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一) 一、分析风险的因素(1)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 1)高危人员。例如刚参加工作的护士、轮科护士、进修护士、无执业资格护士以及实习护士。年轻的护士工作时间短,临床经验不足,资历较浅、例如在抢救室内对窒息的患儿进行吸痰操作时,有可能因护士的经验不够,操作不规范,对患儿的呼吸道粘膜造成损伤,引起患儿呼吸道粘膜出血、水肿,加重患儿的呼吸困难症状。在对患儿的病情进行监测时,因不具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呼吸、心率、体温等出现异常的生命体征没有及时辨别,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这些都会增加护理风险的机率。

2)高危时段。如交接班、午休以及节假日,特别是工作集中的时间,因儿科疾病的变化较快,而且难以预料。如果值班的人员不足,护士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导致护理纠纷和差错。3)高危病人。例如特殊体质患儿、危重患儿以及需要进行特殊治疗的患儿。(2)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 1)护理管理方面儿科护士人员紧张,编制严重缺乏,与正常的床护比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护士都在超负荷中工作。每年都会新进一批护士,这也同时给管理带来一些问题。另外护士的工作存在多面化,不但要完成正常的业务工作,而且还要完成一些其他事务工作,这就会导致对护理质量的监控出现疏忽。2)护士责任心不强儿科有一种特殊的称呼“哑科”,和患儿疾病相关的资料只能通过家长及描述以及护士的观察得到,如果护理人员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对患儿的病情观察的不仔细,就易导致医疗纠纷及事故;另外,儿科用药很严格,所用剂量较小,多数是根据公斤体重进行计算,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会导致用药差错,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或者用药剂量过高就会导致患儿出现不适,也容易出现护理差错。二、防范措施(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对患儿实施护理时,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护理人员应定期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工作中记录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2)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由每个科室的护士长负责,紧抓护理安全,同时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

施。(3)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护理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出现。这就要求对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书写护理记录,不得随意更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谨慎、认真,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4)定期对抢救物品、药品以及设备的完好性进行检查,保证使用时均良好无损。(5)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上级领导要关心护士,爱护护士,分析每个护士的性格特点,对不足之处进行引导,尽量保证护士的休息时间,正确处理医护、护护以及护患之间的关系,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6)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减少护患冲突:要想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就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这点非常重要。在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这可以缓解医患之间紧张的关系,也降低出现医疗纠纷的几率,同时还可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健康。作者:范伟宏单位:广西大新县人民医院(二) 一、儿科护理中影响安全的因素 1.1护理工作人员自身原因1.1.1工作态度问题护理人员长期在纷繁嘈杂的环境下工作,加之工作量大,长期倒班加班,身心疲惫,心情不畅,所以在对待工作时不免抱怨、厌烦,如此反复,又会导致心情不悦,对工作失去耐性和积极性。对患儿关心不够,巡视病房不认真,观察病情不细致,以致患儿出现异常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主管医生,造成病情延误。未严格执行审查制度,不核对瓶签药名或不查看完整药名,未将患儿的姓名与床头卡核实清楚,出现给药和输液错误。有些护士甚至不严格执行医嘱,医生在非紧急情况下的口头医嘱,未弄明白就去执行。更甚者自行改变用药途径,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如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护士欲分次注射,但患儿哭闹,于是自作主张一次注射,最终出现过敏反应。1.1.2操作技术不熟练医院编制有限,大部分护理人员都是合同协议工,工资待遇低,造成工作流动性大,无闲暇时间进修学习,专业知识陈旧,操作技能欠佳,工作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其中最常见的是静脉穿刺,有些家长心疼自己的孩子,认为护士应该一针成功,但是实际情况下由于儿童的血管偏细、部分血管条件差,影响护士技术发挥,造成穿刺失败。此外,一部分实习生应对紧急状况能力差,在没有

专业的指导老师情况下不能单独完成较复杂的操作,肆意发挥,造成对患儿的伤害。 1.1.3护理记录不完善护理记录是重要的临床资料。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涂改严重、记录数据不准;资料过于主观,与患儿家长缺乏有效沟通.忽略了患儿的个体差异;言语与书写内容部分连续性差,不能反映患儿病情的变化过程;与医生记录不符合,或是过度依赖医生所写的病程记录,一味地照抄、照写及缺乏对患儿疾病的专业判断力,都会影响着儿科护理工作的进行。 1.2医护患沟通不足 1.2.1与患儿家属缺少交流护士由于工作繁忙缺乏沟通时间,易忽视一些特殊操作和药物应用及生命体征的检测时与患儿家属的交流。例如:小儿的输液滴速应根据病情及药物的性质不同,护士会适当调节滴速,在输液过程中,遇到患儿用力、哭闹或更换体位时,有时会发生滴速改变,这时护士没有加强巡视,家长不询问护士自行调节,认为滴速越快越好,结果引发肺水肿,影响患儿的治疗与愈后。

1.2.2与医生缺乏沟通医疗与护理在临床上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护理人员与患儿每天接触时间最久,了解患儿信息较多,如不能将患儿的每天的动态详细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错过某些细节,使诊断与治疗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甚至出现医疗事故。1.3医院环境复杂化医院的复杂环境兼人流量大,造成细菌容易滋生,小儿本身免疫功能较差,疾病抵抗力低下,长期处于这种恶劣的环境,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加重病情。患儿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须增加床位,新增床位设施较差,例如有些床位长期搬动,零件松动不牢固,容易造成患儿坠床。二、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加强护士的爱心、责任心。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分级护理的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核心的各项工作制度,以强化护士工作的系统性。给药和输液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仔细观察瓶剂药物名称与剂量以及药物的全称;在执行口头医嘱前必须与医生重新确认无误方可实施;严格执行医嘱,不得擅自修改,在有疑问的情况下及时与医生沟通。2.2提高护士业务技能提高待遇,增加编制,稳定护理团队,合理安排班次与休息时间,定期院内组织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加强专业与基础知识学习。建立明确的实习生

带教制度,可以放手让实习生大胆操作,但是各项技能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做到“放手不放眼”。 2.3完善完整护理记录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单,规范统一的书写格式,做到及时记录、客观真实、完整有效、避免涂改,同时做好交接班记录,让患儿入院至出院记录有据可循。切记不能照抄照搬医生记录,但是也不能与其不符合。2.4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与患儿家属交流,做好健康宣教,向家长详细介绍一些特殊操作和用药注意事项,告诉他们遇到紧急情况切忌自行处理,应与护士医生沟通,避免事故发生,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护士在家长不理解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与其发生言语或者肢体冲突,懂得换位思考,给予理解,让家长感觉到你和他们有同样的目的—促使患儿早日康复。2.5强化与医生沟通护士在交接班时,应将患儿主要变化及觉得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因素告知医生。护士并不是机械的、简单的医嘱执行者,遇到治疗有疑问时应及时与医师沟通,提出疑问,妥善解决。同时,现代护理工作也要求医护之间建立一种“并列—互补”的新型医护关系。2.6改善环境及设备设施让患儿家属了解医院环境的特殊性,注意加强孩子的营养,保证其抵抗力,不要带着孩子在医院闲逛,同时注意患儿的个人卫生。医院应该加强儿科病房的安全,在一些危险设施上做醒目标志,定期检查并维修设施设备,护士配合家长,防止患儿坠床、摔伤、走失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三、小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自觉提升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配合医生与家长、医院各部门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与检修,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儿科护理是一项特殊、长期、持久的工作,必须不断健全完善护理机制,将护理工作推向科学化、系统化的层面,真正为患儿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 发表时间:2015-12-09T14:56:25.1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作者:叶昕鑫努尔加马力.白先阿里阿依沙拉克.买买提肉孜[导读]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医院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场所,就诊对象疾病的复发性、多发性、突发性等特点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 84535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开始,在各科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即在风险管理知识的指导下,识别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和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静脉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等。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实施前,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实施前1.20%(6/500),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或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安全;风险因素;管理措施 医院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场所,就诊对象疾病的复发性、多发性、突发性等特点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1]。我院为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特引入了风险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编制床位共有200张,实际开放床位290张。共有9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53岁,平均(33.8±4.9)岁。职称:护士58名,护师16名,主管护师24例。我院自2013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别选取风险管理实施前(2010年1月~2012年1月)和实施后(2013年1月~2015年1月)各科室收治的患者500名进行调查研究。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查阅护理风险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我院历年来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查阅病历资料,并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内容,分析出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组织护理部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既往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潜在风险因素。最后总结出我院护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护理风险有:护理意外(坠床、跌倒、误伤、烫伤等);技术操作风险(药物外渗、静脉穿刺失败、标本遗失等);医院感染;非技术操作风险(发错药、输错血/液、漏发药等)。进一步分析上述护理风险事件,得出护理风险发生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技能不过硬、专业知识不牢靠、临床经验不丰富;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患者就医行为三方面。 1.2.2 风险管理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各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集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讲座,主要对医疗法律法规知识进行讲解,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2)完善风险预防机制。针对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医院感染、跌倒、药物外渗、自杀、坠床等),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案。制定护理给药差错评分表、护理安全隐患评估表、护理安全警示等,分发到各科室,并组织讨论学习。(3)加强业务培训。护理部每月组织1次全员性的操作培训和业务讲座,每3个月开展1次技术操作和理论考核。在考核内容方面,要纳入风险预案、护理工作流程、相关护理制度等内容。对于考核不及格者,需补考直至合格,同时将考核成绩与绩效考核分、薪资挂钩。(4)加强护患沟通。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要纳入风险防范内容,以提高患者的风险意识。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 效果评价 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护理缺陷发生率、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实施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风险管理实施前,500例患者中共出现2项护理缺陷、3例护理纠纷、1起护理投诉,风险管理实施后,500例患者未发生一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或护理纠纷事件。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实施前1.20%(6/50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风险管理[2],指的是家庭、个人、企业等经济单位通过识别、衡量风险程度,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经济手段来对风险进行处理,最终实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我院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了风险管理模式,分析了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事件主要有护理意外、技术操作风险、医院感染、非技术操作风险几类,并进一步分析出这些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主要与护理人员、医院管理机制、患者就医行为三方面因素有关[3]。

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流程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和病人的告知制度,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和整改。 (二)将安全管理纳进三级质量管理中,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病人安全。 (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杜尽差错事故。 (四)对危重、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等特殊病人应加强护理,技术规范标准预防坠床、跌伤发生。 (五)制定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完善防护设施,督促落实,定期总结。 (六)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方式。 (八)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企管MBA剧毒、企业管理品加锁专人保管,每班交接,做好登记。 (九)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 (十)落实“四防”措施,定期检查非医疗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十一)采用多种形式对病人和家属实施安全知识宣教。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紧急风险预案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

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具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因此,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要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1全面培训护士,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认真培训,并组织相关内容考试,医院专门聘请医疗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及时通报其他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使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常规就是在履行法律职责。 2制定全院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识别护理风险,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查询文献等相关知识,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出现过的问题和教训,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如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问题等;定时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等,对进行全院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护士长负责及时收集本科室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罗列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对策。 3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制订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在程序中突出病区值班护士首要工作是观测记录重病人的病情及准确救治;加强节假日安全管理,重点强调节假日期间要注意人员配备、急救药品储备等问题,规范节假日期间须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制定病区各种风险预案,如输血风险管理、患者跌倒的防范对策、化学药物渗出的预防和处理等,规范突然停电时呼吸机等危重病人处理的方法及程序;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对特殊病人、特殊情况实施家属告知签字制。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 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该药物(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行脱敏注射除外)。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报告医师,并在床头卡、医嘱单、三测单、治疗卡及病历夹封面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挂醒目的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延迟发生。 处理措施 (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 (2)将患者立即平卧,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3)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等。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患者未脱离危险时,不宜搬动。

(5)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6)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7)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 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护士长→开放呼吸道、吸氧、维持有效通气,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注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遵医嘱给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有效循环→心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告知患者今后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输液反应防范及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质量检查严格检查药物及输液器具的质量。 (2)合理用药一瓶液体中尽量避免多钟药物联合使用,特殊用药,两瓶之间连续静脉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药物相互配伍或避免其他原因造成的药物沉淀或结晶。 (3)减少微粒计划用药,选择大小合适的注射器抽吸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反复穿刺胶塞,减少药液中微粒的产生,现配现用。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背景: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和家属提出“专业化”问题,多渠道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护理安全高要求与护理风险低意识的反差,管理者的困惑与无奈。 目的:明确护理风险所在,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的护理。 概念:护理安全定义: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成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式死亡。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所在医疗过程都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任何一个不良的护理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风险管理:是指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按风险管理流程和实施管理。 1、识别护理风险(分析) 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3、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4、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识别护理风险:①反思历年的问题和差错(经验)②收集外院护理纠纷的事理;③收集病人与家属不满意的信息与建议;④临床巡查、工作流程;⑤与护士沟通、询问的病人和家属;⑥考核护理人员能力,确定护理风险事件易发生部位、环节和过程,明确病人安全上存在的和潜在的危害。 密切关注护理风险“三重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时间段的管理。 护理风险评估---病人确定重点病人范围:五类 A类:危重、疑难、疗效不佳,预计会发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医疗缺陷造成不良后果的医疗纠纷的病人。 B类:应用新技术新疗法,存在医疗纠纷陷患、反复沟通告知仍不理解不配合的、费用过高的; C类:涉及司法案件、交通事故,工伤等易产生纠纷隐患的; D类:离退休人员、劳模、外宾、知名人士等; E类:传染病人(SARS、禽流感)。 护理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 1.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2.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3.专科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与风险慢慢增多。因此,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就必须实施好护理风险管理。1引发护理风险的原因1.1护士服务观念滞后和服务质量存在缺陷护士的服务意识与患者期望之间存在着矛盾,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患者希望了解和参与医护过程等。如果护士思想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欠佳,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则会对患者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1.2告知行为中的风险因素护士告知不得当,未告知或告知过度均可造成不良后果,侵入性操作未履行告知义务,高新技术的使用和护士对知识缺乏,使护理工作难度和风险增加,患者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化验结果等等。但保护性医疗制度又要求一些难治或不治之症在与患者交谈中要慎重或保密,护士应正确处理。 1.3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对象不断增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随之增多,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强,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认为在工作中,护理行为与法律无关,而实际上自病人入院起就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享有知情同意权,安全治疗权,自由选择权等,护士在工作中往往忽视了病人合法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差。1.4护士承受家庭、社会、工作等多重压力长期处于疲劳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中不能集中精力,致使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差错等。1.5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入院评估不准确,护理评估直接影响护理措施是否符合病情。同时评估资料的记载为举证提供依据,如病人入院时即存在压疮,在入院评估中未发现前后矛盾或护理记录和其它记录不一致、不完整,一旦处理护理纠纷,护士很难举证,给护理埋下隐患,增加败诉的风险。1.6当前医疗水平同患者的期望值有差异患者及家属怀着焦急和期盼的心情来到医院,就是希望治好病,解除痛苦,希望医生护士技术高超,药到病除等。但是由于医疗水平的局限,一些疾病当前还无法治愈,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从而诱发纠纷,对诊断治疗不满意。当某些疾病诊断不清楚,切口愈合不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及家属往往存在不满情绪,当护士话语不当或操作失败就有可能成为患者或家属发泄情绪的对象。1.7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自律性差,医院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是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临床护理工作有多种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三级护理制度等,若管理者管理力度不够,缺乏指导,监督机制,就会造成护理人员玩忽职守,护理行为有章不循,导致纠纷发生。2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护理措施是保证护理安全制度落实的有效手段,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措施不应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考核上,重要的是做好环节质量管理,建立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才能保证护理安全管理。2.1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护士或护理部管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能力,让她们自己判断护理风险,分析产生的原因,确定高风险发生的环节,对护理进行了护理风险教育。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其在护理活动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地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风险的预见性,

(完整版)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2018.5.23 阜蒙县人民医院柴艳华 瑞士奶酪理论 1990年,曼彻斯特大学教授詹姆斯端森在其著名的心理学专著《Human error》中提出了瑞土奶酪理论( Swiss Cheese model)。它的内在逻辑是:组织互动可以分为不同层面,每个层面都有漏洞,不安全因素就像一个不间断的光源,刚好能透过所有这些漏洞时,事故就会发生。这些层面叠在一起,就像有孔的奶酪叠在一起,所以又称为瑞士奶酪模型。此理论被经常用于职业安全教育。 医疗错误的发生来源于一连串失误,如同James Reason提出的瑞士奶酪模型,一片片奶酪上的空洞代表医疗照护过程中所建立的防御机制的弱点,日常工作中发生的错误,必须突破所有的防御机制,才会发生一件不良事件。所以说,不良事件的发生代表我们所设计的防御机制的缺陷,这些不足都可以进行改善,设法找出系统性的原因,建立多层防御体系,如优化流程、加强职业培训、改善工作环境等,对缺陷或漏洞互相拦截,预防再次发生类似的医疗错误。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相关概念 安全: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护理安全: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防范意外发生,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护理环境,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护理安全是高质量护理的基础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管理因素: 1.1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医院及护理部下发的文件及各项要求不能及时落实或不能及时传达到每个人;对制度落实缺乏有效监督指导,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在护理工作中,未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护理核心制度,不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不认真落实疾病护理常规,导致护士按习惯、凭印象草率行事,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 1.2监控力度不够: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专题安全讨论会,对护理过程质量缺乏有效的分析、总结;如:对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工作环节、应急预案、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执行不力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有章不循,缺乏有效督导,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1.3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情况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对护士的业务培训、法律法规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等。当前护理科学的快速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在逐步提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改善,找不到有效提高护士素质的途径,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显著。 1.4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埋下安全隐患。护理工作量大,护士超负荷工作,未做到弹性排班,会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而产生厌烦心理,不能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如:休假制度的执行,必须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在保障科室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才能安排人员休假。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探陪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中,因此,应不断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风险处置预案,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强化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本章归纳了临床较常见的护理风险,如药物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用药错误、导管脱落、跌倒、压疮、烫伤、窒息、患者自杀、患者走失、针刺伤等的防范与应急处理。 一、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该药物(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行脱敏注射除外)。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报告医师,并在床头卡、医嘱单、三测单、治疗卡及病历夹封面注明 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挂醒目的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延迟发生。【处理措施】 (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 (2)将患者立即平卧,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静 脉通路。 (3)遵医嘱使用肾上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等。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患者未脱离危险 是,不宜搬动。 (5)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行心脏复苏术。 (6)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 (7)6小时内完善抢救记录。 【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护士长→开放呼吸道、吸氧、维持有效通气,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注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遵医嘱给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有效循环→心搏骤停进行心脏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告知患者今后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提高护理风险防范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护理风险防范强化护理风险管理 发表时间:2010-09-29T17:13:47.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6期供稿作者:杨柳[导读] 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护理的业务培训未能及时跟上。杨柳(湖北省仙桃市中医院湖北仙桃 433000)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6-0252-02 【摘要】要确保医院安全,最重要的是立足防范,而做好防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风险管理。护理质量是医疗安全的保证,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因此,应该加大风险监控,制定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和预案,以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安全系数。 【关键词】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是指实施护理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或法律规章制度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风险管理是指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因此,强化风险管理是护理安全的保证。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的风险评估 1.1 护理人员因素因为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全面、业务素质较差、技能操作不熟练给病人造成痛苦,对病人病情变化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不能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延误抢救的时机而引发护理缺陷、护理纠纷、不能先行评估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不能防范风险。 1.2 物质因素设备、物品的管理不善,物质的缺陷,尤其是急救物品不能保证完好备用状态是导致病人对护理工作不满、发生纠纷的重要原因。 1.3 环境因素医院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当存在潜在不安全因素。环境污染所致的不安全因素、危险品管理不当及使用不当等潜在不安全因素,病区治安问题。 1.4 管理因素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护理的业务培训未能及时跟上。 1.5 病人因素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协作的活动,有赖于病人的密切配合及支持,沟通不良会导致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和不信任。 2 风险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防风险的能力 2.1.1 风险意识及法律知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风险管理培训班,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目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消除护理不安全性,组织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组织差错讨论分析会、书写心得体会,从中吸取教训,强化意识,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常规。 2.1.2 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分层次对每位护士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和达标考核,并利用层会交班、业务查房等形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及讲评,对已发生的缺陷进行分析讨论,让护理人员掌握护理常见风险事件的高危因素、基本特征和处理程序,提高护理风险的评估及防范能力。 2.1.3 沟通技巧及服务礼仪的培训,以文明、得体的护理行为、语言赢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2.2 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2.2.1 健全护理规章制度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和依据,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各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整体护理为依据,制定适合本科的规章制度,各班工作程序,分解目标,责任到人,将工作内容具体化、明确化、目标化,重要的安全管理制上墙警示,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早采取防范差错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2.2.2 加强质量监控加强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质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细化质量检查内容、深化质量检查范围、强化质量检查力度,保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唬 Π鸦だ矸缦湛刂圃谧钚》段А?2.2.3 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写好护理记录,不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提高护理水平、防范医疗纠纷的保障,护理记录书写要认真、规范、及时、准确,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在医疗纠纷中承担护理记录的缺陷的法律责任。 2.2.4 重视物品、设备的管理,保证物品的供应、设备的维修,固定专人管理,加强物品、设备交接班管理,尤其是急救物品设备,确保物品的质量,设备功能完好状态。 3 经验总结 3.1 加强检查检查是发现问题促进落实的必要措施,做到重点工作要常查,重要节日及特定时间要重点查,针对个人特点及时查,全面工作要定期查。 3.2 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只有健全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风险防范预案,护理人员才有章可循,使护理工作井然有序。 3.3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风险监控,确保护理安全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对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进行严格质控,把护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病人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参考文献 [1]刘仁娟.护理安全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1]:73-74. [2]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加强临床护理风险防范与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加强临床护理风险防范与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加强临床护理风险防范管理,降低护理风险,得出结论: 加强临床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护理 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风险防范安全管理 医疗护理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危害因素,直接或 间接导致病人死亡、损害和伤残事件的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加 强临床护理风险防范与护理质量安全管理需做到以下几点: 1 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评估 1.1未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常规有调查显示,在形成的护理缺陷学习中 未执行护理制度及常规的居前位,如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给病人打错针、发错药、输错液;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高危人群未充分评估等。 1.2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专业知识不全面,特别是近年来招聘的合同制护士水平参差不齐,业务素质差,操作技能不熟练,给病人造成痛苦。不熟练专科 抢救流程,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延误抢救时间而引发护理缺陷,护理纠纷。因 专业知识不全面,不能先行评估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不能防范风险。 1.3设备、物品的管理不善由于设备、物品的缺陷,尤其是急救物品不能保 证完好备用状态是导致病人对护理工作不满,发生纠纷的重要原因。 1.4法律意识淡薄,未及时履行风险告知义务护理人员不熟知国家的法律条文,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对病人可能出现的风险 告知较少。 1.5护理记录不认真、不规范医护记录相符性差,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字迹潦草,记录不及时、准确,未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 1.6护患沟通不良护理工作中不注意语言交流、解释工作不耐心,语言生硬,回答问题简单,缺乏技巧,导致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不信任。 2 风险管理的措施 2.1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建立安全质量评估标准参照管理活动的标准要求, 结合医院具体实际情况,成立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安全管理规则制度,修 改制定专科急救护理流程,制定突发及意外应急预案,病人意外事故报告表,高 危皮肤告知书,高危皮肤评分表、压疮评估表,制定规范的安全操作程序,要求 人人按标准实施。 2.2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全员风险的能力 2.2.1风险意识及法律知识培训我院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参加风险管理培训班,接收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和目的,采取各种形式分层 次组织全院护士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及有关法律法 规知识,明确患者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认清工作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可能 引发的法律问题,让每个护士通过参加学习及差错讨论会的感受,书写心得体会,从中吸取教训,强化知识,组织差错讨论分析会,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常规。 2.2.2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分层次对每位护士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及操 作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和达标考核,利用晨会交班,业务查房等形式对存在或潜在 的风险进行评估及讲评,对发生的缺陷进行分析讨论,让护理人员掌握护理常见 风险的评估及防范能力。 2.2.3加强对现场的实时督导,密切关注风险的高危环节,确定护理风险高危

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制度 一、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提高识别护理风险能力,做好防范工作。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业务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并做好操作前告知工作,必要时家属签名(紧急情况除外)。 四、保证护理人力资源配备齐全,护士长弹性排班,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位。 五、加强安全管理。对危重、意识障碍、卧床患者、年老体弱、婴幼儿、精神异常等患者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如跌倒/坠床、误吸、压疮、管路滑脱、疼痛、生活自理能力),防止发生意外,确保患者安全。 六、保证医疗设备、急救药品处于应急备用状态,紧急情况下立即启用。毒、麻、精神药品专人专柜管理。 七、认真做好“三查八对”工作,医嘱必须2人查对。 八、加强护理文件的管理,医护记录内容应保持一致。护理部每月对科室护理文件进行抽查,并及时追踪验证。 九、认真做好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工作。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必须戴手套;接触传染患者必须严格采取消毒隔离措施;护理操作时避免违规行为,防止锐器伤等。 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落实四看五查一巡视,做到三交(书面交班、口头交班、床边交班);三接(病情交接、治疗护理情况交接、抢救器械药品

使用交接);三清(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边看清)。 十一、加强对患者、陪护、探视者的管理,做好沟通工作。 十二、加强护理环节质量管理,坚持预防为主,人人参与,工作中加强协作,相互查漏补缺,防范于未然。 十三、发生护理风险要及时上报护理部(或相关部门),护理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并做出处理意见,使风险降到最小,以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各种医疗设备及病房设施的安全使用规定 一各种电气设备 (一)可能出现问题:漏电 (二)预防措施: 1.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性能、电线及插头,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将插头拔出后严禁放在有水的地方,要放在干燥稳妥处保存。 3.在使用插头前应检查插头是否沾湿,一旦如水不能使用,应通知电工处理。 4.应用电子仪器及无线遥控监护时,禁止使用无线电话。 5.所有电器仪器先关机,后断电源。 6.所有电器使用后应该用75%酒精和清水进行清洁和消毒。 二监护仪 (一)可能出现问题:漏电、报警、机械故障 (二)预防措施: 1. 专人负责,每周进行检查及试机并清洁机身。

护理安全管理1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护理安全管理 第一节概述 一、护理安全的基本概念 (一)护理安全的概念:狭义的概念是指在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广义的概念除包含狭义概念的内容以外,还包括因护理事故或纠纷而造成医院及当事人所承当的行政、经济、法律责任等,以及在医疗护理服务场所因环境污染、放射性危害、化疗药物、血源性病原体及针头刺伤等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危害。护理安全主要包括患者安全和护士安全。 (二)护理安全管理的概念: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和管理等三大对策,从根本上有效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及安全事故,把护理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和护士安全,努力创造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护理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患者安全管理和护士职业防护。 二、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患者因素:1、感觉、肢体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是指机体对各种形式刺激无感知、感知减退或异常的一组综合症;肢体功能障碍是指某处或连带性的肢体不受思维控制运动或受思维控制但不能完全按照思维控制去行动。)任何一种感觉、肢体功能障碍、都会影响个体辨别周围环境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如烫伤、冻伤、灼伤、烧伤、撞伤、跌倒和坠床等。 2.高龄老年人和低龄儿童:伴随年龄的增长,高龄老年人机体的各项功能日渐衰退,健康状况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出现耳聋眼花、腰弯背驼、听力减退、行动缓慢等问题,直接影响老年患者的安全,容易造成意外伤亡事故。而低龄儿童处于生长期,对危险因素无判断能力,时刻需要成人的照顾和保护,极易发生突发意外事件。临床上常见的如烫伤、冻伤、灼伤、烧伤、误吸、误服、抓伤、跌伤、撞自伤、意外走失、跌倒和坠床等。 (二)护士因素:1.护理风险意识淡漠:表现在对护理风险的评估和识别。护理风险是指在医院救治过程中,存在于整个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危害因素,直接或间接致患者死亡、损害和伤残时间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患者的风险事件主要是给药错误、压疮、输液反应、跌到坠床等:护士的风险事件主要是锐器刺伤、被传染患者或带菌者的血液或体液污染、化疗药物损害、放射性从阿左影响及谩骂或暴力伤害等。 2.主观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