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课件】辽夏金元的统治PPT5

合集下载

辽夏金元的统治ppt课件

辽夏金元的统治ppt课件

第三等
汉人 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三)帝国覆灭
元朝滥发货币,物价 飞涨,百姓苦不堪言,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日益突出。
1368年,红巾军将领朱元璋在南京称帝, 建立明朝,攻克元大都。元朝皇帝退回 大漠建立政权,称为“北元”。
1351年,北方白莲教发动了 红巾军起义,号称“石人一 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
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
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特点:蕃汉分治、因俗而治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程标准】 ➢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 ➢ 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目 录 / Contents
01 辽夏金的建立与统治 02 元的统一及制度建设
时空坐标
辽 916-1125年
西夏 1038-1227年
——余靖《武溪集》卷18《契丹官仪》
一、辽夏金的建立与统治
(二)西夏
民族、地区:党项族、陕北宁夏 时间:1038年 首领:元昊 定都:兴庆府。 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政治:制度模仿北宋 与宋关系:对北宋称臣;后对金称臣
一、辽夏金的建立与统治
(三)金
民族地区:女真族黑龙江、松花江;农业、狩猎、畜牧生活 建国: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 政治:1125灭辽、1127灭北宋;1153迁都燕京;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13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13张ppt)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 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角度 理解辽夏金元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辩证客 观地分析评价政治现象,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 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辽与西夏 1、辽 (1)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巴 林左旗南),改国号为辽; (2)民族关系:与北宋长期对峙;贸易活跃; (3)政治制度: ①南面官、北面官: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 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②皇帝和宫廷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是国家的政治中心; 2、西夏 (1)建立:1038年,党项族 元昊 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 川) (2)政治制度: 基本模仿北宋的政治制度,中央机构包括汉式官称和本民族官称; (3)民族关系: 北宋灭亡后,西夏虽向金朝称臣,但仍保持独立。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蒙古崛起:1206年,铁木真 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 吉思汗,先后灭辽、西夏、金、吐蕃、大理,占中亚、西 亚、东欧地区 2.元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大元称为元世祖,兴建大都 (今北京)。四大汗国尊称元朝为宗主国。1279年灭南 宋,完成统一 巩固统一: (1)交通 ①修驿道,设驿站;②设急递铺; (2)政治制度。中央 中书省 地方实行: ①行省制度: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 ②设宣政院管理吐蕃; ③设北庭都元帅府和宣慰司管理西域; ④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民族关系 (一)民族融合 ①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元朝时, 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 ②回族:来自中亚、西亚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移居中国,同 汉、蒙、畏兀儿等居住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形成回族 的前身——回回。 (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1)目的: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 (2)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3、衰亡: (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 义不断 (2)灭亡:1368年

辽夏金元的统治ppt课件

辽夏金元的统治ppt课件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

板书设计
【板书】
辽 夏 金 元
辽夏金元的统治
版图·都城
制度
民族
上京 入
兴庆府 主 中
中都 原
大都
南北面官
四时捺钵
因 俗
两套官制 而 治
猛安谋克
民族认同 民族融合
行省制度
四等人制
统 一 多 民 族 封 建 国家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
“多民族之巨大中国”
华夷之 辩






元朝自称中国 中国事夷狄
几乎统一了东亚大陆
尽管辽、金、元在“大一统”思想的实践,多持本民族的立场, 但是他们并不自别于“中国”、“中华”之外。
——《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
核心素养设计:意图家国情怀
感受少数民族政权发展具有其独立性和多元性,推动了中华多 元一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
学生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已经能够产生一定的情感 共鸣,对统一多民族国家 有一定认同感和自豪感。
说学情
不足
知识
但缺少对具体史事的深入剖析和理解,难以 运用所学知识或者史料来论证其对于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多方面关系与作用。
能力 但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培养。
情感
学生容易将南北政权关系简单理解为北方少 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政权的“入侵”“压迫”,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出传统的“汉文化正统” 圭臬,从中华文明的视角回看少数民族政权 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马升林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元史》以及马升林学者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元朝与前朝之间最大的 不同点。从版图的角度切入“大中国”的概念在辽宋夏金元时期逐渐形成。

辽夏金元的统治-ppt课件

辽夏金元的统治-ppt课件
中旬
避暑 、议政、 放鹰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一、辽、西夏与金的统治
(二)制度建设
西夏:一制二称(一套制度,两套称谓)
番号 乌珠、 兀卒 乌尼 宁令 谟宁令 领卢
汉号 皇帝
太后 大王 天大王 枢密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 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 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 族称谓的官称。
西夏文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二)制度建设
3.地方制度——行省制
(1)性质: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双重性)
(2)特点:①军政大权集中; 行省②“掌权国力庶大务而,不统专郡,县中,央镇集边权鄙与,地与方都分省权(相中结书合省;)为表里……
以省官(③中打书破省“官山员川)形出便领”其,事采…取…“凡犬钱牙粮交、错兵”甲政、区屯划种分、方漕式运、。军国 重事,无不领之。 (3)影响:①提高行政效率,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元史·百官志七》
度)、澎湖巡检司。设置宣政院管辖吐蕃地区,开了在中央政权中设置具 体管理地方机构的先河) ②“因其俗而柔其人”
边疆管理体制意义 ①促进了我国疆域的形成与巩固,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②民族杂居,促进民族融合。 ③对后世封建王朝的治边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二)制度建设
5.民族政策——四等人制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二)制度建设
4.边疆管理 (1)吐蕃: 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2)西域: 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 事务。 (3)台湾: 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西藏地区和台湾开始归属中央 政权的管理

-辽夏金元的统治-ppt课件

-辽夏金元的统治-ppt课件

(1)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 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 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2)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 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1)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 管理 (2)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 理军政事务 (3)台湾:在隶属于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 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
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 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 半独立的地位 (2)建立:1038年,首领元 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 银川)
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黑龙江阿 城);1153年,迁都燕京(北京), 改名为中都 (2)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 ,金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大定之 治”,世宗被誉为“小尧舜”
(3)灭亡:1227年亡于蒙古 (3)灭亡:1234年亡于蒙古
(1)南北面官制度:职官
(1)沿袭唐宋制度
政治 制度
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 面官负责农耕民族事务, 北面官负责游牧民族事务 (2)四时捺钵制度:皇帝 和宫廷定期迁徙,迁徙中
(1)基本模仿北宋制度 (2)蕃汉二套官称:中央机 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 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第三单元
第十课
第一篇 《中外历史纲要(上)》
辽夏金元的统治
【单元导读】
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可分三个 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 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 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 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 的统一王朝。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18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18张PPT)



沿袭唐宋
猛安谋克制
因俗而治,胡汉互勉

问题探究2:辽夏金制度建设的共同经验,对文明发展有何意义?
学习汉族文明 保留民族特色
游牧与农耕文明 的
碰撞交融
①因俗而治,为后世所借鉴 ②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③民族交融,汉化加深
二、辽夏金元制度建设
问题探究3: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一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 交在地方, 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 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时空定位
与之前的少数民族政权相比, 辽、夏、金、元存在的时间有 何不同?
维持时间长,多政权长时间 并存,基本保持和平
一、 辽夏 金元 的建 立
建立:1038年 首领:元昊
党 项 族
建立:916年 首领:耶律阿保机
建立:1115年 首领:完颜阿骨打
剩下的我 团灭了!!
契 丹 族






同一个中国,同一个梦想 统一中国
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你认为明朝建立后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统治政策?
巩固大一统 小组探究:辽夏金元政权对中国历史的作用
材料一 :从唐末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到辽宋夏金两三个政权同时并存、对峙,再到北方强悍的蒙古 族迅速崛起的这一历史时期,中国逐渐走向空前的大统一。
——《中国大通史》
当堂训练
1. 辽人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援引“懂礼即
国”的汉儒学说,自称“中国”,但也没有将宋人排除在“中国”之外。这说明( )

《辽夏金元的统治》PPT课件

《辽夏金元的统治》PPT课件

3.社会治理 (1)修筑_驿__道___,设立驿站。 (2)实行行省制度:中央的宰相机构_中__书__省___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 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 行政效率较高。 (3)对于 吐蕃地区:由中央政府的__宣__政__院__进行管理。
2.从“唯物史观”角度全面认识元朝的历史贡献 (1)经济上,大体以农业为主,整体生产力虽不如宋朝,但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 粮食产量、水利建设和棉花广泛种植方面还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2)政治上,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政权分立和割据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基本 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而且疆域之大,也是以前历朝不可比拟的。 (3)文化上,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国内 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 (4)对外关系:持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属军队的调动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说明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选A项。
答案 A
探究三 (核心素养)元朝的特点和历史贡献 素养解读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元朝的特点 (1)元代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但同时对各民族上层采取笼络优待。 (2)在人才选用方面,元朝前期极少举办科举,因此高级官僚的录用由与元廷关系远 近而决定,主要采取世袭、恩荫与推举制的方式。后期开科取士,但体现明显的民 族压迫特点。 (3)元朝的疆域空前广大。
对点训练
1.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
一至二名官员掌管。材料说明元代行省制( )
A.削弱了政令的执行力
B.改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来源
C.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2019年高中历史(必修)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2019年高中历史(必修)
——元·脱脱《宋史·食货志》
对外贸易:海外贸易兴盛,市舶司管理外贸
北宋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南宋前期增至200万贯 对外贸易:
宋代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在港口设市舶司,收取市舶税 。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来源。
宋与辽、西夏、金:边境榷场贸易兴盛
《金史·食货志》:榷场,与敌国互 市之所也。
主题:宋元时期社会领域的新变化
从官员出身的角度看宋代的社会观念发生什么变化?
姓名 朝代 范仲淹 北宋
欧阳修 北宋
李邦彦 南宋 京镗 南宋
官位 参知政事 知颍州等
参知政事 兵部尚书
太宰 丞相
家庭情况简介 家境贫寒,父因 病卒于任所
家境贫寒,买不 起写字用的纸笔
银工 经营盐铺
比较唐宋奴婢法律地位,说明宋代有哪些社会变化? 。
成熟青瓷
北朝
成熟白瓷
唐朝
南青北白
明清
种类丰富
元朝
青花瓷
宋朝
五大名窑
简述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
创造。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
中“瓷器”与中国同为一词。
北南宋元汝粉代窑青景青釉德瓷冰镇莲裂青花纹花碗玉牡壶丹春纹瓶瓶 最早的“ins极简风”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宋] 李觏《直讲李先生文集》卷28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北方政局动荡影响生产
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 先进技术
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经济重心 不断南移
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统治者的重视
3.经济重心南移带动南方文化的进步
北宋各期南北方官员数量分析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慰司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元朝的民族关系
四 等 人 制

1、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2、学生回答

3、解答并导入新课——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猛安谋克制
女真族的部落、氏族首领名为“孛堇” (bójǐn),平时由其组织民众从事生产;战时,孛堇 分别冠以猛安(千夫长)、谋克(百夫长)之名,率部 出征。后发展为军事编制单位。这种部落兵战斗力很 强,辽人曾称“女真兵若满万,则不可敌。”
——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金朝入主中原
大定之治
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 严监察之责……孳孳 ( 通 : 孜 孜 ) 为治,夜以继日,可谓 得为君之道矣。

设问——工业革命最初从哪个产业兴起以及兴起原因。过渡到对工业革命概况的讲解。

解答——学生回答产业,老师分析原因

推演——由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推演出机器技术和交通运输的技术革新,讲解工业革命概况。

小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以英国为中心,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问世标志工业革命开始,1885年瓦特蒸汽机问世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将人类推入“蒸汽时代”。
巩巩固固统统一一
·驿站和急递铺,加强国家内部联系
·推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
·因地制宜政策,加强边疆控制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巩巩固固统统一一
皇帝
中书省的古今对比
枢密院 (军事)
中书省 (行政)
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 御史台 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唐朝, (监察) 中书省只是一个决策机构,尚书省管理全国政务;

——【清】《乾隆实录》

盖子不可违父,臣不可违君,乃纲常之大义……国家以经义取士,将使士子沉潜四子五经之书,阐明义理,发其精蕴。

——【清】乾隆《钦定四书文序》

世之学者,以《四书》为先务,非朱子之传义弗敢道也……百余年中,皆谨守绳墨, 尺寸不逾。

——【清】戴名世《四书朱子大全》

过渡:农业生产的新现象与我们所认知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大相径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新现象出现呢?

材料八:

李贽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便令厂卫五城严拿治罪。其书籍已刊未刊者,令所在官司尽搜。

——【明】《明神宗实录》

明季末造,笔墨妄议者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词,必有抵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断不宜置之不办

第一部分:第一次工业革命

设疑——简要解释何为工业革命之后,提出“‘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的条件有哪些”这一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该部分内容,并勾画重点。(板书问题)

解惑——从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解答上一问题,引用《共产党宣言》中的句加以辅助解释。(分点板书答案)

启发——勾画课本提到的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等发明创造,展示课前准备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工业革命时期的其他发明。
皇帝四时巡守,契丹大小内外臣僚并应役次人,及汉人 宣徽院所管百司皆从。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唯摘宰相一员, 枢密院都副承旨二员,令史十人,御史台、大理寺选摘一人 扈从。每岁正月上旬,车驾启行。宰相以下,还于中京居 守,行遣汉人一切公事。
——《辽史·行营志》卷三十二 志第二
辽与西夏
政权:西夏 民族:党项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辽与西夏
一套官制,两套称呼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 曰御史台,曰开封府……自中书令、宰相、枢 使、大夫、侍中、太尉一下,皆分命藩汉人为 之。
——《宋史》卷四八五《夏国传上》
金朝入主中原
政权:金 民族:女真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 都城:会宁、燕京 1125年灭辽 1127年灭北宋
金朝入主中原

【内容主旨】

明清社会的发展以及新航路开辟的助力,促成了明清时期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些许的新现象。然而零星、小众的新现象与根深蒂固的传统在矛盾中交织,最终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之艰。来自✤【教学目标】

大致知道明至清中叶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基本史实;通过对诗歌、图表、文献等多元史料的释读,初步掌握用发展和联系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经济、政治结构对社会转型的束缚与阻碍;在比较历史现象进而展开合理历史解释的过程中对史学思想方法有所感悟。
在元朝,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
吏户 礼 兵 刑 工 部部 部 部 部 部
内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称为“腹里”)由中书 省直接管辖。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行 省 制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巩固统一
·驿站和急递铺,加强国家内部联系
·推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 ·因地制宜政策,加强边疆控制
吐蕃:宣政院 西域:北庭都元帅府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辽与西夏
政权:辽 民族:契丹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辽与西夏
南北面官制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 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 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 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辽与西夏
四时捺钵制

【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新的现象

难点:如何用发展和联系的视角审视历史现象

【教学设计】

环节1:出示白居易《朱陈村》、苏轼《鱼蛮子》、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词与教材前言的解读,教师示范对不同时期生产方式与生活状态的比较,学生初步了解对历史现象进行合理解释的史学思想方法。
——《金史·世宗纪》
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时,金朝政治稳定,世宗被誉为“小尧舜”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蒙古崛起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 被尊为“成吉思汗” 政权:元(1271年) 建立者:忽必烈 都城:大都
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统一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279年元统一 全国结束分裂 局面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