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音乐分析方法浅谈

合集下载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调查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调查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调查分析我国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把“弘扬民族文化”作为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写进《新课标》,充分说明了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重要性。

一、百色壮族民间音乐渗透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百色市逸夫小学位于百色市右江区,是百色市政治、文化的聚集地。

全校占地面积11948平方米;有87位教职工,其中专职音乐教师4人;有37个教学班,学生2123人。

近年来,百色市逸夫小学在民族音乐方面努力挖掘本土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个性化的校本资源,推动、丰富艺术教育的内涵。

本土民间音乐渗透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参加民族民间音乐“采风”工作,开发校本课程。

音乐教师利用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等契机,亲自进入乡镇、小区、广场等地,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学习体验等参与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数据的过程。

他们对本地或壮族的民间音乐进行“采风”调查,置身于民间的生活中,体验民间音乐滋长的氛围,目前收集到山歌30多首,并选出适合小学生演唱的山歌10首,把它们编入校本课程,作为传承本土壮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素材。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强自身的自学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能力和科研能力,还在民族音乐教学上有所帮助,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第二,少儿山歌合唱团引领传承本土壮族山歌。

逸夫小学少儿合唱团是百色市优秀童声合唱团之一,在各级比赛中均获佳绩。

成为右江区少儿山歌传习点之前,在各大晚会上就以原汁原味的壮族山歌打动人心,如演唱的《尼的呀》、《马驼伢来驼铃响》、《木棉花开红绯绯》等。

成为右江区山歌传习点之后,优美的山歌更是传唱校园,如合唱《布罗陀之歌》、《教你说壮语》,小组唱《仑仑咧》、《欢庆三月三》、《三月三之歌》,独唱《敬酒歌》、《迎客歌》等。

这些优美动听的山歌不但在各项比赛中获一、二等奖,还在校园的“才艺展示”舞台上向全校师生作演出。

少儿山歌合唱团的精彩展示起到了在社会上、学校教育中积极宣传、普及、推广当地的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民族音乐学是一门研究民族音乐的学科,它涉及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演变、传承以及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要深入研究民族音乐,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以下将就几个主要的方法进行介绍。

一、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民族音乐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走访田野,与当地的传统音乐从业者、乐器制作师、乐器演奏者、舞蹈者等进行交流和观察,收集相关的音乐材料和信息。

同时,也可以参与他们的日常音乐活动,亲自感受他们的音乐表演和演奏技巧。

田野调查法可以使研究者深入了解当地音乐的真实情况,获取大量丰富的实证数据,为后续的理论分析奠定基础。

二、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对历史文献、古代记录、考古资料等的研究,来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其与特定历史背景的联系。

研究者通过阅读古籍、档案资料,分析历史文化背景,还原古代的音乐形态、表演方式和社会功能。

历史研究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民族音乐的渊源,探索其深层次的内涵,揭示其与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三、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指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进行对比研究,来分析其相似之处和差异性。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民族音乐的共性与个性,理解不同文化对音乐的影响,以及音乐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变化和演化。

比较研究法可以拓宽研究的视野,丰富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并为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四、音乐实践法音乐实践法是指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创作、演奏、评析等实践活动,来直接感知和理解音乐。

通过实践,研究者可以体验音乐的魅力,深入了解音乐的结构、形式和技巧。

在实践中,通过播放乐器、演唱歌曲等方式,可以模拟、再现或创造出特定的民族音乐形式,以便更好地研究和理解。

五、社会学研究法社会学研究法是指通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民族音乐在社会层面的功能和影响。

借助社会学的视角,研究者可以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方面考察音乐的社会价值以及民族音乐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

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

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第一,采集和收集民族音乐素材。

这是进行民族音乐研究的基础。

研究者可以通过亲自实地访问各个地区,收集当地民族音乐的录音、乐谱和相关资料。

另外,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为音乐学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收集渠道,例如互联网上的音乐库和数字化音乐资源。

第二,分析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和声和结构等要素。

民族音乐通常有独特的和声、旋律和节奏,研究者需要通过音乐分析方法来深入理解这些要素的特点和组织方式。

例如,使用谱表和音乐软件来分析乐曲的音高和进行曲式分析。

第三,研究和考察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

民族音乐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

研究者需要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和参观当地博物馆等方式,了解音乐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考察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舞蹈和文学)之间的关系。

第四,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观察。

民族音乐通常是社会仪式、节日庆典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研究者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观察仪式和庆典以及与当地艺人交流等方式,亲身经历和感受音乐的演奏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第五,参与音乐实践和演奏。

民族音乐学不仅仅是理论的研究,也需要研究者亲身体验和尝试演奏民族乐器。

通过实际演奏,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技巧和艺术表达,同时也可以与当地音乐家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更多的研究资源和信息。

最后,撰写论文和发表研究成果。

研究者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撰写学术论文或书籍,并通过学术会议等渠道与其他研究者交流和分享。

此外,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和专业音乐杂志上,以扩大研究的影响力和传播结果。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包括了素材收集、音乐分析、历史考察、实地观察、演奏实践、比较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等步骤。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民族音乐的特点、形式和演奏技巧。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学是以民族音乐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民族音乐的历史、起源、发展、特点以及与其所在的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为了实施研究,民族音乐学需要采用一定的经验与方法。

本文将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经验与方法进行浅析。

在进行民族音乐研究时,首先需要广泛而深入地了解所研究的民族音乐的背景与特点。

这包括音乐的历史渊源、地域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背景知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民族音乐的一些特征和现象。

研究民族音乐需要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走入实际的民族音乐场景,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获得研究材料。

实地考察是指研究者亲自去民族音乐所在的地方,与当地的音乐家、民众交流,亲身体验当地的音乐文化。

这样可以获得更加真实、全面的研究素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民族音乐学研究还需要运用一些系统性的分析方法。

对民族音乐的音乐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探索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对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和乐器演奏技巧进行研究,揭示其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对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进行音乐学分析,探讨其中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和外延。

为了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还需要进行多种类型的文献研究。

这包括查阅历史文献、民族音乐专著和各种音乐记录等。

通过文献研究,可以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

可以从中发现关于民族音乐的新问题和新的研究视角。

民族音乐学研究还需要运用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理论探讨等。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对不同民族音乐进行对比,从而深入了解各个音乐的差异和共性;通过理论探讨,可以对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新的理论解释或构建新的理论框架。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经验与方法是多样而丰富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

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了解民族音乐的背景与特点,开展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运用系统性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进行多种类型的文献研究,以及运用其他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国民族音乐中音乐美学因素分析

中国民族音乐中音乐美学因素分析

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音乐美学因素分析摘要在中国民族音乐中,“和”的音乐变现理念、传统性与开放性统一的外向型审美思想、“虚”的意境美以及对社会思想的表达,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和审美内涵。

本文认为,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探析,挖掘民族音乐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为现代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和”外向型意境社会思想时代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历史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意义:它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艺术文化内涵和丰富内容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体系;并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成为世界上独具有特色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

由于,音乐美学是一门从美学与音乐交叉的角度研究音乐艺术普遍规律、审美内涵的学科——它既属于音乐学研究范围内的边缘学科,又是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因此,分析和研究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音乐美学因素就需要对中国民族音乐本身审美内涵、历史文化内涵、历史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哲学、系统音乐学、心理学及社会学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试从音乐美学的多个角度,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学因素进行初浅的探讨。

一中国民族音乐中“和”的美学思想中国民族音乐中“和”的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理论精髓,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美学史上一个极具民族审美内涵的重要理论范畴。

传统中国民族文化的“和”的精神是指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中存在的一种长短互补、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并将这种运动着的对立统一体作为一种精神上内在的和谐。

“和”这一世界观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与精神在艺术文化领域中的集中体现,也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这种独特的审美品格,不仅仅提升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而且也使中国民族音乐具有了其他世界民族所不具备的艺术特质。

中国民族音乐的音声之和是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表现“和”的审美内涵的,其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物之间的“和谐”,它是指不同的事物相互渗透,矛盾各方面既有主次之分,又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二是“中和”,无过无不济,即所谓“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使各种因素处于“和乐如一”的平和状态,任何各方都不过分突出自己,强调“乐从和,和从平”的音乐观。

民族器乐欣赏教学方法刍议

民族器乐欣赏教学方法刍议

民族器乐欣赏教学方法刍议民族器乐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

在当今社会,民族器乐具有着重要的学习和欣赏价值,如何有效地进行民族器乐的欣赏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一项值得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就民族器乐欣赏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期促进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民族器乐欣赏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是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对音乐的美感进行感知与判断的能力。

对于民族器乐来说,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了解乐器的构造、演奏技巧、音色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学会用音乐语言描述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民族器乐作品,让学生听到不同的音色和旋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听音训练,让他们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聆听,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增强音乐鉴赏能力。

二、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三、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民族器乐欣赏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来感知音乐,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通过学习和练习民族器乐演奏技巧,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器乐的特点和魅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乐器演奏,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器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演奏技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民族器乐合奏,在音乐作品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合作与分享的乐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合实际情况,注重跨学科教学在民族器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注重跨学科教学,让学生通过民族器乐的学习,了解民族文化、历史、地理等相关知识。

可以通过教学内容设计,将民族器乐欣赏与民族舞蹈、民族文学、民俗习俗等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

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两种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

从音乐学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对这两种唱法进行艺术差异的分析,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魅力。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声音的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异。

民族唱法注重的是自然、朴实的声音表达,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和生活的感觉。

在民族唱法中,歌手常常使用深沉、浑厚的声音,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歌曲融为一体,使整个表演充满了真诚和力量。

而美声唱法则更加注重声音的技巧和美感,歌手们会注重声音的清晰、纯净和高亢,以及歌曲中高难度的音程和音色变化,使歌曲充满了华丽和优雅。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唱腔的使用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民族唱法注重的是唱腔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性,歌手们会在演唱时加入很多装饰音、滑音和颤音等,以增加歌曲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而美声唱法则更加注重唱腔的准确性和规范化,歌手们会通过完美的技巧和训练,使唱腔更加清晰流畅,同时也更贴合乐曲的结构和旋律。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上也有着显著的不同。

民族唱法常常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歌曲中常常会融入丰富多彩的乐器和舞蹈等元素,使整个表演更加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而美声唱法则更加注重音乐的精致和完美,歌曲中的音乐组合和编曲常常会更加注重和弦的和谐和旋律的优美,使整个表演更加具有高雅和精致的艺术风格。

从音乐学的视角来看,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声音的使用、唱腔的使用、演唱技巧、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虽然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但正是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世界音乐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魅力。

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并努力去理解和欣赏它们,从而更好地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深度。

民族音乐纯音乐赏析

民族音乐纯音乐赏析

民族音乐纯音乐赏析民族音乐是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记忆。

而纯音乐则是没有歌词的音乐形式,通过乐器和声音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将民族音乐与纯音乐相结合,可以产生出独特的音乐魅力,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

首先,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需要从不同的民族音乐入手。

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比如中国的京剧音乐、蒙古族的长调、印度的卡纳基音乐等等。

每种民族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表现形式,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可以更加突出音乐的纯粹性和情感表达。

比如中国的京剧音乐,它融合了声乐和器乐,通过高亢的唱腔和悠扬的笛子、琵琶等乐器,表达出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将其以纯音乐的形式呈现,可以更加突出其音乐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

其次,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也需要从不同的乐器入手。

不同民族的乐器都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可以更加突出乐器的表现力和音乐的魅力。

比如蒙古族的长调音乐,它以马头琴为主要乐器,通过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表达出蒙古族的草原情怀和生活哲学。

将其以纯音乐的形式呈现,可以更加突出马头琴的表现力和音乐的魅力。

最后,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也需要从不同的音乐风格入手。

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都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比如中国的古典音乐、印度的民族音乐、非洲的部落音乐等等。

每种音乐风格都有着独特的音乐韵味和表现形式,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可以更加突出音乐的纯粹性和情感表达。

比如印度的卡纳基音乐,它以琴、鼓、箫等乐器为主要伴奏,通过其独特的音乐韵味和表现形式,表达出印度古代的宗教情怀和哲学思想。

将其以纯音乐的形式呈现,可以更加突出其音乐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

总之,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体验,它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增进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民族音乐,可以让人们更加专注于音乐本身,感受音乐的美感和情感表达,从而产生出更加深刻的音乐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音乐学音乐分析方法浅谈
作者:朱语涵
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19期
【摘要】民族音乐学又名音乐人类学,其作为音乐学分支下的一门独立学科,兼具音乐学和人类学两者的显著特点,并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来研究音乐。

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音乐本体和音乐文化,本文将重点对这两方面进行主要探讨。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音乐本体研究;音乐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 ;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091-01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从音乐表象出发,研究音乐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现象的学科,具有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性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有着独特的音乐解读方法和模式,本文将重点对民族音乐学音乐解读方式即音乐分析方法进行归纳和综述。

音乐分析方法即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的方法,它包括对音乐结构、声响原理、音阶构成等音乐本体方面的研究,同时还涵盖了音乐在人类活动中如祭祀、婚丧、嫁娶等所传达出的文化。

民族音乐学的音乐分析包括音乐本体和音乐文化内涵两个方面,音乐本体即我们所熟知的以和声、曲式分析为主的音乐作品分析,这也是狭义的音乐分析。

音乐文化内涵则是在对音乐本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来解读音乐背后所存在的文化现象。

美国匹茨堡大学荣鸿曾教授根据特征把民族音乐学对音乐的旋律分析方法归为三种:生物分类法、基因分类法、文化本位法,这无疑是对民族音乐学在音乐研究中分类法的有益尝试。

鉴于民族音乐学的人类学特质,我们在对音乐民族志的音乐分析时,不可能只关注音乐,更多的是对音乐背后文化表象的探究和发掘,由此,面对民族音乐学音乐分析方法这个大概念时,我从音乐本体和音乐文化研究的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音乐本体分析方法
民族音乐学对音乐本体进行的研究是广泛而深刻的。

比较音乐学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对音乐本体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如英国A.J.埃利斯使用物理声学的测量手段,从声学角度对所涉及的各民族音阶进行的音分数据测量,这一测量试验,为民族音乐学在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的研究提供了比较的标准和研究途径。

二十世纪初,以德国音乐家为代表的柏林学派进行音乐研究时侧重于对音体系本身即音响材料、乐音体系测定、音阶构成和乐器物质结构和发声原理的研究。

此时的美国民族音乐学家则在文化人类学的影响下,将研究聚焦于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关系的研究,被称为“音乐人类学”。

当代美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曼特尔·胡德提出了四点研究模式,分别是:“有带声音的例子;对例子有清楚的说明;有由图解说明的重要之点的特殊例子;必不可少的统计资料;还要会演奏或演唱被研究对象的一种或多种乐器
或音乐作品”[1]。

胡德的这种观点被梅里亚姆解释为“按其内在法则运动的一种体系来研究”[2]音乐。

这些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我们所熟知的旋律、节奏、音色、调式、乐器、发声原理等进行了新的解读,是我们对音乐本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音乐文化研究方法
音乐文化研究即从音乐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存在环境入手来研究音乐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形成规律。

梅里亚姆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提到:“音乐是人类智力行为中的一种复杂因素。

没有人的思考、行为和创造,乐音不会产生,而目前我们对声音的理解要多于对产生音乐的全过程的理解”[3],可见,音乐是人类认知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产生的目的、作用以及意义和背景都应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中心。

从文化背景出发研究音乐,主要以“美国学派”为代表。

该学派在“文化人类学”的影响下,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视角投向对原始民族和落后地区传统音乐的研究,将这些区域的文化视为文化的初始阶段,注重实地考察,强调音乐的文化意义,并希望通过实地考察得到音乐与社会、经济、文化的联系。

通过将音乐放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中,使该学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音乐文化的研究中,主要包括音乐本体和音乐文化研究。

在这里,对音乐本体的分析已成为音乐文化的认知工具,音乐文化则是在音乐本体研究基础上的提升。

在实地调查之前,我们需要搜集研究对象的历史资料,文献法、考据法在此时将派上用场。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表演仪式、音乐使用、听众反应等都是需要我们详细记录的。

因此,无论是对音乐本体的研究,还是对音乐文化的研究,都属于认知范畴。

音乐本体的分析方法为我们的音乐研究提供了认知工具,表现了音乐运动的规律和特征,使音乐的内在关系得以展现。

音乐文化的研究,则能解释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本质,通过对音乐的分析来表现人类活动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使人们最终了解音乐的本质属性。

参考文献:
[1][美]M·胡德.民族音乐学导论[A].董维松,沈洽.民族音乐学论文集[C].金士铭,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2][美]梅里亚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A].董维松,沈洽.民族音乐学论文集[C].俞人豪,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3]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J].中国音乐学,1999,(2):44-63.
作者简介:
朱语涵(1992-),女,四川巴中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生,研究方向:音乐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