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震颤麻痹三偏方
中西医诊治震颤麻痹(帕金森病)良方

中西医诊治震颤麻痹(帕金森病)良方【概述】震颤麻痹又名帕金森病,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强直、震颤和体位不稳为主要症状。
震颤麻痹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颤证的范畴。
颤证又称颤振、振掉、震颤。
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自理生活;重者头部震摇大动,甚至有痉挛扭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
本病老年人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本病基本上属于中、老年疾患;40岁以前发病者甚少,而60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达1%。
单纯老年化并非病因,但老年化的规律可能助长发病机制。
一是黑质细胞逐年减少;二是神经细胞内的单胺氧化酶含量居高不下,易于氧化外来致病因子。
80年代初期在洛杉矶偶然发现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一种海洛因类的衍生物,注射或长期接触后,能产生酷似本病的症状、进行性过程和病理变化。
用之于其他灵长目动物亦然。
进一步了解发现MPTP经氧化后成为对黑质细胞有特异性毒性的MPP+根,在胶质细胞内短期或长期蓄留后,作用于黑质细胞的线粒体而阻碍其呼吸功能。
从而建立了环境因素病因学,其来源包括多种分子式类似的工业毒素和农业毒素。
虽然如此,在大致相同环境中,患病者究属少数。
动物实验也常显个体差异。
很可能有遗传因素决定本病的易感性。
此外,也有少量报告家庭性帕金森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等。
发病特早者(20岁以下)尤其多有近亲同病史。
这些可能是本病的亚型。
二、中医病因病机颤证多由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而致;或风火夹痰,互阻络道而成。
兹分述如下:(一)肝肾阴亏是颤证的常见原因,尤其以老年人为多。
肝主藏血,肾主藏精。
如摄生不慎,或疾病所伤,肝肾阴虚,精血俱耗,以致水不涵木,风阳内动,筋脉失养,颤动振掉,或拘急强直等证遂由此而作。
(二)气虚血少气血亏虚造成颤证,亦为临床所常见。
【杏林秘方验方】四十八、无休止的颤抖太难受!一方主治帕金森,实例验证效果好!

【杏林秘方验方】四十八、无休止的颤抖太难受!一方主治帕金森,实例验证效果好!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病)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
其主要表现为震颠、强直、运动缓慢及姿势障碍等。
【方名与主治】:复方养血息风汤,主治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病)。
【组成】:白芍、钩藤各15克,山茱萸10克,全蝎、鹿角胶(烊化)8克,枸杞子、生地黄、白附子、当归各12克,蜈蚣1条(焙干研末冲服),甘草6克。
【用法】:加水煎成汤剂。
隔日1剂,饮服。
同时用95%的乙醇1000毫升,盛在密闭的容器中,浸泡鸭蛋5枚或6枚,待浸泡48小时后备用。
每日清晨取1枚打入开水中煮熟,空腹吃蛋喝汤。
3个月为1个疗程。
【方解】: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病)属中医学“震掉”“痉病”范畴。
中医学认为,手震颤、头动摇之病,大多由于阴血不足,阴亏血少,阴亏则阳盛,血虚则生热,风从阳化;阴血不足,就不能制止风火,如上冒额顶则头动摇,如散于四未则手足震颤。
复方养血息风汤中白芍、山菜英、枸杞子、鹿角胶、生地黄、当归滋阴柔肝养血,全蝎、娱蚁、白附子、钩藤息风止痉。
乙醇泡鸭蛋,民间认为是治疗一切风证的要药。
药达病所,故收效迅速。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食酸辣之品。
【典型病例】:董某,男,62岁。
患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病)近3个月。
诊见神志清晰,表情正常,语言流畅,生理反射存在,左上肢呈持续性小幅度不自主颤动,手肌无萎缩,无病理反射,头部摆动不能自制。
右上肢及双下肢末见异常,颈软。
舌质淡,脉弦细。
证属肝阴不足,血虚风动。
以滋阴柔肝养血息风,复方养血息风汤主之。
药后21日,手震颤、头摆动均减。
继进上方至78日,诸症消【典型病例】:董某,男,62岁。
患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病)近3个月。
诊见神志清晰,表情正常,语言流畅,生理反射存在,左上肢呈持续性小幅度不自主颤动,手肌无萎缩,无病理反射,头部摆动不能自制。
右上肢及双下肢末见异常,颈软。
舌质淡,脉弦细。
证属肝阴不足,血虚风动。
中医治疗原发性震颤 有效的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原发性震颤有效的中药治疗中医治疗原发性震颤有效的中药治疗概述原发性震颤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四肢、头部或颈部的震颤。
中医药在治疗原发性震颤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下面将介绍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
1. 参参附汤参参附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由人参、附子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有温肾止颤的作用,可以改善震颤症状。
使用参参附汤治疗原发性震颤,通常需要由专业中医师指导合理用药。
2. 醋马鞭草醋马鞭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祛风定惊的功效。
研究表明,醋马鞭草对原发性震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可以将醋马鞭草煎煮后,口服或外用。
3. 龙骨牡蛎汤龙骨牡蛎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龙骨、牡蛎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有安神定惊的作用,可以减轻震颤症状。
使用龙骨牡蛎汤治疗原发性震颤,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4. 饮食调理除了中药治疗外,饮食调理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建议患者避免过食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健康平衡。
中医治疗原发性震颤的有效性因人而异,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请在使用中药治疗前咨询专业中医师,以确保合理使用药物,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参考资料:1. 张志勇. 中药治疗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研究进展[J]. 新中医, 2020(02):61-62.2. 杨俊斌.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摇颤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评价与临床, 2021, 32(14):1445-1447.3. 张晓鸣, 等. 中药治疗原发性震颤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 2019, 14(13):108-109.。
震颤麻痹症蜜膏方

JOURNAL OF BEE (Monthly )蜜蜂杂志(月刊)2020年第7期震颤麻痹症,又称帕金森氏综合征,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心肝血虚,经脉失养所为,当以养血疏肝,柔濡筋脉为治,药膳食疗对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有一定疗效。
可选用下列蜜膏疗方。
1养阴定风膏验方:生白芍、干地黄、麦冬各180g ,胡麻仁、五味子各60g ,生龟板、生牡蛎、甘草、鳖甲各120g ,阿胶90g 。
用法:将诸药择净,研细,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加入蜂蜜适量煮沸收膏即成。
每次20mL ,每日3次,温开水适量送服。
功用:滋阴熄风。
适用于震颤麻痹症,中风后遗症,肢体抖动,口干唇燥,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等。
2熟地黄膏验方:熟地黄5000g ,蜂蜜1000g 。
用法:将熟地择净,切细,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加入蜂蜜煮沸收膏即成。
每次10mL ,每日2次,温开水适量送服。
功用:滋阴补肾,添精益髓。
适用于震颤麻痹症,肢体抖动等。
3地黄饮验方:熟地黄200g ,石斛、云茯苓、赤芍各150g ,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桂枝、杜仲、牛膝、川芎、归尾、胆南星各100g ,石菖蒲、远志、全蝎各50g 。
用法:将诸药择净,研细,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加入蜂蜜适量煮沸收膏即成。
每次20mL ,每日3次,温开水适量送服。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
适用于震颤麻痹症,中风后遗症,肢体抖动,双下肢无力,舌强不语,足胫冷痛等。
4补髓膏验方:熟地黄、肉苁蓉、何首乌、丹参、生牡蛎、钩藤各300g ,木香30g ,五味子、当归、刺五加各100g ,牛膝、山茱萸、枸杞、白芍、杜仲、白僵蚕、党参、黄芪、龟板胶、阿胶各150g ,蜂蜜300g用法:将诸药择净,研细,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加入龟板胶、阿胶、蜂蜜适量煮沸收膏即成。
每次20mL ,每日3次,温开水适量送服。
功用:补益肝肾,补髓填精。
适用于震颤麻痹症,头摇肢抖,头晕耳鸣,记忆不清,腰酸腿软,肢体麻木,苔薄舌淡,脉沉细等。
震颤麻痹症的中药治疗

震颤麻痹症的中药治疗作者:来源:《老友》2009年第01期震颤麻痹症又称为帕金森氏病。
本病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归属于中医学“颤振”范畴。
病因多为年老肝血不足,加之抑郁伤肝,郁而生痰,化热动风而发病。
病机为血虚肝郁、痰热生风。
一、辨证论治专方1、大定风味:白芍18克,阿胶9克,生龟板12克,干地黄18克,麻仁6克,五味子6克,生牡蛎12克,麦冬18克,炙甘草12克,鸡子黄2枚、鳖甲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为滋阴熄风。
2、定振丸加减方:熟地、生地、当归、川芎、白芍、钩藤、制首乌、枸杞子各15克,黄芪24克,白术、天麻、防风、威灵仙各10克,全蝎6克,蜈蚣2条。
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调达脏腑,舒筋荣脉,止颤。
3、五虫散:蝉蜕6克,地龙5克,僵蚕5克,土鳖虫5克,全蝎3克。
共研细末,每日6克,分2次,以汤药送服。
功用:行气通络散结,熄风化痰止咳。
4、复方养血熄风汤:白芍、钩藤各16克,山萸肉10克,全蝎、鹿角胶(烊化)各8克,枸杞子、生地、白附子、当归各12克,蜈蚣(焙干研末冲服)1条,甘草6克。
隔日1剂,水煎服。
同时用95%的乙醇1000毫升,盛在密闭的容器中,浸泡鸭蛋5~6个,待浸泡48小时后备用。
每天清晨取1枚浸泡过的鸭蛋打入开水中煮熟,空腹吃蛋喝汤。
3个月为1个疗程。
功用:养血熄风。
5、脑通胶囊:水蛭、全蝎、地龙各10克,黄芪30克,人参、丹参各15克,何首乌30克,参三七15克,巴戟天、淫羊藿各30克,研末做成胶囊,每丸0.5克,含生药3克,成人每日服3次,每次4~5丸,3个月为1个疗程。
功用:补肾养血熄风。
二、辨证论治评述本病病机关键为血虚、肝郁、痰热动风。
故治疗上当养血、解郁、化痰、清热、熄风。
方1以滋阴血为主而达熄风之功,故适于阴虚患者;方2调达脏腑,舒筋荣脉而止颤;方3则以五虫熄风通络为主兼化痰;方4以养血为主而奏熄风之效;方5补肾养血的同时熄风通络。
各方同中有异,临证时须详辨。
辨证分型治震颤麻痹

辨证分型治震颤麻痹
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社交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认为,震颤麻痹是由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热郁结等原因导致的,治疗时应根据
不同的病因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分型:
1. 肝肾亏虚型
主要表现为手脚颤抖、肌肉无力、发言紧张、眼球颤动等。
晚期患者可出现行动障碍
和表情失常。
此型病因为肝肾双亏,治疗时应以补虚为主,建议患者多食鱼、肉、蛋、奶
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并配合适量的运动。
2. 气血不足型
3. 风热郁结型
表现为手脚颤抖、口干、口苦、便秘、尿黄等。
此型病因为气血不利、风邪内乱,治
疗时应以清热祛风为主,建议患者适当饮用茶水、绿豆汤、西瓜汁等清凉饮品,并配合适
量的运动。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中药方剂有益气养阴、滋阴补肾、清热祛风等功效,如十全大补汤、四物汤、龟鹿补
肾丸、清热解毒汤等。
西药治疗方案有利于锌、泼尼松等药物,其中泼尼松可用于控制震
颤症状。
2. 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刺激神经系统,缓解震颤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太冲等。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电疗、磁疗、光疗等手段刺激神经系统,缓解手脚颤抖症状。
总而言之,震颤麻痹的治疗要根据不同的病因辨证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此外,患者应注意饮食、保持心情舒畅、适量运动等,有助于促进病情康复。
名中医治帕金森氏病(震颤麻痹)四个秘方

名中医治帕金森氏病(震颤麻痹)四个秘方治帕金森氏病(震颤麻痹)秘方(4首)39.1二白丹参汤【来源】高辉远,《湖北中医》(6)1993年【组成】玉竹、白芍、白术、丹参、葛根、山药、天麻、法半夏各10克,木瓜、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功用】滋阴柔肝,熄风止颤。
【主治】帕金森氏病。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方名为笔者拟加。
笔者临床验证有效。
39.2醒脑复聪汤【来源】李辅仁,《名医名方录》第四辑【组成】当归、远志、桑椹、天麻、茺蔚子、石菖蒲、钩藤、川芎、菊花各10克,何首乌、枣仁各20克,白蒺藜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用】平肝潜阳,醒脑复聪。
【主治】帕金森氏病。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好。
39.3白石龙牡汤【来源】周仲瑛,《中医杂志》(11)1996年【组成】生地、石斛、肉苁蓉、川断、白蒺藜、海藻、鳖甲各15克,白芍、石决明(先煎)各30克,天麻、煅龙骨、煅牡蛎(龙牡先煎)各20克,穿山甲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用】滋补肝肾,重镇潜阳。
【主治】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病)。
【疗效】屡用屡验,效佳。
【附记】方名为笔者拟加。
本方切合病机,用之有效。
39.4黄龙定颤汤【来源】张沛虬,《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黄芪、地龙各15克,当归、川芎、天麻、生地、熟地各10克,炙僵蚕15克,防风、秦艽、威灵仙各10克,炙全蝎5克(研吞),炙蜈蚣3克(研吞)。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功用】养血熄风,活血化瘀。
【主治】震颤麻痹及震颤麻痹综合征。
【加减】血压增高加钩藤、桑寄生;失眠加炒枣仁、夜交藤;心悸加炙远志、枸杞子仁;便秘加瓜蒌仁、火麻仁;口干舌红加石斛、元参。
【疗效】多年应用,常获佳效,一般服5剂,即可见效。
紧张震颤偏方治疗方案

一、概述紧张震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
中医认为,紧张震颤是由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等原因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中医偏方治疗方案,希望能对紧张震颤患者有所帮助。
二、中医偏方治疗方案1. 食疗(1)枸杞子炖羊肉材料:枸杞子50克,羊肉500克,生姜适量。
做法:将羊肉切块,与枸杞子、生姜一起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水,炖煮至羊肉熟烂。
吃肉喝汤,每日1次。
功效: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羊肉具有温中补虚、益肾壮阳的功效。
此方适用于肝肾阴虚型紧张震颤。
(2)核桃仁炖黑芝麻材料:核桃仁50克,黑芝麻50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核桃仁和黑芝麻放入碗中,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
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
功效:核桃仁具有补肾益智、润肺止咳的功效;黑芝麻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润燥的作用。
此方适用于肝肾阴虚型紧张震颤。
2. 药膳(1)鹿角胶炖乌鸡材料:鹿角胶10克,乌鸡1只,生姜适量。
做法:将乌鸡宰杀后去毛、内脏,与鹿角胶、生姜一起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水,炖煮至鸡肉熟烂。
吃肉喝汤,每日1次。
功效:鹿角胶具有滋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乌鸡具有补益肝肾、养血润燥的功效。
此方适用于肝肾阴虚型紧张震颤。
(2)黄芪炖鸽子材料:黄芪30克,鸽子1只,生姜适量。
做法:将鸽子宰杀后去毛、内脏,与黄芪、生姜一起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水,炖煮至鸽子熟烂。
吃肉喝汤,每日1次。
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作用;鸽子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润燥的功效。
此方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紧张震颤。
3. 中药方剂(1)加减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枸杞子、炙甘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功效: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阴虚型紧张震颤。
(2)加减八珍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功效: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紧张震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震颤麻痹三偏方
1.天麻10克,川芎10克,水煎服,每日或隔日1剂。
具有平肝潜阳、补脑填髓之功效,常服能增强脑力。
2.95%的酒精1000毫升,鸭蛋5~6个。
将鸭蛋放入玻璃容器中,用酒精浸泡密封48个小时后备用。
每天清晨取1个打入开水中煮熟,空腹吃蛋喝汤,3个月为1个疗程。
3.黄芪30克,川芎、全蝎、当归、地龙各10克,巴戟天、天麻、赤芍各15克,红花6克,蜈蚣6条,丹参20克,木瓜18克。
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具有补气活血,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中老年人震颤麻痹(帕金森病)、手脚颤抖或伴局部疼痛等病症。
(山东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