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船政文化”研究成果调查与分析
新型特色城镇产业体系构建实证研究——以福建马尾船政文化城为例

源去构建新 型特色城镇 产业体系 。即福 建马尾船政 文化 城的产业体 系 。 地方特 色文化资源产 业化的可行 性分析
一
、
地方 特色 文化资 源是植根于某 一固定 区域 的独特 的 文化 资源 . 其 丰富的 内涵使对 其产业化 开发成为可能 , 地
0
复
0 0
-- ,
新型特色城镇产业体系构建实证研究①
以福 建 马 尾 船 政 文 化城 为 例
王 庆
0 >
Z 0
蚕 至
m 0
0
0 r n
量
薰
摘
I Z Z
( 福 州 大 学 阳光 学 院 , 福建 福 州 3 5 0 0 1 5 )
要: 新 型 城 镇 化 是 以“ 人” 为核 心 的 城 镇 化 , 新 型 特 色城 镇 产 业 体 系是 以地 方 特 色文 化 资 源 为核 心的城镇 产业体 系, 具 有 产 业 特 色、 区域 特 色、 服 务 特 色 以及 绿 色特 色 等 , 福 建 马尾 船 政 文化 城 要 构 建 以
很多 地方特色文化 资源历 史比较悠久 , 多则上 千年 , 少则 上百年 , 通过长 时间的历史沉淀 。 其所包 含的 内涵也 丰富 多彩 . 形成 _ 『 独特 的文化积 累 . 这些文化 积 累成为对 地方 特 色文化 资源进行产业化 开发 的巨大源 泉 。比如地
处福 建省福州市 马尾 区的船 政文化 ,其起源 于清末 的洋
书, 为福 建 马尾 的旅 游业 、 娱乐 业 、 文化 业等产 业 的构建
( 二) 独特 的文化 资源是地 方特 色文化 资源产业化 开
弘扬船政文化总结报告

弘扬船政文化总结报告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一下关于弘扬船政文化的总结报告。
近年来,我国船政文化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船政文化作为我国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价值意义。
弘扬船政文化,不仅有利于挖掘和传承海洋文化的丰富资源,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首先,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调研,全面了解了船政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船政文化包括船政制度、船政人物、船政艺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相关专家的解读,我们对船政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和推广活动,以增强公众对船政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举办船政文化展览、召开学术研讨会、制作宣传片等形式,我们向社会传达了船政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同时,我们还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网络资源,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同时,在推动船政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注重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
通过与海事部门、文化部门、高校等合作,我们共同策划了一系列的船政文化活动和项目。
这些合作不仅丰富了活动形式和内容,也提高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影响力。
在弘扬船政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探索了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创新方式。
通过将船政元素融入到旅游、教育、旅居养老等领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船政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来。
同时,我们还将船政文化与科技创新结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展示等手段,创新展示方式,提升观众体验和传播效果。
最后,要提到的是,弘扬船政文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我们呼吁各级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力量加入到船政文化的弘扬中来,共同推动我国船政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总之,弘扬船政文化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我们将继续加强研究和宣传推广,不断拓展船政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渠道,为推动我国海洋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船政论文——精选推荐

《船政文化》心得体会福建船政事业历时近百年,成效卓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福建船政文化既是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
一、马尾船政局的发展历史马尾船政局在中国近代海军史、工业史、教育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首先,它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
左宗棠的初衷之一是要整顿水师。
船政造船,主要造的是军舰,武装海军;同时制炮,生产鱼雷,也是为了武装海军。
船政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造船和驾驶人才,也都是为造舰和海军服务。
因此,船政被誉为“中国海防设军之始,亦即海军铸才之基”,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它培养了许许多多的海军军官和军事技术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达1100多名,占中国近代海军同类人员的60%,其中包括中日甲午海战英烈邓世昌、林永升等一大批爱国英才。
其次,它一度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船舶工业中心。
马尾船政是当时在中国乃至远东规模最大、设备最为齐全的船舶工业基地,从1868年开始制造“万年清”号,到1907年止,共造船44艘,总吨位5755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2%。
造船技术也不断更新,从木壳船到铁胁船,又到铁甲船。
造船工业是当时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并且带动了上下游工业的发展,也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员和产业工人。
再次,它开办了中国近代最早引进西方教育模式的近代技术型学堂。
马尾船政学堂采用法国教育体制,把船舶工程学校与海军学校合二为一,是一所按技术分设专业的近代高等院校。
前学堂学制造,采用法国军港士官学校的科目训练;后学堂学驾驶,采用英国海军的培养方法训练。
在此后的40多年里,船政学堂共毕业学生510名,选送出国留学生四批及零星派出共111人,很多人后来都成为我国科技力量的主要骨干。
二、对福建船政学堂的了解和认识船政教育是中国近代化先驱性的创举。
福建船政学堂大胆挑战“私塾、官学、国学”等旧学教育,革新沿袭千年的科举制度和重义理、轻技艺的教育模式,突破了闭关自守、盲目自大的传统观念,吸取外来精华,传授科学技术,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海军将领,不仅在抵御上侮中发挥了主力军的重要作用,而且为近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船政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

船政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但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步伐。
福州地区的船政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地理环境优越,在船政文化资源创新发展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文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对船政文化的概念、内涵进行简单地阐述分析,对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分析,使人们对船政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从政治、文化、经济、历史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福州船政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融合过程中的优势特点;最后提出了几点个人见解,即福州在船政文化开发过程中,应该开展丰富的船政文化手办;制作高质量的船政文化动漫;创作大量以船政文化资源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从而促进船政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融合。
关键词:船政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产业;融合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It not only greatly promo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but also enriched people's spiritual life, and promoted the pace of building socialist culture in China. Fuzhou has a long history of shipping, celebrity men, superior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re are advantages in th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i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his paper first use literature analysis on the concep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in brief analysis,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to enable people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then from the political, cultural, economic, historical and other aspects of in-depth analysis of advantages of Fuzhou shipping culture resources with the creative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opinions, namely Fuzhou in the political 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should carry out the rich political and cultural figures; the creation of high quality animation creation of shipping culture; a large amount of resources to the political culture as the theme of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 continue to intensify propaganda, so a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shipping the cul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Key word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fus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研究动态分析 (2)1.2.1 国外研究综述 (2)1.2.2 国内研究综述 (2)1.3 研究方法 (3)1.3.1 文献分析法 (3)1.3.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3)1.3.3 综合分析法 (4)2 船政文化发展的现状 (5)2.1 船政文化概述 (5)2.2 船政文化的精神内涵 (5)2.2.1 爱国主义精神 (5)2.2.2 崇尚科学精神 (6)2.2.3 改革创新精神 (6)2.3 船政文化资源分析 (6)2.3.1 旅游资源分析 (6)2.3.2 名人资源分析 (7)2.3.3 地理资源分析 (7)2.3.4 精神资源分析 (8)3 船政文化与文化创意融合的有利条件 (9)3.1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9)3.2 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9)3.3 马尾经济自贸区的成立 (10)3.4 新媒体行业影响力日益扩大 (10)4 促进船政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建议 (11)4.1 制作船政文化手办 (11)4.2 开发船政文化主题游戏 (11)4.3 制作船政文化名人动漫 (11)4.4 拍摄船政文化主题的影视作品 (12)5 总结与展望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福州地区利用优势的船政文化资源,从文化创意的角度进行创新开发,为人民提供了优质的、富有特色的船政文化旅游资源,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

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马江海战纪念馆观后感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马限山东麓,北马江海战烈士墓地(福州昭忠祠)为邻。
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风格。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
本馆展览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
2013年5月18日星期六,我们跟随老师来到福州马尾船政博物馆。
我们的参观点有三个,首先是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然后是马江海战纪念馆,又称“昭忠祠”,最后是罗星塔公园。
据史料记载: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始于一八六六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建福建船政局。
在博物馆里受熏陶,我惊叹于马尾船政的诸多第一:建造出第一艘木壳兵、商船“万年清”号;第一艘巡海快船“开济”号;第一艘钢甲巡洋舰“平远”号第一艘鱼雷快艇“建威”号;制造出海军航空兵第一批国产飞机;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海军陆战讲武堂”;送出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引进国外技术专家;组成中国第一支海军舰队。
福州船政还曾是亚洲最大的造船基地。
当年的船政学堂,早已使用外语授课及用原文书本。
教授内容学、术并重,在当时的中国是最为现代化、最为西化的学校。
如此看来,如今不少学校的双语教学,也比百年前的船政学堂进步不了多少。
走进船政文化博物馆,历史一幕幕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各大战争中出现的巡舰的模型把仿佛我们带回了激烈残酷的战争当中,震撼之余,我也明白了如今的和平社会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船政学堂的课程表、学生的笔记本以及各种船政科技令我看到了前人的决心和努力。
船政文化

光耀青史的福建船政文化在中国东南沿海闽江入海处,有一座风光秀丽的古老小城,她就是曾作为中国“洋务”运动发祥地而闻名海内外的福州马尾。
朱熹、郑和、徐霞客、严复、詹天佑、萨镇冰等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罗星塔、五虎礁、古炮台、磨溪、牛项风景区,古今相融、山水相依,令人流连忘返。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开发区、保税区、科技园区和台商投资区的设立,马尾区域经济飞速发展,工业体系门类齐全,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对外开放区域之一,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
马尾地处福建闽江口,依山傍水,地理位置重要,口岸条件优越。
创办于1866年的马尾造船厂就位于马尾的闽江边上,这是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
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尾船政”是福建马尾造船厂的前身,创办于1866年6月,清末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左宗棠是马尾船政的创始人,而第一任马尾船政大臣是洋务派务实人物沈葆桢。
沈葆桢是近代中国船舶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也可以说是倡导改革开放的先驱。
1866年,他就任总理船政大臣后,力排阻力,改革旧制,大胆引进欧洲先进的造船技术、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聘请法国人日意格为船政正监督,任用洋人传授造船、造机技艺。
为培养中国自己的科技人才,他创办船政学堂,定期选送优秀学员赴英、法留学,很快就把马尾船政建设成为近代中国的专业造船、育人基地。
其规模在远东首屈一指。
在此后几十年中,船政学堂为近代中国的海军建设、航运、机器、矿冶、电讯、铁路、外交、教育等领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
严复、邓世昌、萨镇冰、魏瀚、刘步蟾、詹天佑等,都是其杰出的代表。
从1866年12月23日建厂至1907年,马尾船政从跟洋人学造木壳蒸汽兵轮到1875年辞退外籍技师,自行设计建造舰船,实现了自主建造木壳-铁木合构-钢制舰船的质的转变。
1874年,在抗击日本侵略台湾的战争中,以马尾船政所建舰船为主体,组建了中国当时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水师。
高校传承与弘扬船政文化的意义与路径研究_郑茜

收稿日期:2016-8-20作者简介:郑茜(1989—),女,福建福州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传承与弘扬船政文化的意义与路径研究郑茜(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交通经济系,福建福州350007)[摘要]本文以“高校传承与弘扬船政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船政文化的内涵,然后论述了弘扬与传承船政文化的意义所在,最后从生态推广、知识推广以及群众视角三个角度重点研究了高校对于船政文化的具体传承路径与方式,望笔者的研究能促使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船政文化对于人才培养和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船政文化;高校教育;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21-0028-02doi :10.3969/j.issn.1671-5918.2016.21.014[本刊网址]http ://www.hbxb.net船政文化是文化的一种,故而其本身必然符合“文化”的宏观定义,即一定区域内人们思想、生活行为方式以及信念的综合。
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种种开放思潮以及“西学”思想的兴起,传承文化正彰显着一种先进的文化实力,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船政文化的内涵船政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抵御外侵的爱国主义精神。
血迹斑斑的中国近现代史,同时也是一部船政人物抵御外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
他们奋勇反抗来自海上的外国殖民者与入侵者、不惜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将民族自尊心得到最大程度的诠释。
例如著名的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就有刘步蟾、邓世昌、林泰增、林永升等多位船政学院参加,他们英勇不屈、大义凌然,视死如归,将一身正气与爱国精神浸染在中华民族情怀所笼罩的那篇海域上,而这种精神直到今天依然是广大高等教育学府指导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及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
其二,自主自强的奋进精神。
船政文化的兴起离不开各类船政设施的兴建,其间必然需要引入大量的人才、技术乃至机器和设备。
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范文

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范文在闽南沿海城市福州,有一个独特而迷人的地方,那就是马尾船政文化。
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福州的船政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这一独特的文化,我决定前往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希望能够对福州的船政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来到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的福州马尾船政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我便被精美的展览和宏伟的船政建筑所吸引。
博物馆坐落在钵头山上,四周被山水环抱,气氛十分幽雅。
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较大,分为不同的展馆和主题展区,可以详细地了解福州船政的历史、文化和技术。
在博物馆一楼的主展馆,展示着大量关于福州船政的历史文物和图片。
我通过一件件展品,看到了福州船政的兴衰历程。
福州船政是中国最早的船政机构之一,始建于明代。
在船政的管理下,福州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水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时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
展馆内还陈列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船舶模型,从小舢板到大型帆船,形态各异,让人瞩目。
我驻足其中一件巨型模型前,模型还原了明代福州船政所建造的一艘战船,通体漆色,外形精致,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些展品,我深刻感受到了福州船政的繁荣与辉煌。
另外,在博物馆的二楼还有一个专题展区,详细介绍了福州船政的制度和技术。
我进入了这个展区,首先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立体投影屏幕,上面播放着福州船政制度的历史纪录片。
纪录片详细讲述了船政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并介绍了福州造船技术的独特之处。
福州造船技术以其精湛和独特的技艺闻名于世,其建造的船只结实耐用,航行性能卓越,使得明代福州的航海业蓬勃发展。
展区内还陈列了一些福州船政制度的相关文物,如船政文牍、官服等,让人对福州船政制度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参观完福州马尾船政博物馆后,我沿着马尾区的海岸线继续前行,来到了福州的另一个著名景点——马尾船政文化村。
这个文化村是按照明代福州船政的建筑风格和布局重建而成,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船政场景。
从文化村的大门进入,仿古的建筑、深深的巷道和石板铺成的小路,让人仿佛穿越回了明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船政文化”研究成果调查与分析福建师大历史系“‘船政文化’研究”课题组内容提要:本调查报告是有关福州“船政文化”各类学术成果的研究综述,调查对象分别为“船政文化”史料、专著类研究成果和论文类研究成果。
就史料类而言,其对象主要为有关福州“船政文化”的专门性史料集,兼及其它涉及到福州船政发展的史料集。
专著类研究成果则包括正式出版的以福州“船政文化”为主题的专著、以及论及福州船政的其它专著。
论文类研究成果则以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以福州“船政文化”为主题的论文和相关论文集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各类研究成果均以时间为线索,划分为不同历史时期,对各时期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反映福州“船政文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同时,对改革开放后的专著类研究成果和论文类研究成果,还分别加以归类整理,划分为不同专题,介绍、分析每个专题的代表性成果,由此展现整体性的研究状况。
本调查报告通过对有关福州“船政文化”各类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阐明福州“船政文化”研究的演进过程,厘清“船政文化”研究的主线,揭示“船政文化”研究的特点,提出“船政文化”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展望“船政文化”研究的走向,旨在推进“船政文化”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进一步发展。
这对促进福建船舶工业的振兴,弘扬福建海上交通文化,努力推进海峡西岸文化事业建设,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船政文化船政史料船政专著船政论文福州“船政文化”是极具福建区域特色的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对福州“船政文化”的研究长盛不衰,至今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的学术成就。
跨入新世纪后,学术界通过挖掘新史料、开辟新视角、采用新方法,对福州“船政文化”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这些学术活动以及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表明福州“船政文化”已发展为一个相对独立、且极具特色的专门学术领域。
因此,有必要对这一专门学术领域的学术历程及各类学术成果加以系统梳理和总体分析,揭示其研究特点,展望其研究走向,以进一步推进福州“船政文化”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本调研报告主要以与“船政文化”相关的各类研究成果为对象,以正式公开出版物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具体包括史料、专著和论文三大类。
一、有关“船政文化”史料收集、整理的历史和现状有关福州“船政文化”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建国以前、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新世纪最近几年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相关的史料收集、整理情况和代表性的成果如下:(一)建国以前的史料汇编建国以前有关福州船政的史料性著述,主要是晚清时期对相关奏议的整理汇编,最值得一提的是《船政奏议汇编》和《船政奏议续编》,其所收编的均为原始性质的史料。
《船政奏议汇编》,55卷,福州船政局自编,光绪十四年( 1888 年)刊本:该书是最早的专门以福州船政局为对象的史料专辑。
该书由时任署理船政大臣的裴荫森整理汇编成集,署名为《船政奏议汇编》,原为50卷,后来又不断增加补充篇数,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才由福州船政衙门正式刻印出书。
书中汇编集中了自左宗棠以后历任船政大臣及有关官员向清廷报送的几乎全部奏折以及船政大员同清中央政府之间有关船政事宜的往来函件、圣旨等公文档案材料,按照公文相关人员编排成卷,共计55卷445篇,内容涉及船政建设、船只建造、人事安排、船政教育、船政财务等方方面面。
由于该书是由官方出面主持编纂,而且编辑的年代较早,因此其资料原始性、权威性、真实性较强,是研究福州船政最基本的材料之一。
由于该书史料价值极高,因此后来不断编印改版,出现过许多版本,而且后世许多其他专题的史料集一旦涉及到船政的部分,所收史料也大多出于此。
《船政奏议续编》,不分卷,福州船政局自编,宣统二年( 1910年)刊本(福州活字印刷本):由于时间的限制, 《船政奏议汇编》没有收录1898年之后福州船政局发展的史料。
直至宣统二年( 1910年) , 又整理出了《船政奏议续编》编印出版,不分卷,33篇,成为《汇编》极好的补充。
这一时期有关船政的史料,除了以上两本专辑外,还散见于当时船政大臣们的私人文集或全集中。
这些集子中的史料有不少是私人的往来书信和文章,记述了他们对福州船政局的酝酿、筹备、发展乃至衰亡过程中的言行等,也是研究福州船政局重要原始资料。
例如:《左文襄公全集》i、《沈文肃公政书》ii、《吴光禄奏稿》iii、《卞制军奏议》iv等都有对福州船政局的相关记录, 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可与其它史料相互校对佐证。
近代史书除《二十五史·清史稿》设专卷(志111·海军)外,其它史书偶尔提到船政,但篇幅不太多,如《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光绪朝东华录》、《大清德宗皇帝实录》等。
v(二)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以前的史料收集、整理这一时期有关福州船政的资料整理和研究在大陆并没有相当突出的成就,福州船政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基本上是从属于洋务运动研究的,尚未形成独立的体系,船政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是结合在洋务运动史料的收集整理中的,因此,这一阶段关于福州船政的史料,基本上融于有关洋务运动、或者散见在其他课题的史料集中,分布较为分散。
而台湾在这方面的工作和成果相对较为丰富。
这一时期代表性的史料性著述有:《海防档》,分精装(全9册)、平装(全17册)两种,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出版:该史料集是中国有关清末海防建设的档案汇编,系据清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务部清档中之海防档影印而成。
所辑文件包括谕旨、奏折、咨文、函札、照会、合同等,起迄时间为咸丰十年(1860)至宣统三年(1911)。
该书分5部分,与福州船政有关的部分主要是乙“福州船厂”。
内容包括议设船厂、经费、人事、学堂与学生出洋、船工、轮船训练及购买外洋船炮、轮船分拨各省遣用、豁免税厘、法人美里登与巴士栋干预船政、杜业尔案、议撤船厂及船政善后等12 个部分。
另外在甲“购买船炮”,丁“电线”中也都收录有一些同福州船政有关的史料。
该书是学者研究福州船政局最为常用的重要史料集。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八册,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编辑组、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编辑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出版:该书收录了有关洋务运动的主要史料,共分八册。
船政在本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五册《马尾船政局的资料》专门收录船政史料;第二、三册《育才编》、《海防海军编、练兵编》;第八册《传记编》等也都有涉及福州船政局的内容,该书颇受研究者们重视。
《海军大事记:前清同治元年—民国三十年》,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1965年翻印vi: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载了同治至民国三十年间中国海军的大事,其中记述有清同治、光绪两朝福州船政的部分史事。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沈云龙主编,台湾文海出版社1973出版:该丛刊中的第四辑、第十八辑都有福州船政的相关史料,尤以中法战争时期的福州船政为详。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沈云龙主编,台湾文海出版社1975年出版:该续辑将《船政奏疏汇编》重新编排为十四卷,收录为丛书的第十八辑。
除此之外,诸如《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vii、《中法战争文献汇编》viii等都零星或者专辟篇章,收录不少有关船政的史料,也都有较好的史料价值。
(三)改革开放以后史料的收集、整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史学界学术气氛重新活跃,船政研究进入了真正蓬勃发展的时期。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在船政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上并没有太多的新发现,主要仍是对已有船政史料的重新编排和划类整理。
这一时期出版了不少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专题史料集,如海军、洋务运动等等。
这一类的史料集中或有专门的篇章收录编列船政史料,或零星散布有船政史料。
例如:《清末海军史料》(上下册),张侠等编,海洋出版社1982年出版:本书是建国后编辑的第一部以海军为专题的史料汇编,广泛搜集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有关中国近代海军创建、发展和衰败的大量资料,对于研究我国近代海军史、海防史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收录有部分与船政有关的资料。
《中华民国海军史料》(上下册),杨志本主编,海洋出版社1987年出版:本书是一部中国海军史专题资料汇编,所收史料的年代,起于1912年,迄于1949年。
全书共分八章及附录、大事记、补遗。
它主要反映中华民国海军历史情况,大多为中华民国政府或海军部(海军总司令部)档案,也有部分有价值的非档案资料及个人回忆录、照片等。
该书史料价值在于它是辛亥革命以后福州船政史料的主要来源。
其中第一章“建置沿革”、第二章“舰船装备”、第五章“教育训练”以及附录中都有涉及福州船政或船政人物的相关资料。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陈学恂、田正平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本书主要收辑自1872年至1922年前后历次重要的留学教育运动史料,收辑有关留学政策、留学生派遣与管理、留学生学习与活动等资料,并附有简明的留学生人数统计概况。
该书共六章,其中与船政关系较紧密的篇章为第一章“留学教育通论”、第三章“留学欧洲”和第六章“留学教育统计图表”。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高时良主编,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本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的分册之一,主要收辑有关清季洋务运动时期教育发展过程的资料。
本书除收辑官方的教育藏档外,亦收辑私家的文集、笔记以及回忆录中有关的记载。
收辑资料的时限从同治元年(1862)开始,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甲午战争结束。
该书分为甲编(四章)和乙编(三章),其中与船政关系较紧密的篇章为第二章“福建船政学堂”和第三章“留学”。
《福建船政局史事纪要编年:清同治五年至宣统二年(1866年至1910年)》,郑剑顺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出版:该书从《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海防档》、《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光绪朝东华录》以及左宗棠、沈葆桢、李鸿章个人文集等多种史籍和史料集中摘要辑录了从清同治五年至宣统二年(1866年至1910年)有关船政局的上谕、奏折、报刊报道、外人记载等史料,按照年月日编排,内容涉及船政议办、立约、选址、开工、设厂、墓园、购料、造船、管理、人事更替、人才培养、收效、弊端以及有关的建议、主张、批评等,并在书末附有福建船政局研究论文索引。
《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五辑《纪念马尾船政130 周年专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福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6年编印ix。
该书收录了不少船政校友或船政先贤后人的回忆等,分为船政春秋、革命之火、战斗生涯、大海与我、抗战往事、船政史迹等几个部分。
该书虽不算第一手资料,但是对于研究民国以后的福州船政仍然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福建省志》,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方志出版社1997年出版:《福建省志》作为福建省官方主持编修的权威性地方志,不少篇章收录有福州船政的详细资料,其中有:《船舶工业志》多有记述福州船政的史事,且散见于诸章节。