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河道疏浚底泥农田应用的初步研究

城市河道疏浚底泥农田应用的初步研究

城市河道疏浚底泥农田应用的初步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疏浚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大量的底泥由于富含有机质、营养元素等,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

然而,由于底泥污染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底泥处理成本高昂等问题,底泥的再利用和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

将城市河道疏浚的底泥运往农田用于土壤改良,可以解决底泥处理的问题,同时也利用了这种资源。

本研究以某市一条城市河道疏浚后的底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稀释处理后,城市河道底泥可以在农田中安全地应用,对提高土壤肥力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底泥中所含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通过稀释处理和高温堆肥等措施,可以得到有效地去除,对农田和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综上,城市河道疏浚底泥农田应用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底泥处理和利用方式。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加强对底泥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安全利用,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更为详细的底泥利用标准和规范。

小海底泥疏浚及疏浚物资源化利用方案研究报告

小海底泥疏浚及疏浚物资源化利用方案研究报告

小海底泥疏浚及疏浚物资源化利用方案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沿海地区的海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境——海底泥淤积严重。

对于这种情况,一些地方采取了人工疏浚的方案,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疏浚物。

面对这些疏浚物,我们该如何处理?利用起来又有哪些好处?本文就将围绕“小海底泥疏浚及疏浚物资源化利用方案研究报告”进行分步骤阐述。

首先,针对海底泥的疏浚方案,我们需要合理规划。

通过综合考虑环境和经济因素,选定适合的疏浚方式。

同时,要注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避免对生物造成过大的影响。

比如,可以采用小型机械进行疏浚,或者采取吹填等传统方式。

这些方案既可有效解决海底泥淤积的问题,又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

其次,对于产生的疏浚物,我们应该进行合理利用。

根据报告所述,海底泥是一种可以重新利用的资源。

通过加工处理,可以产生出多种有用的应用场景。

比如,通过淤泥土壤修复技术,将其应用于植物生长基质、景观绿化和土壤改良等领域。

此外,还可以用作建材、填充物和陶瓷材料等。

最后,在实践中,我们从政策和技术两个层面入手,促进疏浚物的利用。

首先是政策层面,加大对疏浚物的管理力度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开发利用。

同时,逐渐引导公众间接参与到疏浚物的重新利用中。

其次,对于技术,也是需要持续创新和完善。

比如,开发新的疏浚技术,提高疏浚的效率和准确度,从根本上减少疏浚物的产生。

以及疏浚物的加工处理技术优化,采取更加环保和高效的加工方式。

综上所述,“小海底泥疏浚及疏浚物资源化利用方案研究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方案,对于我们探索解决海底泥淤积和环境治理问题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实践中践行这些方案,实现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河道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河道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2020年26期研究视界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河道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潘逸凡(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9)引言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为主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2019年,全国295个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共有黑臭水体2899个,通过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消除86.7%。

河道疏浚工程作为主要治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河道内的污染物负荷、改善水域生态系统,但在疏浚过程中产生大量清淤底泥。

这部分清淤底泥如未得到妥善处置,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会因雨水淋洗造成土壤和水体的二次污染。

河道清淤底泥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亟待拓展与突破。

为适应水环境治理需求、解决河道淤泥处理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河道清淤底泥成分分析研究进行总结,并梳理了国内外河道淤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期为河道淤泥处置的技术需求和发展方向提供新思路。

1河道清淤底泥成分分析研究现状河道疏浚过程中产生的清淤底泥是一种在静水和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通常孔隙比大于1:5,具有粉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的特点[1]。

河道淤泥颗粒细,粒度通常小于0.05mm ,可塑性较强。

河道淤泥的化学成分与粘土类似,主要化学成分为SiO 2(约占70%)、Al 2O 3(约占20%)、Fe 2O 3(约占7%)、CaO 和MgO [2],但受区域影响,不同河道也存在差异。

另一方面,受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水生生物腐败等影响,河道底泥往往存在重金属、有机物污染。

重金属超标的清淤底泥通常来源于工业发达地区。

刘成等[3]对巢湖重污染汇流湾区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分析发现,Hg 和Cd 的污染程度较严重,并导致该湾区沉积物具备不同程度的生态风险。

一项南京黑臭河道底泥污染特征的研究表明,南京城区黑臭河道底泥重金属Zn 、Ni 、Cr 、Cu 及Pb 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负荷,同时总磷与有机物污染均较为严重[4]。

疏浚工程的沉积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疏浚工程的沉积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疏浚工程的沉积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1、沉积物的特性1.1沉积物的成分和性质沉积物是指在河道、湖泊、海洋等水体中沉积的各种物质,由于来源的不同,沉积物的成分和性质也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沉积物主要包括有机质、无机盐、泥沙、矿物质、微生物等。

沉积物的成分和性质的分析对于沉积物处理和利用至关重要。

通过对沉积物成分和性质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沉积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从而为沉积物的处理提供依据。

1.2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是指沉积物中各种粒径颗粒的含量及其粒径分布特征。

由于不同颗粒的运动方式不同,不同粒径颗粒在水中的运动速度也不同,因此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以反映沉积物的形成和输运过程。

一般来说,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粒径分布的研究对于沉积物的处理及利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3沉积物中有害物质的特征及危害沉积物中可能存在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质、细菌等。

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在进行沉积物处理及利用之前,需要对沉积物中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评估。

沉积物中有害物质的特征及危害对于沉积物的安全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至关重要。

对于含有有害物质的沉积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处置。

1.4沉积物的微生物特征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

这些微生物对于沉积物的形成和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沉积物处理和利用产生影响。

比如,一些微生物可以降解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有助于沉积物的处理和利用。

而一些微生物也可能会导致沉积物的污染和不稳定性增加,因此需要进行微生物特征的分析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沉积物的处理和利用。

2、沉积物的处理技术2.1物理处理技术2.1.1沉积物固液分离技术沉积物固液分离技术是将沉积物中的固体颗粒和水分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压滤、离心、沉淀和过滤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沉积物中的悬浮物和水分,从而减少沉积物的体积和重量。

沉积物固液分离技术是沉积物处理的基础,可与其他处理技术结合使用。

污染底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污染底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另外底泥农用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和保水能是所有进入环境的污染物都可以被生物利用部分难降解的用京杭运河杭州段疏浚泥试验发现污染物没有产生处理效果而且特定的生物只能吸收并降解底泥施用量在270thm2以下能促进青菜生长当用量350thm2时cuzn含量超标草坪草园艺花卉则具22污染底泥的异位处理技术更大的耐性表现出明显的促进生长现象用量在450当底泥中污染物的浓度高出本底值23倍即认为其thm2以下未造成地下水污染
王 慧 , 于伟鹏 , 黑 亮 , 翟晓峰 , 严 建平 , 张 英 , 李化 山
( 1 .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广 东 深 圳 摘 5 1 8 0 0 0 , 2 . 珠 江 水利 科 学 研 究 院 , 广 东 广 州 5 1 0 6 1 0 ) 要: 水体 底 泥 污 染是 世 界 范 围 内的一 个主 要 环 境 问题 , 底 泥 污染治理是城 市河道水体 污染综合 治理 的主要 内
C )P O P s 具有 以下 的性 质 : 难 被 降解 、 易 蓄积 在生 物体 内, 强致癌性 、 内分泌毒 性 、 生殖毒性 , 对免 疫效应有 抑制作 用, 易被悬浮颗粒 物吸 附。在被 悬浮 颗粒物 吸 附的过 程 中, P O P s 可随着颗粒 物进 行长 距离 迁移 。然 后 , 通过 大气 沉 降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9 2 3 5 . 2 0 1 5 . 0 3 . 0 3 4
2 0 1 5年第 3期 ・ P E A R L R I V E R 人 民珠 江
污 染底 泥 处 理 及 资 源 化 利 用 研 究 进 展
此 不 适 于 浅水 或对 水深 有要 求 的 水 域 J 。 2 . 1 . 2 原 位 化学 处 理 技术

城市内河湖淤泥资源化研究及效益分析

城市内河湖淤泥资源化研究及效益分析

城市内河湖淤泥资源化研究及效益分析摘要:河湖底泥是经过大气沉降、雨水冲刷、污水排放、动植物尸体沉降等途径,长期累积的沉积物,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底泥是底栖动物的生活场所,食物来源地,同时在外源污染受控的情况下,也是水体内源污染释放地。

早前,由于受我国发展阶段的限制,城市排水系统发展欠缺,居民区污水、工业区污水直排入湖,导致城市内河流湖泊沉积底泥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序幕的拉开,河流湖泊的治理力度加大,水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关键词:淤泥; 资源化; 技术经济引言淤泥是城市污水排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以絮状泥粒分布,含水率较高,由污水中的微生物、悬浮物等共同形成聚集体,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

如果河涌淤泥没有得到规范性的处理,将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但如果能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将成为再次被利用的资源。

因此,河涌清淤后合理处置淤泥变得更加重要。

1疏浚淤泥理化特性河湖淤泥主要是雨水长期冲刷地表泥沙汇集淤积的产物,其中主要成分是各种性质的土和砂,此外,河湖周边城市污水排放也占有一定比例,污水中主要含有生活垃圾,有机质含量高。

根据工程经验,河湖疏浚淤泥脱水后的泥饼按理化特性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砂性泥饼。

多砂地带河湖中的淤泥中,含有大量的砂,黄石青山湖清淤工程中,通过旋流器从淤泥中分离出了大量粉细砂,其在淤泥固化后质量占比高达30%。

(2)黏性土泥饼。

在主要是黄土、红黏土、粉质黏土等地质构造区域的河湖淤泥中,主要成分是细颗粒土,与少量的有机物长期堆积,形成了黏滞性淤泥。

(3)重有机质泥饼。

城中湖泊及流经居民区的河流中的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由于有机质中富含大量结合水,给淤泥脱水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往往需要复杂的工艺才可以达到理想脱水效果。

2淤泥处置的现状河湖底泥的处理处置应遵循“四化”原则,即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

目前,城市内河内湖的清淤疏浚底泥的处置,主要是海洋投弃、卫生填埋等,少量用于堆肥、焚烧、资源化等。

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方式及处理方案探析

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方式及处理方案探析

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方式及处理方案探析摘要:河道底泥环保疏浚管理,是可持续性产业探索与开发的主要实践方式,它与城市环境优化、资源循环利用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该工作具有基础性、多元性、计划性特征。

基于此,本文从河道底泥的疏浚意义出发,探索了河道底泥环保疏浚的两个方式:抽水法清淤以及水下机械化清淤,并且对自然干化法、土工管袋脱水法以及机械脱水法三个处理方案进行了分析,希望相关研究能够为环境工程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河道底泥;环保疏浚;自然干化法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区面积的扩建,以改善环境为目标,做到绿色疏浚俨然成为河道底泥疏浚的前进动力和方向。

河道底泥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是重金属等污染源的聚集地,即使外源上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由于泥沙沉积以及生物因子的作用等原因,河道内源的有害物质也不容易清除出去,因此选择良好的河道底泥疏浚方式和处理方案是很重要的。

1 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方式1.1抽水法清淤抽水法清淤属于河道底泥疏浚的干水作业,也叫干水法清淤。

清淤的机械设备分为两种:挖掘机和水力冲挖机。

1.1.1 挖掘机干式清淤挖掘机干式清淤主要对季节性河流、非主河道、小型河道进行清淤。

挖掘地点选取在裸露地面,或是通过在水下设立围堰把水拦截,水排干净后分块对河道底泥清淤,最后用渣土车将底泥运到其他地方。

挖掘机清淤的优点是技术要求低,但是它的缺点是清淤不够彻底。

1.1.2 水力冲挖机清淤水力冲挖机首先用高压水枪对淤泥进行冲刷,然后把淤泥搅动成泥浆状,通过管道被送到岸上。

相比于挖掘机,它的优点是成本低,而且清淤彻底,不易造成二次污染,但是受天气影响。

两种方式都是干水法清淤中的有效方法,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二者的特点进行选择[1]。

1.2 水下清淤水下清淤指的是带水清淤,具体原理是以船为平台,在水下进行清淤作业的方法。

水下清淤主要借助几种主要的机械设备:1.2.1 绞吸式挖泥船绞吸式挖泥船主要由铰刀、吸管、浮体三部分组成,其作用原理是:首先用铰刀将底泥搅松动,和水混合成泥浆,然后借助吸管吸入泵体再通过排泥管道运到排泥区,整个过程是一个挖、运、吹的一体化流程。

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难点和淤泥处理研究

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难点和淤泥处理研究

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难点和淤泥处理研究摘要: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河道占有一定地位,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河道发展将导致河道淤积,如果没有将疏浚工程做好,将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河道疏浚工程质量对河道疏浚应用效果具有严重影响。

应采取相关对策,对河道底部淤泥进行处理,并将淤泥进行有效处置,这样才能对水质进行改善,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关键词:河道疏浚工程;常见难点;淤泥处理一、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难点1.污泥处置和余水排放问题污泥处置和余水排放作为环保疏浚中最为主要的步骤,至今仍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第一,不同的水域往往存在不同的污染物,甚至有时候同时存在着好几种污染物,这样就使得疏浚的施工条件不断发生变化,进一步使得对于污泥处置的难度增加。

第二,一些地区对于环保疏浚的资金投入不允许进行必要的水体研究,这样就使得余水处理变得十分棘手,再加上本来工程的实施就缺乏熟练度,经常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絮凝沉淀是我国常用的手段,其方法就是将余水中污染物质与药剂相结合,两者结合之后沉降去除,絮凝沉淀法所采用的药剂类型多,而且大部分的沉淀效果并不理想,还有一些药剂无法在特定的水域投放,这种方法限性太大。

还有,疏浚底泥的净化工作以及回收工作依旧缺乏较好的处理方案。

2.部分部门及工程人员不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湖泊、河道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达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污染源多,污染范围广,污染物难以处理等等问题。

人民群众及领导者的环保意识薄弱,虽说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出台了很多,但是在向下实施的时候却总是出现变故,多数人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国家提出的问题、政策毫不在意,一切都还是按照老样子来,就算面对领导的检查也都只是做做面子工作,敷衍了事。

好多疏浚工程,一再强调注重操作的规范性,但是多数人却仍然不重视,依旧不按照规定来,只求工程的快速,成本的节约。

还有些人甚至认为只要工程进行,就是对水域环境的保护,施工时候根本不把规定放在心上,不仅没有对水域进行保护,反而对水域环境造成了二次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朱本岳,朱荫媚,李英法,等. 底泥化肥复混肥的加工及其在蔬菜上 的应用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2000,(6):281-283.
[4]朱本岳,朱荫湄. 西湖底泥加工复混肥的研究[J]. 农业环境保护, 2001,20(3):175-176.
[5]朱广伟,陈英旭,王凤平,等. 城市河道疏浚底泥农田应用的初步研 究[J]. 农业环境保护,2001,20(2):101-103.
第 10 期
彭咏梅: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67·
经过固化处理的疏浚底泥完全可以满足道路路基、填 方工程的要求,而且所得到的路基强度较高,在防止 边坡失稳、不均匀沉降和雨水冲刷方面比较有利。② 疏浚底泥经过固化后具有强度高、透水性小的特点, 可以成为良好的筑堤材料,将其使用于筑造江湖堤防 和海堤,可满足边坡稳定、防渗和防冲刷的要求。③固 化后的疏浚底泥可用于城市、港口建设中对低洼地区 进行回填工程,典型的如填海工程、码头新建工程、沿 岸地带的开发工程和沿海城市的市政工程。 2. 4 污水处理材料
杨磊等[16]通过工业试烧确定了利用苏州河底泥 生产水泥熟料的工艺参数,并对熟料及其水泥的性能 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州河底泥可以满足水泥生 料的配料要求,其熟料矿物组成及水化产物与硅酸盐 熟料相同,工业化中试产品 P·O 525 达到 GB 175-92 要求,且该底泥所含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元素在水 泥生产中和产品使用中对环境和人体均不会造成二 次污染和危害。因此,利用苏州河底泥生产水泥热料 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 3 填方材料
疏浚底泥用于园林绿化可以促进树木、花卉、草 坪的生长,提高其观赏品质,并且不易构成食物链污 染的危害。朱广伟、陈英旭等[8]将景观水体疏浚底泥 进行园林利用发现,高山羊茅和白三叶的鲜重、干重 均随底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未加底泥的处理相 比,90 d 时高山羊茅和白三叶的鲜重分别增加了 3.9 倍和 2.0 倍,两种草在最大底泥用量 1 500 t/hm2 时 产量略低于用量为 1 500 t/hm2 的处理,但明显高于 不加底泥的对照。另外,松叶牡丹和鸡冠花的长势明
疏浚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植物生长所需 的营养成分,具有腐殖质胶体,能使土壤形成团粒结 构,从而保持土壤养分,是有价值的生物资源。赵玉 臣、赵伟等[2]通过对马家沟底泥养分分析与水稻的肥 效试验结果证明,马家沟底泥及其配制成的底泥颗粒 肥料含有一定量的养分,比猪粪养分含量高,具有肥 效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而且还能提高水 稻的产量,分别增产 4.55%和 114.21%。朱本岳等[3,4]利 用疏浚底泥与化肥以 2∶8 加工成有机无机复混肥, 在蔬菜上施用结果表明,产量与等养分量的进口复合 肥持平或略有增加,肥料成本降低,蔬菜中硝酸盐含 量下降。朱广伟、陈英旭等[5-7]研究表明,疏浚底泥农 田施用后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改善土壤性 状,如容重减小,代换量、含水量、团聚度、孔隙度增加 等,增加青菜产量,田间投放量在 270 t/hm2 以下,对 青菜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超过 270 t/hm2 用量对青 菜产量有一定影响,用量在 1 080 t/hm2 以下时青菜 中 Cu、Zn 含量均超过食品卫生标准,表明土地利用为 一种经济可行的底泥处理处置方法。 2. 1. 2 园林绿化
[6]朱广伟,陈英旭,周根娣,等. 疏浚底泥的养分特征及污染化学性质 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7(3):311-317.
[7]朱广伟,陈英旭,王凤平,等. 景观水体疏浚底泥的农业利用研究 [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335-339.
[8]朱广伟,陈英旭,王凤平,等. 城市河道底泥直接园林应用的初步研 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27(1):47-48.
严重扰动的土地是指各种采矿后残留的矿场、建 筑取土废用的深坑、森林采伐场、垃圾填埋场、地表严 重破坏区等需要复垦的土地。这类土地一般已失去土 壤的优良特性,无法直接植树种草,施入疏浚底泥可 以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特性,促进地表植物的生 长。疏浚底泥用于修复严重扰动的土地也避开了食物 链,对人类生活潜在威胁较小,既处置了疏浚底泥又 恢复了生态环境,是一种很好的利用途径[11]。秦峰[12] 等对苏州河疏浚底泥用作填埋场封场覆盖防水材料 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苏州河疏浚底泥通过 适当的预处理,满足填埋场的防渗要求,土力学性能 指标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同时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 二次污染。 2. 2 建筑材料
在适宜条件下对疏浚底泥进行预处理,使其适合 于工程要求,然后进行回填施工,作为填方材料进行 使用。对疏浚底泥进行预处理的方法通常包括物理方 法(干燥,脱水)、化学方法(固化处理)和热处理方法 (烧熔处理)。从工程应用出发,采用化学原理的固化 处理法是最为灵活、适用范围广、造价较为理想的方 法。与一般的土料相比,固化土具有不产生固结沉降、 强度高、透水性小等优点,除可以免去进行碾压、地基 处理外,有时还可达到普通砂土所达不到的工程效 果。疏浚底泥作为填方材料可用于以下工程:①使用
可行性分析。
[ 关键词] 疏浚底泥;资源化利用
[ 中图分类号] X 70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3-5095(2007)10-0065-03
目前,我国为治理景观水体水质恶化而采取的疏 浚工程产生的疏浚底泥量日益增加。例如,上海仅苏 州河治理就需疏浚底泥数 10 万 m3,太湖综合治理及 滇池治理中均需疏浚底泥数 100 万 m3,珠江三角洲地 带每年产生的疏浚底泥达到 8 000 万 m3[1]。由于疏浚 底泥具有泥量大,含水率较高,组成成分复杂,容易产 生二次污染,若处置不当将对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 响,因而对疏浚底泥的处理和处置就成了人们普遍关 注的问题。
的目标,需要科研部门、环保部门、疏浚底泥使用者等 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实现。
[ 参 考 文 献]
[1]张旭东,祁继英. 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J]. 北方环境,2005,30 (2):48-50.
[2]赵玉臣,赵 伟,马 莺,等. 马家沟底泥养分分析与肥效作用的研 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27(1):26-29.
利用苏州河底泥烧制陶粒的工序:挖泥→运至排 泥场堆放→自然干燥→与外掺辅料混合→生料成 球→筛选料球进窑预热→焙烧→冷却→分级→成品。 经过高温焙烧,产品可以达到粘土陶粒的技术指标, 而且底泥中的重金属也大部分固化在陶粒中。同济大 学王中平等[14]进行了利用苏州河底泥研制陶粒的试 验研究,制得产品按照 GB 2842-81 《粘土陶粒和陶 砂》要求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产品性能完全满足 GB 2482-81 技术指标的要求。重金属浸出试验表明,成 品用强腐蚀的王水浸出时,重金属的溶出量均大幅度 下降,在普通水中浸泡一周未见有重金属析出。由此 可见,其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2. 2. 3 制造瓷砖
梁启斌等[15]利用武汉东湖底泥和湖北黄石电厂 粉煤灰作为主要原料,辅以伟晶花岗岩和石英为添加 剂,可以烧制出吸水率、断裂模数达到国家有关质量 标准的瓷质砖,瓷坯的颜色呈浅红-暗红-紫砂系 列。试验发现,底泥含量为 40%的配方,生坯强度低、 成型较难,烧结温度范围窄,生产中难以控制;底泥含 量高达 70%时,容易出现生坯开裂、高温起泡等缺陷; 底泥含量为 60%的配方,成品性能好,烧成温度范围 较宽(约在 1 110-1 180 ℃),是较佳的配方组成。 2. 2. 4 制造水泥熟料
刘贵云等[17]采用曝气生物滤池用自制河道底泥 陶粒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同时用对照陶粒 和活性炭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底泥陶粒滤料在生 活污水深度处理中对 NH4+-N 的去除效果较好,运行稳 定,且去除效果不亚于对照陶粒和活性炭。任乃林等 [18]利用底泥吸附处理了模拟含 Cr6+ 废水,结果表明, 底泥对废水中铬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底泥对铬的吸 附量及去除率远远大于陶土[19],这是由于底泥中含有 大量的腐殖质,它对金属离子有吸附交换和络合的 作用;并且粉状底泥比颗粒状底泥吸附能力更 强,这是 由 于 粉 状 底 泥 的 表 面 积 较 大 、富 集 能 力 增强所致。
疏浚底泥除土地利用外还可替代粘土用于制造 建筑材料,减缓建材制造业与农业争土的局面,是疏 浚底泥资源化的又一途径,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 景。 2. 2. 1 制砖
刘贵云等[13]用苏州河底泥进行了制砖试验,并分 别以煤粉和城市生活污泥为添加剂,其中含有的大量 有机物在焙烧过程中烧失产生微孔,降低了产品的体 积密度,通过调节配方可以制得轻质砖。结果表明,产 品的物理特性基本上可以达到烧结普通砖的技术要 求,砖的标号达到 50 和 75。试验中对底泥和生活污 泥原料以及烧成产品分别做了重金属浸出浓度试验, 结果显示,原料中重金属的含量很高,但通过 1 000-1 100 ℃的焙烧后,绝大部分重金属固化在 成品中,成品中重金属的浸出率相对于原料而言大大 降低,因而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 2. 2 制陶粒
·66·Biblioteka 河北化工第 10 期
显高于红壤和水稻土对照,各种生长指标在底泥施用 后增加了 2-10 倍。邵立明、何品晶等[9]对受污染疏 浚底泥用作绿地用土进行可行性分析,分析表明中、 轻度污染的疏浚底泥用作绿地用土是具有资源化价 值的底泥消纳适用途径。祝长龙、赵伟等[10]研究结果 表明,马家沟底泥及其与无机肥料配制成的混合肥含 有一定量的养分,比马粪养分含量高,具有肥效作用, 可替代园林上常用的马粪肥,它能提高一串红的长势 和开花质量,促进其提早开花,延长花期,且较无机肥 廉价,提高了经济效益,可以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 发展创造出极为有利的价值。 2. 1. 3 修复严重扰动的土地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 类文明的进步,公众对环境问题愈来愈关注,对环境 质量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治 理水域污染,大量景观水体的疏浚底泥需要得到合理 的处理处置。为了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减少环境公害,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疏浚底泥处理处置和 利用的各种技术。目前,我国许多学者也已经把目光 转向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疏浚底泥作为一种 有价值的资源,对其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后再进行合 理的资源化利用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有利于 我国的可续发展。但鉴于疏浚底泥资源化利用所涉及 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的种种问题,要想达到安全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