ) 两大类。环酰亚 胺类又可分为螺乙内酰脲 ( sp irohydantoin) 类 ( 亦称海 因类 ) 和 螺琥珀 酰胺 ( spirosuccin im ide) 类 两个亚 类。 依帕司他是一种羧酸类 AR I, 于 1992 年在日本开发, 是目 前 唯 一 能 上 市 的 AR I。 醛 糖 还 原 酶 ( a ldose reduetase, AR) 是一种细胞溶质酶, 广泛存在于动物眼 晶状体、视网膜、肾脏及睾丸等组织中, 在糖尿病慢性 并发症好发的神经、视网膜、晶状体与肾脏等部位均有 较高水平的表达。AR 与山梨醇脱氢酶 ( SDH ) 组成了 多元醇通路。AR I是一种特异作用于多元醇通路的药 物, 通过抑制 AR的活性而降低山梨醇的生成、减少肌 醇的丢失、缓解 NADPH 与 NA DP+ 比例的失调, 有效 防止 和改善糖 尿病并发 症, 对 糖尿病周 围神经 病变 ( diabetic periphera l neuropathy, DPN ) 、糖尿病大血管 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性粒细胞等均有一定的作 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综 述#
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
雷程灏 1, 王尧2
( 1. 东 南大学 医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9; 2.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江苏 南京 210009)
[ 摘要 ] 依帕司他是一种羧酸类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能阻断多元醇通路, 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减少山 梨醇的生成, 主要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作者就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机理及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 关键词 ] 依帕司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中性粒细胞; 文献 综述
经组织中缺乏果糖激酶, 不能代谢山梨醇和果糖, 使二 者大量沉积于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发生水肿、脱髓鞘和 坏死, 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依帕司他是多元 醇通路的限速酶, 以 NADPH 为辅酶, 将葡萄糖还原为 山梨醇, 继而在山梨醇脱氢酶 ( SDH ) 作用下进一步将 其氧化为果糖。依帕司他通过抑制 AR 的活性, 减少 山梨醇和果糖在周围神经组织的沉积, 可以有效地改 善 DPN。 1. 1 对糖尿病感觉及运动神经病变的作用
1 对 DPN 的作用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 并发症。因 诊断标 准不同, 并发神经损害率报道不一。若以周围神经传 导速度或临床判断, 糖尿病多发性神经损害几乎可占 糖尿病患者的 47% ~ 91% [ 1] 。 DPN 包括周围感觉、运 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 病变可累及轴索、髓鞘、神经 元及神经的滋养血管。 DPN 在糖尿病病 程的各个时 期均可发生, 临床症状变化大且 无特异症状及体 征。 症状主要表现为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的感觉异常, 四 肢末端麻木、烧灼、刺痛、踏棉垫感等, 通常为对称性, 下肢较上肢严重, 后期可有运动神经受累。自主神经 病变也常见, 影响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以 及出现体温调节障碍和出汗异常等。
[ 25] GREIN IX H T, VOLC- PLAT ZER B, RAB IT SCH W, et a.l Successful use o f ex tracorporeal pho tochem otherapy in the treatm ent of severe acute and chron 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J]. B lood, 1998, 92: 3098- 3104.
# 112#
现 代 医学
M odern M edica l Journal
2011, F eb; 39( 1): 112- 116
[ 21] BAC IGALU PO A, PA LANDR I F. M anag em ent o f 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 isease[ J]. H em a to l J, 2004, 5: 189- 196.
[ 26] GRE IN IX H T, KNOBLER R M, W OREL N, et a.l Intens-i fied ex traco rpo rea l photochemo the rapy in severe acute graftversus- host disease resu lts in long- te rm improved surv iva l [ J]. H em ato l J, 2006, 91: 405- 408.
雷程灏, 等. 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
# 113#
[ 中图分类号 ] R587. 1 [ 文献标识码 ] A do:i 10. 3969 / .j issn. 1671- 7562. 2011. 01. 040
[ 文章编号 ] 1671- 7562( 2011) 01- 0112- 05
[ 24] GREIN IX H T, VOLC- PLAT ZER B, KA LH S P, et a.l Extracorpo rea l pho to chem otherapy in the treatm ent of severe stero id- refractory acute graft- ve rsus- host d isease: a pilot study[ J]. B lood, 2000, 96: 2426-2431.
[ 22] MART IN P J, SCHOCH G, F ISHER L, et a .l A retrospective ana ly sis o f therapy fo r acute g ra ft- versus- host d isease: in itia l treatm ent[ J] . Blood, 1990, 76: 1464- 1472.
[ 28] PEROTT I C, de l FANTE C, T IN ELL I C, et a.l Extracorporea l pho to chem otherapy in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a long-i
tudina l 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 ing the response and surv iva l in ped ia tric patients[ J]. T ransfusion, 2010, 50( 6 ): 1359136 9. [ 29] WOREL N, B IEN ER D, KALH S P, et a.l L ong- term ou-t com e and quality o f life of pa tien ts who are alive and in completerem ission mo re than two years afte r allogeneic and syngene 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 J ]. Bone M arrow T ransplan t, 2002, 30: 619- 626. [ 30] de SILVESTRO G, T ISON T, V ICAR IOTO M, et a.l T he ita lian reg istry o f pediatr ic therapeutic apheres is: a repo rt on activity dur ing 2005[ J]. J C lin A pher, 2009, 24( 1): 1-5. [ 31] KANOLD J, M ERL IN E, HA LLE P, et a.l Photopheresis in ped ia tric graft- versus- host d isease a fter a llogene ic ma rrow transplantation: c linical practice gu idelines based on fieldexperience and rev iew of the literature [ J ]. T ransfusion, 2007, 47( 12): 2276- 2289. [ 32] COUR IEL D R, HOSING C, SAL IBA R, et a.l Extracorporea l pho to chem otherapy for the trea tm ent o f stero id- resistant chron ic G vHD [ J]. B lood, 2006, 107( 8): 3074- 3080. [ 33] R IGOL IO R, PERSEGH IN P, JONSSON S, e t a.l A new dev ice to study ex- v ivo the e ffects o f ex tracorpo rea l photochemo therapy on the immune system [ J]. J Pho to chem Photob-i o l B, 2007, 88( 1): 68- 75. [ 34] 王来友, 若埃尔# 米叶, 杨 得坡. 补骨脂 素 PLGA 纳 米粒的 制备及对人体皮肤的渗透特性 [ J] . 中国药学 杂志, 2008, 43: 1317-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