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课程设计公式指导书

一. 课程设计题目:机车柴油机初步设计 二. 设计要求及选定参数

机型:四冲程废气涡轮增压中冷V 型柴油机

功率Pn :1800马力 转数n :1100转/分 气缸直径d :240mm 活塞行程S:275mm V 型夹角γ:50°

燃烧室形式:直接喷射式 连杆形式:并列连杆 曲轴转向:右转 气缸排列:右列靠前 限制指标:

最高燃烧压力Pz ≤135公斤力/厘米² 有效燃油消耗率be ≤211克/千瓦小时 排气直管温度T ≤540℃

三.热计算和动力计算

1.基本参数选用

2

17.2414

d Vs S L π=

⨯=

活塞平均速度/302801100/3010.267Vm s n =⨯=⨯=米/秒

由公式30em s e P i V n

P τ

⨯⨯⨯=

中Ps,τ,i ,Vs ,n 都可知,并且通过参考16V280ZJ

可知Pem 的范围在1572千帕左右,可以估算气缸数量范围,取i=16.

取:

1. 连杆长度L=580mm

连杆长度加大,使柴油机总高度加大;虽然连杆摆角减小,侧压力减小,但效果不明显;而且连杆重量加大,往复运动惯性力加大。因而尽量采用短连杆,一般λ值在1/3.8~1/4.2之间。参考样机连杆长度,取连杆长为580mm 。 曲柄连杆比λ=R/L=0.2415

2. 气缸中心距0l =455mm, 0l /d=1.6

0l /d 影响柴油机的长度尺寸和重量指标,设计时力求缩小0l /d 值。一般0l /d 值为1.2~1.6。取参考样机值。

3. 压缩比ε=14

选用压缩比ε也就是选用燃烧室容积。选用压缩比时要考虑柴油机的经济性能、工作可靠性、冷启动性能等。增压柴油机ε在11~16之间,直喷式大功率柴油机在12~13之间。

ϕ=2.2

4.过量空气系数

a

ϕ=1.7~2.2.

增压柴油机

a

5.残余废气系数γr=0.02

增压柴油机γr=0.00~0.03.

6.气缸排气温度Tr=900K

对四冲程增压柴油机Tr=800~1000K。

7.增压压力Pk=250千帕

ϕ=1.04

8.扫气系数

s

9.平均多变压缩指数

n=1.37

1

10.热量利用系数ζz=0.85

热量利用系数ζz表示燃烧热量被工质吸收多少的程度。由于不完全燃烧、传热损失、高温分解、节流损失等因素,燃料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中只有一部分被工质吸收。

11.最高燃烧压力Pz=13.155兆帕

Pz按结构强度及寿命要求选取。直喷式柴油机Pz较大。本设计不超过135公斤力/平方厘米。

12.平均膨胀指数

n=1.28

2

ϕ=0.98

13.示功图丰满系数

f

14.机械效率ηm=0.87

2.近似热计算

e i m b b η=÷

160.5e b =克/千瓦

3.动力计算

活塞位移,速度,加速度计算

R=S/2,30n πω=

,R

l

λ=,()arcsin sin βλϕ= ()()11cos 1cos x R ϕβλ⎡⎤

=-+-⎢⎥⎣⎦

()

sin cos v R ϕβωβ

+=

()22

3

cos cos cos cos R ϕβϕαωλβ

ϕ+⎡⎤

=+⎢⎥⎣⎦ 由这几个公式可以精确计算出每个曲轴转角所对应的活塞位移,速度和加速

度值,再根据这些值绘出各自的曲线如下:

活塞连杆作用力分析 1.计算公式

1).基本作用力

气体力 ()

2

'4

g d P P Pg π=-;

P 取自热计算结果,'100Pg ≈千帕(曲轴箱气体压力)

运动零件惯性力

活塞组换算质量:实际质量p m 连杆组换算质量:按两质量系统考虑

小头换算质量:b ca c l

m m l

=

大头换算质量:a

cb c l m m l

=

往复惯性力 ()j j p ca P m a m m a =-=-+

连杆大头离心力 2

rc cb P m R ω=

2)连杆作用力

设 g j P P P =+ 则有:

连杆小头汽缸中心线方向作用力 p Pg m a - 垂直汽缸中心线方向(侧压力) N P Ptg β=

连杆大头曲柄旋转方向(切向力) ()sin cos T P ϕββ+=

曲柄法向(法向力) ()

cos cos rc rc Z P

P K P ϕββ

+=-=-

令: K=()

cos cos P

ϕββ

+

由上面公式可以计算出Pg ,Pj ,N P ,T ,K 随ψ的变化值,由此可以画出各自的变化曲线,如下:

曲柄销载荷和连杆轴承载荷 1.曲柄销载荷

曲柄销上作用有切向力T 和法向力Z 。 2.连杆轴承载荷

用坐标变换法计算:

'sin()cos()'cos()sin()

Z T Z T T Z ϕβϕβϕβϕβ=+++=+-+

通过上边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每个曲轴转角所对用的曲柄销载荷和连杆载荷并画出示意图,

多缸柴油机的气缸排列,发火顺序和切向力曲线 1.由要求可知气缸排列顺序为:

自由端 1 2 3 4 5 6 7 8 输出端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由一下因素确定法火顺序

1)每个缸发火间隔要尽可能均匀,使柴油机的转速和工作尽可能平稳。 2)尽可能避免相邻气缸连续发火,否则会大大增加两缸间主轴承等零件的机械载荷。

3)柴油机有较好的平稳性能。 4)柴油机轴系有较小的扭转振动。

5)对近期过程的影响。不恰当的发火顺序会造成整个气缸的进排气过程相互干扰,导致进排气量不一致,影响各缸功率平衡。

6)V型柴油机的总体布局。

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最终确定发火顺序为:

1—> 12 —>5—> 10—> 7—> 14—>3—> 9—> 8—> 13—>4—> 15—> 2—> 111—> 6—> 16—> 1

3.各缸相位角的确定。

以第一缸为基准,其余个缸比第一缸发火提起的曲轴转角值称为该缸的相位角。确定相位角时考虑发火顺序,曲轴转向和V型夹角等因素。

各缸相位角如下:

第一缸0°

第二缸180°

第三缸450°

第四缸270°

第五缸630°

第六缸90°

第七缸540°

第八缸360°

第九缸405°

第十缸585°

第十一缸135°

第十二缸675°

第十三缸315°

第十四缸680°

第十五缸225°

第十六缸45°

4.总切向力曲线计算

若V型柴油机的气缸数为Z,由于重复,总切向力曲线计算中只要计算720° 2/Z范围,每缸的切向力按相位角取自切向力数据。按照相位滞后角进行切向力的换算。最后累加各缸的切向力就得到总切向力曲线。

总切向力曲线如下:

总切向力平均值:202.9kN

平均指示扭矩M T R =⨯=28406N m ⋅

指示功率1000

i M P ω==3270.5KW, 有效功率e i m P P η=⨯=2845.3,

主轴颈载荷和主轴承载荷计算

1. 曲柄旋转离心力

1)曲柄旋转离心力的换算质量 75.36d m kg =

2)平衡块的引入 平衡块离心力为回转离心力的80%

3)旋转离心力的计算

作用在曲柄销中心的旋转离心力2222"r cb d b P m r m r m ωωρω=+-

2. 第七主轴颈载荷

由于第七主轴颈相邻的曲拐夹角为90°,做图画出主轴颈上的载荷示意图,通过力的换算,分别把第七主轴颈两端曲拐上切向力,法向力和离心力换算到主轴颈的中点。

再由: ,54555,5455,4,5"'cos 'sin 'sin "'cos 'sin "'cos T K r r R T T k p R K K T p p θθθ

θθθ=+-+=++--

计算出第七主轴颈上的载荷。

3.第七主轴承载荷

用坐标旋转计算出第七主轴承载荷:

,5,5,5,5,5,5'sin cos 'cos sin K T K T T K R R R R R R αα

αα=+=-

/2120j αϕγ=-+︒

由此可计算出第七主轴承的载荷。

四.柴油机结构初步设计

1.柴油机总体布置

柴油机的总图布局见柴油机的横剖面图。

2.主要零部件结构形式分析。

a)曲轴:全支撑曲轴,曲柄式,球铁曲轴

按曲轴主轴颈数的多少,曲轴可分为全支撑曲轴和非全支撑曲轴全支撑曲轴是在相邻的两个曲拐间都有主轴颈的曲轴。非全文撑曲

轴是主轴颈数少于全支撑曲轴的。全支撑曲轴支点多、刚性好。

主轴颈和曲柄臂单独存在的曲轴称为曲柄式曲轴,盘形曲轴只适用于冲程较短的柴油机上,且噪音大、成本高、合金消耗量大,从

柴油机进一步向高速、高增压发展的适应能力,以及从成本、合金

钥消耗等方面来看,选择曲柄式曲轴。

球墨铸铁抗拉强度、屈服强度、耐磨性远高于锻钢。用滚压强化和喷丸处理可以大大提高球墨铸铁曲轴的疲劳强度,其效果胜过

锻钢。

b)连杆:并列、斜切口

一般汽油机的连杆大头是沿与连杆轴线垂直的方向切开,称为直切口。而柴油机则常与连秆轴线成45°方向切开,成为斜切口。

柴油机由于受力大,故连杆轴颈尺寸较大,如采用直切口,其连杆

大头尺寸往往超过气缸直径。为了便于拆装,连杆应能和活塞一起

从气缸孔取出,所以采用斜切口。

c)活塞:钢顶铝裙活塞、油冷

活塞头采用合金钢材料,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为500℃,能够满足活塞顶的工作条件。由于钢与作为气缸套材料的铸铁的热膨胀系

数较接近,可以使活塞头与气缸套的间隙设计得比较小,以减少传

入活塞的热量。较小的间隙还可以减小活塞运动时产生的冲击和振

动。另外,钢的耐磨性能也比铝好,故能减少环槽的磨损,提高使

用寿命。钢具有比铝材高得多的机械强度,因此可使活塞头各部分

的壁厚做得比较薄,以便减少钢顶活塞头的重量,使得钢顶铝裙活

塞的重量接近于铝活塞的重量。活塞顶较薄的壁厚,有利于提高油

的冷却效果,降低迎热壁面的温度。第一道气环的环槽,其冷却面

壁厚也仅为7.5mm,传热条件很好,可以有效地降低第一道活塞环

和环槽的工作温度,从而减小活塞环及环槽的磨损,避免活塞环弹

性松弛和粘结等故障的产生。

d)气缸盖:整体式、铸铁

整体式气缸盖,内部空间大,结构紧凑,管路布置简单。铸铁气缸盖强度高、耐热、耐磨、耐腐蚀。

e)气门机构:四气门、串连气道、气门横臂

二气门配气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配气性能差,功率要求低。而,三气门,四气门机构则能优化配气,提高配气性能,

提高功率,但同时制造成本高

f)凸轮轴:在外侧、下置式、配气凸轮油泵凸轮同轴,传动齿轮为前

端传动

凸轮轴下置式凸轮轴离曲轴近,可以简单地用—对齿轮传动。

缺点是气门与凸轮轴相距较远,因传动环节多,路线长,在高速运

转时,整个系统产生弹性变形,影响气门运动规律和开启、关闭的

准确性。因此它仅用于发动机转速在5000r/min以下的发动机中。

机车柴油机凸轮铀,都是由曲轴通过齿轮驱动的,根据凸轮轴传动齿轮的位置可分为前端传动和后端传动。前端是柴油机的自由

端,安装传动齿轮易于接近,检修方便;后端是柴油机的输出端,

这里安装传动齿轮不易接近,但这里往往是曲轴扭转振动的节点,

且止推轴承也往往在这里,因此曲轴扭转振动的振幅小,可以减轻

齿轮传动中的冲击和噪音,提高使用寿命。对配气定时和喷油提前

角影响也小。

g)机体:铸铁机体,龙门悬挂式,湿缸套,带水套

按曲轴安装方式分:有悬挂式曲轴机体和隧道式机体。悬挂式曲轴机体是曲轴由主轴承盖、主轴承螺栓吊挂在机体主轴承座上。

曲轴连同主轴承装在具有圆形隧道主轴承孔内,称为隧道式。

湿缸套的特点是缸套与冷却水直接接触,缸体铸造方便,缸套更换方便。

因气缸摩擦发热,以及高压高温气体的影响,水套起着冷却作用,将气缸上部工作腔的温度降低。

h)喷油泵和喷油器:单体式,单螺旋槽柱塞,长针阀,多孔喷油嘴

整体泵是把几个泵油单元装入一个泵体内,与单体泵相比,结构紧凑,而单体泵的优点是泵油压力足。

单螺旋柱塞和双螺旋柱塞在原理上完全一致。双螺旋柱塞卸载压力的反应更迅速。

长针阀和短针阀相比,长针阀的热负荷小,同时导向作用好,不容易卡死。

轴针式喷嘴无压力室,无积碳产生,而多孔喷嘴则相反。多孔喷嘴的喷油喷雾能力更强。

参考资料:

《16V280ZJ柴油机》

内燃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内燃机课程设计指导书1000字 内燃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名称:内燃机 二、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三、学时安排: 32学时 四、先修课程:机械原理、热力学及流体力学 五、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运转过程和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场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 1.能够识别和描述汽油机、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 2.能够计算内燃机的功率、油耗、效率等基本参数,以及应用方面的问题。 3.了解内燃机在发电、机车、农机、船舶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在环境和安全等领域中的问题。 六、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核心内容和拓展内容。 核心内容: 1.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结构、原理、基本参数和特点,燃烧过程和热力过程,工作循环和基本运转过程等。 2.内燃机的性能计算:内燃机的功率、油耗、效率、热效率等基本参数,以及应用方面的问题。 3.内燃机的应用:内燃机在各个领域中的使用,如发电机、车辆、农机、船舶、航空等。以及在环境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拓展内容:

1.内燃机的设计与优化 2.内燃机的未来发展方向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1.传统课堂讲解:讲授内燃机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 本的内燃机知识。 2.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计算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3.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基本结构 和工作原理,加深对内燃机的理解。 4.研讨式教学:通过研究内燃机的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促进学生 对内燃机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思考能力。 八、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实验、作业等。 2.期中考试(30%):主要测试学生对内燃机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面 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40%):主要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论考试、计 算题和分析题等。 九、参考书目 1.《内燃机基础》,范子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内燃机理论与设计》,张津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内燃机原理与性能计算》,杨宁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4.《内燃机应用与管理》,胡继武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5.《汽车技术手册》 免责声明:本指导书仅供参考,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调整和完善。

内燃机课程设计指导书--增压柴油机连杆设计

能源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1 目的、要求 一、内燃机课程设计的目的: 1、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内燃机课程,是对内燃机原理、结构设计、动力学和制造工艺等内容学习效果的一次全面考察。 2、通过对一台增压车用柴油机的初步设计,掌握内燃机的热力过程、动力学性能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熟悉柴油机的结构和设计过程。 3、提高学生的分析、计算和绘图能力。 二、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 本设计要求学生对一台四冲程增压车用柴油机进行初步设计,完成一定的计算工作量和绘图工作量。具体任务,见各人的任务书。其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 三、基本要求 1、纪律要求: (1)禁止相互抄袭,一经发现,设计不能通过。 (2)平时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勤和答疑。 2、基本业务要求: (1)仔细阅读内燃机课程设计指导书,按指导书规定的步骤进行设计,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内容。 (2)计算过程中选用的参数必须在常用的范围之内,曲轴转角每5°取一个计算点,计算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且误差应在5%以下。 (3)允许用计算机进行计算,但禁止程序相互转用,并且必须在说明书后附上自编的源程序。 (4)所画图纸必须符合标准,图线、图面整洁美观、配置合理。零件图标注的尺寸、精度、粗糙度、形位公差等完整、正确。装配图的总体尺寸、技术条件、件号标注等齐全。标题栏、明细表按国家规定绘制。汉字采用仿宋体书写,汉字、数字大小相同。 (5)设计说明书要求打印,内容完整、图标清晰,不少于6000字。

2 柴油机基本参数选定 一、柴油机设计指示 设计一台新的四冲程增压柴油机,其设计指标如下: 1、功率Pe 有效功率是柴油机的基本性能指标。Pe 柴油机的用途选定,任务书已经指定了所设计的柴油机的有效功率Pe 。 2、转速n 转速的选用既要考虑被柴油机驱动的工作机械的需要,也要考虑转速对柴油机自身工作的影响。一般车用柴油机转速为2000r/min ~4000r/min ,一般不超过5000 r/min ,任务书已经指定了所设计的柴油机的转速。 3、冲程数τ 本设计中的车用柴油机都采用四冲程,即τ=4 4、平均有效压力Pme 平均有效压力Pme 表示每一工作循环中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有效功,是柴油机的强化指标之1所示。 5、有效燃油消耗率be 这是柴油机最重要的经济性指标。影响柴油机经济性的因素很多,在设计中要仔细分析。四冲程非增压柴油机195~240[g/(kw·h )],。 6、可靠性和寿命 可靠性和寿命是车用柴油机的基本要求之一,设计时必须提出具体指标,但本课程设计从略。 此外,设计指标还可能包括造价、排污、噪声等方面的因素。 二、柴油机基本结构参数选用 由有效功率计算公式:τ 30e n V i P P s em ???= (1.1) 可知:由于功率Pe 、转速n 、缸径D 、冲程数τ任务书已经给出,根据表1中参考样机的平均有效压力Pme ,选取本设计的平均有效压力(注:可以与参考样机的平均有效压力一样),则根据公式(1.1)即

柴油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内燃机课程设计指导书山东大学内燃机研究所

内燃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本课程设计的目的 根据本专业的要求,选定195柴油机为本课程设计的设计机型。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下述目的: 1、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本专业已学专业课的有关知识; 2、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初步掌握内燃机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4、进一步培养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资料整理能力; 5、为随后的毕业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设计的任务 学生应在设计期限内完成195柴油机标定工况下的动力计算、一个主要运动零件的设计计算、绘制195柴油机的纵剖面图和连杆零件图或横剖面图和曲轴零件图。 (一)编制设计说明书 1、设计说明书应包括的内容 1)封面; 2)目录; 3)原始资料及数据; 4)动力机算:建立数学模型(整理在正文中); 编制动力计算源程序(源程序清单放在附录中); 打印计算结果(放在附录中); 绘制曲线附图(放在附录中); 5)总体设计; 6)强度计算:对所要绘制的零件图的零件进行强度计算; 7)参考资料及文献 8)附录 2、设计说明书的书写要求 统一稿纸,正规书写; 竖订横写,在主要零件强度部分,每页右侧25mm处画一竖线,留出空白,在此

空白内标出所计算的主要数据。 (二)设计图纸绘制要求 l、对纵、横剖面图的绘制要求 1)读懂设计参考图纸,对参考图中的不合理结构以及绘制错误的地方加以改正; 2)视图、剖视完整正确,尽可能完善地表达结构; 3)严格按绘图标准绘制线条和文字、数字。 2、对零件图的绘制要求 1)严格按照国标标注尺寸精度和形状位置公差; 2)注出必要的技术条件,汉字需用仿宋体。 三、本课程设计的要求 (一)要独立完成 学生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应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指导教师讨论。不应向教师索要答案。教师可以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要点,具体答案应由学生自己提出。 (二)要正确运用设计资料 在设计计算中,学生要主动、认真地查阅和运用有关资料、图纸,要准确地选取计算公式、参数及结构形式。要学会熟练运用规范手册,努力提高设计工作的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 (三)要全面综合地考虑问题 设计中既要保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无误,又要力争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还要认真考虑工艺实现的可能。要切忌“纸上谈兵”。 (四)要认真对待,按时完成 设计计算中要认真、细致,随时检查计算的正确与否,努力避免不必要的返工现象。绘图前应合理安排视图位置及需剖视的部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改动。 在设计期间应抓紧时间,按规定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任务。 在设计期间,学生不得无故缺席,有事必须请假,并需经教师批准。 四、设计计算的具体要求及提示 (一)动力计算 1、活塞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结果以每10°曲轴转角为间隔,自0°~360°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单缸四冲程内燃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二级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13材料本科班 学号 学生姓 名 朱双霞 指导教 师 教授 教师职 称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2) 第二部分设计题目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3) 设计题目及机构示意图 (3) 机构简介 (3) 设计数据 (4) 第三部分设计内容及方案分析 (6) 曲柄滑块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6) 设计曲柄滑块机构 (6)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 (7) 齿轮机构的设计 (11) 齿轮传动类型的选择 (12) 齿轮传动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的计算 (13) 凸轮机构的设计 (13) 从动件位移曲线的绘制 (14)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15)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16) 第四部分设计总结 (18)

第五部分参考文献 (20) 第六部分图纸 (21) 第一部分绪论 1.本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在设计计算中运用到了《机械原理》、《理论力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等多门课程知识。 2.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通常所说的内燃机是指活塞式内燃机。活塞式内燃机以往复活塞式最为普遍。活塞式内燃机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其气缸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是气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将机械功输出,驱动从动机械工作。内燃机的工作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和膨胀、排气等过程组成。这些过程中只有膨胀过程是对外做功的过程。其他过程都是为更好的实现做功过程而需要的过程。四冲程是指在进气、压缩、膨胀和排气四个行程内完成一个

内燃机课程设计公式指导书

一. 课程设计题目:机车柴油机初步设计 二. 设计要求及选定参数 机型:四冲程废气涡轮增压中冷V 型柴油机 功率Pn :1800马力 转数n :1100转/分 气缸直径d :240mm 活塞行程S:275mm V 型夹角γ:50° 燃烧室形式:直接喷射式 连杆形式:并列连杆 曲轴转向:右转 气缸排列:右列靠前 限制指标: 最高燃烧压力Pz ≤135公斤力/厘米² 有效燃油消耗率be ≤211克/千瓦小时 排气直管温度T ≤540℃ 三.热计算和动力计算 1.基本参数选用 2 17.2414 d Vs S L π= ⨯= 活塞平均速度/302801100/3010.267Vm s n =⨯=⨯=米/秒 由公式30em s e P i V n P τ ⨯⨯⨯= 中Ps,τ,i ,Vs ,n 都可知,并且通过参考16V280ZJ 可知Pem 的范围在1572千帕左右,可以估算气缸数量范围,取i=16. 取: 1. 连杆长度L=580mm 连杆长度加大,使柴油机总高度加大;虽然连杆摆角减小,侧压力减小,但效果不明显;而且连杆重量加大,往复运动惯性力加大。因而尽量采用短连杆,一般λ值在1/3.8~1/4.2之间。参考样机连杆长度,取连杆长为580mm 。 曲柄连杆比λ=R/L=0.2415 2. 气缸中心距0l =455mm, 0l /d=1.6 0l /d 影响柴油机的长度尺寸和重量指标,设计时力求缩小0l /d 值。一般0l /d 值为1.2~1.6。取参考样机值。 3. 压缩比ε=14 选用压缩比ε也就是选用燃烧室容积。选用压缩比时要考虑柴油机的经济性能、工作可靠性、冷启动性能等。增压柴油机ε在11~16之间,直喷式大功率柴油机在12~13之间。

内燃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内燃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1 方案选择及总体设计 内燃机总体设计和方案选择是设计工作的第一阶段,在产品总体设计中要选择和确定内燃机的主要设计参数,在进行热计算和外特性计算及主要零部件设计前,首先要选择零部件的类型、布局方式。如:气缸的布局方式、燃烧室的选择、缸心距的确定、压缩比的选取、活塞行程比的选取、曲柄连杆比的选取等。 1.1汽油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1)冲程数的选择—四冲程 二冲程汽油机和四冲程汽油机相比,尽管当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容积和转速与四冲程发动机相同时,在理论上它的功率应该是四冲程的两倍;且因其做功频率较高,其工作运转较均匀平稳;并且其构造简单,质量小,使用方便。但同时二冲程相比四冲程有以下主要缺点: 1)二冲程汽油机的热负荷比较高,特别是活塞组的热负荷比较高(活塞顶的平均温度比四 冲程汽油机约高50~60℃),而且气缸内压力总是大于一个大气压,使活塞环在环槽中活动性减小,积碳不易排除,容易使活塞环失去工作能力;由于作用在轴承上的负荷是单向的,这对润滑不利。使二冲程汽油机的使用可靠性与寿命不如四冲程汽油机。 2)二冲程汽油机换气质量差,使燃烧条件变差,同时带动换气泵业需要消耗一部分功率, 且有一部分新鲜可燃混合气随同废气排出,因此其经济性不如四冲程汽油机。 3)二冲程汽油机热负荷较高,因而对机油质量要求比四冲程汽油机高;由于机油容易窜入 扫气孔和排气孔边缘,随气流进入气缸燃烧或从排气管排出,因此,机油的消耗率较大。 4)高压泵与喷油嘴的工作较繁重,寿命较短。 此外,二冲程汽油机的噪音、排气污染都比四冲程汽油机严重,因此二冲程汽油机在汽车上很少用,在摩托车上应用较广。 因此本设计中选四冲程汽油机(τ=4)。 (2)气缸数和布置方式的选择—六缸、V型排列、气缸夹角取90°. 发动机的汽缸数和气缸布置方式,对其外形尺寸、平衡性和制造成本等都有很大影响。由于发动机排量等于气缸的排量与气缸数的乘积,所以在发动机排量相等的条件下,气缸数越多,每一气缸的尺寸就越小,零件尺寸也小。在给定的功率要求下,如果平均有效压力和活塞平均速度不变,则内燃机的升功率和缸数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多缸发动机比较紧凑轻巧,往复质量平稳性好,转矩匀称性得到改善,使多缸发动机运转平顺,而且启动容易,加速响应性好。同时发动机的转速也可以高些,升功率也提高,但是,随着气缸数的增加,发动机零件数量增加,结构复杂,可靠度下降,质量和尺寸相对增大,制造成本也相应提高。 汽车发动机的气缸数量有2缸、3缸、4缸、5缸、6缸、8缸、12缸等,其中3、4、6、8缸最多。 对汽车发动机来说,一般采用两种气缸排列方式,一种是单列式,亦称L式,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可以使用一个整体式气缸盖,单列式发动机可以是气缸直列的(即直列式发动机);也可以是斜置式或水平安置的,发动机中气缸直立的和斜置的比较多。令一种气缸排列方式是两列气缸成V型排列,其特点是总体结构比较紧凑,由于发动机的长度和高度尺寸比较小,在汽车上布置起来比较方便,缺点是机体形状比较复杂,至少需要使用两个气缸盖,所以制造成本较高。

内燃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内燃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内燃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1.引言 在内燃机设计课程中,本设计说明书旨在指导学生完成一台内 燃机的设计。本说明书包含了内燃机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目标、设计过程、材料选择、零部件设计和组装、测试与优化等内容。 2.设计目标 本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种满足特定要求的内燃机。设计要求包 括性能指标、尺寸限制、经济性和环保要求等方面。 2.1 性能指标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内燃机的性能指标,包括功率、转速、燃料消耗率、排放等方面的要求。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这些 指标。 2.2 尺寸限制 内燃机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尺寸限制,包括整机尺寸、零部件尺 寸等方面的要求。这些限制可能来自于实际应用场景、安装空间或 其他因素。 2.3 经济性要求

经济性是内燃机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需要考虑内燃机的制造成本、使用成本以及修理和维护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2.4 环保要求 内燃机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环保要求,包括排放物限制、噪音限制等方面的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方法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设计过程 内燃机的设计过程包括准备阶段、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优化等阶段。 3.1 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需要明确设计目标和要求,并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还需要确定设计团队的组成和分工,并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 3.2 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阶段是内燃机设计的初步设计阶段,需要确定内燃机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草图、CAD模型和相关计算来确定内部布置、尺寸和关键部件。 3.3 详细设计

在详细设计阶段,需要对内燃机的各个零部件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发动机体、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和排气系统、燃油喷射系统等零部件的设计。 3.4 优化 在最后的优化阶段,需要对设计进行评估和修改,以达到设计目标。可以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 4.材料选择 在内燃机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使用环境和经济性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常用的材料包括铁系合金、铝合金和不锈钢等。 5.零部件设计和组装 在内燃机设计中,需要对各个零部件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发动机体、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和排气系统、燃油喷射系统等。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零部件的组装和调试。 6.测试与优化 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内燃机性能的测试和评估。可以使用实验室测试设备和仪器进行性能测试,比如功率输出、燃油消耗率和排放等方面的测试。 7.附件

内燃机设计课程设计

内燃机设计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该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设计一个小型内燃机,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并 学习内燃机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技术。 二、设计基本原理及过程 1. 基本原理 内燃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装置,其工作基本原理是在气缸内燃 烧混合气体,从而产生高温高压气体,进而推动活塞做功。内燃机按照燃料分类有汽油机、柴油机、天然气发动机等,按照结构分类有两冲程发动机和四冲程发动机。 2. 设计过程 内燃机设计分为几个基本的步骤: (1)选择设计参数 选择设计参数是内燃机设计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决定了内燃机的性能和工作特点。如气门开度、进气和排气道设计、点火时间、压缩比、配气等。 (2)确定内部结构和尺寸 这一步是内燃机设计的关键之一,需要根据选定的设计参数,确定内部结构和 尺寸。如气缸直径、活塞行程、曲轴、连杆、凸轮轴等。 (3)绘制内部结构图和装配图 根据确定的内部结构和尺寸,进行绘图,包括内部结构图和装配图。

(4)进行力学分析 这一步是内燃机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需要进行力学分析,如强度计算、热场 分析和燃烧仿真等。 (5)进行试验及性能调试 进行试验及性能调试,对汽车发动机进行负载实验和性能测定,如耗油率、输 出功率、转矩特性等。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建议 1. 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根据选定的设计参数,设计一个四冲程汽油机,要求输出功 率不小于0.5kW,转速小于4000rpm,燃油消耗不超过200g/kW·h。 2. 设计建议 (1)设计流程建议 该课程设计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选取设计参数,如气门开度、进气和排气道设计、点火时间、压缩比、配气等。 步骤二:根据设计参数,确定内部结构和尺寸,如气缸直径、活塞行程、曲轴、连杆、凸轮轴等。 步骤三:绘制内部结构图和装配图。 步骤四:进行力学分析,如强度计算、热场分析和燃烧仿真等。 步骤五:进行试验及性能调试,对汽车发动机进行负载实验和性能测定,如耗 油率、输出功率、转矩特性等。

内燃机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内燃机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标及内容 1.1 课程设计目标 《内燃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主要包括燃烧理论、热力循环、机构运动、气缸和活塞、曲轴系统、气门系统、滑动轮、燃油系统、点火和燃油喷射等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燃机工作原理、热力循环等知识,加深掌握内燃机的结构和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能力。 1.2 课程设计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内燃机元件测量设计 2.制作内燃机曲轴动平衡装置 3.燃油系统检测与实验 4.点火系统调试与实验 5.内燃机基本参数测试与分析 二、课程设计方案 2.1 实验设备准备 1.双缸四冲程内燃机 2.曲轴平衡器 3.手动油泵装置 4.点火灯和高压电缆 5.学生实验室仪表

2.2 实验流程 2.2.1 内燃机元件测量设计 1.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和要求 2.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选择测量工具和时间,进行内燃机元件测量设计 3.学生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2.2 制作内燃机曲轴动平衡装置 1.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和要求 2.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选择工具和材料,进行内燃机曲轴动平衡装置制 作 3.学生根据制作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2.2.3 燃油系统检测与实验 1.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和要求 2.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燃油系统检测和调试 3.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排除实验误差 2.2.4 点火系统调试与实验 1.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和要求 2.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点火系统调试和实验 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2.5 内燃机基本参数测试与分析 1.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和要求 2.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选择实验工具和时间,进行内燃机基本参数测试 3.学生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机械原理内燃机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内燃机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内燃机课程设计涵盖了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操作、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 1.了解内燃机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性能特点等基本知识; 2.掌握内燃机的操作技能、调试方法和常见故障处理; 3.了解内燃机的维护保养知识。 二、教学内容 1.内燃机概论 内燃机分类、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历史发展和现状等。 2.内燃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包括四冲程、两冲程、柴油机等内燃机的结构特点,工作过程及其特点、阶段性燃烧过程等。 3.内燃机性能参数及其评价标准

相关的性能参数包括功率、转速、燃料消耗率、排放量等,评价标准包括质量指标、效率指标、经济指标等。 4.内燃机操作技能 负载调节、启动及停机、调速、负荷兑现、操作注意事项等。 5.内燃机调试方法及常见故障处理 对内燃机进行调试以保证正常运转,包括调整点火时间、混合气比例、减震、吸气道和排气道等,并对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和处理。 6.内燃机维护保养 讲解内燃机日常保养方法、所需的工具和设备、保养周期、维修操作流程等。 三、教学方法 概念性学习、实践操作和案例学习相结合。 四、实验设计 1.安装内燃机,燃油加注、点火、运转和调节。 2.对内燃机某一部件进行拆装,在拆装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

诊断并使用相应的工具进行修复。 3.对内燃机进行故障排除,并制定适当的维修方案。 五、实验要求 1.对实验室安全规定进行理解和遵守; 2.认真掌握每个实验的操作流程,做好实验记录; 3.协同合作,认真同时实验。 六、实践环节 到相关企业、工厂、维修站实际进行内燃机的检测、维修和保养,从而加深对内燃机的认识和了解。 七、考核方式 实验成绩、个人实验报告、期中阶段测试、期末考试等综合评定。

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班级07机制二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第一章设计要求 1.1 设计题目 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1.2 机构示意图 该机构由气缸(机架)中活塞(滑块B)驱动曲柄,曲柄轴上固联有齿轮1,通过齿轮2驱动凸轮上齿轮3,凸轮控制配气阀推杆运动。

1.3 原始数据 齿轮参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气阀推杆运动规律:升程和回程均为简谐运动。

第二章 机构设计与分析 2.1齿轮机构传动设计 分度圆直径 8421411=⨯==mz d 6015422=⨯==mz d 16842433=⨯==mz d 机构传动比 71429.01 22 112-== =z z i ωω 8.22 33 223-== =z z i ωω 齿轮变位系数 11765.017 14171717*m in =-=-=a h z x 齿轮机构的传动类型 齿轮1、2:不等变位齿轮正传动(min x 的值大于零) 齿轮2、3:不等变位齿轮正传动(min x 的值大于零) 齿轮啮合时的压力角 确定齿轮1 2的压力角α'12 o o o inv inv z z x x inv 98.2020152111765.020tan 2)(tan 212 212112='++⨯=+++='αααα解得:确定齿轮2、3的压力角α'23

o o o inv inv z z x x inv 63.2020421511765.020tan 2)(tan 223 323223='++⨯=+++='αααα解得:齿轮的实际中心距 设齿轮1、2及2、3的实际中心距为12 a '和23a ' 齿轮1、2的标准中心距 ()72)1521(42 1 21121212=+⨯=+=+=z z m r r a 中心距可分性公式 45974.7298 .20cos 20cos 72cos cos cos cos 12121212 =='⋅='⋅='⋅'o o a a a a αααα 齿轮2、3的标准中心距 ()114)4215(42 1 21323223=+⨯=+=+=z z m r r a 46236.11463 .20cos 20 cos 114cos cos cos cos 23232323 =='⋅='⋅='⋅'o o a a a a αααα 齿顶高降低系数 根据中心距变动系数公式: 11493 .012=+='y ym a a 11559.023=y

内燃机课程设计

内燃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1年 12月

内燃机课程设计 目录 一.柴油机工作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1.原始参数及选取参数 2.热力分析计算参数 二.活塞组的设计 1.概述 2.活塞的选型 3.活塞的基本设计 3。1活塞的主要尺寸 3.2活塞头部设计 3.3活塞销座的设计 3.4活塞裙部及其侧表面形状设计 3。5活塞与缸套的配合间隙 3。6活塞重量 3。7活塞强度计算 4.活塞的冷却 5.活塞的材料及工艺 6.活塞销的设计 6。1活塞销的结构及尺寸

内燃机课程设计6。2轴向定位 6。3活塞销和销座的配合 6.4活塞销的强度校核 6.5活塞销材料及强化工艺 7.活塞环的设计 7。1活塞环的选择 7。2活塞环主要参数选择 7.3活塞环的材料选择及成型方法 7。4活塞环的间隙 7。5环槽尺寸 三.连杆组的设计 1.概述 2.连杆的结构类型 3.连杆的基本设计 3。1主要尺寸比例 3。2连杆长度 4.连杆小头设计 4.1连杆小头结构 4。2小头结构尺寸

内燃机课程设计 4.3连杆衬套 5.连杆杆身 6.连杆大头 6。1连杆大头结构 6。2大头尺寸 6.3大头定位 7.连杆强度的计算校核 7.1连杆小头 7.2连杆杆身 7.3连杆大头 8.连杆螺栓的设计 四.曲轴组的设计 1. 曲轴的概述 1.1曲轴的工作条件和设计要求 1。2曲轴的结构型式 1。3曲轴的材料 2。曲轴的主要尺寸确定 2。1主轴颈 2。2曲柄销 2.3曲柄臂 2.4曲轴圆角 2.5提高曲轴疲劳强度方法 3. 曲轴油孔位置

内燃机课程设计 4。曲轴端部结构 5. 曲轴平衡块 6。曲轴的轴向定位 7. 曲轴疲劳强度计算 7。1强度计算已知条件 7.2强度计算已知曲轴载荷 7.3 圆角疲劳强度校核 7.4 油孔疲劳强度校核 8。飞轮的设计 五.参考文献

活塞内燃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活塞内燃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395柴油机活塞设计 班级:能工131 学号:1311603102 姓名:姚婷 指导老师:侯全会 日期:2016年12月30日

目录 目录 (ii) 1 任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柴油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原始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动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任务要求 (1) 2 柴油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计算 (2) 2.1 原始参数 (2) 2.2 动力计算 (3) 3. 零部件设计 (17) 3.1活塞作用 (17) 3.2活塞的工作条件和设计要求 (18) 3.3活塞的材料 (20) 3.4活塞结构要求 (20) 3.5 活塞的计算 (24) 4.课程设计小结 (25) 5. 参考资料及文献 (25)

1任务要求 (1).柴油机的曲柄连杆机构设计 (2).计算活塞运动规律及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 (位移,速度,加速度,气体力,往复惯性力,连杆力,切向力,径向力,侧压力,单缸输出转矩,总转矩) (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内容包括:封面,目录,原始资料及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参考资料及文献等,计算机打印,装订成册。

2 柴油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计算 2.1 原始参数 原始参数及已知条件 1)柴油机型号:395柴油机 2)燃烧室形式:涡流式气缸直径D:95mm 3)活塞行程S:115mm 4)总排量:2.445L 5)标定转速(r/min):2400 6)压缩比 :18.5 : 1 7)连杆长:175mm 8)质量:活塞764g 连杆大头812g,小头438g 9)曲柄半径57.5mm; 10)连杆比0.329; 11)活塞面积6939.778mm³; 12)标定功率35KW; 13)活塞平均速度(m/s):9.2m/s

内燃机原理教程课程设计

内燃机原理教程课程设计 1. 前言 内燃机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是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常用的动力来源。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其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实际效果。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理,理解内燃机的各项参数的意义,掌握内燃机的调试和维护技能。 2.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 •熟悉内燃机的基本构造; •理解内燃机的热力循环原理; •掌握内燃机的工作特性和各项性能指标; •学会内燃机的调试和维护技能。 3. 课程内容 3.1 内燃机的基本构造 课程将教授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及其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功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等。此外,还将介绍常见的内燃机类型及其应用范围。 3.2 内燃机的热力循环原理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离不开热力循环原理,课程将介绍热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理想循环过程、实际循环过程、实际循环过程的特点和机械效率等。

3.3 内燃机的工作特性和性能指标 内燃机的工作特性和性能指标对于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使用都有一定的影响。课程将介绍内燃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及其意义,包括功率、转速、油耗、污染等方面。 3.4 内燃机的调试和维护 内燃机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调试。本课程将教授如何进行内燃机的基本维护、如何进行内燃机的故障排查和修理,以及如何检查和调整内燃机的各项性能指标等内容。 4. 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理论课中,教师将采用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在实验课中,将采用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际操作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调试维护技能。 5. 实验内容 本课程设计中的实验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5.1 实验一:内燃机实际工作原理模拟 此项实验要求学生通过使用内燃机模拟设备,进行内燃机实际工作原理的模拟操作,包括内燃机启动、调速、负载操作、停止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5.2 实验二:内燃机各项性能指标测定 此项实验要求学生使用内燃机性能测试仪,进行内燃机各项性能指标的测定,包括功率、转速、油耗等参数的测量和计算。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单缸四冲程内燃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二级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13材料本科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朱双霞 教师职称教授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2) 第二部分设计题目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3) 2.1 设计题目及机构示意图 (3) 2.2 机构简介 (3) 2.3 设计数据 (4) 第三部分设计内容及方案分析 (6) 3.1 曲柄滑块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6) 3.1.1 设计曲柄滑块机构 (6) 3.1.2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 (7) 3.2 齿轮机构的设计 (11) 3.2.1 齿轮传动类型的选择 (12) 3.2.2 齿轮传动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的计算 (13) 3.3 凸轮机构的设计 (13) 3.3.1 从动件位移曲线的绘制 (14)

3.3.2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15) 3.3.3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16) 第四部分设计总结 (18) 第五部分参考文献 (20) 第六部分图纸 (21) 第一部分绪论 1.本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在设计计算中运用到了《机械原理》、《理论力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等多门课程知识。 2.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通常所说的内燃机是指活塞式内燃机。活塞式内燃机以往复活塞式最为普遍。活塞式内燃机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其气缸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是气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将机械功输出,驱动从动机械工作。内燃机的工作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和膨胀、排气等过程组成。这些过程中只有膨胀过程是对外做功的过程。其他过程都是为更好的实现做功过程而需要的过程。四冲程是指在进气、压缩、膨胀和排气四个行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此间曲轴旋转两圈。进气行程时,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压缩行程时,气缸、内气体受到压缩,压力增高,温度上升;膨胀行程是在压缩上止点前喷油或点火,使混合气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推动活塞下行并做功;排气行程时,活塞推挤气缸内废气经排气

内燃机课程设计柴油机曲轴设计动力计算样本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 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内燃机学》课程设计 设计计算说明书 题目学院专业 6200柴油机曲轴设计 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目录 1动力计算 (1) L1初始条件 (1) 1.2曲柄连杆机构运动质量的确定 (2) 1.3 P-(p示功图的求取 (2)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 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1.4往复惯性力Pj( a)计算 (3) L5总作用力P( a)计算 (4) L6活塞侧推力P H( a)计算 (4) L7连杆力Pc( a)计算 (5) 1.8法向力P N( a)计算 (5) 1.9切向力P T( a)计算 (6) 1.10总切向力工丹(⑵计算 (7) 1.11曲柄销负荷R B( a)计算 (8) 1.12准确性校核 (9) 2曲轴设计计算 (10) 2」曲轴各部尺寸比例 (10) 2.2曲轴船规验算 (11)

1动力计算 1.1初始条件 母型机参数: 四冲程六缸.废气涡轮增压、不可逆式.直接喷射、压缩空气启动。 D=200mm S=270mm n=600r/min Ne=440kW 增压压力Pk=0.241Ma,压缩比£=12.5,机械效率仆=0.85,压缩复热指数血=1.37,膨胀复热指数血=1.26, Z点利用系数^z=0.88,燃烧过量空气系数«=2.0,中冷器出水温度匸25。,原机配气定时: 进气门开一一上死点前60度 进气门关一一下死点后40度 排气门开--- 下死点前40度 排气门关一一上死点后60度 行程失效系数可取约0.083。 连杆长L=540mm,质量为34.76kg,活塞组质量m=35.76kg, 连杆组质量分配比0.347/0.653,单位曲柄不平衡质量m=48.67kg o

四冲程内燃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X X 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四冲程内燃机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机械工程×班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兹发给×××班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内容如下: 1.设计题目:四冲程内燃机设计 2.应完成的项目: (1)内燃机机构运动简图1张(A4) (2)内燃机运动分析与动态静力分析图1张(A3) (3)力矩变化曲线图1张(A4) (4)进气凸轮设计图1张(A4) (5)工作循环图1张(A4) (6)计算飞轮转动惯量 (7)计算内燃机功率 (8)编写设计说明书1份 3.参考资料以及说明: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2)机械原理教材 4.本设计任务书于20××年1月4日发出,应于20××年1月15日前完成,然后进行答辩。 指导教师签发201×年12 月31日

课程设计评语: 课程设计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201×年1月15日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2) 1.1 课程设计名称和要求 (2) 1.2 课程设计任务分析 (2) 第二章四冲程内燃机设计 (4) 2.1 机构设计 (4) 2.2 运动分析 (7) 2.3 动态静力分析 (11) 2.4 飞轮转动惯量计算 (16) 2.5 发动机功率计算 (18) 2.6 进排气凸轮设计 (18) 2.7 工作循环分析 (19) 设计小结 (21) 参考文献 (22)

摘要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四冲程内燃机是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其气缸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使气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作功,把曲轴转两圈(720°),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四个行程,驱动从动机械工作,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本课程设计是对四冲程内燃机的运动过程进行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计算飞轮转动惯量、发动机功率等,设计一款四冲程内燃机。 关键词:四冲程内燃机;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