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色彩与凉山彝族传统民俗文化(一)
彝族风俗习惯

彝族风俗习惯篇一:彝族风俗习惯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这里介绍其中几种. 广西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仅在节日或举行仪式时妇女穿用.本型衣装多以白.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和几何图案.工艺有刺绣.镶补.蜡染等多种技法.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 总体而言,彝族服饰具有以下4个特点:(1)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2)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3)男子服饰多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4)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与玛雅文明相媲美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闻名世界的玛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历法.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通行农历.但在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的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据推测,此种历法源渊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篇二:彝族风俗习惯彝族风俗习惯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也是峨山县境内的土著民族,彝族村寨多居于依山傍水,周围有树,背风向阳的地方.以前彝民住宅多为土木结构的平顶房,俗称〝土掌房〞,土掌房冬暖夏凉,平顶上可凉晒衣物及农作物.彝族喜欢喝酒,用高粱.大米.包谷等粮食烤酒,自酿自喝,当远方宾客来时,主人取出陈年佳酿,杀鸡宰鹅款待,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彝族男子嗜吸水烟筒.烟筒用一节小碗口般粗细的龙竹制成,客人进家,主人先换净烟锅水,用布揩干净后,恭敬递给客人吸用.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新街.祭山神.火把节等.另外也有与汉族相同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等.近年来,彝族最有特色,活动面最广,人数最多的重大节日即为〝火把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文是一种音节文字,称为〝贝玛〞文.彝族舞蹈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民间性舞蹈.峨山居住的彝族常以花鼓舞.四弦舞.烟盒舞.跳大娱乐等自娱自乐.逢年节日.红.白.喜.丧事都请花鼓队来跳.四弦舞是一种彝族非常喜爱的舞蹈,俗称〝大娱乐〞,无论场地大小,人员多少都可跳舞,舞者伴和着乐曲在胸前击掌,脚步在拍节中移动,轻快悠扬.烟盒舞是用双手手指夹住烟盒的底与盖,以食指边弹边舞,舞蹈活泼优美,节奏感很强,表演特点明快.篇三:彝族风俗习惯的历史内涵彝族风俗习惯的历史内涵摘要: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古时候就对宗教信仰和历法有着深刻的研究,在长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服装文化和饮食.彝族面对来自强势文化的冲击,它同样面临着被同化的危险. 关键词:彝族文化发展历史一.彝族简介彝族是中国具有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有纳苏.诺苏.米撒泼.罗武.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古时候就对宗教信仰和历法有着深刻的研究,在长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服装文化和饮食,经济也得到了发展.二.彝族风俗习惯概述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进门调.爬山调;彝族还有许多歌曲,例如情歌.史诗歌;彝族的乐器也颇具特色.例如月琴——这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弦普遍为两根,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而口弦则是一种用铜质.竹质制成形状象竹叶的簧片,在中间有一个簧舌,可以用控制呼吸来调节音色.另外,还有唢呐和葫芦笙,多用于吹奏彝族曲调和民歌.在节日方面,有〝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庆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寨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或三月二十八。
云南的彝族传统服饰与文化

云南的彝族传统服饰与文化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
作为彝族人民的一种重要文化表达形式,传统服饰在彝族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云南彝族传统服饰的特点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彝族传统服饰的特点云南的彝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独特,独特的设计和细致的手工艺制作技巧使其独树一帜。
彝族女性的传统服饰通常由束胸、腰带、裙子和头饰等组成。
其中,束胸是非常重要的一件衣物,可以展示女性的美丽和身份地位。
束胸的图案经过精细绣制,多以花鸟、瑞兽等为主题,彩色丝线交织成各种繁复的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彝族传统裙子也是彝族女性服饰的一大特点,其设计独特,制作细腻。
彝族传统裙子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紧身裙,下层为裙裾,布满绣花和图案,展现了彝族女性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不同地区的彝族传统裙子受到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图案和颜色各不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样式。
此外,彝族头饰也是彝族传统服饰的一大特点。
彝族传统头饰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头饰代表着不同的地位和身份。
其中,彝族女性常戴的头饰分为高头饰和低头饰两种。
高头饰象征着已婚妇女的身份,低头饰则代表着未婚少女。
头饰的设计和工艺同样精细,多以鲜花、羽毛、珍珠等为装饰元素,给人一种华丽和高贵的感觉。
二、彝族传统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彝族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彝族文化的载体和象征。
首先,彝族传统服饰反映了彝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
服饰图案多以花鸟、山水等自然元素为主题,寓意着对自然界神秘力量的追求和敬畏。
同时,服饰色彩丰富多样,饱含着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精神。
其次,彝族传统服饰也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价值观。
彝族人民注重家庭和睦,重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因此,在彝族传统服饰中,家族纹样常常出现,寓意着对家族的热爱和尊重。
此外,彝族传统服饰也对女性的美丽和婚姻给予了特殊的意义,反映了彝族人民对家庭生活和婚姻的重视。
浅析凉山彝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凉山彝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传统民族服饰是文化的瑰宝,记录着服饰的发展。
通过对民族服饰元素的分析,有助于大家了解民族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关联,对于了解民族的生活习俗的同时也和自身对服装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彝族是历史久远、厚重的文化古老的少数民族,由于彝族分支很多,其服饰也非常的绚丽。
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凉山型彝族服饰进行探讨。
标签:设计艺术学服饰心理学;民俗学引言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其中服饰这一大块代表了传统民族服饰到现代服饰设计元素的应用。
现在人们通常根据彝族六大方言与所居的地域而将彝族服饰分为六个类型展现出的意识形态,其中凉山型的彝族服饰是保存服饰文化体系较完整的类型之一。
一、设计艺术学和服装心里学当中与彝族服饰的关联民族传统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主宰,它记录着服饰的变化。
对民族服饰元素的剖析,让我们了解民族的道德和文化,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由于彝族支系很多,其服饰也非常的绚丽夺目。
现在人们通常依据的彝族六种方言和所居的地域而将彝族服饰分为楚雄型、凉山、红河型、乌蒙山型、滇东南型和滇西型六个类型。
其中凉山型的彝族服饰是保存服饰文化体系较完整的类型。
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凉山型彝族服饰进行探索,主要从设计艺术学、符号学、服饰美学、服饰心理学、民俗学等多角度,进行综合性的、交叉性的理论。
通过对相关书面资料和实地调研资料的整理,总结出凉山彝族服饰元素的特点及其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并且通过设计方案。
主要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法、归纳对照法、系统分析法以及图文相互认证法等。
凉山彝族服饰是在人文历史中物质精神文化的整合,然后形成了凉山彝族服饰结构复杂,图案多,装饰工艺精益求精,色彩明艳的服饰。
民族传统服饰要继续发扬光大,不但需要对其进行庇护,还需要三个阶段分析:第一,本文首先从凉山彝族服饰概况出发,主要通过对凉山彝族地理,其服饰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阐述。
彝族文化

彝族文化服饰: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
这里介绍其中几种。
(1)凉山型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县,以及云南省金沙江流域。
由于大小凉山天堑壑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形态一一奴隶制,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凉山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
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
男子发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即蓄一绺长发椎髻于头顶头,大多头上盘缠黑色或深蓝色长巾,且常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称为“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银耳圈等饰物。
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佩饰最富特色即为“图塔”,是斜挎于身上的佩带,用细牛筋编织成带,带面镶以白色砗磲片。
妇女着裙,戴头帕,生育后戴帽或缠帕。
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饰,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
下着百褶长裙,成年裙分为三节,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
多在腰际佩挂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下端缀以五色飘带,用于盛物。
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针筒以及装饰过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
其衣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滚等多种技法,火镰、羊角、蕨芨草等图案是其传统纹样,下分依诺、圣乍、所底三个样式。
(2)乌蒙山型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色尚黑,多为青、蓝色。
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
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
又可分为威宁式和盘龙式。
(3)红河型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一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普通着长裤,系围裙。
2023年凉山彝族服饰图案与什么有关

2023年凉山彝族服饰图案与什么有关凉山彝族服饰图案1.三色文化和崇尚黑色由红、黄、黑构成的三色文化和崇尚黑色,是彝族图形图案艺术的灵魂,在彝族文化中具有神秘的色彩。
古往今来,彝族服饰和彝族漆器的图案均采用大片的红、黄、黑来构造其亮丽的色彩,究其原因,红色是火的象征;彝族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彝族人的火塘、火把节习俗、火神舞都是彝族崇拜火、重视火的表现。
彝族人重视火是因为彝族往往居住在交通不便的高寒山区,经济落后,火,不仅是他们生活中照明、取暖的重要能源,在更为偏僻的`地区和远古时代亦是驱赶野兽保护自己的工具。
火能够保护彝人,彝族人崇尚火是崇尚自然的体现。
黄色,是彝族宗教文化的体现,在彝人传统文化中,太阳是黄色的,黄色是日月文化。
太阳和月亮能够给彝人带来光明和丰收,有了太阳和月亮就有了生命延续的保障,因此彝族人崇尚黄色,在服饰或是漆器中经常见到黄色的云纹图案。
黑色是彝族的“尊贵”色彩,彝族是一个等级制度非常森严的民族,有黑彝和白彝之分。
黑彝多数为贵族,白彝多数是平民或奴隶;黑彝贵族在彝族中最为尊贵。
彝族用黑色的服饰、头饰来体现自己的尊严和身份。
2.自然与崇拜并重凉山彝族的图形图案的构成虽有载体的区分,但总的来说彝族图案都是由自然生活题材和宗教故事题材抽象简化而来的。
彝族图案纹样变化多端、色泽艳丽,彝族人民将自然界日月更迭,风云变幻,虫鱼鸟兽及山川河流包纳入服饰图案色彩,并表现出其风貌。
彝族妇女的百褶裙、鸡公帽、鱼尾帽、蝴蝶帽、太阳帽等均以自然物为主。
这种________于自然的图形和审美观念,在彝人的生活过程中更多体现了彝人对自然的崇拜。
3.彝族图案的一形多义性凉山彝族图案具有明显的象形性特征,近似或同类的事物在器具图案中表现出同形性。
比如牛眼、牛角就是牛的象征符号,在对图形抽象简化使用过程中,不同符号表示同一意思或是同一符号表示不同意思的情况非常常见。
例如原点型的图案在酒器上是星星的符号;在木钵上代表苏麻,让人产生食欲;而在其他漆器上可能会代表菜籽,寓意后代繁盛。
四川凉山的风俗

四川凉山的风俗
四川凉山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和丰富文化的地区,拥有许多独特的民俗和传统。
以下是一些四川凉山地区的主要风俗:
1. 火把节: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人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点燃火把,载歌载舞,祈求神灵保佑,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2. 彝族舞蹈:凉山彝族舞蹈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披毡舞》、《大刀舞》、《跳月》等。
这些舞蹈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3. 婚俗:凉山彝族的婚俗非常独特。
传统的婚礼通常会持续数天,期间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和活动,如求婚、送聘礼、迎亲等。
在婚礼上,人们会唱歌、跳舞、喝酒,以表达祝福和喜悦。
4. 饮食文化:凉山的饮食文化也非常有特色。
彝族人喜欢吃烤肉、荞麦面、酥油茶等传统食品。
此外,凉山的酿酒文化也非常悠久,著名的有“凉山酒文化博物馆”。
5. 毕摩文化:毕摩是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祭司,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毕摩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主持祭祀、卜卦、治病等活动。
以上是四川凉山地区的一些主要风俗和传统文化,这些风俗和传统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展示了凉山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彝族服饰装饰知识点总结

彝族服饰装饰知识点总结一、彝族服饰装饰的特点1. 多样性:彝族地域广泛,不同地区的彝族服饰装饰风格各异,体现出了地域文化特色的多样性。
2. 色彩斑斓:彝族服饰装饰以红色、黄色、蓝色等鲜艳明快的颜色为主,富有民族特色。
3. 刺绣工艺:彝族服饰装饰以刺绣为主要手法,刺绣精美细腻,图案多样,寓意丰富。
4. 原始朴实:彝族服饰装饰注重实用性,注重保暖和防护,表现出朴实的民族特色。
二、彝族服饰装饰的图案意义1. 动植物图案:彝族服饰装饰中常见动物、植物等自然图案,寓意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2. 地域文化图案:不同地区的彝族服饰装饰中常见特定地域的文化符号,代表着彝族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依恋。
3. 花纹图案:彝族服饰装饰中常见各种花纹图案,如几何图案、对称图案等,这些图案寓意着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三、彝族服饰装饰的工艺技术1. 刺绣工艺:彝族服饰装饰以刺绣为主要手法,刺绣分为手工刺绣和机械刺绣两种,手工刺绣工艺精湛细腻,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2. 编织工艺:彝族服饰装饰中常见编织工艺,包括棉线编织、毛线编织等,编织工艺简单实用,体现了原始民族的生活方式。
3. 染色工艺:彝族服饰装饰中常见各种染色工艺,包括天然染料染色、化学染料染色等,染色工艺丰富多样,为服饰装饰增添了绚丽多彩的色彩。
4. 刺绣贴花工艺:彝族服饰装饰中常见刺绣贴花工艺,将刺绣图案制作成小贴花,再缝制在服饰上,增加了服饰的美观度和立体感。
四、地域风格1. 云南彝族服饰装饰:云南是彝族聚居区的主要省份,彝族服饰装饰以红色和黑色为主色调,刺绣图案多样化,反映了彝族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热爱。
2. 四川彝族服饰装饰:四川彝族服饰装饰较为简单朴实,红色和蓝色是主要色调,图案多为动植物图案和几何图案,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独特品味和审美情趣。
3. 贵州彝族服饰装饰:贵州彝族服饰装饰以黑色和蓝色为主色调,图案多为花纹图案和地域文化图案,反映了彝族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彝族族服饰特点

彝族族服饰特点在《中国好声音》而出名的彝族姑娘吉克隽逸让更多人开始接触到彝族,今天小编带大家去学习彝族的传统,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彝族的风俗习惯资料。
待客习俗介绍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
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
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
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
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烤茶相亲习俗介绍烤茶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气候寒冷干燥,缺少蔬菜,故常以喝浓郁热茶的方法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所谓“每日必饮三次茶”。
烤茶种类多样,咸甜苦辣,人生百味,既是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
据说在当地,若学不到一手烤茶技术,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老丈人会认为你没本事,而不愿将姑娘嫁给你,因此,当地小伙十五六岁就要学烤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烤茶绝招。
彝族人还流传着百灵从无量山百丈高崖衔来茶种为人治百病的故事,为纪念灵鸟,客人饮茶时,少男少女总会模仿灵鸟翩翩起舞,而糊米罐罐香茶的每道工序也和百灵有关。
婚俗习惯介绍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
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
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彝族的婚恋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举行过“换裙礼”的少女,方可在“玩场”中与心上人结交恋爱,以及媒人说亲和吃酒定亲、让新娘挨饿、亲朋通宵哭嫁、向迎亲者泼水、抢背新娘、洞房博斗等传统婚俗。
少女换裙带礼彝族姑娘进入成年时(一般多在15岁),依俗要举行隆重的“换裙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色彩与凉山彝族传统民俗文化(一)
【论文关键词】办商个体协商相互协商程序协商意义协商第二语言获得SLA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流日益频繁交流工具一语言也越来受到重视。
作为语言获得的重要阵地一课堂要求小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
“协商’,适应了现代教育的灵活性、索质性和实用风险应运而生。
本文平要从“协商”的意义、形式、原则和在语言教育中的运用等方而介绍了本人的观点和实践。
色彩是引起共同的审美愉快的、我们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索。
一件艺术作品的色彩总是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
色彩在艺术的表现力上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索之一它的性质H.接影响我们的感情。
当我们观看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并非必定理性地认识我们假定对其色彩产生感觉的东西而是对它有-种H.接的感情反应。
愉悦的色彩节奏与和谐满足了我们的审美需求。
色彩与民俗的关系历来至远至深。
色彩对中匡}文化的影响无所小在、无所小透。
书法、绘函、摄影、包括文学创作都离小开色彩表现与色彩审美。
彝族传统民俗文化里而涵盖了很多色彩的要索。
色彩与彝族传统民俗文化之问相为连里相得益彰。
色彩真实H.观地再现了彝族传统民俗文化这个对象并为其创造幻觉空问的效果。
人们通过色彩去感知去再现彝民俗文化的一个侧而或多个侧而。
彝俗文化为色彩涂抹了绮丽而魏丽的一笔使色彩在纵深的领域有了新的拓展。
彝族传统民俗文化包罗力象本文试从中提取几个侧而对色彩与其之问的融介做一些分析。
一、从凉山彝族的漆器艺术看彝族传统民俗文化黑红黄三原色
漆器在凉山彝语中统称为“祖古几达苏”。
距今57代左右约有1600年的历史。
彝族在历史上很早就有了被称作“洛戈”的匠人阶层一代代凉山彝族工匠创造了精美古朴的民具用品是彝族器物文化的重要构成其中尤以黑、红、黄二色漆器最为独特。
彝人的红、黄、黑二色的彩绘漆器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
彝族漆器品种繁多传统漆器主要有酒具、餐具、马具、兵械、法具等20余种。
漆器使用的原材料是用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寒地带的优质“紫荆’,木材作为胚胎采用土漆、银米、石黄等珍贵天然原料以传统乎工技艺经割漆与制漆、胎骨选择与处理、横旋木胎、上色与彩绘等I一道工序精制而成。
凉山彝族漆器的纹饰特点自然写实。
纹样源于自然来自生活。
漆彩绘n}案多为写意抽象的几币”-图案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还有底蕴深厚的本土文化和宗教信仰中的人文图谱等。
其纹饰组介饱满、乖巧粗细、疏密效顾制作方法有彩绘、}雅刻、镶嵌、堆漆等。
漆器的色彩用彝族传统的黑、黄、红二色庄重的黑色、美丽的黄色、热情的红色构成其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几币u图案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黑、红、黄二色错综调配问隔使用基调是红、黄两色在黑漆底上形成鲜明的冷暖、强弱、明暗的对比。
色泽明快艳丽、粗放简略花纹清晰线条流畅活泼自山简练明快}xu劲豪放典雅庄重古朴形成一定的空问感从而产生出和谐的韵律。
漆器所反映的彝人二色崇尚有着约定俗成的文化象征意义黑色表示尊贵和庄重红色象征勇敢和热情黄色代表美丽和光明。
漆器还与彝族民问信仰有关如漆器中造型风格突出的鹰爪杯、牛角杯等饮酒器具其胎骨H.接取之于动物体经磨制彩绘而成色纤自然古朴。
既反映了凉山彝族先l灯自}冬}腾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彝人纯朴尚武好勇的民族气质。
凉山漆器的生产经历了以阿普传统生产方式为基础生产漆器的乎工作坊到工厂产品的过程。
州本地喜德县和昭觉县是漆器生产的主要出产地。
工厂生产的产品与村寨传统方式生产出来的漆器小完全一样。
村寨的乎工产品色泽暗淡、粗糙和带有民问风味的质地工厂产品使用有光泽的红色和黄色涂料描u图案黄色偏重于村檬色而小是黄褐色使得漆器餐具二种色彩的配色对比更加鲜明发亮光滑有较好的质感。
二、从凉山彝族的服饰文化看彝族传统民俗文化中的色彩运用
凉山彝族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
历史上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囚此各地服饰卜_别明显样式色彩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从卜_域上来看凉山服饰uJ一分依诺凉山东部、圣乍凉山中西北部、所地凉山南部二个样式。
凉山彝族服饰文化色彩丰富用色或大胆炙热、对比强烈或含蓄优雅、色纤柔和。
uJ一以这样说缤纷的色彩运用丰富了饱满了凉山服饰文化凉山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同时也会色彩的研究与运用提供了另一舞台。
凉山彝族男孩四Ii.岁时头前顶留一块形的头发汉语称其为“天菩萨”。
认为它能主字吉凶祸福任币iJ人小能触摸、戏弄。
成年男子大多头上缠着青蓝色棉布头帕头帕的头端多裹成一尖锥状偏竖于额前左方汉语名“英雄结”。
男婴左耳穿孔稍长即戴耳环。
成年男子戴黄色蜜腊大石耳珠上有红色小珠相衬下悬流苏。
头上有时戴竹制本色小斗笠。
彝族男子上衣一般均为浅蓝、深蓝、藏青等颜色多用棉布制作。
前襟、项背、袖日挑有各式花纹。
依诺、圣乍地卜_的青年男子上衣饰花艳丽与女服。
所地地区的男子上衣以盘扣为装饰彩边扣攀长达1}来厘米排列右侧纽扣为金属质品硕大闪亮盘扣点缀索色服饰。
下装一般为浅蓝、深蓝、青等颜色裤脚上扎有花。
裤脚的大小跟所在Ix_域紧密相接。
宽uJ一达一二米。
肩胸斜挎佩带佩带用皮条编成红布滚边衬里上镶自色大小海螺骨片。
俗称英雄带。
男子常以避邪之物象牙、摩香、野猪牙、虎爪、自熊爪等为胸饰经过毕摩巫师所的符咒布包红色或蓝色几乎则人人皆有。
彝族女童蓄发以后梳单辫H.于脑后。
八、九岁时将单辫盘于头顶四周辫尾缀以红色棉线。
出嫁时则分梳双辫交叉盘压在头帕上。
圣乍地Ix_女青年戴红里青而双层绣花头帕。
依诺地卜_是一二米蓝布折成数层顶于头上。
所地地Ix_是一长条青布花线扎边折戴头上。
二个地IX:都是生小孩后将帕换帽。
圣乍、依诺地卜_换为荷叶形夹帽所地地卜_换为竹架青布圆顶帽。
也有黑色长布缠头的。
女子末成年前耳上常挂红绿珠大如豌豆系红色棉线穿于耳际。
成年或梳双辫时始戴耳环。
耳环为珊瑚、银泡、石料耳珠玉、贝、银耳牌。
大都为圆星形。
银质或铜质的式样较多。
妇女上衣抖襟、前襟、后项圈和袖日用彩线挑有图案花纹。
领日周围缀以金器、银器、珠宝和玉器。
有的饰以盘扣用彩色丝线缠绕形状各异颇具匠心。
妇女多着百褶长裙用宽布与窄布镶嵌横联而成。
童裙以红、自色为主或几色相问青年以红、蓝、自色相问为主老年以青、蓝色或青蓝色相问为主。
所地地Ix_羊毛裙质地柔厚高雅中部桶状窄长红色下节蓝色细褶均匀齐整其下横问以红、自、黑红条纹色调和谐再下是青色膝盖处百褶四散成喇叭状。
行则褶皱闪动轻盈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