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中直观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课堂中直观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课堂中直观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中的直观教学摘要: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常常思考如何能让学生学好生物课,提高生物课的课堂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生学好生物课,首先要让学生对生物课产生兴趣。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我发现生物课堂中直观教学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直观教学言语实物模象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生物是小学科学和高中生物之间的过渡阶段。初中生物课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还是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学好生物课是新课标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生物课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劳力劳动带来疲劳。”简言之,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反之则会让学生厌倦学习,学习效率低下。那么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适当的采用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有多种方式,其中主要有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三种方式[1]。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今年是我对初中生物教材的第二轮教学。在前面几年的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弱视”。虽然现在初中生物需要统考,也不断有消息称统考将会计入中考,但是不论怎么强调,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这门学科不重视。学生的心目中仍然把生物摆在“副科”的位置,要求他们课后再花时间去复习是不可能的,因此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尽可能地记住重要知识点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以下是我这一年来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体会。 一、课前 1、优化教材组织,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先根据课标的要求把握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重要的内容要讲细讲透,相对简单或要求不高的内容可以简单带过,这样避免一节课下来内容过多,给学生造成负担。 另外,教材内容主要以文字媒体表现的,虽然涵义明确,但有的内容教学特性不强,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不一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对教材知识结构的“顺序”及表现“方式”上进行再创造,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知识结构。例如,七上生物教材学习了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后,可以接着学习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通过这两节的学习把光合作用的知识点掌握好了,再来学习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掌握植物呼吸作用的知识。 2、把零散的知识网络化 生物学科知识点琐碎,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觉得记忆的内容太多了,学习起来很费

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有点连成线,有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能使学生站在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例如:七下的生物课本中介绍《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可以与前面的两章《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结合在一起,分析人体内运输的物质是有呼吸和饮食中吸收而来的,最后运输到细胞中,通过“呼吸作用”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样就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断把学过的知识点复习巩固。 二、课堂 1、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喜欢生物,愿意去学,那么自然就集中精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效率就能提高。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形象、生动、真实感,提高课堂的效率。 另外,生物教学中为了避免枯燥,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也可以利用投影、视频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吸引学生注意力,是他们处于一种快乐的学习情绪中,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成脉络清晰的板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我在前面两年的教学中忽视了板书的作用。而这一年来,由于对教材比较熟悉了,我尝试把知识点重新归纳精简,用板书呈现出来,发现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很多。例如:七下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

关于初中生物课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教学中的最新看法

关于初中生物课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教学中的最新看法 生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初中生物是基础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初中学生所学的课程都是基础课,必须学好,因为这会给以后的学习大好基础。生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课来源是生活,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生物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抽象知识,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各们学科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但教学任务都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比较笼统和一般,对选择教学方法仅具有方向意义而无直接意义。生物课教学的任务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向学生准确无误的传授生物学知识。除了用直观教具等手段以外,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概念,定义,原理,结论,规律,讲授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更是生物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概念和生物规律的得出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实验事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只有重视实验,做好每一个实验,才能使生物教授获得成功,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来自身边上的事实,才能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初中生物包括植物,动物,人类生理三大块,主要是从宏观角度介绍各大类植物,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人体的几大系统,初中生物则从微观角度研究生物的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物技术,生物与环境等内容,如果从整个生物学层面上看,初中生物是研究具体生物体(植物,动物,人体。)的,而高中生物是研究抽象的生物的现象,生物规律。英国学者阿普斯在学习与技法中指出,学生和其他读者所具有的普遍错误之一,就是他们都一同种阅读方法去阅读不同的资料,为了养成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的良好习惯,阅读前在想为什么读,的同时,也要想一想怎样读,采取何种恰当的方法读这个问题。 初中生物课的基本特点: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本身即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人们每天都会接触许多动物和植物及生理部分的内容,如关于消化,呼吸,泌尿等八大系统的知识以及遗传,生物技术,生态等于人们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疾病预防,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随时雨实际相联系。 教授依赖直观教具。生物课课堂教学的主要特色就是教师结合大量的实物,标本,挂图,图片,模型或多媒体等各种直观教具讲授理论知识,将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具的展示相结合,浑然一体。教师要借助这些直观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配合理论知识的讲授,促进学生的理解、 适于探究式教学。生物课课堂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学是学生进入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生物课中占很大比重。但在实际教学中,专门的实验课并不多,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很少,许多理论知识是靠挂图,录像等手段讲授的,再加上许多实验消耗时较长,再课堂上临时做来不及。可以把学生按不同的能力,兴趣组成小组,给他们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之我见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之我见 摘要:生物实验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基础,初中生物实验在初中生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实际,对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谈几点想法或者做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生态意识 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仪器和药品的配备还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时,积极主动探索各种有效策略,才能将课标中要求的实验做好。现将我的一些想法或做法介绍如下: 一、在实验的改造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与创造性 例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地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可以不用再为实验材料的准

备烦恼。 二、引导学生依据探索目标自行选择实验材料 比如,将空白的相片塑料封套经过塑机直接压制好后,用剪刀剪成和盖玻片大小相当的块状物以代替盖玻片;用5mL大小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呼吸作用装置之广口瓶内植物器官放出的二氧化碳,并注入小烧杯内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以取代教材中提供的复杂装置。 三、做好演示实验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变文字叙述为演示实验 例如,取两只活蝗虫,一只把头部浸没在水中,另一只把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中,结果是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中的那只蝗虫死了。由此证明了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通过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家庭实验 某些演示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出结果,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将实验过程向学生逐个展示,这样往往会引起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怀疑。为此,我把一些实验周期长而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演示实验改为家庭实验,让学生自己制定好实验计划,在家中完成。 3.演示实验与探究实验相结合 例如,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种子的结构

初中生物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乐山市第十二中学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快乐学习生物课 乐山市第十二中学岳华英 结合当前初中教学的现状来看,谈谈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课,更确切的说就是如何构建“快乐的生物课堂”。 一、现在生物教学的现状 首先,说说我对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的认识。目前初中普遍存在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且后进生面广,学校设施不完善等情况。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控制着学校的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生物学科分制发生了改变,初一、初二满分100 分,到了初三只是复习,毕业考试分数只占30 分。这样就使学生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语数英科目上,学生对生物学的厌学情绪极其严重。很多学生平时不花时间学习,只是到了考试的时候死记硬背突击。另外,由于应试教育相当一部分学校对生物课时做出调整、减缩,为其他学科让位。本应一周三课时的改成了两课时。部分生物教师工作重新安排,对于缺乏生物教师的情况下,由其他学科教师替代。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各科自然而然的被划分为主科、副科。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教师划分等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老师、家长和学生对生物教学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1、根据课程标准: 生物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让自己更好的生活,又能为社会服务。作为生物老师就是肩负起一些最基本的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责任。 2、初中生物教学还肩负着为学生进入高中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的功能。作为基础学科,就使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常识。到了高中学习生物学科,都是以初中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如果初中知识掌握

的不牢固, 那高中生物就没办法跟上。明显的脱节让高中学习压力增加。三、如何上好初中的生物课 1 1、创设情境,导入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意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通过语言、视频等手段来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它可以激发学习情趣,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环节。只有当生物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时,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才能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表现出喜悦的心情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才会良好。因此,生物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例如: 讲授《动物体结构层次》时,先问学生,我们自己是怎样来的, 我们的身体是不是由许多细胞简单的堆积起来的呢, 让学生由对自己身体的好奇产生对动物体结构层次的探索兴趣。 2、多种方法,应用课堂,提高效率 由于生物学科具有名词概念多、知识内容抽象,与自然、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如果教师长时间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厌倦,也不会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所以要充分挖掘有利的教学方法。如果能够依据学科的特点,知识掌握的层次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势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根据我们的实际谈谈行之有效的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王利芬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有效讲授

生物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迁安二镇中林桂霞 生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新课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堂上教师讲多练少,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太小 虽然新课改实施多年了,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课堂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更新,教学观念陈旧老套,“一言堂”、“满堂灌”依然存在,而且很严重,有的教师课堂上自己讲课时间将近30分钟,留给学生自由可支配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这与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格格不入的,课改要求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很难得到落实。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理解不透、认识也不到位,对课程教学目标把握必然会失之偏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二、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主动归纳少 初中生物教学概念多、规律多和需要记忆和总结的也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敢放手,也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无论哪个年级的教师,都是把概念图、规律和方法总结好,然后交给学生记忆,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任务布置较少,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不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差,这与新课改是不协调的。 三、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激发没有良策 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但师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不尽一致,以致于很多学习活动都流于形式。有的老师动辄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造成了学生的“无效参与”;有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课堂一放开,让他自主学习,则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自己应该干什么学什么,学习效率很差,因而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大。我听了一节《人类遗传病》的课堂教学,上课伊始,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什么叫遗传病?2、遗传病有哪些常见类型?3、怎样才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呢?然后让学生开始自学,最后教师就这三个问题简单做以讲解。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操作问题认识不清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之略谈 一、在实验方面;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例如; 七年级的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本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如何观察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以此同时,临时装片的制作又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书本上洋葱磷片叶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而又细心的进行实验尝试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使用显微镜学生非常积极,在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例如: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要用双手进行,转动转换器不能搬着物镜进行。观察到

细胞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外形特点,在此,细胞的结构又是本实验的另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多种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并指导学生正确绘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例如:绘图要保证图形的真实性,在一张纸上图形要位于左上角,阴暗部分只能用铅笔尖来点而不能涂等。最后,总结自己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以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二、在知识方面;对于知识点的教学,有很多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讲解,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创设情景,并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了解其中的生物学道理。例如;在探讨“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清水慢慢变红的过程,直接在课堂上演示糖溶解在水中的实验,就可以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同时多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化难为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如:将细胞膜比作蚊帐,对人体有益的空气能够进来,而对人体有害的蚊子却不能进来,使学生了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怎样控制,控制了什么物

初中生物课中如何进行演示教学共4页

初中生物课中如何进行演示教学 演示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具或教学仪器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利用样品、标本、模型等实物和各种挂图、音像资料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以获得知识的行为方式。本文介绍几种生物课中的演示教学方法。 一、演示实验 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难度较大,有的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设备,有的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只能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做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演示物品应放在具有一定高度的演示桌上。演示实验是做给学生看的,所以,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必须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 (2)演示材料应有足够的大小,以保证学生看得清楚。如过小,例如水螅的运动,就应使用投影器放大或分组演示。 (3)复杂的实验应先画好图解。比如演示“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素”时,可在投影片上画上演示的过程,投影在屏幕上:遮光→光照→几小时→取叶→酒精脱去叶绿素→加碘→遮光部分不变蓝,这样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实验的过程,理解实验的实质,增强演示的直观效果。 (4)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详细过程、实验现象,学会正确观察。演示时,教师首先要注意消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演示桌上只能放与演示有关的材料和用具,不必要的东西应收起来。第二,教师应不断地利用讲解和谈话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例如,演示前要向学生阐明实验的目的;演示中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演示结束后启发学生做出结

论等。第三,教师要注意实验操作的精确性。为使学生观察好演示实验,教师必须正确的操作,把关键的地方交待清楚,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疑问。例如,演示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时,教师应事先交待种子和试管是干的,以免实 验完毕,试管内壁上出现水珠时,学生怀疑是不是教师在实验前把种子泡 湿了,是不是试管本身带有水。 二、演示实物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实物材料(包括活的生物体、标本、切片等)难以获得,不能一一分发给学生观察;另外为使学生具体感知所讲授对象 的有关构造和习性,以便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可以演示实物。演示实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讲授新课时,在课桌间巡回演示,如演示的材料简单明了,学生一 看就懂时,教师可在教学中临时中断讲授,把演示材料拿在手中,再回到讲台上继续讲授。演示鲫鱼,青蛙的外部形态特征等可采用此法。 (2)讲授新课开始时,先进行初步的演示。如讲授葫芦藓时,先演示葫芦藓的标本,然后指出:“这种植物个体很小,肉眼不易看清,让我们用放 大的挂图来观察吧”。从而增强学生对葫芦藓的认识。 (3)课后在橱窗中的演示。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验证挂图、模型的真实性,下课后可把实物放在教室或楼道的橱窗里,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在下次上课时,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观察质量。 (4)全班轮流观察。有些生物装片或切片的数量少,可用显微镜演示,由全班学生轮流观察。演示进行时,应同时组织学生做一些其他作业,以免有些学生无事可做造成乱堂。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与学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与学 摘要:教学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平台和主阵地,也是学生“想学”、“会学”的练兵场。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好学生的根本保证;是不断把教学推向纵深的基本动力。教学的本质决定了教学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调查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目的是提高老师的思想认识,把握教学主动权,为下一步纠正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做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教与学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热爱,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这是生物课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会熟视无睹,而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中,揭示生物现象本质。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科学家利用实验的方

法探索这种奥秘,并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利用这种生命活动实现粮食生产的工厂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细想想,这种生命活动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中的物质生产有机物质的,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环境与生活的,并畅想“绿色与我们未来的生活”。 二、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地位体现出来。“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都是他们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所以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当然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牢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系统。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断从学生学习中取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情况,并相应调节教学的内容、难易、进度与方向。

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探讨4页word文档

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探讨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需十分重视课内外的观察、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和教材中的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师生共同设计,开展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平行实验、反向实验及有关生物科技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去有目的、有效、有发现地观察,如何规范、科学、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学会完整、科学地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如何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呢?这是每一个初中生物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就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不断地实验和验证逐渐形成的,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又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1-5],我们对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进行探讨。 一、联系实际生活指导学生自主实验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只有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能称得上能力。例如,我们在讲解“种子的萌发条件”时,教师可以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农户赶着牛车经过一条河,牛车上的装绿豆的口袋裂了,袋里装的绿豆沿路洒落下来。问:“你认为落在哪种环境里的绿豆能生长?落在哪种环境里的绿豆不能生长?为什么?”学生反应特别激

烈,争先恐后地抢答。 表1 种子萌发具备的条件 首先牛车上拉的绿豆,具备了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PPT演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处的季节是能满足种子萌发的温度条件,从表中可以看到,只有洒落在河两岸的种子,才具备萌发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水分;落在大道和河里的种子不能萌发,因为没有同时满足种子萌发的三个条件:适宜的温度、空气和水分。因此,创新是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而展开的,并不能凭空臆造,脱离生活,而且更加离不开基本知识。然后,布置学生自己做绿豆种子的萌发实验,注意观察生长情况,计算种子萌发生长过程,并做好记录。 二、对学生加强实验方法、仪器操作的指导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时,要掌握各个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侧重点,如在“探究光对植物叶生长的影响”时,重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得出结论,并且知道什么是对照实验”。所以,探究实验不一定是对整个实验的探究,可以对某一部分的探究。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侧重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变量的控制。 三、实验材料要简化 实验材料要简化,就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寻找实验的代替材料或实验用具,在现有的条件下想办法完成实验。例如,“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由于一时疏忽没有准备碘液,我就用稀释红墨水来染色,没有解剖针来展平洋葱表皮就用牙签来代替,效果也很好。在进行“种子的结构”

中学生物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a511279755.html, 中学生物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生物论文选题参考 1、建国以来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简要历史回顾 2、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青春期性教育 3、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思路 4、中学生物概念图的制作 5、科普视野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 6、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7、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改革 8、中学生物课外资源教学案例的构建和实践 9、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中学生物课程的影响(一) 10、电教媒体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1、浅谈中学生物的兴趣教学 12、河南省中学生物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13、浅析薄弱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14、教学条件下中学生物学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15、概念转变理论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16、当前中学生物教师培训的特点和要求初探 17、元认知能力培养与中学生物学教学 18、挖掘中学生物学教材,尝试生态思想教育 19、关于对中学生物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考 20、中学生物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https://www.360docs.net/doc/a511279755.html, 二、中学生物论文题目大全 1、中学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基于科学的本质对中学生物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3、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 4、上海市中学生物学教学实施生命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5、贵州西南地区部分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6、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 7、中学生物教学百年回顾 8、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方案初探 9、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分类的研讨(一) 10、中学生物课程目标体系 11、对中学生物教学渗入人文精神的探索 12、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教学探讨 13、中学生生物学兴趣的分层及培养 14、浅谈中学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环境教育 15、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理论应用实例分析 16、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初探 17、中美中学生物课程教材中关于科学探究内容的比较分析 18、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19、简谈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20、关于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三、热门中学生物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录《生态系统》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放松并感受一下《美丽的大森林》。(播放一段视频) 师(强调):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大家要认真听里面的解说,并思考森林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 师(看完影片并经学生思考后总结):这片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牵一而动全身。无论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还是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都会有许多种生物受到影响。因此,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像这样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该怎么称呼呢? 二、联系实际,探索新知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个池塘,一片草地等,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师:同学们看完了《美丽的大森林》的影片,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水的世界。(课件展示:一个水族箱)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水族箱,你们认为这个水族箱能称做一个生态系统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总结) 师(强调):同学们一起分析一下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之网”,这样你们对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将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课本第23页插图,并讨论其中的思考题。老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师: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组成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播放《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影片录像。要求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问题: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细菌和真菌: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把动物的残体及其他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除了有生物以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呢? 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它们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三、列举实例,加强说服力 师(举例说明):我们知道,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当然这边的泥巴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泥巴,它实际上是一种藻泥。像这样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我们用箭头把它们连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而且链头都是生产者。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兵团二中 吕笃康 2013年7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

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初中生物教学的教育方法应用论文10篇【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的教育方法应用论文10篇 第一篇:探究式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学的运用 【摘要】探究式学习乃为新课改倡导的重点研究内容,此种教学形式实际就是利用与科学研究活动类似的方式,从中获取科学知识,且在此过程中学会、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技能,构建起科学的观点与学习理念。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探究式教学;运用 一、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及理论依据 探究性学习由美国著名课程专家、生物学家及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所提出的一种较新型教学方式,积极主张要引导学生怀揣类似于科学家那样对各种事物进行研究。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所于1963年所编写的BSCS课程,系统化阐述了施瓦布所提出的探究式学习思想,使生物教育迈向了现代化道路。近些年来,伴随新课改的持续深化,有关探究教学的研究正呈全面迸发之势。2000年,国家教育部向全国发布的《全国普通中学课程计划》中明确指出,在全国范围内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课程体系架构中,首次将研究式学习活动划归在内,并积极提倡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应知识的同时,促进

其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各种潜能的发挥,通过开展诸如表达与交流、调查研究及发现问题等探究使活动,使学生在各种体验科学研究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改变传统大量反复训练及被动接受的填鸭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质的科学思维品质,,进而激发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在不断问题探究当中,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养成不断探索、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所存问题 研究指出,当应用探究式教学后,一些学生出现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显著下降的状况。究其原因,针对部分喜欢生物学科的学生而言,开展探究式学习,对他们思考问题有利,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助于其学习成绩的提升;而针对那些不善于或不肯主动思考的学生来讲,开展探究活动,他们也仅能跟风,作为活动的旁观者,因此,在活动的始终均难以学到新知识。如若未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提供引导,则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在学习上会出现越发严重的两级分化状况。 三、初中生物教学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师资培训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初中生物实验课优化教学 [摘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优化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并从“优化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实验课教学,进一步引导激发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解疑答疑能力的形成”等方面入手,创造宽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课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的生物实践活动。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学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见,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当前生物教学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质量重视不够; 二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差; 三是课前准备与精心设计不够;

四是忽视操作技能的改进或教师本身的操作技能差。 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下面就实验教学的具体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法

浅谈初中生物第一轮复习方法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新课标和2011年综合卷考试生物学科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复习目标: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梳理,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重新整合,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和知识系统,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通过适当的习题训练,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三、复习安排: 第一轮复习从三月中旬到四月底结束,约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将四本书中联系密切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共划分成八个知识坂块,每复习完一个坂块内容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查漏补缺。 四、复习策略: 1、注重基础,提升能力 从近几年会考试题看,基础题一直占有主要地位,10年生物试卷中,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仍占总分的80%左右,试卷在考纲所列的考点中覆盖率达90%以上,所以一轮复习应该做到全面而系统地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由于我们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所以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要求做到“低起点、小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力图做到稳打稳扎”。而复习内容要根据大纲的要求,覆盖所有的知识点,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但是强调对知识的全面梳理,绝不是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更不是炒冷饭式的知识重演,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重新的整合,突出重点,以一种不同于授新课的顺序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如本节课我将重点放在对呼吸作用过程的分析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上,对一些在课堂中未能详细讲述而又需要记忆的内容,如气体交换及原理等可编入知识清单中由学生课外补充完成。此外,在一轮复习中还要正确处理好抓基础和促能力的关系,过分地强调基础,而忽略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将会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对知识的梳理不只是停留在课本的层面上,还应该有适当的加深和拓展。在课堂上应适当选择一些与知识点紧密结合的例题,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课堂练习的选题原则是不求偏,不求难,力图能反映重点和考点,要有代表性,能够举一反三。如本节课的最后一道练习题在题型上虽属于实验题,但却同时反映了相关知识,有较强的代表性。 2、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的网络 从10年生物会考试题来看,不少题目是从某一方面引入然后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先简单后复杂的,这些题目体现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因此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网络结构显得较为重要。我们知道,生物学的概念、名词、术语相对较多,知识点也比较零散,如何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深刻地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有关公式、原理、生理过程呢?这是一轮复习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复习过程中,我常常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要进行分类、比较、归纳、整理和综合,运用图形、图表、或构建概念图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强化记忆。每复习完一个知识板块后,我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图,从本质上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3、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一轮复习的主战场,只有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提高一轮复习的质量。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

自制“直观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自制“直观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教具是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用具。正确运用直观教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减少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自制直观教具除了拥有其本身固有的取材易、成本低的经济性,且与商品教具相比,科学性并不逊色,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创新性和艺术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自制直观教具,并对其充分利用,教师的讲解才能生动、直观、形象、切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有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形成明确的概念,对知识理解透彻深入,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面以自制“鸡卵的结构模型”的教具为例,描述直观教具在新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自制鸡卵内部结构的模型(该教具曾获南京市生物教师自制教具三等奖):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学习鸡卵的结构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鸡卵内部结构,教师往往会通过打鸡蛋的方法,让学生观察鸡卵内部结构。但是如果这个环节做成演示实验,由于鸡卵比较小,像内部的卵壳膜,胚盘等结构由于过小,班级里大多数同学根本无法看清。这样就无法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所以我们学校往往采用分组实验(一般四人为一小组),让学生自己打鸡蛋,在打鸡蛋的过程中,全面认识鸡卵内部结构。我们学校初二年级18个班,每个班级平均45人。这样计算下来,每学年做这个实验就要买鸡蛋30来斤。花费一笔不小的实验经费。并且这个鸡卵打出来后,如果可以再利用也就罢了,可是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我们要为其配备镊子等实验工具,这样学生观察完鸡卵后,除了将新鲜鸡蛋倒在学校花园的土壤中外,别无它用。我个人觉得在这个物资匮乏,物价飞涨的社会,十分浪费。由此,我想自制一个鸡卵内部结构模型,这样,我每年教学时可直接使用模型。可以达到同样效果。 1.1模型制作材料与工具: (1)材料:铁丝(直径5mm)0.5m,铁丝(直径1mm)1m,粗松紧带0.,5m,乒乓球一个(黄色),透明胶带,小白纸 (2)工具:剪刀,小刀,刻度尺,手钳,记号笔 1.2.制作步骤: (1)取出0.5m长直径为5mm的铁丝,利用手钳将这个铁丝弯成鸡卵的形状(一边为钝圆,一边稍尖)。该轮廓代表卵壳、 (2)将松紧带沿着铁丝内圈固定,固定材料为透明胶带。松紧带代表卵壳膜。 (3)用剪刀剪下一段直径为1m的铁丝约15cm,将铁丝两端绕环缠绕在粗铁丝的两侧,形成一面积较小的分隔,该分隔代表鸡卵气室。 (4)用剪刀将乒乓球两端各开一个小洞,该洞大小能容纳1mm细铁丝穿过。 (5)取出1mm细铁丝约0.5m,将其穿过乒乓球。然后用手钳将乒乓球两侧多余的铁丝绕成大小几乎相等的小圈,左右两边各约20个圈。黄色乒乓球代表卵黄。 (6)将做好的结构一边固定在粗铁丝的钝头,一边固定在前面分隔气室的细铁丝上。此结构代表卵带上固定着卵黄。 (7)白纸上撕下一个小白点,用透明胶带贴在卵黄的上面,代表胚盘。 (8)该模型空白处代表卵白。 1.3教具主要特点: (1)本作品大小适中,便于在课堂展示给学生看。便于保存,每一学年均可反复使用。 (2)制作方便,制作材料常见易得,方法简单。 (3)成本低廉,几乎不用花钱,材料均为家中日常生活必需品。 (4)方便携带,易于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