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颤中心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房颤中心建设及规范化管理b¤N-`;è

房 颤 中
心
总 部
标测诊断及 评估流程
房
颤
统一、标化 的随访
中 心
总 部
颤
房
房 颤 中 心 总 部 房 颤 中 心 总 部 房 总 部 房 房 颤 颤 中 中 心 心 颤 中 心 房 颤 中 心
总 部 总 部 总 部
房颤患者综合管理基本流程
颤 中
心
总 部
房颤患者管理随访流程
心
总 部 房 颤 中 心 总 部 房
医院支持与组织架构
颤
房
颤 中 心
总
部
团队构建及基层培训
房 房 颤 中 心 总 部 房
颤 中
数据库及APP应用
心
总 部
主要内容
颤 中
心
总 部
我们的房颤管理团队
总 部 颤 中 心
初级 管理 随访 医生
中 心
总
部
房
房
部
房 颤 中
心
总 部
基 层 医 生
颤 中 心
房
房
初步培训 通过APP加入
点击随时录入患者
颤 中 颤 颤 中 中 心
心 心
总 部 总 部 总 部
点击患者查看录 入信息
部
中 心
房
部
颤 中 心
总
l重要信息不填写, 不予保存
房 颤 中
心
总 部
房
房
颤
中 心
总 部
颤
l图片可拍照上传
房
颤
时
总
中
心
选择项,方便、省
总 部
l多数信息填写为
房
颤 中
心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解读PPT课件

复发预防策略
药物治疗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情况,及时 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保持有效血药浓 度。
非药物治疗选择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的 患者,可考虑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 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等。
定期随访监测
加强定期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理复发风险。
监测指标选择及意义解读
心律监测
通过心电图或动态心电 图监测患者心律变化, 及时发现房颤的复发或
恶化。
心率监测
定期测量患者心率,评 估心脏负荷及药物控制
效果。
心脏功能评估
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手段评估心脏结构和功 能变化,为调整治疗方
案提供依据。
血液学指标
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 等指标,预防抗凝治疗
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特征分析
房颤时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但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变形。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01
02
03
动态心电图
对于无症状或偶发房颤患 者,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房 颤的检出率。
超声心动图
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有助于寻找房颤的病因和 诱因,以及判断预后。
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情况,制定了药物治疗 、电复律、射频消融、外科手术等多种治疗 策略,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指南实施中存在问题探讨
指南普及程度不足
部分基层医生和患者对指南了解不足,导致诊断 和治疗水平参差不齐。
患者依从性差
部分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 果和预后。
ABCD
中国房颤中心认证标准

中国房颤中心认证标准中国房颤中心认证标准起草绪言为规范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诊疗,以最大程度降低房颤卒中的发生率,以及由此引发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XXX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XXX、XXX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XXX联合决定,在全国建立若干个房颤中心,旨在加强房颤的规范化诊疗。
现将房颤中心认证标准予以公布,供各地在建设房颤中心时参考。
XXX2017-7-5第一部分:基本条件与资质(150分)房颤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本部分的全部条件。
一、房颤中心的组织机构(30分)房颤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房颤患者提供便捷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
但不论何种方式,房颤中心的建设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
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房颤中心及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要求:1.01由医院院长或医疗副院长分管房颤中心,主持房颤中心的建设和重大决策;(3分,资料)1.02书面文件明确房颤中心的工作职责;(3分,资料)1.03明确房颤中心具有调动医院资源为房颤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3分,资料)1.04房颤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18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
(1分,资料)说明:1.1-1.4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任命房颤中心医疗主任,要求:1.05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具有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房颤中心医疗主任,且该医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房颤患者进行诊断及救治(含紧急处理及长期治疗)的能力;(5分,资料)1.06正式文件明确房颤中心医疗主任的职责;(5分,资料)说明:1.5-1.6需上传以下材料:1)明确中心主任职责的正式任命文件2)中心主任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3.组建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要求:1.07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应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熟知房颤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有较强的组织能力;(3分,资料)1.08成员组成应由心内科、心外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老年病科等学科的专家参与;(3分,资料)及专家委员会建设(18分)房颤中心的建设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支持,医院应当配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疗人员,并建立专家委员会,以确保房颤患者得到专业的诊疗服务。
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

抗凝治疗及预防脑卒中
抗凝治疗
通过口服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降低血栓栓塞风险。
预防脑卒中
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脑卒中。
06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直流电复律
原理
利用直流电刺激心脏,使其瞬 间恢复窦性心律。
应用范围
适用于急性发作、病情较重、存 在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患者。
乏力
心房颤动使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导致全身组织器 官缺血缺氧,患者容易感到乏力。
房颤的伴随症状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患者可 伴有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脑梗塞
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易引起脑梗塞,患者可出 现偏瘫、失语等症状。
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患者心脏供血不足,容易引发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胸 痛、休克等症状。
过速通常表现为三联征,即心率快、P波消失和QRS波形态异常。
02
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与心房颤动相似,但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
形态正常,且心率通常较慢。
03
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也可能与心房颤动相似,但预激综合征
的P波正常,且常有家族史。
05
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原则与分类
04
心房颤动的诊断与评估
房颤的诊断标准
典型症状
心房颤动患者通常有不规则的心率、脉搏和心律,以及心悸、气短、眩晕等症状 。
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是诊断心房颤动的金标准,可以通过心电图记录到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 ,同时伴有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律的f波。
房颤的评估内容
临床评估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合并症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胡大一:中国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07-02发表评论分享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房颤患者心房血流减慢,易产生涡流,凝血物质在左心耳聚集形成静脉样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到脑部,形成缺血性卒中。
和非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风险增高5倍,15%~20% 的卒中由房颤导致,而房颤患者卒中年发生率约为3%~4%。
房颤所致的卒中危害严重,其在1年内增加死亡率和致残率近1倍,复发风险更是增加倍。
抗凝治疗是房颤卒中预防的核心策略。
《2012年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房颤指南》、《2012 ESC 房颤管理指南》等均推荐房颤患者应该进行抗凝治疗。
一、我国房颤抗凝现状——不容乐观调查数据显示,2004 年我国抗凝患者的比例仅为2.7%,超过1/3 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近60%的患者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
经过10年的努力,2013年CRAF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抗凝患者的比例达到了22%,抗凝治疗率虽然增加近6倍,但该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
GARFIELD研究中国亚组数据GARFIELD研究为一项前瞻性伴部分回顾性多中心观察性注册研究,纳入19 个国家540 个医疗机构的10 614例新诊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中国地区共纳入805例患者。
中国亚组数据显示:CHADS2≥2分的患者超过50%,即至少超过一半的患者应进行抗凝治疗;CHA2DS2-VASc≥2分的患者接近80%,应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比例更高,而中国中高危患者中不足1/3接受抗凝治疗,超过1/2的中高危房颤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近1/5 的中高危房颤患者未接受任何抗凝治疗;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比例不断增加。
CRAF 研究结果CRAF 研究( 中国心房颤动登记研究) 是一项非干预性、多中心、横断面观察性登记研究。
纳入2012年2月~2012 年12月间全国27个省市的111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成人确诊房颤患者进行注册登记,收集访视时及访视前6 个月内的抗凝治疗、INR 监测、血栓相关病史等信息。
房颤中心的理念与实践

房颤中⼼的理念与实践房颤中⼼的理念与实践2012年09⽉02⽇14:28来源:凤凰⽹健康作者:刘兴鹏⽥颖字号:T|T0⼈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极为常见,⽽且越来越常见的⼀种⼼律失常,曾被著名⼼脏病学家Braunwald称为21世纪⼼脏病中的两种“流⾏病”之⼀。
房颤发病的机制尚未阐明,临床谱极为复杂,治疗⽅法虽然多样但⽬前尚⽆⼀种能彻底终结此病。
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提⽰,⽆论是现阶段给予房颤患者更加合理的治疗与管理,还是将来最终攻克这⼀顽症,成⽴集房颤专病门诊与病房、专业的房颤内外科治疗医⽣团队和护理团队于⼀体的房颤中⼼都将是⼀条重要途径。
本⽂简述房颤中⼼的基本理念及初步实践的结果。
⼀、组建房颤专业治疗团队的必要性1.房颤是⼀种患病⼈数众多、危害极⼤、需要⾼度重视的慢性疾病根据胡⼤⼀教授等的研究,我国成年⼈房颤患病率的抽样调查结果为0.77%。
由于中国⼤陆⼈⼝⾄少13亿,因此估计我国房颤患者⾄少1000万。
然⽽,由于单次⼼电图⽆法诊断出部分阵发性房颤,⽽且相当⼀部分房颤患者因没有症状故不会去就诊,再加之房颤的⼀些易感⼈群,诸如⼈⼝⽼龄化、⾼⾎压、糖尿病、肥胖和睡眠呼吸障碍等的患病⼈数在我国亦成“井喷”之势,因此,我国实际的房颤患病⼈数⽆疑将远超1000万。
在危害性⽅⾯,房颤会显著增加以下⼏种情形:①脑卒中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是健康⼈群的5~17倍!脑卒中患者中⾄少约20%由房颤引起。
与永久性和持续性房颤⼀样,阵发性房颤具有同等的卒中危险,同样,⽆症状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与症状性房颤患者⽆异;②住院率⽬前在国内外的⼤型医疗中⼼,房颤患者均⾄少占因⼼律失常住院者的⼆分之⼀以上。
不仅如此,因该病可以加重急性冠脉综合征、⼼⼒衰竭、⼼肌病等并存⼼脏疾患的症状,故还会导致住院率的进⼀步增加;③死亡率与窦律相⽐,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增加1倍,这⾜以说明,房颤不是⼀种良性⼼律失常。
此外,房颤的危害还包括⽣活质量和运动耐⼒明显降低,恶化⼼功能下降及导致认知障碍等。
房颤中心远程管理平台建设

远程会诊中心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平台可 以实现远程会诊、双向会诊、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 育与培训、数字资源共享等多种服务,通过远程 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心电联合会诊中心 ,还可实现远程影像、心电、病理等诊断,并实现心 电图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和市级医院 的四级联动会诊
远程影像诊断中心
目前连接36家医联体成员单位, 实现医学影像远程诊断和报告回传 ,目前完成医联体远程影像诊断8万 余例
远程诊断中心的建设实现了三 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 提升了 基层医院诊断水平 , 有效实现分级 诊疗
远程影像诊断中心
64排CT可行左房、肺静脉重建,明确心房、心耳大小、形态,与肺静脉的解剖关 系,指导房颤射频消融。
远程会诊中心
我院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克服了 地域限制,增加了各级医院的交流, 提高了协作医院医师对急危重症或疑 难病症的诊治能力,减轻了患者就医 负担,实现了国家区域优质医疗资源 共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看病难 看病贵的问题,落实国家分级诊疗政 策
远程会诊中心
疑难房颤患者可通过远程会诊中心给予规范的治疗方案 房颤中心医师给予基层人员教育与培训相关知识,提高基层人员
远程会诊中心
上海中山医院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内科进行会诊
远程会诊中心
上海中山医院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进行会诊
远程会诊中心
上海中山大学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会诊
远程会诊中心
共完成远程会诊3611例,其中 申请上级医院会诊疑难病例639例, 为下级医联体成员单位完成会诊882 例。近几年会诊量在北京301医院及 北大肿瘤医院均排名全国前四位, 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北京 301医院年度“远程医疗协作十佳单 位”荣誉
房颤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房颤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房颤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房颤中心是指专门为房颤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旨在提高房颤
患者的诊疗效率和治疗质量。
自房颤中心建设以来,我们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理念,不断完善设施、优化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首先,我们对房颤中心的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确定了中心的定位、功能布局
和服务范围。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设备采购和人员培训,确保中心能够提供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介入治疗等在内的全方位诊疗服务。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房颤患者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患者信息的电子化管理,为患者的诊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
其次,我们加强了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建立了多学科诊疗团队,包括心内科、
心外科、心血管病科等相关专业人员,形成了一体化的诊疗模式。
在诊断方面,我们引进了先进的心律失常诊断设备,提高了房颤的早期诊断率;在治疗方面,我们开展了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先进的介入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此外,我们还注重了患者的宣教工作,定期开展房颤患者教育活动,向患者及
家属普及房颤的相关知识,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房颤患者康复管理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全程的康复指导和跟踪服务,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房颤中心建设情况良好,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中心的诊疗水
平和服务质量,为房颤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与配合,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进行房颤综合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
提高房颤的早期诊断率
规范房颤药物治疗
成立房颤中心,建立我 国房颤综合管理模式
普及和规范新型治疗技术
开展房颤长期管理
房颤中心的系统化建设-胸痛中心的启示
建立认证标
准
持续质量改 进
成立专家团 队
建立认证体 系
完善培训流 程
房颤中心对患者全程管理
院前 筛查
危险
分层
院内规 范化治
以规范管理为目的 以评估标准为依据 —— 授予房颤中心
每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 以建设质量为标准 能进能出
2018 实施改进阶段
核心任务
2019-2020 扩展实施阶段
核心任务
1.实施项目建设
2.制定规范管理文件 3.实施患者教育 4.评估建设质量
1.进一步实施项目建设
2.开展区域交流与培训 3.继续评估建设质量 4.实施患者教育
3.制定项目规则
4.开展交流与培训
5.开展认证与授牌
5.发表研究成果
申 报:212家 初申合格:171家 —— 授予建设单位
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心源性卒中发病率占20%
30.0%
25.0%
25.0% 20.0%
大动脉粥样硬化
小动脉闭塞
心源性
其他和隐匿性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7 Lancet Neurol 2014; 13: 429–38
我国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治疗率较低, 且不同医院相差较大
中国2016年三甲医院抗凝治疗率差别较大 平均抗凝治疗率29.12%
中国房颤中心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房颤患病人数超1000万,新发患者不断增多
房颤患者人数:1000万以上
2015年中国数据:
发病率:0.05% 患病率:0.2人/100人(≥20岁)
房颤导致卒中数量约有260万
脑血管病患病率(总体、农村及城市)均呈上升趋势 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 卒中患者至少有1300万
负责房颤中心的评估与审核
房颤中心
中心主任 中心协调员
临床医生
参与项目培训 开展房颤管理
负责中心全面工作,指导中心开展日常工作 协助主任完成日程工作,监督临床医生以及数据上报
数据录入员
及时、完整、准确
完成数据上报
中国房颤中心 建设项目5年计划
2016-2017 准备试点阶段
核心任务 1.筛选试点中心 2.数据平台搭建
规范
• 房颤患者抗凝比例低
于全球平均水平,约 为30% • 室率、心律控制等药 物应用不规范
新型技术仍
需普及
• 2015年消融例数达11
万例,大部分集中于 中心医院,需要进一 步提高和普及房颤消 融的手术水平
房颤长期管理
欠缺
• 我国房颤患者的长期
管理和随访欠缺,长 期治疗依从性较低
中国循环杂志.2014年10月 第19卷第5期(总第129期):323-324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年 1月第 5卷第 1期:5-7
出院后 规范管
心脏
康复
疗
理
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规范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
房颤中心的建设规划
建立管理系统
从专业体系逐步过度到专业加管理的综合体系
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已经发布了中国房颤中心建设标准 未来将对标准进行更新,发布第二版 针对不同级别医院,将发布标准版以及基层版两种不同版本
发布管理标准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计划出台房颤患者的全程管理标准 标准将极大促进房颤中心的建设,加强房颤患者的规范化管理
国外相继开展房颤规范化诊疗项目
ACC下属SCPC协会的房 颤中心认证项目
AHA/ASA GWTG-AFIB 项目
以指南为依据,规范临床房颤管理
通过房颤中心认证,提高医 院的诊疗质量
随着项目开展, 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治疗率不断改善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中国2016年非三甲医 平均抗凝治疗率11.44%
美国2016年平均抗凝治疗率
.
41.3%
调研北京地区20家三甲医院和12家非三甲医院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情况
Stroke. 2016;47:1803-1810 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16, 179:186
房颤给社会、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n=67102
2012 2012 Q1 Q2
n=70667
2012 Q3
n=70320
n=71396
2012 Q4
Results from the NCDR PINNACLE Registry1
1. Jani, et al. Uptake of 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nd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Results from the NCDR-Pinnacle Registry. ACC 2014
房颤卒中治疗的相关费用:每个患者一年 花费为30438.3元,其中AF的治疗仅占 0.3%,61.5%的费用用于住院治疗, 21.1%的药物花费用于二级预防
300亿/ 年
49亿/ 年
•
房颤治疗成本 每年达到300 亿人民币
•
房颤导致脑卒中 的治疗成本每年 达到49 亿人民币
• 普通门诊病例:1500元x800万=120亿RMB • 普通住院病例:5000元x250万=125亿RMB • (并发症)病例:10000元x50万=50亿RMB
n=25719
Anticoagulant Use in Patients with NVAF and CHADS2 ≥ 2
Total on Oral Anticoagulation
Warfarin NOACs
2011 Q1
n=29194
2011 Q2
2011 Q3
n=31582
n=36490
2011 Q4Leabharlann 《中国卫生经济》, 2013(12):5-7 VAL U E IN HE A LTH R E G I O NAL I S S U E S 2 ( 2 0 1 3 ) 1 3 5 – 1 4 0
目前我国房颤管理存在的4个方面问题
房颤早期诊断
率低
• 我国房颤早期诊断率
低,患者知晓率仅为 40%
药物治疗不
刘少稳 刘
吴立群 吴立荣 吴书林 夏云龙 徐亚伟 许
静 严
激 杨杰孚 杨新春
袁祖贻 张抒扬 郑良荣 钟国强 钟敬泉 周胜华 朱文青 办公室主任: 唐艳红 严婷
办公室干事: 刘育、唐恺
组织架构
总部: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专家委员会
项目组执行团队 专家委员会职责:
筛查与确定房颤示范中心
制定房颤中心的项目规则 规划房颤管理的规范路径 实施房颤管理的培训与教育
中国房颤中心建设项目
专家委员会名单
主 席:黄从新
联合主席:葛均波、张运、韩雅玲、霍勇、张澍、黄德嘉 专家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
黄
林 陈
鹤 黄
茂 陈明龙 陈韵岱 程晓曙 丛洪良 丁燕生 董建增 郭
涛
岚 蒋晨阳 李述峰 李树岩 李小鹰 李学文 李毅刚 梁兆光 旭 马 坚 齐晓勇 邱春光 苏 晞 孙英贤 汤宝鹏 王祖禄
愿景
每个房颤患者的健
康
使命
降低房颤患者的致
残率和死亡率
任务
汇聚力量, 在政
府和联盟的领导 下,规范房颤诊疗
项目指导、主办和支持单位
指导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国家卫计委(拟 定) CSPE、医师协会心律 学专委会、CSC、
支持单位
拜耳医药 相关药企及器械厂 商 相关医疗机构
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开展房颤中心建设的多方获益
• 规范房颤管理流程 • 节约社会医疗资源
政府
医院
• 提升医院/专家影响力 • 提高救治患者数量&提高手术比率 •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 得到快速、规范救治 • 降低医疗成本 • 改善远期预后
患者
企业 • 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房颤中心使命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