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使用和不使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GM-1的疗效,研究GM-1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

以来24例急性脊髓损伤病例,其中分为使用及不使用G M-1,通过对比浅感觉,

运动及小便功能诸方面来研究GM-1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结果使用GM-1的

患者在浅感觉、运动及小便功能等方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不使用 GM-1的患者。

结论 GM-1对急性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脊髓损伤急性神经节苷脂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一类临床常见创伤,在现代

创伤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病情重,预后差,大多数损伤源于交通伤、坠落伤、暴力伤及运动损伤等,患者多为青壮年,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很高,给社会和家庭

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国内外对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研究及治疗亦有长足

发展,为了降低病残率、病死率及改善预后,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

进行了在伤后早期应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治疗ASCI的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共收治24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按

1∶1随机分成A、B两组,年龄12~70岁。

1.1病例收治标准

①在损伤8h内血压恢复;②损伤后接受急性脊髓损伤的常规治疗;③运动缺失归因于急性脊髓损伤,并伴有一侧下肢5组肌肉的ASIA评分总和≤15分;

④研究药物在损伤后尽早使用(原则上于72h内);⑤有患者或父母或合法监

护人签署同意书。

1.2试验步骤

先行ASIA损害分级评价及ASIA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价,大小便功能

评价,常规血液学检查。实施外科治疗及牵引等治疗措施。随机按1∶1分为A、

B两组。治疗后21d、90d进行全身体格检查、神经学检查、A S I A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分、Benzel(改良)分级、大小便功能情况、常规实验室检查、评价

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双盲分组给予2种药物(G M-1

或安慰剂)中的一种进行治疗,分别含有:生理盐水(安慰剂),G M-1 100m g

或20mg。分别标记为A-1、A-2或B-1、B-2。

2 结论

使用G M-1的患者在浅感觉、运动及小便功能等方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不使

用 GM-1的患者。

3 讨论

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损害由两种机制引起,一是原发性损伤,包括机械压迫、出血,一般发生在伤后4h内;二是继发性损害,包括水肿、炎性反应、局部缺血、谷氨酸受体过度激活、钙离子溢出及过氧化作用等的毒性作用,在原发性损

伤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起作用,是一种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主动调节过程,具有可

逆性。到目前为止,对原发性脊髓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外科治疗的主要目

的是通过减压等方法,恢复脊髓的残存功能,稳定脊髓,尽可能地降低脊髓受到

的继发性损害,但由于造成继发性损害的因素较多,且十分复杂,病理损害在

4~8h达到高峰且不可逆。因此,仅依靠外科手术是不够的,因而为药物治疗提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说明书

来源快易捷药品网 【药品名称】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英文名】 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 Sodium Injection 【汉语拼音】 Dantuoyesuansijitangshenjingjieganzhina Zhusheye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系自猪脑中提取制得的对神经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作用的物质。所用辅料: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氯化钠、注射用水。 【结构式】 【分子式】 C73H130N3NaO31orC75H134N3NaO31 【分子量】 1568.84or1597.18 【性状】 本品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澄明溶液。 【适应症】 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帕金森氏病。 【规格】 2ml:20mg。 【用法用量】

每日20~40mg,遵医嘱一次或分次肌注或缓慢静脉滴注。在病变急性期(尤急性创伤):每日100mg,静脉滴注;2~3周后改为维持量,每日20~40mg,一般6周。对帕金森氏病,首剂量500~1000mg,静脉滴注;第2日起每日200mg,皮下、肌注或静脉滴注,一般用至18周。 【不良反应】 少数病人用本品后出现皮疹反应,应建议停用。 【禁忌】 已证实对本品过敏者;遗传性糖脂代谢异常(神经节苷脂累积病,如:家族性黑蒙性痴呆、视网膜变性病)。 【注意事项】 使用本品前,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应遵医嘱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根据文献资料,各种动物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儿童用药】 迄今未见儿童使用本品出现不良反应的报告。 【老年用药】 迄今未见老年患者使用本品出现不良反应的报告。 【药物相互作用】 迄今未发现本品与其它药物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 迄今未见有本药过量症状的报告。临床报道日剂量1000mg仍显示耐受良好。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促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功能恢复。作用机理是促进“神经重构neuroplasticity”(包括神经细胞的生存、轴突生长和突触生长)。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损伤后继发性神经退化有保护作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因损伤后导致脑水肿有积极的作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通过改善细胞膜酶的活性减轻神经细胞水肿。动物实验显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改善帕金森病所致的行为障碍。 毒理学:文献资料显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LD50是872mg/Kg(i.v.)至> 8g/Kg(s.c.),取决于动物种类和给药途径。各种动物进行的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致畸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方 法总结2006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46例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该药的临床疗效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5.43%(5/92),与用药剂量无关。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小儿脑性瘫痪、早产儿脑损伤及妊娠期或哺乳期血管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临床医师在临床应用中应仔细阅读其说明书,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标签: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临床观察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s)是由鞘氨醇、脂肪酸及含唾液酸的糖链三部分组成的糖神经鞘脂,存在于哺乳类动物细胞膜上,在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中含量尤其丰富,是神经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神经节苷脂种类繁多,其中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是神经节苷脂类物质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其参与细胞识别和信号传递,保护缺血缺氧性神经损害,在神经发生、生长、分化过程中起必不可少的作用,对于损伤后的神经修复也非常重要,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促进神经轴突生长和突触形成、恢复神经支配功能;改善神经传导、促进脑电活动及其他神经电生理指标的恢复;保护细胞膜、促进细胞膜各种酶活性恢复等作用[1]。近年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在肯定其临床疗效的基础上,也不能否认其不良反应。总结本院近年来46例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该药的临床疗效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9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51例,年龄1个月~10岁。分别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2例,小儿脑性瘫痪22例,早产儿脑损伤14例,妊娠期或哺乳期血管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24例。将92例各病种患儿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将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具体用量为20~40 mg/d,静脉滴注,7 d为1个疗程,间隔3~5 d进行下一个疗程,平均治疗周期为4.12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

神经节苷脂说明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商品名称:申捷 英文名称: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 Sodium Injection 汉语拼音:Dantuoyesuansijitangshenjingjieganzhina Zhusheye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其化学名称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系自猪脑中提取制得的对神经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作用的物质。 【性状】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有时显轻微的乳光。 【适用症】 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帕金森氏病。 【规格】 (1)2ml:20mg;(2)2ml:40mg;(3)5ml:100mg 【用量用法】 每日20~40mg,遵医嘱一次或分次肌注或缓慢静脉滴注。 在病变急性期(尤急性创伤):每日100mg,静脉滴注;2~3周后改为维持量,每日20~40mg,一般6周。对帕金森氏病,首剂量500~1000mg,静脉滴注;第2日起每日200mg,皮下、肌注或静脉滴注,一般用至18周。 【不良反应】 少数病人用本品全出现皮疹反应,应建议停用。 【禁忌】 以下情禁用本品:已证实对本品过敏;遗传性糖脂代谢异常(神经节苷脂累积病,如:家族性黑蒙性痴呆、视网膜变性病)。 【注意事项】 使用本品前,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应遵医嘱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根据文献资料,在已进行实验的动物中,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未见不良反应的报告。 【儿童用药】 尚不明确,迄今未见儿童使用本品出现不良反应的报告。 【老人用药】 迄今未见老年患者使用本品出现不良反应的报告。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英文名】 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 Sodium Injection 【汉语拼音】 Dantuoyesuansijitangshenjingjieganzhina Zhusheye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系自猪脑中提取制得的对神经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作用的物质。所用辅料: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氯化钠、注射用水。 【结构式】 【分子式】 C73H130N3NaO31orC75H134N3NaO31 【分子量】 【性状】 本品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澄明溶液。 【适应症】 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帕金森氏病。 【规格】 2ml:20mg。 【用法用量】

每日20~40mg,遵医嘱一次或分次肌注或缓慢静脉滴注。在病变急性期(尤急性创伤):每日100mg,静脉滴注;2~3周后改为维持量,每日20~40mg,一般6周。对帕金森氏病,首剂量500~1000mg,静脉滴注;第2日起每日200mg,皮下、肌注或静脉滴注,一般用至18周。 【不良反应】 少数病人用本品后出现皮疹反应,应建议停用。 【禁忌】 已证实对本品过敏者;遗传性糖脂代谢异常(神经节苷脂累积病,如:家族性黑蒙性痴呆、视网膜变性病)。 【注意事项】 使用本品前,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应遵医嘱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根据文献资料,各种动物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儿童用药】 迄今未见儿童使用本品出现不良反应的报告。 【老年用药】 迄今未见老年患者使用本品出现不良反应的报告。 【药物相互作用】 迄今未发现本品与其它药物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 迄今未见有本药过量症状的报告。临床报道日剂量1000mg仍显示耐受良好。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促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功能恢复。作用机理是促进“神经重构neuroplasticity”(包括神经细胞的生存、轴突生长和突触生长)。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损伤后继发性神经退化有保护作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因损伤后导致脑水肿有积极的作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通过改善细胞膜酶的活性减轻神经细胞水肿。动物实验显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改善帕金森病所致的行为障碍。

神经节苷脂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简称GM)是一种复合糖脂,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特别是神经元细胞的胞膜中,是神经细胞膜的天然组成部分。神经节苷脂参与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和表型的表达以及细胞迁移和神经生长锥的定向延伸,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双重作用,能从多个病理生理环节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对多种临床上的神经损伤有很好的修复作用 神经节苷脂的功能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促进神经细胞及大脑组织的正常发育,防治脑瘫等疾病; 2.修复损伤神经及大脑组织,防治脑中风; 3.增强记忆功能; 4.延缓神经细胞的衰老,防治帕金森、老年痴呆等疾病。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GM1,申捷)主要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帕金森氏病。。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是唯一能透过血脑屏障的神经节苷脂。GM1可以通过稳定细胞膜,恢复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 申捷常见问答更多 1. 购买申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后 该如何储存这种药物?… 药品储存是指药品从生产到消费领域的流通过程中经过多次停留而形成的储备,是药品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药环节。各种药品的功能是由药物本身性质所决定的,每种药物的内在成分与其他物质一样,时刻在不断运动和变化,这就构成了它在贮藏期间引起变化的内在因素,加上自然条件的影响… [更多] 2. 申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婴幼 儿脑瘫有效吗? 婴幼儿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致病的原因包括胎盘异常、胎位不正、宫内窘迫、早产、多胎、出生时窒脑瘫病因——新生儿缺氧缺血… [更多] 3. 申捷(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有什么副作用? 一种药物常有多种作用,在正常剂量情况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为副作用。一般说来,副作用比较轻微,多为可逆性机能变化,停药后通常很快消退。且副作用随用药目的不同而改变。申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的副作用较少,极少数人使用申捷后可能会出现皮疹,如出… [更多]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使用和不使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GM-1的疗效,研究GM-1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 以来24例急性脊髓损伤病例,其中分为使用及不使用G M-1,通过对比浅感觉, 运动及小便功能诸方面来研究GM-1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结果使用GM-1的 患者在浅感觉、运动及小便功能等方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不使用 GM-1的患者。 结论 GM-1对急性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脊髓损伤急性神经节苷脂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一类临床常见创伤,在现代 创伤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病情重,预后差,大多数损伤源于交通伤、坠落伤、暴力伤及运动损伤等,患者多为青壮年,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很高,给社会和家庭 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国内外对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研究及治疗亦有长足 发展,为了降低病残率、病死率及改善预后,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 进行了在伤后早期应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治疗ASCI的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共收治24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按 1∶1随机分成A、B两组,年龄12~70岁。 1.1病例收治标准 ①在损伤8h内血压恢复;②损伤后接受急性脊髓损伤的常规治疗;③运动缺失归因于急性脊髓损伤,并伴有一侧下肢5组肌肉的ASIA评分总和≤15分; ④研究药物在损伤后尽早使用(原则上于72h内);⑤有患者或父母或合法监 护人签署同意书。 1.2试验步骤 先行ASIA损害分级评价及ASIA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价,大小便功能 评价,常规血液学检查。实施外科治疗及牵引等治疗措施。随机按1∶1分为A、 B两组。治疗后21d、90d进行全身体格检查、神经学检查、A S I A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分、Benzel(改良)分级、大小便功能情况、常规实验室检查、评价 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双盲分组给予2种药物(G M-1 或安慰剂)中的一种进行治疗,分别含有:生理盐水(安慰剂),G M-1 100m g 或20mg。分别标记为A-1、A-2或B-1、B-2。 2 结论 使用G M-1的患者在浅感觉、运动及小便功能等方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不使 用 GM-1的患者。 3 讨论 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损害由两种机制引起,一是原发性损伤,包括机械压迫、出血,一般发生在伤后4h内;二是继发性损害,包括水肿、炎性反应、局部缺血、谷氨酸受体过度激活、钙离子溢出及过氧化作用等的毒性作用,在原发性损 伤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起作用,是一种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主动调节过程,具有可 逆性。到目前为止,对原发性脊髓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外科治疗的主要目 的是通过减压等方法,恢复脊髓的残存功能,稳定脊髓,尽可能地降低脊髓受到 的继发性损害,但由于造成继发性损害的因素较多,且十分复杂,病理损害在 4~8h达到高峰且不可逆。因此,仅依靠外科手术是不够的,因而为药物治疗提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李纪伟

J M ed Theor&Prac Vol.24,N o.5,M ar2011 2011年第24卷第5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不良反应 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李纪伟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 301900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85(2011)05-0518-02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系自猪脑中提取制得的对神经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作用的物质。其分子式为:C73H130N3N aO31或C75H134N3NaO31,分子量: 1568.84或1597.18。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以及帕金森氏病。作用机制可能是阻抑氧自由基产生过多的损害,减少脑出血的发生;减少脑出血对Na-K-A TPase的抑制作用,增强H SP70和TGF-β的表达;降低谷氨酸含量和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等[1]。 1 不良反应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不良反应主要是用后出现皮疹反应。邝俊健等[2]报道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致过敏性皮疹1例。此外,还有文献报道了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致其他不良反应。肖文凯等[3]报道2例,1例为91岁男性帕金森病患者,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40mg,滴注10min后出现寒战、心悸、头晕、全身冷汗,BP 由入院时的155/70mm H g(1m mH g=0.133kPa)降至130/60m mH g。另1例为男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脑缺血患者,静脉滴注60m g,滴注结束后5min 出现胸闷、心悸、头晕、寒战、四肢厥冷、全身冷汗、神志淡漠,BP由入院时的155/80mm H g降至90/ 60m mH g。2例患者经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停药后未再出现类似症状。刘晓燕等[4]报道,1例38岁女性患者因患脊髓血管畸形住院,静滴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1h后患者突发寒战,面色发紫,体温升至39.9℃,立刻停药,给予抗过敏药,2h后患者寒颤停止,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自述无不适感觉。Landi[5]等报道了24例与神经节苷脂治疗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其中15例患者使用固定混合组分的神经节苷脂,9例接受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剂量不详),患者在3周内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神经节苷脂作为一种半抗原性的致敏物质,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纯度不高,导致细胞膜上与神经节苷脂性质类似的高分子杂质[6],与体内蛋白、多肽及糖等大分子载体发生不可逆的结合,成为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7],引起一系列信号转导因子活化,激活T细胞(主要是T h2),能够参与变态反应的发病过程,引起抗原抗体反应[2,8]。 2 临床应用 2.1 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在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可有效逆转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理过程,阻断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促进受损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对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轻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等有积极意义,是目前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有效药物,有临床应用价值[9]。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有较好疗效[10]。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肯定,还发现其对因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昏、眩晕具有明显改善作用[11]。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是治疗慢性脑血管硬化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较好药物之一[12]。用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3]。 2.2 对帕金森病的治疗 邵震宇等[14]报道,1例65岁男性帕金森症患者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200mg静脉滴注,1次/d,2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后患者UPDRS运动评分明显改善,其中肢体强直和运动过缓评分改善最为显著,生活运动评分显著提高;该患者的简单反应和运动时间显著改善。患者自述偶有心慌、长期应用后牙龈有少量出血。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通过以下途径治疗帕金森病:(1)减轻或逆转衰老所引 518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的说明书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的说明书 【药品名称】申捷 【通用名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其化学名称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系自猪脑中提取制得的对神经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作用的物质。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有时显轻微的乳光。 【适应症】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帕金森氏病。(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又称"震颤麻痹",巴金森氏症或柏金逊症,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最早系统描述该病的是英国的内科医生詹母·帕金森,当时还不知道该病应归入哪一类疾病,称该病为“震颤麻痹”。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在≥65岁人群中,1%患有此病;在>40岁人群中则为%.本病也可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 50%~80%的病例起病隐袭,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手部的4~8Hz的静止性"捻丸样"震颤。言语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症状。) 【规格】2ml∶20mg*5支 【用法用量】每日20~40mg,遵医嘱一次或分次肌注或缓慢静脉滴注。病变急性期(尤急性创伤):每日100mg,静脉滴注;2~3周后改为维持量,每日20~40mg,一般6周。对帕金森氏病,首剂量500~1000mg,静脉滴注;第2日起每日200mg,皮下、肌注或静脉滴注,一般用至18周。 【不良反应】少数病人用本品全出现皮疹反应,应建议停用。(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皮疹的特点是大、小片粒红,有时会痒,有时不会痒。其种类和发病原因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诊断。) 【禁忌】以下情禁用本品:已证实对本品过敏;遗传性糖脂代谢异常(神经节苷脂累积病,如:家族性黑蒙性痴呆、视网膜变性病)(台-萨氏综合征(Tay-Sachs diesease):要叫黑蒙性家族痴呆症,溶酶体缺少氨基已糖酯酶A(β-N-hexosaminidase),导致神经节甘脂GM2积累,影响细胞功能,造成精神痴呆,2~6岁死亡。患者表现为渐进性失明、病呆和瘫痪,该病主要出现在犹太人群中。) 【注意事项】使用本品前,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应遵医嘱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根据文献资料,在已进行实验的动物中,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未见不良反应的报告。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80例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脑复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射GM1注射液,4w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脑电功能(EEG)的影响,并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测评表(MMSE)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总有率为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的评分显著提高,而观察组患者提高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注射液能有效提高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对MCI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脑电图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的诱发下,由脑梗死、脑出血等明显或白质疏松、慢性脑缺血等不明显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智力减退[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脑卒中的发病率的直线上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病呈上升趋势。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注射液)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修复的新型药物[2],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已有相关报道,但对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目前国内研究甚少,为此本文将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GM1注射液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80例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10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中对脑卒中的诊断;②经CT或MRI影像学扫面确诊;③Hachiski缺血量表≥7分;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所有病例均经本院伦理医学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障碍、听力障碍、失语症、焦虑症、抑郁症(HAMD≥17分)以及精神分疾病患者; ②由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患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脑损伤、肿瘤、感染、代谢性疾病及营养障碍性脑病;③严重的心肺疾病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④不愿入组接受调查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45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9.34±7.98)岁,MMSE评分为24~28分,平均(26.20±2.90)分,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MMSE评分无统计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口服脑复康(厂家:杭州民生药业,国药准字号:H13021787),0.8~1.6g(2~4片)/次,3次/d,持续服用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记忆功能应用MMSE测评表进行评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s)是含唾液酸的糖神经鞘脂,存在于哺乳类动物细胞膜,神经系统中含量尤其丰富,是神经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在神经发生、生长、分化过程中起必不可少的作用,对于损伤后的神经修复也非常重要,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促进神经轴突生长和突触形成、恢复神经支配功能;改善神经传导、促进脑电活动及其它神经电生理指标的恢复;保护细胞膜、促进细胞膜各种酶活性恢复等作用。 目录 1基本资料 2药理毒理 3毒理 4药动学 5功能主治 6用法用量 7不良反应 8注意事项 9简介 1基本资料 药物名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商品名:申捷GM1 英文名称: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 药物说明:注射剂:20mg:2ml、100mg:5ml。 主要成分:采用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QL-1株,通过微生物转化方法,将神经节苷脂提取物中的其它组份发酵分解转化成GM1。 性状特征:暂无 分子式:C73H131N3O31 2药理毒理 GM1是最重要的神经节苷脂之一,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GM1 除具有上述神经节苷脂的共同作用外,还可以通过维持中枢神经细胞膜上的Na+ -K+-ATP酶及Ca2+ -Mg2+-ATP酶的活性,起到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减轻神经细胞水肿、防止细胞内Ca2+ 积聚的作用;GM1可以对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减少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等。因此,GM1具有促进神经重构(神经重塑,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的作用,即通过促进各种形态、生化、组化、神经生理及行为参数的改善,最终可以加速神经修复,最大程度地恢复原有的神经功能。 GM1能促进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神经重构。实验显示GM1对血管性脑损伤、创伤性脑脊髓损伤神经细胞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和细胞保护作用。 在大鼠纹状体和中脑组织培养液中、小鼠成神经细胞瘤N2A细胞中以及鸡胚背侧神经节细胞中加入GM1 可促进神经的生长和分支形成。应用GM1 后,伴有生物电活动的神经肌肉接头形成增加,极化现象减少,说明GM1 能减少组织生物电兴奋性的丢失。GM1 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善和损伤后脑水肿的减轻有良好影响。GM1 通过恢复细胞膜上的酶的活性减轻神经细胞水肿。动物实验显示GM1 可改善帕金森氏病所致的行为障碍。 3毒理 LD50是872mg/kg(i.v.)至>3g/kg(s.c.),取决于动物种类和给药途径。各种动物进行的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生殖毒性试验、围产期毒性试验以及致突变试验均未显示本品的任何毒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