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功能区划复习汇总

海洋功能区划复习汇总
海洋功能区划复习汇总

第一章海域使用管理技术术语

一、海域术语

1.海域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

海床和底土。

2.内海

指一国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

3.内水

指沿海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至海岸线的海域。

4.领海

指沿海国根据其主权划定的邻接其陆地领土及内水以外的海域。亦即是在主权之下划定的领海基线向外延伸的一定范围的海域。

5.领海基线

即该国领海与内水的分界线。

目前国际法中领海基线的确定方法:

1、正常基线(自然基线)

无论在大陆海岸旁,还是在半岛周围或岛屿四周,以海水落潮时海水退到离岸最远的潮位线——低潮线,作为测算领海的基线。

2、直线基线(折线基线)

在沿岸附近的岛屿上确立若干点作为领海基点,将相邻的两个基点连成直线,从而沿着海岸形成一条连续的曲折的直线,作为测算领海的基线。

领海基点:

我国采取的是直线基线法,已经确定的领海基点77个。大陆沿海部分的领海基点(49个);西沙有(28个)。

6.领海线

也称“领海外部界限”。是一条其每一点同领海

基线的最近的距离等于领海宽度的线。

7.海岸线

海岸线是指平均大潮高潮时水陆分界的痕迹线。

8.海域滩涂

亦称“潮间带”,即海、陆交界,潮水涨落的地带。

9.海域使用

指使用某一固定海域3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

活动。

10.海域使用管理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

使用管理法》对海域使用实施的监督管理行为。

二、海洋功能区划

1.海洋功能区划

按照海洋功能区的标准,将海域及海岛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功能区。是为海洋开发、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性工作。

目的是为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用海保障。

2.功能

自然或社会事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的价值与作用。

3.海洋功能区

根据海域及海岛的自然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地理区位、开发利用现状,并考虑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所划定的具有最佳功能的区域,是海洋功能区划最小的功能单元。

4.主导功能

主导功能也可以叫优势功能,这主要是针对在某一海域多种功能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是分析对比而选定的最佳功能。按该功能进行生产布局,能保证海域自然资源与环境客观价值的充分发挥,又能保证国家或地区重要战略资源的持续利用。

5.海洋功能分区

海洋功能分区是在资料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各单项资源分区资料,综合海域使用现状及发展方向而形成的。

分区综合考虑了地理单元的相对完整性和生态系统的相对独立性,有利于海域整体功能的维护,有利于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设。

功能分区是最小功能单元的科学组合,功能分区也可以是一个功能单元、也可以是多功能单元的组合。如港口航运区,含有至少三个最小功能单元。

6.功能区指标

功能区指标也可称功能区指标体系,是对各种冠名的功能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质量和体系要求的一种界定。

如港口区,自然属性界定要具备深水条件,要有避风条件,确保有足够的仓储面积,具备船长几倍的调头区等,社会属性界定要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社会经济条件,环境目标等要素要求。

三、海域有偿使用

1.海域使用分类定级

指沿海省、市根据海洋功能区划统一划定的用海类型,视其海域的区位、自然、环境条件、资源丰度、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利用效益的差异,对同一类型用海划定不同的级别。

2.海域使用基准价

指不同类型、级别海域使用权单位面积的平均价格。

四、海域使用论证

1.海域使用论证

指通过科学的调查、调研、计算、分析、预测对拟开发海域进行用海可行性分析并给出相应的书面材料以达到科学用海、规范管理和可持续性用海的目的。

2.功能优化

指项目用海的相关条件和要求与区划中限定的各主要功能彼此衔接或符合水平的最佳优化选择。

3.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指受到某项用海工程影响的其他海洋产业。在实际的用海工程论证

中应该明确界定出利益相关者,明确用海工程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

五、海域勘界

1.海岸界点

指陆地行政区域界线或其延长线与海岸线的交点。

2.有效岸线

指以天然岸线和2000年1月1日前建成的人工岸线为海域勘界有效岸线。

3.相向涉界方

指海岸线彼此不相接且被海水分割的涉界方。

4.相邻涉界方

指海岸线彼此相接的涉界方。

六、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

1.海域使用动态监测

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是以海域变更调查的数据及图件为基础,通过“3S”(GPS、RS、GIS)与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取并提供海域使用变化信息,为海域使用管理与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决策服务。

2.海域使用动态监测区

海域使用动态监测区的划分,原则上不应小于县级行政辖区,具体划分时要依据监测任务来确定。

3.基本监测图

指在监测区内,按行政辖区范围或特定区域分幅,标注有关海域使用及变化特征等要素的动态监测图。

4.3S技术

3S技术是遥感(RS, 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的统称。因这三个概念的相应英文中都分别含一个S而得名。

5.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6.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一套基于卫星的无线导航系统。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太空用户都可以通过GPS系统全天24小时、无论在全球什么位置都可以精确定位他们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其定位精度比目前以及可以预见的将来任何无线导航系统都要高。

7.遥感(RS)

指通过某种传感器装置,在不与被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取其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和发射辐射),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加工、表达和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七、海域使用测量

1.海域使用界址线

是依据不同海域使用项目性质,以实际占用海域的位置为基础划定的海域使用的

范围界线,一般是实际的用海外缘线外延50m。

2.海域使用面积

3.海域使用界址点

指海域使用权属界限的拐点。

4.海域使用位置图

八、海域使用统计

海域使用统计的基本任务是:

及时、准确地掌握海域资源的构成、利用现状和变化动态,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海域数据信息,更新完善资料,保证统计资料的现实性;

为国家制定海洋政策提供开发依据;为编制海域使用总体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为维护用海权人的海域使用提供法律保障。

九、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

1.信息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描述,称为信息。

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的系统软件。

3.海域管理信息系统

海域管理信息系统是服务于国家、地方各级海洋管理部门进行海域管理工作的综合性信息系统,

主要应用于海域使用申请审批、海域使用确权登记、海域使用权证书发放和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统计等海域管理工作,加速海域管理和决策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各级海洋管理部门海域管理能力和办公自动化水平。

第二章海洋功能区划技术

第一节海洋功能区划概述

一、基本概念

1. 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域区位、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开发利用的要求,按照海洋功能标准,将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功能区。

目的是为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用海保障。

2. 海洋功能分区是在资料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各单项资源分区资料,综合海域使用现状及发展方向而形成的。

分区综合考虑了地理单元的相对完整性和生态系统的相对独立性,有利于海域整体功能的维护,有利于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设。

3.功能区类别和级别

根据我国和国际海洋管理实践,对功能区类别和级别进行了科学总结和归纳,目前,海洋功能区类别有10种,级别有33个,也可以叫一级类和二级类。

比如港口航运区是一个类别,有3个级别,即港口区、航道区和锚地区。

二、海洋功能区划的发展过程

海洋功能区划自1989年始至2002年已进行了14年,分两个阶段编制:

?小比例尺(比例尺为1:20万--1:300万)

?大比例尺(比例尺为1:50 000--1:5 000)

全国小比例尺区划全面启动于1989年,国家海洋局组织了全国11个沿海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经过6年的时间,到1994年完成了区划工作,在全国划分了3 663个海洋功能区。

1995年,在推进已有区划成果应用的同时,启动了胶州湾、大连湾等4个海域的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试点,1998年全面开始了全国的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工作。

在小比例尺工作基础上,依据大比例尺区划4年试点经验,经过4年努力,于2002年基本结束。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划分海洋功能区5356个。

海洋功能区划的完成,标志着海域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阶段。

海洋功能区划是全面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的坚实基础,是海域可持续利用、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重要保障,是对国家海洋事业的历史性贡献和重大推进。

三、海洋功能区划的地位和作用

1.区划地位

国家对海洋功能区划历来非常重视,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于1989-1994年、1995-2002年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海洋功能区划调查和编制工作。

2002年国务院全文批复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区划》和国务院的批复是国务院贯彻实施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而制定的政策性、规范性和技术性文件;是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国务院在《区划》批复中强调:“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依据,具有法定效力,必须严格执行。”这就将海洋功能区划提高到法的高度,作为一项制度加以实施。

从以下三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

◆一是从海洋功能区划与其他区划规划的关系,体现了区划具有基础性和统领的地

位。

◆二是从区划的编制过程来看,体现了的广泛性和权威性。

◆三是从区划原则上可以看出它的综合性和科学性。

2.区划作用

(1)项目选址依据。海洋功能区划是制定海洋环境保护规划、选择入海排污口、设置陆源污染物深海离岸排放排污口、兴建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科学依据。

(2)统筹各海洋产业协同发展。《区划》指出要统筹安排各有关行业用海,保障交通用海、保障军事用海以及国家战略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海需求等。

(3)控制、引导海域的使用方向。通过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可以科学指导和控制海域的使用方向,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协调用海矛盾。区划可以综合平衡各部门各行业间的关系,协调解决用海矛盾。同时,这项制度的实施,也可避免和减轻各种海洋开发利用项目之间的有害影响。

总之,通过海洋功能区划,可以控制、引导海域的使用方向,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功能区划促进了海域使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促进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推进了国家以及沿海其他涉海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二节海洋功能区划的内容、性质、特点和用途

一、海洋功能区划的内容

主要内容:是客观分析海域及依托陆域的资源状况、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之后,

按港口航运区、渔业资源利用与养护区、旅游区、海水资源利用区、工程用海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保留区等10种主要海洋功能类型分区,

提出每种海洋功能区的开发保护重点和管理要求。

同时,确定重点海域的主要功能,并制定实施《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区划》的主要措施。

一、海洋功能区划的内容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区划》文本由五部分组成:

◆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状况

◆《区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海洋功能分区

◆重点海域的主要功能

◆实施《区划》的主要措施

在结构上分三个层次:

(1)文本的前半部分(含前言、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状况),主要阐述海洋资源优势与劣

势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回顾了近些年来海洋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因缺乏区划与规划、无序无度开发导致的海洋资源环境问题,阐述未来海洋面临的挑战,提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区划期内的主要目标。

(2)文本的中间部分(含功能分区、重点海域主要功能),是《区划》的核心部分。区划

要确定港口航运区、渔业资源利用与养护区、旅游区、海水资源利用区、工程用海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保留区等10种主要海洋功能区,要提出每种海洋功能区的开发保护重点和管理要求。

同时,对于地级市以上的行政区域还要给出重点海域的主要功能。

(3)文本最后提出有效实施《区划》的措施,强调海洋功能区在涉海行业、城市规划以

及在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市县级区划分为四个部分,与全国和省级区划相比,除重点海域的主要功能不作要求外,其他内容与全国和省级区划一致。

二、区划性质和特点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的科学基础,是国家管理海洋的重要制度,是制定海洋环境保护规划,优化海洋环境和资源的配置,解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的矛盾,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的客观必然。

具有以下特点:

1.自然型区划

海洋功能区划要突出海域的自然属性。海洋功能区划的本质是以海域的自然属性为主,每一功能区客观上适合用于什么样的海洋开发项目,从而确定了它的社会价值、开发利用优势、方向和内容等,避免盲目用海和资源浪费。

海域利用的客观实际也是这样的,自然界有景观资源的一般辟为旅游区和保护区;有深水岸线的一般用作港口区;含泥量较大的潮间带多划分为养殖区和盐田区。

2.经济型区划

在目标中,提出要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海需求,促进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另外,在区划中还应体现区划只是现阶段经济技术条件的一种区划。随着时

间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区划还应作相应调整,区划是阶段型和动态型的。

3.规划型区划

在考虑自然属性的基础上,也考虑社会属性。区划不仅有空间属性,也要突出时间属性和社会属性。

4.协调型区划

区划必须综合考虑相关海洋产业的规划,突出重点领域,协调各产业的目前的投资能力和技术水平,并对各涉海产业未来发展留出发展空间。

5.制约型区划

区划要体现经济发展服从于环境保护的需要,经济发展目标要建立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基础上,以海洋环境建设为控制目标。

提出功能区环境目标管理,有时间性和强制性。既要提出阶段目标,围绕实现重点海域开发利用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控制住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恶化等内容,还要提出10年以上的长远目标,围绕实现全海域如何开发利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等。

6.生态型区划

根据我国海域自然环境状况,因地域差异和水文气候差异,形成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渤海和黄海处于北温带海的边缘,东海和南海属亚热带性质,各自具有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

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多样,需要划出区域加以保护,如海岛、海岸、海湾、河口等典型的生态系统,这样有助于保护、拯救、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科学使用海域,促进海域可持续利用。

7.管理型区划

提出功能管制的概念并作为一项制度加以贯彻实施。《区划》是管理指南和执法依据。国务院在《区划》批复中指出: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依据。要依据《区划》确定的目标,制定重点海域使用调整计划,明确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的停工、拆除、迁址或关闭的时间表,并提出恢复项目所在地海域环境的整治措施。此外,海洋功能区划还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要突出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系统建设

(2)要求要具体,目标要清晰

(3)文本要突出政府行为

区划是政府文件。其中区划文本、区划图件和区划登记表是法规文件。

三、区划用途

海洋功能区划用途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海洋功能区划作为它援助项目的能力建设的行动目标之一;

(2)国务院批准的《中国21世纪议程》将开展和执行

海洋功能区划作为它的行动目标;

(3)《海洋环境保护法》将海洋功能区划作为海洋执

法的科学依据;

(4)《海域使用管理法》将海洋功能区划作为海域

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依据;

(5) 推进海洋行政管理机构的建设;

(6) 成为制定涉海规划和海洋政策的科学依据;

(7) 调整和治理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依据。

第三节海洋功能区划

一、区划依据

区划的依据是国家颁布的相关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等法规和标准,国家及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计划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2.技术依据

(1)《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2)(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

(3)《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17108- 2007);

(4)《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国函[2002]77号。

二、区划范围、指导思想及划分原则

1.区划范围

海洋功能区划的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海、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依托陆域包括全部无居民海岛以及与海洋功能区划分有直接关系的有居民海岛和大陆沿岸一定宽度的陆域,其宽度视具体情况确定。

2.区划指导思想要突出三个主题:

◆一是以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实施海洋持续利用为中心,调整不合理的海洋产业布

局;

◆二是以改善功能区生态系统、提高海洋功能的整体利用水平为目标,进行科学分区、

统筹安排;

◆三是实现对海洋开发活动的宏观指导,全面遏制海洋开发的无序、无度状况,恢复

和发挥功能区的资源优势,维护国家海洋安全。

3.区划原则

海洋功能区划按照下列五项原则编制:

◆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科学确定海域功能;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各有关行业用海;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海域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保障国防安全,保证军事用海需要。

这五条原则体现了国家在实施海洋开发战略上的总体要求:

(1)自然属性原则。

(2)社会属性原则

(3)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原则

(4)海陆统一原则

(5)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原则

(6)保障国防安全用海原则

三、区划方法

1.指标法

依据《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和分类体系,针对每个海洋功能区自然属性,制定出划区的标准,判断、选择海洋功能区类型。

2.叠加法

将相关资料编绘成图,并对图件进行同化和叠加处理,依据海洋功能区划指标和原则进行分析比较,科学划定海洋功能区。

3.综合分析法

按照区划原则,综合海域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协调各种用海关系,确定海洋功能区类型及功能的主次关系。

四、区划类型划分和指标体系

1.功能区类型划分

我国海洋功能区分为10种类别,级别有33个,10种类别为:

(1)港口航运

(2)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

(3)矿产资源利用

(4)旅游

(5)海水资源利用

(6)海洋能利用

(7)工程用海

(8)海洋保护

(9)特殊利用海域

(10)保留海域

2.海洋功能区指标体系

(1)港口航运区

1)港口区,2)航道区,3)锚地区

(2)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

1)渔港和渔业设施基地建设区

2)养殖区

3)增殖区

4)捕捞区

5)重要渔业品种保护区

(3)矿产资源利用区

1)油气区

2)固体矿产区

①金属矿区

②非金属矿区

3)其他矿产

(4)旅游区

1)风景旅游区

2)度假旅游区

(5)海水资源利用区

1)盐田区

2)特殊工业用水区

3)一般工业用水区

(6)海洋能利用区

1)潮汐能区

2)潮流能区

3)波浪能区

4)温差能区

(7)工程用海区

1)海底管线区

2)石油平台区

3)围海造地区

4)海岸防护工程区

5)跨海桥梁区

6)其他工程用海区

(8)海洋保护区

(1)海洋自然保护区

1)海洋和海岸生态保护区

①红树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②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③湿地和沼泽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④上升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2)生物物种保护区

①珍稀与濒危动物自然保护区

②珍稀与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

3)自然遗迹和非生物资源保护区

①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

②人类活动历史遗迹保护区

(2)海洋特别保护区

(9)特殊利用区

1)科学研究试验区

2)军事区

3)排污区

4)倾倒区

(10)保留区

为将来发展留有空间

五、重点海域的确定

重点海域确定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保持地理单元和行政管理区界的相对完整,

且与各省经济区划相衔接。

②海域优势资源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③开发保护存在问题相似,整治、保护任务

相互联系。

④至少包括两种类型功能区,且功能区应符合以下标准:

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或拟建设的枢纽港;

国家确定的重要渔业水域;

已开发或待开发的重要油气资源区;

国家重要盐业生产或盐化工基地;

国家级或省级风景旅游区;

国际海底电缆、光缆管道登陆点;

已划定或拟划定的国家级或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其他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功能区;海岛市、县;

50万人口以上的滨海大中城市。

六、相关关系处理

作为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的客观准则和依据,在海洋功能区划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相关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

1.重叠功能之间关系的处理

(1)已经开发利用的功能和主导功能一致的,应保留其功能;

(2)已经开发利用的功能虽然不是区域的主要功能,但与主要

功能不存在根本矛盾,则这种开发现状在近期可以保留,

在以后的海洋开发规划中适当限制其规模,转向主要功能

的开发;

(3)当各功能间在开发利用时不互相干扰,有时还有利于发挥

综合效益,那么此区域为多功能同时并存;

(4)当多功能区各功能间存在矛盾且不能兼容时,依据区划原则

确定主要功能。

2.开发与治理保护的关系

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当区域自然环境因人为开发活动受到破坏并影响到未来的整体利益时,强调环境治理与保护。

区划要突出对环境治理、资源恢复功能的布局,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对污水排放区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功能区水质目标管理。

3.整体与局部、长期与短期的处理

区划在考虑局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要注重海域整体范围内功能区的布局、总体效益和需求,短期开发行为让位于长期发展利益。

区划注重为未来发展留空间,并对海洋各种生态系统的保全和培育提出了保护措施。

4.区划与规划的关系

《海域使用管理法》第十五条明确提出:“养殖、盐业、交通、旅游等行业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沿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港口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七、海洋功能区的水质和沉积物质量标准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77)、《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确定了10个类别和33种级别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目标管理。

执行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港口航运区含三种功能类型,但水质不全执行四类标准。港池内的航道和锚地一般执行港口区的标准,但在港池外航道和锚地则不尽然。八、海洋功能区划编制

海洋功能区划分四级编制。

(1)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

(2)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由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3)市级海洋功能区划由市(地)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4)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由县(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跨行政区域的海洋功能区划由共同的上一级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

编制海洋功能区划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则,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准备工作、现状评价、需求预测、功能区划分、成果编制、听证审议、报批执行。1.准备工作

主要指组织和资料准备:

(1)领导机构

(2)技术指导(咨询)机构

(3)编制工作机构

(4)资料准备

2.海域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分析

分析确定本区域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研究确定海洋资源的供给能力,分析海域使用结构与布局是否合理以及海域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区划目标

海洋功能区划目标分两个阶段:

?近期目标通常为5年,

?远期目标一般为10年。

目标的确定

近期目标要围绕逐步调整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实现重点海域开发利用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控制住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

远期目标则围绕如何严格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实现海域开发利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海洋经济稳步发展等。

4.海洋功能分区

海洋功能分区是在资料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各单项资源分区资料,综合海域使用现状及发展方向而进行的。

分区应综合考虑地理单元的相对完整性和生态系统的相对独立性,有利于海域整体功能的维护,有利于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设。

5.区划成果

主要包括:

?海洋功能区划文本

?海洋功能区划图

?海洋功能区登记表和海洋功能区划信息系统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报告等

6 . 听证审议

海洋功能区划各项成果需要与各涉海管理部门和各地人民政府广泛协商,编制组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论证,修改完善,最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7.报批执行

海洋功能区划征求意见稿经海洋功能区划领导组讨论通过后,进行专家评审,接受上级的协调和验收。

在此基础上,经修订、完善,完成海洋功能区划送审稿,呈报相应人民政府审批执行。

第四节海洋功能区划成果形式

海洋功能区划成果包括区划文本、登记表、图件、技术报告、编制说明等及相应的电子文档。

国家、省(区、市)、市(地级市)、县都应建立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信息系统。

一、区划文本

区划文本既是呈报审批的政府报告,也是区划的主体材料。

其内容包括:

?前言;

?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状况;

?区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海洋功能区类型划分、功能分区与管理要求;

?重点海域功能区划;

?实施《区划》的主要措施。

区划文本编写大纲主要内容如下:

1.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编写大纲

第一章“总则”主要编写区划的目的、依据、目标、原则、范围、成果等;

第二章“海域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主要编写区划的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现状、面临的形势等;

第三章“海洋功能分区”主要编写海洋功能分区概述与分述,即综述一级类型的数量,阐述二级类型的数量和重点功能区;

第四章“重点海域的主要功能”主要编写重点海域的名称和划分依据,阐述重点海域的范围和主要功能,重点功能区的调整计划和整治计划等;

第五章“实施措施”主要编写区划的编制与审批、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宣传教育、技术支持等措施;

第六章“附则”编写区划效力、附件等。

2.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编写内容

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编写内容与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编写内容相比,没有第四章“重点海域的主要功能”,其他内容基本相同。

二、区划图件

海洋功能区划图是区划要素直观的科学表述,是报件的基本组成材料。

区划图件与区划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三、海洋功能区登记表

区划登记表是对区划中的全部功能区的面积、类别、划区依据、管理要求和功能指标等具体内容的登记。

它是审批中了解功能单元具体情况的不可缺少的材料。

四、区划报告编写大纲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报告应当全面、系统地反映区划研究成果。

主要内容应包括:海域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海域开发问题;功能区划的原则、方法、依据和功能区的分类和指标体系;海洋功能分区;重点海域主要功能;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和管理等。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报告编写大纲主要内容:

1.前言

2.基础条件评价

(1)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

(2)自然环境

(3)自然资源

(4)社会经济

(5)主要自然灾害及风险情况

(6)自然环境和海洋自然资源综合评价

3.自然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

4.海洋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5.海洋功能区分类体系和类型划分指标

6.海洋功能区划

五、区划编制说明

区划编制说明的内容应包括:

(1)区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指导思想,着重说明区划

的工作思路和特点;

(2)区划的主要内容,区划的编制过程及各部门、地方

政府的协调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重要问题等;

(3)与上一级政府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部门规划的衔接

情况;

(4)各级人民政府对区划的审核情况,附专家评审结论

和专家名单。

六、海洋功能区划信息管理系统

1.成果形式

(1)系统软件。

(2)数据光盘。

(3)系统使用手册和数据清单。

2.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

(1)空间参照系统

国家坐标系。

(2)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6度分带。

(3)比例尺为1:25万。

3.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信息系统

(1)数据内容

(2)信息分类与编码

1)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

2)海洋功能区划信息的分类编码

(3)数据分层及文件命名规定

(4)数据交换格式

4.系统功能要求

海洋功能区划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①数据管理;

②数据更新;

③信息查询;

④统计分析;

⑤功能区划图件打印输出。

5.海洋功能区划信息系统图例

参照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成果要求中的图件制作部分。

各地可在本图例的总体框架内,根据选用的系统软件和当地实际功能区划情况,就图例的某些细节做适当调整。

第五节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与措施

一、功能区的管理

1.功能的兼容性和排他性

这里说的兼容性和排他性主要指功能性兼容和排他。主要从六个方面去分析:

(1)功能的兼容性,双方受益(养殖与渔港,海

上观光与底播

(2)功能的排他性,相互冲突(突堤码头与沙滩

浴场)。

(3)功能的受益性,相互受益(旅游港与浴场)。

(4)一功能受益性,另功能损伤(港口与养殖)。

(5)多功能兼容性,多功能受益(跨海大桥,可以兼

作适当的底播和水面养殖,也可以兼作适当的底

播和海上航道,也可以兼作适当的电缆管线铺设

和适当的养殖活动等)。

(6)多功能排他性,多功能受损(近岸废弃物倾倒,选择近岸倾倒,本身不能实现它自己的功能,对毗邻资源区和近岸环境也造成多方面影响;选择不当的港口码头,不仅港口淤积或遭受侵蚀报废,对海岸沿线其他功能区也会造成深度创伤,如沿岸的沙滩浴场,近岸海域的水养、底播环境)。

下面列出几种主要功能区的排他性与兼容性的关系供参考。

(1)港口航运区

功能排他:水产增养殖、海水浴场、盐田、海水淡化、海洋制药、海底管线、海洋自然保护区等。

功能兼容:旅游观光、科学试验、纳污能力允许下的排污等。

(2)养殖与捕捞区

功能排他:工程用海(石油平台、采砂、海底

管线等)、排污、倾废、水下爆

破、洄游通道内建闸、纳污口等。

功能兼容:旅游、科学试验、海洋保护区等。

(3)海洋保护区

功能排他:港口、排污、倾废、保护区内的特

定渔场等。

功能兼容:旅游、增养殖、盐业等。

(4)旅游区

功能排他:排污、岛、礁、坨爆破、倾废等。

功能兼容:增养殖、科学试验、海洋保护区、

海底管道、港口等。

2.功能区的维护

功能区的维护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自然属性维护;

二是功能区的质量维护;

三是对毗邻功能区的保护与培育。

有几点需要注意:

(1)在使用时要阐明自身功能的变化过程,在施工和运营期背景条件的改变及环境参数变化的量级。

如目前水质背景条件是多少,施工和营运期会有多大的变化。再如构筑港口,现有水深条件是多少,运营几年后,水深条件可能变化多少等。

(2)对毗邻功能区的影响程度评估,应进行定量预测。

这里包括泥沙扩散影响范围和浓度,环境因子的浓

度变化,对毗邻功能区底质条件的改变,底质粒度、

底质蚀淤程度,潮流场的流向流速等变化。

(3)功能区的社会系统维护。

应分析该功能区开发对于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贡献。

(4)功能区执行和控制的标准。

标准的选择,有7个功能分区国家做了相应的水质执行标准规定,还有些没有规定,如保留区、特殊利用区一些功能区等。港口区里的综合港、旅游港、渔港等水质标准如何定?锚地和航道如何定这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和把握。标准定低了不符合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定高了又达不到,要确切把握。要注意工程海域标准的控制,如项目施工区和营运期等。

3.区划管理应关注的内容

(1)按照海洋管理法规的规定和海域权益的保障规定,未经过批准的功能区划,用海和审批海域使用权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使用海的风险性也是很大的。

(2)港口预留区或港口区,建港一定要深水深用。实际用海中,我们经常遇到深水浅用的现象,极大浪费了国家的自然资源。

(3)要注意功能分区系统的完整性。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中的功能分区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的区划界定,管理中一定要确保区域地理和社会、环境以及功能系统的完整性,不能割裂。

如某某海湾,如果界定为港口航运区,在周围海域就不能设置有碍于港口航运的项目,否则就会对整个港口航运系统造成损伤。

(4)要注意重点海域的主要功能。

全国区划划分了30个重点海域,并对功能排序作了安排,保障这些重点海域主要功能的实施是海洋事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应注意这个排序,关注重点海域在本区的范围及管理要求。

如某某三角洲海域定为油气、养殖、盐田、海洋保护功能区,原则上就要突出油气功能的位置。不能将次要功能的开发占了主要功能的位置。

(5)区划不仅对水质管理目标作出界定,也应对沉积物质量标准作出要求。

(6)围填海管理。围填海应注意两大类的围填海工程:

养殖区的围海:多为短期行为,且工程质量低下,不但自身功能得不到维护,对毗邻海域自然属性也会造成损害,因此应注意地点的选择和工程质量的提高;

城市用地的围填海问题,应关注区域生态系统的改变。

(7)区划的技术管理内容。

保护区要严格海域使用论证,注意保护区毗邻海域的生产布局,排污口的设置与管理,海岸防侵蚀区的产业布局与管理。

(8)要关注国家和地方区划调整和整治的内容。

确保《区划》目标的实现,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有序、协调发展。

二、实施区划的主要措施

首先,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做好省(自治区、直

辖市)、市(地)和县(市)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或修订工作。

第二步,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第三步,市(地)、县(市)海洋功能区划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海洋局备案。

第四步,国家海洋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或修订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海洋功能区划工作经费纳入预算,涉海各部门要依法协调或衔接好海洋功能区划与相关区划、规划的关系。

1.依法行政,认真组织实施海洋功能区划

2.监督检查,确保《区划》目标的实现

3.依靠科技,完善海洋功能区划的技术支撑体系

4.做好宣传教育,科学管海用海

三、海洋功能区划的审批

海洋功能区划实行分级审批。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功能区划,经该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市、县海洋功能区划,经该市、县人民政府审核

同意后,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报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四、海洋功能区划的修订

由原编制机关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修订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海域功能。

经国务院批准,因公共利益、国防安全或者进行大型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海洋功能区划。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功能区的改变。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方案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温州市实施方案 温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优势与重大意义 (2) 第一节发展优势 (2) 第二节重大意义 (4)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6) 第一节指导思想 (6) 第二节发展定位 (7) 第三节发展目标 (8) 第四节空间格局 (10) 第三章重点任务 (11) 第一节建设对外开放新平台 (11) 第二节建设国家重要枢纽港 (16) 第三节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 第四节推进重要海岛开发与保护 (25) 第五节推进涉海基础设施完善 (28) 第六节推进海洋生态文明提升 (33) 第四章保障措施 (37)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37)

第二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37) 第三节加强要素保障支撑 (38) 第四节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39) 第五节加强重大项目带动 (40) 第六节加强海洋科技创新 (41) 附表 1、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预测表 2、温州市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工一览表 3、温州市重点海洋产业区块发展导向表 4、温州市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库 附图 1、空间格局示意图 2、综合交通示意图 3、重点海洋产业区块示意图 4、重要海岛开发布局示意图

前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温州作为长三角南翼、海西区北翼中心城市和我省三大沿海都市圈之一,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时期,温州将围绕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发挥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区位条件优势,主动承接国家海洋开发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全力推进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根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依据《省发改委关于组织开展沿海市县编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发改地区“2010”1259号),特制订《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温州市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推进“十二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 《实施方案》区域范围包括温州市所辖海域和温州市市区及乐清、永嘉、瑞安、平阳、苍南、洞头6个沿海县(市)的陆域。海域、陆域面积分别为1.1万和0.87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岛陆域总面积约170平方公里。期限为2011—2020年,重点为“十二五”时期。

山东省物流区域布局(doc 12页)

五、物流区域布局 (一)物流区域。根据我省的自然地理条件、行政区划、各市经济发展特点和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我省的物流发展区域划分为六大物流区域,即港口群物流区域、鲁中物流区域、鲁南物流区域、鲁西南物流区域、鲁北物流区域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物流区域。 1.港口群物流区域。港口群物流区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体,是发展国际物流的主要通道,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和优势。继续加快疏港铁路和公路的规划和建设,提高港口的集疏运能力。建设和完善青岛前湾港原油、矿石、集装箱深水泊位,增加大宗货物和集装箱运输能力。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烟台港为两翼,以威海、潍坊港为协作,建立山东半

岛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一体化战略合作,拓展港口腹地,推进港口服务腹地向全国、全世界扩展,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港口设施功能完备、经济外向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和辐射型物流,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高效生态产业、高端产业、临港产业服务,为全省及全国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服务。 2.鲁中物流区域。以济南为核心,以淄博、泰安、莱芜为重点,大力发展综合运输,推进多式联运,着重发展陆路综合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及辐射全国的中转物流。形成以济南为中心,连接省内各主要城市,辐射冀、鲁、豫、苏、皖等周边省份的物流中转基地。加快与半岛港口城市的通道对接,合作实施“大通关工程”,形成一条畅通的国际物流通道。构建完善的农村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建设有利于农产品交易、加工、包装、存储、运输的物流系统。尽快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转物流和航空物流为特色的综合物流枢纽。 3.鲁南物流区域。以临沂为核心,以日照为重点。临沂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通过发展商贸经营、会展、物流、电子商务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形成辐射华东、华北、中原等地区的商品集散地。日照重点发展矿石、煤炭等大宗物资港口物流,建设临港产业,形成港口与内陆腹地的进出口货物集疏运中心。日照与临沂应充分发挥兖石铁路和高速公路的

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

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 (公示稿) 河北省海洋局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海域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4) 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10) 第四章基本功能分区 (13) 第五章实施措施 (16) 第六章附则 (2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为适应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管理海洋,规范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合理配置海洋资源,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 第二条【区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国函[2002]77号),《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17108-2006),国家海洋局《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国海发[2007]18号),国家海洋局《海洋功能区划备案管理办法》(国海发[2008]12号),国家海洋局《关于开展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09]660号),国家海洋局《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海管字[2010]83号),《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16日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其他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 第三条【区划目标】建立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为加快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和发展海洋经济提供资源保障;统筹各行业用海需求,缓解用海矛盾,引导和促进海洋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保护和治理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环境质量基本符合海洋

基本功能需求,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和景观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 〖海洋开发利用目标〗保重点、调结构、促发展。保障国家和省级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建设、滨海旅游等重点工程项目的用海需求,围填海总量控制在609平方公里以内;保障渔业生产活动的必要发展空间,养殖用海保有量不低于1000平方公里。 〖海洋环境保护目标〗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有效保护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河口、潟湖、海岛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新建海洋保护区3个,海洋保护区总数达到7个,保护面积达到320平方公里。 〖海域综合整治目标〗规范用海秩序,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调整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的用海,实现海域使用全面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综合治理河口、养殖区、港口及工业区环境,使海洋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海洋基本功能区海洋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90%;修复沙滩、潟湖、海岛等受损海洋生态系统,初步实现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整治岸线不少于80公里、整治海域面积不低于200平方公里。 第四条【区划原则】区划遵循以下原则: 〖尊重自然、保障发展〗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和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以海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确定海域的基本功能,切实保障公共利益和国家、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docx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 — 2020 年) 文本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1b5E2RGbC 第一条区划目的.......................................................................................................................................................................... 1p1EanqFD 第二条区划依据............................................................................................................................................................................... 1DXDiTa9E 第三条区划原则........................................................................................................................................................................ 2RTCrpUDG 第四条区划目标............................................................................................................................................................................. 35PCzVD7H 第五条区划范围.................................................................................................................................................................................. 4jLBHrnAI 第六条区划成果............................................................................................................................................................................. 4xHAQX74J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LDAYtRyK 第七条地理概况与区位条件 .................................................................................................................................. 5Zzz6ZB2L 第八条海域自然环境条件......................................................................................................................................... 5dvzfvkwM 第九条海洋自然资源 .......................................................................................................................................................... 5rqyn14ZN 第十条海洋开发利用状况....................................................................................................................................... 7EmxvxOtO 第十一条面临的形势 ............................................................................................................................................................ 7SixE2yXP 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96ewMyirQ 第十二条海洋开发与保护空间布局.................................................................................................... 9kavU42VR 第十三条沙埕港海域 ............................................................................................................................................................ 9y6v3ALoS 第十四条三沙湾海域 ................................................................................................................................................... 10M2ub6vST 第十五条罗源湾海域 ........................................................................................................................................................ 100YujCfmU 第十六条闽江口海域 ........................................................................................................................................................ 11eUts8ZQV 第十七条福清湾及海坛海峡海域11sQsAEJkW

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文本

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文本(上) (2007-6-5,1293)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 第二条区划依据 第三条区划目标 第四条区划原则 第五条区划范围 第六条区划成果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第七条地理概况及区位条件 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 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第三章海洋功能分区 第十一条海洋功能分区概述 第十二条港口航运利用区 第十三条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 第十四条矿产资源利用区

第十五条旅游区 第十六条海水资源利用区 第十七条海洋能利用区 第十八条工程用海区 第十九条海洋保护区 第二十条特殊利用区 第二十一条保留区 第四章重点海域划分及主要功能分述 第二十二条重点海域划分 第二十三条金塘岛及邻近海域 第二十四条六横岛及邻近海域 第二十五条舟山岛西、南部及邻近海域 第二十六条舟山岛北部及邻近海域 第二十七条岱山岛及邻近海域 第二十八条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及邻近海域第二十九条中街山列岛及邻近海域 第三十条衢山岛及邻近海域 第三十一条大、小洋山及邻近海域 第三十二条嵊泗列岛及邻近海域 第三十三条马鞍列岛及邻近海域 第五章实施措施

第三十四条区划编制与审批 第三十五条修编机制 第三十六条区划实施 第三十七条海域使用管理 第三十八条海洋环境保护 第三十九条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宣传教育 第四十一条技术支持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区划效力 第四十三条区划附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 舟山市位于浙江省的东北部,座落在长江口南端,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海域中,辖区内海岛众多,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相当丰富。舟山是陆域小市,海洋大市。近年来,舟山的海洋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舟山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了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需要,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与保护、为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法规的制定、以及海洋行业规划和各专项功能区划的编制等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全市海洋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的“八八战略”和市委的“六六决策”,全面打造“海洋经济强市”、“海上花园城市”和“海洋文化名城”,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近岸海域区位条件、环境与资源状况等自然属性,结合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功能区划技术标准,遵循《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报批稿),在原舟山市

营口市海洋功能区划

营口市海洋功能区划(2014-2020年) 文本 (报批稿) 营口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一条区划目的 (2) 第二条区划依据 (3) 第三条区划目标 (4) 第四条区划原则 (7) 第五条区划范围和实施期限 (9) 第六条分类体系 (10) 第七条区划成果 (16)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17) 第八条区位条件 (17) 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7) 第十条海洋资源 (21) 第十一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4) 第十二条面临的形势 (28) 第三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30) 第十三条海洋功能区划分区概述 (30) 第十四条农渔业区 (31) 第十五条港口航运区 (32) 第十六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34) 第十七条矿产与能源区 (35)

第十八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36) 第十九条海洋保护区 (37) 第二十条特殊利用区 (38) 第二十一条保留区 (38) 第四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39) 第二十二条总体定位 (39) 第二十三条海洋开发总体布局 (40) 第二十四条海洋保护总体布局 (41) 第五章实施保障措施 (44) 第二十五条区划编制与审批 (44) 第二十六条区划实施管理 (44) 第二十七条海域使用管理 (45) 第二十八条海洋环境保护 (47) 第二十九条海洋功能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 (49) 第三十条监督检查 (50) 第三十一条宣传教育 (50) 第三十二条技术支持 (51) 第六章附则 (51) 第三十三条区划效力 (51) 第三十四条区划附件 (51)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钓梁区块区域建设用海规划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钓梁区块区域建设用海规划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评审意见 2012年12月21日,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钓梁区块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以下简称“论证报告”)评审会。中国海监总队、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舟山市人民政府(规划实施单位)、舟山市钓梁围垦建设指挥部、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舟山市海洋勘测设计院、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论证单位)、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论证单位)等部门与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专家共31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7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名单附后)。与会专家和代表听取了关于规划概况和论证报告主要内容的汇报,经深入讨论和认真审议,形成评审意见如下: 一、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和用海概况 (一)用海规划概况 浙江舟山群岛—钓梁区块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本岛东北部的钓山与梁横山之间,属于舟山市定海区北蝉乡和普陀区展茅街道管辖,包括梁横山、钓山、团结海塘、红旗村、黄沙村等区域,西起钓山新港工业区一期界线,东至梁横山东面,北起海堤北Ⅰ、北Ⅱ堤轴线,南至大矗山山脚和南堤堤轴线,总面积约1855.05hm2。规划用海面积为1381.35hm2。 用海规划以钓梁高涂养殖用海区和梁横山西侧养殖区为基础,将原养殖用海转性为区域建设用海,包括原钓梁高涂养殖用海区1155.234hm2、原梁横山西侧养殖用海区197.492hm2和新增用海面积28.624hm2。规划期限为5年用海规划目标是建设临港工业产业区,大力发展海工装备等临港制造业和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同时增加深水岸线,为港口和物流开发创造条件,积极推进港口、工业物流、水产品精深加工等区块的开发,加强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交通便捷、生态环境良好,集工业、物流、港口等多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临港工业区。

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doc

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试行) 第一类鼓励类 一、海洋生物产业 (一)海洋生物药物 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生物新药开发和生产 2、满足我国重大、多发性疾病防治需求的通用名海洋生物药物首次开发和生产 3、海洋生物药物新剂型、新辅料的开发和生产 4、海洋生物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膜分离、超临界萃取、新型结晶、手性合成、酶促合成、生物转化、自控等技术开发与应用 5、海洋生物医药原料药生产节能降耗减排技术、新型海洋生物药物制剂技术开发与应用 6、现代海洋生物技术药物,采用现代海洋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 (二)海洋功能性食品 7、以海洋生物为原料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香料新技术开发与生产 8、深海鱼油、螺旋藻等海洋功能性食品开发与生产 (三)海洋生物新材料 9、新型海洋生物医药包装材料及其技术开发和生产(可降

解材料,具有避光、高阻隔性、高透过性的海洋功能性材料) 10、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甲壳素、海藻多糖等海洋生物材料生产加工 11、海藻纤维、甲壳素纤维等海洋生物质纤维生产 (四)海洋生物育种及其他 12、海洋生物育种 13、濒危稀缺药用海洋生物人工繁育技术及代用品的开发和生产 14、实验海洋生物标准化养殖及实验服务 15、海藻肥加工生产 16、海洋化妆品开发与生产 二、海洋装备制造业 (一)船舶 1、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的优化升级,开发建造符合国际新规范、新标准的船舶 2、10万立方米以上的液化天然气船(LNG)、1.5万立方米以上的液化石油气船(LPG)、万箱以上集装箱船、特种工程船舶、豪华客滚船、IMOⅡ型以上化学品船、豪华邮轮、气体动力及混合燃料船、5000车位及以上汽车运输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3、大型远洋捕捞加工渔船、新型高性能远洋渔船和玻璃钢渔船、1万立方米以上耙吸式挖泥船、超大型疏浚船、火车渡轮、

《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唐山海域)修改方案

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唐山海域) 修改方案 河北省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三月

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唐山海域) 修改方案文本 《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2005-2010)》(以下简称《区划》)自200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以来,在全省海域使用管理、海洋执法监察、海洋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得到了严格执行,成为用海项目海域使用预审、论证、审查、违法用海事件查处的重要依据和引导、调控用海需求,规范用海行为的有效手段。 我省第七次党代会“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战略目标的提出和省政府一系列“发挥沿海优势,加快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举措的出台,极大地推进了我省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曹妃甸工业区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并被国务院批准为循环经济示范区后,唐山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四点一带”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唐山市的海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围绕着“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四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唐山市沿海地区开发建设进入产业项目加速聚集的新阶段,曹妃甸新城建设进

入起步阶段,新的发展形势对海域空间资源有了更新、更高的需求,使《区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有所下降,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区域产业集聚、沿海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为了解决重大建设用海需求激增问题,满足唐山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证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顺利实施,在对2005年以来《区划》在唐山海域的实施情况和唐山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及周边区域的用海需求进行实地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对《区划》中唐山海域部分功能区进行了修改、调整。 一、修改依据 1、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曹妃甸建设的重要指示; 2、《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发改工业[2008]282号); 3、《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17108-2006); 4、《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国海发[2007]18号); 5、《唐山港总体规划》(冀政函[2007]113号); 6、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促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冀政办字[2008]67号); 7、《唐山市曹妃甸新城总体规划(2008—2020)》(冀政函〔2008〕135号)。 二、修改原则 以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力求总体上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坚持统筹兼顾,突出“保

唐山市海洋功能区划

唐山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 (公示稿) 文本 唐山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一条区划目的 (3) 第二条区划依据 (3) 第三条区划目标 (4) 第四条区划原则 (6) 第五条区划范围 (7) 第六条分类体系 (7) 第七条区划成果 (8)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9) 第八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9) 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0) 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12) 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总体布局 (14) 第十一条开发利用现状 (14) 第十二条总体定位与布局 (15) 第十三条乐亭县海域 (17) 第十四条曹妃甸区近岸海域 (18) 第十五条滦南县近岸海域 (19) 第十六条丰南区海域 (19) 第四章海洋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20)

第十七条海洋功能分区 (20) 第十八条农渔业区 (21) 第十九条港口航运区 (23) 第二十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25) 第二十一条矿产与能源区 (26) 第二十二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26) 第二十三条海洋保护区 (27) 第二十四条特殊利用区 (28) 第五章实施措施 (28) 第二十五条严格区划实施管理 (28) 第二十六条提高海域使用管理水平 (28) 第二十七条强化海洋环境保护 (30) 第二十八条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 (30) 第二十九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31) 第三十条规范监督检查与执法 (32) 第三十一条注重宣传教育 (32) 第六章附则 (33) 第三十二条区划效力 (33) 第三十三条区划附件 (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 为贯彻落实《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和《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适应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秩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海洋空间布局,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唐山沿海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本区划。 第二条区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河北省海岛保护规划(2012-2020)

河北省海岛保护规划(2012-2020年) 文本 河北省海洋局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1) 二、规划依据 (1) 三、规划主要内容 (1) 四、规划范围 (2) 五、规划期限 (2) 六、规划成果 (2) 第二章海岛保护现状与形势 (3) 一、海岛概况和基本特征 (3) 二、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4) 三、面临的形势 (6)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三、规划目标 (8) 第四章海岛分类保护 (10) 一、保护类海岛 (10) 二、适度利用类海岛 (12) 第五章重点工程 (15) 一、海岛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估 (15) 二、海岛典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保护 (15) 三、海岛整治修复 (16) 四、海岛可再生能源建设 (16) 五、海岛防灾减灾 (17) 六、海岛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 (17) 七、海岛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18) 八、海岛文化建设 (18)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9)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 (19)

二、完善法规制度,规范保护秩序 (19) 三、加强建设管理,推进重点工程 (19) 四、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融资机制 (20) 五、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社会监督 (20) 附表: 海岛分类保护登记表 (22) 重点工程登记表 (26)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海岛保护和管理,有效保护和改善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规范海岛保护开发秩序,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资源,促进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发挥海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服务“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5、《全国海岛保护规划》(2011-2020年) 6、《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7、《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11 -2015年) 8、《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9、《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10、《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11、《河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15年) 12、《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3、《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管理办法》(2010年) 14、《关于编制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的若干意见》(2011年) 15、《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11年) 三、规划主要内容 分析评价河北省海岛资源与环境特征、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面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内容

附件2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内容 一二开展基础调查 收集整理涉及山东省的国家重大战略二支持政策,以及相关部门和市县有关基础数据和已编规划,充分了解各行业二各地方现状情况二发展战略和目标二空间需求以及相关设想,广泛征求对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意见建议.(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二省政府有关部门) 二二开展规划评估 对?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年)??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 2030年)??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 2020年)??山东省海洋主体功 能区规划??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 十三五 规划?等省级空间类规划实施和 三区三线 划定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规划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为规划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二省生态环境厅二省海洋局) 三二开展 双评价 按照国家关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要求,协调有关部门,充分考虑土地二水二生态环境等资源环境禀赋条件,统筹把握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客观全 11

面评价资源环境本底状况,明确空间发展潜力规模及分布范围,为划定 三区三线 和编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奠定基础.(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 四二开展专题研究 深入研究涉及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战略性二全局性问题,为编制规划提供政策性二基础性支撑,选择省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重点做好8项重大专题研究.为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全面 协同和要素支撑,委托相关部门做好13项支撑研究.探索规划实施传导机制,根据国家要求,研究制定适合山东实际的11项技术规程. 五二制定规划目标 根据国家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二土地利用二城乡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发展目标,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我省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指标体系,确定近期二远期二远景规划目标,并分解到各市,确保上位规划指标逐级落实和层层传导.(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二省发展改革委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省生态环境厅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省交通运输厅二省水利厅二省农业农村厅二省商务厅二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省卫生健康委等) 六二研究政策机制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适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的投资二产业二财政二税收二人口二自然资源利用二生态环境保护二 21

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

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年) 文本 珠海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八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区划目的 (1) 第二条区划依据 (1) 第三条区划目标 (3) 第四条区划原则 (5) 第五条区划范围 (5) 第六条分类体系 (6) 第七条区划成果 (8)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8) 第八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8) 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9) 第十条开发利用现状 (10) 第十一条面临的形势 (11) 第三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13) 第十二条总体布局 (13) 第十三条海洋基本功能分区概述 (15) 第十四条农渔业区 (16) 第十五条港口航运区 (16) 第十六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7) 第十七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 第十八条海洋保护区 (19) 第十九条特殊利用区 (19)

第二十条保留区 (20) 第四章实施保障措施 (20) 第二十一条区划实施管理 (20) 第二十二条海域使用管理 (22) 第二十三条海洋环境保护 (23) 第二十四条基础能力建设 (23) 第二十五条监督检查与执法 (23) 第二十六条法制建设与宣传 (24) 第五章附则 (24) 第二十七条区划效力 (24) 第二十八条区划附件 (2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是海域资源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以及编制各类涉海规划的法定依据。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在综合考虑珠海市海域自然属性、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按照《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指南》,制定本区划。以协调和规范珠海海域开发活动,加强对海洋资源环境的保护,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海域开发、保护和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区划依据 (一)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 1 —

08海洋区划管理

第八章海洋区划管理 第一节海洋区划 为什么要进行海洋区划: 1.海洋区划是实现海洋经济的区域合理布局,确定不同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基础和依据,是发展海洋区域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海洋区划为指导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解决海区内各种开发利用活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供了科学方法。科学掌握海洋区划的基本内涵、类型和海洋区划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一、海洋区划概念 1.概念:海洋区划是对一国管辖的全部海域或其他特定海域,根据开发利用的目的,按照海域不同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形成的海域差异而划分的海洋区域。 2.基础:海洋区划的客观基础是在不同类型海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以及在同一类型的海域内又具有其一定的相似性。差异性是进行海洋区划的前提。具体分析: 地理上的:我国的海区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南北跨度为38个纬度,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东西为25个经度,还有大小不同的岛屿,具有独特的区域海洋学特征。 法律上的:邻近海域陆架宽阔,既有内水和领海,又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彼此法律地位不同,海洋开发和管理都有特殊的制度。 经济上的:沿海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 结论:海洋区划,就是在综合研究不同海域的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科学技术要素的基础上,依据各种海洋开发利用的区域特点和要求,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做出的海域分区,形成的一些相对独立的经济地理单元。 二、海洋区划类型 (一)海洋自然区划 海洋自然区划,是根据海洋区域所处的自然地理位臵不同,把海域划分为不同的海区。中国近海,依传统划分为四个海区,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二)海洋功能区划 海洋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各种类型海洋功能区的标准,把海洋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功能区。海洋功能区是根据不同的海域固有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的差异

即墨海洋功能区划

即墨海洋功能区划

————————————————————————————————作者:————————————————————————————————日期: ?

4即墨市海洋旅游市场开发 4.1 即墨市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即墨的旅游市场即客源市场在结构上包括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市场。虽然即墨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比较晚,属于后开发地区,但是即墨的旅游业发展十分的迅速,是即墨旅游市场的主体,海外旅游市场主要以日韩等国家为主,韩国是即墨第一大海外客源国,欧美国家在即墨海外客源市场所占的比重十分的小。因此,发展即墨周边城市以及津京地区、东北、华东地区国内旅游市场是重点,海外旅游市场要重点保持日韩旅游市场在即墨的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开拓欧美等远程旅游市场。 4.1.1国内旅游市场 即墨从2001年以来,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内旅游市场主要是本市居民和周边城市的游客,这一主体市场基本上占到国内旅游市场的80%左右,2006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7.9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60.9%,2007年即墨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1年—2007年即墨市旅游接待规模情况 年份旅游接待人数 (万人次) 旅游人数增长比 例(%) 旅游总收入(亿 元) 旅游收入增长比 例(%) 2001233.9822 0.8892 23.5 2002 267.8 14.5 2.2 147.5 2003182.57 -31.8 2.9 -31.8 2004330.2 80.9 5.09 75.5 2005 335.6 1.66.5634.8 2006345.72 3.0 17.9160.9 2007369.9 7 2222.9 资料来源:即墨市旅游局 在旅游接待总人数中,2006年全市以温泉、田横岛、鹤山等主体的景区接待游客228.4万人次,游客分布相对集中。温泉度假区每年约接待30万人次

河北省海洋局关于印发《河北省闲置海域处置办法》的通知

河北省海洋局关于印发《河北省闲置海域处置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区域经济开发 【发文字号】冀海发[2013]17号 【发布部门】河北省海洋局 【发布日期】2013.07.04 【实施日期】2013.07.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河北省海洋局关于印发《河北省闲置海域处置办法》的通知 (冀海发〔2013〕17号) 秦皇岛、唐山、沧州市海洋局,沿海各县(市、区)海洋局: 为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制度,规范用海行为,避免批而不用造成海域资源闲置,建立用海退出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河北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省局制定了《河北省闲置海域处置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河北省海洋局 2013年7月4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河北省闲置海域处置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闲置海域的处置力度,规范海域使用行为,促进节约集约用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河北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管辖海域内,闲置海域的处置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闲置海域,是指海域使用权人自取得海域使用权之日起满一年未开发使用的海域。 第三条闲置海域处置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遵循依法依规、促进利用、保障权益、信息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沿海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级审批项目闲置海域的调查认定和处置工作。 省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所审批的项目,由市、县(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闲置海域的调查工作,省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闲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规程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 技术规程 国家海洋局 二○○○年四月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技术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1:50000海洋功能区划图的作业内容、数字化作业要求、数据采集原则、资料使用要求及各要素的编制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1:50000海洋功能区划图的编制,自由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图的制作可依据本规程执行。 2引用标准 GB17108—1997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GB12320—98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 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15968—1995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12343—901:25000、1: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14268—199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 GHB 4.2—97军用数字地图1:50000地形图数字化作业细则 GB/T5791—199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12319—98中国航海图图式 GB/T17157—1997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3术语 3.1海洋功能区划图 用于表示海域和相邻陆域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具有的海洋功能区类型的专题地图。 3.2地图修测 依据实地现状对地图图内已发生变化的元素进行修正和补充。 3.3工作底图 经过相应处理,可直接用于海洋功能区划内外作业的基本图。 1

4数学基础 4.1坐标系 采用国家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 4.2深度基准 采用理论最低潮面(理论深度基准面)为深度基准。深度计量单位为m。 4.3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高程基准。高程计量单位为m。 4.4投影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6°分带。 4.5比例尺 一般为1:50000。 4.6分幅与编号 4.6.1采用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分幅系统。1:50000海洋功能区划图按经差15′00″、纬差10′00″分幅。 4.6.2编号按GB12342—9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附录的规定执行。编号以百万图号+十万图号+甲、乙、丙、丁组成。 5制图的基本要求 5.1图幅的主题 通过图面表示海域和相邻陆域海洋功能区类型,以简明、清晰、美观、协调的图示方法揭示各区域的主导功能。要突出海洋功能特点和海洋立体化特点,尽可能扩大图件的信息量。同时,要提高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的实用性和区域间的可对比性。 5.2功能区划图 要正确表示各种功能区范围和类型。 5.3功能区类型 以不同颜色的色块、符号、底色和符号表示。 6工作底图制作 6.1资料的收集 6.1.1地图资料 a.最新出版的1:50000地形图和海图;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