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三级训练试题及答案

脑梗死三级训练试题及答案
脑梗死三级训练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5分)

1.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

A.高血压 B.脑动脉粥样硬化 C.各种动脉炎

D.血压偏低 E.红细胞增多症

2.脑血栓形成患者超早期行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规定为:

A. 6小时内

B. 8小时内

C. 12小时内

D. 3天内

E. 1周内

3.52岁,脑梗死后第3日出现意识不清,血压190/100mmHg,左侧偏瘫,脑压280mmH2O,宜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 降压药

B. 扩张血管药

C. 尿激酶静点

D. 20%甘露醇静点

E. 小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

4.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列那种情况不适于溶栓治疗:()

A.发病6小时内 B.CT证实无出血灶 C.病人无出血素质

D.出凝血时间正常 E.头部CT出现低密度灶

5.女患,62岁,晨起出现讲话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日后病情加重。血压148/80mmHg,意识清,运动性失语,右侧偏瘫。可完全排除的诊断是:

A. 脑栓塞

B. 脑血栓形成

C. TIA

D. 脑出血

E. 腔隙性脑梗死

6.下列哪根血管闭塞最容易导致偏瘫()

A.小脑后下动脉B.大脑中动脉C.脊髓前动脉

D.小脑前下动脉E.大脑前动脉

7.女性,65岁,高血压10年,糖尿病8年,突发右上下肢无力,说话不流利,逐渐加重2天。神志清楚,血压正常,混合性失语,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偏,脑CT 未见异常,右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腱反射低下,右下肢病理征阳性:()

A、脑出血

B、脑血栓形成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栓塞

E、脑膜炎

8.男性,61岁,3天前睡觉醒后发现视野范围缩小。神志清楚,血压正常,心脏正常,右侧同向性偏盲,言语正常,肢体肌力正常,感觉正常:()

A、脑血栓形成

B、脑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栓塞

E、脑膜炎

9.脑栓塞治疗的正确目标是:()

A.控制脑水肿和预防脑疝

B.卧床休息

C.控制脑水肿,并治疗原发病

D.外科手术摘除栓子

E.应用抗生素,防止并发症

10.38岁女患,洗衣服时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查体:意识清楚,失语,二尖瓣区可闻及双期杂音,心房纤颤,右侧偏瘫,右偏身痛觉减退。最可能的诊断是:()

A. 脑血栓形成

B. 脑栓塞

C. 脑出血

D. 蛛网膜下腔出血

E. TIA

11.脑梗死临床表现中,不应有的症状或体征:()

A、意识不清

B、肢体瘫痪

C、头痛

D、抽搐

E、脑膜刺激征

12.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可无临床症状,是因为:()

A、同侧颈外动脉未闭塞

B、对侧颈内动脉未闭塞

C、正常脑底动脉环可迅速建立侧支循环

D、双侧椎动脉未闭塞

E、颅内血管变异

13.瘫痪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肺部感染

B、尿路感染

C、便秘

D、褥疮

14. 瘫痪肢体宜保持功能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膝关节伸直

B、腕关节稍背曲

C、肘关节屈曲

D、裸关节垂直,

膝关节外置一枕防外旋

15.一般脑血栓形成患者,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宜在发病后几天进行:()

A、3天

B、1周

C、2周

D、3周

16.某下肢瘫痪者,经查肢体不能自行抬起,可以在床上平移,此肌力应判断为:()

A、0级

B、1级

C、2级

D、3级

17.患者女,62岁,晨起发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次日病情加重,又出现言语不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头颅CT显示左侧内囊区低密度影。最可能的诊断为:()

A、TIA

B、脑栓塞

C、脑血栓形成

D、脑出血

E、SAH

18.心源性脑栓塞时,栓塞多发生在:()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椎动脉

E、基底动脉

19.脑栓塞的临床表现中,下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起病多急骤

B、年龄多较轻

C、多有脑膜刺激征

D、常见局限性抽搐、偏瘫、失语

E、多有风湿性心脏病

20. 男性,43岁,心脏病20年,房颤2年。1天前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3分钟左右,10分钟后清醒,左侧上下肢不能活动。神清,血压正常,心房纤颤。右眼无光感,左上下肢肌力0级,左侧半身感觉丧失,左侧病理征阳性:()

A、脑血栓形成

B、脑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栓塞

E、脑膜炎

脑梗塞病人日常康复锻炼方法

脑梗塞病人日常康复锻炼方法一、第一阶段:按摩与被动运动。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二、第二阶段: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三、第三阶段: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另外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以帮助恢复。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家属协助下进行,有下列常用项目:

(1)洗脸动作:开始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步用患手协助健手。 (2)更衣动作:衣服宜宽大柔软,式样简单。穿衣时先穿瘫痪侧,然后穿健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然后再脱患侧。穿裤子动作的顺序同穿上衣一样。 (3)洗澡动作:最初须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次数,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 (4)进食动作:发病早期实行喂食,以后逐步试行自食,康复期也以半流质为宜,逐步向正常饮食过度。吞咽困难者要用鼻饲,以后可带着鼻饲管练习自口进食。仍用流质或糊状饮食,待进食无呛咳或返流时,方可去掉鼻饲管。 (5)排便训练:如有便秘、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者,需给予相应处理。患者一般早期在床上排便,由家属协助或训练有关动作后,再由患者自理。 (6)家务劳动:在部分生活自理的基础上,可从事简单家务劳动,如叠被、洗碗、开关门窗等活动,或在室外晒被、种花等。 在进行二级预防功能性康复训练的同时应坚持可靠的二级预防 药物治疗,还可配合针灸,推拿等。注意除应树立患者康复信心外,陪护家属还要有耐心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二级预防康复训练,大多数中风后瘫痪病人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内三病区

脑梗死病例康复治疗方案

脑梗死病例康复治疗方案 一、一般情况 1.基本信息: 病历号:XXXXXXXX 姓名:王XX 性别:男年龄:73岁 职业:退休老干部爱好:健身手球、听歌、散步 2.病史: (1)既往史: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2型糖尿病、冠心病、慢淋等多种病史。 (2)现病史:①10月前突感左侧肢体乏力,伴头晕,查头颅MRI:右侧基底节区腔隙灶。经治疗后患者肢体乏力进行性加重,直至左侧肢体活动受限,不能行走,伴口角歪斜、言语含糊,查头颅MR:右侧脑室旁急性脑梗死。②2、3月余前出现双腿不自主抖动,下肢乏力,考虑不安腿综合征。 3.查体: 体温:36.5℃脉搏:85次/分

呼吸:20次/分血压:135/69mmHg 神清,精神可,步态不稳,伸舌偏左,左侧鼻唇沟变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齐,未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双侧下肢直腿抬高实验50度阴性,4字试验阴性。 二、康复评定 1.脑损害严重程度NIHSS评分:3分意识:清晰 2.运动功能(左侧为麻痹侧) (1)肌力: (2)肌张力:改良Ashworth评分1级 (3)关节活动度(主动):

(4)Brunnstrom评分:上肢4期、手4期、下肢4期 (5)平衡功能:坐位平衡3级、立位平衡3级 (6)步态分析:左侧(麻痹侧)支撑相缩短,髋屈曲不充分,踝背屈不充分,行走较缓慢,协调性略差 3.感觉功能正常 有疼痛,部位:肩部、上臂外侧,VAS评分:2分 4.认知能力:记忆力减退 5.辅助工具:手杖 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梗塞病人日常康复锻炼方法

脑梗塞病人日常康复锻炼方法 一、第一阶段:按摩与被动运动。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二、第二阶段: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三、第三阶段: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

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另外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以帮助恢复。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家属协助下进行,有下列常用项目: (1)洗脸动作:开始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步用患手协助健手。 (2)更衣动作:衣服宜宽大柔软,式样简单。穿衣时先穿瘫痪侧,然后穿健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然后再脱患侧。穿裤子动作的顺序同穿上衣一样。 (3)洗澡动作:最初须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次数,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 (4)进食动作:发病早期实行喂食,以后逐步试行自食,康复期也以半流质为宜,逐步向正常饮食过度。吞咽困难者要用鼻饲,以后可带着鼻饲管练习自口进食。仍用流质或糊状饮食,待进食无呛咳或返流时,方可去掉鼻饲管。 (5)排便训练:如有便秘、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者,需给予相应处理。患者一般早期在床上排便,由家属协助或训练有关动作后,再由患者自理。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 一、基础训练 1、坐位平衡训练: 先屈膝依靠背架支持坐在床上,渐去除支架,把双腿放在床边,也可在床侧或床头设上围栏杆、把手或捆上绳索,以助坐起。坐位平衡训练增强躯干肌(同时收缩)肌力和坐位平衡力等。 2、站位平衡训练: 要有人扶持,或在特制的双杆中训练,可能的话用手杖协助。站立时两足分开约3厘米,先以健肢持重,缓慢试着用患肢,逐渐有两足交替,直至站稳,也可扶着凳子或其它工具,渐渐移步行走。 3、行走训练: 初由他人扶持,渐渐过渡到独自行走,同时注意纠正行走时的问题,如偏瘫病人画圈步态。训练时主动作屈膝动作和踝关节背伸动作,选择较轻而坚韧的拐杖,长短适宜,一般是腋下3~5厘米至脚底的长度,或病人身高减去40厘米,也可选用双拐,因人而异,合适为度; 4、上下楼梯训练: 上楼时先用健足跨上然后再提起患足与健足在同一台阶,下楼梯则相反。如用拐杖,可先将拐杖支在上级台阶,再跨健足,最后再跨患足,下楼动作与之相反。有时下楼有居高不安感,可试行面向后

方下楼法; 5、使用轮椅训练: 初由人扶持及协助,协助人员站在轮椅后面,用两手握住轮椅扶手或背,再用足踏住下面的横轴以固定轮椅,轮椅放在病人健侧,上下时要挂上手闸;上去后训练椅上活动,前后动和左右旋转; 6、改乘动作训练: 病情稳定、身体情况好转后,可做改乘动作训练。方法是除上述动作轮流练习外,再做床→轮椅、轮椅→椅子或便器、手杖→椅子、床→行走等改乘动作。边转动患侧边进行改乘,易做、安全; 二、日常生活训练 经日常生活的训练,使患者尽快能独立生活。训练应由简到繁,由室内到室外,由院内到院外,逐步扩大;训练方法有: 1、垫操:让患者在垫子上学习如何来去移动,侧卧和坐起,渐延及起床、上下床等; 2、拐杖平衡练习:学习和应用拐杖技巧,上下轮椅; 3、自我护理训练:个人卫生、刷牙、洗脸、洗澡等;个人体表修饰、梳头、修面;上厕所或便器,大小便自我处理;就餐,穿、脱衣服;带手表、开灯、打电话、戴眼镜等; 4、旅行活动:上下汽车及其它交通工具。总的目的是促使肢体恢复或达到生活自理;

浅谈社区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经验交流 浅谈社区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曹斐,黄艳 [关键词]脑卒中;社区卫生;三级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6 9771(2007)01 0099 02 [本文著录格式] 曹斐,黄艳.浅谈社区脑卒中的三级预防[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99100.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上海市居民的疾病谱发生了显著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人民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尤以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测,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120万~150万,其中死亡80万~100万,存活者中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1]。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脑卒中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和干预的[2]。上海市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以脑卒中为主要研究领域,探讨对其实施三级预防的工作模式。下面就社区脑卒中的三级预防的工作模式做一介绍。 1一级预防 所谓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发生的预防,是通过对高危致病因素的干预,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为最终目的。对于脑卒中而言,一级预防的重心是对社区内高血压人群的监控和改变居民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1.1对社区内高血压人群的监控 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内近5000名高血压患者为监控对象,对其进行3级高血压[3]社区管理:!对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坚持使用降压药物,使其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140/90mmHg以下。1mmH g= 0 133kPa);?对2级高血压患者,加大监控力度,做到每周1次随访,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3级高血压患者,经服药后不能控制者,尽量收入院,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措施以降低血压;如仍不能控制,则转入上级医院,待血压稳定后再进行社区内监控;?对35岁以上人群进行首诊免费测血压,如发现新发病人,即纳入社区高血压3级管理。 1.2建立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为了更好地改变居民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必须改变单纯强调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把创建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和条件作为干预的主要目标之一。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对目标人群具有更广泛和更持久的作用,是促进健康行为改变和长期维持的重要条件,这主要通过医务人员深入到各街道、学校、工厂、家庭等长期宣传和教育,特别是对于一些长期患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我们给予以下建议:!控制总热能摄入,保持正常体重;?控制血糖;#戒烟;?生活规律化,防止情绪拨动;%力争避免严重的咳嗽,防止大便秘结,节制性行为;&膳食平衡;?保持一定量的运动。 2二级预防 基金项目:上海市医学重点社区项目建设计划(05I031)。 作者单位:上海市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200092。作者简介:曹斐(1970 ),男,上海市人,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康复医学和外科。 所谓二级预防是指疾病发生后积极开展临床治疗,以及早期和恢复期康复,以防止病情加重,预防器官或系统因伤病所致的残疾和功能障碍。 众所周知,脑血管后遗症主要影响患者的运动、认知、心理、语言功能及就业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以偏瘫最常见,危害最大。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资料,在经济发达国家,偏瘫患者经正规康复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工作年龄段患者中有较高比例可以恢复工作[4]。社区康复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方式[5],脑卒中发病后6个月内是患者功能康复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内脑卒中患者提供一系列个性化康复方案:!对首次发作的患者,在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经测评仍需社区康复病房服务的,转入社区卫生中心的病房进行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对首次发作的患者,在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转回家中康复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师进行综合测评,符合重点康复服务标准的,由经过康复专业培训的社区医生进行社区康复干预至发病后6个月。前1个月每周干预1次,后2个月每2周1次,最后2个月每月1次。#干预内容包括对患者高危因素的控制,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指导,卫生宣教和心理疏导等。同时对脑卒中患者家属进行辅导,并要求其督促患者进行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45min的功能训练。?建立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档案,做好每次服务记录,并及时将患者服务情况录入社区康复服务信息库。%开展康复服务综合测评:由康复专业人员进行社区康复服务对象服务期前后的综合测评,填写康复服务测评表。于服务前期和终期各评估1次,并将服务及测评情况记录在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档案中,定期录入计算机,实施动态管理;每年进行社区康复服务情况的数据分析和康复效果的总体评价。 3三级预防 所谓三级预防是指对疾病后造成残疾应积极开展功能康复,同时避免原发病的复发。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中国残疾人康复办公室在(十五)期间的计划对社区内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实施(康复训练与服务)的综合治疗方法实施。所谓康复训练是指针对脑卒中后遗症致残患者功能障碍的情况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我国传统康复技术(针灸、推拿)相结合的方法,以康复机构为指导,社区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有组织、有计划地帮助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以恢复或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康复服务是指依托社区康复训练服务网络,为解决广大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而提供的综合性康复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用品用具、咨询转介等方面。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一、脑卒中的定义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其中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且脑卒中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是最好的措施,把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知识利用各种途径传授给大家,使人人都了解和掌握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发病后的危害,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去除可能的危险因素,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 二、病因 1、血管性危险因素(可干预的因素)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胶原性疾病、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或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或因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中风。颈椎病骨质增生或颅底陷入压迫椎动脉,也可造成椎动脉缺血。 2、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因素(不可干预的因素)脑卒中的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一般40岁以后开始发病,60~65岁以后急剧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是以前的2~5倍,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脑梗塞的康复训练

脑梗塞的康复训练 作者:武燕萍 1、科学准确用药,预防脑梗塞复发:脑梗塞属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常用治疗脑梗塞的有效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如拜阿司匹林;脑保护营养药物,益气活血开窍止痛药物。 2、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如前所述,脑梗死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3~6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3、日常生活训练: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4、面对现实,调整情绪: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此话用在脑血管病人身上更贴切。面对既成事实,应调整好情绪,积极进行康复以尽早重返社会。严重的情绪障碍患者可请医生帮助,使用抗抑郁剂,如百忧解,对脑血管病后的抑郁焦虑情绪有良好的作用。 5、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 (1)语言不利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2)肢体功能障碍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多利用家用型肢体康复治疗仪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3)口角歪斜临床上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皱额、闭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饮食上宜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

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讲解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 脑梗塞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患,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其中30%的患者还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的只有60%和5%。在病死率方面,康复组比不康复组也低12%。,因此,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很重要。本期专家观点特邀杨大鉴主任,为您详述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主动运动 让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活动 尽量让患者做主动运动,肌肉的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让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活动,如手指的抓握活动、抓握木棒、拧毛巾等。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被动运动 让患者做健肢带动患肢做上举运动 被动运动的动作应轻柔,以免引起疼痛或加剧疼痛。可让患者做健肢带动患肢做上举运动,也可在无痛范围内做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的背屈、伸活动等,以保持患肢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注意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坐轮椅时,应确保患肢不垂于轮椅一侧,可将手置于轮椅扶手上或轮椅桌板上;应尽量避免在患侧上下肢输液,避免过度牵拉手关节及意外的损伤。这样做不但可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即使在发生后也可防止病情加重,减轻残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保持良姿位 保持抗痉挛的良好体位 所谓良姿位即抗痉挛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姿位。平卧位和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关节的背屈。良姿位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手部的肿胀。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床上训练 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 为站立和步行打基础。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级训练,髋、膝、肩、踝等关节抗痉挛训练以及双或单腿搭桥训练,然后坐立位转换到立位三级平衡训练,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步行训练 力争达到躯干四肢肌力平衡和对称 当患侧下肢负重良好后,进行迈步训练及基本步行训练和实用步行训练,纠正患肢膝关节不屈曲而使小腿外摆拖地动作:双上肢扶床边或周围固定物,双摆放与肩同宽,下肢膝关节屈曲做下蹲和起立练习,继而膝关节交替屈曲,髋关节交替斜上顶做脚尖不离地的踏步练习。本着助于运动到抗阻运动的训练程序,促进瘫侧肌力恢复,力争达到躯干四肢肌力平衡和对称。上肢练习也是从被动—助动—主动—负重的顺序进行,手指由粗大功能到精细功能,尽量使生活走向自理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日常训练

脑卒中的筛查和预防

第三节脑卒中的筛查和预防 一、脑卒中的定义 脑卒中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及分类 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可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其它心脏疾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合理饮食和营养过剩、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绝经后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肥胖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家族史等)。 四、脑卒中筛查 (一)筛查标准 脑卒中筛查的人群为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或者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 脑卒中风险评估包括以下8项: 1. 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 房颤和心瓣膜病; 3. 吸烟; 4. 血脂异常或未知; 5. 糖尿病; 6. 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时每周≧3次、每次≧30min、

持续时间超过年。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 7. 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m2); 8. 有卒中家族史。 注:每一项得1分。 (二)筛查与干预流程 脑卒中筛查与干预的流程是根据卒中的危险因素,按照规范的标准将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并针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给予适宜性技术的治疗和严格的健康教育,预防卒中的发生或复发;对于非卒中高危人群,通过进行合理的健康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防止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卒中发生率。附:脑卒中筛查与干预流程(三)筛查方法与步骤 1、医师接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 重点询问有无脑卒中或TIA的症状,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史、吸烟饮酒史、饮食生活习惯、家族性心脑血管病史等,测身高、体重、腹围、双上肢血压、听血管杂音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等。 2、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史体征或既往有异常指标需进一步检查者,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四项、血液免疫检查等。 3、脑、颈血管超声 脑、颈血管超声是卒中筛查、术中监测、术后随访的最基本、最便捷的无创性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4、CT脑血管造影(CTA)或MR脑血管造影(MRA) 高度怀疑为脑血管病或血管超声检查提示有脑、颈血管病变时,为辅助诊断及进一步评估病变程度,可行CTA或MRA检查。

脑梗死健康宣教

脑梗死健康宣教 主讲人陈扬 据统计,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45岁后均呈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病人近150万人年死亡数近100万人。脑梗死病人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一、什么是脑梗死? 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 二、脑梗死的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常伴高血压,且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故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等。当这些部位的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和纤维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随后黏附、聚集、沉积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可阻塞远端动脉导致脑梗死。2脑动脉炎结缔组织疾病、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感染均可致脑动脉炎症,使管腔狭窄或闭塞。 3其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均可致血栓形成。药源性、外伤所致脑动脉夹层及极少数不明原因者。 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1血压:高血压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和脑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出现动脉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或梗死。 2血脂:高胆固醇血症能致动脉粥样硬化 3糖尿病:糖代谢异常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糖升高可引起脂代谢紊乱,同时引发组织蛋白非酶糖化,致血管壁弹性减低,阻力增加,管腔狭窄,加速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还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致凝血系统改变,易发生脑梗死。 4肥胖:过量摄入脂肪可直接导致肥胖,并成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心脏病独立或有影响力的危险因素,与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有关,与腹型肥胖有关。 5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脏病、高血压型心脏病、先天型心脏病及可能损害心肌的各种并发症均可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证实冠心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机会比无冠心病者高7倍,冠心病可促使脑梗死的发生和增加脑梗死的危险性,由此可见冠心病和脑梗死关系密切。心房纤颤也可使脑梗死危险性增加,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心源性危险因素。 6吸烟、饮酒:吸烟可使血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管壁的硬度,导致血管的舒缩功能和顺应性下降,加重动脉硬化形成并促使血管闭塞;焦油中的芦丁蛋白可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使血小板增加,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原升高,血液黏度增加;尼古丁可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钙水平下降引起高血压、高血脂、血管损害致动脉硬化促进脑梗死形成;酒精也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而引起血管痉挛,促发脑梗死。 7饮食、生活方式及其他:饮食与脑梗死有关"如红肉、有机肉类、鸡蛋、油炸食品,经常使用猪肉炒菜等可增加脑梗死的危险,盐摄入量过多一直都是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抑郁、精神压力过大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四、脑梗死的危险信号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半身不遂 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

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二)舌强语蹇 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无法用手势及语言表达的患者可利用物品或自制卡片,对于无书写障碍的失语患者可借助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患者及亲属双方的要求。 2.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再做舌部训练,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

[精品]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

[精品]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其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且常伴有高血压,尚有动脉壁的炎症瘢痕等,一般病程长,致残率高。因此,做好病人的康复疗养训练至关重要。本文就临床工作中对此类病人的康复训练进行总结分析。 1 早期康复训练 1.1 康复训练时间康复训练宜早期进行,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所谓早期康复训练是指病人在患病后,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的48小时后即可进行,一般在发病后1周内。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的活动应在一定的限度内进行,并要特别注意保持肢体生理功能位置和适宜的被动活动,尽可能在发病后1,7周开始训练,一直持续到病后14周。 1.2 早期康复训练的优势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缩短药物治疗期限,节约费用,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脑梗死的继发障碍。 2 如何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2.1 肢体功能的康复锻炼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主要是运动疗法,同时配合电刺激、针灸治疗,根据病程的不同时期进行。恢复期的肢体运动,先从翻身开始,再到坐、卧、站、立,即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利用剩余的功能进行自我锻炼,对病人建立自信心,早期的康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2.2 康复物理疗法温泉浴对脑血管病有很好的疗效。有文献报道在浴中身体失重约90%,有利肢体康复,同时温泉浴可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血压,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对瘫痪肢体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我院近期收治的脑梗死病人

均予温泉浴、气功、太极拳、微波、碘离子导入、电兴奋等理疗,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取得良好效果。 2.3 语言训练首先从精神上给患者以关怀和支持,取得患者的配合,使患者放松,解除顾虑,做伸舌、缩舌、卷舌、鼓气、清喉、用舌舐硬腭等运动训练,同时以交流形式进行读字、会话、阅读,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进行,并与智能训练同步进行,收效更好。 3 恢复期的疗养护理 适时的康复疗养对减少病残率至关重要,可减少中枢神经损伤后各种后遗症,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良好的疗养环境及采用使肢体康复的治疗措施,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被动―主动功能锻炼,以促进神经功能的及早恢复。 3.1 恢复期的心理护理 3.1.1 脑梗死患者常有失语、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患者心情焦虑、悲观或恐惧,护理人员要热情周到的护理,反复鼓励患者消除痛苦,解除焦虑情绪,培养对各种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辅导患者恢复残留功能的方法,同时耐心宣讲有关医学知识,使其了解自己的病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合理安排娱乐活动,使患者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 3.1.2 疗养地要选择气候适宜、风景秀丽、有矿泉和水疗设备的地方。治疗环境和疗养室要安静整洁,舒适美观,空气清新,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2 恢复期肢体的康复护理恢复期指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期。初始康复的训练,应缓和进行按摩与被动运动,原则上从近端到远端,从大关节到小节关,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强度以患肢肌肉酸胀或不适为度。 3.3 日常生活训练 3.3.1 坐姿训练:开始时可由护士帮助患者坐起,以后,患者可自己坐起。进行自我护理康复训练时,首先用健肢伸到患肢下面,带动患肢至床边,后用健侧上

脑梗塞病人日常康复锻炼方法

令狐采学创作 脑梗塞病人日常康复锻炼方法 令狐采学 一、第一阶段:按摩与被动运动。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二、第二阶段: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三、第三阶段: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

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另外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以帮助恢复。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家属协助下进行,有下列常用项目: (1)洗脸动作:开始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步用患手协助健手。 (2)更衣动作:衣服宜宽大柔软,式样简单。穿衣时先穿瘫痪侧,然后穿健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然后再脱患侧。穿裤子动作的顺序同穿上衣一样。 (3)洗澡动作:最初须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次数,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 (4)进食动作:发病早期实行喂食,以后逐步试行自食,康复期也以半流质为宜,逐步向正常饮食过度。吞咽困难者要用鼻饲,以后可带着鼻饲管练习自口进食。仍用流质或糊状饮食,待进食无呛咳或返流时,方可去掉鼻饲管。 (5)排便训练:如有便秘、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者,需给予相应处理。患者一般早期在床上排便,由家属协助或训练有关动作后,再由患者自理。 (6)家务劳动:在部分生活自理的基础上,可从事简单家务劳动,如叠被、洗碗、开关门窗等活动,或在室外晒被、种花等。

脑梗死家庭康复训练

脑梗死家庭康复训练 1:双手交叉上举训练:患者仰卧,练习用健手将患手拿至胸前,双手交叉,患 侧拇指在上,健手手指分别插入患手指间,手掌相对握 手,用健手带动患手向天花板方向做上举动作,即双肩 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中立稍呈旋后位,双上肢尽量 上伸,停留片刻缓慢返回胸前。每日数回,每回10次, 直至患侧上肢可独立完成上举动作。 2:双手交叉摆动训练:在完成上项动作基础上,进行上举后向左右两侧摆动的 训练,摆动的速度不宜过快,但幅度应逐渐增大,并伴 随躯干的旋转。 3:翻身训练: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健侧上下肢抬起并伸向患侧方向,与此同时躯干向患侧旋转。 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将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双手交叉上举左右 摆动,利用躯干的旋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翻身 4:搭桥训练:双腿搭桥训练,患者仰卧,双侧下肢屈髋屈膝,双足全脚掌着床,双手于胸前交叉,进行抬臀训练。动作宜缓慢,臀部尽量抬高, 使髋关节充分伸展,膝关节屈曲。 单腿搭桥训练,当掌握了双腿搭桥运动以后,可以改为健侧下肢 抬起,脚离开床面,膝关节伸展,维持患侧足单脚支撑的搭桥动 作,再将健侧下肢膝关节屈曲放在患侧腿上。 5:站立训练:先扶床边双腿站立,逐渐单腿站立训练,单腿站立时,面前摆放20cm高的低凳,将健侧下肢踏在上面,随着平衡能力的提高,可 以增加踏凳的次数和延长负重时间。 6:拄拐步行训练:杖→患足→健足 杖,患足→健足 7:上下阶梯训练:上阶梯时,健足先上,患足后上,家属在患者后方保护 下阶梯时,患足先下,健足后下,家属在患者前方保护 刚开始均是两足一阶式,逐渐训练到一足一阶式 8: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文章目录*一、脑卒中的三级预防*二、年轻人也要预防脑卒中*三、脑卒中后怎么预防复发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1、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是指对疾病后造成残疾应积极开展功能康复,同时避免原发 病的复发。康复训练是针对脑卒中后遗症致残患者功能障碍的情况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我国传统康复技术(针灸、推拿)相结合的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用品用具、咨询宣教等方面,以尽可能恢复或补偿患者缺损的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加强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可进一步提高居民(特别是高危患者)对脑卒中等慢性病的防治水平和能力,建立有利于脑卒中防治的 社会和物质环境,逐步降低社区人群中主要危险因素水平,减少 脑卒中发病、患病、残疾和死亡人数,提高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 和生命质量。 2、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是指疾病发生后积极开展临床治疗,以及早期和恢复期康复,以防止病情加重,预防器官或系统因伤病所致的残疾和功能障碍。 脑血管病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以偏瘫最常见,危害最大。 3、常做这几个小动作可以防脑卒中 空抓手防脑溢血:研究发现,脑溢血与患者的生活习惯、运动

方式有关,缺少锻炼的右脑血管壁异常脆弱,易发生破裂,因此患者应多活动左手。做法是: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800次。 按摩颈部少中风:按摩颈部可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并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发生。做法是: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左右两侧,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 摇头晃脑防中风:专家从油漆工人很少发生中风的事实分析认为,这与工人劳动时摇头晃脑的工作特点有关。头部前后左右旋转,可增加血管的抗压力,有利于预防中风。做法是:平坐,放松颈部肌肉,然后前后左右摇头晃脑各做30~50次,速度宜慢,每天早晚各做3次。低血压患者平卧做。 年轻人也要预防脑卒中轻人预防脑卒中平时要注意7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稳定血压。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需坚持服药治疗。 二是保持乐观,淡泊名利。 三是戒烟戒酒。酒和烟都可造成脑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还会加速动脉硬化。 四是低脂低盐。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适量的瘦肉、鱼、蛋等。 五是防止过劳。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出血。

脑梗死健康宣教

脑梗死健康宣教 主讲人陈扬据统计,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45岁后均呈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病人近150万人年死亡数近100万人。脑梗死病人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一、什么是脑梗死? 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 二、脑梗死的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常伴高血压,且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故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等。当这些部位的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和纤维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随后黏附、聚集、沉积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可阻塞远端动脉导致脑梗死。2脑动脉炎结缔组织疾病、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感染均可致脑动脉炎症,使管腔狭窄或闭塞。 3其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均可致血栓形成。药源性、外伤所致脑动脉夹层及极少数不明原因者。 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1血压:高血压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和脑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出现动脉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或梗死。 2血脂:高胆固醇血症能致动脉粥样硬化 3糖尿病:糖代谢异常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糖升高可引起脂代谢紊乱,同时引发组织蛋白非酶糖化,致血管壁弹性减低,阻力增加,管腔狭窄,加速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还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致凝血系统改变,易发生脑梗死。 4肥胖:过量摄入脂肪可直接导致肥胖,并成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心脏病独立或有影响力的危险因素,与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有关,与腹型肥胖有关。 5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脏病、高血压型心脏病、先天型心脏病及可能损害心肌的各种并发症均可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证实冠心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机会比无冠心病者高7倍,冠心病可促使脑梗死的发生和增加脑梗死的危险性,由此可见冠心病和脑梗死关系密切。心房纤颤也可使脑梗死危险性增加,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心源性危险因素。 6吸烟、饮酒:吸烟可使血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管壁的硬度,导致血管的舒缩功能和顺应性下降,加重动脉硬化形成并促使血管闭塞;焦油中的芦丁蛋白可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使血小板增加,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原升高,血液黏度增加;尼古丁可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钙水平下降引起高血压、高血脂、血管损害致动脉硬化促进脑梗死形成;酒精也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而引起血管痉挛,促发脑梗死。 7饮食、生活方式及其他:饮食与脑梗死有关"如红肉、有机肉类、鸡蛋、油炸食品,经常使用猪肉炒菜等可增加脑梗死的危险,盐摄入量过多一直都是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抑郁、精神压力过大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 一、基础训练 1、坐位平衡训练: 先屈膝依靠背架支持坐在床上,渐去除支架,把双腿放在床边,也可在床侧或床头设上围栏杆、把手或捆上绳索,以助坐起。坐位平衡训练增强躯干肌(同时收缩)肌力和坐位平衡力等。 2、站位平衡训练: 要有人扶持,或在特制的双杆中训练,可能的话用手杖协助。站立时两足分开约3厘米,先以健肢持重,缓慢试着用患肢,逐渐有两足交替,直至站稳,也可扶着凳子或其它工具,渐渐移步行走。 3、行走训练: 初由他人扶持,渐渐过渡到独自行走,同时注意纠正行走时的问题,如偏瘫病人画圈步态。训练时主动作屈膝动作和踝关节背伸动作,选择较轻而坚韧的拐杖,长短适宜,一般是腋下3~5厘米至脚底的长度,或病人身高减去40厘米,也可选用双拐,因人而异,合适为度;4、上下楼梯训练: 上楼时先用健足跨上然后再提起患足与健足在同一台阶,下楼梯则相反。如用拐杖,可先将拐杖支在上级台阶,再跨健足,最后再跨患足,下楼动作与之相反。有时下楼有居高不安感,可试行面向后方下楼法;

5、使用轮椅训练: 初由人扶持及协助,协助人员站在轮椅后面,用两手握住轮椅扶手或背,再用足踏住下面的横轴以固定轮椅,轮椅放在病人健侧,上下时要挂上手闸;上去后训练椅上活动,前后动和左右旋转; 6、改乘动作训练: 病情稳定、身体情况好转后,可做改乘动作训练。方法是除上述动作轮流练习外,再做床→轮椅、轮椅→椅子或便器、手杖→椅子、床→行走等改乘动作。边转动患侧边进行改乘,易做、安全; 二、日常生活训练 经日常生活的训练,使患者尽快能独立生活。训练应由简到繁,由室内到室外,由院内到院外,逐步扩大;训练方法有: 1、垫操:让患者在垫子上学习如何来去移动,侧卧和坐起,渐延及起床、上下床等; 2、拐杖平衡练习:学习和应用拐杖技巧,上下轮椅; 3、自我护理训练:个人卫生、刷牙、洗脸、洗澡等;个人体表修饰、梳头、修面;上厕所或便器,大小便自我处理;就餐,穿、脱衣服;带手表、开灯、打电话、戴眼镜等; 4、旅行活动:上下汽车及其它交通工具。总的目的是促使肢体恢复或达到生活自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