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笔译:文化与翻译
翻译硕士教学案例库建设及应用研究——以《英汉比较与翻译》为例

翻译硕士教学案例库建设及应用研究——以《英汉比较与翻译》为例摘要:案例教学是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
本文探讨了案例库建设的意义、翻译教学案例库的现状及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英汉比较与翻译》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案例库建设的路径和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
研究表明,教学案例库建设能促进翻译教学和实践的有机融合,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及翻译综合能力,对培养具备扎实的中英双语互译功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翻译人才起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翻译硕士;案例库建设;应用研究引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国际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适应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
因此,MTI 研究生教育需更加重视翻译实践技能。
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研究,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将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在《英汉比较与翻译》《应用翻译》等多门翻译硕士核心课程中开展案例库建设及案例教学实践研究,旨在为课程教学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思路,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翻译能力。
一、案例库建设的意义(一)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建设案例库可以整合琐碎的教学案例,形成系统、完整、齐全且使用便捷的教学资源。
案例教学以实际翻译问题为导向,通过典型而生动的个案呈现翻译中的理论、方法与技巧等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讨论,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翻译理论知识的领悟及在翻译实践中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二)推动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建设案例库能推动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通过案例库在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能及时总结教学中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开展与翻译教学的相关研究。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分析

2482018年41期总第429期ENGLISH ON CAMPUS关于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分析文/张植晟引言英汉翻译是通过使用语言机制,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相互转化的目标,也是自身文化与他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多种文化背景中生活的人们想要达到思想交流,就需要以翻译作为媒介,由于其属性特点,翻译需要依赖文化而存在。
目前,英语是世界大部分国家沟通时使用的官方语言,因此保证其翻译精准度十分重要。
一、文化对于英语翻译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多,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双方沟通交流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脚步加快,建立与他国有效沟通是必然发展要求,英语翻译作为重要工具,可直接影响沟通效果。
同时也能进一步推进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中的影响程度,改变固有“闭门造车”的发展形势,不仅能引入国外优质文化,还能推动我国民族文化发展。
在英汉翻译工作中,其核心内容在于推进两国之间有效联系,从根本上来看,一切翻译工作均有其实际意义,除带来的经济效益外,在保证交流质量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各国文化,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共享文化”的理念,实现文化互动,建立与他国之间的深厚友谊。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多种影响1.地域差异带来的影响。
地域差异的影响往往与当地人们日常生活方式有着直接关系,其日常生活中涵盖着当地的经济水平、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
因此相关语言的运用要符合地域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语言应用的目的。
翻译人员要重点注意,不能仅从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而是要分析其文化背景,例如:西方文化中,白色white代表着纯净与天使,因此新娘需要身穿白色婚纱,而在我国文化中,red(红色)寓意着幸福美满,所以中式婚礼上,新娘往往要穿大红色喜服。
在美英民族中将红色视为血液的颜色,意为危险、可怕。
为中华民族中,则用白色表示对已逝亲人的哀悼。
不同的地域会繁衍出不同的地域特色,这些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会导致英语翻译受到一定影响。
翻译硕士(笔译)学什么

翻译硕士(笔译)学什么[摘要]很多同学想要报考MTI,但不知道所谓的翻译专业硕士到底在学什么?下边结合大部分学校情况总结出来的内容,希望能给各位考生指导。
翻译硕士(MTI)是我国专业硕士的一种,一般学制为2年,很多同学想要报考MTI,但不知道所谓的翻译专业硕士到底在学什么,其实每个开办MTI的学校在2年的学期内开设的课程都会稍有不同,但大体上还是在规定的范围内的,结合大部分学校情况给予总结笔译方向的,以帮助好奇的同学们。
翻译硕士(笔译)一般高校开设课程(包含实践)为五个部分:一是专业必修课(通常为5门)。
常见的开设的课程有文献查找与论文写作、英汉文本编译、近代翻译史与翻译理论、宏观经济学概论、语言服务项目管理;二是限制性选修课(常见8门选择4门)。
常见的开设课程有译本比较与正误、翻译实践I:英汉笔译、翻译实践II:汉英笔译、企业社会责任及伦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古汉语阅读、英语口译基础等;三是非限制性选修课(任选其中7门)。
常见的开设课程有本地化与国际化工程、西方文化入门(英语口语)、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史、研究生第二外语、文化心理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语言与文化、国际贸易、国际法基础;四是翻译实践IV(课程外英译汉翻译实践作业)。
五是综合实践(专业实习)。
综合实践一般要求选择撰写“项目研究报告”的研究生,要完成不少于20周的专业实习任务。
选择撰写“翻译研究报告”的研究生,要完成不少于12周的专业实习任务。
研究生通常经自己联系或中心安排,于第二学年到一家管理规范的大中型语言服务企业或本中心的语言服务机构,参加一项有一定规模的翻译项目的管理及部分翻译工作,并在完成实习任务后向中心提交一份2,000字左右的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及工作量做出具体描述,并对实习收获做出简单的总结。
实习报告后面须附上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实习报告的真实性及研究生实习表现的评语。
目前来看,由于项目研究报告要求太高(通常要满足三个主要条件:1、语言服务企业的运营与管理经验;2、独立或同企业项目经理共同完成20-30万字(以汉字计)的翻译项目;3、在全国范围内,或某一特定区域、领域内,通过互联网或实地作业等等)多数学校对此不做硬性要求,多数同学选择完成“翻译研究报告”。
英汉_显性_与_隐性_文化语义的翻译(学习资料)

英汉“显性”与“隐性”文化语义的翻译缪 敏1,张传彪2(1.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福建福州350108;2.福建工程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350108) 摘 要:无论是显性文化语义还是隐性文化语义,都蕴含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信息。
鉴于异质文化之间的“异”远大过“同”,文化语义的翻译切忌字面照搬,相比之下语境等效翻译,也即Nida 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和New 2mark 倡导的“交际翻译”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显性文化语义;隐性文化语义;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247(2008)0420075203On T acit and E xplicit Cultural S em antics in E nglish -Chinese T ranslationMIAO Min 1,ZH ANG Chu an 2bi ao 2(1.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Fuzhou Vocational T echnology Institute ,Fuzhou 350108,Fujian ,China ;2.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Fujian Engineering Institute ,Fuzhou 350108,Fujian ,China ) Abstract :Both tacit cultural semantics and explicit cultural semantics contain some unique ethnic cultural information of a nation.T ranslation of cultural semantics should not be done literally becaus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An 2gro 2American culture is too great.In contrast ,Nida ’s equivalent translation ,in other words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Ne 2wmark ’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seem to be a better approach to ideal effect in E 2C and C 2E translation. K ey w ords :tacit cultural semantics ;explicit cultural semantics ;English 2Chinese translation 在中国,“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其喻意尽人皆知,可把它照搬进英语(One ’s life is as red as fire ),能听懂的英美人恐怕寥寥无几。
翻译硕士(MTI)(英语笔译)(学科专业代码:580100)

翻译硕士(MTI)(英语笔译)(学科专业代码:580100)一、学位名称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二、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要求学生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有理想,遵纪守法,有敬业精神,有职业道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智。
2.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培养有国际视野、交流才能和创新意识的具有坚实的双语基础、专业知识和口笔译技能,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三、学习年限2年四、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
学生须通过学校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及格即取得相应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后可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实行导师组集体指导制。
导师组由校内导师及社会翻译专家共同构成。
3.试行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余完成大约十万字的笔译实践。
五、课程类型及学分总学分:30 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 3门课 6学分专业必修程: 4门课 8学分专业选修课: 7门课 14学分社会实践与学术会议:提交4篇相关论文 2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人事部II级或教育部中级笔译资格证书考试,获证书者计2学分。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各科成绩合格,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出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准予毕业并发给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论文形式二选一:研究论文或实践报告,二者均要求用英语写作,前者字数一万至一万五,后者八千左右。
七、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安排6月答辩时间安排12月答辩时间安排八、课程设置九、必读书目I.专著类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周兆祥.《翻译与人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3.段连城.《怎样对外介绍中国》.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4.琼〃平卡姆.《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5.金圣华.《齐向译道行》.(《英语世界》2004年至今连载).6.方梦之.《实用文本汉译英》.青岛出版社.2004.7.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8.张健.《报刊语言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0.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教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11.常玉田.《经贸汉译英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12.王颖.《公示语汉英翻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13.方梦之、范武邱.《科技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4.Nida, Eugene, Language and Cultur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5.William, Jenny & Andrew Chesterman.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II.报刊类1.《中国翻译》2.《上海翻译》3.《东方翻译》4.《中国科技翻译》5.《中国科技术语》6.《英语世界》7.《译神》(电子杂志)8.《语言桥之声》9.China Daily10.Beijing ReviewIII.工具书类1.《汉英外事工作常用词汇》编篡委员会.《汉英外事工作常用词汇》外文出版社.2000.2.中国日报网站.《汉英最新特色词汇》.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3.张健.《报刊新词英译词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4.方凡泉.《新汉英分类口译词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5.杨全红.《简明汉英时事用语手册》.知识出版社.2002.。
英语笔译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32001701 学时:30 学分:3课程名称(中文):中国语言文化课程名称(英文):授课教师:朱振武先修课程:内容概要:作为一门翻译硕士专业(笔译)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中国语言文化课程有别于讲授语法或句法的微观的语言课,也有别于讲授宏大的五千年的文化史课。
它侧重于引领当代大研究生在探求历史重大事实和文学、文化现象,以历史和当下的双重眼光审察全球视野中的中国语言文化,并撷取其中的经典篇目进行细读细析,从而提升研究生的整体语言素养和文学文化素养,培养其健康的民族文化心态,激发其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祖国和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主要参考书和文献:[1] 《中国语言文化史》,李葆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 《中华文明简史》,于琨奇主编,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中国文学通史》(上、下卷) ,毛庆耆著,岳麓书社,2006课程编号:032001702 学时:40 学分:4课程名称(中文):翻译概论课程名称(英文):Translation: A General Introduction授课教师:王晓元先修课程:内容概要:本课程为MTI专业必修课,除了概要介绍有关翻译的定义、标准;翻译的过程与结果;翻译的历史等基本问题外,还要介绍翻译作为一个行业的服务标准、翻译的流程;翻译的工具与职业规范等专业问题。
藉此使学生对翻译作为一门学科与翻译作为一个行业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主要参考书和文献:许钧,《翻译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课程编号:032001703 学时:40 学分:4课程名称(中文):基础笔译课程名称(英文):Fundamental Skills of Translation授课教师:孙序先修课程:本科阶段的笔译相关课程内容概要:本课程以笔译的基本技巧为训练重点,同时讲授翻译基础理论,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备笔译的基本能力,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翻译理论与实践.doc

第一章英汉文化对比与翻译有一则趣谈: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一、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那部分,因此也称之为硬文化.相对来说,精神文化就是软文化,而软文化则是文化的深层结构。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将语言文化特性分为五类:Ecological Culture 生态文化Material Culture物质文化Social Culture社会文化Religious Culture宗教文化Linguistic Culture语言文化二.中西方文化差异(一)西方重唯理,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二)西方的细节分析与中方的整体综合(三)中西方价值观与人生追求的不同三、文化影响翻译的表现形式:(一)词汇空缺现象(Zero of equivalent word)在一种语言里的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没有对等或契合的词,有人称这种情况为词汇空缺(lexical gap) Salad沙拉Lost Generation迷惘的一代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Baby Boomers生育高峰儿婴儿潮一代Y uppies雅皮士Dinks丁克Sandwich Generation三明治世代Couch Potato电视迷老泡在电视机前的人;终日懒散的人Mall Rats购物狂Hippie嬉皮士功夫kongfu叩头kowtow 炕Kang太极Taichi粽子Zongzi苦力Kuli饺子jiaozi 还有一些民族文化内涵特别丰富的词语,在翻译时也必须采用释义或注释等方法,说明该词的语用含义,才能使译语读者了解原语独特的文化现象。
如:钱先生周岁时“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得名“钟书”。
翻译专业主要学什么_就业前景怎么样

翻译专业主要学什么_就业前景怎么样翻译专业学什么内容翻译专业主要研究语言学、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外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优秀汉语表达能力,掌握商务、政务、文学、法律、旅游等不同情况下的翻译技巧,在外事、商贸、文化、教育等企事业单位进行笔译、交互式传译、同声传译等。
翻译专业的课程有《英汉翻译技巧》、《汉英翻译技巧》、《文学翻译》、《商务笔译》、《新闻翻译》、《视听译》、《随同口译》、《政务口译》、《商务口译》、《同声传译入门》,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法语、英语、朝鲜语、汉英法、俄语翻译、法律翻译、韩语翻译、日语翻译、英语经贸、国际公务员。
翻译专业就业前景1、翻译专业主要有笔译和口译两个方向。
口译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外交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议口译、商务口译、陪同口译等相关工作,笔译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外企、外贸公司、翻译公司、出版社、留学机构等从事日常文字、材料翻译的工作。
2、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国家与社会急需的专业口、笔译人才。
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双语表达、沟通和转换能力,拥有一定的口、笔译实践经验,具有成为职业范围工作者的从业实力、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熟悉英语国家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传统,了解政治、经济、科技、法律、教育、金融商贸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能够胜任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交流。
3、翻译专业的实用性较强,且就业面广泛,但整个市场的要求也比较高。
目前虽然开设翻译专业的学校众多,但很少有针对专业领域而开设,无法细化到科技翻译、文学翻译、金融翻译、法律翻译等各个垂直领域,但恰恰在工作中又需要接触很多专业性词汇,因此很多翻译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后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了解专业词汇。
4、英国是翻译专业学生出国留学申请的热门国家,且拥有众多名校。
英国留学翻译专业可以选择巴斯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利兹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华威大学、赫瑞瓦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名校,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