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泪道重建术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鼻内窥镜手术操作规程

鼻内窥镜手术操作规程

鼻内窥镜手术操作规程1. 目的明确鼻内窥镜手术的适应证,使用和保养方法,以确保安全,正确使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3. 工作规范3。

1 鼻内窥镜手术适应证: 鼻内窥镜手术不仅适用于诊断和治疗鼻窦炎性疾病,适应证已扩展到眶尖,眶内和颅底区域,例如,泪囊鼻腔造口术,眼眶和视神经减压术,经筛窦纸样板进路眶内异物取出术,脑脊液鼻漏修补,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鼻窦囊肿和/或良性新生物摘除术,后鼻孔闭锁修复术,等,大约95%的鼻部疾病可以在内窥镜下手术。

3。

2 禁忌证:鼻内窥镜手术没有绝对的禁忌证,对高血压,血液病,肝功、血糖不正常者应对症处理后再手术.3.3 内窥镜、手术器械和电视监视系统均属精密贵重仪器,应有专人保管.3。

4 选择 4。

0mm 0°和30°内窥镜及系列手术器械,经电源插板连接冷光源,录像/摄像系统,以及电动切割器。

3。

5 在内窥镜直视下或直接观察监视系统手术。

3.6内窥镜手术器械的保养:内窥镜要轻拿轻放,谨防碰撞,摔落;光源导线忌折断,使用时应避免强行扭曲;手术钳,剪,刀,吸引管等在使用后要认真刷洗干净,烘干后涂石蜡油。

3。

7 内窥镜手术器械的消毒:内窥镜,光源导线,摄像镜头,电动切割器等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每次不少于40分钟。

若为脑脊液鼻漏手术,眶内手术,垂体手术等,每次熏蒸时间不能少于60分钟。

门诊内窥镜可以浸泡消毒;手术器械,如刀,剪,钳等可以浸泡消毒,也可以高压消毒。

3.8 定期检定:定期对鼻内窥镜进行检修,并做标识和登记。

若出现问题应由专业人员检查和处理,切勿私自拆装.4。

流程图接通电源—-合理操作和使用——内窥镜手术器械的保养——内窥镜手术器械的消毒-—定期检定5.记录《鼻内窥镜手术记录》。

泪道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泪道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泪道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节泪道探通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 首次就诊的泪溢患者,经泪道冲洗不通或通而不畅(泪道狭窄),但无明显泪道脓性分泌物外溢者。

2. 为确定泪道阻塞或狭窄部位、程度、病变性质的成年人泪道阻塞患者。

3. 先天性泪道阻塞。

半岁以上的单纯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或经泪道冲洗、按摩等其他治疗无效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

【禁忌证】
1. 绝对禁忌证
(1) 急性泪囊炎患者。

(2) 伴有严重结膜炎症的慢性泪囊炎患者。

2. 相对禁忌证
(1) 泪道冲洗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外溢者。

(2) 怀疑泪道肿瘤者。

(3) 半岁以下的单纯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

【术前准备】。

耳鼻喉头颈外科鼻及鼻窦疾病的特殊治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耳鼻喉头颈外科鼻及鼻窦疾病的特殊治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鼻及鼻窦疾病的特殊治疗第一节筛前神经切断术第二节翼腭窝手术第三节经筛窦视神经管减压术第四节眶减压术治疗恶性突眼症第五节鼻部手术与泪器疾病第六节鼻部疾病治疗中并发视力障碍的防治第七节开放性鼻音的手术治疗第八节颅面联合进路手术第九节蝶鞍内肿瘤经蝶窦切除术第十节垂体卒中第一节筛前神经切断术筛前神经属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的分支,含有感觉纤维的副交感神经的混合神经。

破坏筛前神经可降低鼻腔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使血管扩张和分泌址减少。

临床用于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

【适应证】1.血管运动性鼻炎,保守治疗无效者,或翼管神经切断术后症状复发者。

2.变态反应性鼻炎,免疫疗法无效者。

3.复发性鼻息肉患者。

【禁忌证】1适应证限定的鼻部疾病以外的疾病。

4.鼻腔及鼻窦化脓性炎症未治愈者。

5.有出血倾向患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眶内进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自眶内侧缘做弧形切口,切断内眦韧带,在骨膜下沿眶内侧壁向深处分离,在距眶缘约2cm处找到筛前孔,此时可见筛前神经与筛前动脉共同包绕在纤维束内,游离筛前神经后,可用双极电凝烧灼切断,也可用小钩拉出并切断,创口分两边缝合。

此法简单易行,缺点即遗留瘢痕。

2.鼻内电灼术先将鼻中隔上方自前向后麻醉,用电烧器在鼻中隔前上方,靠近鼻背与眶下缘平面相齐处,即筛前神经鼻中隔支处行电灼术或电凝固术切断。

3.筛前进路在鼻内镜配合下先行鼻内筛窦开放术,切除前组筛窦气房后,用鼻内镜观察筛窦上方可见筛前神经和筛前动脉在筛窦顶壁横向伴行,用电灼器切∣⅛r断O 【注意事项】1前筛窦气房切除要充分,否则难以暴露筛前神经和动脉。

4.正常的筛窦顶壁很薄呈淡蓝色,切断筛前神经时勿损伤顶壁,以免伤及硬脑膜。

5.采用鼻内电灼术,尽量一次做一侧,电灼部位应准确,以免影响疗效。

第二节翼腭窝手术翼腭窝手术由于手术器械及手术方法不断改进,有日益增多趋势。

最常用于翼管神经切断和上颌动脉结扎。

【适应证】1翼管神经切断术用于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复发性鼻息肉、鼻漏、头痛、面痛、支气管哮喘等。

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伤后7d以内的泪小管断裂。

【禁忌证】1. 1周以上的泪小管断裂。

2.眼睑局部有明显化脓性感染者。

【术前准备】1.眼局部滴抗菌药物滴眼液。

2.冲洗泪道,了解泪小管断裂情况。

3.洗脸清洁脸部。

4.准备细硅胶管或硬膜外麻醉导管1根。

【麻醉】1.局部浸润麻醉及眼球表面麻醉。

2.鼻腔内塞入丁卡因和1:100 000肾上腺素浸湿的棉片,贴附鼻腔勃膜。

【操作方法及程序】1.经泪点插入探针寻找泪小管断端。

2.用硅胶管或硬膜外麻醉导管经泪点进入,由断端穿出,再由泪囊侧断端进入,用鼻镜和枪状镊将导管从鼻腔拉出(在头镜的照明下操作)。

3.以导管为支架,用血管吻合用的圆针、10-0缝线沿泪小管断端周长等距缝合4针,再用7-0线对泪小管周围筋膜做加固缝合。

4.内眦韧带下臂(如为下泪小管断裂)与睑板内端的缝合。

5.结膜和皮肤缝合。

涂抗菌药物眼膏后加压包扎。

【术后处理】1.导管于术后3个月拔除。

2.在导管留置期间应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滴眼,每日3次,睡前抗菌药物眼膏涂结膜囊1次。

3.导管拔除以后应定期(开始时可间隔1周,以后可延长间隔)冲洗泪道。

4.破伤风抗毒血清1500U皮下注射。

【注意事项】1.泪小管吻合4针的最深1针缝合时,应先从筋膜侧进针,从翁膜侧出针,再从对侧断端粘膜进针,从筋膜侧穿出。

将结打在筋膜面,保持黏膜面平滑。

2.由于组织的张力和10-0线强度的限制,泪小管吻合的4针缝合困难时,可在吻合前用较粗缝线在周围组织做2针预置缝线,缓解组织张力后再做吻合。

3.为防止导管脱落,应将导管的另端从鼻腔拉出(管两头都从鼻腔引出)固定在上唇皮肤上。

4.在泪小管断裂时,内眦韧带上、下臂一般都会伴有不同程度损伤,泪小管吻合后必须将此处做完好修复,否则,即使泪小管吻合成功,由于事后下睑的松弛依然会发生溢泪。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

鼻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立强市文化西路107号,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250012摘要本文从泪道系统的解剖、术前评估、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鼻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进行了介绍。

泪囊上界可达中鼻甲前穹隆部上方平均达8mm。

选择手术病例时需排除泪点和泪小管的病变,否则会影响手术成功率。

骨窗要尽量开大,对防止术后泪囊造口的闭锁。

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创面和骨质裸露有助于使刀口尽快愈合。

精细的操作和准确定位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鼻镜泪囊炎外科手术近年来,随着鼻镜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延伸到了越来越多的鼻眼相关疾病的治疗领域。

既往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主要由眼科医生从鼻外途径进行,这样,患者面部会遗留皮肤切口瘢痕,而且,由于从鼻外切口进行手术时,泪囊与鼻腔粘膜的吻合口暴露不清楚,有时造口可能通到了前组筛窦中。

同时,对合并鼻窦炎的患者,由于不能同期进行处理,也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

鼻镜技术的引进,使泪囊手术在直视下很方便地进行,简化了手术操作,术后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本文结合国外文献,就鼻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

一.鼻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应用解剖泪液主要由位于眼眶外上方隐窝的泪腺分泌。

由深层的粘液层和浅层的油脂层组成的薄薄的泪膜在眼球暴露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

泪液汇聚于睑缘,在此经上下泪点的开口引流进入泪小管。

泪小管起始段的2mm与睑缘垂直,而其远端8mm则与眼睑平行,下行于眦韧带深面最后进入泪囊。

大多数情况下,上下泪小管在进入泪囊前汇聚成泪总管。

泪囊位于卵圆形的泪囊窝,该窝高约15mm,宽约10mm。

上颌骨额突较厚的骨质构成泪前嵴,是泪囊窝的前缘。

与此相反,菲薄的泪骨形成泪后嵴,为泪囊窝的后界。

上颌骨额突与泪骨于垂直跨越泪囊的纵行骨縫处融合。

泪囊的下端在其进入由上颌骨、泪骨及下鼻甲骨组成的骨性鼻泪管时逐渐变细。

鼻泪管在骨管行程约12mm,然后与位于下鼻甲下方开口于下鼻道的长约5mm的膜性鼻泪管相连。

眼科医师鼻内镜泪道手术教学方法初探

眼科医师鼻内镜泪道手术教学方法初探

2018年4月第38卷第4期基础医学与临床Basic &Clinical MedicineApril 2018Vd.38 No.4主编点评:本文作者介绍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采用层递式(S B S)教学法在眼科医师鼻内镜泪道手术规范化、程序化教学中的做法和实践经验,有一定启发性和参考意义。

S B S教学法的可贵之处在于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阶段和层次采取逐层递进的方法,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同时也吸纳其他教学方法(如L B L、P B L、G B L等)之特长加以整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文章编号:1001-6325(2018)04-0583-03医学教育眼科医师鼻内镜泪道手术教学方法初探丁静文,孙华,李冬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J商要: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在鼻眼相关疾病手术中的广泛应用,鼻内镜手术技能已经成为眼科医师提高泪道疾病诊疗水平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

与其他眼科手术不同,眼科医师对于鼻腔相关解剖和鼻内镜操作技术的学习曲线更长、难度更大。

然而,目前国内眼科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中相关内容的教学较薄弱。

用以层递式(S B S)模式为核心的综合教学法可有效提高鼻内镜手术技能、缩短学习曲线,一方面使眼科医师的鼻内镜手术操作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时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临床泪道疾病的微创精准治疗打好基础。

关键词:泪道疾病;鼻内镜手术;层递式教学中图分类号:R777.2 文献标志码:A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liodsin endoscopic endonasal lacrimal surgery training for ophthalmologistsD I N G Jing-wen,S U N H u a,LI D o n g-m e i!(Dept, of Ophthalmology, Key Laboratory of Beijing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730,China)A b s t r a c t;T h 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transnasal endoscopy for the treatment of rhino-orl)ital related diseases re­quires ophthalmologists to master the skil in lacrimal surgery- Unlil^e ot!ier ocular surgeries,endo procedures needs a well understanding of t!ie anatomical structures inside the nose as well as the skiled use of en­doscopes ,which m a k e s the training more specialized and difficult.T h e step-by-step m o d e combined with other learning methods is designed to enhance surgical skills and shorten the learning time during residency and fellowship training. I t is anticijDated to back up the minimally invasive and precis eases.K e y w o r d s;lacrimal disease;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step-by-step learning收稿日期:2017-12-14 修回日期:2018-01-16基金项目:北京同仁医院科研骨干基金(2017-YJJ-GGL-004)!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ldmlily@584基础医学与临床Basic —Clinical Medicine2018.38(4)近年来,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在鼻眼相关疾病手术中的应用和发展,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dacryocystorhinostomy,D C R)受到越来越多术者的推崇,取代传统的外路D C R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泪囊摘除术及鼻内镜下泪道置管术的操作体会

泪囊摘除术及鼻内镜下泪道置管术的操作体会

2.3 日常 生 活 能力 ADL评分 :康 复组 生 活 自理 能 力改 善程 度 与 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有 显 著性 (P<0.05),见表 3。
教 育,2010,88(8):173. 【3】高芳 ,许 景 亮 ,等 .脑 卒 中后 偏 瘫 患者 的 早 期 综 合 康 复 护s ̄lj]. 实用临 床 医药 杂 志,2013,17(8):48—49.
做 5~10遍 ,每个 动 作需 要 3~5s完 成 。
中风 急性 期 患者 ,由于 早 期运 动 功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 同程 度 的丧 失 和 医
1.2.1.6床边 坐位 :独 自坐起 :患侧 卧位 ,健侧 下 肢 将 患腿 勾 到床 源 性限 制必 须 卧床 休息 ,所 以忽视 了急性 期 患 者 的 卧姿 及 偏 瘫
被动 恬动 关节 目的在 于可 预 防 压疮和 挛缩 ,关 节活 动 范 围受
限 ,疼痛等 。早期康 复 治疗可 以 通过加 速脑 血管 侧支 循环 的建立 ,
极 大地 发挥脑 的可 塑性 。功 能训 练是 促进 中枢 神 经 系统损 伤后 ,
肢 体功 能恢复 的一个 极 为重要 的 因素 。通过 输人 各 种正 常的运 动
式 的 出现 ,促进 肢体 功 能更 快 的恢 复 。但 应注 意 随 时根 据病 人 的
表 l 两 组 患 者并 发 症 发 生情 况 比较 [n(%)]
痉 挛模 式设 计 康复 体位 ,更应 注 意患 肢 的被 动运 动 l 2】。
组别 例数 肩 并节 肩疼痛 髋 关节 足 内翻 足下 垂 肌 痉挛 关节 挛缩
组 比较 差 异 有显 著 性(P<0.05)。见表 2。
充分认 识 早期 康 复护 理 的重 要性 ,掌握 早 期 康复 良肢 体位 的摆

鼻内镜操作程序

鼻内镜操作程序

鼻内镜操作程序
鼻内镜操作程序
1、接好电源,依次将摄像头线、冷光源线、切割吸引器手柄线分别正确连接号(连接摄像头线与摄像器,切割吸引器手柄线与动力系统时,应红点对红点轻轻插入,切不可强行插入。

2、按顺序(一般由上至下)打开各仪器开关,按冷光原上的“▲”键或“▼”键调节光源的亮度(一般为10格左右)。

按动力系统上的“M”键调节动力系统的模式(有P1和P2两种模式)如将切割吸引器手柄线插入动力系统机右下方右边的第一个孔时,则调节模式为P2模式(一般用P1模式)。

按动力系统机上“M”键右边的“+”或“-”键调节动力系统的转速(一般为2500转左右)。

3、手术结束后,依次将各仪器指数复原后再关闭开关,切断电源。

摄像头线,冷光源线,切割吸引器手柄线要顺势盘绕,不能折叠弯曲,如有血渍应先擦净。

内窥镜镜头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干净,浸泡于多酶稀释液中2分钟,润滑油中30秒,最后用压缩空气吹干(高压气枪),然后套上保护套。

切割吸引器手柄不宜泡于水中清洗,内腔应用高压水枪将内芯及内腔彻底冲洗干净,在用压缩空气吹干。

弯刀头应将内芯轻轻取出,并用高压水枪将内芯及内腔彻底冲洗干净,浸泡于多酶稀释液中2分钟,润滑油中30秒,最后用压缩空气吹干(高压气枪),然后涂上机油,套上保护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泪道重建术技术操作规范
鼻泪囊吻合术后的复发性流泪处理甚为棘手。

据统计鼻外径路鼻泪囊吻合术的失败率为3%~15%。

二次手术在瘢痕上做切口,重建泪道引流,难度较大,效果不佳。

开展鼻内镜技术以来,不经皮肤切口则可以重建泪道,消除流泪。

【适应证】
鼻泪囊吻合术后复发性流泪。

【禁忌证】
1鼻腔侧壁中鼻道部位瘢痕明显,解剖标志不清。

2鼻腔侧壁尤以中鼻道部位有占位病变。

【操作方法及程序】
1仰卧位头抬高10°。

2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并充分收缩血管。

3鼻腔外侧壁、中鼻甲附着处前上方以1%利多卡因做浸润麻醉,中鼻甲肥大者应予部分切除。

4用0°或30°镜观察鼻腔侧壁,并用两根00号Bowman
泪道探针,自上、下泪点朝向泪囊方向插入,并观察探针抵达泪囊壁隆起处。

用镰状刀,在泪囊隆起前方1cm处做弯形或凵形黏膜切口,去除切口后部分黏膜,或将凵形切开的黏膜向上翻起,使泪囊扩大成10mm直径的开口。

5将两个特制的细硅胶管,自上、下泪点插入鼻腔。

【注意事项】
1术后每日须行泪道生理盐水冲洗。

2插入泪道硅胶管可于术后2~8周取出。

3重建的泪道是否通畅可用荧光素滴眼,鼻内镜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