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摘除术及鼻内镜下泪道置管术的操作体会
鼻窦内窥镜下行泪道重建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体会

肛 周 脓 肿 一 期 根 治 性 治 疗 的 临 床 疗 效 分 析
张庆 永 张志安 孙 国兴 田 杰
( 河 北省 清河县人 民医院普 外科
河北 清河
0 5 4 8 0 0 )
【 摘 要】 目的 探讨肛周脓肿行一期根治性治疗 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 1 5例肛周脓肿行 一期根治性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 分析。结果 与传统 手术方式 ( 对 照组) 相 比, 行 一期根治性手术( 观察组) 的创面均愈合 时间无 显著性 差( P> 0 . 0 5 ) 。观 察组未发 生任何术后后遗症 , 如肛门失禁、 漏气和 漏便 、 肛 门狭 窄及肛 门畸形 , 肛瘘 发生等 ; 其脓肿 复发及 肛瘘发生率为2 , 7 %, 与对 照组相 比, 显著减 少( P < 0 . 0 1 ) 。结论 一期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 肿在治疗手段 和临床疗效上显著优于传统 的切开 引流手 术法 。正确 找到并处理感染 内口 及脓腔多切 口并保持对 ! z / 通畅引流 , 是肛周脓 肿一次性根治术成败的关键。 【 关键词】 一期性根 治术 ; 肛周脓肿; 肛瘘 【 中图分类号】 R 6 5 7 . 1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5— 0 0 1 9 ( 2 0 l 5 ) 0 1 — 0 1 9 2 一 O 1
参考文献
[ 1 ] 房静. 产前心理 疏 导预 防产 后抑 郁症 疗效 分 析[ J ] . 中国误 诊 学杂 志, 2 0 1 l , l l
( 7) : 1 5 4 1
[ 2 ] 张炜 霞, 陈洁, 汪立梅 , 张磊 晶, 等.妊娠 晚期 孕妇 睡眠障碍相 关 因素及 护理干预 效果[ J ] .护理研 究, 2 0 0 8 , 2 2 ( 1 O ) : 2 5 7 0— 2 5 7 2 [ 3 ] H e a h h 2 r e l a t e d q u a l i t y o l f i f e a n d p h y s i c a l a b i l i t y a m o n g p r e g n a n t w o m e n w i t h a n d w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心得体会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心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心得体会以及术中技巧。
方法在鼻内镜下对10例(1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腔泪囊吻合術,观察治疗结果。
结果治愈8例,占80%;好转2例,占20%,总有效率为100%,且无其他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效果满意,符合微创手术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镜手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是眼科临床常见病,患者长期溢泪、溢脓,影响生活和工作。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逐渐取代传统的鼻外径路鼻腔泪囊造口术被应用于临床。
本科与眼科协作开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0例(10眼),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例(1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男2例,女8例,年龄29~60岁,病程6~24个月,平均病程15个月。
左侧6只眼,右侧4只眼,所有患者均有溢泪史,压迫泪囊有黏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泪道冲洗不畅。
1. 2 方法术前均经眼科门诊治疗,勤滴眼药、泪道冲洗、探通与扩张等常规处理,但效果差。
术前处理相关基础疾病,并常规行鼻内镜检查,是否鼻腔、鼻窦疾病或解剖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等,行碘海醇注射液作泪囊造影,均显示患侧下泪道阻塞,选择性行鼻腔CT检查。
患者行局部麻醉,取仰卧位,20 ml 1%丁卡因+2 ml 0.1%肾上腺素混合液浸润棉条,将棉条填塞入鼻腔作表面麻醉,10 ml 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2滴进行鼻腔外侧壁黏膜下浸润麻醉。
确定泪囊位置,鼻内镜下呈“[”形将外侧壁黏膜切开,约1.8 cm×2.0 cm大小,将黏膜瓣保留于中鼻道,将骨性鼻腔外侧壁和上颌骨额突泪骨前部暴露,见两者之结合骨缝。
用咬骨钳或(和)加电钻自鼻泪管投影处将骨质咬除,沿鼻泪管向上扩大,显露泪囊或用电钻将该处骨质去除,开约1.0 cm×1.8 cm大小骨窗以使泪囊暴露,经下泪点插入泪道探针至泪囊,再行确定泪囊后,在探针引导下,再用眼科15度穿刺刀呈“[”形切开泪囊,留一“[”形泪囊瓣。
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体会

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泪囊炎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总结护理经验,分析效果。
结果:经过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检查、眼鼻部的准备、了解病情、术中配合指导、术前指导等各种术前护理,术后体位护理、术后鼻腔出血的护理、术后用药、术后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术后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
结论: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还可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出院。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窥镜;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319-01慢性泪囊炎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因泪液潴留于泪囊,从而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
临床表现为泪溢、眦角及结膜囊分泌物增多,严重影响美观及患者日常生活。
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传统的术式是经内眦皮肤径路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成功率高,一旦造成面部疤痕影响美容,女性患者不易接受。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及推广,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我科于2016年开展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16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浅谈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慢性泪囊炎16例16眼,女12例12眼,男4例4眼,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均超过2年,均有长期溢泪症状。
1.2 检查16例均自述溢泪,14例泪道冲洗均有脓性分泌物返流,术前常规泪道冲洗,泪囊照影,耳鼻喉科会诊无手术禁忌症。
1.3 治疗效果16例患者术后1~2日在鼻内窥镜下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均无流脓,溢泪,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日7天。
1月后在鼻内窥镜下清理鼻腔和泪道冲洗,无复发。
2.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本病患者多属长期患者,对手术治疗有诸多疑虑,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项较新的技术,患者对此手术方式了解较少,对手术成功与否存在疑虑恐惧的心理,以及对医疗费用的担心,我们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详细介绍词术式的优点,以及同常规鼻腔泪囊吻合术费用的差距,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解除恐惧担心的情绪,与同疾病的病友交流,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信任,配合手术。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乳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护理体会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乳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8-09-05T11:55:30.75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作者:周芳张晓艳孙英香[导读] 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乳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护理措施。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264300摘要: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乳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乳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理资料,总结其治疗效果,分析其手术护理方式。
结果:此次入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成功率100%,经随访半年发现,患者的治疗治愈达到了96.67%(2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
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乳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配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升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乳术;慢性泪囊炎;手术护理;治疗效果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乳术是目前临床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其优势在于创伤小,且伤口隐匿,不对患者面貌造成影响,治疗效果也比较好[1,2]。
但该手术操作比较复杂,对手术护理有着极高的要求。
为明确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乳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护理措施,我院对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0例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乳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乳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理资料,其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6.3±1.5)岁,患者病程1.3~4.5年,平均病程(3.2±0.4)年,其中有9例患者有泪道冲洗治疗史。
经诊断,患者均符合WHO提出的慢性泪囊炎诊断标准[3]。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窗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体会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窗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体会作者:刘丙基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窗术的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对22例(26眼)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窗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2例(25眼)治愈;1例复发,鼻内镜下再次手术治愈。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窗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处理好术前、术中、术后每个环节,是提高疗效、防止复发的关键,且具有创伤小、易于掌握、面部不留疤痕等优点。
【关键词】鼻内镜术;鼻腔泪囊开窗术;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所致泪道阻塞、溢泪是眼科常见病症,以农村女性多见。
既往眼科多采用鼻外入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其失败率约3%~15%[1],且面部皮肤留有疤痕。
目前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窗术已被临床上广泛应用,此术式较传统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我科2003~2008年收治22例(2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窗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2例(26眼)中,男8例(8眼),女14例(18眼),年龄30~65岁,病程2~10年,其中7例在眼科行鼻外入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
全部病例均有溢泪史,冲洗泪道不通畅,自下泪点注入由上泪点溢出,泪囊处挤压时有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其中伴鼻中隔高位偏曲3例;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4例;钩突肥大2例;鼻息肉2例。
常规行泪囊碘油造影为高密度阴影,并了解泪囊大小位置情况。
1.2 手术方法术前1 d行泪囊冲洗。
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
1%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30 min,取出后,用1%利多卡因加有少许肾上腺素行中鼻道前方凸起骨棱处作局部黏膜下浸润麻醉。
对于合并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钩突肥大、鼻息肉患者,可先行鼻内相关手术,以不影响术中手术野的操作及术后通气引流为原则。
患者取仰卧位,头抬高30°,以中鼻甲附着处前缘为上界,下界为下鼻甲附着处水平,后界为钩突前缘与鼻腔外侧壁附着处;由此向前约1 cm作切口,直达骨膜,向后分离并切除粘骨膜暴露骨面,用骨凿或电钻去除骨质,使其达到大小约1.0 cm×1.5 cm的骨孔,暴露泪囊内侧壁。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护理体会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护理体会
张青芝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1(24)7
【摘要】@@ 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的阻塞和鼻腔内的慢性炎症所致.由于泪液不能导入鼻腔而积于泪囊内,继发慢性阻塞性感染造成黏膜增厚,产生黏液或脓性分泌物[1],长期泪溢和分泌物常影响患者工作、学习、生活,使患者感到痛苦.而传统的手术治疗是凿开鼻骨后置管或挂线,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时间长,术后面部皮肤遗留疤痕,影响美观.我院自2006年以来,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克服了传统手术的缺点,无须置管,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而且术后不留疤痕[2],效果满意.现将治疗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847-848)
【作者】张青芝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眼耳鼻喉科,河北省保定市,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复发性泪囊炎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口疏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李梅;张红奇;赵志群
2.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经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 [J], 范玉芳;张海英;施萍
3.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J], 吴雪霞;国英芬;孙亚丽
4.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J], 侯亚华
5.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卜京丽;李宁;朱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护理体会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护理体会1. 引言1.1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简介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常见于泪囊和泪道的慢性感染和炎症。
当患者出现泪囊炎并且治疗无效时,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通过将泪囊与鼻腔相连接,促使泪液正常流通,从而缓解症状。
这项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通过鼻腔或者眼睑下方进行操作,将泪囊与鼻腔通过一根导管相连接。
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技术水平,还与术后的护理工作密切相关。
患者在手术后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项重要的眼科手术,对于患有慢性泪囊炎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接下来的将详细介绍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护理技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2. 正文2.1 手术前护理手术前护理是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风险。
在手术前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1. 完善病史资料: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慢性泪囊炎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
这有助于为手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 进行必要的检查: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完成患者的各项必要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这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手术提供参考依据。
3.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帮助患者完成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禁食禁水等。
要及时告知患者手术前的注意事项,保持患者心理稳定。
4. 交代手术流程:在手术前,护士要向患者详细交代手术流程,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及可能的风险,并保持沟通畅通,解答患者的疑问。
通过做好手术前的护理工作,可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及体会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及体会摘要】目的: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技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然后对鼻内镜下泪囊造孔技术对患者的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对照的形式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实验组中,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技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更加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大大减少的并发症的产生,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鼻内镜;泪囊造孔技术;慢性泪囊炎;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079-02前言慢性泪囊炎是眼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相比较身体其他部位,人们对眼部疾病的关注度比较小,没有注意眼部卫生,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使鼻泪管堵塞,从而在泪囊中积攒残留的泪液,进而引发细菌感染。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方案多以外科手术为主,并且手术中的创伤面积大,术后患者不容易恢复,容易引发一些列的并发症,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能够克服传统手术方法的缺陷,治疗效果显著。
本研究旨在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在慢性泪囊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选择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最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观察,其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选择对象我院选择2012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
其中,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43~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岁;在实验组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25例,患者年龄在44~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日常 生 活 能力 ADL评分 :康 复组 生 活 自理 能 力改 善程 度 与 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有 显 著性 (P<0.05),见表 3。
教 育,2010,88(8):173. 【3】高芳 ,许 景 亮 ,等 .脑 卒 中后 偏 瘫 患者 的 早 期 综 合 康 复 护s ̄lj]. 实用临 床 医药 杂 志,2013,17(8):48—49.
做 5~10遍 ,每个 动 作需 要 3~5s完 成 。
中风 急性 期 患者 ,由于 早 期运 动 功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 同程 度 的丧 失 和 医
1.2.1.6床边 坐位 :独 自坐起 :患侧 卧位 ,健侧 下 肢 将 患腿 勾 到床 源 性限 制必 须 卧床 休息 ,所 以忽视 了急性 期 患 者 的 卧姿 及 偏 瘫
被动 恬动 关节 目的在 于可 预 防 压疮和 挛缩 ,关 节活 动 范 围受
限 ,疼痛等 。早期康 复 治疗可 以 通过加 速脑 血管 侧支 循环 的建立 ,
极 大地 发挥脑 的可 塑性 。功 能训 练是 促进 中枢 神 经 系统损 伤后 ,
肢 体功 能恢复 的一个 极 为重要 的 因素 。通过 输人 各 种正 常的运 动
式 的 出现 ,促进 肢体 功 能更 快 的恢 复 。但 应注 意 随 时根 据病 人 的
表 l 两 组 患 者并 发 症 发 生情 况 比较 [n(%)]
痉 挛模 式设 计 康复 体位 ,更应 注 意患 肢 的被 动运 动 l 2】。
组别 例数 肩 并节 肩疼痛 髋 关节 足 内翻 足下 垂 肌 痉挛 关节 挛缩
组 比较 差 异 有显 著 性(P<0.05)。见表 2。
充分认 识 早期 康 复护 理 的重 要性 ,掌握 早 期 康复 良肢 体位 的摆
表 2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比较 分1
放 功 能锻炼 的要求 、方法 和 注意 事项 ,专业 人 员做 到 及 时 的 随访
和评 估 。这足 一 项烦 琐 的 、持久 的 、需 要相 当耐心 的 工 作 。 此 需
模 式获得 正确 的运 动输 出 ,从 而促进 正 常功能 模式 的形 成 。本 文
资 料显 示 :良肢位 的摆 放 、早 期 的被 动运 动 、功 能 锻炼 ,可 降低 中
2.2运 动 功 能 回 复情 况 比较 :康 复 组 运动 功 能 改 善程 度 与 对 照 风 患 者 的并 发 症 发生 ,所 以在 临 床 中我 们要 使 中风 患 者及 家 属
缘 外 ,用 健 手在 偏瘫 侧 前 面边 推 床边 慢慢 抬 起 上身 ,同时也 摆 动 肢 体的 功能 康 复 ,致 使 许 多患 者 虽然 抢救 了生命 ,但 留下 了不 同
健 腿 下 床 ,直 至从 床边 坐 起 ;在他 人 帮助 下坐 起 :侧 卧 位 ,帮 助者 程度 的残 疾 ,严 重影 响 了患 者 的生 活 质量 。中风病 人 的 偏瘫 是 中
站床 边 ,一 侧 手放 在 病人 下方 的颈肩 部 ,另 一侧 手 放在 上 方 的髂 枢 性瘫 痪 ,其特 定 的病 理 过程 表现 为 病 人病 情 将 经历 弛缓 期 向
嵴 上 ,双 手 同 时用 力 ,帮病 人 坐起 。
痉 挛期 转换 的 过程 ,多 数病 人 的痉 挛 模式 为 上 肢 屈肌 下 肢 伸 肌
要 医生 、护 士 、患 者 及 其 家 属 等多 方 面 的共 同努 力 ,提 高 患 者主
动参 与配 合 的积 极性 和 主动 性 ,才 能 收到 比较 理 想 效 果。
参 考文 献
【l】文 彩侠 .中风 偏 瘫 患 者 康 复训 练 中西 医护 理 【J1.吉林 医学 ,
2012,33(6):1307. f2]王 晓华 .脑 中风 康 复 治疗 的 心理 干 预『J].中 国 中 医药现 代 远程
1.2.1.5被 动 关节 活 动度 训 练 :早期 无关 节 自主运 动 时 ,应采 用 维
持 关 活 动 度 的被 动运 动 ,多 做抗 痉 挛模 式 的运 动 ,先 从健 侧 开
始 ,以健 侧关 节 活 动度 为标 准 做患 侧 练 习 。由肢体 近端 到远端 的
顺 序进 行 ,动 作 缓 慢 轻 柔 ,在 急 性期 每天 做 2次 ,每 次 每个 关 节 3 讨 论
24
内蒙古 中 医药
手拇 指置 于上 位 ,双下 肢髋 、膝关 节屈 曲 ,将交 叉 的双 手举 起偏 向
表 3 两组患者 ADL评分情况 比较f分)
患侧 ,再 向健 侧摆 动 ,借 助 惯性 翻 向健侧 ;向 患侧 翻身 :仰 卧位 ,举
起 交叉 的双 手 ,先 向健 侧偏 ,再 向患 侧摆 动 ,借 助惯 性翻 向患侧 。
1.3 统 计 学 处 理 :计 数 资 料采 用 x 检 验 ,计量 资 料 采 用 t检 验 , 痉 挛 .病 人 这 种 痉挛 模 式 既 是恢 复 的 自然 过 程 ,又是 进 一 步 恢
以 P<0.05为 差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
复 的障 碍 。早期 的康 复护 理 中 注 意体位 的 正确 摆 放 ,会 预 防和 减
2 结 果
轻 痉挛 模式 的 出现 及程 序 。 良肢位 摆 放 足为 了保 持 肢体 的 良好
2.1并 发 症 发 生情 况 :康 复组 患 者 偏瘫 肢 体 并 发症 发 生 率 显著 功 能而 将其 摆 放在 一 种体 位 或姿 势 ,能 够对 抗 患 者肢 体 痉 挛 模
低 于对 照组 (尸<0.01),见表 1。
泪 囊摘 除术 及 鼻 内镜 下 泪道 置管 术的操 作体 会
魏 竹 莉 杜 娥
关键 词 :泪 囊摘 除术 ;鼻 内镜 下泪道置 管术 ;慢性 泪囊炎
中图分类号 :771.3 文 献标识码 :B 文章 编 号 :1006—0979(2014)03—0024—02
泪囊 是 泪液 排 泄 系统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具 有 特殊 的解 剖形 1.1一般 资料 :选 择对 2010年 1月 ~2013年 1月我 院收治 的 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